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酷戰亂電影的佳作 - 石琪
《突襲安全區 (Quo Vadis, Aida?) 》不是那種男性陽剛戰場片,並無戰鬥情景,而以一個中年女教師為主角,女導演自己編劇。劇情人物比《IS 殺錄:摩蘇爾戰線》豐富,慘痛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有更多感人元素。相信男女老少觀看都會受到感動。
這是波斯尼亞與歐洲多國合製,描述 1995 年的「史利賓尼察大屠殺 (Srebrenica massacre) 」。當時南斯拉夫解體,內戰慘重,人多勢眾的塞爾維亞軍,報復攻打回教徒為主的波斯尼亞,波斯尼亞城市史利賓尼察雖被聯合國指定為安全區,也遭塞軍殺入,數萬民眾逃往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基地,然而多數人無法進入。終於有八千多個波斯尼亞回教男子及男童被屠殺。那場波斯尼亞戰爭,亦稱波斯尼亞種族滅絕。
Jasna Đuričić 飾演女主角教師阿依達,當上來自荷蘭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英語翻譯,見証了數萬同胞湧來求救的苦況,無能為力,連聯合國也不能制止塞軍橫行,維和部隊長官亦左右為難。此片拍出基地內外的難民人山人海,能夠入內的也缺水缺糧缺廁所,污臭不堪。
女主角唯有千方百計,爭取維和部隊讓她的校長丈夫和兩個青年兒子進入基地,臨危躲藏。劇情發展下去,塞軍與維和部隊及市民代表談判,又派兵入基地搜查,還假慈悲派麵包,安排大批巴士運送難民離開險境。真相怎樣呢?觀眾可以預料必有悲劇,但也不易估計後果怎樣惡劣。
主演的 Jasna Đuričić 五十多歲,外型普通,但演技優秀,把教師/翻譯阿伊達演得非常真切,為救丈夫兒子東奔西跑,對維和部隊死纏窮追,而兩夫婦都情願捨命救兒,可是怎能脫離地獄式厄運呢?尾段是多年後白雪紛飛的寒冬,雖然和平了,又見學校兒童的天真歡顏,但屠殺記憶怎能遺忘?
上網查查,這位女主角本人是塞爾維亞資深演員,不是波斯尼亞人。其實南斯拉夫的族裔很複雜,本來和平共處,片中有些塞爾維亞士兵是阿伊達的舊學生。阿伊達亦在夢中回到內戰前的盛大餐舞會,狂歡熱舞,連女教師也扮靚登台「選美」,可見當地人本來熱情奔放。但分裂內戰就勢成水火,狂暴殘殺。
女編導 Jasmila Žbanić 是波斯尼亞人,現年四十六歲,今次拍戰亂慘況很出色,得獎甚多。片中維和部隊的荷蘭軍官與士兵,亦演得充滿真實感。
其實早在九十年代,已有好幾部描述巴爾幹半島前南斯拉夫內戰的名片,印象最深是 1994 年北馬其頓製作的《山雨欲來 (Before the Rain) 》,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在 1995 年拍成《尤利西斯的凝視 (Ulysses’s Gaze) 》,劇情就是波斯尼亞戰爭爆發時,主角在巴爾幹半島各地尋尋覓覓的輾轉旅程,由希臘到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而至薩拉熱窩,交織着過去歷史與當前紛亂,百感交集。
坦白說,我始終對巴爾幹半島「火藥庫」的複雜情況難以了解。至於南斯拉夫解體後,現已分成多個國家: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黑山、北馬其頓等,科索沃亦自行獨立。
戰亂之後,這些國族似乎和平發展,最可喜是湧現體育健將,塞爾維亞的祖高域就是當今世界網球排名第一的高手,克羅地亞是上屆世界盃足球亞軍。由廿多年前《山雨欲來》到現在《突襲安全區》,則可見馬其頓而至波斯尼亞都有電影奇才。事實上,巴爾幹半島自古就能文能武,人材濟濟。
#電影 #娛樂 #政治
南斯拉夫 指定 安全 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一場難辭其咎的政治、官僚、種族紛爭,歷史不一定能書寫真相,但遲早能還原正義。
斯雷布尼查(Srebrenica)或譯為雪布尼查,在1995年所發生的近乎種族屠殺行為,從這部片讓觀眾理解當年的聯合國口口聲聲要保護5萬多名波士尼亞克族(波士尼亞回族)難民抵達聯合國指定的「安全區」。
最後短短兩天內,3萬名波士尼亞克族婦女與兒童被強制驅離,中間發生很多可怕的不人道悲劇。想理解歷史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區看一些貼文。
周一奧斯卡頒獎,在最佳國際電影部份,相對於先前的大人氣影片《醉好的時光》所帶來的中年失魂解放與重新梳洗,《阿依達的救援行動》透過當年在戰火中生存下來的女導演傑斯米拉扎巴尼奇(JasmilaŽbanić)改編之下,給足觀眾扣人心弦的102分鐘。
巴爾幹半島的民族衝突,歷史課本真是無法寫清楚說明白,前南斯拉夫的領土最後一共分裂出北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又稱波黑/波赫共和國)、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蒙特內哥羅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還有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這段歷史難解難理,感謝各位看到這裡,衝突越高的民族議題往往帶來更複雜而矛盾的人性故事,透過藝術作品將不堪歷史永遠停駐觀眾記憶,而不是流於新聞版面、教科書上的幾頁冷淡文字。
南斯拉夫 指定 安全 區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正獨裁佗位去 6】斯雷布雷尼察屠殺紀念墓園 Srebrenica Genocide Memorial
二次大戰之後歐洲最大規模的種族滅絕,是發生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大屠殺,超過八千位平民被塞爾維亞族軍隊殺害。
1991年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舉行公投,決定從南斯拉夫中獨立,引發了塞爾維亞人對其宣戰。戰爭初期塞爾維亞幾乎全面占上風,直到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北約介入,對塞爾維亞展開轟炸。
安理會將斯雷布雷尼察指定為禁止交戰的「安全區域」,大量的穆斯林湧入尋求庇護。但塞爾維亞為了報復波士尼亞軍隊對平民的攻擊,仍將軍隊開進了斯雷布雷尼察。1995年塞族軍隊展開了滅村計畫,鎮內的男人和男孩幾乎全部被屠殺,婦女們則遭受性暴力對待,全鎮超過八千位平民遭到殺害,絕大多數都是穆斯林。
屠殺事件後,國際投入大量的關注。進行各種調查及口述歷史,協助家屬和罹難者遺骸的DNA比對,幫助確認身分及安葬,時至今日才確認六千多名遺體身分。而屠殺行為也被裁定為「種族滅絕」事件,然而2015年聯合國安理會要將事件定義為種族屠殺,卻被俄羅斯否決。2007年國際法庭宣判,塞族準軍事組織毒蠍部隊成員犯下戰爭罪並判刑,而現在的塞爾維亞共和國雖對屠殺行為沒有直接責任,但負有疏於防範的道德責任。而負責審理1991年後發生於南斯拉夫地區違反人道罪行事件的「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於2016年宣判當時的塞族領袖Karadzic四十年徒刑。
2003年,在斯雷布雷尼察鄰近的波多查里(Potočari)紀念墓園成立。園區坐落於當時聯合國派駐的荷蘭部隊的電池工廠,除了墓園外,還有象徵伊斯蘭信仰的建築、刻著罹難者姓名的白色石牆和屠殺紀念館以及刻著數字8372的紀念碑,象徵8372名罹難者。歐盟也將7月11日定為大屠殺紀念日,每舉行紀念儀式,各國領袖也都會出席,藉以反省國際社會當時的疏忽。
*圖片源自NBC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