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2018 暑期研究交流班 正式招生中 🎉
每年都受到高度關注與詢問的暑期班即日起開始報名囉!
暑期班廣收全世界的學生(中文授課),台灣的弟兄姊妹也可以參加哦!
暑期班至今已經要舉辦第六屆了,今年的師資陣容非常堅強
且名額有限,快點手刀衝刺來報名暑期班👋
.
上課日期:2018/7/2-7/10
上課地點:台灣中原大學
.
.
🌿 師 資 與 課 程 介 紹 🌿
課程1🌟淺談舊約詩篇🌟
講員:黃正人老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神學博士,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舊約的詩篇也許是聖經中最能夠觸碰到基督徒心靈的一卷書。約翰加爾文說詩篇中的禱告是”全靈魂各部份的解剖”;馬丁路德把詩篇看成是”小聖經”,因為詩篇囊括了每一個聖經中的主題。本課程試著從幾個容易被忽略的角度來理解詩篇,期能幫助學員們更深刻地體會詩篇的信息。
---
課程2🌟苗民、國民與選民:基督新教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播與發展(1900-1960)🌟
講員:胡其瑞老師(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
本課程探討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如何皈信基督教的過程,以及在時局的影響下,少數民族如何在基督徒、國族與民族身份中求取平衡與轉換。這些選擇又如何反映出他們在「地上的國」與「上帝的國」之間的主體認同,以及爭取現代化的企盼。
---
課程3🌟新約經文鑑別學🌟
講員:謝樂知老師(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哲學博士,聖光神學院教務長)
經文鑑別學是門透過抄本重建經文的科學和技藝,本課程簡介聖經新約抄本之製作、類別及流傳史,經文鑑別學的興起與嬗變,當代經文鑑別學之方法,最後以實例說明鑑別學方法之操作。
---
課程4🌟大航海時代基督宗教的發展-以基督新教在臺灣為例🌟
講員:查忻老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委員,臺灣歷史學會理事)
大航海時代是基督宗教向外擴張的重要時期,基督宗教隨著歐洲各國的海外擴張在世界各地傳佈。本課程以曾經有一萬左右的信徒(包含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十七世紀臺灣為例,透過早期臺灣歷史與基督宗教發展歷史的回顧,輔以廣地域視野的比較,介紹並反省基督宗教在大航海時代的發展。
---
課程5🌟信仰危機中的存在與行動─再思潘霍華🌟
講員:歐力仁老師(英國聖安卓大學哲學博士,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及專任教授)
潘霍華的神學可以說是一種「不斷地在危機中思考基督徒存在的正當性以及應該如何採取社會行動」的神學。探討「潘霍華對納粹主義的批判」,「『重價恩典』概念的轉變」,並且以〈試探〉和《聖經的祈禱本》為例,欣賞潘霍華著名的「基督中心詮釋學」。最後透過〈回憶〉和〈我是誰?〉兩首獄中詩一窺身陷囹圄之潘霍華內心常常湧現兩種強烈且對立的情感─「絕望的軟弱」和「信心的剛強」。
---
校外參訪🌸北台灣歷史文化巡禮🌸
導覽員:魏外揚老師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所屬「馬禮遜紀念學園」副秘書長)
校外導覽課程,走訪台灣北部歷史文化古蹟,深入了解文化內涵,體驗風土民情。
專題演講🌸周聯華的此時此地本色化神學🌸
講員:吳昶興老師(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
.
🌿 報 名 資 訊 🌿
📍上課日期: 2018年7月2日(一)~7月10日(二)
📍上課地點:台灣中原大學,報到日期7月1日(日)
📍報名資格:
1.基督徒
2.大專院校以上畢業
3.教會牧者或領袖推薦
📍報名方式:
請來信索取報名表並檢附以下資料(e-mail:rccc2013@gmail.com)
1.報名表
2.學歷證明(大專以上)
3.教會牧者或領袖推薦函(格式不拘)
📍費 用:
1.報名費:15,000元台幣(含上課期間食宿及課程活動等相關費用)
2.機票、旅費、保險費:自理
📍報名截止日期:2018年4月30日
📍入台方式須以自由行入台,本中心無法幫忙辦理簽證,欲參加者請及早辦理!
台灣 神學院 神學博士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月5日,是 來自蘇格蘭的正港臺灣人 巴克禮博士逝世紀念日
1895年,巴克禮博士接受陷入絕境的臺南城居民委託,在危機四伏茫茫黑夜走向日軍營區進行和平交涉的故事,今年終於要在歷史現場重現這一件被遺忘的臺南歷史大事。
臺南和平紀念‧重演消逝記憶 詳細活動資訊:https://goo.gl/K0nj2T
好書必讀:《福爾摩沙的巴克禮》
https://goo.gl/fM36H8
10月5日,是巴克禮博士逝世紀念日(1935/10/5)
那麼你知道「巴克禮博士」是誰嗎?
湯瑪斯·巴克禮(Thomas Barclay)在1849年於蘇格蘭出生,從小就展現過人的資質,14歲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就讀。當時電氣科學正開始萌芽,巴克禮在這方面充滿興趣,撰寫論文受到矚目。但他沒有成為科學家,而是選擇了神學的道路。1874年於德國萊比錫大學時,決定投身海外宣教的行列。就這樣26歲的巴克禮從搭著船來到中國廈門學習廈門話,隔年1875年來到台灣打狗(今高雄),開始了他在臺灣的傳奇故事。
以下列出巴克禮博士在臺灣的經歷中,比較重要的事件年表:
1875 來到臺灣打狗(今高雄)
1876 於臺南創辦「大學」(今臺南神學院)
1884 於臺南新樓醫院角落的房舍開始進行印刷事業,為台灣第一間印刷廠,被命名為「聚珍堂」。當時使用的臺灣第一台新式活版印刷機現在還放在臺南長榮中學內收藏著。
1885 臺灣府城教會報創刊,為台灣第一份民間報紙。
1892 具護士背景的巴克禮夫人隨夫來台宣教,以西方醫療知識服務台灣民眾
1895 馬關條約臺澎割讓給日本,日軍順利進入臺北城後,沒想到往南一路遭遇武裝抵抗,抵達臺南城外時情勢緊張,劉永福棄城逃離,日軍卻準備發動總攻擊。陷入絕境的臺南居民懇求巴克禮及宋忠堅兩位牧師代表府城向日軍師團長乃木希典和平交涉,傳說前往交涉的一行人持英國旗、火把、唱聖歌進入日軍營區,終於使日軍和平由小南門入城。
1913 開始翻譯白話字新約聖經,1916初版完成
1919 翻譯白話字新約聖經獲格拉斯哥大學頒發榮譽神學博士學位
1923 完成修訂原為杜嘉德所著之「廈門音英漢大辭典」
1933 白話字舊約聖經翻譯完成
1935 10月5日病逝於臺南新樓醫院,葬於臺南基督教墓園。
巴克禮博士與許多宣教師所推動的台語白話字,使清末教育匱乏的台灣社會許多中低階層的人得以識字,並透過新式印刷技術讓白話字得以更加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台語文化。60年在台灣耕耘,令人感受到的是滿滿無私的愛。
10月5日是巴克禮博士逝世紀念日,希望更多人能認識這位來自蘇格蘭的 正港臺灣人。
好書必讀:《福爾摩沙的巴克禮》
https://goo.gl/fM36H8
圖左:臺南巴克禮公園內的紀念碑。
圖右上:巴克禮博士肖像
圖右下:1935年10月巴克禮博士逝世報導(臺灣日日新報)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3387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10190…/101902887781687296120/posts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台灣 神學院 神學博士 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 上學期 神碩科學術講座】
講題:全球佔領運動之後—基督徒公共神學思考
時間:2016/10/17(一) 上午09:30-11:30
地點:福音大樓三樓會議室
邱凱莉老師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士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普林斯頓神學院神學博士
現任:台灣神學院 助理教授
專長領域:婦女神學、後殖民研究、第三世界神學、台灣原住民研究、第四世界神學、神學與政治、神學與文化、後殖民神學
歡迎全校師生及校友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