樂毅連下70城,卻為何始終滅不了齊國|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說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就是說,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提並論。能讓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輔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齊桓公的能臣,那麼樂毅是誰,他又做了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
樂毅的先祖樂羊原是魏國大將,樂毅出生在中山國的靈壽地區,中山國原來被樂羊所滅,後來復國之後又被趙國攻克,是百戰之地。出生在這樣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又受狄族彪悍尚武之風熏陶,樂毅「好兵」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一開始樂毅被舉薦在趙國做官,沙丘之亂時,趙武靈王被親兒子趙惠文王圍困餓死,時局混亂不明,於是樂毅離開趙國,去了先祖樂羊效力的魏國。
此時的燕國正因為國內大亂被齊國擊敗羞辱,燕昭王非常怨恨齊國,不曾一天忘記向齊國報仇雪恨。可燕國是個弱小的國家,地處偏遠,人才匱乏,於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份,建造了黃金台,招攬天下賢士。樂毅聽說燕昭王禮賢下士,遂生嚮往之心。正巧一次樂毅為魏國出使燕國,昭王十分恭敬地以禮相待,樂毅頗受感動,決意留在燕國,昭王隨即任其為亞卿,委以國政和兵權。
樂毅傾全力協助昭王改革內政、整頓軍隊。首先,針對燕國法度馳壞、官吏營私的嚴重局面,樂毅教昭王如何制定法律,嚴厲法制加強對官吏的審查和考核;其次,確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則,擯棄「親親」、「貴貴」的擇人傳;最後,建議昭王對那些遵守國家法度的順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貧民和一部分奴隸,都以一定制度予以獎勵,以安定社會秩序。在軍事上,樂毅著重進行戰法和紀律訓練,盡快提高燕軍的戰鬥力。昭王還注意吊死問孤,去慰撫那些有喪葬之憂的人家;對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婦,昭王也派人去祝賀,給予關懷。昭王與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運,爭取全國各階層對自己統治的擁護。
經過燕國君臣的共同努力,在多年的奮鬥下,燕國不僅國家日漸殷富,積累了相當實力,而且培養了奮發圖強的民風。燕國上下同仇敵愾,舉兵伐齊的條件一天天趨於成熟。而正在燕國國勢日漸強盛之時,燕國的宿敵齊國已經稱雄多年。然而,齊國國君對內不恤民力,橫徵暴斂,百姓難以忍受齊國的剝削;對外不斷用兵,惹得諸侯不滿。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認為報仇雪恥的時機已到,決意舉兵伐齊。
但是當時的齊國畢竟是最強的國家,弱小的燕國和它對抗難免力有未逮,於是樂毅想出了一條妙計。此時宋國的定陶是中原地區最繁榮的商業大都市,齊、秦、趙三國均想染指。一旦齊國滅掉宋國,就必然會加劇齊與秦、趙的矛盾,同時也會對韓、魏、楚諸國形成嚴重的威脅,引起這幾國的不安。燕國便定下誘齊滅宋、孤立齊國的方略,於是排出能言善辯之士勸說齊國進攻宋國。而日益驕固的齊國在三次進攻滅宋之後,獨吞了宋國千里的領土,更是使得曾經被齊國打敗的韓、魏、楚諸國的不安。
在發現齊國引起天下驚懼之後,燕國的計謀算是成功了,於是挑頭聯合起了趙、魏、韓、秦,五國合縱伐齊,拜樂毅為上將軍。樂毅原來就是在趙國做官,和趙王關係很好,趙王甚至把相印發給了他。五國聯軍聲勢浩大,和齊國在濟水以西大戰一場,齊國本身就準備得不夠充分,而且齊湣王為迫使將士死戰,以挖祖墳進行威脅,更使將士離心,鬥志消沈。最終齊國軍心散亂,大量士卒臨陣而逃,齊軍慘敗,史稱濟西之戰。
經此一役,齊國的精銳部隊幾乎都被消滅在了濟水,但畢竟齊國是當時的霸主,國內仍有著強大的兵力。其餘幾國不願意再花大力氣去攻打強大的齊國,於是秦國空手而歸,回去消化前幾年得來的領地;趙國吞併河間地區;魏國取了齊國剛剛攻下的宋國領地;就連弱小的韓國都乘機佔領了齊國邊境數座城池。
在此時,燕國內部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與其拼著巨大的代價滅齊,不如蠶食一些齊國邊境之地,先逐步壯大自己。齊國雖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要攻下齊國恐怕並不是弱小的燕國所能做到的事。不過燕昭王仍然准許樂毅繼續深入追擊,攻佔齊國國土,一方面是齊國差點滅燕,仇恨極深,昭王每日每夜都想著報復;另一方面是想借此機會使燕國國力整體上升一個層次,只獲得幾座城池並不能改變燕國積弱的情況。
於是燕國軍隊在樂毅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之敵,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並據城固守。樂毅留下來帶兵佔領其他的地方,可齊國各城邑皆據城堅守不肯投降。於是樂毅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奪得了大量齊國珍藏的珍奇異寶。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運到燕國後,燕昭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上慰勞軍隊,獎賞並用酒肉犒勞軍隊將士,把昌國封給樂毅,封號叫昌國君。雖然收穫巨大,但是燕昭王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讓樂毅繼續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邑。
樂毅留在齊國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燕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領地。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同時一旦燕國徹底滅亡齊國,必定會遭受到其餘諸侯國的忌憚,所以樂毅希望先將嘴裡的肉吞下肚去,再一舉滅亡齊國。
雖然樂毅的計謀非常成功,齊國奄奄一息,燕國正在消化剛剛奪取的大片領地,可是歷史總是波折的,燕國似乎注定難以強大。就在這燕國即將崛起的前夕,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燕昭王去世了,繼任的是他的兒子燕惠王。燕惠王和樂毅的關係很不好。更何況臣子功大,則憂其功高蓋主,遇到一位賢明的君主,能臣幹吏都有修齊治平的願望,可惜君王之心莫測,君王之術也不能一以貫之。在燕惠王執政後不久,樂毅就被齊人使離間計奪去兵權,此後燕齊交戰,燕軍被驅逐出境,齊國還於舊都,伐齊大計,至此功虧一簣。
樂毅能統帥五國聯軍,也畢竟不是一般人,他沒有回燕國覆命,而是直接逃到老家趙國。秦惠文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和商鞅不對付,等到他繼位,就把商鞅車裂了;樂毅在燕惠王做太子的時候就和人家有矛盾,當然也怕上了台的新君拿自己開刀,燕國自然是回不得的。於是樂毅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趙國,去投奔和他關係良好的趙國國君。樂毅連克齊國七十餘城,聲名赫赫,來投趙國,趙國自然大喜,雖然不敢重用樂毅,可憑藉著樂毅之大名,就能震懾燕齊。趙國把他封在觀津,號望諸君。從此之後樂毅再也沒有上過戰場,可是單憑連下齊國七十城的豐功偉績就足以讓他青史留名。
樂毅能徵善戰,在濟西之戰中一舉成名,使得燕國完成了對齊國的復仇,甚至險些將強大的齊國一舉滅亡。可是最後他卻因為昏庸的領導者不得不出走趙國,如果燕昭王沒有死,或者換上一位更佳優秀的君主,燕國是否能一統天下呢?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是一面鏡子,當我們身在其中時,看不清全局,等到弄清楚時,早已再回頭已百年身! 商鞅就是一例。商鞅遊歷到秦國,遇見了秦孝公,與孝公講帝王之道,沒反應,講王道之術,不接受,直到他對秦孝公講到富國強兵之法,才發現秦孝公要的是爭霸天下,於是開始改革法令制度,富國強兵,讓秦國走向強盛之路! 然而,秦孝公死...
商鞅車裂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古代酷刑車裂,等同五馬分屍嗎? 丨 歷史驚奇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中,除了階級制度外,酷刑也是其中一項用作鞏固當權者地位的手段。古代流傳的酷刑有數種,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就是車裂。車裂到底何時作為刑罰而出現,至今已難以考究,但最早的受刑人可以追溯到戰國中期的吳起和商鞅。車裂在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名稱,如轘裂、轘臠、轘磔等,但到底車裂又是否等同五馬分屍呢?以下就為大家一一拆解。
有車裂的行刑細節,普遍人認為是把人的頭部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再以馬引前車往五個不同的方向前進,受刑者就會被五個不同的方向的馬車拉扯,人的身體就會被撕成五塊,因此名為車裂。
然而,在不同的史藉中,對「車」一字就有不同的解釋。在東漢字書《說文解字》:「斬法,車裂也」,就把斬法等同車裂。而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盡得(謬)毒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假如二十人都已行刑梟首,頭身分離的狀況下就無法構成「五馬分屍」的刑罰。因此,車裂中的「車」不是解作馬車的「車」,而是以異體字或變體字的形式出現,在文意上亦只能解作斬擊而令到屍身分離。
思考問題
1. 你認為古代君主為何要用上這種酷刑,當中對穩定政權有作用嗎?
2. 除了吳起和商鞅,你還有認識的歷史人物是受到這種酷刑處決嗎?
3. 假如你是當時的官員,你會因為有車裂這種酷刑而對你的君主忠心嗎?
商鞅車裂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馬英九總統
現在身陷三種領導危機
第一種是:
領導的合法性危機
這是前些日子
蔡正元所提的
「吾三連」的合法性問題
雖經「中常會決議」已見疏緩
但危機仍未全然解除
第二種是:
領導的正當性危機
這是馬英九高掛「清亷」招牌
卻「禍起辦公室之內」
馬英九幾乎淹沒在清亷海嘨之中
這個危機將如影隨形
一段時期內隨案情波淘洶湧
威望低迷無力逆轉
第三種是:
領導的有效性危機
這是馬英九兩大決策製造出來
的「領導懸崖」
其一是「核四懸崖」
核四停建公投可能產生
的「法律無效」的公投
但「政治有效」的公投的結果
其二是「年金懸崖」
年金改革的刪砍力道
可能會走入
要犧牲關中、張哲琛
還是要犠牲國民黨
的懸崖
要犠牲軍公教
又無法討好勞保群眾的懸崖
還是要犠牲資深勞保群眾
又無法討好年青勞保群眾的懸崖
這些懸崖的任一個
若無法有效處理
馬英九領導的改革有效性
將乏張居正之功
卻有王安石之禍
更恐遭商鞅車裂之災
慎之!慎之!
商鞅車裂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歷史是一面鏡子,當我們身在其中時,看不清全局,等到弄清楚時,早已再回頭已百年身!
商鞅就是一例。商鞅遊歷到秦國,遇見了秦孝公,與孝公講帝王之道,沒反應,講王道之術,不接受,直到他對秦孝公講到富國強兵之法,才發現秦孝公要的是爭霸天下,於是開始改革法令制度,富國強兵,讓秦國走向強盛之路!
然而,秦孝公死後,商鞅被誣陷謀反,卻因為自己設下的法規「作法自斃」,落得車裂的下場!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商鞅車裂 在 商鞅變法助秦一統天下,為何車裂而亡?司馬遷:死有餘辜! 的推薦與評價
楓牛愛世界#商鞅變法#司馬遷商鞅變法助秦一統天下,為何車裂而亡?司馬遷:死有餘辜! YouTube 搜尋: 楓牛愛世界https://goo.gl/7aEUGZ 每日更新、 ... ... <看更多>
商鞅車裂 在 商鞅為什么被車裂(五馬分尸)?#創作靈感#商鞅#車裂#因果 ... 的推薦與評價
商鞅為什么被車裂(五馬分尸)?#創作靈感# 商鞅 # 車裂 #因果#歷史故事. ... <看更多>
商鞅車裂 在 Re: [問題] 請問商鞅做法自斃的千古謎?? - 看板gallantr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JokePtt ( 木耳 )》之銘言:
: 史記跟戰國策在評寫商鞅時 戰國策完全沒提及到商鞅造反一事
: 更別說是逃亡商店 被店主拒絕的事
: 那以史記為出處的做法自斃典故是否可信??!!
是說商鞅的功績跟他下場的落差讓我很感興趣。關於他住旅舍的部份也是來
自史記《商君列傳》的部份:
「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
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
坐之。』 商君喟然歎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
史記《商君列傳》前面其實講了一些商鞅早年發生的事情,商鞅會死的理由
,從這裡面可見端倪。簡單說,當時的秦國非常弱,從五羖大夫時代到孝公
為止都沒有什麼有治國才幹的人出現,而且孝公本身也老是被祖宗家法綁住
,就想求新求變,開始到處找會治國的人才。後來一個叫景監的人推薦商鞅
,孝公就試著跟商鞅見面談談。商鞅一開始用帝道說,孝公聽到睡著,回來
還對中間人發火;用王道,孝公聽不懂,但覺得好像有點意思;結果商鞅用
帝王術來說動孝公,孝公非常開心,連續聽了幾天幾夜都不休息。不過,後
來商鞅回頭對中間人景監說孝公沒辦法跟殷周的帝王相比,言下之意是有點
看輕孝公的意思。(這就好像你去應徵一個總經理的職缺,你把董事長唬住
了,回頭卻跟人事經理說:「欸,你家董事長很好騙耶!」)
孝公最後還是起用了商鞅。不過商鞅很瞭君王那種牆頭草的性格,加上當時
秦國的宗族勢力龐大,商鞅為了避免後面的改革綁手綁腳,就跟甘龍、杜摯
兩人(代表秦國舊派文官的勢力)在孝公面前進行一場大辯論。之後,徙木
立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再多說了。不過這裡可能要稍微提一下商鞅立
的法,因為跟他最後落到被車裂有點關係。《史記》上寫的是這樣: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姦
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不分家者),倍其賦。有軍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
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
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
雖富無所芬華。 」
主要就是連坐法、尊軍功、反私鬥與重農輕商。開頭旅舍老闆不讓他住店就
是這樣,因為讓他住店,老闆被人家告發,最起碼會有十戶人家遭殃。加上
密告的賞賜非常豐厚,老闆當然不肯冒這個險。但商鞅被《戰國策》評為刻
薄寡恩並不是因為他的政見,而是因為他的手段。劉歆《新序論》講商鞅實
施新法後的秦國狀況:
「今衛鞅內刻刀鋸之刑,外深鈇鉞之誅,步過六尺者有罰,棄灰於道者被刑
,一日臨渭而論囚七百餘人,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於天地,畜怨積讎比於
丘山,所逃莫之隱,所歸莫之容,身死車裂,滅族無姓,其去霸王之佐亦遠
矣。」
看起來,徙木立信大概是他施行新法時唯一沒有殺過人的命令。違背新法的
人實在太多了,而新法的刑量又重,動不動就是斬首斬腰斬連坐,才會搞到
「步過六尺者有罰」的地步。而且宗室(皇親國戚)沒有建立軍功的,也不
能繼續當貴族,在當時的秦國絕對是得罪了一大票的封建世家。不過這對孝
公而言是件好事:畢竟這可以削弱那些佔著茅坑光放屁不拉屎的世族,黑鍋
又有商鞅揹,真是一件利多的好事啊!
另外有兩件事也是導致他被車裂的遠因。一件是他出賣老朋友,衛國的魏公
子卬。當時齊國打敗了魏國,殺了將軍龐涓。於是他跟孝公進言,說秦國跟
魏國的關係,不是魏國被秦國吃掉,就是秦國被魏國吞了。趁現在魏國變弱
,我們趕快出手把魏國的趕到東邊去吧!於是孝公派商鞅領軍去打魏國,魏
公子卬出戰。跟魏公子卬對戰的時候,商鞅說:「咱們是老朋友了,現在竟
然搞到變成敵對的將領。不如你到我這邊作客,咱們想辦法搓個湯圓,讓秦
魏兩國合好吧!」公子卬不疑有他,結果商鞅在自家營帳埋伏兵把公子卬抓
了。首領被抓,魏軍這場戰爭當然就掰掰了。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他把太子師傅的鼻子給割了,而且還對公子虔用了黥面之
刑。不過對這件事情,個人以為是公子虔活該。公子虔對新法的法制一向不
以為然,還說秦國是我家的,新法怎麼規範我?結果等到他闖了大禍,孝公
替公子虔求情,叫公子虔在家裡閉門思過八年,商鞅還是堅持以新法的刑度
處置公子虔。
不過,這下商鞅可慘了。
孝公一死,公子虔的人就對剛即位的惠王說商鞅要造反。這其實是利用了惠
王的心病:一來是太子的老師曾經被商鞅用刑,二來是大家都知道新法是商
鞅定的,秦國的威信可以說是商鞅立的,要說商鞅是秦國的地下君王一點也
不誇張。孝公還可以說是商鞅的老闆,剛即位的惠王哪有這個份量呢?另外
就是惠王一定要想辦法拉攏一票自己人,安撫被新法搞的不爽的那些宗室貴
族。而商鞅新法的效果差不多了,加上他又跟自己有過節,就順水推舟的把
商鞅打了個造反的罪名。
說商鞅造反實在是冤枉。因為商鞅一開始發現惠王想殺自己,反應是逃亡。
(秦國沒人挺他啊!主審、邊審到球賽主播都要他的命,這比賽要怎麼打?
)在秦國逃到無法立足的時候,就逃到魏國去。不過他跟魏國也有過節,魏
人因公子卬的事情不爽他,又把他趕回秦國,搞得商鞅最後只好回封地發兵
自保,卻恰好坐實了造反的罪名,得到車裂的下場。
太史公給商鞅的評語不是很中肯,但也不算是胡說八道。他說商鞅有才,但
做人不誠懇。有才是指他治國的方式,不誠懇則是因為他欺騙公子卬,而對
孝公講帝王術是為了要說服孝公,並不是真的要搞帝王術那一套。最後,商
鞅又不肯聽從趙良的建議,把商於這個封地早早還給秦王,才弄到坐實了造
反的罪名。姚苧田在《二十四史菁華錄》對這段史記的評語是:
「商君變法一事,乃三代以下一大關鍵。由斯以後,先王之流風餘韻遂蕩然
一無可考,其罪固不可勝誅。然設身處地,以一羈旅之臣,岸然排父兄百官
之議,任眾怨,兼眾勞,以卒成其破荒特創之功,非絕世之才,不能為也。
故吾以為古今言變法者數人。衛鞅,才子也;介甫,學究也;趙武靈王,雄
主也;魏孝文帝,明辟也。其所見不同,而有定力則一。惟學究之害最深,
以其執古方以殺人,而不知通其理也。」
是說,我認為商鞅的罪名「造反」是挺冤枉的,但他的下場也不是很讓人意
外就是了。光是看他得罪的名單:如果我是他,孝公彌留我一定會提前跑路
。至於《戰國策》提到「秦人不憐」也不意外:試想今天你從家門走出去,
兩公尺內就會遇到一個人被商鞅新法重罰,還有誰會同情他的下場?要說他
作法自斃,也只能說他的政治敏感度不夠,搞政治的被政治害死,也是一種
「作法自斃」吧。
--
千百年來,女人只做一面鏡子,有一種幻異而美妙的作用,將男子的影像放大。
────維吉妮亞‧吳爾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29.170.168
是說太史公酸他不聽趙良的話,早早把封地還了不就沒事了?
孰不知商鞅在秦國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搞到後來他出門時跟車側的
衛兵都是拿長矛,跟個移動碉堡沒啥兩樣。把封地還了搞不好他不是
死於造反之罪,是在市井之間被圍毆致死....
a大的譬喻很讚,比我說的要貼切。XD
不過這也剛好應證了《戰國策》批評他「少恩」的部份。畢竟以前批評
「少恩」,除了說某人忘恩負義、對人苛刻之外,也有自私自利、批評
主上的味道在裡面。
商鞅這種行為在今天看來很普通,事實上也反應出商鞅的才幹替孝公幹
活兒實在是一種浪費(人家是治理天下的奇才,你孝公只想著提昇本月
業績這種雞毛皮的事情)。只是,當時商鞅除了秦國之外也沒有其他國
家可以跳槽了,不像今天宏碁不幹可以跳槽到華碩那麼簡單(秦國相對
來說還是個強國)。而且過往史書上大多認定「忠君」是一個好臣子的
預設值,像商鞅講這種話,人家不是說他自大,就是會覺得這人有二心
、不悃誠,也就是「寡恩」。
渭水大刑可以視為商鞅新法被批評為苛刻的代表作。XD
其實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商鞅變法,而是在於「驟變後的刑責太重」。舉個
例子來說,今天行人闖紅綠燈大多不罰錢或是罰六百這種小數目。想像一
下今天行政院院長突然公布一條新罰則,說往後行人闖紅綠燈要罰六十萬
,而且家裡有人闖紅綠燈知情不報的人也要罰、左右鄰居有人闖紅綠燈你
要跟著一起上交通講習課六十個小時,你看社會大眾會不會暴走。
當然,你也可以說亂世用重典改革才會快。但那些被激發的怨念總是有人
要扛啊!所以我認為清代姚評是比較中肯的說法。他既肯定了商鞅非凡的
才能,也分析了商鞅失敗的原因(還順便婊了王介甫),甚至還評論了梁
惠王說要殺商鞅是太過分的話,說商鞅這樣的人才應該要怎樣任用才算合
適。
如果以我的意見來說,我認為商鞅會得到車裂的下場,主要原因只有兩個
:第一個是他沒有給自己留一條適當的退路,因為他對自己的能力太有自
信了,卻忽略「狡兔死,走狗烹」的慘劇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第二就是
他被當成改革怨念的祭品,而這點是他那個位置(左庶長)跟他的作為交
互作用的結果。我個人的猜測是商鞅應該是一個理想性很強的人,在改革
還沒有出現具體結果之前,他不肯輕易退縮,而且不願意跟現實狀況進行
太大的或根本性的妥協。這種性格好不好,見仁見智;我個人還滿欣賞的
,但我知道我大概做不到商鞅這種地步。
其實我也是看了大秦帝國的王志飛才對商鞅有興趣的。他好帥。>///<
yap,hgt大你得到他了。
事實上,惠王車裂商鞅後,對新法改革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更動。
講難聽點,惠王殺商鞅是殺給國內貴族跟魏國看的。反正秦國最大
的內外矛盾都被商鞅解決了,制度也確立了,有沒有他都沒差了。
提供一點注意:「部分平民」的祖上通常也是周封建的貴族,他們
才有使用資源的物質基礎,例如孔丘老先生之類的人(那年代,有
機會進宗廟習禮的可不是隨便誰都行啊!)。布衣卿相是後面才慢
慢崛起的,這個在這邊就先不討論了。
是說,拿渭水大刑跟渾球的玄武門事變比,有些lp比雞腿的狀況。
我不同意joke大講的什麼殺七百人也不過頭點地的這種觀念。但,渭水
大刑跟玄武門有一個根本性的不同:渭水大刑砍的是罪證鑿的犯人,是
以行為論罪;玄武門是李渾球為了鞏固王位,把所有持反對意見的人都
殺了。我想這裡個差別是相當關鍵的,應該不可以一概而論。
當然這裡也有一個疑惑:商鞅把法定的那麼重,一個小小的過錯就要砍
手砍腳的,渭水大刑裡面搞不好也有很多罪不致死的人?這我同意。雖
然大秦帝國裡的商鞅是說要遏止秦的私鬥風氣,也不能保證孝公沒有藉
這個理由順便砍了反對他的貴族的狀況。但是,審判後殺人跟殺了人再
論其罪顯然是不同的。渭水大刑好歹也是按照新法跑出來的結果,玄武
門只是單純的政治血祭,這就差很多了。
清洗原上階級的主要法令應該是論軍功那條。畢竟貴族政治最大的優勢
就是血統;如果以實質貢獻取代了血統的優位性,不但可以削弱世家的
正當性,更能夠鞏固在位君王的權力。以商鞅的才智,根本不需要用渭
水大刑這種低層次的手段來搞政治清洗。
不過,他自己倒是被這種手段給洗掉了。ˋ(′_‵||)ˊ
商鞅表示:惠王大壞壞!還是姚苧田對我最好!〒△〒
(姚評:然設身處地,以一羈旅之臣,岸然排父兄百官之議,
任眾怨,兼眾勞,以卒成其破荒特創之功,非絕世之才,不
能為也。故吾以為古今言變法者數人。衛鞅,才子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