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臉需要勇氣…
時代力量主席 #陳椒華立委,ㄧ位藥師居然質疑ㄧ群專業醫師,栽贓抹黑ACIP成員,這些都是長期為台灣醫界付出與努力醫師們
陳椒華你到底算哪根蔥?隨便一位資歷就打趴你
ACIP召集人 #李秉穎
現職: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
主治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
副教授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
理事長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理事長
—亞洲鏈球菌預防策略聯盟
主席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疫苗學
#李文生
—萬芳醫院感染科
—感染科 主任
—感染科 主治醫師
—感染控制室 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內科學系 部定副教授
專長:內科學、感染症學、感染控制、臨床微生物學
#林奏延
現職:
—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
—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
經歷:
—衛生福利部部長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
—衛生署副署長
—長庚兒童醫院院長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疫苗學,兒童急救加護醫學
#邱政洵
現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
經歷:
—長庚兒童感染科住院醫師
—長庚兒童感染科總醫師
—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專長:小兒科學、感染症、疫苗、細菌致病機制、基因體學、抗生素抗藥性
#黃玉成
現職: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中醫系兼任教授
經歷:
—長庚兒童內科部副教授
—長庚大學中醫系副教授
—羅東聖母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住院醫師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疫苗學、流行病學
#區慶建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專任講師
專長:婦產科學、高危險妊娠、生殖醫學
#張美惠
現職:
—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中央研究院院士
經歷:
—臺大醫院肝炎中心主任
—臺大醫院小兒科主任
—台灣小兒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
—台灣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
—世界小兒消化系醫學會主席
—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肝病學、小兒胃腸學、肝炎、肝癌
#張鑾英
現職:
—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
—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
#許瓊心
現職: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部資深主治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
專長:一般小兒科、新生兒疾病
#陳伯彥
現職: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 臨床病毒及細菌室 臨床研究員
—衛生署防疫處中區顧問
專長:小兒科、兒童感染科、兒童免疫與過敏科
#陳宜君
現職: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合聘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常務監事
—台灣病毒學會理事
—國際人類暨動物黴菌學會副會長
專長:內科學、感染症學、臨床及分子黴菌學、院內感染症、血液腫瘤病人相關感染症、老人感染症
#陳秀熙
現職: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
專長:生物統計學、流行病學、疫苗成本效益分析
#楊崑德
現職:
—國防醫學院微免學科合聘教授
—馬偕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 教授
—馬偕兒童醫院 主治醫師
專長:免疫過敏病、新生兒感染免疫
#劉清泉
現職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小兒科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任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兼任教授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兼任研究員
專長:一般小兒科學、小兒感染症學、疫苗學、臨床微生物學及流行病學、醫源性感染管制、腸病毒、登革熱及A群鏈球菌致病機轉的研究
#顏慕庸
現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院長
專長:感染科、一般內科、急診醫學
#趙安琪
現職: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主治醫師
專長:婦產科學、腫瘤生物學、人類乳突病毒、基因變異研究
#謝育嘉
現職: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系兼任副教授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
「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Re: [請益] 台大生醫電資vs 交大資工-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台大生物醫學研究所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台大生物醫學研究所、台大醫工出路、台大生醫電資所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3 分鐘精華篇]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林亞妤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徵才] 專任研究助理.陽明交大生醫資訊所-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9Openbook好書獎 夢幻評審團🥁
┖━━━━━━━━━━━━━━━━┚
好書獎書單公佈後,我們終於可以和大家正式介紹今年度的✨#夢幻評審團✨每年好書獎邀請了在專業領域各據山頭的專家、學者、作家、老師來擔任評審,B編今年有幸坐在好書獎評選擂台現場,無敵好景第一排,看見各種理念拉鋸、觀點交鋒,高手過招實在精彩!
所有精彩都記錄在 #評審報告 囉,請看VCR🎥https://ppt.cc/fvfNRx
#見證四十本好書的誕生💗
﹏﹏﹏﹏﹏﹏﹏﹏﹏
🎖年度好書・文學類
﹋﹋﹋﹋﹋﹋﹋﹋﹋
李奕樵|小說家
汪俊彥|劇評人、台大華教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林婉瑜|詩人
范銘如|政大台文所特聘教授
童偉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專任講師
﹏﹏﹏﹏﹏﹏﹏﹏﹏﹏
🎖年度好書・非文學類
﹋﹋﹋﹋﹋﹋﹋﹋﹋﹋
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黃宗慧|台大外文系教授
黃榮棋|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劉紹華|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
🎖美好生活書
﹋﹋﹋﹋﹋﹋﹋
朱福銘|書店工作者
江 鵝|專欄作者
翁子騏|方格子數位內容平台執行長
陳美桂|北一女中教師
陳頤華|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輯
﹏﹏﹏﹏﹏﹏﹏﹏﹏﹏
🎖童書/青少年圖書
﹋﹋﹋﹋﹋﹋﹋﹋﹋﹋
李金蓮|作家
張怡雯|台北市瑠公國中教師
董景生|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
鄭宇庭|有限責任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理事主席
蕭寶玲|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教授
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衛院創院院長吳成文80傳承慶賀 「2018生醫研究與轉譯研討會」見證與回顧
國衛院6月30日舉辦「2018生醫研究與轉譯研討會」,時逢創院院長吳成文院士八秩壽辰,研討會內容回顧了自1996年1月國衛院正式創院以來,台灣在轉譯醫學領域無論研究與政策上的成果,各大醫學院也分享院校傳承及培育科學新苗的進展。
陳建仁副總統特別親自蒞臨為吳成文慶賀,陳建仁表示,吳成文為當今台灣生物醫學最有影響力的領導者,其高瞻遠矚、熱忱不懈與無私投入之精神,為現在國內推展生技產官學界需要學習的楷模。
國衛院創院董事長張博雅、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也出席致詞;中研院院士錢煦也特地從聖地牙哥回國為好友秩賀;吳成文三位子女也分別從各國歸台為父親慶生。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出席演講者皆為吳成文同學、好友及學生們。包括彭汪嘉康院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所許重義教授、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張仲明教授、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李德章特聘研究員、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教授、台大醫學院楊冸池教授、以及現任高雄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余幸司教授、現任國衛院副院司徒惠康、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吳妍華教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以及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會理事長施修明教授等。
吳成文以研究微生物細胞的基因轉錄,對RNA聚合酶的分子機制研究有突破性的貢獻,他發現了鋅離子在基因轉錄扮演重要角色,證實鋅手指(Zinc Finger)的重要性,也奠定了他在國際分子生物學界的地位。
因此,今天上午分別來自日本國家基因體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tics)的 Nobuo Shimamto博士、印度國家科技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Dipankar Chatterrji 博士、美國西奈山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ZaK Hillel博士、韓國先進科學技術研究院(Advanced Institu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won Kang 博士,主要分享當今RNA 研究的進展,也指出在蛋白質藥物已成為新藥開發主流下,加上DNA及RNA 測序科技進展,RNA對疾病機制的研究以及轉譯醫學需要更多的投入與關注。
李德章及張仲明則回顧吳成文接續錢煦為中研院籌備生物醫學研究所的過程,他笑稱自己1982年從美國回到中研院時,研究環境猶如從天堂到地獄,吳成文帶領下,開創了研究評鑑制度、特約講座人才招攬、成立分子生物學會並爭取辦理國際研討會、培訓腫瘤專科醫師等,為今天台灣奠定了生物醫學的基礎。彭汪嘉康也進一步分享台灣腫瘤醫學如何一路走來,今天已與世界同步。
吳成文創建國衛院歷經了四年,周旋立法院、衛生署、地方政府爭取預算、找地、研覽人員,早期國衛院甚至必須向各研究機構寄借場所,篳路藍縷。然而,完成國衛院建院並擔任創院院長一任之後,吳成文不但不戀棧,轉而接任當時有嚴重財務危機的台北醫學院董事長,最後不但轉虧為盈,將其改制成大學,北醫附醫、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三所醫院也在其時代增建,但在北醫漸入佳境,吳成文一樣選擇功成身退。
Reference:
1. 完整新聞報導詳資料來源: 環球生技月刊 Global Bio & Investment( http://bit.ly/2tG9aaC )
2.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2018生醫研究與轉譯研討會(Biomedical Research & Translation Symposium)」 : http://bit.ly/2lJkSwN
3.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國家衛生研究院 (中華民國)
國家衛生研究院圖書館
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任何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手持解剖刀,在螢光顯微鏡下解析細胞的生命奧祕。某日,偶然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後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運用彩筆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而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玩人」。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住民生態智慧,而常回到母親的故鄉 —花蓮,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尋常的美景;更恣意揮灑畫布,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
對於外婆的依戀.對於光影的迷戀
温宛菁,台北人,但從小就和台灣東部有著不解之緣,對於光和影一直都有一種深刻的迷戀。記憶中,艷陽下,東部外婆家的樹木與光線交織而成瞬息萬變的投射,總能讓她蹲在樹蔭下癡迷許久;而對於外婆的依戀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外婆過世後,院子裡的草木就成為一種對人的追憶,宅院裡斑駁牆面上的海棠花在光與影、虛和實之間搖曳,彷彿是外婆的一生,即便身處困境仍然保持著生命中的彈性。
外婆是道地的傳統客家婦女,十九歲時隨著外公從西部到後山打拼,大半輩子就這麼在花蓮的鳳林小鎮上落地生根。宛菁印象中的外婆慈祥婉約,寡言多能,喜歡蒔花養草;外婆和外公好像比賽似的在前後院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時常跟著任教職的母親回鳳林的宛菁,在那兒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就連小時候得了腸病毒,也是回到這個小鎮上休養。於是在這幢日式宅院綿生的記憶裡,外公的蘭花、外婆的海棠花,孕育出宛菁的第一件與第二件感人的作品。
不引人注目但保有獨特的美感與生命歷程
在油畫作品中,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不是壯麗遼闊的東部風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小片光影。記憶中的花蓮生活,是從吃完中餐開始,趁著外公睡午覺的當兒,鄰家玩伴會聚集在蘭花架下玩沙泥。宛菁卻愛一個人踩著腳踏車,跑出小鎮亂晃,有時來到中央山脈山腳下,蹲在一棵棵不同姿態的大樹底下觀察光影,享受著光影交織的虛實心境。
藉由對於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於外婆的思念,宛菁循著外婆行走過的足跡,畫出當下心情的悸動。她說:「庭院裡牆頭上的那一株海棠花隨風飄逸,很像外婆的人生,不名貴不顯眼,但卻堅忍不拔,我的畫作中那種寧靜其實是在訴說外婆給我的安心感。」十二年前外婆過世時,宛菁感覺頓時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支柱;直到如今,每次回到日式老宅院中,就彷若看見那位安靜的坐在屋子裡,將世界隔絕在外,專注踩踏著縫紉機的外婆。對於宛菁來說,這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光影。
從理性科學到感性美學
溫宛菁從小就喜歡塗鴉,小學到高中,常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得獎,但由於家族親人的期待而念了第三類組。從中興大學的生命科學系到台大研究所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再到中央研究院的基礎醫學研究,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總是讓她非常忙碌,幾乎鎮日窩在實驗室裡埋首做研究。直到幾年前的某個假日,媽媽請她陪著一位學生去「拉丁區畫室」學畫,沒想到啟動了她學習油畫的興趣,因此而遇見了油畫啟蒙老師—沈辯。相距這件事之前,宛菁最後一次拿畫筆是在大學時的國畫社揮毫,無疑的,油畫媒材對她而言是全新的接觸。只要周末得空,她就會趕到畫室習畫。沈老師指導的不只是繪畫創作上的技巧,還有對於美的感受和認知,還常下書單讓宛菁多方面接觸藝術領域。拿起油畫筆的那一刻,生命中最重要的光影—日式宅院、外婆的身影油然而生,於是就這樣陸陸續續畫出了記憶中的依戀。第一件作品「外婆的海棠花」讓她在畫中揣摩了許久許久,終至感動到落淚;第二件作品「外公的蘭花」也是她在忙碌的實驗室生活之暇緩慢地完成的。
30歲那年的低潮與轉機
實驗工作有段時間非常忙碌,以至於很久沒去畫室習畫。某天,沈老師捎來一個令宛菁驚喜的消息,沒料到擱置在老師家的畫作居然被某位畫廊經紀人欣賞,並問是否有意願辦個展。温宛菁和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只是一笑置之,但時隔半年後,因為夜以繼日的實驗工作和心理的壓力,讓宛菁的身體不堪負荷而造成胃出血,正好此時也被教授告知在中研院努力多時的實驗失敗。頓時,宛菁的心情跌入幽谷,原以為自己會一直順遂的走這條喜歡的路,沒想到在這時候遇到了瓶頸!人生的低潮讓宛菁有些喪志失意,此刻半年前的一笑置之湧上心頭,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讓30歲的自己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便規劃了自己嶄新的人生方向——先畫出心中的感動吧!
與東部的機緣,被踢離原本的軌道
在研究所灰心喪志的那段時日,宛菁心中的鬱卒難解,於是常跑去她最熟悉的東部海邊沉潛,蒙受燦爛陽光的撫慰。沒想到因此慢慢地與東部的原住民部落有了連結,而開始認識了令她著迷的原民文化,起初是受人之託寫了東部的部落故事,後來因為東部發展條例的討論而變成義務志工。有一段日子,白天她在中研院趕實驗,晚上則是趕去參加「東部議題」校園巡迴的分享講座;而在NGO組織裡認識的老師也邀請她一起做宜花東的能源研究。諸多的機緣讓溫宛菁被踢離原本的軌道,嘗試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她認為自己並沒有放棄生物醫學研究,只是單純的希望透過展覽,將這些年對於東部的光影、親情的追憶呈現出來,將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文:金車文藝中心)
温宛菁簡歷:
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用螢光顯微鏡試圖解析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奧祕。某日,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玩人」。
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民生態智慧,常在東部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身邊的尋常之美,而恣意揮灑在畫布上。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與一起生活的人分享。
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 ... 中研院生醫所黃怡萱研究員與台大醫院神經部林靜嫻醫師下學期起將獲聘本所兼任教授! ... <看更多>
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台大生物醫學研究所 :: 藥局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藥局地圖,台大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台大生醫電資所出路,成大分子醫學研究所,台大生醫所,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評價,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出路,台大醫工所教授, ... ... <看更多>
台大 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 Re: [請益] 台大生醫電資vs 交大資工-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覺得未來跨領域人才應該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工程跨醫學.
這是我覺得為什麼會有生醫電資這種科系的存在的必要.
所以往這方向來走基本上沒錯.
但台大生醫電資所,基本上課程上臨床偏弱, 歷屆所長都有想要改善,
但其實有其困難. 課程設計上其實沒有很紮實,
生醫+工程差異很大造成兩邊都很難兼顧是比較主要的原因.
我覺得你可以選生醫電資, 但修業不要只滿足於所上標準,
畢竟我認為生醫電資所的標準其實稍低, 就算畢業在臨床方面的知識還是很弱.
除非你本來就是臨床的背景.
儘量多修醫學院的基礎課程, 例如生理學等. 這才有唸生醫電資所的價值.
不是碩士題目有生醫和資訊兩個字就是跨領域了.
回到我一開始說的,跨領域會是很重要的,
但目前生醫電資所的基本訓練達不到這要求.
進去後你要很紮實的學習, 才會有其效果.
要不然你其實唸資工就可以了.
至於就業前景我不是很擔心就是了, 如果你學的很紮實, 其實不至於不好就業.
或者你學的很紮實,應該會看的出需求在哪裡。而會往那個地方去。
國外目前這個領域都是大熱門, 尤其和醫療、大腦相關的都很熱門.
或者智慧型輔助等. 台灣產業通常慢國外幾年, 搞不好等你畢業後就更明朗了.
※ 引述《qwanqwan (框框)》之銘言:
: 小妹今年推甄上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碩士班丙組
: &交大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甲組
: 大學是唸資工系 修過生物資訊相關課程
: 覺得資工人在生物資訊方面可以有所發展
: 但對台灣的生醫產業前景有所顧慮
: 台大這個所蠻新的(06年成立) 丙組是資訊組
: 收的人最少 可以找的老師也不多
: 但都是台大資工裡做生物資訊相關的老師
: 有做偏理論的演算法 也有data mining for bioinformatics
: 也有做醫療資訊系統的
: 交大的話目前鎖定的老師是做data mining和資料庫相關
: 資工在交大是資源完整的系所 業界名氣也不錯
: 未來就業上似乎不太需要擔心
: 希望版上有經驗的大大能給些意見做參考
: 感謝<(_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58.253.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449337009.A.15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