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上影片大家一起在家捏捏捏
在家閉關可真是件可怕的事,最近吃的太好,前幾天拍影片穿上旗袍拉鍊差點拉不上來了呢🤣
📖 #古老的神話傳說
在台灣原住民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傳說中,台灣黑熊與台灣雲豹曾經是好朋友喔!
當時這兩位好朋友全身都是白色的,他們嫌棄自己太單調不好看,決定為對方畫上花紋。
🐆 #細心的黑熊與貪玩的雲豹
黑熊細心的在雲豹身上畫上了雲朵般的花紋,畫完太累了就趴著睡覺,貪玩的雲豹就隨性的幫黑熊塗了一身黑,而睡著的黑熊趴著所以胸前留下了沒被劃到的V字型。
🐾 #生氣的黑熊與愧疚的雲豹
黑熊醒來後好生氣,決定不再和雲豹做朋友了,而雲豹覺得很慚愧,因此狩獵到的獵物都只會吃一些,剩下的留給黑熊。
🍖 #有趣的神話與現實的習性相符
台灣黑熊大多分布在台灣中北部,而雲豹分佈在南部,確實呼應了他們互不往來的關係,而雲豹天性有存糧的習慣,真的會把剩下的獵物留下來喔!
🏹 #為什麼台灣雲豹消失了
由於山林棲息地受到破壞,以及太過美麗的毛皮受到人類不當的獵捕,美麗的台灣雲豹在2014年被認定為已滅絕。
😭 #不要再有下一個台灣雲豹
在這幾年仍陸續有聽聞目睹其蹤跡的消息,雖仍缺乏證據證實,但我們心中都希望台灣雲豹只是把自己藏的好好的,而不是真的永遠消失了。
❓ #台灣雲豹是否屬於特有亞種仍是個謎
因當年參考的標本擁有比亞洲雲豹還要短一些的尾巴,曾被認為是台灣特有亞種,但由於台灣雲豹族群的稀少,缺乏更多有力的資料。這個謎團除非將來有一天我們將雲豹復育成功才能知道了。
🏠 #一起宅在家拯救世界吧
放假乖乖待在家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的機率,現在醫療資源非常緊繃,我們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能夠盡量減少前線人員的負擔。
❤️ #喜歡的話請用力按讚分享
讓更多人看到這個可以在家玩耍老少閑宜的小活動~也給我們繼續努力創作的動力🥰
Youtube影片網址:https://youtu.be/gR9yx3yt5fU
瞭解更多台灣雲豹的故事:推薦可以參考由漢寶包 Hambuck 創作 與 國立台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跨界出版的 #雲之獸
https://gpi.culture.tw/books/101090168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Zack劉大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是我接受史上最艱難的任務】 ︳因為我要在24小時內 ︳瞬間把大型裝置藝術品消失⋯ ︳聽說他重達700多公斤 ︳而且比一台巴士還巨大 ________________ 你們覺得我能順利完成任務嗎?  ̄ ̄ ̄ ̄ ̄ ̄ ̄ ̄ ̄ ̄ ̄ ̄ ̄ ̄ ̄ ̄ ◤無論成功與否我都要將這影片拍完的決心◢ 在台灣是個多...
台灣雲豹 蹤跡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藝文分享】
「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在人生的後半場重拾畫筆後,積極走訪台灣的山林,以彩墨抒發對自然風情的喟嘆與人文關懷。2016年起因著好茶部落的吸引,李賢文多次來到北大武山,因為山林的機緣而結識多位屏東的好友,魯凱族雲豹的傳說故事因此在他心裡埋下種子,成為他想深入捕捉的題材,台灣雲豹的各種姿態開始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畫家巧心安排的各種場景中,牠們回來了。(摘自展演資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為畫家李賢文對〈雲豹在我心中〉一作的文字記錄,敘述著即使雲豹在台灣已無可見其蹤跡,但透過對大自然最虔誠的信仰,雲犳仍存在於北大武山子民的心中,且藝術家藉著繪畫再現了如此的想像。
Bí-su̍t Taiwan美術台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臺灣雲豹回來了—李賢文彩墨創作展】
展覽日期: 2021年4月21日~7月25日
地點:屏東美術館 202展覽室(屏東市中正路74號)
開放時間:09:00~17:3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台灣雲豹 蹤跡 在 廢臉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前陣子新聞集集列車石虎插畫設計案我只有幾個觀點,設計師不見得是插畫師,引用很正常但請支持原作,過度的造神,媒體也把300萬的標案全放在設計師身上~狗屁~怎麼可能拿那麼多,但這就是為了吸引眼球,畢竟大家對於數字總是有很大的好奇心,但這邊真的要跟大家說,其實原創真的是很耗費身心的,所以我才會那麼肚爛不是原創的事,因為盜圖盜想法都只是幾秒,我們卻要花費比這個更多的時間跟心力.然後吸引大家的關心而發想的石虎設計案是好的,但能幫助到多少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上面是屬於我自己的廢話,下面才是進入真正的主題,其實除了石虎台灣還有其他的物種更需要我們關心,這裡我用的插圖可能會有點不適,但我希望能更強烈表達他們的殘存數跟被殺害的模樣,這次看了一些資料來跟大家稍微敘述一下目前物種狀況,在我看了很多資料後,四大瀕臨滅絕物種都是由於人類的開發導致棲息地的變化,而物種的生活型態受到了影響,進而產生殘存數量漸漸地減少.
1:台灣黑熊,大家都知道的,目前數量大約只剩200隻左右,但實際數字沒有更深的調查數字,所以這只是各暫估數字,或許更多也可能更少,海拔1000至3000公尺的楠林帶與櫟林帶是黑熊經常活動的區域,台灣黑熊面臨的危機,包括非法狩獵、棲息地減少或破壞、道路開發、遊憩干擾以及黑熊保育宣導不足等問題,現今一頭熊依然可賣得新台幣10萬元以上,一公斤的熊肉更高達千元, 導致現在野外仍存在非法使用獸鋏或套索陷阱,企圖捕捉黑熊,在玉山國家公園歷時3年的捕捉繫放研究中,捕捉到的15隻黑熊中,便有8隻有斷掌或斷趾的情形.最近一次看到是在2019年3月2日,阿里山森林鐵路鐵道目睹拍下臺灣黑熊下山覓食之影片。
在IUCN 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of Endangered Species)屬於 易危 VU, Vulnerable,大家可能看到他做了很多代言,但希望大家更能守護這台灣特有的大v台灣黑熊.
2.台灣狐蝠,可能大家都不知道,狐蝠的殘存量可能比其他瀕臨的動物還要面臨危機,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的台灣狐蝠,是台灣體型最大的一種蝙蝠,飛翔時雙翼展開可長達1公尺,以植物果實為食,曾經於綠島、蘭嶼、花蓮、台東和高雄等地有發現紀錄,其中又以綠島為其主要棲息地並具穩定的族群,60年代在綠島棲息的數量可達上千隻,族群集中棲息在原始闊葉林裡。
台灣狐蝠喜好棲息在闊葉樹林地,為典型的樹棲型蝙蝠。白天時會以單隻型式群棲倒掛於樹枝上棲息,日落黃昏後始飛離外出覓食,為夜行性動物,但是清晨與傍晚是最為活躍的時刻。
牠們在夜間活動時,並不像一般的食蟲性蝙蝠以超音波回聲定位搜尋,而是靠視覺與嗅覺探查週遭環境與尋找食物。成熟的果實尤其吸引牠們,有時為了尋找食物或棲息地,一個晚上的飛行距離可遠達十多公里,展現出很強的飛行能力與續航力。森林中桑科榕屬植物的果實(如菱果榕)是牠們主要的食物,果實食用後,狐蝠只會將比較軟的果肉部分吞嚥消化,剩下纖維性的食渣則會吐出。由於許多果實中的種子不容易消化,就會隨著狐蝠的排泄物到處散佈。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狐蝠或果蝠這類食果性的蝙蝠,是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森林中植物種子重要的傳播者,許多森林的拓植需要仰賴牠們的覓食行為
然而,歷經人類登島之後數十年的捕捉利用,以及對當地森林地的開發破壞,綠島土地利用的變遷造成牠們的棲地喪失,導致綠島的狐蝠族群數量已大幅銳減,目前粗估全台不超過50隻。屬於 IUCN 紅皮書中列為接近受脅等級(NT),台灣紅皮書中列為極度瀕危 CR, Critically Endangered
3.歐亞水獺是唯一一種棲息在台灣的水獺,過去在台灣本島有零星的發現紀錄,但目前僅能在金門見到牠的蹤跡。歐亞水獺屬於夜行性動物,不易觀察與捕捉,要估算其數量並不容易。目前金門約有100-200隻歐亞水獺棲息。
但歐亞水獺最近在金門西南地區的棲息狀況不太好,古崗湖附近原本還有一些水獺聚落,已經很久沒有發現紀錄。」由於自然棲地減少,能承載的水獺個體數也會變少,推估目前金門的水獺族群數量有下降的趨勢。
歐亞水獺屬於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在去(2017)年公布的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被列入國家極危等級,正面臨棲地破壞、路殺、流浪動物襲擊等危機,現在僅存不到200隻。(本段歐亞水獺文章擷取於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玲玲的文章資料),不要以為水獺越少跟人類沒關係,就是因為環境越來越不好,水獺才會消失。」當金門面臨缺水、水質汙染,水資源供應出現問題時,歐亞水獺的消失就是對人類的警訊,若不針對問題解決,下一個危機就將直接影響到人類。IUCN 紅皮書中列為接近受脅等級(NT),台灣紅皮書中列為極度瀕危(CR)
4.台灣石虎,這是最近大家注目度最高的動物,是台灣特有的亞種保育動物,因過度的土地開發、及道路開拓導致石虎棲地消失,除此之外,石虎進入道路而遭車輛撞擊死亡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再加上人為的毒殺、獸鋏,甚至是食用野味或迷信食補而宰殺,都導致曾經在台灣廣泛分佈的石虎,正面臨消失的危機。
根據林務局資料顯示,日治時期狩獵調查曾有一年有1150隻的紀錄,不過,在面臨低海拔淺山棲地快速消失、及狩獵壓力以及中毒死亡,開始在台灣各地區陸續減少然後區域性滅絕,現今僅存苗栗、台中與南投三縣市淺山地區仍有石虎出沒,數量可能已少於500隻。
這裡有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因為我覺得他寫得很客觀也很詳細 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673/3583055
但在IUCN石虎的殘存量是 無危(LC, Least Concern),台灣紅皮書中列為瀕危 EN, Endangered 不知大家看到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物種在其他國度其實都處於一個生存良好的狀態,而在台灣的亞種幾乎都是臨危,那代表我們的國度其實對於動物的保育及尊重觀念非常的薄弱,總是到要滅種了才覺得可惜(台灣雲豹是一個多麼美的狩獵者動物,也已滅絕)
所有生物鏈的獵食者頂端都是一個很必須的平衡存在性,牠們數量少,牠們會去捕捉草食動物保持生物鏈平衡,因為草食性動物過多,所有的草及樹的數量會遽減,來不及回復,生生不息的生態鏈就會失去平衡,人或許目前是生物鏈最高端的生存著,但在這樣不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存,有天我們將自食其果.
不管是深山或是平地發現保育類的野生動物,請大家不要去嚇他且不要干擾,更不要餵食東西給動物吃,牠們久了會習慣,比如說台灣獼猴的例子,台灣獼猴已經習慣了人吃的時候,有時候還會發生搶食,甚至是咬傷旅客的狀況。
「讓牠們維持自己的生態,就是最好的保育。」羅尤娟說,就算發現牠們,也不用急著通報,除非動物們是受傷的狀態,才請旅客務必向地方政府通報,並強調,不要干擾牠們的作息,就是最好的保育了。
我不知道這樣的長篇大論有沒有辦法讓大家更體認到保育動物的重要性,但我知道比其他只會喊喊口號有用多了.我是廢臉書.我們下次見
台灣雲豹 蹤跡 在 Zack劉大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次是我接受史上最艱難的任務】
︳因為我要在24小時內
︳瞬間把大型裝置藝術品消失⋯
︳聽說他重達700多公斤
︳而且比一台巴士還巨大
________________
你們覺得我能順利完成任務嗎?
 ̄ ̄ ̄ ̄ ̄ ̄ ̄ ̄ ̄ ̄ ̄ ̄ ̄ ̄ ̄ ̄
◤無論成功與否我都要將這影片拍完的決心◢
在台灣是個多元民族、文化融合之地
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傳統當地文化
我們也熱愛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印記
◢ ◤ 而這次新作品大型幻術有幸與
在地企業光宜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所打造的 「豹發未來」合作◥ ◤
作為光之載體ㄚ元素第一號呈現藝術創作以在台灣已無蹤跡的「#台灣雲豹」為原型
栩栩如生的重現於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廣場
展示無畏無懼向前的氣度
如何將魔術創意結合當代藝術品
將巨大的裝置藝術 變不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魔術顧問—G
攝影—多多
後期剪輯—max
後期音樂—ma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邀約洽黑客娛樂 0910018518

台灣雲豹 蹤跡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六月四日送往苗栗縣議會審查,在25名議員反對下,二度闖關失敗;就在當天,還發生了石虎寶寶遭到路殺的意外。
這天也被稱為石虎版的六四事件。
曾經,在台灣各地淺山都有石虎的蹤跡;但在短短五十年內,因為過度開發,導致八成的棲地消失,石虎族群也跟著凋亡,如今全台只剩大約500隻石虎。
當台灣已經失去雲豹,石虎已是台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在最需要以法令保護的階段,否決了《石虎保育條例》草案,不僅讓動保之路徹底延宕,也在捍衛石虎的路途上重重的賞了一巴掌。
保護石虎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生態保育和經濟開發真的只能二選一嗎?
影片2分25秒地圖資料來源:
📰風傳媒|石虎大逃殺| https://reurl.cc/rj354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十點半準時上傳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