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奶茶已經不只是臺灣各地手搖店必備品項,而成為國際知名、儼然是代表臺灣文化的飲品。我們也不難注意到,在其他國家,珍珠奶茶成為日常消費文化一部分的在地化過程中,發展出許多反應當地社會文化特色的創意料理方式。珍珠奶茶全球化現象的視角,也提供我們從中進一步看見物與文化認同動態交織過程。讓我們藉由 端傳媒 記者 張妍 的這篇報導,了解珍珠奶茶在美國興起與普及的過程,以及這項飲品對於亞裔美國人思考認同的不同意涵。
--------
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珍珠奶茶全球化的學者張馨瑋對端傳媒說,珍珠奶茶在世界上遍地開花與台灣的資本和移民密不可分。「有一批台灣移民,最初跟著資本的走向,走到了香港和大陸,用加盟等形式開奶茶店,教育出第一批消費者,並為大陸後來誕生本土奶茶品牌提供靈感。這些消費者出國之後,依然將奶茶當作他們的日常消費選項,帶動了全球市場的興旺。」
「另外一批台灣移民,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移民政策更開放之後來到美國,從事餐飲謀生。珍珠奶茶曾經是台菜小吃店裏的『隱藏菜單』,只有熟客才會點——就是台灣移民二代小時候喝奶茶的樣子。」張馨瑋補充,「台二代介紹了自己的同學、朋友喝,越傳越廣。他們也開始借奶茶思考自己的身份,創造關於奶茶的歌、MV。這和2000年左右亞裔文化向北美流動一樣,包括Kpop、壽司、日本拉麵,都成為潮流文化。」
美國西海岸的珍珠奶茶被叫做「Boba Tea」,諧音台灣俗語「波霸」,因加州是台灣移民最初聚居的地方,恰印證了張馨瑋指出的路徑之一。在東海岸紐約、波士頓等地,由連鎖品牌做起來的珍珠奶茶叫做「Bubble Tea」,「bubble」源自手搖杯產生的泡沫。
...
珍珠奶茶沒有亞裔移民的苦痛形象,而是時髦的、中產式的消費品,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亞裔移民向它靠攏。「所謂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包括55個國家移民過來的人,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族群都有。有錢人家的華人小孩,和過來打工的紐約非法移民的小孩,他們的共鳴,變成珍珠奶茶,變成在臉書裏大家都按讚的東西。不牽扯任何政治,不牽扯社會階層。」周成蔭說。
...
張馨瑋在歐洲做調研時發現,歐洲消費者潛意識裏已將珍珠奶茶看作是「北美的」,「人們雖隱約知道這是亞裔飲料,但他們覺得這是美國的流行產品」。一方面因珍奶的形象通過Instagram、TikTok等社交軟件在英文世界傳播,被全球受眾看到;另一方面,它確實沒有在強調「東方吸引力」。
「如果珍珠奶茶沒有進入美國,沒有成為許多美國年輕人的記憶,我不覺得它能夠全球化的這麼快。」張馨瑋補充。
與此同時,人們製造了一個關於珍珠奶茶的新詞:波霸自由主義(Boba Liberalism)。這個詞是負面的,是對某一種喝著珍奶長大的亞裔年輕人的貶低。這些年輕人會用潮流文化符號來定義自己的身份,但在其他地方又尋求白人主流文化的接納,對於真正的亞裔議題,缺乏清晰的政治立場。
(引用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922-international-us-taiwan-milk-tea/)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灣 高收入 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公民不下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野放上班族-野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台灣有錢人定義/台灣富人標準|2022年版Last Updated on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問卦] 台灣中產階級門檻是年收入一百萬新台幣?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台灣所得地圖 的評價
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公民不下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數位落差(下)】
.
數位落差還沒消失,卻有人開始提倡遠離電子產品?
.
我們曾擔心數位落差讓部分孩子因無法使用電子產品及網際網路而喪失機會。
.
今日,行動裝置及行動網路的普及卻帶來了另一種數位落差──愈是高收入的家庭,愈有能力將孩子隔絕在數位工具之外。
.
數位落差仍然存在,只是在今天,數位發展又帶來了新的問題。社會中仍然有人無法取得合適的電子產品,或隨時隨地上網接觸新資訊。
.
能取得電子產品並自在上網的人們卻可能因為其他因素造成學習落差愈來愈大的情況。
.
#socialclassonline #公民不下課 #數位落差 #資訊社會 #電腦 #設備 #城鄉差距 #台灣 #鄉鎮 #鄉鎮數位發展分類研究 #文化資本 #國家發展委員會 #都會區 #網路 #資訊 #學測 #指考 #讀書 #升學 #時事 #社會議題 #社會科 #考題
.
【延伸閱讀】
1. 有錢家孩子不玩iPad?數位落差有新定義(倡議家)
🔗 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1815/3451299
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野放上班族-野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財富其實是個相對概念:做喜歡的事情賺更多,讓工作不再只是「混口飯吃」!】|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日常分享
-
最近發現身邊的朋友時常沒來由的陷入短暫的憂鬱,有時為了緩和情緒、不讓我無辜受害,還會直接悲苦的說「妳先不要理我一下子沒關係齁」(What???😀🤣🤣🤣) 。問來問去,對方也說不出自己為什麼憂鬱,只是覺得「好像一整個生活狀態都很令人鬱悶」,一天一天的撐著,慢慢就覺得快要喘不過氣來了。然後逼問到最後才終於悠悠的吐出一句:「有點職業倦怠、生活倦怠,如果可以爽快拋棄現在的工作和一切,去國外生活一年就好了...」。
-
你也曾經陷入過,這樣「說不出所以然的憂鬱情緒」裡嗎?一切的一切,真的只要「出國了」就會好了嗎?有沒有可能,你需要的不是出國,而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站起來為自己勇敢一次呢?
-
如果你都已經有勇氣,可以拋下現有的一切出國逃避了,怎麼會沒有勇氣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與生活」是長什麼樣子的,然後勇敢的去追求它呢?!
-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正做著一份沒有「太多熱情」、「不好不壞」的工作,認為工作就只是為了「混口飯吃」。這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換個角度想,可以安安穩穩的追求溫飽也是一種幸福。
-
真正的問題在於,你是否能夠滿意於這樣的現狀?如果你就是不喜歡思考、不喜歡沒事問自己太多問題😆,對自由的渴望並不高,畢生追求的就是可以有份能夠溫飽的工作,那當然很棒,完全沒有問題。可是如果你不是,而且還因此感覺自己如籠中之鳥、無助的困獸,甚至時不時的就要憂鬱個大半天的話,那你可能就需要好好的想一想,這樣精神壓抑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適合你了!
-
-
一、別再為「恐懼」而工作,開始為「激情」而奮鬥吧!
-
最近看了一本理財界的經典書,覺得裡面有些話說得還真有道理。作者認為,大部分「為別人工作」的人,都是受到「恐懼」的驅使而「被迫工作」;而真正「為自己工作」的人,則是受到「激情」的驅動,主動的發展自己的熱情、想方設法的「積極創造收入」!
-
這兩種人在「精神上」的「自由」與「豐富」程度,是會有很大的差異的。
-
第一種人,因為害怕現在、害怕未來、害怕沒飯吃、害怕找不到工作...,而在「恐懼」的驅使下「被迫工作」。用人生所有最精華的時間「痛苦的工作」,然後再「用賺到的錢去買快樂」,滿足因為「精神生活匱乏」而產生的各式各樣「慾望」。但是「用錢買來的快樂是不會長久的」。內心也容易變得越來越空虛、鬱悶。
-
而第二種人,則因為「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且「對實現自我的理想有非常強烈的渴望」,而在「激情」的驅動下「主動選擇工作」。也因此能夠真正享受「工作與生活本身」,不再為了「錢」而工作,而是為了「學習」與「享受工作本身」而工作!然後積極的為發展自己有熱情的事業,思考各種「可以賺錢的方式」和「變有錢的方法」。同時透過不斷的「實作」,來累積寶貴的經驗值。正因為他們活力充沛、能量強大,所以創造力和產能也比第一種人更高出許多!
-
換個角度想,「離開自己討厭的工作」在短期看來,雖然像是在「冒險」。但是長期來看,「死守著一份自己討厭的工作」,才是你「人生最大的風險」。因為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發揮最大能量與潛能時,所能創造出來的所有可能性!
-
-
二、真正享受工作的人,根本不會想要提早退休!
-
很多人都夢想可以「提早退休」,但提早退休是那些「在不喜歡的工作中掙扎」的朋友們,才會需要的事!對於「忠於自我」、「只作熱愛的事」的人來說,能夠「永不退休」的持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直到終老死去,完全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
-
如果你也常想著「提早退休,去做喜歡的事」,那麼你現在的那份工作,很有可能是在「浪費你的熱血和才華」,讓你無法去做自己有辦法「發揮最大能量」的事情!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能有多少個以後,不如現在就去做吧!
-
對於還沒有找到自己「興趣/熱情」的朋友們,也不用太過擔心。除了那些從小就立定志向的少數人之外,一般人通常都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探索」與「自我對話」,才能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的。
-
有個說法講得很有道理:
-
「人一定要擁有自己的 “興趣與熱情”,這樣才有辦法充分享受所有的 “時間”。否則你的一生將會顯得非常痛苦且無比漫長。」
-
盡量多去培養興趣、嘗試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也多花一些時間來冥想、思考,好好了解自己吧!
-
-
三、興趣/熱情當工作之後,就一點也不好玩了,真的嗎?
-
有些朋友會說:「把 “興趣/熱情” 當工作之後就一點也不好玩了」。這是真的嗎?
-
在某一部分的情況中,的確是這樣子的沒錯。
-
但是,如果你把「興趣/熱情」變工作之後,就頓失興致。那很可能表示:「你並不是真正熱愛那件事情」,或者你正在「用一種不適合又近乎殘暴的方式」糟蹋、摧殘你的「興趣與熱情」。
-
比如:
-
「熱愛旅行」的人,成為「導遊」之後就開始「痛恨旅行」。這可能是因為你真正愛的是「在異地接受奇異文化的洗禮」,而不是「帶領一群難以掌控的陌生遊客,年年在幾個相同的國家和景點之間打轉」。
-
那麼何不想一想,會不會是這個「興趣/熱情」的「發展方式」與「工作型態」錯了呢?
-
成為「每年規劃特殊行程召集熟客自行開團的獨立導遊」、「旅遊作家/YouTuber」、「巡迴演出者」,或做個「帶著專長與電腦一邊遊歷一邊工作的數位游牧者/自由工作者」...等等之類的「興趣/熱情」發展方式,會不會其實更適合你呢?
-
「興趣當工作」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和選擇,並不是「只有一種發展道路」,多去看看有相似熱情的前輩們是怎麼做的,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靈感和啟發。最後,發揮你的想像力吧!
-
-
四、其實光是「了解自己」、「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足以讓你變得非常富有!
-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富有的定義,不就是盡可能的「擁有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
越能清楚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就越能把你「有限的金錢和時間」,不浪費一分一毫的投注在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人事物」上頭。如此一來,每個人都可以馬上變得比原本還要富有非常多!!😻🔥🔥😆💕
-
比如:
-
我小時候看綜藝節目,都聽主持人們開玩笑的說「買包治百病」,台下女藝人們也連連稱是,大家都興奮無比的聊著哪個名牌包好,便以為身為女人,我應該也是很想要一個名牌包的吧?哈哈哈哈哈🤣🤣🤣沒想到長大之後,越了解自己才發現,其實我根本就不想要什麼名牌包。對我來說,用同樣一筆錢,拿去吃東西、買書、旅行、投資或存起來(..有跟我一樣覺得把錢存起來很療癒的奇怪之人嗎?🤣🤣🤣),對我來說所帶來的幸福感,都會比買一個包包來得開心好幾倍!
-
如果我們都可以多花一些時間來「了解自己」、「釐清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麼」,就能極大化的「充分運用自己的資源、享受自己的人生了」!
-
這邊再舉另外一個例子,大家應該都聽過「富翁與漁夫」的故事吧?
-
這個故事有很多個版本,說故事的人常喜歡把故事斷在不同的結尾上,然後做出不一樣的解讀。
-
故事大意,是說有一位正在海濱度假釣魚的富翁,看見身旁一位漁夫正在釣魚,便好心的建議他,應該要雇用幫手、購買漁船,釣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然後多買幾艘漁船,接著開捕撈公司、投資水產,最後把公司上市...再賺更多更多的錢。漁夫便問:「然後呢?」,富翁說:「然後你閒暇的時候,就可以像我一樣悠閒的在海濱度假釣魚啦!」。這時候漁夫便微笑著說:「我現在,不就正在海濱悠閒的釣魚嗎?」。
-
然後,故事結束了。這時候「清靜無為派」的朋友便會笑富翁「白忙一場」,而「精明理財派」的朋友則會說「漁夫不知道 “在海濱釣魚” 只是富翁精彩人生裡的微小一天而已」。
-
上述兩派的朋友說的都挺有道理的,但大家都沒提到的一點是:「這兩個人本來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個體」。不只個性不同、喜好與興趣不同,很可能就連價值觀和看世界的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會不會他們所追求的,本來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呢?
-
追求財富、挑戰與自我實現的「富翁」,很適合自己所選擇的生涯道路。而追求平靜、安穩與恬淡的「漁夫」,也非常滿足於自己現在的生活,一點也沒有覺得自己缺少了什麼。在我看來,這兩個人都「非常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擁有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因此他們同樣「都是非常富有的人」。
-
-
五、財富其實是一種相對概念:增加工作自由度,然後搬去生活費用低廉的地方享受人生吧!
-
我們都習慣只用擁有多少「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財富,但一個人所擁有的「時間」與「自由」其實也是一種財富。
-
為了實現「更自在的職涯人生」,除了努力充實自己「提高收入」之外,也別忘了努力尋找方法「提高工作自由度」!(這兩者並不互相衝突,如果可以將收入與自由程度同時提升,當然更棒啦!🔥😻😆)
-
「財富」其實是一種「相對概念」。
-
舉一個例子來說:
-
一位收入很高,但每週五天都必需待在公司工作或往返各地出差,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以上的「企業高階主管」。跟一位收入中等,但每週只需工作3-4天,且可以完全自由的選擇工作時間與地點的「中小型YouTube內容創作者(YouTuber)」相比,誰更「富有」呢?
-
你可能會想:當然是「企業高階主管」啦!
-
但其實除了「收入」之外,
要評估的項目與標準還有很多。而「金錢的使用效率」便是其中一項。
-
例子中的「企業高階主管」,雖然「收入高」,但「自由程度」卻很低,居住地也必須受限於工作地點。
-
相反的,例子中的「YouTuber」,雖然「收入中等」,但「自由程度」卻很高,因而可以「自由的選擇工作生活的時間和地點」。他不只可以省下通勤費,避開旺季在機票與住宿最便宜的季節享受旅行,而且只要搬去生活費用低廉的國家或地區,他所能自由支配的財富就會瞬間翻倍!
-
比如,台灣南部的物價比北部低,鄉村的物價比都市低。如果直接搬去生活成本低廉的國家居住,每月所需的生活開銷費用就又更少了。同樣一筆退休金在美國生活或許捉襟見肘,在台灣可能就游刃有餘,如果到了印尼便又更加寬裕了。(PS.根據2017年的資料,台北市每人平均的月支出大概是2萬8,而台東縣每人平均的月支出則是1萬6。覺得神奇!😻😆)
-
當然,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說明「財富是相對的」。像是「擁有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比無法擁有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富有」、「跟比你有錢的人比你很窮,但跟比你窮困的人比你卻很富有」...等等。
-
-
六、知足常樂,心中有愛:
-
最後一項分享雖是老生常談,但卻也是非常經得起時間驗證的智慧哲理 — 「人只要能夠知足且心中有愛,就可以馬上變得非常快樂且富有」!
-
像我前幾天剛看完某個講述「黑死病」的影集,看著影集裡中古世紀的人們,住在骯髒的草屋、石縫間,擁有的物品屈指可數,連一塊香皂都得來不易,寶貝似的珍藏著。再回頭放眼望去,就覺得自己房間裡那些有著阿嬤印花的棉被、長得有點醜的贈品馬克杯,還有身上不怎麼時尚的睡衣...突然都變得可愛珍貴了起來,忽然由衷的感謝它們,心裡想著:謝謝你我的好棉被、好杯子、好睡衣...。還有天啊!我未免也擁有太多東西了吧!!!! 哈哈哈哈哈瞬間就滿足感大爆炸!🤣🤣🤣🤣
-
雖然聽起來好像在傳道,但其實只要心中有愛,看著自己所擁有的任何微小的人事物,都會有種充滿快樂的感覺,有時甚至還會很興奮呢!
-
比如:
-
好友送我的二手老腳踏車 — 小黑(雖然它好像是銀色的XD),陪著我度過了好多個趕課的早晨、陽光下的午後,和冬季裡淒風苦雨的寒冷日子。每天騎他時,我都會真心的感謝他,在心裡對他說「哈囉!小黑~辛苦了,謝謝你哦!💕」(好啦,很像神經病我知道!哈哈哈哈🙈🤣🤣🤣),而他也會以同樣歡快的能量回應我。好幾次把他從拖吊場和爆胎危機中解救回來,看著他就能感受到朋友當時的心意,覺得非常溫馨。
-
已經忘記是誰告訴我的了,但聽到這個說法之後,我確實也一直願意這麼相信著:「每個人所擁有的東西都是有能量和氣場的,受到珍惜和尊重的物品會自然散發自信快樂的氣場,反之亦然。而這樣的氣場會在我們所處的空間中流動,人和所擁有的物品相互影響」。所以別忘了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好好的愛他們喔!
-
-
以上就是關於「財富概念」與「發展 “興趣/熱情” 職涯」的分享,雖然只是一些個人觀點並非絕對的真理,但還是希望這樣的分享,可以帶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生活靈感和啟發喔!^^
-
-
🔻好書推薦🔻
《賺錢,也賺幸福: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
博客來:https://whitehippo.net/2d-jt
-
➡️這本書是我最近在書店裡意外翻到的,一口氣看完之後非常驚艷,整個人都被充實的新想法給填滿。書裡面充滿了很多值得大家反覆咀嚼、細讀的哲理,不管是在理財觀念還是人生觀念上,都可以帶給讀者很多的幫助。非常推薦大家去找來看看喔!
.
——
.
➡️目前正在嘗試著把一些「自由工作者試驗心得 & 野放上班族生活故事」做更有系統的整理和分享,如果你感興趣、也希望未來能接收到更多相關資訊的email,歡迎填寫一下這個表單,加入我的「特別分享好朋友email群組」哦!🤣🤣🤣💕💕💋>> https://forms.gle/JkQhzZoQNcxu6oVy8
-
🔻歡迎追蹤🔻
▪️Facebook:「野放上班族」 https://pse.is/tdmmy
▪️Instagram:「freelance_mkt」https://pse.is/DQJGH
▪️YouTube:「野放上班族-野羊」https://pse.is/vwxa3
.
▪️Medium:「野放上班族」 https://pse.is/t4mkj
▪️官網Blog:「野放上班族-野羊」 https://pse.is/usspu
▪️Blink佈告欄:野放上班族-自由工作者野羊 https://pse.is/w9yvg
.
🔻我的音頻節目🔻
▪️Apple Podcast:「野放上班族-野羊」 https://pse.is/th437
▪️Spotify:「野放上班族-野羊」 https://pse.is/vxs27
▪️Firstory:「野放上班族-野羊」 https://pse.is/vwahs
.
🔻我寫的書🔻
▪️出版實體書籍:《不只找工作,幫你找到好工作》
https://dreamstore.info/2Yx-K
▪️最新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https://dreamstore.info/2h1Fx
.
.
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問卦] 台灣中產階級門檻是年收入一百萬新台幣?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是央粉會更高 09/06 23:14. 48 F →jimhall: 沒有房子是無產階級,沒有任何不用 ... 定義就是醫生律師之流好嗎 09/06 23:48. 73 F 推rainin: 這邊三百萬以下沒資格發文問 ... ... <看更多>
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台灣所得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所得地圖. 單位:千元 無資料 300 400 500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500. * 本統計之所得為課稅資料,未納入「政府移轉支出」各戶所得、免稅所得、分離課稅所得等 ... ... <看更多>
台灣 高收入 定義 在 台灣有錢人定義/台灣富人標準|2022年版Last Updated on ... 的推薦與評價
高級班:極高淨值人士(UHNWI)(ultra-rich)的定義流動金融資產為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8.56億元)或可支配收入超過2000萬美元。 建商倒,代銷收,仲介關,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