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藍絲長輩們都會問:「點解大學生依家會變成抗議一代?」
我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們由細到大,對他們煞有介事地灌輸了一些仁義道德的「教育」,試圖令他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好人,所以他們就咁慘。
黃絲長輩問:「難道仁義道德、教育是不好的嗎?」
我回答:「道德教化和人格提升永遠是好的,但我們最好有一個這些價值能夠多少實現的現實世界,否則你首先會為接受這種道德的人帶來極大痛苦。」
以前學校曾經有「公民教肓課」。現在我經常嘲弄這類教程,認為他們都是教人過馬路要遵守交通燈指示、不要亂丟垃圾、有選票要投票之類。至此之後,一切都會開始有積極價值判斷。例如政權透過官方行為去展示自己認同「見義勇為」:當你舉報或協助處理了一單重大案件,你可能獲頒「好市民獎」,認同和鼓勵人們的道德自發性。
「舉報罪案」背後的道德詮釋就是不容忍不義。整個社會也有類似的耳濡目染,並鼓勵別人做一個正義的人。甚麼是正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奧秘,但「對抗不義」作為某種人人可為的、彰顯正義的方法,乃是通過各種媒體持續教化。每一部宗教經典、電影和故事拆解到最初,都是 protagonist 對抗 antagonist 的模型。小丑雖然迷人,但蝙蝠俠無疑顯得更有尊嚴。《蝙蝠俠》的宣傳能力自然強過「公民教肓課」,那麼我們都會在過程中認同了「對抗不義」的主題。在成龍電影,我們同樣獲得「邪不能勝正」的寓言。在中國文化,人們也歌頌屈原、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上的敗方,頌揚其死守信念的氣節,認為這些敗方比起勝過他們的人,更有尊嚴。道德自發性,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或者影響惡人的既得利益。
人類都在教下一代理論上應成為一個有尊嚴自覺的人。有尊嚴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人,把自己看得重要,也對自己有若干要求。有一定尊嚴的人,被侮辱會感到不悅,但沒有特別尊嚴的奴隸,則不會有一樣身心反應。曾經的公家宣傳片也會教人:「被人侵犯,要識得嗌唔好,仲要大聲叫救命,馬上去到安全既地方,將件事話俾你信任既人聽」,因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被人侵犯時要識得反應。
刑事犯會被公訴,由檢控官代表「公眾」控訴某個人。其實犯罪者即使入獄,被侵犯的權益多數不能恢復,希望事後恢復的是受害者名譽。整個儀式只為重新宣告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並對觸犯者施以刑罰。於是世界上很多衝突拆解到最後,可能都是由心理層面維護尊嚴的衝動而引發。一個人和人之間的尊嚴之爭,極端時可能以制裁/仇殺告終。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的尊嚴之爭,最極端時則發展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殺人如麻的日本兵,腦海裡可能還埋藏著童年時期的片段,老師教他們要成為一個好孩子。那麼「好孩子」的概念,後來發展成忠誠、服從、奉公,在大時代的氛圍下也是合理發展。然後聽到日本被欺負了,國家利益受損,自己也義憤填膺。後來他在軍隊和教官的影響下,得到了皇軍的尊嚴,最後用絕對服從軍令來餵養這份尊嚴心。另一方面,無數「好人好事」、為他人自我犧牲的案例,救災、留守、奉獻,則同樣是一樣的尊嚴心、榮譽感在運作。
香港開埠180年,特別是麥理浩十年,英國人真是埋下了現代性的炸彈。當時英國已經知道香港不會被允許解殖,但也把香港搞得非常現代化,廉政公署新市鎮地鐵郊野公園,目標是培養出香港人的自豪感,提醒他們,雖然你們以前是難民,但你們現在是「香港居民」,這個身份豪得珍惜,香港 (67暴動之後無事) 可以安居樂業,值得你們自豪。90年代一些商品廣告,都會用香港咁好,點捨得離開的講法。港英又在放手撤出階段,以白臉的方式手把手教導香港人面對政府,可以挺直腰板,據理可以力爭,有不滿可以投訴,政府向公眾問責的「普世價值」,這便是為了當時的香港人尊嚴充份加油。西方所謂公民,東方所謂君子,就是描述一群有尊嚴自覺的先鋒黨。然而這班很有自我意識的人,相互之間自然充滿各種競爭和衝突,也容易不滿,或至少可能不滿。
一群特別有尊嚴的人,就因為自發性充份發揮而特別優秀,但也特別脆弱,他們的尊嚴總可能受傷。或者尼采發現的困境:強者無法適應弱者統治的世界,甚至被後者包圍和迫害。這就是藍絲和黃絲賢達研究的大學生問題。教育教人要有尊嚴,大學生自然是理論上比較有尊嚴。一班有尊嚴的人自然有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批判意識。父母教小孩子做個好人,是為他好,還是終有一天害了他?讓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像嬰兒一樣自我而不妥協的人?成為因不識時務而受罰的好人?
尊嚴意識既然帶來競爭和變動,是否只要大家都沒有尊嚴,即會天下太平?問題是人們有樣學樣,追求逼格這件事就在不斷傳染。菁英和長老無符。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人們就得以經歷自己這個人格的榮辱;有了集團,就得以經歷集體的榮辱,人通過想像出集體而獲得更強烈的競爭和生存意識。雖然,這也是紛爭與互相侮辱的源頭。
美國學者管禮雅 (Liah Greenfeld) 在其名為《關於國族主義全球化的十個主張》(10 Claims Regard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Nationalism) 的演講內容,如題,對於國族主義是甚麼,有十個主張,第十個這樣說:「國族主義為人們帶來平民主權,帶來平等,帶來包容性的社會——即民主政治。它為人們帶來一種個人的尊嚴,我們亦因它而永遠徘徊在世界大戰的邊緣。」(Claim 10: Nationalism brings us popular sovereignty, equality, inclusive society – that is, democracy. It brings us personal dignity. And it forever keeps us on the brink of a world war.)
人和集體的思慮,由簡樸而複雜。很少可以回轉為嬰兒。嬰兒是在時光中陣亡的先行者。嬰兒鞠躬下台,成為一種有著朦朧的禁忌意識的成年人。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飆悍館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館長成吉思汗 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kos44444 新網站https://notorious-2019.com/Default.aspx 館長FB https://www.facebook.com/%E9%A3%86%E6%8D%8D-147177276...
可教化案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嬰兒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藍絲長輩們都會問:「點解大學生依家會變成抗議一代?」
我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們由細到大,對他們煞有介事地灌輸了一些仁義道德的「教育」,試圖令他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好人,所以他們就咁慘。
黃絲長輩問:「難道仁義道德、教育是不好的嗎?」
我回答:「道德教化和人格提升永遠是好的,但我們最好有一個這些價值能夠多少實現的現實世界,否則你首先會為接受這種道德的人帶來極大痛苦。」
以前學校曾經有「公民教肓課」。現在我經常嘲弄這類教程,認為他們都是教人過馬路要遵守交通燈指示、不要亂丟垃圾、有選票要投票之類。至此之後,一切都會開始有積極價值判斷。例如政權透過官方行為去展示自己認同「見義勇為」:當你舉報或協助處理了一單重大案件,你可能獲頒「好市民獎」,認同和鼓勵人們的道德自發性。
「舉報罪案」背後的道德詮釋就是不容忍不義。整個社會也有類似的耳濡目染,並鼓勵別人做一個正義的人。甚麼是正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奧秘,但「對抗不義」作為某種人人可為的、彰顯正義的方法,乃是通過各種媒體持續教化。每一部宗教經典、電影和故事拆解到最初,都是 protagonist 對抗 antagonist 的模型。小丑雖然迷人,但蝙蝠俠無疑顯得更有尊嚴。《蝙蝠俠》的宣傳能力自然強過「公民教肓課」,那麼我們都會在過程中認同了「對抗不義」的主題。在成龍電影,我們同樣獲得「邪不能勝正」的寓言。在中國文化,人們也歌頌屈原、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上的敗方,頌揚其死守信念的氣節,認為這些敗方比起勝過他們的人,更有尊嚴。道德自發性,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或者影響惡人的既得利益。
人類都在教下一代理論上應成為一個有尊嚴自覺的人。有尊嚴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人,把自己看得重要,也對自己有若干要求。有一定尊嚴的人,被侮辱會感到不悅,但沒有特別尊嚴的奴隸,則不會有一樣身心反應。曾經的公家宣傳片也會教人:「被人侵犯,要識得嗌唔好,仲要大聲叫救命,馬上去到安全既地方,將件事話俾你信任既人聽」,因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被人侵犯時要識得反應。
刑事犯會被公訴,由檢控官代表「公眾」控訴某個人。其實犯罪者即使入獄,被侵犯的權益多數不能恢復,希望事後恢復的是受害者名譽。整個儀式只為重新宣告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並對觸犯者施以刑罰。於是世界上很多衝突拆解到最後,可能都是由心理層面維護尊嚴的衝動而引發。一個人和人之間的尊嚴之爭,極端時可能以制裁/仇殺告終。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的尊嚴之爭,最極端時則發展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殺人如麻的日本兵,腦海裡可能還埋藏著童年時期的片段,老師教他們要成為一個好孩子。那麼「好孩子」的概念,後來發展成忠誠、服從、奉公,在大時代的氛圍下也是合理發展。然後聽到日本被欺負了,國家利益受損,自己也義憤填膺。後來他在軍隊和教官的影響下,得到了皇軍的尊嚴,最後用絕對服從軍令來餵養這份尊嚴心。另一方面,無數「好人好事」、為他人自我犧牲的案例,救災、留守、奉獻,則同樣是一樣的尊嚴心、榮譽感在運作。
香港開埠180年,特別是麥理浩十年,英國人真是埋下了現代性的炸彈。當時英國已經知道香港不會被允許解殖,但也把香港搞得非常現代化,廉政公署新市鎮地鐵郊野公園,目標是培養出香港人的自豪感,提醒他們,雖然你們以前是難民,但你們現在是「香港居民」,這個身份豪得珍惜,香港 (67暴動之後無事) 可以安居樂業,值得你們自豪。90年代一些商品廣告,都會用香港咁好,點捨得離開的講法。港英又在放手撤出階段,以白臉的方式手把手教導香港人面對政府,可以挺直腰板,據理可以力爭,有不滿可以投訴,政府向公眾問責的「普世價值」,這便是為了當時的香港人尊嚴充份加油。西方所謂公民,東方所謂君子,就是描述一群有尊嚴自覺的先鋒黨。然而這班很有自我意識的人,相互之間自然充滿各種競爭和衝突,也容易不滿,或至少可能不滿。
一群特別有尊嚴的人,就因為自發性充份發揮而特別優秀,但也特別脆弱,他們的尊嚴總可能受傷。或者尼采發現的困境:強者無法適應弱者統治的世界,甚至被後者包圍和迫害。這就是藍絲和黃絲賢達研究的大學生問題。教育教人要有尊嚴,大學生自然是理論上比較有尊嚴。一班有尊嚴的人自然有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批判意識。父母教小孩子做個好人,是為他好,還是終有一天害了他?讓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像嬰兒一樣自我而不妥協的人?成為因不識時務而受罰的好人?
尊嚴意識既然帶來競爭和變動,是否只要大家都沒有尊嚴,即會天下太平?問題是人們有樣學樣,追求逼格這件事就在不斷傳染。菁英和長老無符。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人們就得以經歷自己這個人格的榮辱;有了集團,就得以經歷集體的榮辱,人通過想像出集體而獲得更強烈的競爭和生存意識。雖然,這也是紛爭與互相侮辱的源頭。
美國學者管禮雅 (Liah Greenfeld) 在其名為《關於國族主義全球化的十個主張》(10 Claims Regard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Nationalism) 的演講內容,如題,對於國族主義是甚麼,有十個主張,第十個這樣說:「國族主義為人們帶來平民主權,帶來平等,帶來包容性的社會——即民主政治。它為人們帶來一種個人的尊嚴,我們亦因它而永遠徘徊在世界大戰的邊緣。」(Claim 10: Nationalism brings us popular sovereignty, equality, inclusive society – that is, democracy. It brings us personal dignity. And it forever keeps us on the brink of a world war.)
人和集體的思慮,由簡樸而複雜。很少可以回轉為嬰兒。嬰兒是在時光中陣亡的先行者。嬰兒鞠躬下台,成為一種有著朦朧的禁忌意識的成年人。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可教化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肅沒得記】
小孩沒出門Day 61 ,適逢週三還有Podcast新一集上線哦~本集撇開音質不說內容還真豐富,不妨把它想成阿波羅13傳回地球的連線,用一種參與盛會的心情聽下去吧。
🥸 即刻收聽:https://linktr.ee/redshowon 🥸
大嬸呂秋遠呂麗絲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婚姻,聊聊離婚這件事。開頭就先告訴大家為什麼不要嫁富二代,簡直有教化社會的功能怎麼會,我們怎麼會這麼正面。然後講解婚後房產怎麼分財產怎麼算,分享了奇特的案例還教您小孩要怎麼分比較方便(講好細)。你知道婚姻也是活得愈久領得愈多嗎,如果夫妻兩人商議一個付學費一個付房貸,金額差不多的前提下你要搶哪個來付呢?本集都會有完整的解答。
還有人夫代表工程師,教您怎麼不花一毛錢就安撫好太太,這麼充實的內容可以在嘖嘖上募資了吧,現在不用花錢就能聽,請放下對音質的罣礙,帶著喜樂的心聽完它吧(合掌)。
筆友青紅燈還有在徵件哦請來信 http://bit.ly/MailToShowon
婚姻不管現在再怎麼好都有可能會有那麼一天,呂麗絲教你的招就先學起來吧
可教化案例 在 飆悍館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館長成吉思汗 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kos44444
新網站https://notorious-2019.com/Default.aspx
館長FB https://www.facebook.com/%E9%A3%86%E6%8D%8D-1471772763091863/
此頻道為館長粉絲創立經營
請密切追蹤館長直播
此頻道為館長授權
可教化案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可教化案例 在 Boba ETtoda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題:
恐龍不倒台灣怎麼好?
無擔保可借3千萬美金 政府追何壽川挨批慢半拍
來賓:
民間司改會律師 鄭凱鴻
財經專家 蔡玉真
資深媒體人 鄭師誠
時事評論員 王時齊
內容:
Q:違貸50億何壽川遭聲押 天之驕子殞落?
Q:永豐金狠踩4大雷 台版「半澤直樹」現正上演?
Q:為何不用擔保品 何壽川大筆一揮同意借貸3550萬美金?
Q:永豐金半年6起重大違規 金管會最高只能罰1000萬?
Q:檢調兵分13路大搜索 何壽川朝中有人不怕弊案纏身?
Q:立委追打何壽川一會期 檢調現在動作挨批慢半拍?
Q:違法超貸連環爆 曾孫公司存在必要性現在才討論?
Q:魏應充7賣黑心油為何只判2年 三大爭議一次搞懂!
Q:連續8起恐龍判決被罵翻!呂炳宏賠368萬成經典案例?
Q:預防犯罪連坐法?「更生人」日後難找工作?
Q:84%民眾不信任恐龍法官 重罪該不該考量「教化可能」?
Q:司改上百個決議霧煞煞 怎麼改才能重拾人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