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藝術家的生命悲歌!》20191002李蕭錕
古今中外天才的藝術家不少,但是,真正如梵谷那樣對藝術的癡狂,生時寂寞,死後卻被後人頂禮膜拜的並不多,梵谷個人的厄運,不獨是他個人的生命悲劇,亦是歷史的悲劇,更是人類文化向上向善的反諷與恥辱的最大悲劇!
當然,世界藝壇中,如梵谷一樣吹奏生命悲歌的,並不孤單,在東方,更多的是古代中國藝術家坎坷生命的故事,只是少為人知,綜觀他們自己的詩文自況,或後人為文作詩,描述他們為藝術創作付出生命,卻不得世人認同的窘境,我們至少可以舉出較具指標性的三人,作為這種似乎是舉世的歷史宿命,天才藝術家逃不出悲淒生涯與孤寂靈魂的見證!
他們是:
一、明代天才藝術家-徐渭(1521-1593)。
二、南宋山水畫家-李唐(1066-1150)。
三、北宋僧人畫家-惠崇(965-1017)。
我們先談大家耳熟能詳的徐渭,
他在他自己的《墨葡萄》作品上,題下這首詩: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徐渭,滿腹經綸,詩文書畫四絕,明末無人能及,此詩自況自己似禪宗所謂明珠,然世人無眼,明珠蒙麈,且仕途失意,懷才不遇,一生坎坷,年已半百,仍顛沛流離,無常生悲,故而,徐渭悲從中來,才在詩題下闕,寫出:
「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畢生嘔心瀝血的畫作,雖只三筆兩筆,逸興草草,然畫如其人,人如明珠,筆底明珠即筆底葡萄,以葡萄自況明珠,明珠雖寶,卻沒人賞識;明珠雖寶,竟無處可賣,自己像畫裏的萄萄般,被隨意拋擲,丟棄在野藤雜草中,任其生滅!
這樣悲涼淒切的詩句,從畫家心底最深處,渲泄出世道不公,壯志難酬的無奈,讀來令人掬涙!
鄭板橋說:「我是他家門下狗!」。
黃賓虹說:「他三百年內無人能及!」。
齊白石說:「恨不能早生三百年,為他研墨理紙,哪怕他看不上我,我餓死在他家門口也不走!」。
命運是多麼折磨,歷史是多麼不公,後人再多的讚美與歌誦,仍換不回藝術家悲慘世界的命運!
台北故宮博物院有兩位宋朝大畫家的鎮宮之寶,一是北宋畫家范寬(990-1030)《谿山行旅圖》,一是南宋畫家李唐《萬壑松風圖》,觀賞兩位大師的經典山水,前者,高聳入雲,壯闊遼遠,後者,咫尺千里,深邃迷離,皆令人沁心動容,但是,今日這風光盛名,人人欣羨下,誰人能知能解,百千年前,他們苦中作樂的哀嘆?
試看李唐為自已的創作苦心,寫下的註解:
「雲𥚃煙村雨𥚃灘,看之容易作之難
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臙脂畫牡丹」
雲雨迷濛中的煙村水灘,是水墨表現的極至,只用單一墨色,不添一絲賦彩,便能筆到意到;看似簡單,實作則艱,其中甘苦,只能心領,只許神會,難為外人言説,只是,再高的境界,終究不被世人青睞,大家都愛艷麗牡丹,寧取其視覺感官享受,而不為自家水墨山水文化,形上精神内涵所動!
故而,李唐自嘲,早知如此,不入時人之眼,應該多買些臙脂彩料,勤畫牡丹!
這不是藝術家的哀歌,是什麼?
這不是精神文化的墮落,是什麼?
如果李唐的山水畫這麼不堪,為何今日,麻雀成鳯凰,飛入了皇宮,躍上了金壁?
這不是歷史對藝術家的捉弄、嘲諷、不公,是什麼?
蘇東坡(1037-1101)曾在僧人畫家惠崇的《春江晚景 》作品上,落款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畫境襌意之高,溢於言表,否則,不勞深諳禪理佛道,慧智啓悟的大文豪蘇軾,喜為題句!
但是,惠崇在世,並不那麼光彩,所謂"有行無市",與他稍晚一代的南宋大師李唐一樣,寂寞一生!
他雖然沒有留下對自己藝術作品的自述,但從清代詩人王允皙的七言詩裏,明言指述,更教人不捨:
「幾樹蕭條遠見天,一溪寒冷自生煙
惠崇小景無人買,掛在荒村不計年」
僧人惠崇的畫更難懂,更難吸睛:林木蕭索,一溪獨冷,喜歡花花世界的衆生,避之唯恐不及,誰能入其畫境,更何論掏腰包隨喜買下?難怪,王允晳不忍地,單刀破門,説惠崇的小景畫,掛在他住的偏遠荒村,靜默無語,多少歲月過去,也沒有人獨鍾!
當然,惠崇僧侶學佛參禪,不會在意,固是事實,但也反映出北宋文化,乃至與北宋上下縱橫,歷代的藝術審美觀,一樣沒落,一樣沉淪,沒有例外!
藝術是一國一族,文化水平最具象徴性的標記!
藝術衰萎,文化即墮落;藝術卑庸,文化焉能免俗?
相反地,藝術昇華,文化自登高峰;藝術高妙,文化何不精彩?
此理此義,古今同調,放諸四海皆準!
於今當代,藝術多元發展,尤重創新,不再獨專古人水墨之黑,若能善用色彩,賦予當代文化精神內涵,一樣能創造出藝術奇蹟;藝術雖貴創新,非「與時俱進」不可,但決非「與俗俱進」,讓藝術與文化蒙羞!
𧫴以拙文,向古今中外,不為名利,默默付出,畢生為藝術奉獻的所有藝術家們,致上最高最深摰的敬意!
(臺北書院一小沙彌雲水日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片以唐代〈明皇幸蜀圖〉、北宋〈谿山行旅圖〉、南宋〈巖關古寺〉及元代〈鵲華秋色圖〉四幅院藏國寶畫作選件,呈現中國山水畫講求可行、可望、可遊、可居之意境,並演繹出山水畫的歷代風格演變。 開場的飛鳥所銜的小石頭,象徵中國山水畫家擅用的石青、石綠礦物性顏料,這顆礦石喚起了大地,也將片中世界妝點了繽紛色彩...
南宋山水畫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片以唐代〈明皇幸蜀圖〉、北宋〈谿山行旅圖〉、南宋〈巖關古寺〉及元代〈鵲華秋色圖〉四幅院藏國寶畫作選件,呈現中國山水畫講求可行、可望、可遊、可居之意境,並演繹出山水畫的歷代風格演變。
開場的飛鳥所銜的小石頭,象徵中國山水畫家擅用的石青、石綠礦物性顏料,這顆礦石喚起了大地,也將片中世界妝點了繽紛色彩,而動畫主角亦幻化成各種自然物象,悠遊穿梭於古代山水場景間。
This film is based on four Chinese painting masterpiece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s collection: Emperor Ming-huang's Journey to Shu (Tang dynasty), Traveler’s Among Mountain’s and Streams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cient Temple in a Mountain Pass (Southern Song dynasty), Autumn Colors on the Ch'iao and Hua Mountains (Yuan dynasty). The film explores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capacity to be ambled within, gazed at, and abided in.
At the animation’s opening, a bird holds in its mouth a tiny azurite stone, which is typically found in pigments used b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ers. The stone awakens the earth and gives its creatures color.
#筆墨行旅 #故宮 #國寶
#書畫 #山水
南宋山水畫 在 百泰欣文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唐《萬壑松風圖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李唐是南宋初期畫壇盟主,兩宋山水畫的承前啟後者,南宋山水畫風的奠基人。其所畫山水、花鳥、人物、耕牛等皆精,山水成就最為傑出。 ... <看更多>
南宋山水畫 在 南宋李唐四季山水圖卷- 圖繪山水的四季變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絹本設色35.1cm×661.9cm 日本京都高桐院藏該卷以開闊的畫面展示了從卷頭的春景開始到卷末的冬景結束,連續畫出了四季 山水 的變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