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在每一家鬍鬚張的門市裡都可以看得到,根據其官網所述,左邊是鬍鬚張創辦人張炎泉,右邊是他的大兒子張永昌(現任鬍鬚張董事長),攝於1981年。不過,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時,便覺得怪怪的,第一、左邊的人的光影與整體光源不符,第二、兩人穿著的時節不統一;一短袖、一長袖,第三、畫面右下角那把筷子和最左邊的筷子樣貌一模一樣。
下圖則是翻攝自一本介紹臺灣米飯歷史的書(謝謝網友王十元提供),出版於1981年,看起來應該就是上圖的原始樣貌,左邊藍衣男子是鬍鬚張現任董事長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右邊則是張永昌,戴著相同款式的眼鏡的兩人,看起來外貌極為相似。這張照片完全解開了我對於上圖的疑惑。
底下是一篇介紹鬍鬚張發展沿革的文章,原刊登於2015年3月2日發行的《壹週刊》雜誌,特轉載於此供各位參考,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這張照片會產生如斯的改變。
【老店人生】鬍鬚張 漲聲背後的兄弟拆夥
日前滷肉飯連鎖業者「鬍鬚張」以加強食安檢驗等成本提高為由,調漲四個品項,一個排骨便當更要價104元,同時也是去年第四度漲價,引發消基會批評轉嫁消費者沒道理。不少網友喊出拒吃的同時,也好奇這間「漲了又漲」的老牌連鎖店究竟是何來歷。
本刊曾連續於2009、2011兩度專訪「鬍鬚張」,也看見它快速擴店背後兄弟分道揚鑣的歷程。以下為整理節錄:
鬍鬚張創立於1960年代,第一代張炎泉是雲林人,本來是木工師傅,台北謀生後轉行當攤販,與三叔在民生西路、太原路口等地擺攤,先賣鹹粥,再換油飯、筒仔米糕,五年後換成賣滷肉飯。
不過,讓滷肉飯走出騎樓與台灣的,是第二代長子張永昌。1979年,他說服父親租下寧夏夜市店面,結束18年路邊攤歲月,不僅如此,他還在店裡裝設冷氣和洗碗機,又設收銀機開發票,在當時都是創舉。
張永昌的太太郭碧芬回憶說:「夜市的人都在背後說,滷肉飯哪有做成這款的,鬍鬚仔太寵兒子了!」此時,張永昌的三個弟弟張誠吉、張永昇和張世杰都陸續加入,由於生意太好,早晚班都用到26個人工,每日平均賣720碗滷肉飯。
1986年,張永昌用年薪500萬元的代價,挖來前震旦行總經理張燦文當顧問,擬訂戰略,並引進責任中心制,準備發展連鎖事業。但張炎泉擔心一家溫飽都賠了上去,堅決反對。
然而張永昌到頭還是辯贏老爸,1987年,鬚鬚張第一家分店在北縣三重開張。張永昌說:「我花很久時間才說服他,我說,驚驚袂著等(害怕就到不了巔峰)!」眼看兒子順利跨出步子的張炎泉,樂得天天抱著孫子在寧夏夜市走門串巷,想不到卻在出海釣魚,船被遠洋漁船攔腰撞上而喪命。
當時鬍鬚張正準備開第3家店,噩耗傳來,張永昌挑起擔子,召集家族成員和幹部開會,他說:「不要猜忌,毋須不安,兄弟沒有爸爸,一樣要團結。」張永昌力穩陣腳奏效,父親去世後一個月,鬍鬚張第3個據點承德店順利開張,接下來3年內又陸續追加了4間店。
1992年,鬍鬚張位在太原路巷內的3間中央廚房,因噪音和衛生問題,連續遭到台北市政府稽查並開罰。「中央廚房不能動,配送立刻出問題,那是鬍鬚張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力排眾議,決定去五股買地蓋中央廚房,雖然6000萬元貸款超出負擔,但我還是認為要繼續前進,不能開了7間店就停了。」
隔年,近二億元打造的鬍鬚張五股中繼廠(中央廚房)開始運作,估計可以承擔77家店的食材供應和配送。張永昌說:「真是吃了好膽藥搏下去,否則鬍鬚張不會有今天!」
儘早擺脫建完廠後沉重的利息負擔,張永昌決定開放加盟,然而這個決定卻讓張家兄弟間的矛盾檯面化。儘管張永昌高薪聘用專業經理人,又導入現代化管理制度,但鬍鬚張還是間家族色彩濃厚的企業,各房妯娌難免為大小事鬧得不愉快。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說:「結婚前,四個兄弟好比一把筷子,怎麼都折不斷,結婚後卻不再是那麼回事。」
鬍鬚張加盟拓點計畫啟動幾年後,張誠吉決定和大哥分道揚鑣,用800萬元賣掉手中股份,去士林開了「陶碗」魯肉飯,3年後,張永昇也離開鬍鬚張,到北投開了「小味豆」魯肉飯。
除了已升任總經理的張家老四張世杰外,張永昌和大弟、二弟已經很少來往。張世杰說:「合在一起,局面會比今天更好。」然而做大哥的卻不這麼想。張永昌說:「就算回來,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靈猴賺乾坤 #全臺財神廟保庇巡禮 #張天傑專訪 大年初三,特別為大家介紹過年期間,求財神的好去處。猴年如意!全臺廟宇走透透!求財平安照過來,喜迎2016年,嚴選全臺20間財神廟+16間好神廟,讓各位聽眾朋友猴吉猴吉「福氣」到,求財求運,無往不利! 網羅全臺超靈驗神廟,一本在手,...
北投歷史沿革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圖在每一家鬍鬚張的門市裡都可以看得到,根據其官網所述,左邊是鬍鬚張創辦人張炎泉,右邊是他的大兒子張永昌(現任鬍鬚張董事長),攝於1981年。不過,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時,便覺得怪怪的,第一、左邊的人的光影與整體光源不符,第二、兩人穿著的時節不統一;一短袖、一長袖,第三、畫面右下角那把筷子和最左邊的筷子樣貌一模一樣。
下圖則是翻攝自一本介紹臺灣米飯歷史的書(謝謝網友王十元提供),出版於1981年,看起來應該就是上圖的原始樣貌,左邊藍衣男子是鬍鬚張現任董事長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右邊則是張永昌,戴著相同款式的眼鏡的兩人,看起來外貌極為相似。這張照片完全解開了我對於上圖的疑惑。
底下是一篇介紹鬍鬚張發展沿革的文章,原刊登於2015年3月2日發行的《壹週刊》雜誌,特轉載於此供各位參考,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這張照片會產生如斯的改變。
【老店人生】鬍鬚張 漲聲背後的兄弟拆夥
日前滷肉飯連鎖業者「鬍鬚張」以加強食安檢驗等成本提高為由,調漲四個品項,一個排骨便當更要價104元,同時也是去年第四度漲價,引發消基會批評轉嫁消費者沒道理。不少網友喊出拒吃的同時,也好奇這間「漲了又漲」的老牌連鎖店究竟是何來歷。
本刊曾連續於2009、2011兩度專訪「鬍鬚張」,也看見它快速擴店背後兄弟分道揚鑣的歷程。以下為整理節錄:
鬍鬚張創立於1960年代,第一代張炎泉是雲林人,本來是木工師傅,台北謀生後轉行當攤販,與三叔在民生西路、太原路口等地擺攤,先賣鹹粥,再換油飯、筒仔米糕,五年後換成賣滷肉飯。
不過,讓滷肉飯走出騎樓與台灣的,是第二代長子張永昌。1979年,他說服父親租下寧夏夜市店面,結束18年路邊攤歲月,不僅如此,他還在店裡裝設冷氣和洗碗機,又設收銀機開發票,在當時都是創舉。
張永昌的太太郭碧芬回憶說:「夜市的人都在背後說,滷肉飯哪有做成這款的,鬍鬚仔太寵兒子了!」此時,張永昌的三個弟弟張誠吉、張永昇和張世杰都陸續加入,由於生意太好,早晚班都用到26個人工,每日平均賣720碗滷肉飯。
1986年,張永昌用年薪500萬元的代價,挖來前震旦行總經理張燦文當顧問,擬訂戰略,並引進責任中心制,準備發展連鎖事業。但張炎泉擔心一家溫飽都賠了上去,堅決反對。
然而張永昌到頭還是辯贏老爸,1987年,鬚鬚張第一家分店在北縣三重開張。張永昌說:「我花很久時間才說服他,我說,驚驚袂著等(害怕就到不了巔峰)!」眼看兒子順利跨出步子的張炎泉,樂得天天抱著孫子在寧夏夜市走門串巷,想不到卻在出海釣魚,船被遠洋漁船攔腰撞上而喪命。
當時鬍鬚張正準備開第3家店,噩耗傳來,張永昌挑起擔子,召集家族成員和幹部開會,他說:「不要猜忌,毋須不安,兄弟沒有爸爸,一樣要團結。」張永昌力穩陣腳奏效,父親去世後一個月,鬍鬚張第3個據點承德店順利開張,接下來3年內又陸續追加了4間店。
1992年,鬍鬚張位在太原路巷內的3間中央廚房,因噪音和衛生問題,連續遭到台北市政府稽查並開罰。「中央廚房不能動,配送立刻出問題,那是鬍鬚張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力排眾議,決定去五股買地蓋中央廚房,雖然6000萬元貸款超出負擔,但我還是認為要繼續前進,不能開了7間店就停了。」
隔年,近二億元打造的鬍鬚張五股中繼廠(中央廚房)開始運作,估計可以承擔77家店的食材供應和配送。張永昌說:「真是吃了好膽藥搏下去,否則鬍鬚張不會有今天!」
儘早擺脫建完廠後沉重的利息負擔,張永昌決定開放加盟,然而這個決定卻讓張家兄弟間的矛盾檯面化。儘管張永昌高薪聘用專業經理人,又導入現代化管理制度,但鬍鬚張還是間家族色彩濃厚的企業,各房妯娌難免為大小事鬧得不愉快。張永昌的大弟張誠吉說:「結婚前,四個兄弟好比一把筷子,怎麼都折不斷,結婚後卻不再是那麼回事。」
鬍鬚張加盟拓點計畫啟動幾年後,張誠吉決定和大哥分道揚鑣,用800萬元賣掉手中股份,去士林開了「陶碗」魯肉飯,3年後,張永昇也離開鬍鬚張,到北投開了「小味豆」魯肉飯。
除了已升任總經理的張家老四張世杰外,張永昌和大弟、二弟已經很少來往。張世杰說:「合在一起,局面會比今天更好。」然而做大哥的卻不這麼想。張永昌說:「就算回來,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北投歷史沿革 在 丹爸家庭親子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丹爸賣的、推薦的都是有品質的公司貨,請安心使用,免驚啦!!
57108111101 限量【尊宇】五星級Microlite科技纖維 可水洗兒童被110cm*140cm(全台多家五星級飯店所採用) 免運
下單處
http://www.kidshome.com.tw/ORDERPAGES/orderpages.php?PDSSN=38943
57108111102 限量【尊宇】五星級Microlite科技纖維 Brookie熊可水洗冬被180*210cm(全台多家五星級飯店所採用) 免運
下單處
http://www.kidshome.com.tw/ORDERPAGES/orderpages.php?PDSSN=38945
57108111103 限量4(雙人/白)【Reedy Bedding】尊榮五星級科技 四季被180*210cm(全台多家五星級飯店所採用) 免運
下單處
http://www.kidshome.com.tw/ORDERPAGES/orderpages.php?PDSSN=38944
57108111104 限量6(雙邊/藍線)【尊宇】五星級Microlite科技纖維 兒童枕50cm*30cm(全台多家五星級飯店所採用)
57108111105 限量15(雙邊/紅線)【尊宇】五星級Microlite科技纖維 兒童枕50cm*30cm(全台多家五星級飯店所採用)
下單處
http://www.kidshome.com.tw/ORDERPAGES/orderpages.php?PDSSN=38939
57108111106 限量(中低枕/白)【Reedy Bedding】尊榮科技羽柔枕75*45cm(全台多家五星級飯店所採用)
57108111107 限量(高枕/白)【Reedy Bedding】尊榮科技羽柔枕75*45cm(全台多家五星級飯店所採用)
下單處
http://www.kidshome.com.tw/ORDERPAGES/orderpages.php?PDSSN=38942
尊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2005年8月,以經營中高端科技寢具品牌為主,其中包含家用科技保暖睡眠寢具,以及高端飯店與豪宅寢具(商品以棉被、枕頭、被套、床單、浴袍等為主)。公司負責人出身於科技背景,留學美國及英國,除致力於台灣市場高端市場之經營,更著眼於亞洲及歐美市場,目前在台灣市場,科技睡眠商品零售市場定位雖僅次於3M,但在台灣頂級飯店市場則穩居第一。
除經營Reedy Bedding以及Romsey Bedding品牌商品,已服務歐洲與德國軍方35年之Microlite-MF77科技保暖纖維,為本公司之核心技術起源,具瑞士TESTEX、德國HOHENSTEIN及瑞士OEKO-TEX,以及美國規範水洗測試等國際測試認證,未來,期望將科技創新理念持續注入寢具紡織領域,並帶動亞洲市場定位。
●公司沿革:
2005年8月 總公司成立,並設立於桃園市,研發推廣歐洲科技纖維技術,並建構英國Romsey Bedding品牌寢具,於台灣各大百貨公司展售。
2006年1月 擴大服務至各大上市之科技企業,包含台積電、台灣微軟、聯電等。
2006年4月 以Romsey Bedding品牌延伸服務至國內北部地區之五星級飯店,包含北投春天酒店、台北老爺酒店等。
2006年10月 引進英國140年歷史之Kinloch Anderson(金.安德森)品牌,進入香港地區,將台灣製造之Kinloch Anderson(金.安德森)品牌童裝,與香港市場連結。
=2007年3月 創立Reedy Bedding品牌,進入休閒領域之高端五星級飯店市場,服務延伸至日月潭涵碧樓大飯店、雲品酒店、花蓮遠來國際觀光酒店等頂級飯店。 2007年7月 參與英國140年Kinloch Anderson(金.安德森)品牌,在大陸地區之品牌授權,將台灣製造之Kinloch Anderson(金.安德森)品牌童裝,導入大陸市場。
2008年6月 防蹣抗菌訴求之Microlite-MF77科技纖維棉,廣受涵碧樓大飯店、英國250年歷史之Wolsey品牌之肯定,並與其頂級玩偶商品進一步結合。
2008年8月 於中國廈門正式成立公司。
2009年11月 進入零售市場,並與台灣精英雜誌商業週刊結合,連續推薦並刊登14期。 2011年11月 與Vogue雜誌結合。 2012年10月 Microlite-MF77尊榮五星級科技纖維與Hola合作之雙品牌產品上市,當年即成為該公司中高端睡眠商品之銷售冠軍,打破特力集團16年來之紀錄。
2012年11月 Microlite-MF77尊榮五星級科技纖維與台灣Hello Kitty品牌結合,製作頂級Hello Kitty棉被與枕頭寢具。
2013年01月 與ELLE雜誌及ELLE WEDDING雜誌合作。
2013年06月 為台北寒舍艾美酒店新館-寒舍艾麗,服務Microlite-MF77品牌之五星級科技羽柔與天然羽絨之棉被及枕頭寢具。
2013年09月 DECO 居家雜誌推薦刊登。
2013年10月 延伸青年與兒童之Brookie經典小熊品牌,結合Microlite-MF77尊榮五星級科技纖維,製作Brookie經典小熊棉被與枕頭寢具
2013年10月 Microlite-MF77進階之科技纖維熱感冬被與HOLA合作之雙品牌上市
2013年10月 Microlite-MF77天然羽絨商品,進階服務台北寒舍艾美及寒舍艾麗酒店
2013年11月 ELLE雜誌再次推薦刊登
2013年11月 媽媽寶寶雜誌推薦刊登
2013年11月 Reedy Bedding 結合Microlite-MF77品牌之棉被枕頭商品,全面服務台北寒舍艾美酒店集團(包含台北喜來登大飯店)
2014年7月 Microlite-MF77天然鵝絨與遠紅外線天然羽絨冬被,與HOLA以雙品牌合作
2014年8月 Microlite-MF77生物能科技纖維遠紅外線暖冬被,與HOLA以雙品牌結合上市
2014年8月 Microlite-MF77科技纖維枕與天然羽絨枕,與HOLA合作以雙品牌合作上市
2014年10月 Microlite-MF77科技寢具,服務昇恆昌集團金門地區頂級飯店(金湖大飯店)
2015年3月 Microlite-MF77天然羽絨夏被與台灣百貨最頂級品牌合作上市
2015年9月 Microlite-MF77科技膨鬆天然羽絨冬被與台灣百貨最頂級品牌合作上市
2015年9月 將美國專利之最新碳咖啡熱感技術,與Microlite-MF77科技纖維冬被結合,與HOLA以雙品牌上市
2015年10月 進階為台北寒舍艾美酒店服務 寢具商品
●主要品牌與產品:
已銷往歐洲30年,與杜邦保暖材同等級之Microlite-MF77™之科技羽柔保暖材料(具瑞士TESTEX、德國HOHENSTEIN及瑞士OEKO-TEX等國際測試認證)。
英國Reedy品牌科技羽柔棉被枕頭寢具系列商品(with Microlite-MF77™ inside )。
五星級飯店寢具商品系列(可依飯店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
英國Kinloch Anderson品牌嬰幼童裝(香港市場)。
Hello Kitty品牌之Microlite-MF77™科技羽柔棉被與枕頭寢具系列商品。
Brookie品牌之 Microlite-MF77™科技羽柔棉被與枕頭寢具系列商品。
http://www.regal-crown.com/about.htm
北投歷史沿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靈猴賺乾坤 #全臺財神廟保庇巡禮 #張天傑專訪
大年初三,特別為大家介紹過年期間,求財神的好去處。猴年如意!全臺廟宇走透透!求財平安照過來,喜迎2016年,嚴選全臺20間財神廟+16間好神廟,讓各位聽眾朋友猴吉猴吉「福氣」到,求財求運,無往不利!
網羅全臺超靈驗神廟,一本在手,財運滾滾!
知名旅遊節目「輕旅行」主持人張天傑,全臺走透透之際,不忘隨時到各大靈廟拜拜,保佑旅行一切順利平安,心誠則靈,全臺好幾趟拜下來,任何拜拜撇步都難不倒他!
繼2015年《羊羊得意財神到──全臺好神行腳誌》羊年大發財後,2016年猴年吉祥再接再厲,公開重要廟宇拜拜秘笈、好運訣竅,讓您順利解決生活中的煩惱、渡過人生的難關!
帶著恭敬的心,跟著本書的帶領,體驗廟宇的莊嚴與神威。
本書特色
收錄北中南重要神明,附上交通地圖,簡單明瞭不迷路!
詳細介紹廟宇民俗歷史沿革,叮嚀所有拜拜注意事項,解開迷思與困惑,好運自然來!
火鼎盛宮廟的故事與地圖,可說是非常實用的書籍,誠摯地推薦給大家!──網友小威
猴年再次出發,拜對好神,吉祥發大財!
作者介紹:張天傑
知名模特兒
輕旅行節目主持人兼熟男模特兒,著有《立馬財神到──全台好神一路發》、《羊羊得意財神到:全臺好神行腳誌》
因為主持旅行節目而走遍各大旅店,未來在輕旅行,也會繼續帶領大家一起上山下海玩遍世界。
作者相關著作:《享受吧!絕美旅店:100大臺灣人氣旅館輕旅行》
目錄:靈猴賺乾坤:全臺財神廟保庇巡禮-目錄導覽說明
20間超靈驗財神廟──天官賜福,喜迎財神
用恭敬的心,捻香參拜,財神爺助您添好運、發大財。
01台北景福宮
02松山霞海城隍廟
03北投關渡宮
04蘆洲湧蓮寺
05板橋慈惠宮
06中和南山福德宮
07金山五路財神廟
08石碇五路財神廟
09南崁五福宮
10大溪迎富送窮財神廟
11桃園新屋八路財神廟
12台中武德廣天宮
13台中南天宮
14草屯敦和宮
15竹山紫南宮
16北港武德宮
17旗山開基八路財神
18高雄天官財神廟
19高雄關帝廟
20車城福安宮
16間好神廟大公開──平安如意,猴年好神
心誠則靈,好神降臨,願你事事順心,一整年旺旺得意!
01宜蘭大福補天宮
02大直劍潭古寺
03艋舺龍山寺
04金山法鼓山
05三峽清水祖師廟
06龜山壽山巖觀音寺
07新竹都城隍廟
08大甲鎮瀾宮
09鹿港玻璃媽祖廟
10鹿港天后宮
11日月潭文武廟
12南投中台禪寺
13北港朝天宮
14台南南鯤鯓代天府
15高雄佛陀紀念館
16東港東隆宮
北投歷史沿革 在 山邊媽祖台北聯誼會- 北投慈后宮歷史沿革1963年時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北投 慈后宮歷史沿革1963年時, 因本庄人口遽增,地方繁榮。乃由鎮長李德財招集庄內清江、大屯等八里里長,暨鎮民代表、庄耆等四十人,在鎮公所組織興建委員會, ... ... <看更多>
北投歷史沿革 在 [討論] 北投區地名沿革作者:陳玉萍- 精華區BigPeitou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其幾天shreka大文章內的連結網址,
覺得這樣內容為人忽略的話太可惜,
故貼出來供大家參考囉!
https://teacher.sljh.tp.edu.tw/t415/peitoe/OLDNAME.HTM
往昔之地名,常蘊涵濃厚之地方色彩。然而許多地區則因都市的現代化而失去既有的景觀,
舊地名也隨之不合時宜。新的地名多半無法窺出一地在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以研究
居住地所在的鄉土地名,有助於我們對鄉土的認識,因了解而喜愛我們的鄉土,並進而為它
奉獻一份心力,才是最真實的情懷。現在就讓我們從北投區旳地名沿革來對北投的發展作一
番回顧吧!
* 北投區之地名及其緣由:
北投區名的由來,源自境內昔日平埔族番胞北投社社名。北投原為凱達格蘭番社所居,明天
啟年間,沿河番社已有二、三百戶人家,除漁獵外,並挖硫磺為生;永曆年間,鄭氏為防清
兵進攻,曾遣將進駐雞籠、淡水,並開築關渡至唭哩岸通路,在唭哩岸一帶大肆屯墾,從此
淡江兩岸平野,時有漢人蹤跡,唭哩岸乃成為漢人在台北盆地最早開發地區;清康熙年間,
郁永河由福建來北投採硫;乾隆年間開始發展為莊,北投莊因而得名。之後漢人來台已眾,
台灣北部遂逐漸開發,但北投硫磺為人用以私造火藥,嚴禁私採;直到光緒十一年台灣建省
,巡撫劉銘傳大興實業,硫磺因而開禁,年產大增,從此北投人口增加快速。清代末期隸芝
蘭二堡轄內;日據民國九年改隸台北州七星郡北投莊轄域。日人據台後,復積極開發北投的
溫泉,使得北投成為繁華之地。民國三十年升格為北投街;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一月一六日
設北投鎮,隸七星區;翌年北投隸淡水區(七星區併入淡水區);三十八年與士林鎮合併為
草山管理局;三十九年改稱陽明山管理局,行政區仍屬台北縣;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改隸
台北巿,成立北投區,惟行政業務仍由陽明山管理局處理,直至民國六十三年管理局裁撤後
,始由台北巿政府管轄。
北投區在日據民國九年為北投莊,下轄石牌、唭哩岸、北投、頂北投、竹子湖、嗄嘮別六個
大字(大地名),今以各大字為範圍,介紹各特殊地名:
一、石牌—其地初為山胞耕墾,雍、乾之初,漳州人賴、魏、謝三姓來此開闢,以侵佔山胞
土地;時起爭端。乾隆一七年,淡水同知曾日瑛,為確定漢番地區之界限,立石於民番交界
處。碑記云:「奉憲分府曾批斷東南勢田園歸漢番管業界」,故此地初名石碑,後音轉,乃
曰石牌。石牌地方的漢番界碑數不詳,但有一今豎立於石牌派出所庭園內,可入內參觀。
1.軟橋—在文林北路上,即今溝通士林、北投的石牌橋,下有磺溪流經。石牌橋昔日是座木
橋,橋身柔軟、人車行走上面會晃動,故名。今路邊有座「軟橋褔裕宮」牌架,往前走約五
分鐘左右,可抵褔裕宮。
2.港墘—今中正高中後側一帶,即褔裕宮側,昔日位居港邊,故名。
3.頂湳子—閩南語稱潮濕泥濘之地為「湳」,昔日榮華里多泥濘濕地,在榮華三路、東陽街
口一帶稱頂湳子,該地有座浦子廟—褔安宮。
4下浦子—在今明德路,明德國中一帶,磺溪公園以西。另外,隔磺溪對岸天母忠十二路一
帶稱過溪湳,簡稱湳子,為士林區所轄。
5.魏厝—今明德路五一號,為魏家古厝,堂號「新鹿」。以北為頂魏厝,以南為下魏厝。
Ki-Irigan之譯音字,意為海灣。此地在往昔為舊淡水河自北突出的彎曲地帶,形似海灣,
可能以此命名。唭哩岸開發極早,為淡北農業發祥地。康熙八年,褔建同安、漳州移民建慈
生宮於唭哩岸街(立農街),奉祀五谷先帝。乾隆之際,建有唭里岸莊。唭哩岸街在早期因
居淡北古道要衝,且為淡水河岸的貨物集散地和吞吐港,故商店、客棧、酒家林立,巿況繁
盛。但自日據以後,北淡公路改道,又有北淡鐵路之興建,加上水路淤淺,日人又將官署設
於士林,並致力開發北投溫泉等諸原因,唭哩岸的地位一落千丈。沒落的唭哩岸,近年來已
成為大石牌的一部分了。唭哩岸的物產除稻米外,昔並以建築用石材著稱。但自台灣光復後
,鋼筋水泥式建築林立,石材產量因而日減,加上後來陽明醫學院建校後,為了水土保持,
乃全面停止開採,「打石山」也將成為歷史名詞。
1.頂街—立農街約在立農國小以東部分稱頂街,頂街內有慈生宮。
2.下街—立農街約在立農國小以西部分稱下街,今下街路面寬於頂街。
3.竹仔巷—指立農街二五七巷而言,昔日路旁多大麻竹,故名。
4.賊洞—在唭哩岸山陽明醫學院山麓,乾隆年間因有海賊棲息其間,故名。後經官兵圍剿後
,已將洞囗封閉。
5.五人公—今榮民總醫院院址,本為農田,昔日有五人合夥共同種植,故名。
6.海防厝—又稱海洋厝、海王厝。在今石牌路綜合市場一帶,清代此地駐有防守淡水河的兵
士,故名。
7.垃圾市—東華街二段一帶,以竹子搭建而成的一長排市場。為配合當地職業婦女,多於下
午三、四點開始營業。早上正當別的市場內人聲鼎沸之際,此地卻一片死寂。今則因捷運工
程經過已不復見,對面雖又形成一小型黃昏市場,但已不具昔日規模。
三、北投—其地與頂北投一帶原為平埔族北投社社址,平埔族之 Patavw即「巫女」之意,
相傳昔日有巫女住此地而名。康熙中葉,有泉州人洪、陳二姓入墾。
1.土地公埔—又稱「廟仔埔」。指清江路南端與北投溪交叉口在今石牌路綜合市場忠義新村
一帶,昔日未開墾時為一片平坦開闊地,有土地公廟一座,故名。
2.頂土礱間—土礱間為舊式碾米店之稱,清代中央南路二段文昌宮以北,開設有土礱間,故
名。
3.下土礱間—意義同上,而位置在文昌宮以南,此地現為土地公埔之延伸。
4.瓦厝內—北投陳姓袓厝之一。位於清江路南端與三合街二段交叉處。建於光緒二年,係清
江路第一座瓦厝,故稱。正廳上書「紫薇高照」四字。
5.大籬笆—清江路中段(瓦厝內、仁記內之間)慈后宮一帶,其地住宅昔日多圍以竹籬,故
名。
6.仁記內—大籬笆北方清江路一二一號所在,亦為陳姓袓厝之一,「仁記」為袓厝之名,今
為公廳。
7.大區園—指清江路慈后宮以北的大片田地而言。
8.菁仔宅—與大區園相連,在仁記內之北。清代一陳姓人家種植大菁,成熟後於此加工製成
染料,故名。
9.店仔囗—中正街與中央南路一段交叉囗,清代及日據初期為北投地區農產品及魚肉交易中
心
10.下店—又稱中街仔,即今中正街,與頂店同為清代北投最早興起的街巿,今多以住家為
主。
11.頂店—大同街、豐年路一帶,清代設有店舖,故名。其地又有下列小地名:
(1)陳袓厝—大同街一四號。此為北投最大的陳袓厝,忠義的陳祖厝次之。
(2)學仔內—名稱來自清代於此設立私塾教學而得名,址在大同街三四巷一九號,即北投國
小左後方,係一大三合院瓦厝,後因北投國小擴建,已日漸縮小。
(3)孝坊(孝坊腳)—指豐年路,其地因建有周氏節孝石坊,故名。清代陳玉麟之妻周絹娘
,早年喪夫,守節撫孤,奉翁姑至孝,經地方官轉報朝廷,道光三O年奉准建石坊,今仍多
為完好。民國六十四年,台北巿文獻委員會在坊上立「周氏節孝坊沿革記略」碑乙方;民國
七十四年內政部正式核定為三級古蹟。
12.下田寮—指十信商工一帶,其地昔日為農田,散居著幾戶人家,故名。
13.五崁仔—今中央南路一段二五巷中興戲院一帶,昔有五間店面,故名。
14.豬屠—今北投巿場前磺港溪沿岸一帶,橋後的低矮平房即為昔日的屠宰場,故名。
15.赤牛稠—今薇閣國小一帶,昔日為牛稠,多飼拉車、供奶的赤牛,故名。
16.七虎球場—今光明路軍公教褔利中心後方.昔日為陸軍七虎籃球隊的訓練場地,故名。昔
經常放映電影。
17.磺水間—今中山路北投民眾服務社所在,建於民國二年,其下層為昔日之公共溫泉浴堂
,故稱。又因其建材為紅磚,也稱「紅磚仔厝」。
18.地獄谷—在林泉里,又稱玉泉谷。該地初湧出之溫泉,熱度達沸點,蒸霧如玉,故稱。
日據時期曾有人誤踏該處軟地溺斃,而稱地獄谷:民國七一年,台北巿政府整建該地,改稱
地熱谷,以符其實。
19.頂公館—清代在奇岩里公館路一帶設有官府衙門,故其地名為公館。頂公館是指今奇岩
派出所一帶。
20.下公館—址在今奇岩新村一帶,又因其地昔日設有牛稠飼牛隻,故又有牛稠內之稱。
21.王爺宮仔—在公館路、崇仁路一段、磺港路三段交叉口鎮安宮一帶,因供奉蘇府王爺,
故稱,鎮安宮亦稱王爺廟,日據時期設有火車站,站名誤書為王家廟,沿用至今。
22.踣死猴—踣即跌的意思。在奇岩路威靈頓新村一帶,山勢陡峭,昔日山上多猴,曾有猴
子在山谷中跌死,故稱。
23.大磺嘴—指石壇路惇敘高工下面的大硫磺溪谷而言。因多年的開採硫磺,久之形成狀似
大口嘴之硫磺峽谷,故名。民國七十四年,台北巿文獻委員會於此立「清郁永河採硫處」石
碑。
24.楓仔埔—即今新民路一帶山坡,昔日多楓樹,故名。今在新民國中及陸軍八一八醫院一
帶,仍可見一些楓樹。
25.文椅背—北投第一公墓,即陽明山公墓所在,其地左右有山環抱,後有屏障,狀如交椅
,故名。
26.頂八仙—清代基隆河畔關渡平原上,散布著八個以竹林為圍籬的小聚落,其地因濱河,
居民出入多以船隻為工具,人稱「八仙過海」,故名八仙。另相鄰有中八仙、下八仙兩地名
。
27.水挸頭—在今百齡五路憲兵隊側。昔日八仙地區灌溉,係引八仙圳之水,水圳至北投溪
邊架木挸過河,將水導入田中,故名水挸頭。
28.磺田仔—中和街南段,金馬獎戲院一帶。昔日兩側田園係位磺港溪旁,且旱季有時以磺
水混合其他水灌溉,故稱。
29.五分車路—昔淡北鐵路支線,從舊北投到新北投間,班次間隔時間短,故稱。
四、頂北投—因位於北投之北方高處,故稱頂北投。其地日據時期區分為三個小字:
1.山腳—其名稱係因位置在大屯山南簏。盛產柑桔及矽砂土,往昔上山極為不便,需攀登蜿
蜒山徑,今則有復興三路可通。
(1) 中菁礐—菁是一種可作染料的植物,清代大屯山區產量頗多;「礐」閩南語音同「學」
,意為坑地。昔日大屯山區有三個聚落設有菁礐,依其位置高低,分別命名為頂、中、下菁
礐。中菁礐位在大屯山登山口清天宮一帶;頂菁礐在中菁礐上方約五OO公尺,三聖宮一帶;
下菁礐在中菁礐下方西側,今只數戶。
(2) 二崎—閩南語「崎」為陡坡之意,二崎係由山下數起第二個陡坡。復興三路上在快抵大
屯國小時,於路左有一「往二崎」之路標,即為通往二崎聚落。
(3) 粗坑—坑即溪之意。大屯國小一帶有山溪,石多水少,故名。
(4) 永春寮—大屯國小以東約三OO公尺處,其地居民係褔建永春人,早期拓墾建有草寮,故
名。
(5) 頂社—北投番仔厝之一,在秀山里貴子坑溪上游山上,今幾已無平埔族蹤跡。
(6) 鬼仔坑—指今貴子坑溪上游一帶聚落。昔日當地居民養鴨,半夜多至水中生蛋,疑有鬼
魂作祟,祭拜之則平安無事,故稱。後以名稱不雅,改為貴子坑。貴子坑溪今由不動瀑布以
下築堤直通八仙入基隆河。
(7) 不動瀑布—又稱水咚咚,蓋以水聲稱之。日據時稱不動瀧(瀧音ㄌㄨㄥˊ急流的水),關
於「不動」的說法,有今昔二說,昔說稱日人在該地建有日式神社一座,供奉不動明王,故
稱;今說則根據台北巿政府建設局說法,乃此地貴子坑一帶山上產白土(瓷土),經商人墾
林由上往下開採,遠望如一白瀑,稱不動瀑布。後來亦將此地的這一真實瀑布稱為不動瀑布
。
(8)牛埔仔—在中和街慈航寺一帶山坡地,昔日為一片墓地,農家多放牛至此吃草,因而稱
之。
(9)老鼠病院—今中和街底,榮民暫住的日式大院。往昔流行鼠疫,許多榮民多被送至此地
休養,故稱。
2.十八份—即今泉源里,份又作分。清代拓墾之初,泉州人詹、王、曾、陳、吳等姓,向山
胞承購土地開闢—地分十八份,故名。
(1)頂湖—東昇路北端,泉源國小東北七OO公尺處。其地為一盆地小聚落,故名。
(2)嶺頭—泉源路上土地公廟附近,地名乃因其位於十八份山嶺上端。日據時以王姓勢力為
最。
(3)嶺下—又作嶺腳。十八份山嶺下,由嶺頭旁下坡小路可抵。日據時以郭姓勢力為最。
(4)中正山—十八份北,高六四六公尺。其名乃因 蔣公生前意屬此地為死後葬所,但後來選
上慈湖。山坡上植有「中正」二字。
3.紗帽山—即今之湖山里。名稱取自境內的紗帽山,紗帽山係大屯火山群之一火山錐,狀似
紗帽,故名。
(1)磺坑內—一名磺溪內,指陽明山中山樓一帶,東臨磺溪,且為溫泉聖地。
(2)紗帽橋—紗帽山陽投公路近湖田國小一帶,地多溫泉區。
(3)中山樓—為慶祝 國父百年誕辰而建,於民國五十五年底完工,大樓造型由名建築家修澤
蘭女士所設計,中國宮殿式建築,金碧輝煌。中山樓為中央所屬單位,重要集會多於此召開
,無特別通行證無法入內。
(4)草山—即今之陽明山,以山上多茅草,故稱。
(5)湖底—紗帽山西麓湖山國小一帶,因其四面為山所圍,形如湖底,故名。
五、竹子湖—即今湖田里,其地名源自其南方湖田國小及派出所一帶,昔日為一竹木茂密之
小盆地而得名,並非真有其湖。
1.東湖—指竹子湖派出所及湖田國小一帶,係竹子湖地名之原點所在,而在今日竹子湖一帶
位居東側,故稱東湖。其地昔日又名更仔寮,因日據時代在此設寮雇更夫巡邏,因以名之。
另於東湖上方有頂湖、下方有下湖等地名。
2.水尾—長春農場下方,地處山溪尾端,故名。夏季時烤肉、飲茶風氣盛,並有土雞出售,
是一避暑地;冬季則因山上風大,人煙稀少。上述頂湖、下湖、水尾皆位在環繞竹子湖的產
業道路上。
3.七星山—又稱七星墩,據說乾隆二十五年余文儀續修台灣府誌上所載:「七星山,七峰錯
落,圓秀如星,故名。」可知其名稱由來。
4.夢幻湖—昔稱鴨池,因早年有許多水鴨棲息之故。冬季多雲霧,在東北季風的吹拂下,如
夢似幻,故稱。今則因湖中罕見的水韭而成為生態保護區。
5.鹿角坑—因山溪縱橫交錯如鹿角,故稱。今為生態保育區,須向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通行
證才能進入。
6.馬槽—在陽金公路馬槽橋一帶,因溪谷狀似馬槽而得名。當地多溫泉,但地層不穩,常有
崩坍。馬槽又稱馬槽尾或尾槽,馬槽頭則指夢幻湖一帶。
7.擎天岡—七星山東,高七七一公尺,兩旁的山都在八OO公尺以上,顯得此地特別低平,故
稱。有人稱為大嶺,為鞍部、關囗之意:又有太陽谷之稱,因夏季至此遊玩,陽光烈烈
,無樹遮蔭。
8.大屯山—早期稱大遯山或大洞山,又稱奇獨龜崙山,山名起源據說與凱達格蘭平埔族「大
屯社」有關,後社名轉為山名。
六、嗄嘮別—亦為凱達格蘭平埔族社名,原住於八里鄉挖子尾附近,社名小八里坌社,後被
荷蘭人驅逐至關渡山麓。又可分為下列兩個小字:
1.嗄嘮別—以水磨坑溪與北投為界,清代溪以東為平地人,以西為山胞,從溪頭到溪尾,山
上至山下全是番社(頂社、中社、下社),因此水磨坑溪又有番仔溝之稱。
(1)跑馬場—即今中央北路二段復興崗址,其地於日據時期為一賽馬場所,又稱競馬場。
(2)石頭厝—今稻香里外交部宿舍致遠新村一帶,初亦為山胞所居。地名由來有二說;一說
昔日為防盜,建有石牆:另一說則為昔日山上崩下許多石頭,居民就地取為建材。
(3)碑子頭—又作埤仔頭,在稻香里中影製片廠一帶,昔日地多埤池,故名。在其後方稻香
超巿一帶,昔為一平埔,又稱碑子埔或碑子後。
(4)牛路巷—指今中央北路三段五二巷。昔多牽牛由此巷至山上墓地吃草,故名。此巷盡頭
為昔土地公旗。(註:山下的土地公廟,每於初一、十五在山上插起旗幟,通知附近居民別
忘了吃齋拜佛,故稱。)
(5)港子尾—在舊忠義火車站一帶,因地處昔日淡水河航行尾端而得名。光復後改稱忠義,
此名乃因忠義廟(行天宮)的興建,其後方山嶺一般稱為忠義山。
(6)陳袓厝—在舊忠義火車站下方,今則因捷運工程而遭拆除,祭祀移至對街桃源國中旁的
陳懷公紀念堂。
(7)公司埤—今桃源國中所在。乾隆初年,泉州人陳懷率族遷此;向山胞承購土地開闢,族人
合力鑿大埤,灌溉田園,以名公司埤。今其右建有陳懷公紀念堂。
(8)仙窟—在嗄嘮別山圓仔湯嶺,由今稻香蜿蜒而上近北淡界處(其地附近可見一「台北巿
界.台灣省界」牌)。相傳古時有位神仙為了找尋徒弟,至此掘土做湯圓出售, 一碗二文
,二碗一文。一般人多付一文吃二碗,好不容易有位年青人心覺不平,付了二文吃一碗,神
仙認為他很誠實,於是現出原形,收他為徒。因年久日深,遂成一巨穴,後為埤地,故名仙
窟。今已乾涸,地多雜草與相思樹。許多書上以淡水境小坪頂國華高爾夫球場前埤池為仙窟
,乃謬誤之載。
(9)土虱洞—土虱性喜群居在小洞中,故本地人以土虱洞比喻擁擠之狀。在桃源國中左後方
山谷中,因地狹人稠,故名。
(10)蚵仔坪—在志仁商工一帶,此地清代濱臨河海,為蚵之集散地,故名。
(11)頂茄冬腳—嗄嘮別昔日多生茄苳樹,頂茄冬腳在今關渡國小一帶:下茄冬腳則在中央北
路四段舊關渡火車站一帶。
2.關渡—指今大度路以南關渡半島而言。現關渡二字即取自諸羅縣志所載「關渡門」之關渡
。淡水河出台北盆地口之東岸,附近河寬僅四百公尺,有大屯、觀音二山支脈伸至此,形成
峽門,因兩岸為山崖所挾峙,故名。早期文獻作干豆、江頭、乾竇、甘答、肩脰等皆同音字
,疑為平埔族之譯音字。
(1)店仔尾—指今大度路三段三O一巷前段而言。關渡在清代商店林立,街巿繁盛,店仔尾這
一帶地處其尾端,故名。
(2)渡口—今關渡宮前關渡港渡船口處。
(3)山後—指關渡山以西臨淡水河部分,關渡宮舊址在此。此地與淡水河對岸獅子頭所挾之
處,即聞名之關渡門,淡水八景的「關渡分潮」在此。
結語:
以上所介紹之眾多地名,皆須以台語發音,才能顯出它的鄉土風味。家中若有年老長輩或左
鄰右舍有賢能長者,不妨向他們作一番求證,一定更能獲益匪淺。當然如果你是從外地搬來
北投的,也可藉此機會對北投做個初步認識,將會更認同此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22.23
※ 編輯: puckkid 來自: 61.228.122.23 (04/14 19:15)
> -------------------------------------------------------------------------- <
作者: smelser (政治魔法書) 看板: BigPeitou
標題: Re: [討論] 北投區地名沿革 作者:陳玉萍
時間: Sat Apr 15 00:54:19 2006
雖然是署名陳老師為作者
但其實內文多是摘錄而來居多
不曉得重編此文成於何時?裡面還出現『今百齡五路』『山胞』
可見 應該是承襲前人之舊作改編而已
目前有關北投文史地名的資料 我覺得大多沒有很細緻的史料考證或田野
幾乎是昔日台北文獻中 林衡道的專欄原封不動的照抄連字都沒有更動
就連台北市政府委託中研院學者所作的台北市路名沿革史
也是把各種資料彙集一下而已 好像前人所說的都沒有問題似的
例如 公館路 說是有公營館舍 我就一直很懷疑
儘管公館一詞在台灣各地地名中出現 但是有可能有不同的歷史脈絡與原因
能否直接套用 其實就需要去找史料 例如區公所昔日的地籍圖之類的
確定出現的年代 更多的證據證明 單靠耆老口述可能都有失真的情形
--
我們的身體、飛機
當與敵人的飛機 兵艦 陣地
同歸於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6.80.165
> -------------------------------------------------------------------------- <
作者: haido (咕歷咕歷) 看板: BigPeitou
標題: Re: [討論] 北投區地名沿革 作者:陳玉萍
時間: Sat Apr 15 13:41:15 2006
※ 引述《puckkid (帕奇德小孩)》之銘言:
[前文恕刪]
: 3.紗帽山—即今之湖山里。名稱取自境內的紗帽山,紗帽山係大屯火山群之一火山錐,狀似
: 紗帽,故名。
: (1)磺坑內—一名磺溪內,指陽明山中山樓一帶,東臨磺溪,且為溫泉聖地。
: (2)紗帽橋—紗帽山陽投公路近湖田國小一帶,地多溫泉區。
^^^^^^^^^^^^^^^^^^^^^^^^^^^^^^^^
關於這個地方,似乎與現況有點出入,
目前所指的紗帽橋應該是紗帽路與湖底路交會之附近,亦即靠近湖山國小下方,
(插播一下,5/6是湖山國小60年校慶,會有許多難得的老照片和資料展出)
乃是紗帽山溪從湖底盆地的東南方切開盆弦,在龍鳳谷中形成地勢陡峭的安山岩鋸切谷,
附近多溫泉ex.紅屋 龍鳳谷 驛舍 羅漢窟等
且湖田國小應靠近竹子湖才是。
: (3)中山樓—為慶祝 國父百年誕辰而建,於民國五十五年底完工,大樓造型由名建築家修澤
: 蘭女士所設計,中國宮殿式建築,金碧輝煌。中山樓為中央所屬單位,重要集會多於此召開
: ,無特別通行證無法入內。
: (4)草山—即今之陽明山,以山上多茅草,故稱。
: (5)湖底—紗帽山西麓湖山國小一帶,因其四面為山所圍,形如湖底,故名。
^^^^^^^^^^^^^^^^^^^^^^^^^^^^^
此乃符合現況的描述,惟此處乃火山熔岩流包圍之湖底盆地,亦有豐富的溫泉資源,
老字號的溫泉飯店如:ex.六窟 七窟 梅湖 湖山亭等。
[delete]
: (8)仙窟—在嗄嘮別山圓仔湯嶺,由今稻香蜿蜒而上近北淡界處(其地附近可見一「台北巿
: 界.台灣省界」牌)。相傳古時有位神仙為了找尋徒弟,至此掘土做湯圓出售, 一碗二文
此段故事描述,也同樣出現在高雄的半屏山,
只是這些掘土做成的湯圓,使得半屏山被吃掉了一半(近代其實是水泥廠怪手吃的)
成為目前的半座山的型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