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西貢、喀布爾:最怕兩軍一家親】
喀布爾的民主政府陷落了,塔利班先前在城外止步,就是等著喀布爾自動投降,不費一兵一卒,輕鬆接管政府,甚至還任命了前政府官員暫時維持秩序。
這離美國完全撤出阿富汗的時程,還有十餘天,甚至離拜登政府放話增兵喀布爾,只有幾小時。華盛頓也沒料到,花了數十億美元訓練的阿富汗政府軍,竟然在緊要關頭上完全崩潰。
當美軍的CH-47在大使館上頻繁起降,許多人都想起46年前,降落在南越首都西貢美國大使館樓上的直昇機身影。有人說,美軍恐怕不可靠,會背棄盟友;甚至有人就此過度延伸,要台灣不要相信美國。
但在這簡單的望圖生義之前,我們要先知道,台灣怕的不是美國不來救,怕的是錯把敵軍當「同國人」,把對敵國的抗戰,當作自己人互打的內戰。
這,才是中國國民黨、南越政府、和今日阿富汗民主政府快速淪亡的關鍵。反正只是換另一黨執政,大家都是中國/越南/阿富汗人,有什麼差呢?
2019年12月,台南地檢署破獲一起共諜案,中共福建省官員收買我軍鄭智文中校,要他同意遵守「#北平模式」,萬一共軍犯台時採「#不抵抗策略」。新北地檢署也破獲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收買空軍退役中校杜永心,杜男再用現金、禮品拉攏現役蔡姓中校,希望蔡中校在台海發生戰事時「#消極不抵抗」,所幸蔡中校嚴詞拒絕,並錄音自保,因此只有杜男被捕起訴。
什麼是北平模式? 這要從另一位中國國民黨將軍傅作義說起。
傅作義曾參加反清革命、對日戰爭,還曾獲得國民政府次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並在國共內戰中多次擊敗共軍,還曾經在國民黨黨報上撰文痛罵毛澤東與中共,隨著情勢不利,蔣介石任命傅作義統一指揮華北國軍,擔任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司令,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防衛北平。
然而,早在國共內戰開始,傅作義身邊就已經有部下被中共滲透,包含文黨閻又文等三位少將潛伏在指揮部中間刺探情報,讓傅作義在內戰中屢次奇襲共軍的情報被解放軍破獲而失敗;連女兒傅冬菊都是共產黨員,在1948年被中共派回傅作義身邊洗腦傅作義,建立聯絡共黨渠道,並讓他覺得抵抗共產黨是徒然的,早點投降反而避免「中國人自相殘殺」。
在1949年初,傅作義和中共接觸,答應「裡應外合,不抵抗共軍」,中共則「赦免其戰犯罪,並保存其部屬」,於是傅作義一面敷衍前來督軍的國防部長徐永昌,一方面和中共達成《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而在1月23日開城投降。20多萬守城部隊不管願不願意,都被政治整訓後分散編入解放軍,日後在韓戰中被大量派赴前線當砲灰。
當年相信共產黨這套而投降的,還有很多中低階將領,但國共內戰一結束,就遭到清算。超過50位以上國民黨投共將軍被槍斃或虐殺,數百人關押於牢中受苦,若僥倖不死,也要二、三十年後才能釋放,平反。連具有政治象徵意義的高級將領,如一級上將唐生智、二級上將黃紹竑、曾經是蔣介石親信的二級上將張治中,之後在文革中也被殘酷迫害,均死於文革時期。
歷史上,透過內戰來進行政權輪替的軍權國家,分封自己人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還會重用舊將?
然而,當今的台灣,還有許多甘於舔共的退將,為何他們甘於做共產黨的馬前卒呢?最大的原因,恐怕不只是太貪財,而是他們還有「#內戰史觀」,還認為台灣中國一家親,還認為台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
因為是「內戰」,所以對方是自己人,既然打不過就加入,面子上也沒那麼難看,心理上都是貢獻祖國,比較能說服自己不是「叛徒」。而且既然都是同一國,雙方的目標都是「愛中國」,對軍人來說,哪種制度武力比較強就比較好,民主自由算什麼?
然而,和越南與阿富汗不同,今日我們面對的敵國完全是制度、法律、甚至文化都不同的異國,若是台灣淪陷,將會被外邦征服,如同東突一樣,不聽話的男女老幼被送進集中營,被殺的天翻地覆。
如果不把「兩岸一家親」的「內戰史觀」從台灣剷除,建立以台灣為主體性,保衛台灣國土、保衛台灣國民、保衛台灣立國的民主與基本人權制的意志,那麼,越南和阿富汗的教訓,就可能重現。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泰緬孤軍(嘉賓:王Sir)(主持:Gary)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
「台灣 軍人 投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新聞] 日經:9成台灣退役軍官提供中國情報-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這些當年投共的國軍將領,各個下場淒慘,以... - 大紀元時報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陳姓士兵早計畫好的!談金門士兵的奇幻漂流。Ft.軍事博主約克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日經:9成台灣退役軍官提供中國情報軍中有很多間諜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台灣軍人投共 - 台灣觀光指南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新聞] 專家:國軍需認清台灣真正的敵人是中共- 看板Militarylife 的評價
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華民國政權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2020年7月30日晚間病逝臺北,享耆壽98歲。
一起來回顧這位「臺灣民主影武者」。
李登輝出生於日本時代1923年的臺北三芝,天資聰穎,就讀菁英中菁英的臺北高校,並升學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二戰期間擔任臺籍日本兵,戰後回臺就讀臺大,1950、1960年代先後前往美國留學取得碩、博士, 論文並獲得美國農學會全美傑出論文獎 。
如此優秀的人物返國後於臺大任教,輾轉被延攬至蔣經國內閣並逐步取得信任,在蔣經國淡化外來統治印象的「吹台青」策略中被派任擔任臺北市長、臺灣省主席等職,最後於1984年擔任副總統。就任副總統沒多久即發生蔣經國政權派黑道至美國境內槍殺異己事件「江南案」。東窗事發後,蔣在美方壓力下只能放棄世襲接班,幾年後在沒有明確安排接班人的情形下死去,身為副總統的李登輝於是依法順勢繼任總統及國民黨黨主席。
在國民黨裡頭「臥底」了快二十年,李登輝終於接任總統大位,卻要面對滿坑滿谷黨國鷹犬的國家機器及不滿由臺灣人掌權的外省勢力反撲,幾度爆發政爭被李以政治手腕化解。要「潛伏 」 在黨國機器內撐到擔任大位,我們很難從他表面上的言論判斷其真實想法,但觀其作為,在李上任後,透過各種高超的政治手腕進行了多項改革 ,終止動員戡亂、修正刑法一百條惡法,解除了海外黑名單回臺的限制、第一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向政治受難者道歉,成功促成國會全面改選、推動總統直接民選、軍隊國家化、推動師資培育法改變了教育長期由黨國掌控之師範體系把持對人民洗腦的困境….等等。不難看出其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將黨國透過教育、軍隊、白色恐怖等手段全面箝制臺灣意識的機制破解,許多事情並非當場立竿見影,卻會造成長期不可逆的影響,臺灣人也終於能透過人口結構的優勢,逐步取回政權的控制。
這種嘴上不說破的卻實質有效的臺獨策略,許多只能眼睜睜看著寡佔優勢一點一點還回去的黨國份子對其恨之入骨,用盡各種方式羞辱。但現代的各種「覺青 」 或「獨派」回頭去看以前那些手段,大概會先大罵一頓往死裡打吧? 表面上,李登輝是最高領導者,掌控整個國家機器及國民黨,立法院不要說過半,過七成都不是問題。 現在某些人最愛問的「怎麼不直接宣布獨立?」,也可以想想當年李若直接這樣硬幹會發生什麼事?下場鐵定是整個黨國體系反撲死無葬身之地,外省勢力全面奪權,然後隨著中國崛起而一一投共把臺灣賣了(看今天的國民黨,應該不用再懷疑了吧)。
而李登輝在這過程中的政治手腕,經典案例是在1990年任用軍事強人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院長,用以安撫分裂的黨內派系,也引起軍人干政的批判。但此舉最重要的目的,是將郝柏村抽離隨時可能發動政變的軍政體系,以確立他的改革可以穩健地繼續進行。
時光流逝,臺灣人在2000年完成首次政黨輪替、2016年首次完全執政、2020年在看不到希望的逆境中突破重圍再次完全執政。現在的政治環境已非當年黨國虎口環伺的情境,但長期被黨國教育深刻影響的群眾形成的主流民意,臺灣人依然只能穩健不躁進的取得執政權,再透過長期的教育改革逐步處理被黨國扭曲的認同與價值觀,這必然是一條漫長的路程。李登輝的沉著與耐心,使臺灣挺過重重危機而走上民主化之路。他顯然知道,臺灣要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不是幾天幾個月的事,而是百年大計。
2020年,中國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美中衝突緊繃至極致,世界局勢丕變。李登輝的逝世,不只是臺灣走過中國外來極權統治,並透過民主手段逐步取回政權的時代見證,更是走向下一個命運轉折的起點。感謝前人的遠見,未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
本文同步刊載於 台灣回憶探險團 官方網站
http://www.twmemory.org/?p=14307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華民國政權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2020年7月30日晚間病逝臺北,享耆壽98歲。
一起來回顧這位「臺灣民主影武者」。
李登輝出生於日本時代1923年的臺北三芝,天資聰穎,就讀菁英中菁英的臺北高校,並升學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二戰期間擔任臺籍日本兵,戰後回臺就讀臺大,1950、1960年代先後前往美國留學取得碩、博士, 論文並獲得美國農學會全美傑出論文獎 。
如此優秀的人物返國後於臺大任教,輾轉被延攬至蔣經國內閣並逐步取得信任,在蔣經國淡化外來統治印象的「吹台青」策略中被派任擔任臺北市長、臺灣省主席等職,最後於1984年擔任副總統。就任副總統沒多久即發生蔣經國政權派黑道至美國境內槍殺異己事件「江南案」。東窗事發後,蔣在美方壓力下只能放棄世襲接班,幾年後在沒有明確安排接班人的情形下死去,身為副總統的李登輝於是依法順勢繼任總統及國民黨黨主席。
在國民黨裡頭「臥底」了快二十年,李登輝終於接任總統大位,卻要面對滿坑滿谷黨國鷹犬的國家機器及不滿由臺灣人掌權的外省勢力反撲,幾度爆發政爭被李以政治手腕化解。要「潛伏 」 在黨國機器內撐到擔任大位,我們很難從他表面上的言論判斷其真實想法,但觀其作為,在李上任後,透過各種高超的政治手腕進行了多項改革 ,終止動員戡亂、修正刑法一百條惡法,解除了海外黑名單回臺的限制、第一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向政治受難者道歉,成功促成國會全面改選、推動總統直接民選、軍隊國家化、推動師資培育法改變了教育長期由黨國掌控之師範體系把持對人民洗腦的困境….等等。不難看出其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將黨國透過教育、軍隊、白色恐怖等手段全面箝制臺灣意識的機制破解,許多事情並非當場立竿見影,卻會造成長期不可逆的影響,臺灣人也終於能透過人口結構的優勢,逐步取回政權的控制。
這種嘴上不說破的卻實質有效的臺獨策略,許多只能眼睜睜看著寡佔優勢一點一點還回去的黨國份子對其恨之入骨,用盡各種方式羞辱。但現代的各種「覺青 」 或「獨派」回頭去看以前那些手段,大概會先大罵一頓往死裡打吧? 表面上,李登輝是最高領導者,掌控整個國家機器及國民黨,立法院不要說過半,過七成都不是問題。 現在某些人最愛問的「怎麼不直接宣布獨立?」,也可以想想當年李若直接這樣硬幹會發生什麼事?下場鐵定是整個黨國體系反撲死無葬身之地,外省勢力全面奪權,然後隨著中國崛起而一一投共把臺灣賣了(看今天的國民黨,應該不用再懷疑了吧)。
而李登輝在這過程中的政治手腕,經典案例是在1990年任用軍事強人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院長,用以安撫分裂的黨內派系,也引起軍人干政的批判。但此舉最重要的目的,是將郝柏村抽離隨時可能發動政變的軍政體系,以確立他的改革可以穩健地繼續進行。
時光流逝,臺灣人在2000年完成首次政黨輪替、2016年首次完全執政、2020年在看不到希望的逆境中突破重圍再次完全執政。現在的政治環境已非當年黨國虎口環伺的情境,但長期被黨國教育深刻影響的群眾形成的主流民意,臺灣人依然只能穩健不躁進的取得執政權,再透過長期的教育改革逐步處理被黨國扭曲的認同與價值觀,這必然是一條漫長的路程。李登輝的沉著與耐心,使臺灣挺過重重危機而走上民主化之路。他顯然知道,臺灣要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不是幾天幾個月的事,而是百年大計。
2020年,中國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美中衝突緊繃至極致,世界局勢丕變。李登輝的逝世,不只是臺灣走過中國外來極權統治,並透過民主手段逐步取回政權的時代見證,更是走向下一個命運轉折的起點。感謝前人的遠見,未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
本文同步刊載於 台灣回憶探險團 官方網站
http://www.twmemory.org/?p=14307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泰緬孤軍(嘉賓:王Sir)(主持:Gary)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明為撤軍,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征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御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等地駐足的必要性[1]。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的忠貞新村[2];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仍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老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3]、中華救助總會、中華民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

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泰緬孤軍(嘉賓:王Sir)(主持:Gary)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明為撤軍,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征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御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等地駐足的必要性[1]。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的忠貞新村[2];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仍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老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3]、中華救助總會、中華民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

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泰緬孤軍(嘉賓:王Sir)(主持:Gary)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明為撤軍,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征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御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等地駐足的必要性[1]。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的忠貞新村[2];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仍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老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3]、中華救助總會、中華民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

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這些當年投共的國軍將領,各個下場淒慘,以... - 大紀元時報 的推薦與評價
這些當年投共的國軍將領,各個下場淒慘,以史為鏡,希望那些親中的政府官員及企業負責人,能夠有所醒悟,看清中共真面目,不要再重蹈覆轍。 ... <看更多>
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陳姓士兵早計畫好的!談金門士兵的奇幻漂流。Ft.軍事博主約克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軍人投共 ?約克:陳姓士兵早計畫好的!談金門士兵的奇幻漂流。Ft.軍事博主約克. 42K views · Streamed 5 months ago (Podcast)柳傑克談軍事系列 ... <看更多>
台灣 軍人 投共 在 [新聞] 日經:9成台灣退役軍官提供中國情報- 看板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225706
原文摘要:
日經:9成台灣退役軍官提供中國情報 軍中有很多間諜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1日報導〕日本經濟新聞以「台灣未知的真面目」為題,從昨日
起連載系列專題,首篇報導中有軍方消息人士指出,高達9成的台灣軍官,退役後前往中
國,以提供國軍情報換取金錢,腐敗已成為常態。「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國軍中有很
多協助中國的間諜」。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日本對於台灣情勢的關心度大幅提高,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台
灣有事即是日本有事」幾已成為日本全民共識。日媒對台灣現況的報導比例增高,但像日
經這樣深入台灣現場,並有系統整理台灣內部細節問題的報導並不多見。
日經的現場報導專欄「迫真」從2月28日起連載「台灣未知真面目」,首篇報導潛伏在台
灣軍中的死角,今天第2篇則提及中國利用代理人操縱台灣輿論的嚴峻現狀,每篇都有打
到要害的貼切感。
在台灣退役軍官間諜化的部分,一位化名為鄭宗賢的50多歲退役軍官在報導中現身說法,
他在2010年代於軍中服役,退役後在中國經營餐廳,以提供台灣國軍情報換取特殊待遇,
但鄭在離開軍隊後,能提供的情報愈來愈少,利用價值愈來愈低,中國對他毫不留情,經
營的餐廳也受到當局的騷擾被迫關閉。不過,鄭還是向日經表示「即使如此,還是喜歡中
國,毫無怨恨。」
報導指出,擁有17萬人的台灣軍隊,軍官等幹部仍以「外省人」居多,歷屆國防部長也幾
乎被外省人壟斷。軍方消息人士指出,在有事之際,這種軍隊根本無法與中國作戰,高達
9成的台灣軍官,退役後前往中國,以提供國軍情報換取金錢,腐敗已成為常態,鄭只是
其中一人而已。
報導中也提到,台灣退役將領與前立委涉嫌共諜案的多起案件,一名退役陸軍表示,軍隊
中還有很多間諜在協助中國,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軍售和提供援
助持謹慎態度,也是因為擔心情報流向中國。
台灣軍事專家也指出,蔡英文總統從7年前上任後即著手國軍改革,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
,這1年來視察軍隊近達30次,但對於蔡的改革方案,軍方始終保持抵抗的態度,這名專
家並指出「蔡英文未能控制軍隊」。
報導中也提到台日間對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的領土矛盾,2008年馬英九政府的行政院
長劉兆玄還曾說不排除與日本開戰。軍事專家還提到,過去台灣軍隊曾以國民黨軍在中國
與日本作戰,即使台灣有事,台灣軍隊真能與日本聯手保衛國土嗎?
報導的結語表示,台灣仍有許多問題,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
心得感想:
日本挑明的講出來,你們台灣軍中內鬼一堆,甚至反抗改革,還挑明講特定族群投共比例
極高,向德恩被捕當時喊冤明明也有很多軍官勾結中共,為何只抓他,看來所言不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225.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77667553.A.9C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