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湖山都是我們的遊樂場
不敢往百貨商場去,所以決定了開始一週一山的挑戰,為兩隻家禽(女鵝)強健體魄,感謝友人推薦的景點,位於汐止的新山・夢湖,一路上沒遇到半個人。
老木:妳們覺不覺得整座山只有我們的感覺很棒?!
妞妞:嗯!很棒!
貝貝:我怎麼覺得很恐怖。😅
#微解封 #微爬山 #真的關到太煩 #新山夢湖解鎖🔓 #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一路上都是斷木殘枝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ello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老外看中國,我是郝毅博。又到了我們回覆網友的單元。上星期我們討論儒家思想的影片裡有提到清朝,然後就有一位網友傳了這些照片給我,一起來看一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
「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轉錄】對於攀岩難度應有的認知- 看板sttmountain 的評價
- 關於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出去攀岩,回來生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新山夢湖解鎖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台灣好玩景點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圖文] 20180627 玉山群峰-Day3 玉山南峰與南玉山 的評價
- 關於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台中和平・鳶嘴山攀岩大冒險走在裸露峭壁上的鳶嘴稍來山步道 的評價
- 關於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遊記] 鳶嘴稍來@來去鳶嘴山飛岩走壁 的評價
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ello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老外看中國,我是郝毅博。又到了我們回覆網友的單元。上星期我們討論儒家思想的影片裡有提到清朝,然後就有一位網友傳了這些照片給我,一起來看一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郝毅博成立微博囉!歡迎大家一起關注並分享心得!
http://weibo.com/u/3876251527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這些來自於清朝的彩色照片都是真的,是當時一位叫 Albert Kahn 的法國富豪請攝影師去拍的,他把他進行的這項文化建檔計畫叫作「星球的全錄檔案」,在全世界一共拍了7萬多張照片。
大家應該和我一樣覺得這些照片很有意思,因為像這種真實的歷史照片,通常我們看的好像都是黑白的,所以一下子看到這種彩色照片,感覺真的很像我們走到那個時代裡,一起去找尋當時的生活細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服裝的質料好像都很好,然後顏色也非常好玩。
這位網友問我對林書豪、LINSANITY的看法?
我想大家都對林書豪的故事已經非常熟悉,那我除了很喜歡他的YouTube頻道裡那些有趣的影片外,我也去現場看過他打球,那時候他還在紐約,因為尼克隊的主場 Madison Square Garden 離我們辦公室很近,所以有一次我就和幾位台灣的朋友一起去看他和暴龍隊的比賽,他打得真的非常棒,我記得看完後我還跟朋友講:「我一定要回來再看一場!」可惜他後來因為受傷沒再出賽,接著就去火箭隊了,那當然我希望不管他在哪裡打球,都可以發展得很好。
接著也是跟運動有關的問題:我喜歡足球嗎?支持哪一隊?明年的世界杯,哪一隊奪冠?
我其實沒有特別喜歡足球,不過因為我的家人們都很喜歡 Chelsea,受他們影響,我也比較支持 Chelsea,嗯,大家放心,我的表哥們不是足球流氓。明年的世界盃哪一隊會奪冠?是因為章魚哥保羅已經過世了所以才問我嗎?我不知道,不過別擔心,過一陣子可能又會有一個動物出來預測了,我推薦圓仔,你們覺得呢?
另外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喜歡的運動是滑雪,我在英國的時候每年都去阿爾卑斯山滑雪和攀岩,我上大學前當過攀岩教練,我2008年來台灣之前也順便去日本爬了富士山,其實我滿後悔在台灣的時候沒有去爬玉山,我希望將來可以回去爬,也希望可以去中國爬黃山。
這位網友說:「你留鬍子越來越想金溥聰!」
我原本還真的不知道金溥聰是誰,看了這位網友的留言去查了才知道這位金小刀是誰,我想說的是,我以為我留鬍子雖然可能沒辦法像 Hangover 裡的 Bradley Cooper,但至少也會像高以翔吧!
好,我們繼續,有沒有看老子的書?我有看過一些,可是不像孔子、孟子或莊子那麼多。上大學時我最喜歡的課就是古代漢語,那時候學了很多古書。我最後一個研究的項目是唐代茶文化,所以我看了茶經,還有關於茶的唐詩等等。
接下來這位網友說:「看到左上角的新唐人的標識,我就知道你大概要講什麼了。我也討厭共產黨,但是你說的完全就是有罪推定,果斷以後不再看你的視頻。」
那我想和這位網友分享的是,首先,我很謝謝新唐人,因為其實不是新唐人要我說什麼,而是新唐人可以讓我很自由的說什麼,現在這樣的中文電視台真的不多了,這個是我很珍惜的。另外,你提到我把中共「有罪推定」,這點我比較不同意,對於中共,其實我不是「有罪推定」,我是「有罪確定」,當然這是有點開玩笑。不過說真的,看看中共統治中國的這60多年,是不是真的有太多無辜的中國老百姓就這樣白白犧牲了?當然我也很希望以後你還可以繼續看我們的影片,一起分享和交流你對我們影片的看法。
好的,今天最後要回覆的意見一樣是網友看了儒家影片後和我分享的這首台灣歌曲「子曰」,我們一起來挑戰一下!
Ben:
「Come on Everybody一起來!對父母為孝, 對兄弟為悌,對朋友為信,對國家為忠,對人則有愛心。」
小菜一碟,我們再來一段...這太難了吧!好啦,謝謝大家的評論和意見,歡迎你們繼續到我的Facebook、YouTube、Twitter 或 微博給我留言,我們下次再見!
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出去攀岩,回來生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牆上就算短暫,只要專注、移動和用力,就能有神奇的力量。 --- 雖然假裝攀岩到、連岩鞋都快要不好意思拿出來了。 但還是很珍惜要很用力才能 ... ... <看更多>
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圖文] 20180627 玉山群峰-Day3 玉山南峰與南玉山 的推薦與評價
16:22 我們翻上稜線,此時開始飄下了霧雨,我們一喜一憂,喜是這邊已經離山屋不遠了,真是慶幸不是在攀岩前就開始下了(不然我們攀岩難度會增加),憂是最後 ... ... <看更多>
可惜最後一段攀岩真的上不去了 在 【轉錄】對於攀岩難度應有的認知- 看板sttmountain 的推薦與評價
mitsuisi 狂推...
近年看過最好的攀岩翻譯文章了..
頗具有啟發性..
以下轉載自 微岩運動攀登俱樂部
https://www.climber.idv.tw/%7Emicrorock/frame.htm
-----------------------------------------------------------------------------
對於難度應有的認知
資料整理:Steven Chen
什麼是難度?
攀岩有很多種不同的形態,有短的運動攀登路線、長距離且危險性高的阿爾卑斯攀岩
、只有幾步的的抱石。有自行放置固定支點的路線,也有Bolts已經打好的路線。不同地
區的岩壁有不同的岩質、不同的歷史背景,很難用同一種標準來衡量,因此就發展出幾種
不同的難度系統,而且;有些國家也自己發展出他們的難度系統,所以;難度是一個很大
的議題。
簡單地講;難度就是個人對於攀登路線難易程度的一種感(知)覺。
但它真的只是一種感覺嗎?
根據科學家研究人體的感覺神經,例如皮膚的壓力神經,或疼痛神經等....每個人的
神經細胞數目本來就有先天上的差異,所以有些人特別不怕痛,對壓力的感受也不相同。
所以難度並不是單靠人體的感覺神經的作用,而是一種過去經驗的綜合比較。不過;科學
家也証實人類對於壓力、疼痛的忍受能力可能每天都不太一樣,身體狀況或心理狀況不好
時都能會降低這些感官上的忍受能力。所以當攀岩者用生理的感覺來做為衡量難度的參考
時,往往會失真!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某一天身心狀況特別好時,爬起路線來
十分輕鬆;另外一天再爬同樣的路線可能感覺就變得很吃力了。
難度的歷史發展
傳統上;許多難度系統(像是UIAA、法國系統、YDS)主要是考量該路線最難的動作
來作為整條路線的難度,多繩距路線(multipitch route)有時候每段繩距(pitchj)的難度
是分開計算的。但其它的因素例如:恐懼感、架設支點的難度、路線長度、撤退的困難度
…等等,都不考慮在難度之內。只有傳統英國難度系統才將其它的因素考慮進去。
攀登的方式也是另一個影響路線難度的重要因素,大部份的難度系統都是以Redpoint
難度為主,也就是說路線的難度是假設攀登者已經很熟悉這條路線的動作來制定的,換句
話說;是套招過後的難度。在此;傳統英國難度系統又是唯一的例外,只有英國系統有評
比一條路線On-Sight的難度(即假設攀登者從來沒爬過這條路線)。即使是使用相同的難
度系統,還是會產生有些路線爬起來感覺比較難,而有些路線感覺比較簡單的差異,這些
主客觀的因素我們留在稍後再來討論。
現代運動攀登的難度是以整條路線的平均難度而定,因為在人工岩場當中,路線的難
度是可以被設計與控制的,不像是天然岩場可能只有一小段最難。所以比賽的路線每一步
的動作都不會太極端、難度也不會太高,但將整條路線的動作連貫起來難度則很高。也就
是說:現代運動攀登是以完成路線動作的成功率來決定整條路線的平均難度。成功率愈低
則代表難度愈高。實際上運動攀登的難度也已經包含了其它生理與心理的因素,包括恐懼
感、或快扣好不好掛…等。雖然習慣上我們仍以過去的難度系統來做稱呼,但其本質精神
上已經完全不同了!(註:法國的難度系統較接近現代競賽運動攀登的形態)
所以一條早期在天然岩場所開出的5.13a的傳統路線,絕不等於比賽路線的5.13a。
難度的制定
一條路線的難度通常是由首攀者來決定的,首攀者常會參考下列因素來制定難度:
一、以他/她當時爬的感覺來做為判斷依據。
二、比較過去的攀登經驗。
三、參考該地區其它的路線來做為比較。
四、參考群眾的意見。
不過實際上;一些高難度的路線難度常常被低估(因為群眾的壓力) 。
當路線被爬上後,難度有可能會再做修正,如果該路線的難度被高估,則有可能降級
,反之;若該路線的難度被低估則可能會被昇級。另外;路線上的點變大(腐蝕)或變小
(斷裂)也有可能造成級數的修正。
對難度你應該有的認識…
主觀的難度The subjectivity of rating
我們必須對難度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那就是:對攀岩者個人而言;難度是非常主觀的
。如果一條路線正確的難度是5.13a的話,這意味著一定有其它攀岩者認為這條路線只有
5.12d或5.13b/c,因為每一個人的條件都是不同的。
難度也是一種綜合過去經驗的感(知)覺,感覺是很主觀的,沒有理由你的感覺一定會等
於別人的感覺。所以你所吃的那碗所謂的特辣牛肉麵,也許在別人看來真的只是小辣牛肉
麵,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這種情形在抱石或短路線時尤其明顯,所以大可不必為路線
難度而堅持己見,因為每個人的感覺真的都是不同的。
你也不可能每次攀爬同樣的路線卻都有相同的感覺,別人當然更不可能跟你有完全相
同的感覺,所以;難度是不準的(精確的),僅供參考!
造成難度失真(訂不準)的一些原因:
一、受限於攀登者過去的經驗
如果一個攀岩者過去沒有爬過5.12個路線,即使他爬得再好,他也決對不會制定出超
出5.12以上的難度,所以他們所訂的難度常常是被低估的(保守的)。這種情況常發生在一
些較有歷史的岩場,國內一些早期開發的岩場如大砲岩、麗陽、壽山…等,路線的難度都
有訂的偏低的現象。
例如:壽山岩場有一條路線叫作"蛹夢"十多年前梁明輝教練首攀訂難度為5.9,由於當時
壽山岩場最難的路線是"越嶺獵狐"[5.10c](有其它更難的但只算是抱石問題),而當時國
內最難的路線也只有5.12(其實上是TopRope)。最近(2003/5/25)阿勇來高雄爬過"蛹夢"
後,認為它"蛹夢是一條5.11的路線,或許阿勇是正確的,因為"蛹夢"的起攀是一個抱石
問題,也有些身高上的限制,對於個子不高的人(尤其是女孩子)。
所以一些新與的岩場往往難度訂得比較高(或者說比較接近於運動攀登的形態),例如泰
國喀比。
二,受限於過去的攀登技巧
若一個攀登者缺乏某些特定的攀爬技巧的話(例如裂隙),那麼他在爬這種地形時會
覺得比較難。所以通常到漠生岩場攀爬時很有可能覺得別人的岩場比較難,這也是攀岩者
最好能夠到各地攀登旅行的原因。
因為岩壁的各種條件不儘相同,所以每個地區的難度可能都不太一樣,例如:同樣是
難度5.10的路線在約瑟米提(Yosemite)爬的感覺可能就和在台灣爬的感覺完全不同。
如果某個地區的攀岩者沒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攀岩旅行,也沒有外地的攀岩者前來交
流。那麼該地區的路線難度就很容易有失真的問題。另外,每個地區的岩壁形態、岩質、
路線的長度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同樣是5.10的路線可能每一個地方都有所不同。
三 、難度的錯覺
例子一
如果你在一條路線或是抱石問題上奮戰很久,不久之後你就會失去對難度的感覺了。
因為你已經嘗試很多次了,你對於每一個點、每一個動作都瞭若指掌、你已經知到道該用
什麼心情與體力來面對這條路線。你的身體也已經完全的配合這條路線的風格,即使是細
膩的膝蓋、腳踝的扭轉都能控制的很完美。
例子二
如果有一個人爬上5條8c+的路線,平均只花上5~10次的嘗試,之後他嘗試另一條
project卻花了三個禮拜但後來終於完攀了,雖然完攀後並不覺得比以前的8c+難多少,但
他想以前爬8c+只用了5~10次,爬這條卻花了三週...所以這條路線可能有8c+/9a吧....
但是若是這個人以前爬8c+時也花上三週的時間的話那他該如何去比較?
你不能以你所花的時間或嘗試的次數來判定路線的難度,你說是嗎?
例子三
另外,當你攀爬一條路線並非在你的極限時,即使你犯了一些小錯誤雖仍能完攀,但
這些小錯誤無疑地將使你感覺這條路線感覺更難。
例子四
另一個例子是,油雞黑拉雅馬(Yuji Hirayamas ) on sight 一條 Mortal Combat路
線,這是一條典型的耐力路線,在法國的Jurassic國家公園。 這條路線是由Axel
Franco所開出的,由於Axel Franco並非是那種很強壯的攀的攀岩者,原本的難度是訂為
8c/c+.,經過了大家幾次重爬(repeats)後,難度公訂為8c。
油雞(Yuji)覺得這條路線比他以前所爬過的8c都還要簡單,感覺比較像是8b+。油雞
當然會覺得這條比8c簡單,若非如此他也就不會成功地On-Sight完攀了,最有可能使油雞
可以成功On-Sight的原因是Mortal combat這條路線簡直就是像為油雞量身訂作的一般。
但這並不表示油雞覺得8b+是Mortal combat這條路線正確的難度,因為若正確的難度是
8b+的話則表示一定會有其它人認為只有8b。但由Franco原本訂為8c/c+來看,Mortal
combat應不止只有8b+ꄊ
四、首攀者的心理因素(避免爭議)
人們似乎害怕訂出高難度的路線,因為群眾的壓力…,這無疑是攀岩者無形的包袱。
如果你認為有條路線應該有5.14a的難度,但是你可能會說:這條路線可能比5.13cd還難
,因為這樣比樣不會引發爭議。記得Fred Rouhling在1995年宣稱Akira是一條9b的路線時
,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那是真的,也沒人認真的看待Akira這條路線,它甚至溲有出現在
「全世界最難路線的名單中」,儘管;Fred Rouhling的另外兩條9a路線也沒人再爬上去
過。直到現在Akira這條路線都沒人能重爬過,人們才開始相信。但是若當時Fred
Rouhling是這樣來描述Akira這條路線的話,應該比較容易讓人接受…
第一段是8b+(5.14a)有個休息點,接下來兩個V12/V13左右的抱石問題沒有休息點,最後
一段是8a(13b)的難度。
當一條路線的難度制定超過了當地的攀登水準以上時,往往會引起爭議。因此;有些
攀岩者就會傾向將路線的難度訂的比較保守;以免引起爭議,這也是難度失真的另一個原
因。
舉例而言:
Dave Graham並沒有為他所開出的Livin' Astro與The fly,這兩條路線訂上難度。因為他
擔心或許別人可能不認為有那麼難,為了避免爭議;所以乾脆不訂難度了。
如果大家能真正了解上面所提到「難度是主觀的」的涵意的話就應該能理解:別人絕
對不可能和你有相同的感覺,所以當別人覺得這條路線比你的感覺更難或更簡單時,這並
沒有什麼不對,不必去爭論這條路線難度的正確性,攀岩者應勇於表答並忠於自己的感覺
。
另外;當你還沒有爬上某條路線前,似乎也沒有必要去質疑路線的難度。
五、測不準原理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去問一些高手關於簡單路線的難度為何?,會發現他們對
於什麼是5.5或5.8的看法有比較大的出入,但卻對於5.12,5.13這些難度有著比較接近的
看法。這或許是人們對於自己極限的感官能力會比較敏感一些,而對於較弱的感覺刺激會
比較遲鈍。所以;初學者可能比高手更加清楚5.5與5.7的差別在哪裡。
難度對於攀岩者的實際義意
避免危險
對於傳統攀登而言,路線難度愈高;其危險相對的增加,所以攀登者應選擇適當的難
度來爬,以免有生命危險。運動攀登雖然危險性較低,但是攀岩者越級挑戰高難度的路線
,比較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幫助進步
許多攀岩教材都告訴我們,只有選擇適當難度的路線來爬,才能幫助我們進步,難度
太高或 太低都不好。許多初學者常常越級挑戰一些難度太高的路線,他們往往大在意數
字的問題、對於進步操之過急,或太在意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而忽略了攀岩真正的樂趣為
何?
Ratings are a tool to help you climb, but they are not what climbing is about.
我該爬什麼樣的路線呢?
難度(YDS) 如何達成
5.0~5.5 大部份的成人,在第一次攀岩時都有可能爬上這種難度。
5.6~5.9 如果一週最多只爬一天,又沒有其它的訓練的話,那很可能只在這個範圍內遊
走。很多人在這個範圍就半途而廢了!
5.10~5.11 如果沒有岩鞋的話是很難爬上5.10以上的路線的。除了每週末、週日必須爬之
外,平時還要加強體能的訓練。若每週只爬一天,可能要花上一兩年以上才能
爬上5.11的路線。
5.11~5.12 每週必須爬好幾天,而且必須辛苦訓練。爬到這種程度,你已經算是真正的攀
岩者了!
5.12~5.13 近於職業級的訓練,及非常嚴格的訓練計劃。一般人只要努力不懈,總有一天
會達到這個境界。
5.14以上 近於職業級的訓練,甚至瘋狂的訓練,但並非人人都能練到這個境界,你的資
質必須要有過人之處才有可能。
結論
難度≠攀登者的能力
很可惜的!大部份的人都會將路線的難度與攀岩者的攀登能力劃上等號,彷彿將攀岩
者也分了等級,有些人乾脆直接將攀岩者分成等級「這些是5.14的高手、那些是5.13的高
手……」。
攀登的能力包含許多不同的層面:體能狀況、心理狀況、攀爬的技巧、戰術運用與臨戰表
現。成功爬上(RedPoint)一條高難度的路線可能只是某些局部攀登能力的表現,再加上在
這條路線上嘗試的次數夠多,自然你就比較高成功機會。
但是比賽時則選手需要較全面的攀登能力,由俊明上次在國際比賽中擊敗許多5.14的
日韓高手的實例中我們可以知道,難度絕不代表攀登者的能力。
難度是不準的(精確的),僅供參考!特別是跨地度的難度往往是難以比較的。
難度是非常主觀的。如果大家知道這點的話,相信可以避免許多難度上的爭議。
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攀岩者事先知道一條路線的難度的話,會對他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正面的or負面的,還
是因人而異?
--------------------------------------------------------------------------------
附錄一
世界高手對難度的態度
Chris Sharma
克里斯瞎馬從不為他最難的抱石路線訂難度,因為他並不認為你可以將一個數字附於一條
抱石路線之上。hello!克里斯。醒醒吧!如果沒有數字的話你就不可能過著像現在這樣的
日子了!想像一下climbing雜誌要是沒有數字的話會是什麼樣子。
沒數字-就沒群眾-就沒贊助商-就沒錢!
Klem Loskot
在未來,Klem Loskot將只用B-級數來(B-grading)來訂定他的路線或抱石problem,另一
方面,Klem Loskot只對那些難度在他極限邊緣的路線或抱石problem有興趣,所以他的路
線大多是由8b+/V14算起。
Fred Nicole
Fred Nicole也開始避談難度,雖然他仍想繼續用正常的方式來為他的路線或抱石problem
制定難度,但他還是不想讓別人降低,所以索性就不說難度了。
--
███████████████████████████████████████
████◤ ◥█████████▇▆▅▆▇█████████████████
██◤◥◤◥◤◥◤◥███◤ ◥██████▁▁▁▁▁▁▁▁▁█▇▆▅▄▅▆▇
◤ ○ ◥█◤ ◢██◣ ▏fall in love ▏
╘│╛ ◢███◤ ◥◤ ◣ ▏ with mountain ▏
/\ ◢█◤◥◤ ◥▇▇▇▇▇▇▇▇▇████████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140.116.32.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