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讓社交媒體的數據說話 】
#古里奧說:不管是積極主動的重度社交媒體使用者,還是安靜被動的輕度使用者,只要在社交媒體上產生了行為,我們就可以基於此進行行為跟心理的分析和觀察,進而為營銷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 閱讀時間約 4 - 5 分鐘 ——
最近聽到一則新聞,說國外的社交媒體專家已經開始透過社交媒體,進行公益及社會管理相關的工作了。
例如,透過對網路上所有人的社交媒體行為進行分析,就可以得知誰有可能正在服用毒品,因此可以對這個人的破壞性行為進行跟蹤,進而避免惡性社會事件的發生。
通過大量的行為分析,研究人員發現用戶在服用毒品之後的社交行為會有所改變,比如:發送頻率變高,發送內容含有髒話,性和暴力的詞語也會增加。
基於這樣的行為特點,建立數據模型之後,透過長時間的監測和試驗,現在這樣的分析已經能做到大多數時候的準確性。
除了對吸毒這樣的極端行為進行監測之外,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行為也可以通過運用社交媒體數據有應用價值,比如減肥人群、戒煙人群的行為習慣。
有鑒於此,其實社交媒體的數據分析和應用可以為實際的商業或者社會科學提供極大的幫助,尤其是在商業運用中。
如果我是減肥相關服務或產品的提供商,通過數據就可以獲知誰是真正的消費者,並且在監測用戶行為的過程中提供不斷優化和改良的服務。
這件事最妙的地方,並不在於數據可以為商業提供服務,而是原來數據會說話的程度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以往我們認知之中,要分析一件事情,必須有跟其相關的關鍵詞彙出現,才可以做抓取。
比如,在過去三個月的微博微信內容中發送過「減肥」這個詞的用戶,就是我們的受眾,但其實這樣的抓取分析方式過於基礎,導致我們可以跟蹤推送內容和服務的機會被大大減低。
因為並不是每個主動說到減肥的人都真的正在減肥,事情可能正好相反。
要提升抓取的有效性,我在思考的是,#可能在調研之前,#再前置一個調研進行行為分析會有效的多。
比如,通過對某個減肥品牌現有消費者的微博微信行為進行跟蹤,了解他們可能會高頻發送的關鍵信息,比如「失眠」、「跑步」等,再把分析得來的關鍵詞,投放入監測系統,就可以找到更多的潛在客戶。
這種嵌套式的輿情監測手法,在我的過往操作中是比較少用的,更多的時候我們給出的解決方案,都是通過「拍腦袋」的方法界定一些關鍵詞,再基於這些不夠科學嚴謹的關鍵詞進行用戶行為分析,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拿到的方案都在意料之中。
比如,當我們去調研一個品牌和競爭者在網絡上被討論的情況時,品牌本身的名字、競品的名字、品類的名字以及使用時的高頻詞會被定義為關鍵詞。
但是基於這些關鍵詞出來的結果,往往都跟價格、用戶體驗、使用方法和投訴相關。
這樣的結果其實對品牌的意義並不大。
#而如果我們能夠前置一個調研,#先明白自己品牌的消費者都喜歡發的內容的共同性,#就更能找到精準的品牌消費者,進而分析他們的語境語氣,了解更多他們的該品類的問題。
用面膜舉個例子,透過常規手法我們當然可以知道自己和競品消費者對不同產品的主動評價,但如果用更成熟的方法分析,就可能會得知面膜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真正使用動機。
比如,#他們可能在每次使用面膜時,#發送微博微信的次數都會提升,#而他們發送的內容可能會頻繁出現書的名字或者音樂的名字,#那我們就可以考慮跟書或音樂的品牌進行合作。
甚至更具體的,如果我們知道他們特別喜歡的作者和歌手,那就可以出品跨界的產品,而很多消費者可能不會在做面膜的時候主動發朋友圈說自己在做這件事,只有通過前置行為分析,才能推測他們是否在發書和音樂的時候正在敷面膜。
這對研發和產品優化,將是非常好的消息。
隨著用戶使用社交媒體的增多,相關數據的應用必然會越來越成熟和可靠,#然而中國媒體一直存在的數據不公開透明問題,卻成了很多營銷人員的最大頭疼。
拿微信朋友圈來說,到目前為止還是基本上沒有方式可以直接獲取相關數據,那麼輿情監測和調研要如何展開呢?
據我所知,目前市場上還是有一些簡單的可操作性的方式,通過抽樣調查,就可以獲得一些有效的洞察。
比如,有些技術公司是可以通過優化公眾號的文章提供部分監測,也就是說除了微信公眾號後台提供基礎數據之外,他們可以通過將文章相關的用戶與其他用戶,還有這些用戶跟其他公眾號的行為數據進行交叉分析,給出報告。
比如,用戶 A,關注了三個相關品類的公眾號,他打開其中一個比較積極,另外兩個則不然;當公眾號文章的標題出現了「流行」這個關鍵詞的時候,用戶 A 速度明顯比較快,且經常轉發到朋友圈。
通過不斷的交叉分析,用戶的一些行為和對內容的偏好也就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和調研,而基於此,對一群特定用戶的定制營銷就可以方便展開,當然除了對文章進行監測之外,還有現在比較常用的通過網站進行監測的手法。
因為交互網站需要用戶更多的授權,所有制作方可以得到的數據也相對更多,因此而產生的基礎數據以及交叉數據都會多得多。
說一句題外話,如果你是用戶,以後點開一個朋友圈的網站之後看到一個授權頁面時,是不是要點「確認」就要思考一下了。
總之,不管是積極主動的重度社交媒體使用者,還是安靜被動的輕度使用者,只要在社交媒體上產生了行為,我們就可以基於此進行行為和心理的分析和觀察,進而為營銷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然而,目前大多數品牌在此的投入還是比較基礎簡單的,大多數的情況都還只是在看所有的主動提及,而看的目的,也只是為了防止負面的發生,這跟礦藏一樣的價值,有待大家的研究和發現。
以上,同行見笑。
-
🎧 原文發佈於微信:https://goo.gl/FFnqfv,對上述內容有興趣可關注我的公眾號古里奧(ID:coolioyang)。
🎧 臉書所有文章目錄:https://goo.gl/rZ64l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22)日林佳龍委員在外交委員會質詢國安局蔡得勝局長。之前林佳龍曾質詢過蔡得勝對開放中資投資第一類電信,蔡局長曾答覆不予贊同,林佳龍表示,目前在通訊電信安全上也出現漏洞,中國騰訊公司在中國有二億多的使用人口,現在已在台灣投資展開大規模的行銷活動,事實上華為無所不在,台灣三大電信業者高度使用華為設備...
可能在調研之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22)日林佳龍委員在外交委員會質詢國安局蔡得勝局長。之前林佳龍曾質詢過蔡得勝對開放中資投資第一類電信,蔡局長曾答覆不予贊同,林佳龍表示,目前在通訊電信安全上也出現漏洞,中國騰訊公司在中國有二億多的使用人口,現在已在台灣投資展開大規模的行銷活動,事實上華為無所不在,台灣三大電信業者高度使用華為設備,包括固網基地台 無線網路控制器等,都構成我們資通訊安全,讓營業資訊毫無秘密。林佳龍問蔡得勝,美國國會都通過決議禁止對華為、中興的採購,我們國安單位對中國通訊產生衝擊有沒有評估?在安全上的影響有沒有掌握?蔡得勝回答,只要認為有風險的就會禁止,對核心的都沒有開放,但是中資來台的國內主管單位很多,只要不是高度涉密,周邊的就會開放。
林佳龍提問,謝長廷前院長訪問中國提出一些主張,國安局有沒有掌握中共高層怎麼看待?包括憲法各表等主張以及民進黨員的訪問等,中共之後有沒有在對台政策上進行研究?蔡局長回答,中共體系沒有反應那麼快,至少國安局還沒有接到相關的報告,並且表示,中共一中的政策主軸是不能動的,他沒否認並不代表他支持,到現在為止中國仍是高度管制的社會,中共是有控制的沒有讓大陸全部都知道,所以也無法確定謝長廷的訪中造成甚麼影響,但讓中共知道台灣有另外一種聲音是好事。
林佳龍再問,中共從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到一中各表,國安局掌握的情資研判,中共有沒有展開研究? 中共的決策到政策改變需要相當長的過程,但對憲法各表等主張,他們的智庫、台研單位有沒有展開解讀、分析與建議?蔡局長答覆說,在中央沒有定調之前,智庫、台研單位都還是採用過去相同言論的論調。林佳龍認為,憲法各表的主張衝擊先前的政策,中共必然在之後展開非常深入的調研並形成決策,但也不至於在十八大之前快速反映,他質問根據國安局的掌握,謝長廷院長訪中國,中共對民進黨政策思惟上有沒有改變? 蔡局長認為,「不容易」,中共內部對憲法各表並沒有正面回應,可能認為謝先生只是換個名詞而已,基本立場並沒有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