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那堆浸泡過福馬林的胃腸,是被現實世界輾壓的殷海光】
有一天,在大體病理學的實習課上,面對解剖台上一大盤糾纏的內臟,教授表情肅穆地對同學說,「這是我們台大文學院哲學系殷海光教授的器官,請大家閉眼默哀一分鐘。」
殷海光在台大開的課,給分數雖然很嚴,卻是台大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但後來因為政治因素被迫離開校園,甚至有人在他家門前看守,在這種身心折磨下,他發現自己得了胃癌......
#大體病理學 #殷海光 #解剖 #自由中國 #哲學 方格子 vocus
「哲學系分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分享] 台大哲學- 看板FCSH_Club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台大哲學系好考嗎? - 臺灣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台大哲學系分數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台大哲學系分數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2022台大哲學系分數ptt-電腦筆電評比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StudyBank 學習銀行- 政大公行系、哲學系等,總級分都下降 ...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台大哲學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台大哲學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政大哲學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政大哲學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台大哲學所錄取率、台大哲學系分數、台大哲學系出路在PTT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台大哲學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哲學系分數 在 台大哲學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哲學系分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過去我們曾介紹西方世界 GRE、GMAT、LSAT 等考試和哲學主修的神奇關係:哲學系學生考這些考試的分數特別高
對這現象直覺的解釋就是哲學能訓練GRE需要的那些能力,不過哲學人對此很懷疑,總是有人問「你怎麼知道哲學系不是一開始就收到比較擅長GRE的學生?」所以有人做了研究,Spring Hill College 的哲學家 Thomas Metcalf 把學生進大學之前的 SAT 和 ACT 分數拿來跟上述「研究所入學考試」分數比較,找出他們在大學期間得到多少成長,結果顯示,「哲學與宗教」主修對 GRE 等考試確實有幫助,而且很顯著。
不過這對台灣的哲學生不是好事情,因為若你想出國念研究所,你的對手就差不多是西方 GRE 考得最好的一群人。
當然你還是可以質疑這線索是否能顯示因果關係。主要的爭論會在:「主修哲學和宗教能增加 GRE 分數」是不是當前數據的最佳解釋。並且就算哲學訓練真的有此效果,這有多大意義也很難說,像是,GRE 分數真的能反映出值得追求的能力嗎?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不是英語的 native speaker,要考好 GRE,英文訓練當然是比哲學訓練更迫切的選擇。
話說,過去也有人好奇讀道德哲學能否讓人更道德,所以就有哲學家去研究了。他們的假說是:如果道德哲學會讓人變道德,那讀最多道德哲學的人(a.k.a.哲學系裡做道德哲學的那些人)應該比起其他人有更多道德舉止,例如參加研討會不留垃圾在桌上之類。結果是看不出來道德哲學有這效果,哭哭。
這也讓我想到國內對經典的種種想望,例如不讀文言文會降低語文能力、不讀四書會道德淪喪。許多人用這些說法來支持國高中文言文經典教育,以及大學國文必修,但這些說法真的站得住腳嗎?它們是建立在古典文學訓練真的有此效果上,還是建立在中文系的就業需求上呢?
文章連結:
哲學系分數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讓孩子從不願到自願】
(((緊迫盯人,孩子就會用功讀書?)))
對於怎麼都不肯用功的孩子,父母成天到晚叫他「快去念書」,到底有沒有用呢?以阿德勒心理學做理論依據的案一郎《不教養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明明白白的表示:不可能突然就能改變孩子!
在暢銷書「一流的教養」中,不少韓國的菁英學生都明白表示,他們最感謝的就是爸媽不太會嘮嘮叨叨叫他們「快去念書」;針對日本東大高材生的調查也有相同的結果:父母不會太過頻繁地叮囑他們念書。
研究動機強度與效率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在一般的狀況下,動機愈強烈,工作當然就會愈為積極,潛能就發揮得愈好,效率當然愈大;相反的,動機愈低落,成果當然就愈差。
但是當動機的強度達到某一個程度時,工作的效率不增反減,也就是過了一個頂點之後,動機愈強,效率反而愈差,這是因為過強的動機會使得人們過度焦慮、緊張,因此干擾到大腦記憶、思維的過程。
.
由此看來,父母叮囑孩子「快去念書!」在某個程度之內會有提醒作用,但若是過於頻繁,超過了動機刺激的頂點,就會讓孩子焦慮厭煩,最終一聽到這句話反而不假思索的反彈,因為父母急急如律令的叮嚀已經讓他們將「念書」和「痛苦」畫上等號,還沒打開書本,就直想辦法推拖逃避。
所以,不斷叫孩子「快去念書!」確實於事無補,反而會趕跑孩子的讀書意願,不少孩子一聽到父母叨念就會反射性的頂撞:「你愈唸我,我就愈不想念書!」,此言並非氣話!
.
(((只有孩子自己願意,才可能產生有效的動力)))
如何讓孩子產生讀書動機?所有的研究都指出,「學習有樂趣、有成就感」最能讓孩子自動自發的讀書。然而,進入到高年級、國高中之後,學習再有樂趣,學習的胃口都難免被艱難的學習內容與接踵而至的考試所破壞,所以師長無不想方設法,多管齊下,只要能提振孩子的讀書動機都是好方法。
即便如此,根據研究,在尚未進入升學壓力之前,孩子若是能經常性的感受到單純的求知樂趣,在進入中學以後,確實比較願意親近書本,產生讀書的動力。
因此,從幼時就不斷引發孩子的求好奇心、求知慾,並且誘導他親近文字、喜愛閱讀,是為孩子往後願意認真讀書奠下最棒的基礎。
.
一旦進入高年級,孩子願意用功讀書的動機就變得更加複雜多元。
有些興趣特定的孩子對某些科目有強烈的求知慾,自然而然就能產生學習動機;有些好強的孩子則會鞭策自我乃是基於榮譽心、不服輸的心態;
有些孩子則可能希望獲得父母持續高度的關愛而用功;有些孩子則會為了得到同儕的友誼而持續努力。
以上的動機有的根本與求學的目的無關,甚至可以說只是短視近利,但不論孩子的動機為何,我們發現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出於孩子自己的意願。
不論讀書的過程有樂趣或無樂趣、是如魚得水或是辛苦難耐,如果不是孩子自己願意,那麼再多的壓制與強迫,都不會產生任何正面的效果,只會引起反彈。
.
(((唯一讓孩子持續不斷努力的動機是:知道為什麼要讀書)))
在引導孩子提起精神讀書這件事情上,父母無可推諉的責任就是,要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為什麼要讀書?在孩子有限的人生經驗裡,這個問題非常抽象而遙遠,你跟孩子說「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充實、有意義」,或者非常務實的讓孩子提前認知到「社會取用人才的殘酷面」、「擁有學習力對往後進入社會有絕對的優勢」,孩子可能根本沒興趣聽,甚至根本聽不太懂。
對大部分的孩子而言,未來的優勢完全抵不過眼前放鬆玩耍的誘惑,為了達到立竿見影的果效,父母只好採取非常手段,也就是採取能直接誘發孩子讀書行動的方式---紅蘿蔔與棒子,也就是獎賞與處罰。
唯一徹徹底底能讓孩子自己起而行動,而且持續不斷行動,最終只有一個動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
孩子會為了得到獎賞而讀書,也可能怕受罰而不得不用功,當孩子願意讀書,也得到了好成績,父母可能就高枕無憂,但千萬不要忘了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讀書對未來人生很重要」這最頂層的目標。
因為總有一天,再多的獎賞或再嚴厲的處罰都可能都失效。
.
我有一位親戚的兒子在國中時只對一件事情有興趣,那就是打籃球。每天一下課就迫不及待衝到操場,打到天色昏暗還捨不得回家。
這位親戚有時會問問兒子:「明天有沒有考試?」,兒子當然說「有」;接著親戚關心兒子:「那你書讀了嗎?」,兒子總是一派輕鬆地應付過去:「我都讀得差不多了啦!」,但再進一步詢問要考什麼時,兒子竟支吾其詞達不上腔。
這位親戚當然知道兒子根本連書都懶得碰,他看在眼裡非常憂慮,但是他非常清楚,說得再多、罵得在兇都沒有用,因為眼前的兒子只聽得進與「籃球」有關的事情。
親戚說:「我非常清楚罵他、逼他,只會讓他覺得讀書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一點效果都沒有,只會把青春期的孩子愈罵愈遠,我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但我總是會找機會和他分析『讀書與不讀書』的現實差別』,其他講再多真的都沒有用,我只能默默等他自己想通。」
.
當然,這個孩子考高中時考得糟透了,放眼望向身邊的同學,他便不免自慚形穢起來,爸爸過去理性的分析此時自動地跳了出來。想著別人或許都擁有燦爛的未來,他開始為自己擔心起來。
於是進了高中之後,不待任何人催逼,這孩子完全的大轉性,每天一下課就鑽到圖書館裡讀到筋疲力竭才回家,最後,他考上一個還不錯的大學科系;
而進入大學之後,他又發現大家都來自排名不錯的高中,這更促使他自我鞭策不能停止不努力,甚至期許自己要更上一層樓;大學畢業後,他又考進了一所非常優質的公立科技大學研究所。
.
根據研究,若要在某個領域學會並且精通,至少必須花費1~2萬個小時的持續專注學習,這長期的抗戰絕對需要源源不斷的學習動機,也就是孩子自己想通,打從心裡願意。
有多年輔導青少年經驗的暢銷作家盧蘇偉在讀高職時喜歡上寫作和哲學,所以決定要報考大學的哲學系,但沒想到聯考卻一再挫敗,竟然七年內考了五次才考上,支撐他的最大力量,就是自己想要,因為他對夢想有極強大的執著:「我不只是『想』,而是『我一定要做到!』,我為我自己出征,我為我自己的夢想在打拚。」
獎賞或處罰,或是為了贏得父母或同儕的關注,都可以非常有效的誘發孩子用功讀書,並且也能展現強勁的毅力,但若是沒有好好去理解為什麼,一昧死命的拚成績,即使考上了好大學,也很可能彈性疲乏,或是因頓失目標而失去讀書的動力。
(((讓孩子自然而然想讀書:身教、塑造情境、一起努力的好夥伴)))
「一流的教養」一書歸納了許多優秀青年的教養歷程,發現有不少才智品格均優、採取「自由放任」教育的父母,還是能教養出熱愛學習、努力讀書的孩子,書中歸納出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些父母雖然不會叨念孩子念書,但是卻會「讓孩子看見自己經常閱讀、學習身影」。
父母以身作則,比嘴巴強迫來得有效果,熱愛學習的父母,絕對能帶動孩子也投入學習;喜愛閱讀的父母,孩子自然能受到潛移默化;
喜愛學習與思考的父母還有一個非常值得借鏡的地方,就是常常會問孩子問題,以刺激好奇心、思辨力、求知慾,自然而然就帶動孩子的學習力。
除了展現榜樣,父母還需要為孩子打造一個能安於學習的環境,比如能安靜端坐、不受資訊產品干擾的書房、無多餘物品的桌椅,同時,全家若能在每天同一時段一起專注讀書,由整體情境來帶動孩子,自然而然能養出孩子的好習慣。
有些孩子無法久坐讀書乃是因為耐不住孤單寂寞,幫這類孩子找到讀書動機強烈的好朋友,一起做功課、彼此激勵,會是好方法。
我家第三個小子從中年級開始,每週三讀半天時,就會號召四、五個同學來家裡一起寫功課,為了能爭取更多玩樂的時間,他們會彼此叮嚀要儘快完成作業,而且寫完之後還會彼此對答案,看看誰能全對、誰又錯得多,無形中塑造出一股督促作用。
沒想到,好幾次的期中考、期末考,這幾個一起讀書的孩子都考得很好。我私下偷偷打聽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很怕丟臉,成為這群學伴裡表現最差的,所以比以前更加用功。這結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延伸閱讀】
•誰說分數不重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220?loc=P_br_r0vq68ygz_D_2aabd0_B_1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65
哲學系分數 在 台大哲學系好考嗎? - 臺灣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108年度指考,哲學系,錄取分數411.50,國文x1.00、英文x1.00、數學乙x1.00、歷史x1.00、公民x1.00,名額16人,大家覺得好考嗎?大家會想讀哲學系嗎? ... <看更多>
哲學系分數 在 2022台大哲學系分數ptt-電腦筆電評比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學測、指考、統測簡章資訊,以及招生名額、歷年錄取分數等各項指標的... 外國語文學系碩士哲學研究所輔大哲學系哲學系出路政大哲學系分數哲學系. ... <看更多>
哲學系分數 在 [分享] 台大哲學- 看板FCSH_Club 的推薦與評價
前兩天終於把term paper交出去,有時間寫這篇分享文。
這幾天一直都在想這篇要怎麼寫才好,因為哲學系對一般
大眾來說除了玄之又玄以外,還有唸完不知道能幹麻。前
者有部份是誤解,後者若是真的,那整個文學院的學生都
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希望這篇個人心得,分享的不
只是哲學系,而是整個文院、社科院的狀況。
入學門檻:
目前有推甄、申請入學、指考三種方式。
我這屆有聽到有人申請入學的級分是63,所以還滿有可能
六十出頭就能過第一階段。據我所知歷史系也滿多六十初
頭推甄上的。
但是這個門檻到指考就急遽上升,平均而言哲學系的最低
入取分數都要五科加總起來到達37X,也就是每科平均要到
七十多分。
因此,我會建議有心要念哲學系的學弟妹,把握推甄、申
請的機會,因為在那個階段很多人都是亂報一通,比較有
基礎的人很容易在筆試、口試中脫穎而出。而指考,很多
人是以先考進台大再說做為填志願方針,分數會跟學測門
檻差那麼多也不意外。
就學情形:
台大哲學的師資涵蓋英美哲學、歐陸哲學、中國哲學這三
大領域,大學部的教育方針亦是培養掌握東西方哲學核心
意涵的人才。(雖說我覺得很虎爛)
基本必修因著這個方向,有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此
二門課各十二學分。亦有邏輯、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
這四大領域分散在大學四年中作為必修科目。
基本上是重要的領域在必修、必選修中都會涵蓋到。簡單
介紹一下四大領域的話,邏輯基本上就是一門在問「什麼
是一個有效的論證」的學科,像是一般學生會說的「若P
則Q,P,所以Q」就是一例。但是我們的邏輯系統還有模態
邏輯、Free Logic(Logic allowing empty domain)等不同
的邏輯系統,處理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出發點、公設也各
不相同。有的系統只有公設,有的系統沒有公設只有推論
規則。這門學科本身有自己的哲學問題,好比說「命題是
什麼?」、「命題存在嗎?」、「真是什麼?」、「什麼
是truth-bearer?」,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又牽涉到了語
言哲學、The theory of Truth,是一門很硬的學科。市面
上的邏輯書都把邏輯講的太簡單了,一般人很難真正知道
邏輯到底在做什麼。比較好一點的書像是彭孟堯老師的基
本邏輯,也是太簡單。有興趣的人可以想辦法去驢子找我
暱稱的那位大大的Logic。
上面提到的Philosophy of Logic中,其實也牽涉到形上
學問題,像是「命題存不存在」。一般而言,形上學家關
注「存在是什麼?」、「什麼是同一性?」、「殊相共相
存在嗎?」這樣的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圓的方
存在嗎?」不要笑,這是很嚴肅的問題,這牽涉到我們所
認為的「存在」到底是怎麼樣的狀態。可以被想像的就是
存在嗎?還是說一定要像電腦螢幕一樣,我看得到、摸得
到、砸的爛才叫存在?還是說,我們不只存在(Exist)跟
不存在(Non-exist)我們還有潛存(Subsist)註一,這
樣的狀態存在?這是我個人很感興趣的地方就是。有興趣
的人可以找王文方老師的形上學來看看唷。
剛剛提到存在的問題,我們說一個東西存在,勢必會有人
想要找碴,問說「你怎麼知道那個東西存在!」這就是知
識論問題。
倫理學問題則可區分成三塊來討論:規範倫理學、應用倫
理學、後設倫理學。規範倫理學主要是對道德觀念、道德
判斷進行系統性的了解,比方說為什麼要讓座給老年人,
幹麻要誠實等等的。一般人將之視為教條,而規範倫理學
則試圖提出一套理論系統來證成這些行為,亦或推翻。後
設倫理學則是更進一步的研究剛剛所提的「誠實」到底是
什麼。這很難理解,但就比方說:「鳳新高中有人考上台
大醫科」這句話,是描述一個經驗事實,而「說『鳳新高
中有人考上台大醫科』是正確的。」顯然就不是在直接討
論經驗事實,而是退後一步,在檢視那句話。應用倫理學
則是探討比方說「墮胎」、「安樂死」、「複製人」等等
可不可以施行,運動員可不可以使用禁藥也是很熱門的話
題。不是每個倫理學家都是「衛道人士」,不少人是支持
墮胎或是可以使用禁藥的,他們都為自己的立場提出論證
,言之成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林火旺老師的倫理學(
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他很噁心,但他的書是真的值得一讀
,而他的人,也絕對不是八卦板上的人說的是想紅。報紙
報的那個他也常在課堂上講,都是鼓勵性質阿......)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其實哲學的各個領域是很難分開
來談,每個都很重要,當然每個人興趣不同,偏重自然有
所不同。
冠冕堂皇的說了一堆,那到底就學狀況是?
哲學系、人類系、園藝系是臺大每年轉出人口最多的系,
由以哲學系為最,經常奪冠。平均而言,一年招收將近六
十人(含僑生、外籍生),轉系轉走將近二十人,也就是
將近三分之一人。剩下的人中大概會有一半的人申請雙輔
、學程。足見跳板系聲名之威猛。
註一:我從來沒有看過中文討論這個話題的文章,所以這
是我自己隨手翻的......
就學目標:
坦白說,我不知道除了學術圈子外,現在有多少人會在意
一個人對黑格爾的了解是不是鞭辟入裡。所以除非是真的
很熱愛哲學,我會建議要雙主修或輔系。我們系上自己也
是鼓勵學生要多去雙輔啦......
所以這就學目標......一般人大概就是能混過系上學分就
混過去,把雙的系當主系念。沒有必要考慮系上的念碩士
,就把念哲學當做一段美好的經歷就好了。
如果想走學術的話,那就學目標就是大學要把自己逼緊一
點,碩士直接出國唸書。所謂的逼緊一點是,一門課若有
三小時,那就要花至少三倍的時間去念。大學怎麼可能搞
懂海德格、搞懂柏拉圖、搞懂Quine,老老實實的唸書吧。
台灣學術環境不好,如果要念就要想辦法去國外。台大美
其名各領域都有,講白話就是每個領域老師都不多。有些
老師講課又很廢,所以囉......
我聽過歷史系畢業去當一萬八的安親班老師的例子,我自
己的直屬學姐在怡客咖啡工作,也聽過有人在百貨公司當
專櫃。
有很多人說念哲學可以讓頭腦思路清晰,只是我覺得這滿
像是在安慰自己的。我念哲學系時就已經下定決心要走學
術,因為台灣這個環境下,沒有多少人重視哲學。雖說大
學不該是職業訓練所,但是未來的路還是要考慮一下。而
不是職訓所的意義也可以解讀成,你所唸的東西不是一般
人應該要會的,自然在一般公司行號也不會應用到。
畢業後出路:
各行各業唷~
其它:
我真的不是很建議只是覺得念哲學很酷的人來念哲學,因
為念哲學要的不只是熱情,還需要冷靜的思考。哲學不是
寫一下「上帝已死」就滿分,你要為這句話提出論證,而
這往往是極其痛苦的過程。
如果覺得哲學很酷,那可以選讀別的科系,再來選修哲學
課程,這樣子日後發現哲學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時也不會無
路可退,也不用像本系生一樣因為必修的緣故一定要去上
不知所云的老師的課。
台大哲學系另外一個問題是課很好過,所以要一無所成的
過完四年,畢業回家,是很容易的。但是請好好想一想,
以後怎麼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25.239
補充一下為什麼我覺得整個社科院、文院面臨類似的問題
。文院念的東西很專門,比方說中文系的荀子,一念就是
念一年,而歷史系的史記也是如此。這些課程的確無形中
訓練了學生整理資料或者是作哲學思考的能力,但是一般
公司行號看不清「表象」與「實在」的關係,去一零四看
看,就知道大部分的公司行號會先限科系,即便工作內容
根本就不會用到專業技能。而文院畢業出來,胸中學養,
又豈是常人所能理解。
社會系讀的凃爾幹、韋伯、馬克思,最後一個常被人認為
是共產敗類,而韋伯是聽過名字而已,涂爾幹他誰啊?而
指考分數不低的政治系念的東西,如果以職訓局心態來看
,能找的工作也少之又少。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到大四都開始發狂似的念國考,
去補習班做糕點。
我不是說這些科系不好,而是要多想一想,自己究竟要當
什麼樣的人,未來要怎麼走。我選了哲學系,我會為我自
己負責。希望學弟妹趁還有時間,也能多方打聽、摸索,
千萬不要只是照分數高低排志願。
※ 編輯: daltuku 來自: 140.112.225.239 (01/27 01: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