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週的週記應該會讓國文老師生氣吧?
在開始寫之前,
我有一種這樣的明顯感覺。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在中秋連假的這幾日,
我們一家三口幾乎哪裡都沒有去,
就像鐵製鉛筆盒裡面的橡皮擦,直尺跟2B鉛筆那樣,
三個人長時間處在同一個空間裡。
在這個空間裡的96個小時裡發生了什麼事?
要說真的發生什麼事,
應該是"一件事都沒有",
"只有重覆蓋章,像是enter/delete按來按去"的情況--
像是羅比反覆地說著:
"媽媽,媽媽,現在我們要做什麼?"
"爸爸,我不要吃飯,我不要洗澡,
我根本不累,我不要睡覺。"
還有我一度聽到彼得在客廳大吼:
"喔!!!你幹嘛跪在我的雞雞上啦?"
如此這般的四天連假。
2.
值得拿出來說的,
是彼得的國文程度這件事。
某天他帶著羅比去河堤騎腳踏車,
一路騎到天母去,
中間經過一個綠色隧道,
天色瞬間黑了下來,
羅比擔心地說:
爸爸,
這裡是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
彼得覺得這個形容很好笑,
回家來說給我聽,
他笑羅比:
哪有人形容一個地方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嘛~~
哈哈,呱呱。
#彼得很喜歡用呱呱作結
#我不知道為什麼請不要問我
我問彼得:
那不然你說說看,
"神不知鬼不覺"這六個字,
到底要怎麼用呢?
彼得當著羅比的面,
很有自信地說:
昨天我半夜起來尿尿,
走路很小聲,
就是神不知鬼不覺喔~~~~呱呱。
3.
我完全無法苟同這個舉例,
我跟彼得說:
神不知鬼不覺,
是你要做一件事情,
其實會影響到別人,
但你偷偷跑去做了,
很隱密地躲過了世人的目光,
是這個意思吧~~~
彼得一臉疑惑,不明白我的意思,
我再度強調:
像是"我神不知鬼不覺地偷了政府的錢",
或者是"我把人殺了,偷偷埋在井裡面,
神不知鬼不覺"
這樣的用法。
可是你半夜爬起來尿尿,
根本神跟鬼都不在乎啊!!
彼得不以為然地看著我,
羅比見狀,
在一旁加油添醋地表示:
爸爸你要尿就尿,
都沒有人要管。
4.
就是這樣我發現彼得好像有些字眼,
都用得不到位。
於是我再考他一個,"預防勝於治療"。
我:你舉例給我聽看看?
彼得想了一想,
又說:
如果我想要大便,
我就先去坐在馬桶上等,
這樣就是預防勝於治療。
我:......
5.
承上,
彼得看我說不出話,
他說:
又不對了嗎?
先去坐馬桶,
這不是預防勝於治療嗎?
我:
預防勝於治療,
應該是你在壞的事情還沒發生之前,
"額外"做了什麼去避免它發生吧.....
比如說,你覺得家族有遺傳病史,
你就去作定期健康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
我繼續說:
大便這種事,
本來就要坐在馬桶上,
你早去晚去有差嗎?
#而且不管什麼詞彙
#舉例都跟廁所活動密切相關
#這個人是不是幼童呢
6.
這段對話在彼得的家人打電話來時中斷了,
彼得跟家人聊天時,
對方好像正在上廁所的樣子,
於是中途彼得對著電話說:
欸,你尿尿怎麼這麼大聲?
你要尿在馬桶的斜坡上,
才不會這麼大聲!!
對方好像說了"關你什麼事"這類的話,
彼得皺著眉頭說:
尿在斜坡是生活小常識啊。
他掛了電話,
很得意地對我跟羅比表示:
啊哈,生活自理我最棒!
#你去跟巧虎開節目好了
7.
還有連假即將結束,
吃飯的時候,
羅比突然抱怨說:
很多同學都還有請假,
像是劉XX,
他連假以後的星期三還要去台南玩,
我都沒有......
我感到一絲絲心酸,
我問羅比:
真的有很多小朋友請假嗎?
羅比委屈地點點頭。
我轉頭看彼得,
這時彼得對羅比說:
我跟你講,
下次吼......
我:下次我們也多請假一天嗎?
彼得接著說:
下次吼你就要知道,
人比人,氣死人,呱呱。
#毫無安慰之意
後記:
昨天傍晚時,
我在沙發上看小一的自修評量,
讀到閱讀測驗的部分,
真的覺得有點無聊,
"小鳥在樹上唱歌,我們在樹下玩遊戲,
大家都是大樹的好朋友。"
然後測驗題目是:
什麼動物在樹上唱歌?
1)蝴蝶
2)小鳥
3)蜘蛛
我很想大叫說小一新生才剛剛接觸閱讀,
可不可以找一些有趣的題材來讀一下,
接著我就聽到彼得經過廁所,
問羅比說:
欸你怎麼大便大這麼久?
羅比:
我大不出來......
彼得用訓誡的口氣說:
就叫你中午多吃一點吧?
人要多吃才會有得大,
這個就是吼,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算了我還是去當大樹的好朋友好了
#讀這篇的國文老師們您還好嗎
本週週記關鍵字:
#中秋連假
#去了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
#肚子痛就先去坐馬桶
#此謂預防勝於治療
#有吃才會有大
#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愛在心裡尿在斜坡
#生活自理我最棒
#呱呱
PS.
另外也順手分享幾張過去的家庭生活照,
這幾張照片看下來,
我只能說,
地瓜球人的日常,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
去了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0cc跑車更輕巧的乘座感。
事實上,新款R1可以說是Facelift版,而上一代R1在2015年推出,分別有採用電子避震的R1M,以及配置傳統機械式油壓避震的標準版,而新款R1同樣有兩個版本,今次遊車河的屬於標準版。廠方之所以推出新款R1,原因之一要把車子提升到歐五環保排放標準,順道改變一下外型,以增加車子的吸引力。
外型方面,新款R1採用新設計的車頭及包圍,廠方表示新車的風阻更低,有利加速性能。引擎是新車改良重點,盤頂經過大幅修改,進氣歧管、然油噴注噴咀及排氣管等等與舊款截然不同,目的是提升燃燒效能,因此工程師無需增加排氣量,而又能夠維持200匹馬力;此外,廠方表示採用新設計的手指式氣門搖臂(Finger-Follower Rocker Arms),使引擎的高轉表現更佳,能讓R1的尾段加速力與對手匹敵,這點主要針對賽道改良。近年,大部份公升級超電陸續轉用手指式氣門搖臂,目的是加強引擎的高轉性能。
好多年前,自己使用過舊款R1比賽,包括初代的化油器版本及早期轉用電子燃油噴注的版本,由於她們的加速力及操控性能出眾,所以R1成為了好多車手及街道騎士夢寐以求戰車。不過以今天角度來看,當年的R1毫無疑問又重又大部,可是當時我沒有這個想法,原因是當年的超電都是這個標準,只是現今的超電又輕又細部,才顯得以前的超電像一艘龍舟。
此外,即使新款R1有200匹馬力,數字遠高於舊款R1,但是新車並沒有因為馬力大增而變得更難操控;相反,新車因為又輕又細部,又有頂級車架及大量先進電子科技,所以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省卻了不少經驗累積的操控動作。回想以前在賽道駕駛舊款R1,不僅要與對手較量,事實上還要跟「巨型」的R1角力,原因是拖波(降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把車子拖得很慢,甚至使車尾左右搖擺,加速時車頭很容易升起,以及油門反應十分之「牛」 ,所以需要大量體力抑制各種擺動及應付搬身攻彎,油門控制也要求更精準的操控技巧,否則像蠻牛一樣的馬力好容易在出彎時造成Highside。
及後,自己在2011年幫moto-one在街道試駕2012款YZF-R1,而這代R1正式邁進電子化時代,採用電子油門,還有馬力模式及擁有防打滑的循跡系統,引擎更採用YAMAHA自豪的十字曲軸,配合滑動式離合器,能夠消弭大量拖波(退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減少鎖緊尾輪的牽引力,使減速入彎更暢順,讓騎士輕鬆地衝入彎道,其實跟2衝跑車十分相近。雖然這一代的R1擁有大量電子科技,不過車身體積及重量仍然維持舊派超電的風格—又長又重又大部。
要數革命性的YZF-R1,非2015年版本莫屬。雖然這代R1面世一段時間,不過自己在19年初才有機會在賽車場試駕,然而那次試駕只是短聚,沒法像比賽般用力地造圈速,純粹感受一下新車的性能。其實只要騎上車子,就可輕易感受新、舊R1的分別,因為新R1不僅在視覺上更細小,推車感覺又輕又順,手臂握軑把與油缸距離感好近,大腿夾油缸的感覺更窄,唯一與舊款R1相似的地方是座姿好高好戰鬥格,雙腳像芭蕾舞,這是歷代R1的共通點。
一如所料,新一代R1的彎向非常鋒利,能夠讓我輕鬆地「劈」入彎道,我是首次在日本超電上找到這股銳利感,估計跟她的體積及重量有關,而車架及座姿等等的設定都是功不可沒。雖然同級的日本四大超電已經好細部,不過相對R1而言始終有一點點腫脹感。
馬力方面,R1有200匹馬力,即使當日駕駛的R1沿用原裝排氣管,排氣聲被封鎖,但馬力仍然是蜂擁而至,油門反應遠比舊款線性,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原因是這代R1採用更先進的電子科技,即使大油門加速導致車頭升起,也不用像過去立即縮油,讓頭轆返回跑道上,因為新R1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地介入,讓前轆緩緩地重返路面,轉數也不會出現明顯下跌。可是原裝電腦程式並非萬能,若選擇不合適的設定,要是大油門出彎都會出現車頭升升、跌跌的情況。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是在電子科技協助下,即使車身仍然傾則同時提早加油出彎,比以前更輕易地做到長距離車頭升起像職業車手的出彎效果,而又不用擔心炒車,相當神奇,好明顯是電腦程式幫我控制馬力輸出,才做到這種效果,在適當時候減少供油,大減輪胎過度打滑導致意外。事實上,相比舊款R1,新R1能夠讓騎士做少好多動作之餘,連引擎煞車的反應也有得調校,操控起來不用像過去的R1要跟車子搏鬥,像這樣不用造圈速的情況下駕駛,新R1是一部可以讓騎士嘆彎的超電,只是略嫌這代R1的掣動力不足。
老實說,今次以遊車河性質駕駛新款R1,事關在街道好難全面感受200匹的威力。不過就算在馬路無法讓超電盡展所長,依然吸引好多騎士駕駛,就好像moto-one早前訪問一眾澳門車友所言—自得其樂,而騎士們總會找到享受方法。如前述,今次駕駛的新款R1屬於Facelift版,操控感與早前在珠海駕駛的上一代R1十分接近,例如車身體積跟600cc大包圍分別不大,即使在街道都可以感受到輕巧及靈活的轉向反應。但由於自己身高只有5呎5吋,R1座位較高,而街道駕駛需要經常停車或斜路掉頭,因此要格外小心,不過這情況對玩超電的玩家來說十分常見。
當天一開始使用最強的賽道馬力模式Mode A,上一次在賽道駕駛都是選用這個模式,Moda A打開油門的加速反應非常敏捷,可讓車子凌厲地轟出彎道,駕駛超電無非就是要這種感覺。不過由於Mode A的低扭馬力輸出比較突然,再者街道的車速及引擎轉數遠低於賽道,因此在山路或低速行駛的油門操控較敏感。其後轉用街道乾地的Mode C,雖說這模式的油門加速反應不及Moda A敏捷,不過在街道上仍然覺得很強勁,但是低轉的油門操控較Moda A容易,因此在餘下遊車河時間繼續使用Moda C。自己覺得新R1的整體油門操控還要較上一代R1順滑。
據報新R1採用經過改良的避震,而個人認為原裝避震都適合香港街道使用,一點都不硬,嘗試過急煞的下壓反應,十分漸進,感覺它的油路設計極佳,但是前掣動力不算太強。
去了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 在 豐盛一哥& 嘟嘟公主- <校園怪談> 以我目前的人生來看,從小到 ... 的推薦與評價
就這樣,我來到了聖約翰科技大學,一個偏僻到極點、鳥不生蛋的地方。 我住在六宿,那是一棟被 ... 等我沖暖了,我就神不知鬼不覺地走到樓上拿衣服。 反正現在停電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