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底 55 米找不到路,突然一個聲音告訴他:「你來了」】#鬼月民俗怪談
這次潛水,他游得比平常遠了些,發現崖壁上一道裂縫,起了好奇心便決心一探究竟。沒想到這道裂縫入口窄,裡面卻越來越寬,最後來到一塊空地。
有段時間,他整個心思都在探索這片新天地,等突然意識到該回去時,才發現氣瓶已用掉超過一半。最糟的是,他找不到回去的路。海底非常安靜,只有他自己吸氣的嘶嘶聲,突然耳邊卻傳來:「你來了......」
#台灣鬼仔古 #鬼月 #鬼故事 #信仰 #好文重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台灣鬼仔古」新書介紹 專訪:楊佩穎主編 送別亡者,安慰生者的文化潛意識。 從民俗與儀式,看見台灣人最細膩的情感! ◇第1本從台灣民俗談「鬼」之專書 ◇第1本結合人類學田野調查+文學創作之鬼話+人類學者的民俗觀察 ◇每章均有改寫之精采鬼話,兼顧田野調查之嚴謹與文學閱讀之...
台灣鬼仔古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女鬼
[認真讀] #那些女鬼教會我們的事:《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李長潔
.
錯過了中元節,你還有萬聖節。幸好台灣的宗教多元性,總是有機會可以讓你談到各種鬼。而今年出版的《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就是一本從台灣民間習俗角度來看女性鬼魂的著作。研究了一下,這本書應該是改寫2009年的中正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台灣民間女鬼故事研究》,作者為陳秀華。
.
■ #台灣女性鬼故事蒐集與分類
.
《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這本書主要探討的是,在台灣的在地脈絡下,女鬼故事的生成與其背後的意義,並藉此反觀台灣社會的性別事件與意識形態。陳秀華從「#鬼」的社會性與邊緣性出發,認為鬼的角色即反映著社會環境中的「#排除」、「#不公」、「#怨恨」等情感,更進一步地闡述,「女鬼」更是性別權力不均下的女性描述,例如林投姐。本書比起林美容的《#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台灣鬼仔古》,相對易讀,因為較無艱澀的理論和繁複的田野描述,但書內編織大量的台灣鄉野奇談與鬼故事訪談資料蒐集,算是提供第一次接觸鬼怪民俗研究的讀者一個入門的科普書籍。
.
■ #淡江大學的女鬼宮燈姊姊
.
其實還蠻常在課堂上講到女鬼這個角色,像是淡江的「#宮燈姊姊」。先前稍做過蒐集,宮燈姐姐的故事約有數個版本,大致如下:
.
通往淡江大學的宮燈大道,據說多年前有對情侶相約在深夜12點宮燈下,一同私奔,但女方怎麼也等不到男方,憤而撞上宮燈而死。從此之後校園紛傳,有人經過該路段,會被「宮燈姊姊」詢問「現在幾點了?」
.
版本的差異在於「死法」(撞死、宮燈上吊死)、「地點」(無指定、第三根宮燈、第四根宮燈)、「結尾」(不見身影、一位女性站在燈下、別回頭),有各種排列組合,相當符合校園鬼話口耳相傳的流言形式特徵。
.
■ #宮燈姊姊存在的意義
.
基本上,校園中的女鬼總是不帶手錶,總是要問人幾點了。這樣的情節呈現了女性對男性的漫長等待,也增加女鬼角色與聽者的「#互動的可能」。宮燈姊姊故事中的空間:宮燈教室,也是校園鬼話中的重要元素,鬼與鬼故事必須依賴真實空間而存在。
.
在我的理解下,「宮燈姊姊」一故事的社會性功能,更多在於「#社交」。一般來說,一進淡江大學時,就會聽學長姐們講這個鬼故事,也時常是在迎新活動時。恐怖情節的講述與傳遞,讓這群初次進入學校組織的成員,#迅速獲得話語的資源與集結認同,更在緊張的氣氛下創造出一對對的佳偶….。宮燈姊姊的故事與角色也逐漸脫離恐怖氛圍(可能原本也沒有要真的很恐怖),也幾乎成為淡江大學的一種校園文化。甚至還曾經在校慶時出現過宮燈姐姐的cosplay,以及宮燈姊姊的臉書,大家還向姐姐許願跪求all pass。
.
要期中考了,就請宮燈姊姊來保佑你吧。萬聖節快樂。
台灣鬼仔古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讀] #那些女鬼教會我們的事:《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李長潔
.
錯過了中元節,你還有萬聖節。幸好台灣的宗教多元性,總是有機會可以讓你談到各種鬼。而今年出版的《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就是一本從台灣民間習俗角度來看女性鬼魂的著作。研究了一下,這本書應該是改寫2009年的中正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台灣民間女鬼故事研究》,作者為陳秀華。
.
■ #台灣女性鬼故事蒐集與分類
.
《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這本書主要探討的是,在台灣的在地脈絡下,女鬼故事的生成與其背後的意義,並藉此反觀台灣社會的性別事件與意識形態。陳秀華從「#鬼」的社會性與邊緣性出發,認為鬼的角色即反映著社會環境中的「#排除」、「#不公」、「#怨恨」等情感,更進一步地闡述,「女鬼」更是性別權力不均下的女性描述,例如林投姐。本書比起林美容的《#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台灣鬼仔古》,相對易讀,因為較無艱澀的理論和繁複的田野描述,但書內編織大量的台灣鄉野奇談與鬼故事訪談資料蒐集,算是提供第一次接觸鬼怪民俗研究的讀者一個入門的科普書籍。
.
■ #淡江大學的女鬼宮燈姊姊
.
其實還蠻常在課堂上講到女鬼這個角色,像是淡江的「#宮燈姊姊」。先前稍做過蒐集,宮燈姐姐的故事約有數個版本,大致如下:
.
通往淡江大學的宮燈大道,據說多年前有對情侶相約在深夜12點宮燈下,一同私奔,但女方怎麼也等不到男方,憤而撞上宮燈而死。從此之後校園紛傳,有人經過該路段,會被「宮燈姊姊」詢問「現在幾點了?」
.
版本的差異在於「死法」(撞死、宮燈上吊死)、「地點」(無指定、第三根宮燈、第四根宮燈)、「結尾」(不見身影、一位女性站在燈下、別回頭),有各種排列組合,相當符合校園鬼話口耳相傳的流言形式特徵。
.
■ #宮燈姊姊存在的意義
.
基本上,校園中的女鬼總是不帶手錶,總是要問人幾點了。這樣的情節呈現了女性對男性的漫長等待,也增加女鬼角色與聽者的「#互動的可能」。宮燈姊姊故事中的空間:宮燈教室,也是校園鬼話中的重要元素,鬼與鬼故事必須依賴真實空間而存在。
.
在我的理解下,「宮燈姊姊」一故事的社會性功能,更多在於「#社交」。一般來說,一進淡江大學時,就會聽學長姐們講這個鬼故事,也時常是在迎新活動時。恐怖情節的講述與傳遞,讓這群初次進入學校組織的成員,#迅速獲得話語的資源與集結認同,更在緊張的氣氛下創造出一對對的佳偶….。宮燈姊姊的故事與角色也逐漸脫離恐怖氛圍(可能原本也沒有要真的很恐怖),也幾乎成為淡江大學的一種校園文化。甚至還曾經在校慶時出現過宮燈姐姐的cosplay,以及宮燈姊姊的臉書,大家還向姐姐許願跪求all pass。
.
要期中考了,就請宮燈姊姊來保佑你吧。萬聖節快樂。
台灣鬼仔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鬼仔古」新書介紹
專訪:楊佩穎主編
送別亡者,安慰生者的文化潛意識。
從民俗與儀式,看見台灣人最細膩的情感!
◇第1本從台灣民俗談「鬼」之專書
◇第1本結合人類學田野調查+文學創作之鬼話+人類學者的民俗觀察
◇每章均有改寫之精采鬼話,兼顧田野調查之嚴謹與文學閱讀之樂趣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送別亡者,安慰生者的文化潛意識
每一則故事,都是一群人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
禁忌延伸為恐懼,標誌著日常幽微之處的未知
讓我們從真實檔案,跨過模糊的人鬼界線
藉由民俗與儀式彰顯出台灣人對待生死最細膩的情感
台灣有俗諺云:「有山就有水,有神就有鬼」
真人真事、隨機探訪的台灣鬼仔古(鬼故事)
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兼附與鬼有關的民俗問答-
告訴你,在台灣民俗中:
什麼是鬼、什麼是孤魂野鬼、玩筆仙碟仙背後的民俗概念
什麼是「夢倀」、為什麼土地公跟鬼魂有關!
本書特色:
●靈異經驗是訪談節目與網路論壇不衰的話題王,但是隨著台灣民俗不被重視,就連鬼,都被日本貞子伽椰子、泰國鬼妻娜娜、香港僵屍群給搶占文化符碼。
●地縛靈、背後靈,都不是台灣民俗中鬼的模樣。
●本書將藉由引人入勝的鬼話、真實的採訪檔案、與鬼有關的民俗問答,勾勒出台灣人心靈深處、生命終點的冥界想像。
作者介紹:林美容
台灣南投縣人。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畢業。
美國加州大學爾文(Irvine)校區社會科學博士。
現任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a8GiqjJkeM/hqdefault.jpg)
台灣鬼仔古 在 聽林老師講台灣鬼仔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禁忌延伸為恐懼,標誌著日常幽微之處的未知,讓我們從真實檔案,跨過模糊的人鬼界線,藉由民俗與儀式彰顯出台灣人對待生死最細膩的情感。──《台灣鬼仔古》 ... <看更多>
台灣鬼仔古 在 [其它] 台灣鬼X古- 精華區mar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買了這本書,裡頭有個故事,讓半夜一點的我全身起雞皮疙瘩。
落月死。
傳說坐月子時死掉的產婦怨念很重。可以白日現身。而且會去附近地區即將臨盆的孕婦家
抓交替。這大概是山魅之後,又一本難得得紀實珍品。截錄一段,若有侵權請告知,立即
刪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142.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506513540.A.3E0.html
※ 編輯: jrm093 (27.246.132.128), 09/27/2017 23:36: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