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一家三口反應大不同的兩三事。
/
1.
今年大學學測的國文作文主題: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哇,這題目好有趣。
腦中立刻浮現多年前鎂廷的老冰箱,堆滿了雜物,一開門就會土石流,還很耗電。
鎂廷總捨不得花錢替自己換一台,卻大手筆買了雞鴨魚肉給兒女們。
媽媽的愛啊⋯⋯
#腦中滿滿煽情又天馬行空的句子
#媽哩我就是文青
#我好適合去考學測
2.
被自己的文青(?)逗樂了,下意識轉頭問正在吃飯的陛下。
「baby,如果你有一座新冰箱,你會做什麼?」
「蛤,冰箱這麼大,我的房間放不下⋯⋯」陛下微微皺起眉頭。「把我的冰箱放在你的房間吧⋯⋯」
#五歲幼兒煩惱的是空間不足
#好實際的考量
#但為什麼要放在我的房間
我嘴角抽動,佯裝鎮定繼續循循善誘。
「你有一台放在我們房間的新冰箱要做什麼呀?」
「恩。我會在裡面放很多的⋯⋯香蕉。」
🍌???
#你依蓋隊嗎
#誰要在冰箱放滿香蕉啦
「為什麼你要放很多的香蕉呀?」我大聲爆笑。
陛下給了我一個淡漠的表情。
「如果我有錢,還要放一些魚、龍蝦,跟青菜⋯⋯但我現在只能放香蕉。」
#原來是經費不足的關係
3.
我接著問剛從洗手間走出來的老公。
「如果你有一座新冰箱,你會做什麼?」
「什麼!哪個廠商這麼好,要送我們一台新冰箱嗎⋯⋯是贊助尾牙嗎⋯⋯」
#不是好嗎
#我老公的價值觀好偏差
「不是啦,這是學測的題目。」
「今年學測有廠商冠名贊助喔⋯⋯」
#我是誰
#我在哪
#我覺得心很累
/
📷 沒有應景的照片,放一組我滑手機嚇到的舊照。
我兒子都有擬真廚房道具,多一台冰箱好像合理⋯⋯
#當年老公哪來的勇氣
#給不到兩歲的幼兒
#真的醬油跟米酒當家家酒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老公就會搬來當兒子家家酒的道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蘇貞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月初的時候,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在台北工作的吳永修夫婦放棄高薪工作,回到他們的故鄉-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村,要將廢棄的國小教室改建為「讀冊館」。由於經費不足,七十歲的老農夫蔡振明捐出耕作兩季的萬斤稻米,賣得十二萬,才讓讀冊館落成啟用。 這種「賣稻換冊」的行為讓我非常感動,感受到台灣社會總是有人默...
原來是經費不足的關係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月初的時候,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在台北工作的吳永修夫婦放棄高薪工作,回到他們的故鄉-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村,要將廢棄的國小教室改建為「讀冊館」。由於經費不足,七十歲的老農夫蔡振明捐出耕作兩季的萬斤稻米,賣得十二萬,才讓讀冊館落成啟用。
這種「賣稻換冊」的行為讓我非常感動,感受到台灣社會總是有人默默為土地和家鄉付出;但讀冊館卻面臨了有館無書的難題,我當下覺得,感動就要行動,所以立即在Facebook上發起募書的活動,沒想到短短兩個禮拜,就募集了超過40箱、上千本的書籍,這證明了社會處處充滿了溫暖。
有些朋友是從網路上看到捐書的活動,將書一箱箱打包寄來辦公室;有更多人則是利用上班前、下班後,甚至是午休的時間,親自提了幾個紙袋的書拿來辦公室。大家都依照讀冊館的需求,特別捐出了家中適合學齡兒童閱讀的故事書,以及農業相關的書籍。
前幾天,我收到一封陳小姐的來信,她說,因為這個活動,賦予了家中塵封已久的書新的使命。為了捐出這些書,家中的四姊弟還特別整理,甚至將破損的地方進行修補的工作。我相信,打開這上千本的書,一定是充滿了許多人兒時的回憶;讓這些回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今天早上,我將所有募得的書籍,從台北運送到雲林,很多好朋友們也一同來共襄盛舉。早起晨作的農婦們說,她們特別向田地請了一小時的假,戴上斗笠、穿上漂亮衣服,專程來跳支舞迎接我,讓我受寵若驚!一問之下,原來她們是中部舞蹈比賽的第一名,還常受邀四處演出。五塊村的小朋友們,起了個大早,朗讀起當地著名文學家蔡秋桐的詩〈牛車牛〉,融合了國、台語,童趣中又帶有濃厚的鄉土情感。
在朗讀聲中,吳永修理事長跟我說,他們放棄工作返鄉,就是要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所以成立了五塊社區發展協會,利用學校餐廳沒在使用的空檔,定期舉辦舞蹈、陶藝、農產行銷等課程。
走進裡面參觀,兩層樓的讀冊館還在陸續整理中,他們將來要規劃這裡成為「活的讀冊館」,要讓小朋友學習說故事給阿公、阿嬤聽;所有的書籍不必有借書卡、借書期限的規定,減少孩子的閱讀壓力,也讓孩子學著對於借書、還書負有責任觀念。甚至,若有多餘的重複書籍,他們也會轉捐贈給其他有需要的單位。
吳理事長跟大家說,要推動社區觀念,真的很難!
我覺得,真正難的不是觀念,而是愈來愈疏離的人際關係。現代社會很多人積極地經營社群媒體,卻往往沒注意到,社群就活生生地在我們的身邊,要讓大家凝聚集體的意識,那麼每個人都得從自己開始,從關心周遭開始。
而都市與農村本來就有差距,但一方面,我們應該要看見「城鄉差異」的部分,保持各自美好之處;另一方面,我們更應該透過瞭解、關心、行動,來彌平台灣當前的城鄉差距,以及所伴隨而來的區域不均、貧富差距、數位落差等嚴重問題。
很感謝熱烈響應的朋友們,這次的募書行動,讓我看到台灣無窮的希望;原先的念頭是感動需要付諸行動,但行動卻真的能夠創造更多感動!希望大家永遠保持著對社會的愛與溫暖,關心沒有期限,關懷需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