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追上之前——媒體作為賦權與集體創傷療癒的一種路徑 (下)】
作為一個倡議組織,我們還是想要利用一點時間,跟大家推薦我們友台的工作,像是每天來點布農語,用插畫的方式影響了很多人去關注布農文化與其他議題,也有親愛的漢人在做podcast,講話很尖很利不過聽說是聽過一次就會愛上的那種,IG上也有很多原住民族議題與一些影像評論,很推薦大家去看看。資訊爆炸的現時,比起如何去說,我們更在意這些微弱的聲道是否被聆聽,我們或許很渺小,但我們的渺小很重要。這也是一種療癒的過程,原來我們都有一樣的傷口,原來我們的部落都面對相似的問題,原來身為原住民就是一種戰鬥,反壓迫是一趟未完的旅程,是在制度尚未追上之前,先看見正義的旅程。
我不知道在場有多少大學生或高中生,我想要分享我自己的故事,高三的時候我在無名小站分享某次旅程(到底多老這個小編),有個陌生人跑來留言好好喔,可以加分又跑出去玩,我當然是忍不住要回應他,然後那個晚上以及之後的許多個晚上,我都很清晰的記得,為了回應國家政策壓迫跟歷史脈絡,我做的許多功課,但那個晚上的陌生人對我造成的無以名狀的穿透傷,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個感覺。這也是我想跟在座的學生們說的,記得你的憤怒,記得你的哀傷,記得這些疑惑跟不解,然後投入到你的戰鬥,不論誰開啟了戰場,你要找到夥伴,你要記得,即使帶著傷痕,你終究會生還。
Buan月亮說話也在試著去記得,去年底整理了2020年台灣年度歧視清單,每年原住民族日也會紀念那些未被關注的議題與觀點,大家知道今年原住民族日在哪裡辦紀念特展嗎?在國父紀念館。你們能聽出其中的諷刺嗎,在尚未解殖的中華民國國父紀念館裡,紀念被殖民的原住民族,在我們看來毋寧只是一種紀念的收編。而在一個紀念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節日裡,文化部長的致詞是「原住民族文化是定義台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不談正名運動與統治正當性,只談原住民族文化是定義台灣文化的一環,是一種「貢獻」,而不是先談尊重與理解,那種文化置於主體性之前的說詞,也讓我們更加警覺,必須去堤防偽善的這個時代。
但當然,最後想留給大家的只是很簡單的幾個原則,比如從原住民族集體權中理解到,其實部落與部落之間並不能被統整為同一個「民族」,原住民族是一個原運催生的集體政治認同,也就是說最終我們還是要去理解部落主權如何實踐,不只是原住民族集體權的討論。其二,是回應剛剛說過的,投入文化敏感度的媒體識讀工作,要請大家跟我們一起去看見族群差異,在各位面對不同層次的決策與選擇時,能夠去思考公共領域如何落實族群平等的政策,比如我們倡議身分證件單列族名是落實人格權且避免漢字誤譯的訴求,也比如我們倡議的學術界需要重新反省與檢討將原住民族天分當成立論的這些論文,這些看起來隱微卻影響巨大的地方,希望大家一起來關注。第三,與我們一起走完還我土地運動的路程,持續去看見土地正義的討論,實踐層面或許仍要由部落跟國家協商,但是光是推動更多人去支持部落主體性的討論,去看見為什麼東海岸的部落要反對某些開發、去聆聽他們,這些都可以支持我們更理解彼此所在意的,關於如何生存、如何和解的討論。
開頭還記得我跟大家問候的那一句Mihumisang,有人或許知道輕鬆來講是好好呼吸的意思,過去布農人生活領域遼闊,所以對久違的朋友親人,會用這一句希望對方好好活著好好呼吸,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一句其實是長輩對晚輩很親密的、嚴謹的一種叮嚀,即使我們在不同的獵場繼續打拼,你也要好好活著,好好照顧自己。這也是我們想送給大家的祝福,希望大家帶著這份祝福,我們一起打拼族群共好的土地。感謝大家,Uninang Mihumisang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友煌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
「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鄭寶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問卦] 怎麼只有台灣跟日本沒有民族仇恨?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漫長的「原住民族正名」歷史- 臺灣吧- Taiwan Bar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原住民正名運動李登輝為何扮演關鍵角色2020-08-01 IPCF ...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問卦] 為何原住民55歲就是老人? -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鄭寶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8月9日,是國際原住民族日,台灣在東京奧運中創下有史以來最佳成績,原住民選手的傑出表現居功甚偉,比如拿下舉重金牌的郭婞淳、柔道銀牌的楊勇緯,還有舉重選手高展宏、方菀靈、拳擊選手陳念勤、射箭選手湯智鈞、林佳恩等等,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台灣民眾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們身上。郭婞淳和一群知名的運動選手一起,在行政院原民會推出的原住民族日影片中,大聲說出自己族名是Tana,希望大家下次遇見可以這樣稱呼她,於是廣大的台灣民眾才注意到原住民族日,也感受到原住民族追求正名和自我認同的渴望。
1984年,一群熱血的原住民,有感於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社會地位不平等,「山地同胞」的稱謂有歧視的意味,於是組成了「台灣原住民權益促進會」,展開一連串的還我土地與正名運動,現在的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就是當年的重要成員。然而這些行動與當時威權統治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是不相容的,原住民要恢復榮譽和權利,就會影響了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既得利益者,因此遭到了打壓和抵制。後來隨著台灣民主運動的興起,1986年民進黨成立之後,率先以「原住民」取代歧視性的「山胞」來稱呼他們,1991-1992年,原住民發起正名抗爭運動,當時的李登輝總統邀請各族代表,討論正名的問題。直到1994年,在許多原住民有志之士的努力下,當時我擔任民進黨國大代表,領銜發起原住民正名的憲法增修條文提案,驚險的僅以一票之差闖進二讀,引起全國震動,後來國民黨迫於形勢放棄對抗,才讓原住民正名正式入了憲法,從此在法律地位上擺脫歧視性的稱謂。
能夠參與這件台灣原住民非常具有意義的歷史事件,這真的是我一生中,覺得最光榮的事跡之一!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也是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從古代被稱為東番,到現在,我們說:原住民族是台灣的驕傲,這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以及好幾代人的努力。過去的成果真的得來不易,在未來原住民族文化的復興,是台灣所有人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希望以此向世界展現台灣人們的凝聚力!
圖片來源:1994年6月23日「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大遊行,來自全國的族人前往總統府。《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p.497
#國際
#原住民日
#鄭寶清
#城市CEO
#睛點桃園
👍鄭寶清IG : Boching520
希望大家前來追蹤、多多支持🙏
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回到開始的地方——我們這樣紀念原住民族日】
我們不知道原運前輩怎麼想的,不過每年原住民族日我們並沒有快樂,未竟之路諸多險阻,每一次隱微的歧視都預告著落石的發生,體制砸向你的多數時候你都安然無恙,直到某天你發現原來那些存活的小幸運不過是因為體制轟然斷了你的退路。這一天大家紀念原住民族正名的歷史總是面向未來,文化部辦了一個特展在國父紀念館,請明察我接下來並不打算說在中華民國國族認同的核心場域辦特展是一種原民主體意識的實踐、我也沒有那麼明察秋毫去議論前輩與藝術家們在特展裡表達的意念,我只是必須說出這一句:孫中山與我何干。在他們準備拿「中華民國對原住民多好多好」來反駁之前,抱歉了各位如果部落主權尚未實踐、原住民族土地尚未歸還,在這個想要好好稱呼自己還要附和中(華民)國語言與用語習慣的當下,我們為何要與殖民者一同紀念我們的血淚?孫中山與他的紀念館有什麼資格,坐落在原住民族正名權利的中心,成為展示原住民族人奮鬥史的場域?
請不要拿你的文明來說服我。你不能否認策展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建構,在虛幻的主權面前,倡言重視原住民族文化都是一種對現實的藐視。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本來是對中華民國權力的挑戰,現在成了文化部長口中的「定義台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盲目的多元文化主義造成主權論述的斷裂,當你聽到部長說「尤其看到原住民族在運動、音樂、藝術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荒謬地抽取文化的外觀,任憑建構所需的國族面孔;你明白在殖民者的殿堂上,真就沒有人去問部長與國家,為何自以為可以辨認我們的臉孔。
我們看過太多表面功夫,像前些日子鄉公所狐假虎威地請原本就擁有土地的族人前來排排站,一個個頒發土地權狀好像頒獎,鄉長在台上侃侃而談啊這是落實轉型正義,布條掛好官派做足,完全忘記身為中華民國地方政府的權力延伸來「授證」,本身就極其可笑。大概鄉公所公務員與族人熟識,大概族人們也不會意識到問題所在,多美好啊中華民國體系選出的部落族人,與此同時部落法與民族自決的,真正與主權相關的法治,都淹沒在殖民者的法制洪流裡。你以為這只是細膩的國族政治,其實這關乎一個相當基本的問題,你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會叫人家來「被還」呢,轉型正義不是號稱滾動式檢討嗎,或者被滾動到塵埃裡的只有原住民族人的尊嚴。原住民族日過後世界還是在前進,真正重要的不只是引起討論,意識到壓迫是如何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應該也是重要的。創傷發作尤其是日常。你不會有時間去找台灣的不義遺址,或者花時間去問促轉會,明明正名運動被否決的時間也在白色恐怖時期,為什麼總統府跟內政部算不上不義遺址呢,原來不是沒有不義,只是尚未成為遺址。如果文化部都把原住民族日紀念特展辦在國父紀念館了,是時候該醒醒吧,對我們這樣的原住民來說,正義是否亦將成為遺址。
我們縱然有一百個前仆後繼的理由,殖民者的肯認絕對不是其中一種。要從殖民的狀態解放出來,需要社會全體開始對原住民族主體性的承認與反省,需要將反壓迫視為一種長期的事業——原住民族日要紀念的,是未曾被我們紀念的,每一個因為殖民壓迫而失去語言、禁錮文化或迷失認同的族人們;是要紀念未曾有機會選擇認同自我的族人們,和每一個勇敢站出來反對中華民國壓迫的族人們。我們不會有更好的前途,除非我們願意開始行動、組織和倡議;我們不會有更好的歷史,除非我們開始記得被主流社會遺忘的抗爭史。鑿山造路,背起行囊,回到出發的地方。
行動與批判,我們這樣紀念原住民族日。
文化部長說法:
https://udn.com/news/story/6898/5640496
來義鄉公所授證儀式:
https://reurl.cc/5rylGG
#回到開始的地方
#我們這樣紀念原住民族日
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友煌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400人的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由於多數民眾對其不為所知,加上面臨語言、文化瀕危,本書以拉阿魯哇族獨特的十二貝神信仰為結構,重現拉阿魯哇族爭取正名及文化復振的艱辛歷程,包括:
.族群如何走出歷史迷霧,從「南鄒族」的他人歸類中脫身,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
.揭開貝神的神祕面紗,族人如何失落及重現其獨特信仰祭典的過程、迷惘與信心。
.老、中、青三代在族語及文化復振薪傳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功能,有合力,有焦慮,也有折衝。
.環境巨大衝擊下,人口數寡少的族群,面臨強勢布農化及漢化壓力,其展現的策略與韌性。
.除父權男性,女性在族群語言文化復振中的特殊角色與功能,其微妙心理及傑出表現。
.在沉浸式族語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下,拉阿魯哇幼苗正成長茁壯,族語薪傳已獲得初步成效。
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
本書作者李友煌博士於高雄市原民會部落大學任教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僅存於高雄市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感受其爭取正名與復振文化的苦心與艱難而興起採訪報導之心念,以一年半時間深入部落,大量訪談、觀察、田調,配合平面及影音文獻搜集,採取報導文學的方式,以本書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此外,本書並嘗試從文獻資料及耆老訪談中,勾勒出拉阿魯哇族在漢人開山採樟入侵傳統領域下,與客家人相遇的過程,這場族群遭遇,開啟了日後拉阿魯哇族復振靈魂人物游仁貴的身世;而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宗教改革」下被迫放棄貝神信仰及聖貝消失的事件,也都以類小說的筆法重現。
最後,做為拉阿魯哇族最重要及親密他者的矮人傳說,李博士則以史詩篇章來呼應,藉現代詩創作敘述這段充滿神啟、先知式的神話。全書內容,盡量減少史料推砌與宏大敘述(grand narrative),而以人物、事件、場景的綿密交織來建構,使其兼具報導性、文學性與可讀性,主題清晰又肌理豐美。
作者簡介:李友煌
•台南出生,定居高雄。
•現任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主任、研發處長。
•曾任台灣時報、聯合報系民生報記者、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媒體公關、高雄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著有《水上十行紙》、《藍染:海島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漫長的「原住民族正名」歷史- 臺灣吧- Taiwan Bar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原住民 這個我們如此熟悉的詞彙, 原來才用了25年❗❗❗ 過去山胞、番仔 ... 原文會原視,《原運》〈第三集 正名運動 〉 https://youtu.be/Bi3IMh7g3Ik ... <看更多>
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原住民正名運動李登輝為何扮演關鍵角色2020-08-01 IPCF ... 的推薦與評價
1980年代,是台灣正舉步,從威權時期,邁向民主化過程的關鍵十年,更掀起一波波,為了「 正名 」跟「自治」理念的原住民族 運動 浪潮。 ... <看更多>
原住民正名運動時間 在 [問卦] 怎麼只有台灣跟日本沒有民族仇恨?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的鄰國跟日本都有民族仇恨,除了台灣
歷史上台灣人也曾經被日本人當畜生屠殺
怎麼台灣人跟日本人就沒有民族仇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81.1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95194980.A.92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