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 human beings. The lonely ones】
挪威畫家孟克的《吶喊》是傳世經典,亦是表現主義的代表作之一。以上作品《Two human beings. The lonely ones》貫徹畫家的視角,刻劃出一種難以言喻,介乎緊張、冷靜、孤獨與渴望的氣氛,餘音嫋嫋。
作品的題目直接描述了此畫的內容——「兩個人」即畫中一男一女的背影,而「孤獨的人」則是畫家的主觀情緒,亦是他在作品所渲染的感覺。畫中的男人身穿黑衣,女人身穿白衣,形成強烈的對比,男人的動作似是靜止卻又顯得猶豫,令兩人之間的距離更耐人尋味。畫面中兩人背對着賞畫者,既喚起人們的好奇心,亦刻意拉開了賞畫者與畫中主人翁的距離。構圖背景是海岸與天空,一望無際,塑造了孤獨感覺,同時又似象徵着渴望與等待。此外,兩人沒有直視對方,他們的關係可能親密,但整體畫面氣氛局促,甚至令人泛起不安情緒,好像帶出了雖然有一個可能可以溝通的對象(親人、朋友或情人),卻因某些原因而無法互相了解,使之更令人感到孤單。
此作品為版畫的印刷本,孟克除了油畫,亦喜歡製作版畫,這是由於版畫的底版可以重用,令他可以嘗試以同樣的主題,創造不同的色調與效果,製造多個相似卻又獨特的版本。
圖片:MoMa、WikiemdiaCommons
作品資料:
1899年 挪威 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
《Two human beings. The lonely ones》
縱39.4cm,橫55.3cm
版畫,印刷
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有人物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挪威 #愛情 #human #apaintingaday #symbols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hkig #artist #museum #ocean #prints #love #norway
http://www.edvard-munch.org/two-human-beings-lonely-ones/
https://www.moma.org/collection/works/6788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
「吶喊構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吶喊構圖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吶喊構圖 在 Kanaの烘焙小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吶喊構圖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吶喊構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吶喊構圖 在 吶喊構圖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 關於吶喊構圖 在 直到天空不再具有威脅。堵住耳朵大聲吶喊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吶喊構圖 在 凱蒂貓的吶喊!紀念吶喊畫家誕生150周年聯名小物| 可愛 的評價
吶喊構圖 在 Kanaの烘焙小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觀。眾!!!!!
你們敲碗很久的 #吶喊皮卡丘😱來啦~
這次的皮卡丘一樣是用波蘿皮捏的~
背景是牛奶抺醬+食用色膏調色後再用抺刀抺上~
一時忘了這次的抺醬它甜度較高..也比較容易焦...
差一點整個背景就要焦了~🤣
#世界名畫
#名畫皮卡丘
==============
《吶喊》孟克 Edvard Munch
「吶喊」是孟克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畫作。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象物體暗示正在發出尖叫聲,只見中央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孤獨人形,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
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隻小船和教堂的尖塔。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所呈現的變形、扭曲的尖叫面孔、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繫的骷髏。
全畫的色彩是鬱悶的,尤其是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衝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給人一種不祥的預感。同樣的紫色,也重複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 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畫家在這裏可以說是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淒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
#foodart #toastart #kidsfood #characterfood #kanaの烘焙小廚房 #孟克 #吶喊
#家有小學生之早餐吃什麼 #造型吐司 #寶可夢 #Pokemon #pokemonfood #pica #picachiu
吶喊構圖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隱藏的善良與惡毒】
《Old Fisherman》是一幅描繪老漁夫的畫,如果細心觀看,會發現畫家畫的不單是人像,而是人性。
這幅畫出自匈牙利畫家蒂華達.貢茨卡.貢特瓦里之手,作品的顏色以灰黑與灰藍為主調,漁夫的額頭皮膚粗糙不平,滿載風霜,看起來臉部左右似乎不對稱,左邊比較明亮,右邊則陰暗一點。賞畫者可能會認為,畫家是想突出漁夫的歷經勞苦的一生,所以才將他的臉畫得如此不對稱——但如果這樣想的話,就會錯過此畫的精要了。
只要將畫的左邊複製對照成右邊,同時將右邊複製對照成左邊,便能夠得出驚人發現──這其實是兩張完全不同的臉,也是兩幅氣氛完全不一的作品!當明亮的臉出現時,老漁夫戴着帽子雙手合十,嚴肅地凝望着,背後是一片寧靜的海洋,氣氛莊嚴穩重。但當右邊的部份複制對照到左邊後,老漁夫竟變成魔鬼,臉部顏色極度陰沉,只有嘴巴部份透出詭異的光,連帽子也變成了魔鬼的角,看上去他像是坐在棺材中,而背景亦變成狂風暴浪,氣氛不安。如此別出心裁的構圖,正好道出畫家對人性的體會。
畫家貢特瓦里是匈牙利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原本是一名藥劑師,後來卻突然轉行投身繪畫行業,他不屬於任何門派,但亦有評論認為他的作品近於後印象派或表現主義。相比起印象派側向描寫場境的美態,後印象派更強調作者的主觀感情,梵高便是當中的代表畫家;而表現主義則更着重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之前曾介紹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The Scream)便是經典例子。
作品資料:
1902年 匈牙利 蒂華達.貢茨卡.貢特瓦里(Tivadar Kosztka Csontváry)(匈牙利文:Csontváry Kosztka Tivadar)
《Old Fisherman》(匈牙利文:Öreg Halász)
縱59.5cm,橫45cm
布面 油畫
匈牙利Herman Ottó Museum藏
#有人物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匈牙利 #魔鬼 #漁夫 #devil #fisherman #apaintingaday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hkig #artist #evil #museum #hungary #secret #mysterious #paintings #art
吶喊構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吶喊構圖 在 凱蒂貓的吶喊!紀念吶喊畫家誕生150周年聯名小物| 可愛 的推薦與評價
Aug 26, 2013 - 多變的凱蒂貓又有新作品囉,這次跟名畫聯名,為了紀念吶喊的畫家孟克誕生150周年,用跟吶喊相似的構圖跟色彩,推出了許多新的小物。 凱蒂貓、吶喊、孟 ... ... <看更多>
吶喊構圖 在 直到天空不再具有威脅。堵住耳朵大聲吶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呐喊 「我和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陽快要下山時,突然間天空變得像血一樣的紅,一陣憂傷湧上心頭, ... 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和強烈的節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