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敘事裡,那些不應被忽略的戰爭隱喻】
這是小編前些天在微信看到的一篇文章。
筆者觀察了武漢疫情以來,官方媒體上的「戰爭隱喻」。
算是解析這一種輿論手段吧。
感覺還滿有意思,分享給大家看看~
-
新聞敘事裡,那些不應被忽略的戰爭隱喻
「詞語有如掛鉤,能固定我們的思想觀念。」
——亨利·沃德·比徹
這些天,在許多媒體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新聞題目:「四個方面同向發力,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 「衝鋒,義無反顧!」 「大理徵用事件:防疫阻擊戰,決不能各自為戰」「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衝鋒」「人民戰爭」等等戰爭術語,在新聞報導中屢見不鮮。
針對這一現象,人們似乎還沒有進行過較多的分析和討論。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在閱讀新聞報導時,往往會更關注新聞事件本身,而忽視這些戰爭術語。或者說,人們已經司空見慣。
但是,戰爭術語的大量出現,其實是新聞敘事中戰爭隱喻泛化的一種表現。這是應該引起人們加以注意的。
原因在於,戰爭隱喻在新聞敘事中的泛化,事實上會使人們習慣於以一種敵我意識十分明確的戰爭思維,去錯誤地認知和理解非戰爭領域的社會現象或問題。比如說,將原本的災難看成一場戰爭,而非悲劇。認為結局只有勝敗,而沒有勝敗之外的其它選項。
一、戰爭隱喻是什麼?
戰爭隱喻,是指以真實的戰爭,類比非戰爭行為或事件。
作為一種在新聞敘事上出現的話語現象,戰爭隱喻則是指以戰爭術語,描寫各類非戰爭領域的新聞事件,賦予其以強烈的對抗性、緊迫性和修辭認知張力。
「四個方面同向發力,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 「衝鋒,義無反顧!」 「大理徵用事件:防疫阻擊戰,決不能各自為戰」「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這些話語,其實就是戰爭隱喻的典型代表。
這一類戰爭隱喻,當然不只是在這樣一種場合出現,也不只是今天才出現。只要認真觀察國內媒體的新聞報導,人們不難發現,戰爭隱喻,在新聞敘事中被廣泛地運用著。政府工作、經濟活動、體育比賽、醫療等等領域,都能看到,例如:
(1)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常德日報,2020/02/11)
(2)中國經濟戰「疫」錄:經濟保衛戰全面打響 (中國新聞網2020/02/12)
(3)疫情如何影響中國軍團備戰奧運(環球網 2020/02/12)
(4)貴州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引起黨員幹部強烈反響(新華網 2020-02-11)
(5)在疫情炮火中「誕生」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譜寫英雄讚歌(中國網醫療頻道 2020/02/08)
如果我們往回看三十年,那些我們所經歷過的重要事件,比如說1998年的大洪災,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8年的汶川地震,國內媒體相關報導的新聞敘事,實際上也都運用了大量的戰爭隱喻。為了節省篇幅,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戰爭隱喻何以會在新聞敘事中泛化?
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楊洋和董方峰,在《當代中國媒體話語中的戰爭隱喻現象研究》一文中,對戰爭隱喻泛化這一現象有進行過分析。他們認為,在當代中國話語中,戰爭隱喻泛化的原因有以下三點:認知動因、修辭動因、歷史文化動因。
第一,認知動因
喬治·考萊夫和馬克·詹森,是美國的兩位語言學家,兩人合著過《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這本書被認為是認知語言學隱喻系統研究的開始。在書中,他們指出,隱喻不僅僅只是一種修辭手段,同時也是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它直接參與人類的認知過程。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嘉映老師,則在《論隱喻》一文中進一步指出,隱喻就是借用在語言層面上成形的經驗,對未成形的經驗作系統描述。通過隱喻,某些尚未定型的經驗,借助已經成形的經驗得到組織和表達。
對於許多人而言,戰爭是一個我們從小就十分熟悉的物件。比如各種抗日題材的電影電視劇,還有許多唱紅歌比賽,以及在學校所學的課本,乃至我們的國歌,其中就有著許多戰爭的話語。因此,新聞敘事運用戰爭隱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能讓人更快速地認知某些暫時不太瞭解的新聞事件。
第二,修辭動因
戰爭所特有的緊急性質,決定了戰爭術語必須是精准和簡潔的,而不能像現在的政府通告那樣空洞冗長。另外,新聞敘事語言的相對匱乏,也會促使人們通過詞義泛化,來實現語言一定的動態平衡。因此,新聞敘事借用戰爭術語,既符合其對簡潔度的要求,也有助於豐富其語言形式。
第三,歷史文化動因
建國初期的領導人,多是軍旅出身,習慣於用戰爭術語部署和平時期的各項工作。而隨著大量軍隊幹部和軍人轉入地方工作,軍事用語也隨之被帶到了地方工作的「各條戰線」。在近幾十年來的歷次搶險救災中,軍人往往也被命令參加,成為主要救援力量。這些因素,都促成了戰爭隱喻在新聞敘事中的泛化。
三、戰爭隱喻泛化,會產生哪些影響?
戰爭隱喻作為一種話語模式,其在新聞敘事中的泛化,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積極方面的影響有:1、便於人們認知新事物;2、滿足新聞敘事對語言簡潔的要求;3、能將人們共同置於一種緊張的境地,以便齊心協力應對困難。
但是,它也會使人們習慣於以一種敵我意識極為明確的戰爭思維,去理解非戰爭領域的社會現象或問題。
比如說,在各地的防疫宣傳標語中,也能看到「湖北回來的都是定時炸彈」「今年過年不串門,來串門的是敵人,敵人來了不開門」 「發燒不說的人,都是潛伏在群眾中的階級敵人」這一類的標語。
人們製作這些標語的初衷雖然是好的,但實際上是一種戰爭思維在起作用。來串門的就一定是敵人嗎?就不能是有急事的人?發燒不說,就一定是階級敵人,而不是另有隱情?比如說,或是因為恐懼?或是因為擔心被隔離而無法照顧家人之類?
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就是一種強制性的行動,讓敵人屈從,並為我們的意志服務。戰爭思維的要點,其實就是明確劃分敵我意識,集中一切力量消滅敵人。就像毛澤東曾經所說的: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但是,這些新聞敘事所陳述的物件,大多並非真實的戰爭,也不是革命。這些物件,可能只是一項政府工作或經濟活動,一次體育競技比賽或社會公共衛生事件,但戰爭所特有的那種生死對立的敵我意識,它們其實並不具備,最多只能說它們是有一定限度內的對抗性或緊迫性。
因此,楊洋和董方峰兩位作者指出:「當人們無意識中將戰爭話語作為動員武器時,戰爭思維就往往構成行為指導框架,使人們把他們的工作視作真正的戰爭,其終極目的就是採取任何手段消滅虛擬的敵人」,可能導致的後果就是:「戰爭隱喻客觀上會遮蔽思維,阻礙人們接近事物真相,並放大對抗性,在行為上可能導向不必要的暴力」。
習慣于用戰爭思維去理解事物的人,也往往會將歷史上的每一次災難,都視作戰爭,並認為結局只有勝利和失敗兩個選擇。而只要沒有被「打垮」,就是勝利:
但他們從不會去想:災難就是災難,每一次災難都是悲劇,沒有真正的勝利。
四、我們可以做什麼?
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新聞媒體控制著社會話語權。當新聞媒體開始選擇一種特定話語模式進行新聞敘事時,人們也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中,就接受了這種話語模式所承載的思維模式,並運用其去認知新聞事件。
因此,當我們在看新聞報導時,至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對新聞敘事的語言保持高度的敏感。不管是哪一家新聞媒體,對其在新聞敘事中所運用的話語,尤其是戰爭隱喻,都應該時刻保持一種警惕,思考其背後所潛藏的思維模式究竟是什麼。
第二,多管道搜集資訊對比新聞報導。新聞是建構出來的,同樣的事件,在不同的媒體的新聞敘事中,會呈現不同的形態,有時甚至會截然相反。因此,長期只接收同一類新聞源,可能使你只會用一種思維模式去理解世界。比如說,你十年如一日地只看《環球時報》,那你對中美關係的認知,很可能也就「美帝亡我之心始終不死」的境界。
第三,關心他人的遭遇,始終保持一份同情的理解。不要熱衷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樣毫無根據的話語,而應盡可能設身處地的去理解那些有著不幸遭遇的人。這不是政治正確,而是因為你我這樣的人,大多數也只是被時代所玩弄的普通人。
就像作家方方所說的那樣: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文章出處:公眾號「1號檔案館」
作者:伯羅奔尼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詹天佑 Jeme Tien Yow故居紀念館座落在廣州市荔灣區恩甯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古樸的青磚、木趟櫳和滿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關大屋。亦是普通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樣,加上詹天佑出世時家境一般,因此修復中也強調了西關普通家庭的樸素和靜穆。陳設是參照一張在故居封藏了一個多世紀的舊玻璃底片來佈置的...
同濟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站在第一線上醫護人員,他們不是無懼,而是選擇奉獻。悼念新冠病毒6名醫護殉職 人員
【根據中國國務院2月14日做出的最新統計,從 2019年12月開始至今,全中國已知1,716名醫務人員感染,包括 「吹哨醫生」李文亮在內,至少6名醫護人員「殉職」死亡。目前中國各省城縣市,已陸續接到「醫事動員命令」,要向以 武漢市為首的湖北省疫區,持續從後方增補「醫護人力」。這恐怕會造成更多醫護人員傷亡,武漢市政府已經承認醫療用品急缺,例如專業的N95口罩, 護目鏡和防護服。武漢各地的醫院已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捐贈更多的防護裝備,這對於保護一線員工避免從患者身上感染病毒至關重要。】
{內文}
肆虐了近兩個月的新冠病毒,截至2月14號中午12點,已經造成1381名患者死亡,其中就有為了救人,不幸感染的前線醫護人員。2月7號晚間的武漢市哨聲響起,眾人用這樣的方式,紀念疫情爆發初期,率先對外發出警告的吹哨者,卻被警方當作造謠者法辦的武漢中心醫院眼科醫師李文亮。
(李文亮母親)
這我兒子回的,好的 我估計還要住一兩周就可以回家的意思,我們聽了可高興了,這是最後我和我兒子的(聊天),再也沒有信息了
讓李文亮母親痛心的是,他們連兒子的最後一面也沒見著。
(李文亮母親)
拉我兒子屍體的車不能讓進,這個都是傳染病的,不能讓你們進,我們去醫院搶救室也不讓我們看,上殯儀館我們也沒見到最後一眼兒子,沒澄清事實以前,孩子半夜就被武漢公安局叫去了,又簽訓誡書,不給我們一個交代是不行的
眾多網友在網路上,寫下他們對李文亮之死的哀傷 憤怒和反省,有人用"微信給平民的國葬",來形容李文亮過世所引發的舉國哀悼現象。
(鍾南山/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他是中國的英雄,我也同意,我非常以他為榮,他在12月30號就告訴人們真相
投入抗疫戰爭以來,從未在鏡頭前掉淚的大陸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卻在談及李文亮時忍不住哽咽。
(鍾南山/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這就是中國醫生,我想大多數的中國醫生都像他一樣
就在李文亮過世後三天,2月10號,武漢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的林正斌教授,也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情惡化離世,享年62歲。兩位醫師的死令人警醒,根據大陸國家衛健委的數據,截至2020年2月12日0時止,大陸全境確診武漢肺炎的醫護人員病例,一共1716起,佔總確診病例的3.8%,其中湖北省的醫護感染數字,就高達了1502人佔比87.5%,武漢則有1102名醫護感染,佔醫護感染總數的64.2%。
(CNN新聞片段)
中國官方跟官媒對於醫護人員的辛勞大力稱頌,CNN跟一名醫護人員談過,她感覺她們是"手無寸鐵被送上戰場",她跟同事原本在治療病患,結果自己也成了患者之一,一名武漢醫院的護士拜託我們,不要洩漏她的身分,因為她是不能接受媒體訪問的,她透過簡訊說,現在問題很嚴重,我們醫院已經有超過100名醫護被隔離在家,而她也是其中之一,她說她的肺部影像顯示她是疑似患者,至於這名護士也感染了病毒,現在住進她工作的醫院接受治療,她寫道,"我住的樓層基本上都是我醫院的同事","我擔心我體內的病毒會散播出來","感染這些仍堅守在前線的同事"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最新發表的一份研究論文顯示,武漢市第七醫院由於資療資源短缺,有2/3的重症監護病房工作人員被感染,而醫務人員的感染,不僅在武漢的定點醫院內發生,《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在湖北省最大的精神科醫院,武漢精神衛生中心爆發院內感染,至少有50名患者和30名醫護人員,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在重大疫情爆發時期,醫務人員長期面臨著高感染的風險,而醫務人力不足和醫療資源匱乏,讓許多病患無法及時得到救治。
(民眾)
哇裡面車有好多屍體耶媽媽,媽媽裡面好多屍體耶,(看到了 看到了),那個車裡面 車裡面,(看到了 媽媽看到了),兩個(屍體)有很多
這樣的畫面讓人不寒而慄,在大陸官方以外的另一個平行宇宙裡,不少人說,武漢市的死亡人數遠遠高於官方的通報數字,而2月13日的最新數字,更讓人們心頭一驚。
(白岩松/央視評論員)
坦白的說,早晨起來我一看,新增確診病例對於湖北來說是14840(例),當時第一 一瞬間的反應,錯了,後面多了一個0,因為1484才符合按過去的這種邏輯,但是再一看的確是14840,但是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
官方解釋,這是根據大陸國家衛健委第五版診療方案的建議,將"臨床"診斷納入確診方式所致,華中科大同濟醫院院長王偉說,更寬泛的診斷標準,更有助於臨床醫師判斷執行。
(王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
在最初確診的時候,實際上那時候主要以實驗室為主,核酸檢測陽性,但是要知道核酸檢測這個,它本身的陽性率只有30%到50%,第二個在咽拭子取樣的時候,又會讓這個數據下跌。所以的話,我們很多臨床有經驗的醫生,在這個過程中就發現很多確診的病人,他甚至一次兩次三次檢測,這個核酸陽性 還是陰性,所以這樣的話就讓我們很多重症病人,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另外一部分還有很多確診,確實是臨床診斷陽性的病人,但是他核酸是陰性,這一部分可疑的病人會散落在其他的地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這樣也會增加它的傳染
(白岩松/央視評論員)
做到這種轉變一下子就完成了一網收盡,這樣的話就減少了社會的危險
有評論認為使用新的診斷標準,帶來統計數字上的巨變,預示著此前統計的缺陷,一些等不到核酸檢測的市民死去被當成其他死因,或籠統稱之為重症肺炎,沒有納入新冠病毒死難者名單,紐約時報則認為,報告病例數的急劇上升表明了,要掌握中國冠狀病毒疫情規模,和嚴重程度有多麼困難。
(護士長)
46床 病毒性肺炎,2型糖尿病的新病人,患者於昨日下午16點33分住入病房。(患者)房間我們都是有做標示的就是核酸檢測陽性的病人,我們是放在一間的,然後這個門我們都是反鎖的,病人的活動區域僅僅是在病房,他是不能到走廊上去的。準備打針啊,你覺得戴著三層手套這個針好打嗎?非常不好打,不過你還是一針見血了 技術很不錯喲
在濱臨失控的疫情面前,大陸官方媒體則呈現出,一個又一個敢為人先的白衣戰士的故事。
(方斌/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
(你今天工作多長時間了),今天工作多長時間了,我從昨天早上到現在就沒回去哈哈。
(陳紅/火神山感染七科一病區主任護士)
只能看見人影,我的汗都往底下流反正在不斷的流
像水一樣
sb
樊安芝
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護士長,5個小時在裡面,萬一想要上廁所了怎麼辦啊,實際上那個尿都沒有了,水都從汗液裡排出來了
(朱海秀/廣東醫療隊護士)
(給家裡人報個平安吧),我不想哭,我眼淚在眼睛裡打圈,我一哭的話我的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一會兒,對不起
為了盡早打贏這場病毒戰爭,大陸全國各地派出最精銳的醫療隊奔赴湖北支援,而在武漢行醫的醫療人員中,來自法國的克萊因是標準的逆行者,他放棄兩次撤僑機會只為了盡己所能。
(Philippe Klein/武漢協和醫院國際門診部醫師)
我尊重安全條例,但我想我留在武漢會比在法國更加有用,這不是英雄主義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是我的工作 我的專業
克萊因是武漢協和醫院國際門診部的醫生,已經在武漢工作6年,面對新冠病毒肆虐,他只安排了妻兒搭撤僑包機回國,自己則是每天全副武裝,走遍武漢三鎮幫助需要的患者。
(是誰出門身上帶著一道光,是誰奔赴現場帶著醫藥箱,疲憊讓他們倒頭就睡,撕碎了病毒傳播群眾的機會,依偎在冰冷的椅子上等著下一班的任務,逆風追著光在我的肩上,風浪 我為你擋)
湖北省新任衛健委主任王賀勝2月15日出席記者會說,目前各地共派出217支醫療隊,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達25633人,已超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醫療救援的調動規模和速度,不過這不包括解放軍派出的醫療隊和隊員,然而持援的醫療團隊越多越讓人懷疑,這是一場漫長的醫療人力消耗戰,在官方公布的1716名感染確診的醫護人員中,至少有包括李文亮 林正斌在內的6人"殉職"。
(CNN新聞片段)
1月31日李文亮透過電話接受CNN訪問,很艱難的跟我們溝通,你甚至能聽到醫療維生機器的聲音,我現在幾乎不能呼吸,一周以後他過世了,李文亮的死跟醫護人員,正在面對的這場戰役,提醒我們阻止病毒擴散的艱鉅任務
同濟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站在第一線上醫護人員,他們不是無懼,而是選擇奉獻。悼念新冠病毒6名醫護殉職 人員
【根據中國國務院2月14日做出的最新統計,從 2019年12月開始至今,全中國已知1,716名醫務人員感染,包括 「吹哨醫生」李文亮在內,至少6名醫護人員「殉職」死亡。目前中國各省城縣市,已陸續接到「醫事動員命令」,要向以 武漢市為首的湖北省疫區,持續從後方增補「醫護人力」。這恐怕會造成更多醫護人員傷亡,武漢市政府已經承認醫療用品急缺,例如專業的N95口罩, 護目鏡和防護服。武漢各地的醫院已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捐贈更多的防護裝備,這對於保護一線員工避免從患者身上感染病毒至關重要。】
{內文}
肆虐了近兩個月的新冠病毒,截至2月14號中午12點,已經造成1381名患者死亡,其中就有為了救人,不幸感染的前線醫護人員。2月7號晚間的武漢市哨聲響起,眾人用這樣的方式,紀念疫情爆發初期,率先對外發出警告的吹哨者,卻被警方當作造謠者法辦的武漢中心醫院眼科醫師李文亮。
(李文亮母親)
這我兒子回的,好的 我估計還要住一兩周就可以回家的意思,我們聽了可高興了,這是最後我和我兒子的(聊天),再也沒有信息了
讓李文亮母親痛心的是,他們連兒子的最後一面也沒見著。
(李文亮母親)
拉我兒子屍體的車不能讓進,這個都是傳染病的,不能讓你們進,我們去醫院搶救室也不讓我們看,上殯儀館我們也沒見到最後一眼兒子,沒澄清事實以前,孩子半夜就被武漢公安局叫去了,又簽訓誡書,不給我們一個交代是不行的
眾多網友在網路上,寫下他們對李文亮之死的哀傷 憤怒和反省,有人用"微信給平民的國葬",來形容李文亮過世所引發的舉國哀悼現象。
(鍾南山/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他是中國的英雄,我也同意,我非常以他為榮,他在12月30號就告訴人們真相
投入抗疫戰爭以來,從未在鏡頭前掉淚的大陸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卻在談及李文亮時忍不住哽咽。
(鍾南山/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這就是中國醫生,我想大多數的中國醫生都像他一樣
就在李文亮過世後三天,2月10號,武漢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的林正斌教授,也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情惡化離世,享年62歲。兩位醫師的死令人警醒,根據大陸國家衛健委的數據,截至2020年2月12日0時止,大陸全境確診武漢肺炎的醫護人員病例,一共1716起,佔總確診病例的3.8%,其中湖北省的醫護感染數字,就高達了1502人佔比87.5%,武漢則有1102名醫護感染,佔醫護感染總數的64.2%。
(CNN新聞片段)
中國官方跟官媒對於醫護人員的辛勞大力稱頌,CNN跟一名醫護人員談過,她感覺她們是"手無寸鐵被送上戰場",她跟同事原本在治療病患,結果自己也成了患者之一,一名武漢醫院的護士拜託我們,不要洩漏她的身分,因為她是不能接受媒體訪問的,她透過簡訊說,現在問題很嚴重,我們醫院已經有超過100名醫護被隔離在家,而她也是其中之一,她說她的肺部影像顯示她是疑似患者,至於這名護士也感染了病毒,現在住進她工作的醫院接受治療,她寫道,"我住的樓層基本上都是我醫院的同事","我擔心我體內的病毒會散播出來","感染這些仍堅守在前線的同事"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最新發表的一份研究論文顯示,武漢市第七醫院由於資療資源短缺,有2/3的重症監護病房工作人員被感染,而醫務人員的感染,不僅在武漢的定點醫院內發生,《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在湖北省最大的精神科醫院,武漢精神衛生中心爆發院內感染,至少有50名患者和30名醫護人員,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在重大疫情爆發時期,醫務人員長期面臨著高感染的風險,而醫務人力不足和醫療資源匱乏,讓許多病患無法及時得到救治。
(民眾)
哇裡面車有好多屍體耶媽媽,媽媽裡面好多屍體耶,(看到了 看到了),那個車裡面 車裡面,(看到了 媽媽看到了),兩個(屍體)有很多
這樣的畫面讓人不寒而慄,在大陸官方以外的另一個平行宇宙裡,不少人說,武漢市的死亡人數遠遠高於官方的通報數字,而2月13日的最新數字,更讓人們心頭一驚。
(白岩松/央視評論員)
坦白的說,早晨起來我一看,新增確診病例對於湖北來說是14840(例),當時第一 一瞬間的反應,錯了,後面多了一個0,因為1484才符合按過去的這種邏輯,但是再一看的確是14840,但是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
官方解釋,這是根據大陸國家衛健委第五版診療方案的建議,將"臨床"診斷納入確診方式所致,華中科大同濟醫院院長王偉說,更寬泛的診斷標準,更有助於臨床醫師判斷執行。
(王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
在最初確診的時候,實際上那時候主要以實驗室為主,核酸檢測陽性,但是要知道核酸檢測這個,它本身的陽性率只有30%到50%,第二個在咽拭子取樣的時候,又會讓這個數據下跌。所以的話,我們很多臨床有經驗的醫生,在這個過程中就發現很多確診的病人,他甚至一次兩次三次檢測,這個核酸陽性 還是陰性,所以這樣的話就讓我們很多重症病人,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另外一部分還有很多確診,確實是臨床診斷陽性的病人,但是他核酸是陰性,這一部分可疑的病人會散落在其他的地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這樣也會增加它的傳染
(白岩松/央視評論員)
做到這種轉變一下子就完成了一網收盡,這樣的話就減少了社會的危險
有評論認為使用新的診斷標準,帶來統計數字上的巨變,預示著此前統計的缺陷,一些等不到核酸檢測的市民死去被當成其他死因,或籠統稱之為重症肺炎,沒有納入新冠病毒死難者名單,紐約時報則認為,報告病例數的急劇上升表明了,要掌握中國冠狀病毒疫情規模,和嚴重程度有多麼困難。
(護士長)
46床 病毒性肺炎,2型糖尿病的新病人,患者於昨日下午16點33分住入病房。(患者)房間我們都是有做標示的就是核酸檢測陽性的病人,我們是放在一間的,然後這個門我們都是反鎖的,病人的活動區域僅僅是在病房,他是不能到走廊上去的。準備打針啊,你覺得戴著三層手套這個針好打嗎?非常不好打,不過你還是一針見血了 技術很不錯喲
在濱臨失控的疫情面前,大陸官方媒體則呈現出,一個又一個敢為人先的白衣戰士的故事。
(方斌/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
(你今天工作多長時間了),今天工作多長時間了,我從昨天早上到現在就沒回去哈哈。
(陳紅/火神山感染七科一病區主任護士)
只能看見人影,我的汗都往底下流反正在不斷的流
像水一樣
sb
樊安芝
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護士長,5個小時在裡面,萬一想要上廁所了怎麼辦啊,實際上那個尿都沒有了,水都從汗液裡排出來了
(朱海秀/廣東醫療隊護士)
(給家裡人報個平安吧),我不想哭,我眼淚在眼睛裡打圈,我一哭的話我的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一會兒,對不起
為了盡早打贏這場病毒戰爭,大陸全國各地派出最精銳的醫療隊奔赴湖北支援,而在武漢行醫的醫療人員中,來自法國的克萊因是標準的逆行者,他放棄兩次撤僑機會只為了盡己所能。
(Philippe Klein/武漢協和醫院國際門診部醫師)
我尊重安全條例,但我想我留在武漢會比在法國更加有用,這不是英雄主義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是我的工作 我的專業
克萊因是武漢協和醫院國際門診部的醫生,已經在武漢工作6年,面對新冠病毒肆虐,他只安排了妻兒搭撤僑包機回國,自己則是每天全副武裝,走遍武漢三鎮幫助需要的患者。
(是誰出門身上帶著一道光,是誰奔赴現場帶著醫藥箱,疲憊讓他們倒頭就睡,撕碎了病毒傳播群眾的機會,依偎在冰冷的椅子上等著下一班的任務,逆風追著光在我的肩上,風浪 我為你擋)
湖北省新任衛健委主任王賀勝2月15日出席記者會說,目前各地共派出217支醫療隊,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達25633人,已超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醫療救援的調動規模和速度,不過這不包括解放軍派出的醫療隊和隊員,然而持援的醫療團隊越多越讓人懷疑,這是一場漫長的醫療人力消耗戰,在官方公布的1716名感染確診的醫護人員中,至少有包括李文亮 林正斌在內的6人"殉職"。
(CNN新聞片段)
1月31日李文亮透過電話接受CNN訪問,很艱難的跟我們溝通,你甚至能聽到醫療維生機器的聲音,我現在幾乎不能呼吸,一周以後他過世了,李文亮的死跟醫護人員,正在面對的這場戰役,提醒我們阻止病毒擴散的艱鉅任務
同濟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詹天佑 Jeme Tien Yow故居紀念館座落在廣州市荔灣區恩甯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古樸的青磚、木趟櫳和滿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關大屋。亦是普通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樣,加上詹天佑出世時家境一般,因此修復中也強調了西關普通家庭的樸素和靜穆。陳設是參照一張在故居封藏了一個多世紀的舊玻璃底片來佈置的,擺放有八仙檯、茶几凳、睡椅等老傢俱,並用屏風把廳堂和睡房隔開。一側牆上還懸掛著一副對聯,上寫“幽芳淡冶仙為侶,傲骨嶙峋世所稀”,這是詹天佑的故友給他的語句,也是詹天佑一生的寫照。在紀念館的旁邊,是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學,一個綠色小花園將故居和學校連接在一起,花園內建有微型的“人”字鐵路和“八達嶺長城”,這是對“中國鐵路之父”的偉大傑作—京張鐵路的紀念。詹天佑故居紀念館收藏了大量遺物,包括京張鐵路鋼軌、京張鐵路使用的銅鈴、認購鋼料的樣板盒、詹天佑生前用過的畫圖儀器、字帖、墨碟,以及詹天佑自書履歷、袁世凱抄給京張鐵路修路人詹天佑的劄文等模擬檔等。其中,京張鐵路鋼軌上鐫刻的“I.P.K.R.1905”的痕跡還很清晰,I表示皇家、官方的意思;P指北京;K全拼為KALGAN,過去譯為“喀拉幹”(蒙古語),其實就是指現在張家口一帶;R是鐵路的縮寫。這是詹天佑之孫、鐵道部詹天佑紀念館首任館長詹同濟從京張鐵路沿線撿到的,不遠千里送歸祖父的故鄉。
詹天佑(1861―1919),誕生於廣州西關十二甫(原屬南海縣)。他是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知識份子、我國近代科學與工程技術先驅、舉世聞名的鐵路工程師、我國最早的工程技術學術團體中華工程師學會的創始人,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 詹天佑12歲時作為首批清代官派留美幼童之一出國,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歸國後主持過我國京張、川漢、粵漢等鐵路的建設,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鐵路事業。特別是他修築了完全由中國人勘測、設計、施工、管理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顯示了國人的勤勞與智慧,增強了民族自信心,振奮了民族精神。今天,詹天佑在全國、至全世界仍有著巨大的影響,詹天佑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分別成為中國土木工程專案、中國鐵路建設的最高獎項。2004年,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決定重修十二甫詹天佑故居,同時建立詹天佑故居紀念館,以讓這曾走出過偉人的故土,展示偉人的風采,並激勵後人努力奮進,博采中外文化之精髓,譜寫振興中華的新篇章。館內有《京張路工》圖籍共183幅圖片,內容十分豐富,大部分圖片屬於京張鐵路修築路段的實景、施工現場、軌道及鐵路沿線的景點,還有幾大鐵路車站竣工的慶祝場面等。圖籍中還出現了貨車、馬車、豬車、平車、碴車及煤車等六七種貨車類型,說明百年前火車技術發展已相當成熟。展覽館史料分為三部分,詹天佑廣州家居及出國留學情況;歸國創業,反映了詹天佑既善於引進和使用外國先進技術、設備,又極力維護國家在鐵路方面主權的事蹟;詹天佑的愛國、敬業精神。故居紀念館旁側小花園內還將塑起一座詹天佑的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