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雨〈龜山島詠嘆調〉中敘事主體的變化及其象徵 ◎林霈楨
一、內文
零雨(1952─)的〈龜山島詠嘆調〉是收錄在1999年出版的詩集《木冬詠歌集》中,由七個部分組合而成的長詩。雖然詩集的目錄將〈龜山島詠嘆調〉分為(一)、(二)兩首詩,但無論在敘事主體的變化上,或意象移動的軌跡上,兩首詩均能毫無間隙地連接在一起,詩的核心主題也十分集中且一致。因此本文會將(一)、(二)兩篇視為一整首完整的長詩,整體性地討論零雨如何以敘事主體和意象的變化,創造出詩意的移動,並傳達出詩人寫作的意圖。
在詩的一開始,敘事主體:我,亦即詩人本人,與敘事對象:龜山島,呈現相同的姿勢:躺,隨著現實中搭火車的詩人出了隧道看到大海而相遇。零雨將龜山島擬人化為同樣能用眼睛觀察外界的女性「她」,兩人於是開始互相觀察。然而這場初次相遇她們只能看到對方的部分而非整體:「我看到她的臉/優雅而從容/雖然我看不到其他……她看到我的側影/畢竟看不見我的身軀」。
不過詩人認為「我們肯定看到彼此」,因為「光線來了又去了,同樣/打在我們身上」,所以她們用夢進行更積極的交流,甚至不甘於只有視線上的互動,想進一步達到肉體上的碰觸,「在夢裡/我們交換無數種姿勢/想必也努力伸出過手」。可惜最後這場交流暫時以失敗告終,龜山島仍舊披著灰絲絨,與初見時毫無二致,詩人則被火車帶進漆黑的隧道,失去龜山島的蹤影。但透過(一)之一括號中的詩句能看出,詩人並沒有就此遺忘龜山島,甚至對龜山島的稱呼從「她」變為更親密、距離更短的「你」,開啟往後連結的可能性。
來到〈龜山島詠嘆調〉的(一)之二,詩人這次並非因為真正看見龜山島才想起龜山島,而是當自己處於「如大陸之對待島/島之對待嶼/嶼之對待孤獨/如岩石之對待弱水/集體之對待單一」的弱勢處境,赫然發現之於台灣島,同樣身為弱勢、少數的龜山島,卻是主動「離開、抗拒、背叛」大島,沒有停留在被動的「被對待」。詩人找到自己和龜山島的共通性,藉由龜山島發覺自己想要成長的方向,龜山島成為學習對象、精神支柱一樣的存在。這樣的欽慕在下一段(一)之三中表現得更為明顯,詩人欽羨龜山島面對集體社會的紛擾,只是「臉龐向上,悠然躺臥/彷彿天與地之間的平衡/就在那裡……你只是自己,啊自己/生滅的一塊小小領地」。
楊小濱認為,龜山島在這首詩中代表的是「弱勢對強勢的規避,是個體對群體的疏離。這種疏離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一體化霸權的執意拒絕。」零雨本人也曾談及此詩的創作構想是:「我把龜山島化身為一種孤獨的象徵,一種相對於台灣本島的他者。」當詩人清楚她想做的是背離陸地代表的強勢、霸權,龜山島的精神就已在她心中生根,不必依靠肉眼的協助,於是即使敘事對象「被天候的霧雨猝擊/以至無形」,詩人很清楚「但你始終在那裡」。
雖然敘事主體「我」已能隨時隨地在心中召喚出敘事對象龜山島的形象,到了(一)之四,新的不安又冒出來,詩人開始擔心兩者的世界其實是平行的,甚至這個擬人化的龜山島已經死亡,只是一句沒有實體的流言,只是「一個被告知的傷口」。幸好很快的,零雨用「春天、芽苞、踊舞」等充滿生命力的詞彙「復活」了龜山島,在充滿生機的場景中「我向前走,你也向前走……我看到了──/一部分的自體/被切割、拋擲、推落/在遠方的海上」,切實地縮短了「你」「我」的距離,破除前面對兩者的世界其實平行的擔心。同時詩人更進一步發現一部份的自體成為海上的龜山島本身,因此不僅「我」心中有龜山島,龜山島心中也有「我」,在〈龜山島詠嘆調〉(一)的末尾,敘事主體和對象達到了真正的精神交融,無法一刀將詩人和龜山島區分清楚了。
延續(一)末尾「我」和龜山島的水乳交融,〈龜山島詠嘆調〉(二)一開始就將敘事人稱從「我」換成「我們」,行為、精神皆合而為一。在「被遠方/追來的陸地撞擊/但是彼岸,岸上/人潮洶湧──另一火災/在進行著」等句再現拒絕霸權的主題,和「啊,那麼就把身體躺下/用昂仰的頭顱,想像自己/成為一方金色的國土」重述詩人想達成的心靈狀態後,「我們」呈現出的意象從靜態的「國土」,轉變為「兩隻腳槳」──一位前進的泳者,從「島」的特質趨近於「人」的特質。且這位泳者擁有「一種黎明自內部升起」的力量,去照亮她泅泳的海洋,對照(一)之一不管「我」或龜山島的明暗皆受制於外在的「天逐漸暗了/天逐漸亮了/光線來了又去了,同樣/打在我們身上」,此時敘事主體的力量顯然更上層樓。
隨著敘事主體繼續前進,「舊有的領地在背後漸漸消失/前面是一泓青藍色的海洋……我腳下的這一方舊土已是全新了」,當抵達全新的領域,零雨把敘事人稱從「我們」又換回「我」,好像龜山島已不足以滿足主體不斷前進、背離陸地的渴望,所以要超越龜山島身為一塊無法移動的土地的限制,重新變回能移動的人類。又或者主體這時候已經不需要龜山島和她作伴,不需要用「我們」的方式前進,龜山島的精神完全內化為無形,所以主體可以重新變回「我」一個人,而這個「我」是成長後充滿力量的「我」,不是詩最初那個淪為弱勢便惴惴不安的「我」。
「我」在游泳前進中遇到千百種生物,每一種都映出她的身影,然而詩人始終堅定她泅泳者的角色,「我扮演一個角色,不做兒女/不做父母,不是善心的教徒/不是微笑的鄰居/不了,不了……」海中的千百種生物指的自然是社會上人們對於各種角色的期待,例如兒女就該孝順、鄰里就該和善……然而詩人已經給自己一個定位、一個方向了,不會再受到身邊各種紛雜的聲音左右。
那麼主體到底是朝什麼方向前進?身為台北人,但任教於宜蘭大學的零雨,長年坐火車穿梭雪山山脈兩側,每當火車駛出隧道,看見太平洋上的龜山島時,所有人都會知道宜蘭到了,所以即使不是宜蘭人,她也很能明白「對於有些宜蘭人來說,龜山島好像就是一隻千年的神龜,在呼喚他們:『歸來吧,歸來吧。』」那麼〈龜山島詠嘆調〉中的敘事主體前進的方向,是同作者的創作動機,受到龜山島的召喚,向著它前進嗎?在詩的結尾,能看出「我」顯然超出了龜山島的限制,向更廣闊更未知的大海前進了,不單單只是歸向島嶼。
黃文鉅則對敘事主體前進的方向抱著悲憫的看法,他認為「陸地」指的是現今的中國,因此龜山島就是台灣的隱喻,兩者都在主權的擺盪中漂流,飄零無依:
「一個被告知的傷口」暗示了傷痕的未曾消泯,而這傷口的結局,則是讓島和島之間的互相凝望更加遙遠,小島的「漂流」成為必然的宿命……「陸地」所指涉的神州,大舉伸出「手臂」,企圖拉近距離,卻終究促使兩岸的去勢更加分岔。舊有的領地,即將被未知的「同胞」吞噬(?)前方只剩汪洋一片。
所以到頭來主體的漂流仍舊是不得已、無所依靠的嗎?對於主題前進的目的地詩中曾有兩段敘述:「喚醒/另一部分海洋/──那裡,有一個窗口/在遠方不遠處」、「在這海洋中心,什麼地方/一架鋼琴發出藍色的聲音/開啟一個方向──與我/游動的方向相接」零雨沒有明確給出「窗口」和「琴音」究竟代表了什麼,但應該可以確定她不是漫無目的地前進,是向著某種充滿自由、美好,看得到希望的方向前進。
楊小濱同樣認為龜山島能看成台灣在政治上的借喻,但同時不僅於此,它可以是任何反霸權、離心力量的象徵,藉由龜山島,詩人要展現的是她不停不停逸離中心的能量:
「泅泳者」的形象在詩末尾的出現使旅程的寓言進入了一個新的向度,但她並不確知新「開啟」的「一個方向」是什麼,而對中心的否定(從「舊有的領地」「漂流得愈遠」)是否會最終抵達一個理想的國度,也不是詩所能明確回答的。」
詩人沒有義務,也沒有意圖提供讀者最終的解答,令人欣慰的是,透過「不遠的窗口」、「不可見的琴音」等線索,零雨為這未知的追尋保留了一點希望,且這樣的希望不再是依靠龜山島等他者賦予,而是成長後的敘事主體由內產生的,如詩所說的「一種黎明自內部升起」的力量。
二、參考資料
零雨,《木冬詠歌集》,台北:唐山,1999年。
楊小濱,〈冬日之旅──讀零雨詩集《木冬詠歌集》〉,台北:唐山,1999年。
涂文權(導演),飛越文學地景(2019)飛閱文學地景VI Ep 08–龜山島詠嘆調 零雨,台北:民視。
黃文鉅,〈箱女在劫:宿命與地理的黑洞──零雨詩的歷史寓言、空間考古〉《臺灣詩學學刊》第10期,2007年11月。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林霈楨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6.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零雨 #龜山島詠嘆調 #敘事主體 #象徵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光臨臺灣吧 #臺灣 #金門 #中華民國 你會說自己的國家是「臺灣」還是「中華民國」呢? 近日,金門縣立委陳玉珍在立院質詢過程中 明確地主張「臺灣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名詞」 無論你是否同意她的說法,這個新聞事件 確實又再次衝撞我們一直閃不開的主題「身分認同」 為什麼金門的立委不認同...
台灣政治學刊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歷史上有「唯恐百姓不飲酒」的朝代嗎?
歷史春秋網
作者:侯會
《水滸》中的好漢們幾乎頓頓不離酒,甚至有些好漢的上山動機,就是為了「成甕吃酒、大塊吃肉」!——借助電子檢索功能對《水滸全傳》中的「酒」字作一統計,在60萬言的文本中,「酒」字竟出現近2000次!
「飲食」之「飲」本可理解為飲水、飲茶,但最早則專指飲酒。《尚書》中有《酒誥》一篇,是周公警告貴族子弟不可酗酒的文告,其中「爾乃飲食醉飽」中的「飲」,便指飲酒。而自周公之後,歷代統治者對酒多抱警惕態度,都曾頒布禁酒令。究其原因,一是怕臣民酗酒作亂,有礙於社會秩序的穩定;二來釀酒需要糧食,人吃還不夠,哪有多餘的糧食釀酒?
然而從《水滸》的描述中,絲毫看不出官府對飲酒之風有所箝制,只覺得宋人飲酒成風,到了舉國若狂的地步。
小說重虛構,但也總能或多或少反映現實生活的面貌。宋代官府對釀酒飲酒的歷史上有「唯恐百姓不飲酒」的朝代嗎?態度,確乎與歷朝不同。我們知道,宋代實行募兵制,日常養著一支龐大的軍隊。軍隊要吃飯,要官餉;而兵器衣甲、屯紮訓練之費,同樣是一筆驚人的數字。這樣一筆巨款,只能由國庫支給,用稅收來填充。
跟許多朝代一樣,宋代的鹽、酒、茶屬於特殊商品,由國家壟斷經營,實行專賣,收取高額稅金,稱為「榷政」。而酒稅又是其中的大頭兒,徵收機制稱「榷酤」。宋代龐大的軍費開支,便仰仗著酒稅(「酒課」)的支撐。若趕上戰爭,酒課更成為雪中之炭。
據學者考證,北宋初年,一年的酒課收入為185萬貫,約佔國家全年貨幣收入的10%。到了慶歷年間,朝廷跟西夏大動干戈,軍費需求激增,酒課也飆升至1710萬貫,是宋初的九倍!所佔貨幣收入的比例也升至38.9%,是宋初的近四倍!以後這個比例有所降低,但據估算,兩宋期間的酒課始終維持在稅收總額的20-25%。
在宋代,各州府軍縣都設有「酒務」,專管酒的釀製、發售及繳稅等業務。據統計,在熙寧年間,北宋全境共設酒務1861個。單是開封府所轄州縣,就有酒務35個!哪怕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聚落,也都有賣官酒的酒店。
地方財政沒有別的增收手段,也把手伸向酒稅。南宋人陳亮就說:今日郡縣的油水已經搜刮殆盡,即便有能力的長官,沒錢也是枉然。只剩下酒稅可以挪用,一縣的財政,全靠它了。(「今郡縣之利括之殆盡,能者無所用其力,惟酒為可措手,而一縣之計實在焉。」自《龍川集·義烏縣減酒額記》)
好在酒務隨處皆有,稅金取用方便,不像茶、鹽,有專門的生產區域,還需長途販運。於是酒稅在負擔沉重的軍費開支之外,又成了地方政府的提款機。
其實「榷酤」初行,國家壟斷酒漿生產,未嘗沒有「禁民飲」的動機。可是官府嘗到酒課的甜頭,一味擴大酒的釀造規模,不但不再提禁酒,反而明裡暗裡引導、鼓勵酒水消費。
郡縣預先規定了難以完成的稅收額度,縣吏催繳不力,是要挨板子、受黥刑的!為了推銷美酒,商家及官府想盡辦法。例如北宋官府有一項救濟措施,即在春夏青黃不接之際,向農民發放貸款,稱「青苗錢」。一些商家盯上了農民的救命錢,特地在放青苗錢的日子,於通衢酒店擺出美酒,「命倡女(妓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引誘農民入肆買醉。農民一旦入內,到手的青苗錢往往「十費其二三矣」,更有空手而歸者。
官府則派兵帶著枷、杖等刑具到現場彈壓,號稱「設法賣酒」。這個「法」,是指刑法;而「設法」的目的,不是禁止商家過度推銷,而是監督飲者要乖乖飲酒、痛快還錢,不得鬧事。——官府自然也是要坐地分肥的。為了增加酒課收入,官商勾結,沆瀣一氣,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宋代鼓勵釀酒,還因當時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糧食進一步商品化。但利益攸關,官府漸漸對釀造規模失去了控制。全國用來釀酒的糧食,有時竟要佔到總產量的三分之一!釀酒佔用糧食過多,搞得貧苦百姓沒飯吃。
酒糟是釀酒餘下的下腳料,堆積如山,酸腐糜爛,連豬狗都不吃,只好送去肥田。就是這種東西,每當酒務早上開門,總有窮苦百姓扶老攜幼擠在門前爭買,拿回去摻和著糠秕充飢。更有買不起的,只好向人乞討。這樣的悲慘景象,被詩人寫在詩中,稱這些可憐人為「食糟民」。(歐陽修《食糟民》)——如此一比,不時還能喝上兩頓水酒的梁山好漢,境遇還不是最糟的。
宋代官府「唯恐人不飲酒」(呂祖謙《歷代制度詳談·酒禁》),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酒文化」中絕無僅有的荒唐現象。——酒文化發展到宋代,已演化為名副其實的「酒經濟」「酒財政」!
本文節選自侯會《銀字水滸傳》一書。
作者簡介:侯會,1949年3月生,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文學教學、科研工作,側重於白話小說研究。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紅樓夢學刊》、《首都師範大學學報》、《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以及日本,台灣地區等處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著有專著《水滸源流新證》、《中華文學五千年》、《世界文學五千年》、《元曲誦讀》、《中國神話故事精選》等。兼任北京市文藝學會古代小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心《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編委。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飲酒 #酒文化 #水滸 #水滸傳 #釀酒 #酒 #酒糟
台灣政治學刊 在 林佳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紀念勞基法修惡的三周年】
三年前的今天,一樣濕冷的天氣。
三年前的今天,勞基法修惡三讀過關,立法院連續22小時不斷電表決,立委諸公們在議場內睡成一片。
三年前的今天,在場外抗議勞基法修惡的我,剛從台北地檢署走出來。
為了擋下勞基法修惡的過勞列車,我與其他14名朋友,在1月8日晚間七點鐘,跳下台北車站的月台,做最後的抵抗。
當年,彰化縣小英之友會的會長,在公聽會上:「台灣勞工哪有過勞死,有也是本來有病。」引爆了各界怒火。
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將砍掉七天假的配套措施「一例一休」、「做一給四」的加班費計算方式,逕行提案刪除,還搭配了下述的過勞修法條文:
➡️放寬加班時數
➡️縮短輪班間隔為八小時
➡️放寬七休一之限制
勞基法,是台灣絕大多數勞工在勞動條件上的唯一依歸,可以說,台灣的勞基法,就是一部超大型的團體協約。
對很多勞工來說,勞基法並不是底線,而是他們如果夠幸運沒有被七折八扣的話,所能得到的上限。
為了抵擋過勞法案,一開始進行溫和的政策遊說、開記者會、開公聽會。
接著發現執政黨強渡關山的心意已決,於是我開始絕食抗議、工會團體開始上街遊行。
在國會裡,時代力量的委員,佔領質詢台11小時,要求修法程序必須公開透明。
在國會外,時代力量的委員,在總統府前面淋雨靜坐,拒絕勞工權益被不明不白的犧牲。
執政黨的林淑芬、江永昌,拒絕交出不復議同意書,替台灣勞工多爭取一些緩衝的時間。
然而,這都無法改變民進黨國會多數,打算強行輾壓的決定。
最終,在2018年1月8日,絕望的我和其他夥伴,決定要跳下鐵軌,以肉身阻擋火車,象徵阻擋過勞列車,作為最後的抵抗。
我們很快地,就被戴上手銬,用警備車帶到保安大隊,如同今日的氣溫一樣,當天也是同樣的濕冷,我們被迫躺在冰冷的地上,連紙箱也沒有;隔天清晨,就被送到地檢署,等待檢察官做筆錄。
從地檢署地下室走到法庭的過程,必須戴上手銬,由法警帶領。法警低聲地跟我說:「我支持你們,讓我幫你把手銬調鬆一點。」我當下又感激又難過。感激的是,謝謝法警的暗中支持;難過的是,我曉得法警也是勞動條件低落,而我們彼此同理。
等我做完筆錄,走出地檢署,已經是24小時之後,迎接我的,不是什麼希望的天光,傳來的消息,是勞基法修惡條文已逐條、逐條的、被強渡關山。
就是在那一刻,我深刻地體會到,我能夠協助、帶領工會挑戰惡質資方、發動罷工爭取調薪,但是在大型的勞動政策改變上,勞工是那麼地弱勢、渺小。
而我們需要進入國會,進入政治的場域,改變過勞的命運。
用這篇小小的文章,紀念三年前的今日、紀錄勞基法修惡的歷程。
(圖片說明:2018-01-08-台北車站臥軌現場)
【延伸閱讀】
✅[台灣人權學刊]2015–2018 從砍七天國定假日到工時制度彈性化(文:林佳瑋)
https://taiwanhrj.org/contents/286
✅[晚安詩]我的一天只有24小時(文:蔣闊宇)
https://reurl.cc/pmD58a
✅勞工心聲:我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不用加這麼多班也能活下來(文:林莊周)
https://reurl.cc/bz6lev
✅《我現在沒有時間了:反勞基法修惡詩選》
https://reurl.cc/GdkKQW
台灣政治學刊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光臨臺灣吧 #臺灣 #金門 #中華民國
你會說自己的國家是「臺灣」還是「中華民國」呢?
近日,金門縣立委陳玉珍在立院質詢過程中
明確地主張「臺灣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名詞」
無論你是否同意她的說法,這個新聞事件
確實又再次衝撞我們一直閃不開的主題「身分認同」
為什麼金門的立委不認同「臺灣」,
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的立委呢?
那金門人的認同和我們熟悉的「臺灣人」有什麼差別呢?
強加「臺灣認同」在金門人身上有正當性嗎?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複雜的金門認同吧!
--
臺灣吧 - Taiwan Bar X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帶你重新翻開,臺灣那些快被遺忘的文化記憶
--
特別感謝:
葡萄牙文翻譯:尤品方
英文翻譯:Mangle Kuo
📚畫面使用來源
DW News|https://youtu.be/e30kdk3srWU
民視英語新聞 Formosa TV English News|https://youtu.be/kJfhkAb6SmU
Michael Cooper|https://youtu.be/QPs0TRPPlBU
GMA News|https://youtu.be/N4i3d2Pbip8
📚參考資料
▎書籍:
李炷烽監修;楊忠全、盧志輝參修、李仕德總編纂,《金門縣志:96年續修》,金門:金門縣政府,2009。
陳奇中編著,《金門學概論》,台北:台灣東華,2017。
宋怡明(Michael Szonyi)著;黃煜文、陳湘陽譯,《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
呂靜怡,《記憶與認同:金門婦女隊員出操的回顧》,臺北:秀威資訊,2014
▎論文期刊:
李慈榮,《金門地區民眾國家認同與地域認同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2010。
宋怡明著,李仁淵譯,〈戰火下的記憶政治:金門,1949-2008〉,《考古人類學刊》,71(台北,2009),頁47-69,
▎影片:
邱育南導演,《門》(紀錄片),臺北:公共電視台發行,2017
金門通水之後。公共電視台獨立特派員,2018
▎新聞:
林宣瑋,〈下一個前線 《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 新書講座側記〉,台大出版中心Blog,2017.01.13網址:http://blog.press.ntu.edu.tw/?p=3955
金門日報副刊文學連結: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4/41454
單打雙不打,金門日報副刊文學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4/212088
民進黨執掌台灣,兩岸之間的金門何去何從?KIKI ZHAO,2016,紐約時報專訪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60612/jinmen-taiwan/zh-hant/
--
上集在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OnTTl_D8
--
不多說,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s://lihi.cc/0SEYv 🔔
🍺臺灣吧FB 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IG 想再靠近一點點|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 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6yFMtdrVVg/hqdefault.jpg)
台灣政治學刊 在 政治學精選片段(Political Science Highlights w/ Eng Sub)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Professor Yeh-lih Wang,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NTUThis course is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 <看更多>
台灣政治學刊 在 臺灣政治學會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郭承天教授等人於2008年接受科技部(前國科會)委託的調查顯示,《台灣政治學刊》是國內政治學專業期刊中,影響指數最高的刊物,也是政治學門單一主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