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人才培育春風化雨四十載,
「資策會」交棒「資展國際」,
i Span引領台灣迎向數位人才發展新世紀。
小編訊:
「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i Span宣布成立,將傳承「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長期領導台灣產業人才培訓發展的工作,邁出台灣數位人才訓練嶄新的里程碑。
1979年資策會成立,次年為協助彌補資訊產業快速發展下的人才需求,正式成立教育訓練中心,並分別於1985年改制為教育訓練處、2005年擴展為數位教育研究所,四十幾年來資策會已為國內培育各領域之數位人才超過五十萬人次,為社會與產業的資訊化推動提供豐沛人才資源。緣於資策會教研所已達成人才培育之階段典範任務,並轉型國家人培智庫的角色,因此將需求仍舊龐大的產業人才培訓任務,交由原團隊移轉衍生為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承續社會發展責任,以民營企業機制的創新能量接棒,提供產業對資通訊及數位科技多元人才更大的需求服務和滿足市場迅速、機動性的變化,繼續領航台灣培訓市場發展,以快速、專業、多元與國際化為目標,打造數位人才推動的國家隊,迎向我國數位人才發展的新世紀!
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i Span就是取自數位人才發展的設計,總經理 呂理華 (前身為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表示,資展團隊於數位教育研究所期間連續五度榮獲勞動部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訓練機構金牌獎,以及2015年國家人才發展獎和2017年ATD (全球最大人才發展協會)卓越實踐獎(EIP) 、微軟最佳培訓認證合作夥伴獎、年度最佳夥伴、Cisco教澤廣被獎、教學卓越獎、教育部優良研習機構等國內外人才培訓獎項,本團隊堅強的創新人才培育能量深獲政府及國內外企業肯定,相信未來i Span能夠更進一步協助臺灣企業解決數位轉型人才缺口、學用落差,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資展成立初期主要業務為跨域人才養成訓練、數位人才在職訓練、量身打造企業包班等前瞻加值線上與實體多元培訓解決方案,培訓領域涵蓋系統開發、雲端網路、智慧應用與科技管理等企業數位轉型關鍵領域,包括AI、BigData、IOT、Java、App、5G、系統、資安、網路、軟體工程、專案管理、數位行銷、智慧綠能…等,擁有台北、中壢、台中、台南、高雄等全台據點。由資策會及原執行資策會人培訓練團隊共同集資成立,並順利獲得業界投資,資本額約一億五千萬,在原有的培訓場地及新擴展的就業養成基地繼續提供人才培訓的服務,現有規模下全年營業額預計可達兩億元整。
透過資展國際深耕數位資訊與智慧科技人才培育,佈署台灣未來數位領袖養成,並傳承資策會的優良傳統與寶貴經驗,開創嶄新的人才創新加值服務,傳播多元知識與技能,為客戶奠定未來成功的基石。呂理華 總經理在談到資展國際新創的願景時表示,非常期待i Span(資展)能成為全球華人地區最具競爭力的人才發展機構,也能藉由資展的發展同步打造我國新世代人才的數位競爭實力,推動臺灣成為國際數位科技創新的領先社會。
資展國際官方新聞稿,銘謝相關媒體發佈,歡迎引用分享
媒體連絡Johnny@ispan.com.tw(劉總監洽)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影或遊戲裡的駭客幾乎無所不能,無論是想要竊取隱私資料、國際企業的商業機密等等,只要一台電腦就能夠通通搞定。雖然說只是效果,但記得之前我們影片所聊到台灣要發展的六大產業裡面,就包含了「資安」這一塊產業。各位有想過為什麼嗎?感覺起來資安比起綠能、生技好像沒什麼重要啊?所以這次就想跟大家聊聊為什麼。 ...
台中綠能公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能源轉型各項配套解決方案正按部就班分頭進行中,這裡的部分報導中,也提到了幾項值得大家注意的,除了再生能源綠電開發、儲能與智慧電網建置、需量反應極需求面管理之外,外來幾年間也會同步推進中的重要配套方案,在此提供大家做參考.....
大停電、核二跳機懲處25人 台電董事長總經理記大過 / 513停電涉管理疏失 台電擬向承攬商求償2.35億 / 台電砸4670億建設大型機組 6年內供電增逾千萬瓩(08/25、27/2021 中央通訊社)
重點摘要:
王美花說,在短短3個月內,台電連續發生3起事故,513、517更造成全國性電力影響,不僅影響民眾生活,也引發社會大眾對國家電力系統的不信任,楊偉甫、鍾炳利應負督導不周不責,各記大過1次。
至於其他懲處名單,王美花表示,副總經理、處長、廠長都有,「都是高階主管」。
面對媒體質疑懲處名單僅止於台電,王美花強調,513停電是台電人員操作錯誤所致,517則是供電量追不上用電量,727則是核二廠操作問題,比較屬於執行面,懲處也以台電為主。
王美花說明,副總經理以下由台電人評會決議,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部分則由經濟部裁量,也已向行政院報告,至於自己的去留則由長官決定,「目前院裡面給我的任務,是經濟部跟台電要非常努力把穩定供電、能源轉型做好」。
台電指出,興達電廠新燃氣機組將於113年接手上線,既有的燃煤1、2號機也將在112年底開始陸續除役,3、4號燃煤機組則會先於2024年底轉為備用機組,待2025、2026年底陸續除役,盼興達電廠脫胎換骨,成為潔淨能源模範電廠。
此外,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將新增2部新機組總計260萬瓩,目前正處環評階段,待環評結束才會開始招標,投資金額為1218億元,其中第一部機組預計116年上線。台電表示,7月9日剛結束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審查會議,預計9月底前會完成修正、再送審。
目前有4件大型機組投資計畫如火如荼進行中,總投資總額為4670億元,共10部複循環燃氣機組、1226萬瓩裝置容量,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發電量,這些機組將於明年起、6年內陸續上線。
燃氣不僅發揮遞補核電功能,台電說明,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結合「氣渦輪機」及「蒸汽輪機」發電方式,因此得以進行2次發電;即便1部複循環燃氣機組裝置容量,比燃煤機組來得高,但燃燒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物較少,是減煤減排的重要推手。
513大停電肇因台電人員操作失當,導致全台分區停電5小時,415萬受影響戶電費打95折,總計台電賠償金額高達新台幣4.7億元。
王美花今天表示,513停電事故是台電進行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容量擴充工程時,測試人員誤操作開關釀憾事,造成匯流排接地事故,引發興達電廠跳機、通霄電廠降載;基於當時這項工程尚未完成驗收,認定設備工地管理不當為承攬商責任。
因此,除了於5月26日將停電檢討報告提交行政院,為釐清工程承攬商責任認定問題,台電與承攬商也在6月17日委託第三方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辦理事故鑑定,並於8月4日收到正式鑑定報告。
王美花並表示,行政院也於8月9日核復經濟部檢討報告,台電隨即根據這些報告進行人員懲處,後續經第三方鑑定,也確立台電和承攬商責任歸屬各半,因此求償金額朝向4.7億元的一半,並於8月20日發函承攬商追償事故損失。
經濟部表示,根據第三方鑑定報告書,台電相關連帶責任包含,台電測試人員未落實設備試驗標準作業程序,誤操作管制設備隔離開關;送電中管制點,運維單位未落實管制措施;工程監造單位對於承攬商監督不周等。
更多細節: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曾智怡台北27日電)經濟部今天公布513、517停電及727核二跳機懲處結果,共25人受到懲處,部長王美花表示,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鍾炳利督導不周,各記1大過。
台電繼5月13日、5月17日發生跳電後,7月27日核二廠2號機又因「一張椅子」而跳機,引發民怨,王美花下午率次長曾文生、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說明懲處結果。
王美花表示,三起事故都涉及人為疏失,已追究台電公司相關失職人員,依責任歸屬,513懲處15人、517懲處2人、727懲處8人,共25人分別記申誡至1大過不等處分。
王美花說,在短短3個月內,台電連續發生3起事故,513、517更造成全國性電力影響,不僅影響民眾生活,也引發社會大眾對國家電力系統的不信任,楊偉甫、鍾炳利應負督導不周不責,各記大過1次。
至於其他懲處名單,王美花表示,副總經理、處長、廠長都有,「都是高階主管」。
面對媒體質疑懲處名單僅止於台電,王美花強調,513停電是台電人員操作錯誤所致,517則是供電量追不上用電量,727則是核二廠操作問題,比較屬於執行面,懲處也以台電為主。
王美花說明,副總經理以下由台電人評會決議,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部分則由經濟部裁量,也已向行政院報告,至於自己的去留則由長官決定,「目前院裡面給我的任務,是經濟部跟台電要非常努力把穩定供電、能源轉型做好」。
對於513、517停電,王美花也代表經濟部與台電向民眾致歉,「我們的態度是明確懲處、徹底檢討,重要的是落實後續改善作為」。
目前經濟部已成立電力系統改善小組,會再提出完整電力系統改善報告,短期會強化需量反應,「用電緊張可能只有幾個小時,若搭配需量反應或汽電共生的電力,就能做很好的調度安排」,中長期目標是增加綠能、天然氣接收站、夜尖峰要有更好因應等。
曾文生補充說明,電力系統改善小組由能源局、台電人員組成,也會邀集學者專家、政院災防辦代表,將持續檢討、定期檢視可能遇到的問題。
5月13日,台電一名工作人員開錯開關,導致匯流排接地故障,進而造成興達電廠4部機組跳機,經濟部定調為「人為疏失」,楊偉甫自請處分,豈料,5月17日因「電不夠」,再次啟動分區供電。
經濟部隨即展開電力盤點,並在5月26日向行政院送出513、517停電檢討報告,沒想到,核二廠7月27日則因工作人員不慎滑動椅子,造成主蒸氣隔離關閉、機組跳機。(編輯:潘羿菁)
513停電涉管理疏失 台電擬向承攬商求償2.35億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梁珮綺台北27日電)513大停電造成台電須賠償新台幣4.7億元,由於涉及承攬商管理問題,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表示,事故鑑定確立承攬商應負一半責任,台電已向業者提出求償,約賠償金的一半、2.35億元。
513大停電肇因台電人員操作失當,導致全台分區停電5小時,415萬受影響戶電費打95折,總計台電賠償金額高達新台幣4.7億元。
王美花今天表示,513停電事故是台電進行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容量擴充工程時,測試人員誤操作開關釀憾事,造成匯流排接地事故,引發興達電廠跳機、通霄電廠降載;基於當時這項工程尚未完成驗收,認定設備工地管理不當為承攬商責任。
因此,除了於5月26日將停電檢討報告提交行政院,為釐清工程承攬商責任認定問題,台電與承攬商也在6月17日委託第三方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辦理事故鑑定,並於8月4日收到正式鑑定報告。
王美花並表示,行政院也於8月9日核復經濟部檢討報告,台電隨即根據這些報告進行人員懲處,後續經第三方鑑定,也確立台電和承攬商責任歸屬各半,因此求償金額朝向4.7億元的一半,並於8月20日發函承攬商追償事故損失。
經濟部表示,根據第三方鑑定報告書,台電相關連帶責任包含,台電測試人員未落實設備試驗標準作業程序,誤操作管制設備隔離開關;送電中管制點,運維單位未落實管制措施;工程監造單位對於承攬商監督不周等。
至於承攬商責任部分,由於事故發生時仍在施工期間內,承攬商負有工作場所指揮、監督、協調及巡視等責任,包含直流電源及氣動閥座閉鎖、掛卡嚴禁操作等各階段管制作為,因此判定承攬商工作場所負責人應負工地管理責任。
經查證,除負責人工作場所巡視未到位,且更換現場控制箱後,未將控制箱面板鑰匙交由台電控管,同時未張貼「禁止操作標誌」等,因此須負擔相關賠償事宜。(編輯:楊凱翔)
台電砸4670億建設大型機組 6年內供電增逾千萬瓩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5日電)今年台電正式提出核三除役計畫,為遞補核電缺口,台電同步規劃推進4件大型機組建設計畫,6年內預計新增裝置容量1226萬瓩,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發電量,總投資總額達新台幣4670億元。
面對極端氣候,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指示,「未來10年要增加非常多機組」,以滿足居高不下的用電需求,伴隨著今年核二1號機解聯、核三提出除役申請,用燃氣遞補核電已是能源政策之一。
根據最新電力供需報告,預估至2027年每年用電平均成長2.5%;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發電結構將在2025年達到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形成「532」架構;現行燃氣機組供電占比低於40%。
台電表示,目前已核准的大型燃氣機組投資計畫有4件,其中通霄電廠新增的3部機組均已商轉,分別於107年2月27日、108年5月30日、109年5月26日上線,目前為工程收尾階段。
另有4大興建計畫工程尚在進行,包含大潭電廠增建計畫3部共316.8萬瓩、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3部共390萬瓩、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2部複循環燃氣機組共260萬瓩,投資總額均逾1000億元,各為1104億元、1168億元、1180億元。
台電指出,興達電廠新燃氣機組將於113年接手上線,既有的燃煤1、2號機也將在112年底開始陸續除役,3、4號燃煤機組則會先於2024年底轉為備用機組,待2025、2026年底陸續除役,盼興達電廠脫胎換骨,成為潔淨能源模範電廠。
此外,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將新增2部新機組總計260萬瓩,目前正處環評階段,待環評結束才會開始招標,投資金額為1218億元,其中第一部機組預計116年上線。台電表示,7月9日剛結束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審查會議,預計9月底前會完成修正、再送審。
目前有4件大型機組投資計畫如火如荼進行中,總投資總額為4670億元,共10部複循環燃氣機組、1226萬瓩裝置容量,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發電量,這些機組將於明年起、6年內陸續上線。
燃氣不僅發揮遞補核電功能,台電說明,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結合「氣渦輪機」及「蒸汽輪機」發電方式,因此得以進行2次發電;即便1部複循環燃氣機組裝置容量,比燃煤機組來得高,但燃燒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物較少,是減煤減排的重要推手。(編輯:潘羿菁)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275004.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270291.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250016.aspx
♡
台中綠能公司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的電力出了什麼問題-終章篇
《 現今台灣電力系統的各項問題,相關部會應該有所改革 》
前二天我在臉書貼文討論台電513大停電,雖然有媒體報導台電內部的檢討報告。但在正式報告未出爐,還是要語重心長的呼籲台電,要全面檢討,檢討到位。絕不能拿包商墊底,該負責的單位還是要負責的。電力也不是台電公司說了算,主責單位也不僅台電公司。期待全方位的檢討報告,也更期待台電公司能承擔與面對,相信百年老招牌的台電底子是夠硬的。
1.地方政府把火力發電廠當作自己的政治籌碼,阻礙煤轉氣機組的汰換,同時也使發電效率降低及機組使用年限大幅延後。如斷然停止燃煤的發電,也不轉氣,勢必會影響發電量。地方的阻礙,經濟部與台電應該硬起來將政策說清楚,台中市政府不應該面子裡子都要,中央與地方有衝突,涉及到國安層級或影響全國權益時,中央該如何處理或有任何機制化解這些衝突。(主責單位:行政院)
2.陸域風機因為最初選址問題(以雲林縣政府來說,當初同意的選址位置實為錯誤),導致爭議不斷,同時也會影響推動風力發電建置的進程。(主責單位:能源局、地方政府)
3.公民電廠、合作社不被政府重視和鼓勵。(主責單位:國發會、能源局)
4.從「防災型微電網」到社區微電網。現在的微電網是針對經常性災害導致斷電形成孤島的地區,結合當地政府與學校等防災避難處所,打造在沒有外來電源時也能自主運轉的電網。從這次停電的經驗,微電網應結合公民合作社理念、儲能設施讓社區的能源更具自主性,藏電於社區,減少不斷電的風險。(主責單位:能源局、台電公司、國發會)
5.台電相關電廠歲修的排程和管理,為何台電搞不定自己的台電和包商,是台電調度的專業人才和現場管理累了嗎?(主責單位:台電公司)
6.如何因應極端氣候,如長期缺水乾旱,導致水力發電的短缺;炎熱高溫的天氣亦會增加電力的使用。發電的短缺加上用電的增加,正負間的差距,則會增加電力調配的困難度。(主責單位:台電公司、水利署)
7.政府對地熱發電的開發不夠重視,導致台灣對地熱開發的進度大幅落後鄰近國家。(主責單位:國發會、經濟部、能源局、台電公司、中油公司、地調所)
8.有循序漸進而穩健的能源政策嗎?能源局具有足夠的權限和能量主導能源政策嗎?能源局管得動台電嗎?舉例來說,地熱發電涉及台電公司及中油公司,若能在投入地熱開發前能夠有齊全的探勘資料,增加對地熱資源的掌握,也會增加民間開發的意願。但目前這些地熱條件都是空白的,使得地熱開發在政策上缺席,更甚者台東、花蓮的地熱開發是以1970年代的評估做為地熱開發潛能的依據。(主責單位:行政院、經濟部)
9.饋線不足,現在排隊的案場約有1100件,裝置容量400MW。但實際上還有更多數量是卡在饋線不足而無法申請的潛在數量,台電及能源局要如何加速饋線的佈建速度?(主責單位:能源局、台電公司)
10.根據台電的資料,在2021年台電準備的儲能是49MW,預計2025年儲能達到590MW。但2025年的綠能裝置容量預計有25GW,依照比例,儲能應要有1GW較保險,然台電僅有準備0.59GW,顯見儲能政策是需要大大檢討。(主責單位:台電公司)
#終章篇
#治芬一直都在
#治芬心存感激
台中綠能公司 在 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電影或遊戲裡的駭客幾乎無所不能,無論是想要竊取隱私資料、國際企業的商業機密等等,只要一台電腦就能夠通通搞定。雖然說只是效果,但記得之前我們影片所聊到台灣要發展的六大產業裡面,就包含了「資安」這一塊產業。各位有想過為什麼嗎?感覺起來資安比起綠能、生技好像沒什麼重要啊?所以這次就想跟大家聊聊為什麼。
#資安 #國安 #資訊安全 #防毒軟體
資安對於國家或企業來說,就像保險例子一樣:平常發生的機率也許不高,但是一旦發生了,就會造成巨大或麻煩的損害。舉例來說,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就充滿了資安爭議,根據美國當局調查,無論是俄羅斯政府又或是劍橋分析公司,他們兩者的共同點,就是都曾透過竊取或利用美國人民的隱私資料,在社群平台上影響投票結果。在企業部分,2018年台積電機台中毒事件,那時雖快速解決,但出貨延遲影響的數字,可是高達78億元之多。另外今年也發生了中油、台塑的公司系統遭駭客入侵的事件。這些事件所帶來的隱藏成本將遠遠高於表面上的損失。
股感:https://www.stockfeel.com.tw/
股感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tockFeel.page/?fref=ts
股感IG:https://www.instagram.com/stockfeel/
股感Line:http://line.me/ti/p/@mup7228j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KytLqmG6wo/hqdefault.jpg)
台中綠能公司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阿龍拚招商 #沃旭能源
交通不能只重監理而輕產業,更要為台灣能源轉型服務,可以吸引可觀的投資、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
今年2月,全球離岸風電領導企業「沃旭能源」與台灣港務公司簽定20年租約,租用台中港碼頭後線,推動「大彰化離岸風場」建造。
打造2025非核家園,交通部積極招商引資、吸引綠能事業投資台灣。而沃旭是交通部招商的開發商中,取得開發容量比例最高的一家。
沃旭投資西海岸風場達新台幣1,650億,整體計劃約可創造1,000個直接工作機會、12,000個間接工作機會,更進一步驅動台灣基礎建設及產業鏈成長。
招商、龍來!我們繼續努力招商引資、為台灣打造更好的願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sWGsZpBiEg/hqdefault.jpg)
台中綠能公司 在 羅廷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綠電園區7個月沒執照 前市長留60億爛帳01月08日, 2020 記者 / 宋柏誼
前台中市長林佳龍上屆為拚競選連任,宣稱推動綠電就可大幅降低PM2.5,砸下60億元推動「外埔綠能生態園區」,但園區如今營運已7個月,不但連電業執照都未取得,去年底還被審計部揪出8大嚴重缺失;更扯的是,為收集全市廚餘發電,林佳龍還豪擲近1億元購買廚餘桶,但市民卻直斥品質比五金行買的還爛甚至更貴,根本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本月2日中午12點,本刊記者來到台中外埔綠能生態園區,詢問廠長吳清堂關於發電進度,吳男尷尬的說「我們公司還沒拿到電業執照,所以不能進行發電。」至於為何進度延宕?吳男則支吾其詞,說不出個所以然。
生質能源電廠內的發電主力來自氣化發電,而該技術早在90年代就相當成熟,林佳龍卻利用發展綠能的口號,發展還不成熟的廚餘厭氧及燃燒稻稈發電,卻要台中市民跟市府員工一起承擔。
據了解,因為光是代電廠清運廚餘及載送稻稈所需的人力物力費用,市府每年就要多付2億8千萬元,若以這份25年的長約來看,一共要多花60多億元填補這個錢坑。
不但如此,承包的禾山林公司只需負責出資5億元蓋廠房跟後續25年營運,但發電的燃料來源全由中市府安排稻農收割後的稻稈、以及家戶收集的廚餘「免費供應」,賺的錢還要拿走8成。
台中市前環保局長白智榮回應,此案是全國首推,初期成果本就無法立竿見影,「拿這個來批評太不厚道」。且有編列資源回收獎金,加上清運本是環保局負責,怎會扯到是免費用公僕辦事?循環經濟是趨勢,許多配套仍可再修正,絕非外傳的圖利廠商。至於廚餘桶採購一案,當初也是依法行事。
承包商山林水總經理廖宗銘表示,電業執照已送件,今年6月應可取得;稻稈潮濕而不能發電技術問題,已找人向外求援。
現任台中市環保局副局長陳政良回應,合約根本沒寫缺失怎麼認定,只能到時再開會討論,且合約只寫得連續3年內且有3件重大缺失才可解約,現在也不知道怎麼辦。台中市新聞局長黃國瑋回應,若3年合約一到,是否要修訂契約,市府會再檢討。
轉載
https://tw.news.yahoo.com/%E4%BD%B3%E9%BE%8D%E6%8C%96%E9%8C%A2%E5%9D%911-%E7%B6%A0%E9%9B%BB%E5%9C%92%E5%8D%807%E5%80%8B%E6%9C%88%E6%B2%92%E5%9F%B7%E7%85%A7-%E5%89%8D%E5%B8%82%E9%95%B7%E7%95%9960%E5%84%84%E7%88%9B%E5%B8%B3-181442865.ht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X8vgl20t5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