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幾位朋友很湊巧的都住在高圓寺附近,因此不知不覺去那ㄧ帶的頻率也逐漸變多。今天日本朋友帶我參觀了更接近居民日常的場所,那就是「錢湯」。
雖然至今為止造訪過許多由錢湯改造的餐廳、咖啡店、藝廊等等,但穿著衣服踏進現役的錢湯還是頭一遭。
這幾天受到居民愛戴的「小杉湯」與北投溫泉博物館合作,舉辦「歡迎光臨 小杉湯的台湾北投」活動,在錢湯定休日的這天,將錢湯打造成台灣市集。
平常就常來這裡泡澡的朋友指著變成偽釣蝦場的攤子說:「這塊本來是泡冷水澡的區域!」,牆上貼著一張張以北投為主題的攝影作品。而男湯則搖身一變為放映台灣電影的電影院。錢湯裡傳來一首接一首的中文歌曲,在休息區的透明冰箱裡不只販售令人莫名想插腰一口氣喝光的牛奶,還有台味十足的芭樂果汁與蘋果西打!
對身為居民的朋友來說,一如往常的日常有了期間限定的非日常,對我來說,平常不會去的非日常場所,卻成了最熟悉的日常景色。
Ps到這週日為止還有漢方藥草湯與鳳梨湯可以泡唷
—————
Miho的另一個IG帳號,以日文介紹台灣電影與在日本的台灣美食等資訊,歡迎追蹤👏
@mihostaiwan
粉絲團每日更新一篇貼文持續五年以上,正式洽談採訪全日本超過300間店鋪與景點,希望能盡量帶給大家最新、最準確同時又有故事且最貼近日常的日本各種面貌。歡迎追蹤我的粉絲團與IG🙏
@mihowang47
#釣蝦真的太有創意 #黑潮文化 #小杉湯 #北投溫泉博物館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台灣電影 博物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私下去箱根或江之島旅行時,通常都會選擇搭一般票價的電車,唯獨要去採訪時能以工作為由搭乘浪漫特快。雖然都是一早就得出門,可是如果遇到好天氣,我就可以期待在空蕩蕩的車廂,看運氣好不好能否獨佔窗外的富士山與飄在水平面上的江之島美景。
今年四月時小田急鐵道在海老名站開設了「浪漫特快博物館」,身為小小鐵道迷的我,立刻上網預約,結果發現每個假日都已額滿。於是乾脆使用非得在今年用完的假,在平日約了朋友一起去。
這個博物館最大的亮點就是首次讓五輛退役的浪漫特快同時展示,而且館長本身全部都駕駛過!
走進車廂內觀摩時,聽到兩位年輕鐵道宅非常熱情的在討論列車的特色與歷史,專業術語多到有一瞬間我以為那不是日文。😂
最讓我目不轉睛的是列車會無限環繞在180度全景的模型中,鎌倉大佛、小田原城、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的戶外廣場的多啦A夢都可以找到!
另外一個需要現場抽選的駕駛體驗,我們很幸運的抽中,帶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牢牢握著控制車速的桿子出發前進。雖然已經選了直線最多的路線,但因為操作起來實在太真實,嚇得我最後無法好好停靠在月台,最後得了一張不及格的成績證明......
為了揮掃剛剛的沮喪,我們到附設的咖啡店用餐。我點了素肉熱狗與水果捲,品嚐前就已經被可以連結的仿餐車鐵盤給吸引住,可惜這個沒有販售。熱狗麵包的口感非常紮實有嚼勁,蛋糕綿密細緻,整體分數和其他博物館設施比起來真的是可以排到前段班。
推薦給小時候有當車掌夢的大人與喜愛電車的小孩們〜
照片於五月拍攝
列車環繞的影片請看限動!
Miho的IG也歡迎追蹤👏(與臉書不同內容)
@mihowang47
另一個以日文介紹台灣電影與在日本的台灣美食帳號
@mihostaiwan
台灣電影 博物館 在 鄭麗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對李行導演有很深的敬意和謝意。聽到李行導演辭世的消息,感到非常不捨。
李行導演的一生和台灣電影史始終「行影不離」。他第一部執導的電影是黑白台語片《王哥柳哥遊臺灣》。他與李嘉導演合導的《蚵女》,開啟台灣彩色電影的時代。他也導演《養鴨人家》、《心有千千結》、《原鄉人》等等橫跨鄉土寫實、愛情及台灣文學題材電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藝青年。
李行導演不只在電影創作上有所成就,他更是台灣電影教育、電影文化保存重要的先行者與重要推手。
我在2016年就任文化部長不久,就向李行導演請益。我還記得他中氣十足地提醒我們台灣電影典藏機構和空間的欠缺—從 1978年「電影圖書館」成立以來,即便後來演變為「電影資料館」,再到「國家電影中心」,辦公室和圖書館仍擠在狹小的辦公大樓裡。最重要的典藏片庫,更是散落在樹林工業區的幾個倉庫裡。李行導演希望政府要重視這個問題,讓珍貴的台灣電影資產能趕快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因此,我們很快地在2016年9月和新北市政府簽約,確定在新莊副都心興建國家電影中心。接著,為了讓影視聽文化保存的能量更擴大,我們在2019年底完成《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的三讀,讓已成立40年的國影中心終於法制化了,在2020年開始以行政法人的組織形式來運作。在典藏片庫方面,我們也提出了影視聽中心的二期計畫,規劃在新莊新場館旁邊興建永久片庫和電影博物館。
2019年,我們為李行導演90歲生日慶生。他告訴我,他把一生收藏的4萬多件電影文物都捐給了國家電影中心,希望中心各種工作都能加快腳步,不要讓典藏文物被深埋在倉庫裡不見天日。最近,我也很高興看到新莊新場館已經完工,中心正在展開搬遷工作,將在今年底正式進駐。
40年台灣電影典藏機構的法制化與獨立場館的歷史工程就要實現,我們也期待永久片庫和電影博物館的計畫的落實。沒有李行導演一輩子的奔走和堅持,我們很難有今天的成果。
卸下文化部長職務後,我有機會和李行導演喝咖啡,閒話家常。他的外在剛強,對待後輩卻總是溫暖無私、傾囊相授。我想對李行導演說,謝謝您總是叮嚀我們,有了電影的過去,才有電影的未來。我也很榮幸,曾經跟您一起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
李行導演的使命和精神將永遠令人懷念。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我相信,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才,會為我們述説更多精彩動人的故事,說給台灣人聽,也說給世界聽!
台灣電影 博物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台灣電影 博物館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遊覽博物館能重温昔日往事,看老電影則憑畫面認識當年今日。新竹內灣戲院50年代開始經營戲院,千禧年翻新後成為新派客家菜餐廳,食客可以一邊品嘗美食,一邊「電影汁撈飯」,觀看大屏幕播放的老台灣電影。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台灣電影 博物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電影資料館(英語:Hong Kong Film Archive)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是保存、修復及展覽香港電影及相關資料的博物館,於2001年1月3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早在1993年,當時的市政局已籌備興建電影資料館,開始搜集和保存香港電影拷貝及有關資料,例如海報及雜誌等。1996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已加入成為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成員,並與各國資料館交流及分享電影保存和修復經驗。到2000年,資料館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資料館大樓分為兩部分,每層均有半邊作為藏品室。而另一半則是展覽廳和電影院,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資料館為香港市民推廣香港電影藝術,並為電影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大量資料。資料館目前蒐集了12,867部影片和1,136 197項電影相關資料,收藏電影拷貝超過5600部,最早的是1898年美國愛迪生公司在香港拍攝的風光紀錄短片,館藏亦有不少香港出品的電影,如1939年蔡楚生導演的抗戰愛國名作《孤島天堂》和由著名影星胡蝶、吳楚帆主演的《南國姊妹花》等。資料館亦收藏電影的相關資料,包括:劇照、劇本、電影海報、電影原聲唱片、影片特刊和合約文件、電影獎座、道具等。豐富而珍貴的館藏令資料館被《時代雜誌》形容為香港以及亞洲最偉大的視覺藝術寶藏和25項「遊客不容錯過的亞洲體驗」之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産片』(香港電影)」,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中華文化品牌風靡全球。被譽爲「中國夢工場」、「東方好萊塢」、「東方之珠」的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中的電影殿堂,香江樂土孕育出植根傳統中華文化、融匯中西的華人本土電影産業,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最爲矚目的電影天堂,更築起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大的電影生産基地,因此香港電影一直見證香港和兩岸華語電影的發展歷程,而香港電影資料館是兩岸三地中唯一打破傳統政治壁壘,全面接收保留大中華電影歷史素材的電影資料博物館,兩岸三地中,唯有在香港,才能夠全面重溫香港電影、大陸電影和台灣電影的歷史足印。電影資料館致力保存香港電影文化,會搜集珍貴的電影菲林拷貝,並接受私人收藏的捐贈和借出,與海外專業修復團隊合作,修復不少重要作品。香港電影資料館樓高五層,樓面總面積約七千二百平方米。為了便於控制儲藏庫的恒溫系統,整幢大樓一分為二,即每層均劃出半邊為藏品室,內置獨立的製冷系統和氣體式乾燥及除酸器。大樓的另一邊,則為經常性地舉辦公開活動的展覽廳和電影院,以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