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
這一本書是介紹比爾. 坎貝爾(Bill Campbell) 的經營管理哲學. 比爾前半生是中學的美式橄欖球教練, 後來踏入商界, 協助了蘋果, 谷歌, 微軟以及其他矽谷著名的大企業眾執行長, 財務長以及董事長管理團隊以及經營企業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橄欖球教練能夠步入商場, 並且屢創奇蹟, 並且讓所有的商業鉅子視他為導師呢?這本書在一開始就引起了我的興趣, 是不是哪一天我也有機會進入台積電或是阿里巴巴叱吒風雲一番呢 (嘿嘿嘿)
在比爾擔任學校趕籃球教練期間, 他就全力支持每一個隊員, 球要打, 書要也念. 贏得當前賽季的冠軍固然重要, 但是這些孩子們未來的人生才是他最關心的. 這讓我想起了神盾局MDFK長山繆. 傑克森 (Samuel L Jackson)所演過的一部電影 “卡特教頭” 裡面的情節. 而當有一些家長告訴比爾: 對不起, 我的孩子因為其他才藝/課程的原因, 所以每一次的訓練都會遲到. 他回答: 別擔心, 我對所有的孩子們都會一事同仁的照顧, 但是可能之後在比賽時, 你的孩子只能坐在板凳區
他的理念是: 活在當下, 要做什麼, 選定目標以後就全力以赴, 這是對自己負的責任, 也是給其他準時參加訓練隊員的交代!
這本書的作者都是多年受惠於比爾指導的跟隨者們, 目前分別都任職於美國各大企業的高層, 他們總結出了一點: 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管理者, 你得知道如何當教練 (這裡指的教練是coach, 而不是trainer)
在這之前, 我看過了好幾本關於諮詢, 溝通與領導的書, 內容都包含了使用動機式面談方式, OARS, GROW, 以及SMART幾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模型. 但是內容都使條列式的為主, 先介紹這些專有名詞的概念, 再一一舉例說明實際應用的方式. 但是這一本書則是以說故事的形式, 描述了在比爾生涯過程中, 如何幫助每一個大企業管理者經營他的團隊, 做關鍵性的決策, 以及塑造企業文化. 正本書中幾乎沒有具體地提到這一些核心的概念, 但是在閱讀時, 你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比爾本人非常熟悉的將這些原則應用在管理諮詢之中
裡面幾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就是比爾每到一家新的公司, 為了瞭解員工聲音, 會找時間與基層的主管或是職員一起吃午餐, 藉由輕鬆的氛圍之下拉近彼此的距離, 同時可以接收到員工們的心聲, 以掌握整間公司的狀態. 這讓我想到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先生在接他的書”總裁獅子心”中, 也提到了一樣的方法, 他會每一天輪流與每個部門的同仁在午餐時一起吃便當, 透過這樣的方式, 讓所有員工感受到被重視, 與此同時, 也可以知道各部門的所有人對於目前公司運作, 管理, 或是制度上有沒有一些衝突存在
其次, 另外一句話, 震撼了我許久, 比爾說
“讓主管每一天晚上睡不著的, 不是公司距離達到指標還差多少數字, 應該是如何幫助他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如何變強”!!!
在橄欖球隊 (或是任何團體運動) 中, 每一個位置的球員一樣重要, 你有了很強的四分衛, 但是線衛的防守很差, 仍然照樣輸球. 而公司要在商場上打勝仗, 不單靠一兩個英雄在前面跑, 而應該是要整個團隊一起前進. 假如每一個人能力都足夠, 各司其職, 勝利應該是水到渠成的
在這一點, 根據2011年的一份研究, 一位教練 (coach) 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就是 “聆聽” “理解” 與”鼓勵”. 要學著傾聽對方的觀點, 試著展現同理心, 同時根據他們的內在動機進行鼓勵. 這也是我們在Health Coach中不斷重複提到的
而另外一點, 他的目標是要自己成為一個可以給予別人能量的人, 而不是一直消耗他們. 比帶領你的人還要相信他們, 促使他們拿出勇氣.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 ”賦能” . 要做到這一點, 並不是瘋狂灌他們迷湯, 或是不斷呼口號來洗他們的腦. 而是找出每一個人的特點, 加以放大, 並強化他們對於理想的憧憬. 而這一點, 又和積極心理學不謀而合
我知道我的個性並不適合做管理, 因為我很容易妥協, 對於團隊來講, 還是有一些原則的底細必須要堅守的. 但是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 我不停的回想在過去還在商業健身房工作時, 每天/週/月開會時, 經理逼單的方式, 強迫主管經理們做出”承諾”, 然後就放手讓他們自己用盡各種辦法達到指標, 對會員施加壓力, 採去哀兵政策, 或是讓教練自己付錢… 只要當月達成了, 隔一個月只要頒一個獎, 請大家吃吃喝喝唱個歌, 就認為這樣可以使團隊上下一心…?
事實上, 我在寫這一篇讀書心得時, 有私訊問了幾位過去與我共事過的經理, 他們覺得這種模式真的可以有效地提升團隊向心力嗎? 絕大多數的回答都是 “呵呵” …
同樣的, 教練對於會員也是一樣, 一位trainer, 就是無止境的在他們肩膀上堆貼重量, 提高強度, 然後不斷的指責他們對健康的不重視.. 但是coach應該花時間去溝通, 了解, 並且改善他們對於”健康” 這個概念的認知, 才是促使會員永續進步的最佳方式!
試想: 假如你對一個會員說”你現在不深蹲, 老了以後遲早會站不起來!” 就跟你對一個抽菸的人說”你現在不戒菸, 老了以後遲早會得肺癌!” 一樣, 會產生多少的效果呢..
所以, Be a coach, not a trainer!!!
員工向心力指標 在 渣打銀行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青年節優良企業調查|結果發表】
📑現在青年期待的職場環境調查結果出爐囉!
1️⃣打造友善安全的工作環境(45.2%)
2️⃣重視員工福利(38.4%)
3️⃣正派經營,講究誠信(13.7%)
可見讓員工能安心無虞地工作、並提供完善的員工福利,是打造優良企業、凝聚向心力的重要指標!
🌟求職季到了!
記得求職是雙向的選擇,在企業選你的同時,勇於溝通、多多提問,才有助於找到適合的工作喔!讓渣打 #優良企業調查 為你指引方向吧!祝大家求職成功!
聽見年輕人的聲音,向更好的職場文化前進,實踐 #多元與包容,讓每個人都能在友善安全的工作環境中,發揮所長、創造價值吧!渣打Here for good!
#渣打銀行Taiwan粉絲團 #友善職場 #多元與包容
員工向心力指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5月3日,臺北東區的永福樓餐廳變成了NET服飾。(張哲生 攝)
下面是2020年4月底出版的《今周刊》第1219期裡頭的相關報導:
NET不懼疫情在「永福樓」舊址開新館
東區老房仲揭金店面搶租秘辛
撰文:張玉鉉、梁任瑋
歷經半年籌備,位於台北忠孝東路4段的永福樓舊址,變身為服飾品牌NET(主富服裝)忠孝旗艦店,成為台北最大NET門市。在疫情當頭的5月1日,依然無所畏懼,如期開幕!
去年11月,NET證實與房東簽約12年,以每月320萬元租下永福樓,轟動業界。近年來,這家無懼國際快時尚品牌挑戰,反而加速展店、朝大型化店鋪轉進的本土服飾品牌,卻愈戰愈勇,再度插旗東區。
儘管如此大張旗鼓,NET卻是神祕而低調,不僅創辦人從不受訪,連在NET工作近30年的董事長特助受訪時,名字也不曝光。
「選擇永福樓,是因其為東區商圈具代表性地標之一,且樓層坪數夠大、交通便利、方便集客。」特助陳先生透露,房東慎選房客,NET提出建議租金與經營規畫後,房東才點頭。
隨著商圈人潮往信義計畫區移動,東區的指標型店面陸續關門、遷移時有耳聞,也讓東區沒落之說不脛而走;然而一次簽下12年長約,意味著NET對昔日一級戰區東區仍信心滿滿。陳特助提到NET展店方針為在地、長期經營,簽約以長約為主,只要選定就會戮力經營,因此多年來與各門市房東維持良好互動。
一位認識NET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文貞27年的東區房仲人士印象很深,1993年,黃文貞相中忠孝東路4段明曜百貨對面、現為屈臣氏的店面,當時NET才剛成立,沒名氣,房東最後選擇租給如今的藥妝店。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也許就放棄了,黃文貞卻鍥而不捨,透過管道找上唯王食品的老闆,頂下原本經營食品雜貨的唯王店面,開設NET忠孝1店,讓外界見識到他插旗東區的決心。
「他做生意很阿莎力,決策很快。」這位房仲指出,早年黃文貞還親自找據點時,有一次晚上11點向黃介紹一間不錯的店面,「他一聽很感興趣,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就開車去看。」甚至澎湖、花蓮等偏鄉也親自去勘查市場,絲毫沒有身價數10億元大老闆架子。
去年黃文貞搶下永福樓舊址,其實有段不為人知的幕後。自從永福樓退租後,林姓屋主原本開價每月六百萬元找新租客,由於地點不錯,當時的確吸引不少國際連鎖品牌,包括日本與台灣藥妝店叩門洽詢,但房東對租金的堅持,讓不少品牌商評估後決定縮手,而店面就這樣空置半年之久。
正當無人聞問之際,黃文貞透過熟識永福樓屋主的一位林姓仲介聯繫遠在日本的房東,表達承租意願,並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更驚人的是,黃文貞一口氣向房東砍到4百萬元,最後用「前低後高」方式,前期每月320萬元、後期每月4百多萬元的租金條件拍板。「大家聽到NET以這麼便宜的價錢租到永福樓,整個東區房東都驚呆了!」知情人士透露,「你不得不佩服黃文貞,很懂得抓住房東不耐久無租客的心情,他也許不會第一個出手,但一出手絕對不會讓標的跑掉。」
熟悉黃文貞的這位房仲分析,20多年過去,東區商圈零售品牌潮起潮落,但NET可說是碩果僅存,是從未離開過東區的店家之一,如今更集中火力投資永福樓舊址,力拚對街即將開幕的H&M與UNIQLO,精神頗令人佩服。
NET門市遍布一、二、三線城市。都市外,也注重經營中南部鄉間,像全台最大門市即落腳屏東,將近八百坪。「長期以來,NET展店布點的原則就是不斷追求進步、調整體質。」陳特助堅定地說。
NET於1991年創立,歷經香港服飾品牌街頭林立、歐美與日本快時尚品牌大舉進入,29年來屹立不搖。即使11年前試圖進入中國市場,以失敗收場,仍從中學習經驗,更堅定台灣是NET的重要根據地。
至5月1日,NET全台總店數共148家,年營業額近80億元、員工約3千人,遠超越其他本土服飾品牌。
黃文貞出身雲林東勢鄉農家,今年70多歲,高中畢業、退伍後,曾至報關公司工作半年;接著進入貿易公司服務長達7年,主要負責出口美國的成衣部門。「後來董事長離職創業,在現今東區NET大安一店處開設小超市。」創業以來因資金與經驗不足,有半年時間經營得不順,直到「偶然在冰店看見2位女士,提著兩大袋『津秋外銷成衣』的戰利品,開始注意到此產業。」
當年獲爭鮮創辦人支持 一腳跨進成衣界
黃文貞開始進行服飾產業市調,巧遇舊識陳津秋(津秋成衣、爭鮮創辦人)並獲他的支持,自此跨進成衣服飾業。「陳津秋不僅讓黃董事長自由挑選款式販售,並採先售出後結算方式,無須切貨買斷。」陳特助回憶。這對當時財力不足的黃文貞是一大助力,不用積壓太多資金在進貨上,周轉上也大為寬裕,也因此讓原本的小超市,在1979年順利轉型外銷成衣的主婦商場。
然而,隨工資、原物料與土地成本逐漸上漲,台灣外銷成衣廠漸漸外移,黃文貞面臨第二次轉型,決定朝自有品牌發展。當時黃文貞一夫當關,「董事長交叉比對國際品牌成功經驗,擬定NET發展方向:全客層定位、商品款式豐富、價格實惠。」陳特助提到。
對黃文貞來說,企業經營必須與時俱進、滿足消費者需求,這點也充分體現在NET品項選擇與展點策略上。先看品項,從休閒服飾、都會風格的男女裝,陸續拓展兒童、鞋包配件、家居等,滿足一站式購足消費者。
「NET的商品策略,是製作讓顧客每天都想穿的衣服。」陳特助直言,商品與價格是競爭的不二法門,因此款式多外,始終堅持平均單價落在3到4百元間,用CP值緊拴家庭、小資上班族等的心。
直到現在,NET每季有高達2千種款式,黃文貞皆參與其中,競爭對手推出的服飾樣式、風格市場接受度如何,均走在第一線觀察,保持對市場的靈敏度與學習心態。
NET布點上,搭配一站式服務得到加乘效果,因偏鄉購物選擇不多,一家人到NET能滿足各式購衣需求;偏鄉門市穩定的業績,反倒成為NET在都會區迎戰快時尚品牌的堅實後盾。「展點上以方便集客為優先,傾向在交通便利地點開店。」陳特助強調。
近年NET則以關小店、開大店的策略積極布局,於2015年在新北淡水開出首家旗艦店,樹立大型店鋪模式。「為完整陳列豐富款式,5年前陸續在各縣市開設4百坪以上新型態店鋪。」陳特助解釋。
實體戰打30年轉進電商 用人策略「從不挖角」
去年8月,NET從實體門市進展至電商品牌。「隨科技進步,電子商務成為必爭之地,因此決定成立電商品牌NU V(NEW VALUE簡稱)。花1年籌備,定位全客層。」陳特助分享。
疫情加速虛實通路整合,「NET累積近三十年成衣生產經驗與設計資源,使NUV能較靈活快速生產自有商品。目前月營收穩定成長中,且四月業績較上個月成長5至6成;主要購買年齡落在21至45歲。」陳特助透露,因疫情激發團結、對台土地認同,將推出一系列台灣美景與人文特色T恤。
至於展店所需人才與倉庫,陳特助表示,NET從不對外挖角,選擇基層培育,凝聚向心力。去年7月啟用的雲林物流中心約七千坪,整合NET與NU V倉儲需求。
NET另一個深植人心的形象是公益。「黃董事長小時候常穿哥哥留下的衣服,有年除夕夜,因沒有過年新衣而哭鬧,黃董事長母親深夜還到街上已打烊的衣服店敲門,買了一條卡其長褲。」陳特助透露。
有這樣深刻的兒時記憶,黃文貞自2012年起,每年捐助全台家扶中心愛心提貨券,舉辦門市封館贈衣活動,讓弱勢家庭能穿新衣過年,至今已累計約百場、投入逾億元。
「當時接到NET打電話來說要提供50萬元提貨券,彷彿天上掉下來禮物,今年甚至提高至70萬元。」雲林家扶中心主任廖志文語帶感激。
然而,台北市大安區仁愛里里長鄭秀郎觀察:「現在東區人潮減少超過一半,至少要幾個月才能恢復。」疫情下逆勢開店,考驗品牌生存力,對此陳特助樂觀表示:「NET看好台灣內需市場,會延續既定開店策略,盡力做到最好。」充分反映黃文貞面對市場挑戰所秉持「謙虛以對、身體力行、量力而為」的原則。
NET(主富服飾)
成立:1991年
負責人:黃文貞
資本額:5.6億元
主要業務:服飾
員工向心力指標 在 COCO Master創業輔導團隊- Master領導激勵|恭喜老闆千錯萬 ... 的推薦與評價
... 公司開始賺錢了就代表你會領導一個團隊了,領導跟會不會賺錢並沒有關係,但是透過正確的領導讓員工產生向心力、產生生產力戰鬥力卻是十分的重要,這項KPI績效指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