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
印度地理氣候 在 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七月的阿里山現在,有一種唯一開著小黃花的特有種杜鵑,且唯一著生型也就是不長在地面上的原生種杜鵑,它通常分布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霧林帶,數量稀少、植株迷你、花朵嬌小,想要看到它,真的需要有非常好的眼力和難得的機運。
是的,它就是阿里山的杜鵑花中,最難得一見的黃花著生杜鵑(Rhododendron kawakamii)。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官方粉絲專頁日前已經分享花開的訊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到巨木群棧道或是香林神木等千年檜木,透過望遠鏡來尋找樹梢上方的著生杜鵑小黃花,或者是從巨木群樹下的杜鵑花朵掉落處仰望都有機會找到。
關於黃花著生杜鵑的介紹,根據嘉義大學的「臺灣唯一黃色花系及唯一著生型之臺灣原生杜鵑」新聞內容所述:
臺灣位於東亞的地生型杜鵑與著生型杜鵑分布的交匯地區,島內氣候變化萬千、地形複雜,因此孕育出17種原生杜鵑屬植物,其中有12種為特有種植物;在這12種特有種杜鵑屬植物中,黃花著生杜鵑為臺灣唯一黃色花系,及唯一著生型的原生種杜鵑。
黃花著生杜鵑為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屬(Rhododendron)之著生性常綠小灌木,花黃色,花期為5-7月;生長在中高海拔之針濶樹林中,附生在這些巨大樹木的樹梢處或枝條分岔處;主要分布於宜蘭縣太平山、桃園市塔曼山、新竹縣鴛鴦湖、南投縣鑾大山、嘉義縣阿里山、高雄市他羅瑪琳池、屏東縣霧頭山及花蓮縣瑞穗林道等地區,都可以發現黃花著生杜鵑的蹤跡。
由於僅出現在台灣本島海拔高度約在1,400 m至2,400 m左右的山區,因此被視為台灣霧林帶的指標植物;在世界植物地理上,被視為東印度群島著生型杜鵑分布的北界。
2017年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更將黃花著生杜鵑列為接近威脅(Near Threatened)等級,顯示黃花著生杜鵑在臺灣分布的重要性,亦為台灣國寶級的重要植物資源。
分享這幾天拍攝到的黃花著生杜鵑,提醒大家,巨木群棧道部分有濕滑現象,請務必駐足停止後再進行觀察,才不會跌倒受傷。歡迎分享交流!
#今年黃花著生杜鵑的花期有延遲盛開
#前四張環境為阿里山植物園
#後四張環境為香林神木及巨木群棧道
印度地理氣候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咖哩羊肉宴」原本是因為我厚臉皮要求(死纏爛打!😆),Rosewood 印度餐廳Chaat 的大廚Chef Manav 特别給我們做了一次。寫了出來以後,大概是有興趣的朋友還不少,詢問者眾。據我了解,現在這「咖哩羊肉探索午餐菜單」將會在7月30號開始正式推出😄😄😄 這是非常罕有的創舉,絕對是咖哩迷兼羊痴的福音🤩🤩🤩❤️❤️❤️
《信報》專欄
「召開咖哩羊肉大會(下)」
我們在Chaat的咖哩羊肉宴,菜是根據Chef Manav安排的次序一道一道地上,所以能吃到每款咖哩羊肉的味道層次與分別。來到第四道,是對我來說全然陌生的Laal Maas,是來自印度西北部的Rajasthan——這是一個邦,也是印度面積最大的邦。我前年在孟買,受邀到當地餐飲投資人Aditi家中作客,享受了一頓非比尋常的印度菜家宴,他們做的,正正是Rajasthan這派菜系的料理。
我因此學會,歷史上,穆斯林軍隊曾經入侵Rajasthan,長期控制這裡;而地理位置上它靠近沙漠,因此天氣炎熱、乾燥——Rajasthani菜的特色,就受到這兩大要素影響:可以保存數天以及在不加熱的情況下食用的做菜方式,新鮮綠色蔬菜奉欠。根據Aditi所說,基於氣候關係,Rajasthani菜的香料很有可能用得比起其他地區更多更複雜,用以刺激食慾。這道Laal Maas,就貫徹了這種特色,辣勁中有不同紅辣椒的味道,層次細膩多變(不知道用了多少款紅辣椒!),但餘韻帶甜。Chef Manav說,這款煮咖哩羊肉必須先煮一鍋咖哩原汁,再用稀釋過的醬汁去煮羊肉。他把原汁拿出來給我們嚐嚐,真的又稠又辣,辣得甚至有點苦!
第五款叫做Champaran,來自東北的Bihar(有說Bihar是佛教的起源地),Champaran mutton可說是印度名菜,據我所知,其代表性可以用「你沒吃過它,等同沒吃過咖哩羊肉」來形容。Champaran的特色是必須採用土鍋來烹煮,過程中必須以小麥麵團來封住蓋子的周邊,以防蒸氣外洩,可以想像這是原始的慢煮方式。另外,烹調用上辛嗆的芥末油也是Champaran的特質,因此它比起一般咖哩羊肉更為豐稠、濃厚,是屬於「重口味」類型。
最後一款的Rogan Josh,是唯一一款採用了帶皮羊肉的咖哩,帶皮就是不一樣,吃起來更香口。Rogan Josh本來是波斯菜色,傳到了印度,加入了當地香料,以及大量的番茄蓉和乳酪一起煮,因此變得紅豔香辣、醬汁柔厚。Chef Manav的Rogan Josh配方裡含有番紅花和乾薑,香氣、辣味的複雜度更上一層樓,夾雜著番茄蓉和乳酪帶來的舒適酸甜度,滋味酣暢淋灕。原來「Josh」的印度文的意思是興奮、熱情,這道油亮芳馨的咖哩羊肉真的令人越吃越起勁,是不負此名!
圖解:
1. Champaran這道咖哩羊肉是印度名菜,其特點是必須用土鍋來烹煮,配方中有辛嗆的芥末油,勁道十足。
1. 我們在Chaat的「全羊宴」還有一道人見人愛的小菜:以新手法演繹印度小吃羊肉咖哩角(Lamb Samosa),變成羊肉捲,外層輕脆,捲著烤羊肉餡,滋味非凡!
#chaat
#chaathongkong
#rosewoodhotel
#lambcurry
#manavtuli
#agnescheefoodcolumn
印度地理氣候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0sJaVR9aaE/hqdefault.jpg)
印度地理氣候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本從初學者到專業級必備的咖哩食譜書!
集日本頂尖香料咖哩專家大成之作,香料咖哩完全制霸
用新鮮和乾燥香料混搭出個人風格的美味咖哩
日本香料咖哩頂尖專家水野仁輔最新力作!長期在日本推廣不用現成咖哩塊的「本格咖哩派」水野,已有數十本咖哩的著作,此為作者長年鑽研香料咖哩的集大成之作。
◆香料圖鑑
29種乾燥香料、20種新鮮香料、12種綜合香料的特性、療效與使用部位和時機,是調製各式咖哩的最基礎關鍵。
◆調香細節
各種香料組合、基本廚具、鹽油水比例、食材切法、火候掌握等,以step by step的圖解教學,讓你第一次就上手、絕不失敗,炒製出層次豐富、達到黃金比例的咖哩。
◆咖哩大全
作者豐富的咖哩製作功力,一次蒐羅各式咖哩的作法,包括肉類咖哩、蔬菜咖哩、海鮮咖哩、日式咖哩、印度咖哩、泰式咖哩、歐風咖哩……共75道特製咖哩,全盤說明各種香料咖哩的製作與變化,兼具實用性和和專業深度。
◆秘訣問答
收錄71道關於香料的Q&A,鉅細靡遺回答各式各樣的問題,不僅破解所有製作咖哩的問題,還告訴你讓咖哩更美味的秘訣。
◆史地縱深
這不只是一本香料咖哩食譜書,水野仁輔憑著長年對香料的熱情與研究,從地理大發現時代娓娓道來,讓讀者能深刻瞭解堪比黃金的世界香料歷史。
◆香料食療
香料是有療效的,不但可控制食慾、增加對氣候冷熱變化適應力的效果,還有減少鹽分攝取和促進新陳代謝的功能,對人體有不少好處。
◆咖哩秘密
作者與38位日本咖哩職人對談,以他們豐富的經驗傳授不為人知的秘密武器。
水野仁輔◎著
常常生活文創出版
《香料咖哩調製圖解聖經》
61種香料圖鑑×75款特製咖哩×38位達人秘訣傳授,用真食香料調製黃金比例咖哩
食醫行市集 http://bit.ly/2SYprlm
博客來書店 http://bit.ly/2CpCR4r
金石堂書店 http://bit.ly/2Exivru
誠品書店 http://bit.ly/2Bygp7J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azOkeR_F7g/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6_ZMZa8CJ9g-3ogoyHEeHKbuKEA)
印度地理氣候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本從初學者到專業級必備的咖哩食譜書!
集日本頂尖香料咖哩專家大成之作,香料咖哩完全制霸
用新鮮和乾燥香料混搭出個人風格的美味咖哩
日本香料咖哩頂尖專家水野仁輔最新力作!長期在日本推廣不用現成咖哩塊的「本格咖哩派」水野,已有數十本咖哩的著作,此為作者長年鑽研香料咖哩的集大成之作。
◆香料圖鑑
29種乾燥香料、20種新鮮香料、12種綜合香料的特性、療效與使用部位和時機,是調製各式咖哩的最基礎關鍵。
◆調香細節
各種香料組合、基本廚具、鹽油水比例、食材切法、火候掌握等,以step by step的圖解教學,讓你第一次就上手、絕不失敗,炒製出層次豐富、達到黃金比例的咖哩。
◆咖哩大全
作者豐富的咖哩製作功力,一次蒐羅各式咖哩的作法,包括肉類咖哩、蔬菜咖哩、海鮮咖哩、日式咖哩、印度咖哩、泰式咖哩、歐風咖哩……共75道特製咖哩,全盤說明各種香料咖哩的製作與變化,兼具實用性和和專業深度。
◆秘訣問答
收錄71道關於香料的Q&A,鉅細靡遺回答各式各樣的問題,不僅破解所有製作咖哩的問題,還告訴你讓咖哩更美味的秘訣。
◆史地縱深
這不只是一本香料咖哩食譜書,水野仁輔憑著長年對香料的熱情與研究,從地理大發現時代娓娓道來,讓讀者能深刻瞭解堪比黃金的世界香料歷史。
◆香料食療
香料是有療效的,不但可控制食慾、增加對氣候冷熱變化適應力的效果,還有減少鹽分攝取和促進新陳代謝的功能,對人體有不少好處。
◆咖哩秘密
作者與38位日本咖哩職人對談,以他們豐富的經驗傳授不為人知的秘密武器。
水野仁輔◎著
常常生活文創出版
《香料咖哩調製圖解聖經》
61種香料圖鑑×75款特製咖哩×38位達人秘訣傳授,用真食香料調製黃金比例咖哩
食醫行市集 http://bit.ly/2SYprlm
博客來書店 http://bit.ly/2CpCR4r
金石堂書店 http://bit.ly/2Exivru
誠品書店 http://bit.ly/2Bygp7J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nYJ-bR8Fl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