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朱宥勳對《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的精闢分享與推薦~~~
📣📣📣📣
楊双子 是我認識最像柯南的人。我不是指偵探的部分,雖然她在搜羅文獻、考訂歷史的時候,確實有名偵探的風采。我指的是,她的技能。比如一夥人聚在一起吃烤雞的時候,你會看到她默默就把整隻雞分切乾淨,游刃有餘。席間要是有人驚訝,她就會淡淡說:
「我以前在雞排店工作過。」
類似的場景很多。我依稀記得,跟她沾上邊的關鍵字,就至少有:飯店管理顧問公司、西點麵包店、簽賭站、言情小說⋯⋯有些經驗甚至無法以職業定義,比如她差點在她爸爸面前溺死,只因為爸爸覺得「你會游泳了,你可以的」;或者她在農田裡玩,玩著玩著就掉到半層樓高的陷坑裡;或者小時候玩鬼抓人,不知為何玩的是閉眼抓人的版本,她就真的,閉著眼睛四處撞頭。
就是這點跟柯南一樣。柯南以一介高中生之姿,會踢足球能開車開船開飛機還會開槍。有人驚訝,柯南就會說:這是我爸在夏威夷教我的。
楊双子沒有去過夏威夷。讀了《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你就會明白,她幼年的生活就是夏威夷。
以我一個在教師家庭長大的貧乏中產階級眼光來看,我的感想就是「這樣養,還能活著真是太好了」。
在眾多經驗中,最最難以定義的,當然就是「双子」的另一半,妹妹「若暉」的故事了。如果是楊双子的讀者,想必對若慈、若暉的羈絆不陌生——才怪。我本來也是這麼以為的,我們常常聽若慈私下聊起啊,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嗎?然而一讀《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便知生命經驗之深度,實在不是幾言數語可以承載的。
如果要整理《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的結構,我會建議這樣理解:
首先,〈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這個單篇,單獨形成一個單元。這是全書風格最「濃」、最接近「文學獎散文」的一篇。相較於後續各篇,它的視角比較疏離——最初,這或許是為了參賽,但放入書中之後,卻成為鳥瞰式的「遠景」。在這篇文章裡,所有喜悲都還沒發生,但也都準備好發生了。
接著,從第二篇〈你們有心電感應嗎?〉一直到第十一篇〈肉身使用期限〉,是全書的血肉之所在。我們的視角,會逐漸從童年混亂的家庭關係,漸漸聚焦到「双子」的姊妹情誼之上。情緒上來說,是一個從微笑到痛哭的過程。前半所有甜美的、溫柔的、可愛的細節,全都將在若暉癌症病逝之後,成為火烙的刻痕。
如果可以側錄我讀此書的臉孔變化,應該真的就是「表情漸漸母湯」。前面我看到楊双子以「職務代理人」妙喻來來去去的父母;看到雙胞胎兩人騎車出去,忘了帶駕照還可以拿另一人的矇混過關,實在很難不讓嘴角上揚。
但到中段,開始各種描寫貧窮之細節時,大約就有點緊張
了——比如兩人決定去中國旅行,那時正是「千島湖事件」沒多久,親戚擔心兩個女生去會有危險,但她們擔心的卻是「會不會被詐騙」,三分之二的存款可比中國強盜的威脅可怕。(順帶一提,我覺得中段某幾篇,那才是真正的「窮中談吃」,那不是沒上班過一日的人可以想像出來的)
而至後段,疾病與死亡步步進逼,任何人看了大概都要揪心斂容。比如楊双子寫若暉癌症,要吃「花生皮」來補血一段,簡直錐心刺骨。不是外面的硬殼,也不是裡面的花生仁,是依附在中間的那層紅色薄膜。我甚至不知道該不該說⋯⋯這簡直是命運殘忍的隱喻,那麼薄、那麼柔弱易碎的一層生機。我想到小時候讀過民間傳說,講落花生的薄膜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有人徒手去挖,手指挖破的血液染紅土壤,染紅花生。就是這個痛感。
讀到這裡,你才會知道,原來前面所有「姊姊的經驗」,都是楊双子試圖逼近「妹妹的經驗」之嘗試。比如〈肉身使用期限〉這段,楊双子講到自己幼時的溺水經驗,竟然連結到若暉的臨終,每一行的轉折都是銳角:
—-
真是差一點就死掉。
沒有人生走馬燈,沒有瀕死體驗。上岸以後才後怕,要是我讓若暉眼睜睜看著我死掉呢?那未免太殘酷了。
孰料後來人生際遇卻相反。
居家安寧期間,若暉的手指式血氧計數一日一日探底,呼吸困難如身處高山,如身處深海。有人說,肺轉移的死亡,就像溺水之死。
我與若暉交換了關於溺水的理解,是嗎?那像溺水嗎?
若暉沒有經驗過溺水,我沒有經驗過肺轉移,無從導出共識。
倒是有個結論。
若暉說:「你以後不要去水邊了。」
—-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不要去水邊」,但那人已在水一方了。如果是小說,我很可以一行行分析,告訴你這幾行簡單的字,蘊藏了多不簡單的情緒。
但它不是小說。
如果你讀到這裡,那就可以準備進入第十二篇〈真的不說了,晚安囉〉。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全書的「結局」,它的前半部用一趟「巡禮」收攏了前面十一篇提到的所有故事。若暉在生命最後階段要求回老家看看,於是楊双子的筆就帶我們「看」了老家所有的細節,所有微小的變遷,曾經發生在那裡的事。這段文字冷靜到近乎冷酷,但你會知道,那是因為情感如潮,不能給任何一點缺口,否則就將土崩水潰。
而在本文後段,楊双子說起了雙胞胎的「聊天」——她們住在一起,半夜時總是不斷聊天,誰也捨不得先睡。每每都要跟彼此說晚安,講「真的不說了」,但沒隔幾秒又忍不住開口:「對了,我剛才想到啊——」
現在,對話真的必須終止了。
由此來看,全書的最後一篇〈這是文學少女的想像〉,雖然看似調性大異於前十二篇,卻在這個脈絡下有了別的意義。〈這是文學少女的想像〉是楊双子在《幼獅文藝》的專欄文章集結,表面上是其文學思考的闡述(如果有人要寫楊双子的論文,一定會瘋狂引用這段的),最值得注意的卻是其形式——這是一場虛擬的「雙胞胎對話」。這是一場永遠不可能成真,但卻又「真的有可能這樣吧」的雙胞胎對話。
楊双子沒有讓《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停在「真的不說了」。生命已經說了晚安,此夜仍然漫長,但不讓世界就這麼崩然睡去的小說家,猶然能夠以虛構延續對話、以虛構贖回時間。文學沒辦法逆轉生命,但是文學卻能成為寄寓生命的一種方式,永遠持守住「生命原點的正中央」。
「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新聞] 《柯南》結局5年前就畫好了!59歲青山剛-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討論柯南大結局--安室透死亡 的評價
- 關於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真人版柯南大結局,小蘭被法醫判定死亡,新壹撤底崩饋了! 的評價
- 關於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柯南結局誰會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柯南結局誰會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閒聊] 柯南如果讓芥見來畫會怎樣PTT推薦- C_Chat 的評價
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理小說中,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如何設計】我的名字叫昭君
先說一下這不是新海誠跨時空愛戀的《你的名字》,所謂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呃,顧名思義,就是單純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
這個妳是有性別意涵的,不是你的他,是妳的她,多數時候,常不是指兩個不同的人,是指同一人但使用了不同的名字來成為詭計。
這跟之前所說的,孫悟空吹毛成猴或漩渦鳴人結印的多重影分身之術有所差異,分身術的重點是在同時異地卻出現「同一人」的謎。
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則多異時異地出現「同一人」,卻使用不同名字現身,乍看以為是新增角色,卻渾然不覺有人只是改名換姓。
讀者常會誤以為人物是兩個甚至以上,但其實關鍵人物只有一個,就像名偵探柯南最喜歡說的:「真相只有一個!」,人也是這樣。
就像中國川劇變臉奇技,臉再變,都還是同一個人的概念;但雙人交換如電影《變臉》或邢速蘭換面等,都是後來比較複雜的變形。
這詭計多用於女性,且往往是因為被誰傷害背叛等創傷因素警醒,於是變臉換面改名,重新靠近將自己推進地獄的人,但不懷好意。
如以熱門時事霸氣周怒斬渣男祥的故事來比喻,如果周沒有選擇發千字文揭穿渣男言行,便是整型換名,重新靠近再施以報復行舉。
再流行年代事物詭計一點,就是被丈夫與小三聯手陷害的正宮,如何換名重來的韓劇《妻子的誘惑》,但這個劇應該比較少人知道。
表現今昔差異方法也有點老套,如果熟悉《延禧攻略》大小嘉嬪的觀眾,也可能早知道,那是一千零一招之點個痣就說身份不同啦。
不過如果是雙人交換,會像真假千金,但不同的是,真假千金著重因為身份不同帶來雲泥之別的際遇,妳的名字重點則在復仇心計。
變臉換面,多半是為了有天,能有一個捲土重來,改變命運的機會,大抵也類平行世界開啟人生複本或書中書被害轉加害的輪迴。
這種因完全料想不到的意外之人環繞身邊,有時會與「易位構詞遊戲」結合,但那時性別與復仇動機就沒那麼強烈而多是精神分裂。
就像湯姆.瑞斗與佛地魔,同樣字詞重組順序不一定是女性復仇;《隔離島》與《完美的蛇頸龍之日》有些人物是字詞重組後虛構。
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常與尋找「消失的女孩」、「平行世界推理的平行雙女」及「人正闇黑系」等相互使用,隨作品不一而定。
就像數學演算的機率,有一種排列組合,如C5取2,五球取二球,會有幾種可能呢?各項詭計的排列組合加成效果,會有不同結果。
這是因為平行雙女特點,本來就是平行世界女性類比-女女間相互追尋,但不是類比平行世界愛情,直接等同百合花開的季節故事。
而是多以消失/昏迷/失蹤/死亡的女孩或女人開啟懸疑,接續則利用血緣姻親與否的姊妹閨密或容貌遭遇的酷肖來混淆身份錯置替換。
用命運的似曾相識過去現在今昔對比,甚至雙女交乘1111,來察覺集體歷史與個人生命悲劇,是否事可轉圜,有不同的結局或心機。
如張渝歌那舞女生涯一場夢的《詭辯》或中山七里《嘲笑的淑女》人正闇黑系天使系惡女,我是你,你是我,身份交換的撲朔迷離。
如果單指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並結合強烈復仇心計的,大概可以致鬱系真梨幸子,人在做誰在看的《復仇女神的佈局》為第一。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非常值得一提,小說是虛構,但有時作者與筆下人物劇情關係,卻會被擬作上帝操縱命運(沒冒昧意思)。
人生當然不是虛構的,應該是真正的現實(是吧),但我們常常會覺得說,一個作家的生命經歷,像小說,是一部傳奇,具戲劇性。
那麼如果以世界謀殺天后,重量級的祖師奶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為例,讀者是否知道她的生平與作品有呼應關係?
她曾因喪母接連第一任丈夫外遇並提離婚,於是事後失蹤多日,最後在千里遠的小旅館,找到失憶的她,登記的名字是情婦的名字。
推理金三角之一對夫婦加外遇對象就可設計謎團、尋找消失的女孩、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與失憶,加上個女警就可以平行雙女。
只能說,某種程度上來講,她的人生經歷與暢銷作品類型,簡直就與推理公式的流行SOP,相互呼應,絲絲入扣,叫人覺得好驚奇。
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誰來說故事最好】
故事主角有三個人,分別是年輕女孩喬安娜和蘇,兩個一心想當畫家的女孩。另一個是樓下的鄰居,沒沒無聞的畫家,老人伯曼,雖然年紀一大把了,但還是一心想畫出一幅偉大的傑作。
故事一開始,喬安娜染上死亡機率高達九成的肺炎,如果想活下來,非得有堅強的求生意志不可,然而喬安娜偏偏覺得自己就像窗外的老長春藤,等上面的葉子全部掉光時,就是她生命的終點。
這一天,蘇想畫一幅關於礦工的畫,於是請老伯曼充當她的模特兒。在畫圖的過程中,蘇把喬安娜的狀況說給老伯曼聽。老伯曼邊聽,邊看著窗外只剩下幾片葉子的長春藤,然後邊流眼淚,邊責罵喬安娜的愚蠢。這時,蘇完全不知道老伯曼已在心底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了。
經過一夜的風雨,隔天喬安娜醒來,窗外的長春藤只剩下最後一片葉子了,她相信最後一片葉子很快就會掉落,而她會在同一時刻死去。然而又過了一天,最後一片葉子仍然頑強的高掛枝頭。喬安娜被最後一片葉子頑強的生命力激勵了,她說:「一定有什麼東西讓最後一片葉子留在那兒,好讓我知道我是多麼邪惡。不想活也是罪過啊……」
決定堅強活下來的喬安娜果真慢慢復原了,但這時卻傳來一個惡耗,住在樓下的老伯曼患了急性肺炎去世了。原來,窗外那片葉子是假的,它是老伯曼在真的葉子掉落的那一天晚上,冒著風雨畫好掛上去的──老伯曼終於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偉大的傑作。
〈最後一片葉子〉是典型的歐亨利小說,主題完整而明確,結局帶著強烈的意外性,既有教育的意味又有閱讀的興味,因此時常被拿來當作國高中生的閱讀教材。
但我舉這篇小說為例,表面上是因為它的故事性強、人物簡單(三位),容易說明,然而真正的關鍵其實是因為它的「資訊不對等」。關於真假葉子的秘密,三位主角知道的程度剛好完全不一樣──老伯曼百分之百知道,蘇大約知道個五成,而喬安娜則完全不知情。
如果以老伯曼為敘事者,從他口中說出來的故事肯定和喬安娜完全不一樣,一個充滿了全知的同情與仗義,另一個則是充滿了未知的憤世與驚奇。但如果以蘇為敘事者呢?介於知道與不知道之間,從蘇口中說出來的故事就會十分接近我們現在看到的小說家歐亨利的版本──先是意外,然後理解,最後感動。
─《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秘密》第9課:敘事者
-
這次要和大家討論的主題是「敘事者」。
在每個故事中,站在不同立場、角度的人,對整件事的理解程度多少有些不同。
選擇不同的「敘事者」,就相當於藉由不同人的「眼」去看整個事件(這邊先不討論敘事者本身是否誠實),會讓讀者(觀眾)產生認知上的差異─也就是說,作者可以藉由不同的「敘事者角度」來掌控讀者們「應該知道多少比較好」。
上述《小說課》提到的〈最後一片葉子〉,剛好是個三位角色對於整個事件知道程度都不同的鮮明案例。但對一件事情的敘事角度,未必是「剛好一半」的狀態,有時「全知」或「全然不知」的視角,也能說一個精彩的故事。以下舉幾個例子說明:
一、「喬安娜」的視角(0%)
這個敘事角度在懸疑類故事還蠻典型的,讀者或觀眾都是最後一刻才知道事件的全貌為何。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在看《名偵探柯南》時,那個小屁孩是不是最愛說「我已經知道兇手是誰了」(但我們完全不知道是誰),或者是「兇手就是oooo」(但我們完全不知道犯案手法是什麼),這種狀況下的「無知」視角會吸引觀眾想繼續往下看。另外,在電影中也常使用「先拍角色表情再轉移鏡頭」的手法,來勾起觀眾的好奇心(為什麼他這麼驚訝/開心/難過?)。
二、「蘇」的視角(50%)
就是上述的故事〈最後一片葉子〉嘛,不舉例了(被毆)xD
咳咳,這應該是最直覺的一種敘事視角了。隨著情節的展開,讀者們會漸漸了解故事是什麼、還有哪些謎題待解。
如果你是寫作者,就順著你的直覺寫下來就對了(笑)。值得一提的是,這類視角在短篇故事裡還算不錯,但長篇故事就顯得有點呆板了(事實上長篇故事還是不同視角穿插會顯得精彩些)。
三、「老伯曼」的視角(100%)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我們什麼都知道了,那故事還有什麼意思呢?
嘿嘿,當然還是會有意思的。就看身為作者怎麼運用囉。
舉例來說,在一些驚悚場景裡,我們看到危險一步步靠近角色(比如兇手拿著一把刀走到角色背後、角色所在的場景裡暗藏一顆即將爆炸的定時炸藥...等),我們會有種「知道危險降臨但我們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替角色擔心」的情緒,這就是「全知」視角製造劇情張力的手法囉。
當然,也不是只能製造緊張感啦。比如說,當你看到皇帝微服出巡,而有個不長眼的貪官在他老人家面前耀武揚威時,也是蠻有「娛樂」效果的 xD
先寫到這,大家可以試著把最近身邊的生活事件,轉換不同視角寫下來試試,就多少能感受到此一技巧的魅力啦~
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討論柯南大結局--安室透死亡 的推薦與評價
... 結局死亡,讓他們五人組天上重逢會是對安室最棒的結局,身為一個既是紅方又是黑方的角色,最後讓- 安室,名偵探柯南. ... <看更多>
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真人版柯南大結局,小蘭被法醫判定死亡,新壹撤底崩饋了! 的推薦與評價
... 柯南大 結局 ,小蘭被法醫判定 死亡 ,新壹撤底崩饋了! ... 【柯南精华篇】一口气看完柯南生死一瞬间!经典又虐心的6集精华篇# 名侦探柯南 # 名偵探柯南. ... <看更多>
名偵探柯南結局死亡 在 [新聞] 《柯南》結局5年前就畫好了!59歲青山剛-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