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總,台灣戒嚴時代的恐怖機關,最近拜憲兵濫搜事件之賜,成為熱門的關鍵詞;包括「警總再現」、「警總還魂」,各式的比喻形容,躍上媒體的版面頻道,藉以諷刺民主時代竟還有戒嚴遺緒的反差;不過多數國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曾經鎮壓台灣人人權、滿手血腥的警備總部,雖然形式上業已裁撤,但是事實上,警總卻改以另一面貌繼續存在於政府部門,成為民意監督的死角。
了解警總的沿革者,大抵知道一九四五年在中國重慶成立的警備總部,是日本戰敗後,負責前來接收台灣、維持治安,同時遣返日本戰俘的單位,一九四七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出於首任總司令陳儀的劊子手,其參謀長柯遠芬說過「寧可枉殺九十九個,只要殺死一個真的就可以」,為當時的大屠殺留下最悲慘的紀錄。
惡名昭彰的警總,更是兩蔣父子在台長達三十八年戒嚴統治的執行者,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以「抓匪諜」為名造成的各種大小冤案錯案,如今已經證實其實是蔣家打擊異己、壓制反抗、鞏固政權的統治工具。這個曾經製造孫立人案、美麗島事件的暗黑單位,在一九九二年因應動員戡亂時期終止而拆了招牌,但是相關業務與人員卻立即做了移轉,例如現在的海巡署內,就有警總的遺留組織,而這次的濫搜事件中,隱身在憲兵背後的指使—軍事安全總隊,前身是反情報總隊,更是警總中的警總。
國防部為了消弭社會反彈,新近公布的第一波調職名單,將政治作戰局保防安全處處長以及憲兵指揮部所屬的台北憲兵隊隊長調離本職,但是細究這次事件的始末,首當其衝的憲兵,由於具有司法警察身分,應是被用來做為「白手套」或「擋箭牌」的角色,躲在手套裡的那隻看不見的手,真正主導行動進行的,正是軍事安全總隊。昨天在立法院,國防部政戰局長證實了這個預判。這個層級不高(總隊長為上校),權力卻超大的奇怪單位,恐怕是到了該熄燈關門的時候。
神秘的軍事安全總隊,就位在台北市興隆路的國防部「興德山莊」內,在全國各地還設有機動組、地區工作組;這些年馬英九致力國軍「精實案」,憲兵一度差點要被裁光,後來考慮總不能請保全來守總統府,才保住命脈,但是軍事安全總隊卻得到厚愛,二○一三年四月,其人員由兩百多人擴編到三百多人,陸海空軍司令部回復設立反情報工作組,也增設了情報研析中心,行情可謂逆勢上漲。
軍事安全總隊如果與時俱進、素質整齊、專業充分、管理嚴格,對內可以整飭軍紀,對外可以因應兩岸交流擴大下所衍生的滲透風險,所謂英雄不怕出身低,大家不會深惡痛絕若此,但是軍中發生江國慶不幸的傷害尚未痊癒,如今竟逾越軍安範疇,膽敢拿一般民眾開刀,搞出此等背離民主法治的荒謬行徑,可見冰山一角,藏在水面下的問題有多龐大。軍事安全總隊是否積習未改,宛如毒瘤勢必割除?各界需要深入討論。
考察這些年的績效,軍事安全總隊也不是毫無成果,前陸軍少將羅賢哲等共諜案,就是這個單位協助調查局所破獲,基於其業務功能的保存,或可考慮將有關職掌回歸到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強化保防安全處的功能,並協同陸海空三軍各政治作戰單位的保防工作,做進一步的整合,以接手軍事安全總隊裁撤後的任務所需。同時,不僅是組織的檢討,人員的去蕪存菁,深化法治教育,實務訓練,更是首要,否則換湯不換藥,改變不了以民主為糖衣、警總實已變形進化的事實。
台灣解嚴(一九八七年)已經快要三十年,如果僅以「白目」看待這次的濫搜事件,應是並未深刻認識軍事安全總隊存在於這個時空的乖離性,要治本,非對症下藥不可。
反情報總隊 在 段宜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次憲兵擅搜民宅事件,讓政戰局繼軍宅案後,又一次熱門起來。
軍宅改建是政戰局眷服處的業務;下令憲兵執行任務的,則是政戰局的保防安全處。
蔣經國擴編國防部政工局為總政戰部,成了白色恐怖時期,橫行台灣社會的特務單位。政戰局保防處就是軍中特務餘毒!
只是啊,有幾個媒體報導中,提到了「軍事安全總部」,讓人看了嚇一跳;連各軍種總部都降編成司令部了,什麼時候又搞出個「安全總部」?
這其實是保戰局所屬的軍事安全總「隊」啦!我當兵的時候,叫做反情報總隊。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