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散步】#台北的高野山 | 弘法大師岩 | 法船石 | 普濟寺 // 李長潔 🙏
.
趁著春日,前往北投的丹鳳山,一探台北大師信仰的秘境—大師岩與法船石。看著google map嘗試著從普濟寺旁的小階梯未果,又從溫泉路天主巷往上走土路捷徑,難度太高。好乖乖地回到「熱海飯店」後方的步道進入丹鳳山。山雖小,但步道卻也沒有太好走,除了前段的水泥石階外,後半段幾乎亦是用木板、麻繩拉出來的一條山路,稍需攀爬。約莫30分鐘,並不久,就可以見到一處很有宗教史蹟感受的區域。一旁的爬山客自言自語:「這看起來好像以前是一個神社喔?!」的確,這裡跟日本常見的「密教+巨石」的聖地蠻相像。
.
▓ #大師信仰傳播的殖民路徑
.
1896年,隨清日戰爭結束,日本佔領台灣,各佛派從軍佈教,沿著殖民地化的路徑,建築寺院、成立靈場、宣傳教義,以對殖民地理番教化之用。初期來台佈教活動者有真言宗高野派、曹洞宗、真宗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日蓮宗、淨土宗等六派,其中又本願寺派為大(范純武,1999)。
.
其中真言宗帶著強烈的日本密佛色彩,將崇拜空海大師的大師信仰,透過較具現實的傳奇故事,在台進行傳播。日本佛教也運用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台北新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的參拜慣習,在台北佈教。像是圓山站的護國禪寺、台北天后宮的石佛、北投普濟寺等都是目前殘有的靈場遺跡(中川未来,2016)。
.
▓ #溫泉鄉的宗教風景—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
在《北投溫泉の栞》(田中均,1926,昭和4年)裡描述到北投溫泉風情,遊客若欲瀏覽周遭景色,可從山路登上東南方的巨大岩石,其雕刻著弘法大師像,即稱「弘法大師岩」。可能是明治45年(1912),弘法大師的信眾捐贈建造。是台灣少見的佛教石窟。周遭到處都可以看見日治時代的痕跡,整體形式也很有到日本一遊的感覺,像是大阪交野獅子窟寺。詳見姚巧梅老師翻譯的,片倉佳史的《台灣日治時代遺跡》(2002)。
.
至於寫著「台湾よ、永に幸なれ。」的網紅打卡點,台灣幸福石。文史工作者認為,這應該是日治時期民眾所刻。現被移到大師岩階梯入口處,還塗上紅漆。整個石窟遺跡已經被列入市定古蹟,也包含石燈籠、石碑、階梯、石垣等,大家去就不要自行隨意移動、刻畫啊~
.
▓ #神秘的法船石
.
許多遊客尋不著法船石,我也是。繞了半天,終於在一條岔路雜草中看見「大正石船」。1925年該石與建立之石亭,在地文史工作者傳為「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的石佛亭,因為上頭刻著「大正十四年」,後稱「大正石船」。不過,亭內的觀音像等,看起來並不像舊時古物,亭中堆放祭祀物、打火機,並在石上掛上「慈航普渡」的木牌,反倒看來有點雜亂。搜尋到網路上的舊照片,似乎遊歷者都很喜愛站立在上面遠眺北投。
.
▓ #很有日本風味的普濟寺
.
回過頭來講一個走錯的路徑,本以為可以從普濟寺旁上山,但寺院說小路不通。普濟寺初建於1905年,又名為「鐵真院」,戰後改名為普濟寺。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佛寺保用台灣少見的日式風格,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簡樸淡雅、寧靜莊嚴。旁邊亭中還有一座「子安地藏」,建立於1931年。記得幾年前來訪時,尚未如今天這般修繕完整,長滿青苔的貼梯石牆,盛開的茶花,很適合清幽地發呆一陣子。
.
很久沒出國冒險了,沒想到台北市中,就有一處可以運用半天來探秘的地方,也充滿著日治時代的痕跡。整個北投在這幾年也變得非常美麗,頗有回復到某種想像式的、懷舊式的日式溫泉鄉情懷。甚是喜歡。
|
延伸閱讀:
.
#大阪交野獅子窟寺: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177805849073705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一):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81817682005852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圖繪(二):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48311222023164
.
|
參考文獻:
.
1. 范純武. (1999). 日本佛教在日治時期台灣 [蕃界] 的佈教事業--以真宗本願寺派為中心的考察. 圓光佛學學報, 253-278.
2. 中川未来. (2016). 植民地台湾の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 (特集 近現代の四国遍路). 四国遍路と世界の巡礼= The shikoku henro and pilgrimages of the world, (1), 43-50.
3. 片倉佳史. (2012). 台北の歴史を歩く (その 16) 北投温泉を歩く (その 2). 交流: 台湾情報誌, (860), 17-27.
4. 片倉佳史(2002),姚巧梅 譯。《台灣日治時代遺跡》。玉山出版。
|
#週末去踏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趁著春日,前往北投的丹鳳山,一探台北大師信仰的秘境—大師岩與法船石。看著google map嘗試著從普濟寺旁的小階梯未果,又從溫泉路天主巷往上氣圖走土路捷徑,難度太高。好乖乖地回到「熱海飯店」後方的步道進入丹鳳山。山雖小,但步道卻也沒有太好走,除了前段的水泥石階外,後半段幾乎亦是用木板、麻繩拉出來的...
「台北天 后宮 參拜」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丁守中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台北天后宮- 二級警戒期間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背包客輕旅行台北漫步台北天后宮求財必拜西門町的財神廟高清 ...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台北天后宮祭改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年12月4日,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194號,台北法華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式佛寺。(張哲生 攝)
台北法華寺的全名為「財團法人台北市法華寺」,為日本「日蓮宗」寺派的佛教廟宇,山號「南海山」;本尊為十界曼荼羅,主祀觀世音菩薩,合祀宗祖日蓮、妙見菩薩、鬼子母神、經王大菩薩、清正公⋯等。
台北法華寺落成於1910年,迄今已逾百年歷史,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式佛寺。
日治時期的殖民政府崇尚禮佛,推動官祀神社與私祭佛寺,並移植日本重要大傳佛教宗派到台灣,包括曹洞宗、臨濟宗、日蓮宗⋯等,希望能透過宗教信仰讓台灣人接受日式的思想與習俗。
日蓮宗寺派一開始隨著日軍布教來到台灣,最初以艋舺為根據地,於1897年興建布教所,當時的布教對象以日籍的軍人、教師、官員為主。
1908年,台灣總督府公佈台北市市區改正計劃,日蓮宗布教所正好位在計劃預定地上,而必須遷移,於是院方選在若竹町(今台北市西寧南路、貴陽街二段、中華路一段、桂林路所圍區域)二丁目現址重建寺院,於1910年落成。1920年,寺方將寺名定為「法華寺」並沿用至今。之後在1989年曾歷經大規模修葺,但仍保有日式佛寺的風格。
台北法華寺的山門造型相當特別,其屋頂為日本建築傳統的「切妻造」外觀,亦即所謂「懸山頂」,整體構造為木材搭配日本黑瓦。
山門左邊立有一塊2公尺高的長形不規則狀石碑,正面刻有「南無妙法蓮華經」與「台北法華寺」,背面則刻有「昭和五年十月十三日建之」(昭和5年為1930年)。
山門圍牆上的鬼瓦和一般日本傳統民宅的鬼瓦造型不同。台北法華寺的鬼瓦圖案是日蓮宗特有的宗紋,而瓦當上一些未磨損的「軒丸瓦」上方也看得到日蓮宗的宗紋圖騰。
進入山門後,即可看到一條參道,其外觀古樸,保有日治時期的原始樣貌,參道起點右邊有一塊長方形的石碑,正面刻著「百度石」三字,其他面則刻有「鳥取縣八頭郡用瀨町,母八木清一、妻」與「昭和十三年十二月建之」等文字(昭和13年為1938年),可見當時到這裡尋求住持治疾的信眾是來自日本鳥取縣的日本人。
收到神道教影響,「百度石」成為日本佛教寺院特有的宗教習俗,是信徒前往寺院本殿(主殿)參拜的起點;信徒相信只要由「百度石」出發至寺院的本殿前參拜,往返參拜百次後(故名百度),身體的病痛便會痊癒,祈求的心願也能實現。而當信徒還願時,更有需要往返參拜千次以答謝神佛的傳統。
登上本堂的石階之兩側高欄為水泥仿木結構,欄干的柱子為寶珠柱;日本寺廟常將欄干柱子作成桃型,上尖下圓,稱為擬寶珠。目前旁邊的欄干為金屬製再刷上油漆,推測原本應該和階梯一樣是水泥仿木結構。
本堂的大門為刻有日蓮宗宗紋的原始木門,並沒有像山門的門被換成不鏽鋼的。
本堂內部的地板已非原始的木地板,而是一般常見的磁磚地板,而本堂內部的木柱、格天井等結構還算保存完整;本堂有拆上格天井(即格天井的邊緣作圓弧曲線),除了梁柱上的雲紋雕刻外,形形色色的斗拱也是欣賞的重點。
本堂的神龕仍維持日治時期的空間配置,神龕上方的斗拱除了具有承重的功能,也有裝飾的效果。目前神龕內供奉的神像已不是日蓮宗的信仰對象,而是一般的三寶佛。
神龕下方是一座保存完整的須彌壇,有許多精細的雕刻,以波浪形狀為主。
本堂裡有不少日治時期的物品,包括刻有日治時期落款的日式銅製燈、刻有捐獻者姓名與年代的大鼓(鼓面上的木頭紋路十分精緻),以及刻有年代、住持姓名與捐獻者落款的大罄。
本堂旁是「淨修園」,其屋頂仍是原本的黑瓦,門口還維持著最初的棧唐戶,類似中國建築中的格扇門,逃過了1989年的大改建,整棟建築為木結構,目前當作牌位堂使用。
台灣現存日治時期所建日式佛寺的數量雖不在少數,但是至今仍能保持當時寺院古蹟原貌的,可說是少之又少。
台北市忠孝東路的「善導寺」,曾是日治時期「日本淨土宗台北別院開教院」,可惜後來在整體寺院的增建和改建過程中,已經破壞原先的格局,欠缺歷史文物的完整價值性。
位於台北圓山的「臨濟護國禪寺」,由於保存得宜,整體的寺院建築面積雖不大,卻是台灣現存最大的日本木造佛寺建築。
台北市仁愛路的「曹洞宗台北別院」則是因政府欠缺對歷史性古蹟的尊重及維護觀念,被拆得僅剩下「鐘樓」部份,令人感到遺憾。
而位於台北法華寺附近成都路上的「弘法寺」,在戰後變成了「台北天后宮」。
綜上所述,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式佛寺「台北法華寺」不論是在建造的時間或是寺院格局的保留完整度,都是台北市不可多得的文化資產。
2011年12月7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台北法華寺的「南無妙法蓮華經」石碑(建於1930年10月13日)與「百度石」(建於1938年,因遭受空襲而缺損一角,迄今未修復)為文化資產,指定理由如下:
一、法華寺乃日本日蓮宗在台之代表寺,該二石碑係日治時期日蓮宗教派,在台布教之重要見證文物。
二、「南無妙法蓮華經」石碑上之字蹟,書法獨特,為法華寺日治時期之住持所遺留,具有緬懷與弘法之用意,具備歷史、文化意義。
三、「百度石」可以重現過去日人信眾在台特殊參拜儀式之歷史記憶,亦是目前台北市所發現唯一可保存此相關回憶之石碑。
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丁守中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年初一,很多民眾都有參拜廟宇的行程,上午也陪同馬前總統、吳主席走了好幾個宮廟。在今年的第一天就握到不少熱情民眾的雙手,還有許多朋友為我打氣及提出建議,這些都是讓我成長的養份,點滴在心。
接下來的幾天,我也會選定幾間廟宇去參拜,盡全力衝刺,要讓民眾重拾對國民黨的信心,拼台北驕傲,也祈願今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下午會去霞海城隍廟、車層景福宮、士林慈誠宮參拜,明天一早則有台北天后宮、指南宮等行程,各位好朋友遇到我的話請不吝予以指教喔!)
#丁守中
#新年快樂 #拚台北驕傲
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趁著春日,前往北投的丹鳳山,一探台北大師信仰的秘境—大師岩與法船石。看著google map嘗試著從普濟寺旁的小階梯未果,又從溫泉路天主巷往上氣圖走土路捷徑,難度太高。好乖乖地回到「熱海飯店」後方的步道進入丹鳳山。山雖小,但步道卻也沒有太好走,除了前段的水泥石階外,後半段幾乎亦是用木板、麻繩拉出來的一條山路,稍需攀爬。約莫30分鐘,並不久,就可以見到一處很有宗教史蹟感受的區域。一旁的爬山客自言自語:「這看起來好像以前是一個神社喔?!」的確,這裡跟日本常見的「密教+巨石」的聖地蠻相像。
.
▓ #大師信仰傳播的殖民路徑
.
1896年,隨清日戰爭結束,日本佔領台灣,各佛派從軍佈教,沿著殖民地化的路徑,建築寺院、成立靈場、宣傳教義,以對殖民地理番教化之用。初期來台佈教活動者有真言宗高野派、曹洞宗、真宗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日蓮宗、淨土宗等六派,其中又本願寺派為大(范純武,1999)。
.
其中真言宗帶著強烈的日本密佛色彩,將崇拜空海大師的大師信仰,透過較具現實的傳奇故事,在台進行傳播。日本佛教也運用《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台北新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的參拜慣習,在台北佈教。像是圓山站的護國禪寺、台北天后宮的石佛、北投普濟寺等都是目前殘有的靈場遺跡(中川未来,2016)。
.
▓ #溫泉鄉的宗教風景—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
在《北投溫泉の栞》(田中均,1926,昭和4年)裡描述到北投溫泉風情,遊客若欲瀏覽周遭景色,可從山路登上東南方的巨大岩石,其雕刻著弘法大師像,即稱「弘法大師岩」。可能是明治45年(1912),弘法大師的信眾捐贈建造。是台灣少見的佛教石窟。周遭到處都可以看見日治時代的痕跡,整體形式也很有到日本一遊的感覺,像是大阪交野獅子窟寺。詳見姚巧梅老師翻譯的,片倉佳史的《台灣日治時代遺跡》(2002)。
.
至於寫著「台湾よ、永に幸なれ。」的網紅打卡點,台灣幸福石。文史工作者認為,這應該是日治時期民眾所刻。現被移到大師岩階梯入口處,還塗上紅漆。整個石窟遺跡已經被列入市定古蹟,也包含石燈籠、石碑、階梯、石垣等,大家去就不要自行隨意移動、刻畫啊~
.
▓ #神秘的法船石
.
許多遊客尋不著法船石,我也是。繞了半天,終於在一條岔路雜草中看見「大正石船」。1925年該石與建立之石亭,在地文史工作者傳為「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的石佛亭,因為上頭刻著「大正十四年」,後稱「大正石船」。不過,亭內的觀音像等,看起來並不像舊時古物,亭中堆放祭祀物、打火機,並在石上掛上「慈航普渡」的木牌,反倒看來有點雜亂。搜尋到網路上的舊照片,似乎遊歷者都很喜愛站立在上面遠眺北投。
.
▓ #很有日本風味的普濟寺
.
回過頭來講一個走錯的路徑,本以為可以從普濟寺旁上山,但寺院說小路不通。普濟寺初建於1905年,又名為「鐵真院」,戰後改名為普濟寺。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佛寺保用台灣少見的日式風格,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簡樸淡雅、寧靜莊嚴。旁邊亭中還有一座「子安地藏」,建立於1931年。記得幾年前來訪時,尚未如今天這般修繕完整,長滿青苔的貼梯石牆,盛開的茶花,很適合清幽地發呆一陣子。
.
很久沒出國冒險了,沒想到台北市中,就有一處可以運用半天來探秘的地方,也充滿著日治時代的痕跡。整個北投在這幾年也變得非常美麗,頗有回復到某種想像式的、懷舊式的日式溫泉鄉情懷。甚是喜歡。
|
延伸閱讀:
.
#大阪交野獅子窟寺: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177805849073705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一):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81817682005852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二):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48311222023164
.
|
參考文獻:
.
1. 范純武. (1999). 日本佛教在日治時期台灣 [蕃界] 的佈教事業--以真宗本願寺派為中心的考察. 圓光佛學學報, 253-278.
2. 中川未来. (2016). 植民地台湾の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 (特集 近現代の四国遍路). 四国遍路と世界の巡礼= The shikoku henro and pilgrimages of the world, (1), 43-50.
3. 片倉佳史. (2012). 台北の歴史を歩く (その 16) 北投温泉を歩く (その 2). 交流: 台湾情報誌, (860), 17-27.
4. 片倉佳史(2002),姚巧梅 譯。《台灣日治時代遺跡》。玉山初版。
|
#週末去踏青

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自助行 西門町財神廟 求才有秘方
參拜順序
台北天后宮正殿神龕(二樓)
玉皇殿: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太陽星君、太陰星君
正殿 :天上聖母、千里眼、順風耳
左龕:觀音佛祖、註生娘娘
右龕:關聖帝君、文昌帝君、孚佑帝君
左側殿:弘法大師、地藏王菩薩
右側殿:福德正神、虎爺(下方)

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背包客輕旅行台北漫步台北天后宮求財必拜西門町的財神廟高清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自助行西門町財神廟求才有秘方 參拜 順序 台北天后宮 正殿神龕(二樓)玉皇殿: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太陽星君、太陰星君正殿:天上聖母、千里眼、順風耳 ... ... <看更多>
台北天 后宮 參拜 在 台北天后宮- 二級警戒期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二級警戒期間,開放參拜措施開放時間:上午六點至晚上十點入廟人數:上限80人依市府公告:抽籤及筊杯請戴手套,廟內配有拋棄式手套,使用後請丟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