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陸的學員要求我推薦儒家等入門書時,我總是會有糾結的。
不過,我通常都會推薦南懷瑾先生的書。
如果你在社交平臺詢問各路大神的話,要讀儒家的書,如想要讀四書五經,該先讀什麼?有什麼白話講解可以推薦?
一般來說,評論都會很有趣的。評論區總會各自精彩。
除了真心誠意的推薦之外,總有以下這幾種留言的:
如,有的會反對你讀四書的,或許他們會反問你:爲什麼你要讀四書呢,然後,他就說出讀四書是被愚昧了大腦,還有種種反儒反封建的說法都會出來,有的還會罵宋儒如何操控人性等等說法,不一而論。
或許,他們要拋更厲害的歷史知識就會說,董仲舒叫漢武帝要「罷黜百家,XXXX!」
如果你弱弱的問一句,董仲舒真的是有叫漢武帝「罷黜百家,XXXX」嗎?
他未必知道當今的考據說法,然後很威武霸氣的告訴你一番大道理!
這…我就不明白了,譬如你問臉書大神,有什麼炒股票的書可以閱讀,然後我就說了一大堆「實業論」的重要性有的沒的,這不是很奇怪嗎?
在中國評論區,你還會聽到對方叫你不必研究儒家,其實你是可以研究老子,韓非子,莊子等等的。
這也很奇葩的,等同我問腦科學有什麼書,你們是可以介紹的,有什麼科普有趣的…這時你就告訴我,不如你試一試讀行爲經濟學的書,然後你再教訓我說,在這個市場上研究人類行爲的,不僅僅是腦科學的書,你還可以讀行爲經濟學,也可以讀社會心理學,更可以研究國際關係學 ,還有政治學等等的書。
當然,其實我也不明白這些「奇怪」的留言?
別人突然對某個領域的題材有興趣,又關你們什麼事呢?
沒想法,沒好書推薦,就不要出聲!
先說一說,爲什麼對大多數人,問儒學的書,我不推薦學者的書呢?
因爲南老天馬行空,縱橫歷史,交錯說法,在學者的角度,可能是太過天南地北了,但是,南老所談的範圍,很快就會回到身心安穩,內修部分哪裏去——我希望對方能接觸到內修的,身心安穩,中和之道的部分。
到了今天,舉凡四書和儒家某些領域的書,尤其水很深很廣的領域,我都有繼續買初解,淺說等等入門書來看——我之所以久不久看回淺說等等入門書,是因爲我總是好奇,這真的是對這個領域什麼都不知道的,或者一竅不通的是一本好的入門書嗎?如果從這本開始,會不會學壞師呢?
我總是有這樣的好奇。
我引述上述的說法,我目的是想說,我是看過比南老更容易讀的四書周易之解讀,南老的書不是最淺出,也不是最精確,而是會深入顯出,同時大方向是正確的,真正的還是會回到儒家內修與論及身心安穩的部分。
爲什麼要我重視這個部分呢?
關鍵是,我不想這個人想讀四書後,變成了「哦!儒家就是要你做一個有德行的好人!真心誠意去做一個好人!就是要有公德心,仁心……等等」
把故事說回來,所以每當看到如中國的知乎社交平臺,有人提問有什麼四書五經的書好推薦時,除了有評論離題兼很奇怪的推薦另一個領域的書,以及很禮貌「暗反對」你想讀四書的留言外,我還看過一些留言是拋書包的。
就是說一看到你想「四書」後,就開始說這是朱熹定的書(本來拋出這個知識是沒問題的),講完之後,就開始說,其實中庸和大學只不過是在《禮記》裏面的其中一篇罷了(再拋這個知識也是沒有問題的),接下來他的建議就變成了,我建議用讀十三經這個系統探討來探討儒家。
我每次看到四書有什麼好推薦,這個人就像問,有什經濟學的書好推薦時,你可以鋪墊經濟學各大流派,如福利派,自由派,但是你推薦從貨幣學入手,就等於叫一個人學數學從代學等最高深的數學入手一樣。
爲什麼我這樣說呢?
談到十三經,我買過鄭玄的,買過劉沅的,也在臺北羅斯福街新文豐書店看過不少十三經注疏的版本。
我曾經心動過,想買回家收藏包裝一下自己很有學問——我這樣說是因爲,雖然你讀完十三經,還是會讀到四書,問題是經比書是難讀的,而且我也不知道想讀四書的人,他中文造詣如何?
再說一篇:經比書難讀,即便是春秋也一樣。
對一個初入門的人,叫他直接讀春秋,任何人都不會明白孔夫子的哪一筆一字的力量在哪裏?
我自己讀不懂,也不敢推薦別人讀,尤其是當作入門書來讀。
起碼,對初入門,受現代教育的人,我是會推薦四書系統,而不會推薦十三經系統。
有時候我就幻想,如果要「玩」一個人,那個人想讀「四書」問我,從那一本書開始,那麼,我一開始就告訴他馬融收鄭玄爲徒的故事,然後語峯一轉,一個起伏說的鄭玄的成就,再給對方一個回馬槍說:「認識儒家,當從鄭玄的十三經古注開始,第一本選讀毛詩,讀過毛詩之後,再看回周易與尚書……」
這種推薦夠標新立異,夠刁鑽古怪吧?
不過我如果要這些「玩」初學者,我還會不安好心,將我家裏那套鄭玄的十三經古注轉手賣給他的!
當然,千萬不要誤會,我是不會這樣推薦的,我是看不慣那些很刁鑽古怪,又像賣弄學問的古靈精怪推薦法。
而我想說的是,既然想推薦,你可以賣弄你的才學,但,堂堂正正分享你的看法,自己沒讀過,或者讀不懂的就不要這樣「玩」人!
南懷瑾 大學 在 江柏樂風水好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南懷瑾語錄:"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庸師害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對於求知者,絕不能敷衍搪塞
-
-
-
-
-
老師南下台中看豪宅風水,一進門吳小姐非常氣憤的控訴說:「他們兩夫妻找了風水節目上幽默搞笑的老師去看風水,結果待不到10分鐘就直接走人,沒點出其中的缺點,只說了一個穿堂煞,他們都知道的事,化解方式則是告訴他們買2幅畫就能改善」客戶氣炸了🤬🤬🤬
一般家宅風水對於居住者影響大約8-10個月開始會有明顯的感覺自從吳小姐兩夫妻住進去這豪宅後,整體運勢上沒改善反而更糟
老師看完全部後點出幾個細節👇🏼👇🏽
入門處穿堂煞財存不住、沙發在樑下主人坐不住
主臥床背對門易犯小人、臥房在樓上厠所樓下形成頭吃大便
客廳.餐廳.臥房.設計風格斜一邊.格局不方正.磁場陰暗不佳.運勢自然不好
裝潢風水很重要,整體運勢不好,沒賺到錢
原來都是風水有問題
—
【📍江柏樂專業風水設計裝潢團隊】
#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室內暨建築設計碩士 #陳立達
#大業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講師
#禮渥室內設計事務所設計師
#免室內設計費
#免費丈量居家好風水
—
『📍買屋購屋前請看過來看過來』:
❶請先選擇所喜歡的地段及房子
❷請指定 #台灣第一風水大師 #江柏樂(#具知名度 #有信用 #平價 重點是 #有良心 )
❸幫您看這間房子到底會不會賺錢,如果會賺錢內格局調整一下,要賺多少就多少;相反的,如果不會賺錢就建議看別間
❹搭配一流的設計師團隊,結合老師多年的專業風水經驗去幫你們設計並規劃
❺如果住家已成定局,更要找老師,內格局調整一下,不要再漏財了
#看風水安神動土請指定專業的江柏樂老師
【👉#看風水預約👈】
加入line@生活圈│https://lin.ee/3TBd8dueX
官方購物網站 │ http://www.pola168.com.tw/
開啟小鈴鐺🔔訂閲Youtube │ https://reurl.cc/8GRLjo
▫️ ▪️ ▪️ ▫️ ▪️ ▪️ ▫️ ▪️ ▪️ ▫️ ▪️ ▪️ ▫️ ▫️ ▪️
服務項目:陽宅風水,陰宅風水,改名命名,取藝名,公司命名,嬰兒命名,擇日剖腹,流年命盤,算命問事,擇日結訂婚,祖先處理,改運符咒,易經卜卦算命,命理風水教學,風水開運講座,建案代言,動土破土,安神,奇門遁甲,開運商品販售...
☎️開運專線:02- 2523-8282、02-2523-2277
南懷瑾 大學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陶晶瑩與博恩的對談/最簡單的呈現,才是最難的功底】
#陶晶瑩 新節目《#陶口秀》日前邀請 #博恩 當嘉賓,主持大姐大遇上脫口秀新星,兩人對「主持」這門學問的迷惘卻是相通的,筆者認為很有趣,值得拿出來討論。
陶晶瑩與博恩都是名校畢業,一個政大,一個英國倫敦大學,他們對世界都有很多話想說,才會踏入表演、投身主持。
博恩對陶晶瑩吐露,自己起初喜歡在脫口秀裡頭塞一堆道理,前面嘻嘻哈哈,後面嚴肅地聊起大法官釋憲,搞得台下觀眾聽著都在神遊太虛,「我後來想,如果你只是一個Nobody,誰想要聽你講話呀?」
對於晚輩的迷惘,陶晶瑩分享她年輕時和博恩一樣,同樣喜歡在講稿中掉書袋,結果有天被「綜藝教父」王偉忠抓來聊天,被對方一語道破:「知識份子呀,你們就是想太多了,『深入淺出』才是最重要的。」
身為表演者,特別是面朝群眾的主持人,所面對的不光是知識份子,更有藍領白領、老人小孩,該如何把一個笑點說到讓「多數人」能理解,方才是表演真諦。
若只想跟知識份子嘻嘻哈哈,那麼直接參加相關領域論壇,或是私下辦個文藝沙龍就好了。
然而,這邊筆者必須事先補充,有的藝術家創作純粹是做給自己爽的、抒發己身情緒的,他本來就不是服務群眾,這部分完全沒問題。
筆者認為,只要創作者曉得自己定位,各自為其選擇的道路負責就好。
因此,筆者這篇文章指的是那群「想把理念傳遞給大眾、讓大眾有所得、有笑聲」的表演者。
---
再次回到博恩跟陶晶瑩,筆者感覺得出博恩也有無奈。
「有時候我會想把概念簡單點說,結果說出來後,又被專業人士嗆說『你根本不懂』,我就經常被法官跟律師Diss。」
他舉例像「過失殺人」這個名詞是不存在的,對專家而言,在我們談到這個人已經「殺人」了,就暗指他早已有了「犯意」。
那麼,既然有了犯罪意圖,怎能再稱他是「過失」呢?因此,法官跟律師通常都會叫做是「過失致死」。
博恩說,他對這些概念其實是明白的,但若在舞台上講過失致死,興許觀眾都要消化一陣子,且他又要花時間跟台下人釋義,基於時長、主題、老嫗能解等考量,他只好犧牲掉知識份子這塊,被他們抓小辮子。
他表示:「我每一集都會講不一樣的專業領域,就被那些人說我不懂,但我做功課時早已理解,只是為了要講給大眾聽,會把用詞使用的⋯⋯知識水準拉很低。」
關於博恩這番說法,筆者想起之前專訪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她透露早期上電視節目、深入淺出地和觀眾分享心理學相關的觀點時,自己是被同業們輕視的。
事實上,鄧惠文的這個例子恰好與博恩、陶晶瑩的經驗遙相呼應。
---
對此,筆者想法的是:如果你學習一門專業,純粹只是為了自己開心,你並不想服務他人,那麼你把自己鎖在象牙塔裡,未嘗不是件壞事呀!
你就逍遙自在做個「世外仙姝寂寞林」,筆者也是佩服的,當然,擁有這樣心態的工作者,大多數也不會期待想法能被世俗理解,曲高和寡嘛,總是適度取捨。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人文主義者,或者你是位功利主義者,那麼你深耕專業的目的,大概率就不會只有「自己」這麼簡單了。
以人文主義導向之人來說,他服務對象自然是「老百姓」,而不是專門給那些知識份子,畢竟你要說的東西,如果連老百姓都聽不懂、搞不清楚,你就算擁有那麼多學問也是白搭。
以功利主義、追名逐利之人來看,要如何推廣你的業務,必然得靠你淺顯易懂的介紹,外加本身實力與產品的前瞻性足夠,金主才會願意冒著風險為你投資,這也是為何市面上總能見到一些教你話術、如何溝通的商戰書籍。
可總歸來說,就筆者個人觀點:若一個人能把極其難懂的學說,講到讓任何人都可以吸收得進去,我反而越是佩服這種人,畢竟「最簡單的道理最深奧」呀,同意嗎?
---
如同金庸筆下最強悍的招式「降龍十八掌」,動作簡單無奇,但勁力深厚。
然而,這個絕學卻是歷代丐幫傳下來,人人都曉得該怎麼打,卻怎麼練都練不好,而真正把它打到登峰造極的,僅有郭靖跟喬峰。
就拿筆者最近看的哲學典籍來說吧,我很喜歡看南懷瑾老師講孔孟老莊,他的筆觸精巧又幽默,將超難理解的古文套用在當下的社會現狀,讓老百姓能輕易代入自身經驗,從而理解幾千年前的先賢思想。
上述兩者例子,一個小說,一個學者,但都給筆者同樣感悟:當一個人用非常簡易的方式述說一個很博大精深的概念,這背後得需要多扎實的融會貫通才能做到?
至於你想要把這樣的用法拿去幫助別人,還是拿去賺錢獲利,那就是一個靈魂拷問了,操之在你。
當然,兩者都要也可以,小孩子才做選擇。
但接下來,筆者想把以下這些話送給那群靠著「助人理念」吃飯的專業人士們,即是:如果一個自詡「兼容並蓄」的知識份子,他知道你是在做幫助大家的事情,也就不會為了專業名詞、形容詞、標點符號在那裡跟你挑東嫌西。
反之,若對方老是對你執著那些術語用法專不專業,就僅是證明他看的角度比較扁平,又或是執著的點跟你不同,那你就更不需要跟對方計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