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Tech麻省理工科技評論》4/25
*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迄今最白塗料,可使建築物降溫】
近日,美國工程師研制出了迄今為止最白的塗料,給建築物塗上這種塗料或許能給它們降溫,從而減少對空調的需求。據悉,研究人員篩選了 100 多種材料,測試了 10 種不同的配方,最後用高濃度硫酸鋇研制出了這種超白塗料。這種新的最白塗料配方最高能反射 98.1% 的陽光(此前研制出的超白塗料能反射 95.5% 的陽光),同樣能將紅外線熱量從物體表面散射出去。
* 【SpaceX「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交會對接】
SpaceX「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交會對接,載有 4 名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本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 SpaceX 與美國國家太空總署第二次商業載人太空發射任務。
*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大腦飢餓」作用機制】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英國同行合作,發現了「大腦飢餓」的作用機制,有望在減肥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研究指出一種黑皮質素 4 受體(MC4 受體)控制著我們身體的飽腹感,同時也可以由一種藥物觸發。
* 【MIT 物理學家通過研究黑洞自旋以尋找暗物質拖拽黑洞證據】
MIT 的物理學家們研究了黑洞的自旋以尋找暗物質減慢黑洞自轉的跡象。研究小組研究了 45 個黑洞雙星的自旋,並計算了當這些黑洞跟一種被稱為超輕玻色子的假想粒子在一定質量範圍(1.3x10^-13 電子伏到 2.7x10^-13 電子伏)內相互作用其旋轉速度會有多快。結果他們發現,兩個黑洞的旋轉速度太快,以至於無法跟超輕玻色子發生任何相互作用。這個結果表明在這個質量範圍內的超輕玻色子不是暗物質,或者也許真的沒有暗物質這種東西。
* 【透明奈米層或帶來轉化效率超過 26% 的太陽能電池】
來自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太陽能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工作組設計了一種用於太陽能電池前端的奈米結構透明材料,這種材料有望幫助硅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超過 26%。相關研究已經發表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能源》上。
* 【俄羅斯改進型鈣鈦礦光電池降低能量損失】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MISIS)科研人員使用氧化鎳納米粒子和結構開發出一種新型光電池,可為物聯網無線設備、健身跟蹤器、智能手錶和耳機提供能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太陽能材料及電池 》上。
* 【美日將共同開發 6G 移動通信技術】
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菅義偉同意共同投資 45 億美元,開發被稱為 6G 或「超越 5G」的下一代通信技術。兩國領導人在華盛頓會晤後發佈的一份聲明顯示,兩國將投資於安全網絡和先進信息通信技術的研究、開發、測試和部署。其中,美國已承諾為此提供 25 億美元,日本承諾提供 20 億美元。
* 【MIT 研究人員利用奈米炭黑讓水泥具備導電性,或帶來新採暖系統】
MIT混凝土可持續性中心 (CSHub) 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RNS) 的研究人員,通過將高導電性納米炭材料(碳奈米纖維、奈米管、奈米炭黑和氧化石墨烯)引入到混合物中制備出大量具有導電性能的非均相水泥復合材料樣品。該材料施加低至 5 伏的電壓可以將水泥樣品的溫度提高到 41 攝氏度,這或可以替代傳統的輻射暖系統。
* 【「毅力」號探測器首次在火星成功制氧】
「毅力」號探測器在火星上首次成功從火星大氣中產生了 5.4 克氧氣,這為宇航員未來探索「紅色星球」鋪平了道路。
* 【天文學家用 9 架太空望遠鏡觀測了比鄰星猛烈耀斑】
一個天文學家團隊使用 9 架望遠鏡發現了一個來自太陽最近的比鄰星 (Proxima Centauri) 的極端爆發或耀斑。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它將有助於指導尋找太陽系以外的生命。
* 【哈佛大學科學家受摺紙啓發,開發新一代穩定的充氣結構】
哈佛大學約翰·A·鮑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受摺紙啓發,開發了雙穩態充氣結構。這些結構部署後鎖定在原地,不需要持續的壓力,可為新一代堅固的大型充氣系統提供更直接的途徑。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EPFL 的科學家研發出超低損耗的氮化硅集成光子電路】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超低損耗的氮化硅集成電路(IC),集成電路的損耗為 1 dB/m,是非線性集成光子材料的紀錄值。這種類型的超低損耗對於允許使用片上波導合成、處理和檢測光信號的集成光子學來說至關重要。
* 【瑞典隆德大學研究發現關鍵肌肉基因與 2 型糖尿病有關】
瑞典隆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一個特定的基因對肌肉乾細胞創造新的成熟肌肉細胞的能力非常重要。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英特爾第一財季營收 197 億美元,淨利同比降 41%】
英特爾公佈 2021 財年第一財季財報。報告顯示,英特爾第一財季營收為 197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198 億美元相比下降 1%;淨利潤為 34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57 億美元相比下降 41%;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准則的淨利潤為 57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61 億美元相比下降 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句成語就是「樹大招風」,這用來形容目前微軟KINECT體感攝影機實在最貼切啊。KINECT在11月4日率先於北美地區推出大獲好評,而且10天實際銷售破100萬套,並預估年底前能達到500萬套的銷售目標。KINECT標榜無需控制器的嶄新操縱體驗,好像電影【關鍵報告】中的憑空操縱的新鮮感,不但帶給遊戲...
反射型 紅外線 感 測器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智慧醫療 #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 #熱像儀 #人工智慧AI #網路處理器NPU #人臉辨識考勤
【熱像儀須知】
雖然發燒不是染疫的百分百表徵,但由於仍有 88% 肺炎患者會出現發燒症狀,讓「熱像儀」一時成為供不應求的熱門商品。熱影像為何是量測溫度的利器?這是因為當物體處於絕對零度 (−273.15℃) 以上會輻射出能量,將其度量化並轉換成圖譜,就能顯現熱影像或量測溫度。不過有設備業者提醒,熱溫度校正機制取決於溫度穩定與否?再現性夠不夠?而設備等級則取決於穩定度、靈敏度、誤差值和感測像素。
要了解「誤差vs.恆溫控制」,就要知道什麼是「黑體」(Black body)。溫度量測會以「黑體」作為恆溫調溫器——它是一個能全數吸收外來輻射、且不會有任何反射和透射的理想化物體,隨著溫度上升,黑體所輻射出來的電磁波與光線稱為黑體輻射。另須留意的是,體表溫度會隨著環境溫度改變 (天冷時,皮膚體感冰涼),核心溫度才是重點。若只就體表溫度做補償,當體表達到警戒值時,恐怕核心溫度早已超標!至於那些徘徊在臨界值附近的潛在風險者,更須慎防有錯漏之虞。
其次,如何因應周圍熱源干擾/環境條件 (特別是戶外量測) 及高人流場景是一大挑戰。一般而言,感測器的解析度越高,有效距離就越遠、可將安全量測距離拉得更遠,但這種高階感測器通常價格不斐。再者,AI 對於防疫工作功不可沒,標榜加速處理網路封包的「網路處理器」(NPU) 也因而水漲船高;與此同時,可根據不同輸入視角建立模型、即時產生 3D 臉部影像的 3D AI,不容許弄虛作假,且整組 IR感測器+RGB 感測器的成本不到結構光的 1/3。
電信業者也聯袂系統商投入智慧防疫,推出非接觸式紅外線熱影像偵測體溫的「智慧溫感偵測系統」;結合 AI 溫度感測,可快速篩檢出體溫異常對象,即時示警並記錄量測數據,並降低測溫人力和接觸風險,並具備多目標偵測、警報連動機制、事後記錄查詢功能,並可透過 Modbus / OPC 協定或應用程式介面 (API) 與異質系統平台整合。所延伸出來、月資費不到千元台幣的「雲端人臉辨識考勤服務」,對百人以下的小企業主極具吸引力。
延伸閱讀:
《科技防疫,紅外線熱影像成顯學》
http://compotechasia.com/a/opportunity/2020/0414/44478.html
#工研院ITRI #耐能智慧Kneron #亞太電信
反射型 紅外線 感 測器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D感測實現創新功能 英飛凌ToF技術進軍手機市場
2019-06-20吳栢妤
相較於其他3D技術採用複雜的演算法來計算物體至鏡頭之間的距離,ToF影像感測器晶片則是透過擷取從被攝主體反射出來的紅外線,藉此取得更精準的測量結果。因此相較於2D感測或者結構光等其他技術,3D ToF能更快、更有效地感測環境光,減少應用處理器的工作負載,進而有助於降低耗電量。憑藉著此技術優勢,除了持續耕耘工業物聯網(IIoT)市場,英飛凌也積極將3D ToF技術導入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中。
英飛凌電源管理即多元電子事業處大中華區射頻及感測部門總監麥正奇表示,ToF技術已廣泛運用在工業物聯網市場,而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趨緩,手機廠開始積極開拓創新功能,因而促成3D ToF技術導入消費性應用的機會。ToF技術擁有快速的反應速度,可廣泛地應用在像是臉部辨識等各種生物驗證方法上。此外,ToF能以3D掃描物體,不受外部光源所影響,無論室內外的辨識率都更為出色,也適合實作於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等應用。
因應此趨勢,英飛凌也針對消費性行動裝置市場推出3D ToF專晶片,特別是以小型鏡頭提供高解析度影像的需求所設計,應用範圍廣泛,包括臉部或手勢辨識等用以解鎖裝置及確認支付的安全驗證。此外,也可進一步支援擴增實境、影像變形與拍照(如散景)等效果,也可用於掃描室內環境。
如LG即將在7月上市的旗艦款手機G8 ThinQ,內建的前鏡頭即搭載英飛凌REAL3影像感測器晶片,該感測器結合了英飛凌的專業知識和pmdtechnologies在處理3D點雲(3D掃描所產生之空間中的資料點集合)領域的演算法所打造而成,將使智慧型手機的前鏡頭功能提升至全新境界。
據了解,英飛凌最新款影像晶片面積僅4.6 x 5mm,提供150 k(448x336)像素輸出,幾近HVGA水準的解析度,較市面上多數的ToF解決方案高出四倍之多。其像素陣列對940nm紅外線具高靈敏度,在戶外的使用也有良好的表現,這是因為每個像素中都有的專利SBI(Suppression of Background Illumination)技術。由於具備高整合度,每個IRS2771C影像感測器都是一個微型且單一晶片方案的ToF相機,可大幅降低整體物料成本(BoM)及縮小相機模組的實際尺寸,同時仍維持優異的效能與低功耗表現。
英飛凌表示,透過與其夥伴pmdtechnologies的長期合作關係,該公司在處理3D點雲(3D掃描所產生之空間中的資料點集合)的演算法領域取得了更深厚的專業知識,使得該公司可在硬體專業之外,提供完整的工具與軟體給開發者。
資料來源:https://www.2cm.com.tw/…/…/37D273A4EA8248BFA24C8279D1A67CAC…
反射型 紅外線 感 測器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有句成語就是「樹大招風」,這用來形容目前微軟KINECT體感攝影機實在最貼切啊。KINECT在11月4日率先於北美地區推出大獲好評,而且10天實際銷售破100萬套,並預估年底前能達到500萬套的銷售目標。KINECT標榜無需控制器的嶄新操縱體驗,好像電影【關鍵報告】中的憑空操縱的新鮮感,不但帶給遊戲全新的操縱革命,對駭客高手來說也是新鮮的常識。
這裡先簡單說明KINECT的原理,透過內建的RGB鏡頭與紅外線鏡頭,打出密密麻麻的紅外線光點,掃描物體表面,並計算紅外線反射回來的時間,來計算出物體的距離與運動狀態。這裡有一段在全黑暗的室內,以夜視鏡來看KINECT打出來,數以萬計的紅外線光點,也看得出KINECT用到的紅外線鏡頭非同凡響。
由於目前KINECT先針對Xbox360遊戲用途,還沒開放電腦使用,但有不少駭客呼朋引伴,以破解KINECT為樂,現在KINECT已被不少高手破解,能用在電腦的視訊用途,可控制KINECT的鏡頭移動。
另一個更誇張,直接把KINECT攝影鏡頭拆下來,套在自製的螃蟹型機器人,接下來這機器人會透過鏡頭自己追蹤目標,靠近目標時還會用腳去砍劈,頗有攻擊性咧,如果稍微改良一下,說不定能用來當作保全機器人喔!!
接下來還有高手已經把KINECT用在虛擬的多點觸控用途,兩手對著KINECT憑空指揮,能拉動畫面中的照片移動,甚至放大縮小,好像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咧。
另外一個高手更誇張,透過自製的軟體,能把KINECT的紅外線鏡頭加以應用,產生「全息影像」的360度景深效果。用鏡頭感測物體的距離,由藍色到紅色表現距離遠鏡,然後把距離套用到影像後,接下來合成就能產生全息影像,能用滑鼠任意調整360度位置。後面甚至可產生網格運算,有更精密的計算效果。
KINECT發售才短短幾天,竟然變成駭客群起攻擊的目標,而且還有比原本規劃中更多樣化的發展,這也是微軟當初料想不到的吧!! 台北場次還會有神秘嘉賓到場,以及好康大放送呢,趕快來體驗「你就是控制器」的嶄新遊戲魅力吧!!
附註:部分引用影片來自Youtube網站,版權屬各個創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