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介紹「工藝美術師-范華萍(范华萍)」
1971年出生,1986年開始跟隨高級工藝美術師周定华學習製壺技藝。
在30多年的製壺生涯中,不斷的進修,作品大方、優雅充分表現了江南女子的才氣。
作品線條流暢、壺款細膩。
2000年成立「逸人軒(逸人轩)」紫砂陶藝工作室。
📱粉絲專頁: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營業時間:每天晚上九點直播
🏠實體店面:台中市北屯區大連路三段130號
☎️電話:(04)2244-1476
🌟星期一公休
#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環環商號 #每天晚上八點直播 #台中 #北屯 #宜興 #茶壺 #紫砂壺 #工藝壺 #早期壺 #手工壺 #收藏壺 #紫砂 #朱泥 #天青泥 #紫泥 #清水泥 #降坡泥 #底糟青 #綠泥 #大紅袍 #段泥 #茶葉 #功夫茶 #范華萍 #范华萍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只有建築設計才能創造空間嗎?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用土構築空間的製陶人:王瑞竺。 瑞竺畢業實踐大學建築,在創作畢業設計時將「土」作為空間創造的材料。畢業後任職於大涵建築師事務所,期間因緣際會開始學習陶藝、被瀨戶內海藝術祭所展示的日本美學吸引而前往日本武蔵野美術大学進修。 2019年4月畢業後,已在...
「台中陶藝工作室」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墨陶藝術工作室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手拉胚體驗台中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居家網紅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請益] 台中捏陶工作室- TaichungBun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陶藝台中代燒窯 - 手作板 | Dcard 的評價
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我們來介紹「工藝美術師-范華萍(范华萍)」
1971年出生,1986年開始跟隨高級工藝美術師周定华學習製壺技藝。
在30多年的製壺生涯中,不斷的進修,作品大方、優雅充分表現了江南女子的才氣。
作品線條流暢、壺款細膩。
2000年成立「逸人軒(逸人轩)」紫砂陶藝工作室。
📱粉絲專頁: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營業時間:每天晚上九點直播
🏠實體店面:台中市北屯區大連路三段130號
☎️電話:(04)2244-1476
🌟星期一公休
#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環環商號 #每天晚上八點直播 #台中 #北屯 #宜興 #茶壺 #紫砂壺 #工藝壺 #早期壺 #手工壺 #收藏壺 #紫砂 #朱泥 #天青泥 #紫泥 #清水泥 #降坡泥 #底糟青 #綠泥 #大紅袍 #段泥 #茶葉 #功夫茶 #范華萍 #范华萍
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我們來介紹「工藝美術師-范華萍(范华萍)」
1971年出生,1986年開始跟隨高級工藝美術師周定华學習製壺技藝。
在30多年的製壺生涯中,不斷的進修,作品大方、優雅充分表現了江南女子的才氣。
作品線條流暢、壺款細膩。
2000年成立「逸人軒(逸人轩)」紫砂陶藝工作室。
📱粉絲專頁: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營業時間:每天晚上九點直播
🏠實體店面:台中市北屯區大連路三段130號
☎️電話:(04)2244-1476
🌟星期一公休
#環環商號阿家拍賣平台 #環環商號 #每天晚上八點直播 #台中 #北屯 #宜興 #茶壺 #紫砂壺 #工藝壺 #早期壺 #手工壺 #收藏壺 #紫砂 #朱泥 #天青泥 #紫泥 #清水泥 #降坡泥 #底糟青 #綠泥 #大紅袍 #段泥 #茶葉 #功夫茶 #范華萍 #范华萍
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只有建築設計才能創造空間嗎?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用土構築空間的製陶人:王瑞竺。
瑞竺畢業實踐大學建築,在創作畢業設計時將「土」作為空間創造的材料。畢業後任職於大涵建築師事務所,期間因緣際會開始學習陶藝、被瀨戶內海藝術祭所展示的日本美學吸引而前往日本武蔵野美術大学進修。
2019年4月畢業後,已在台中發展出個人陶藝工作室。希望能將建築空間的經驗與日本陶藝工藝精神、本質做結合,和生長的土地交流分享。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播客節目,
來聽聽瑞竺開始陶藝創作的契機 及在日本求學時的經驗。
0:00 Intro
2:33 從建築轉往陶藝創作的契機
4:37 為何去日本進修陶藝
7:48 武蔵野美術大学 工芸工業設計學系?
11:51 工藝工業設計系是學徒制嗎?
11:47 如何選擇指導教授
19:56 建築背景對陶藝創作有什麼影響
22:26 選擇回台灣發展的理由
24:51 在台灣開自己的陶藝工作室?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離島人官網 | 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
🎬 訂閱Youtube收聽節目 | https://bit.ly/ho_youtube
🌹 Paypal支援離島人生存計畫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paypal
-----
🎙Ep103- 用土構築空間的製陶人:王瑞竺
#台中 #陶藝創作 #武蔵野美術大学 #實踐建築
🔗 https://www.instagram.com/juichuwang/
🏆經歷
- 台灣_王瑞竺陶藝工作室負責人
- 台灣_邱文傑 大涵建築師事務所
🎓學歷
- 東京_武蔵野美術大学 工芸工業設計學系 陶磁專攻 碩士
- 台灣_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學士

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陶瓷創作個展
專訪: 林文萱
林文萱以陶土創作 紀錄每個當下的感觸
創作者林文萱生長於新竹的鄉村,在土地上玩耍的童年帶給她相當大的影響,尤其鄉村的生活沒有太多物質誘惑,於是她自童年就喜歡觀察自然,特別是觀察不同天氣時的土或是天空光線的變化,將這些觀察當作每天的消遣。到台北生活之後,發現城市的生活真的不一樣,很方便卻也有些不真實。
與陶土的相遇
林文萱使用的創作媒材與她的童年經驗有些關聯,「土」讓她可以有很多對時間的想像,加上對於潛意識的興趣,因此創作主軸一直圍繞著記憶的主題打轉著,透過創作觸及更多的潛意識層面。一個物件可以很容易去影響一個空間給人的感受,甚至在描述一個空間的時候,我們通常以各種物件來形容,對林文萱而言,空間就像是可以利用物件所構築的一個抽象名詞。
關注記憶和心靈
在林文萱的創作中,記憶和心理空間是她特別關注的。實際上開始創作的主因是在於自我治療,像是透過送給自己的禮物這個系列,白話一點說就是把過去較負面的記憶感受,轉化成一個禮物送給過去的自己,像是一個對昨日之死的道別儀式。林文萱認為或許是自己在鄉下成長,對於快速的世界並不是很習慣,於是她給自己在創作裡多一點時間和手續,像是對著自己叮嚀著好好照顧自己的一個儀式。實際上這個創作的過程是漫長的,在各種時間的消磨之下,她對於過去的糾結也減少許多。而到了近期的新作,則是漸漸轉移到觀察物件進入心理空間的變化,更多的是考慮觀者的感受和與空間關係的創作。
從求學時期至今,對林文萱心境上的改變實在太大了。一開始她很痛苦,尤其半工半讀時間永遠不夠,時常讓她覺得很不安,但是在她因為創作的需求,而接觸各種領域的知識以後,她發現自己在心態上調適得更好,整個人也都轉變得很多,她想這是好好創作最好的回報,在這之後也比較有心力完成創作以外的事情。其實她本身的個性比較衝突,有點內向卻在想法上又很開放,她喜歡躲在工作室裡創作,也喜歡認識新朋友,只是創作真的很費時,比較少有時間在社交或其他的娛樂上面,希望未來能多花一點時間在旅行上。
對林文萱而言,創作能帶給她很多好的能量,她像是用創作來說話的人,平時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甚至也不太照相,但是面對形狀和質感她卻可以比較準確地去說她要說的感受。加上她是那種喜歡躲起來的個性,可能讓作品成為被觀看的對象,會讓她比較自在一些。
圖像思惟推動創作
創作時的靈感來自於生活,林文萱是隨時用圖像思考的人,通常是她得到一些感受時,記憶和潛意識裡儲存的各種觀察資料會自己組合出一個影像,她就把這些影像用立體造型的方式做出來。未來她也期許自己能繼續創作和學習,好好活著,如果有機會,帶著作品到世界各地走走,她喜歡體驗不同生活,從中學習。
調整自己清理心靈空間
這次展覽會同時展出兩種類型的創作,從相當寫實的創作轉變到形象逐漸模糊的形式,她希望能呈現一個轉折點,是透過創作照顧自己之後,心理上產生了一些改變。有很多事情的癥結點其實都不在於事見本身,而是自己的心態,所以如果自己能夠做到照顧自己,好好整理心理空間,那有很多小事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像是體制裡的認同等等。
林文萱的故事平淡,卻很真實,希望能帶給觀者一些重新面對自己的勇氣,她覺得做到好好照顧自己,是所有夢想的第一步,所以她沒辦法等老一點,或是生活變得優渥一些再來做創作,畢竟她的創作時常來自於一種匱乏,如果過了這些時期,就真的過去了,時間一直都是人生最大的成本,畢竟人生無法比較,也無法重來,沒有任何人能夠為你做決定,如果能堅持自己的選擇,即使有後悔也將會是自己心甘情願去承擔的。
林文萱簡歷:
學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研究所
展覽記錄:
2017 アジア現代陶芸展,愛知縣陶磁美術館,日本。
2017 黑陶接線生計畫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藝術駐村聯展,台中,台灣。
2017 第三屆故宮青年陶藝雙年展 台北,台灣。
2017 台灣陶藝創作獎,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
2017 類似種子類似彈藥,林文萱創作個展,台北,台灣。

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陳岱君專訪
一個喜歡簡單生活,喜歡捏陶的女生,
創作是述說自我的方式,陶是她的媒介、語言,
這就是陳岱君的創作—最原始的初衷。
小熊視角描繪社會 藝術家陳岱君在創作中找尋自我定位
「創作其實是可以很生活化的!」來自台中的藝術家陳岱君,從小因著母親的影響,而開始接觸作陶。家中由陳岱君的父親經營汽車零件,喜愛陶藝的母親常會幫忙家裡的生意,在岱君年紀尚幼時,陳媽媽還有專屬自己的陶藝工作室;在這樣的環境耳濡目染之下,彷彿也開啟了陳岱君未來的陶作之路。
深受陶作環境之影響 走向立體創作的開始
長期受到母親陶藝創作的薰陶之下,即將面臨高中選填志願的岱君,心中也暗自決定報考美術班;當然,很幸運的地她也考取上了。「美術班,其實就是進入平面創作的基礎。」岱君這麼表示,經歷了高中術科三年的充實學習後,她也開始在思考接下來的路,難免會有所困惑;「立體創作,對我來說比較能得心應手。」當時對於平面創作較無信心的她,最終在升上大學時,選擇了立體創作。
就讀於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時,陳岱君接觸到許多不同以往的創作材質,諸如木雕、石雕、塑型等等,學習到眾多的複合媒材變化,在立體的創作形式上也累積了更豐富的學習經驗。這時期的種種練習,正是奠定岱君對於立體材質更紮實的認知。
畢業後即進入社會的陳岱君,接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業務助理,雖然擁有正常的上下班作息,依然對未來感到迷惘;這時候岱君母親突然的一個提議,也從此改變了岱君的未來職涯。「當時忙碌的母親很想回來作陶,也詢問我是否也有想作陶的意願?」但是因為幼時母親離開工作室後,也將器材一併轉賣了;但這並不影響想嘗試陶瓷創作的她,於是陳岱君便開始白天工作、晚上作陶的兼職生活,努力的存錢準備陶藝工作室的裝置器材。
與家人共創曉岱瓷坊 堅定陶作之路
與此同時,由於作陶是岱君畢業後開始進行的,好奇的她也利用假日的創意市集擺攤,「想為自己的陶作作品試試水溫」,也共創了以她和母親名字共創的"曉岱瓷坊",經過母女倆的悉心經營,也培養出工作室的固定客群,陳岱君也在去年的暑假時辭去了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在陶作之中。有趣的是,此次的展出作品多以組件為主,每一組組件作品拼組在一起後,如同戲劇般的寓言故事場景,嚴謹的架構如同小說情節般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而陶瓷的創作方式,更像是立體的繪本般忠實地呈現在觀者眼前。
「土是柔軟的,可以千變萬化將我的思緒轉化成具體的形象。」經營曉岱瓷坊的兩年裡,藝術家陳岱君與母親沉浸在美好的陶瓷創作中,其中除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之外,「生活陶系列」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除了為工作室主要的收入以外,也是藝術家陳岱君「融藝術於生活」的創作方式,她認為陶瓷作品不只是裝飾品,而是刻上擁有者生命溫度的「生活品」。
象徵性的小熊訴說著社會現象 創作者透過陶作發聲
藝術家陳岱君的作品中常以小熊為主角,來呈現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剛接觸社會所面臨的心境轉折與感受,作品中也結合了仿製木紋的創作,在樹洞裡面辛勤工作的小動物可比擬為社會上弱勢的小人物,而大熊則是指先天具有優勢的強勢族群,整體的情境呈現出創作者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岱君特意讓白瓷熊有著模糊的五官,只保留了耳朵跟鼻子的部位,「瓷熊並不是特定的對象,是以一個曖昧的象徵來凸顯議題。」
懷抱著理想和決心 在創作這條路上奮力前進
此次展覽主題以陳岱君工作室成立至今兩年多的創作體悟,對她來說:創作這條路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拉鋸,鑲嵌著幻想面對巨大的高牆,也要堅持著「當你開始行動了就沒有退路」的決心,滿懷著理想也需要面對現實中的許多挑戰,只能一直持續著在這條道路上奮力的往前。在這個大環境中,每個人就像被圈養在同一個平面,「以為大家都一樣,卻又獨特的誰也無法改變誰。」陳岱君說著,既然無法讓每個人都認同的話,「或許我們只需要找到能理解你的同類,對吧?」
陳岱君 – 以沉默的白瓷熊,來演繹出陳式的社會寓言。(文:金車文藝中心)
陳岱君簡歷:
1990 台灣 台中
學歷:2009 畢業於國立豐原高級中學美術班
2012 畢業於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
經歷:2014 曉岱瓷坊-陶瓷創作工作室成立
獲獎:2015 第七屆台灣金陶獎陶藝競賽社會組入選

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請益] 台中捏陶工作室- TaichungBun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推薦與評價
1樓 · tunajia: 我在西屯福林路上上陶藝課有興趣再站內我~ ; 2樓 · G542672: 純陶趣,在南屯東興路上 ; 3樓 · kk10519: 原來台中有這個地方筆記 ; 4樓 · poohberry: 墨陶 ... ... <看更多>
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陶藝台中代燒窯 - 手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更,這學期忙到爆炸沒時間捏陶也沒空滑迪卡QQ,分享這才姍姍來遲抱歉~前情提要:在選七分窯之前有接洽另外一間台中市中心的工作室,就順便先分享一下 ... ... <看更多>
台中陶藝工作室 在 墨陶藝術工作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墨陶藝術工作室, 台中市西屯區上石里上石南八巷31弄2號1樓. 1154 likes · 5 talking about this. 墨陶,由我們一手打造的藝術工作室,是一個結合陶藝、藝術的創作空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