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號,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簡稱靜修高中或靜修中學,舊稱靜修女中。(張哲生 攝)
靜修中學設有高中部(普通科、技術類科)與國中部,為天主教教會設立之中學;校訓是「靜心修身」,知名校友有張小燕、連方瑀、王萊、李彥秀、林心如、季芹、許聖梅、鄒琳琳、莊鵑瑛、潘曉彤、陳依鈴、黃靖雅等人。
靜修由臺灣天主教道明會於1916年3月創校,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天主教女子學校;當時臺灣天主教道明會首任宗座監牧西班牙籍神父根禮孟德斯(Clemente Fernández,漢名林茂才)有鑒臺灣女子在受教育方面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力排萬難,於臺北大稻埕蓬萊町購地興建校舍。
1905年,根禮孟德斯神父首先在臺北市開教,當時臺北人口集中於延平與建成兩區,根禮孟德斯神父在今民生西路天主堂現址購進廣大土地,於1911年鳩工興建哥德式教堂一座,並在1914年竣工落成,名為「蓬萊町大聖堂」,是臺北市第一座天主教堂,亦為當時市內最雄偉的建築物,其旁邊興建有道明會館一棟,做為司祭館與傳道所之用;初期教友僅兩、三百人,自蓬萊大堂興建後,教務日漸興隆,居民信教者甚多。
臺灣天主教道明會除了曾興辦傳道師養成所外,鑑於女生受教育機會較少,便於1916年在教堂旁購地創辦女校,校名定為「私立靜修高等女學校」,兼收臺、日籍學生;學校在1917年4月1日開學,由根禮孟德斯神父自任校長,後交道明會修女接管;由於畢業生素質高,校譽相當受到肯定。
1945年二戰結束後,靜修改為初中及高中兩部,並更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女子中學」,於1946年由修女洪奇珍出任校長。
靜修在1968年增設日間部商科會計事務科和夜間部商業補習學校,後於1990年加設商業文書事務科,並於1996年再增設夜間部商業經營科,而成為國中、高中、高商、日夜間部兼備的完全中學,達到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2007年,靜修開放招收男生,但只限定國中部,為甄試入學。
靜修國中部的男學生從2018年開始可以和女學生一樣直升高中部,以致於校名中的「女子高級中學」無法涵蓋所有學生,於是靜修在2020年7月6日正式更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以符合實情。
《歷任校長》
1917首任校長:根禮孟德斯神父(西班牙籍)
1925第二任校長:多瑪斯神父(西班牙籍)
1936第三任校長:小宮元之助(日本籍)
1941第四任校長:鈴木讓三郎(日本籍)
1945第五任校長:陳若瑟神父(西班牙籍)
1946第六任校長:洪奇珍修女
1983第七任校長:潘采薇修女
2000第八任校長:蘇嬰珠修女
2008第九任校長:歐陽台英
2016第十任校長:蔡英華
《校歌》
作詞:第六任校長洪奇珍修女
作曲:前音樂老師呂泉生老師
靜修大主保
聖女嚴美黛
貞操潔心身
白璧純無瑕
賢德慈愛風
師生同感化
我校受庇護
名望馳邇遐
燦爛星光遠自天堂來
豔麗花兒耶穌親手栽
賜褔靜修千千萬萬小女孩
雙手伸開投向神聖慈懷
靜心修身真理是愛
遠惡親善前非改
來來來聖女在前途領帶
到達天堂樂矣哉
北商歷任校長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8月1日上午,我受邀參加「世紀旅程—臺北設市百年紀念特展」的開幕典禮,地點在臺北市西本願寺廣場,於是我拍攝了這段影片作為紀錄。
1920年,臺灣總督府推行地方制度改正,始設「臺北市役所」主管臺北市政,濱河小城向現代化啟航,在傳統中破格創新,在考驗下蓄積能量,書寫歷史的篇章,破浪而成自由、多元的臺北市。
2020年適逢臺北設市百年,臺北市立文獻館特以「世紀旅程」為主題,精心打造「世紀旅程—臺北設市百年紀念特展」,透過影像、文獻結合AR互動式科技,串連起臺北市百年間的大眾生活、文化、建設各面向的光影切片,喚起民眾的回憶與共鳴。
臺北市立文獻館特於2020年8月1日上午在西本願寺廣場舉辦「世紀旅程—臺北設市百年紀念特展」開幕典禮,蒞臨現場的貴賓包括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文化局局長蔡宗雄、萬華區區長詹天保、艋舺龍山寺理事長黃書瑋、臺北仁濟院院長李龍騰、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長李乾朗、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張方大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立德、開南商工前校長林本博、古亭書屋創辦人高賢治、南天書局創辦人魏德文等人。
此外,師範大學臺史所蔡錦堂教授、臺灣大學臺文所黃美娥教授、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林修澈教授、臺北大學歷史系洪健榮教授、中央大學歷史所鄭政誠教授、文化大學歷史所陳清香教授、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王明志教授、淡江大學國際觀光管理學系陳維立副教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胡斐穎組長、懷舊文史工作者張哲生等多位文史學者,以及老明玉香舖、南新繡莊、林三益筆墨專家、東方出版社等百年店家,還有臺北市內湖國小、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臺北市太平國小、臺北市士林國小、臺北市北投國小等學校的校長均到場同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臺北市退休工務人員成立、長期協助市政建設與救災的「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守護隊」成員,也由前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處長胡兆康帶領出席本次盛會,共襄盛舉。
蔡炳坤副市長感謝各界對社會的貢獻,並帶來柯市長對大家的問候與祝福;他表示,歷任市長對臺北市有極大貢獻,甫過世的前總統李登輝曾擔任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的第四任市長,也對李前總統對臺北市的貢獻表達感恩,更對李前總統的辭世,帶領現場觀眾表達哀弔之意。此外,蔡副市長也表示,臺北市從日治時期,奠定各項基礎建設,歷經戰後的轉型時期、蛻變時期,在歷任市長的帶領,加上各行各業市民的努力,讓臺北市邁入現在多元包容的時代,期望各界緬懷過去、展望未來,一起努力;期待市民踴躍觀展,體會大家共同生活努力的臺北市,所創造的種種精采故事。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文獻館的詹素貞館長致辭感謝各界嘉賓蒞臨,她表示,臺北市設市百年,乘載許多重要歷史的演變過程;本次展覽感謝學界及文史專家大力支持,特別將專家學者講述設市歷史的精采片段製作成紀錄片,於展場供大家細細了解臺北市設市的豐富歷史與變遷。另外,詹館長也表示,臺北市有先人前輩留下豐富資產,是大家共同的記憶和傳承,未來有待各界共同創造,而更重要的是目前的進行式,因為我們都一起正在寫臺北歷史。
此次特展規劃了「你‧我‧他的臺北故事」、「島都‧文明‧初體驗」、「街町‧建築‧市井DNA」以及「蛻變‧自覺‧市民大時代」等四大展區;從「臺北市役所」的木製招牌開始,運用不同時期的古地圖、老照片,透過不同AR感應裝置,讓觀者跟著時代列車進入西風東漸時的臺北城,一窺當時的自來水與下水道系統、郵政電信事務、電力建設、教育制度等,如何一步步建構出「臺北市」的雛形,見證一座城市的誕生。
想要了解臺北市的身世,展場中的四座「時間屋」給予觀者最多線索;標誌著不同時期的臺北特色,仿舊設計的報紙版面,細數著各年代的經典事件,充滿時代氛圍。此外,經由趣味的動畫與投影技術,觀者只需揮手感應,就能「返回」一世紀前的臺北城,不只有鐵道旅館、新公園音樂台,還有游泳池、高爾夫球場,以及往返日臺之間的遊輪蓬萊丸號。漫步在喫茶店、咖啡廳、映畫館與唱片行之間,如同走入「臺北上河圖」,參與當年江山樓、波麗露、芳乃館裡最風雅、時髦的文青日常。
走過日本時期的摩登臺北,戰後的低迷歷經1950年代的美援、60、70年代的經濟起飛與現代建設,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城市建設、經濟、文化等發展更為快速。1978年的臺美斷交、退出聯合國等內外潮流轉變,醞釀了反思批判的能量。解嚴之後,臺北市成為臺灣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活動的火車頭與風向球。文獻館表示,2020的設市百年正是臺北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行政區重劃、市長開放民選、捷運路網的建構、城市的翻轉與再生、多元的文化藝術活動等市政變化之外,各個世代都能在觀看老臺北的同時,尋見自己的青春少年時:金龍少棒凱旋歸來、被人潮擠爆的中華路;資深文青當年尋寶的光華商場舊書攤;1989年夜宿忠孝東路的無殼蝸牛運動;2001年納莉颱風摧殘下,化為汪洋的臺北城;2003年SARS風暴來襲時,窗邊的大字報昭示著醫護鬥士不曾退縮的勇氣;2017世大運時,臺灣之光奮力奪金的動人身影。多種聲道在臺北市共鳴迴響,臺北市民始終以自己的方式關心並參與這座城市。
在新、舊住民的共同構築下,這座城市不斷蛻變進化,點滴積累,形成多元、進步,承載著你、我、他生命故事的臺北未來式。屬於臺北的旅程未曾停歇,這個夏天,臺北市立文獻館邀請您一同以聲光科技感應、發掘臺北的故事,來場穿越百年的世紀之旅!
展覽名稱:世紀旅程-臺北市設市百年特展
展覽地點: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2號)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3日~10月31日 週二~週日 10:00-17:00 免費入場(周一休館)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eJourneyofaCentury/
北商歷任校長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習思想成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學者批為僵屍抹粉
中共黨報《學習時報》周一發文,吹捧“習近平思想是21世紀 的馬克思主義”。有中國學者指出,中共為其政治僵屍塗脂抹粉,“李鬼捉拿李逵”,已經將馬克思主義“山寨”到荒誕的地步。
6月15日,中國領導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迎來了67歲生日。中共黨報《學習時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一文,為其送上賀禮。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長何毅亭在文中寫道,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可以稱為“19世紀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鄧小平理論為首創成果和基本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可以稱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可以稱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
以“世紀”為尺度命名馬克思主義,他認為應該具備三個條件:理論研究對像是世界典型樣本;理論成果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理論實踐成效深刻改變現實世界。
北京獨立學者章立凡指出,面對西方與中國脫鉤趨勢,中共想借用老祖宗的理論維護政權合法性,然而現在是李鬼捉拿李逵,無產階級專政和政治經濟學都被拋得一干二淨,真正貫徹馬克思精神、為深圳佳士工人維權的北大學生卻遭受無情打壓。
章立凡:馬克思主義普遍破產,中共為政治僵屍塗脂抹粉
章立凡告訴本台,黨報這篇文章讓他聯想到文革時期,毛澤東思想被標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的頂峰:“中共最大的問題就是執政理論不能自圓其說,這一點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得很清楚。想當世界的頭兒,本身就違背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遺訓,急於當頭,落到現在(全球)孤立的地步。拿出這套理論,就是給僵屍塗脂抹粉。”
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日前在一個座談會上,批評中共任意修憲、壓制言論,“完全成了一個黑幫老大”;並斷言,“這個黨本身已經是一個政治僵屍”,今年年底和明年初可能會迎來經濟崩盤。
章立凡介紹說,21世紀,中國幾乎是高調推崇馬克思主義的唯一標本,或者活化石:朝鮮現在推行主體思想、“白頭山血統”,馬克思著作在那是禁書;越南在努力尋求美國式的民主道路;古巴雖然名義上信奉馬克思主義,實際也更為接近西方的生活方式。
“習思想”於2017年中共十九大正式提出,之後被相繼寫入黨章和憲法。那麼所謂 “習思想”到底沿襲了馬克思的哪些遺產?文中列舉了一系列龐雜的政治、經濟、外交理念和政策。比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交往觀、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但卻並未闡述“習近平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具體關系。
章立凡表示,馬克思主義一路被“山寨”,已經淪為“四不像”,真正沿襲其精神的是歐洲的社會黨國際(第二國際),比如英國走“費邊主義”的工黨:
“列寧搞了個山寨版,摘取了馬克思的暴力革命、階級鬥爭這一套。傳到中國就是山寨版的山寨版,也就是‘溝馬’,山溝裡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山寨了他的暴力革命、階級鬥爭,還加上中國農民革命中的平均主義;鄧小平打著社會主義旗號走資本主義的路、搞市場經濟,實際上拋棄馬克思主義;江澤民講‘三個代表’也是改造馬克思主義,使共產黨變成全民黨;現任領導人的創新,可能是既利用毛澤東思想控制政權,又利用鄧小平理論、資本主義的經營,為紅色家族積累財富。”
姓資姓社?歷史如何終結?
中共黨報的這篇文章還提到,“有人宣稱‘歷史已經終結’,科學社會主義的巨大能量在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手中再度被激活。在習思想指引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決定性成就來雄辯地證明一個偉大結論——社會主義確實比資本主義好。”
1989年初,美國著名政治思想學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發表《歷史的終結》 (The End of History),預測民主制將“成為全世界最終的政府形式”。
幾個月後柏林牆轟然倒塌,福山聲名鵲起。然而,近年來中國的異軍突起也讓他的“歷史終結論”備受質疑。
在2020年5月最新發布的《中國是哪種政體》一文中,福山這樣評價習近平思想的徒勞:“‘習近平思想’是毛澤東《紅寶書》的蒼白替代品。除了普遍的中國民族主義外,習近平還沒有想出一種連貫的意識形態來激發追隨者的狂熱。”
福山還特別提醒,秦朝的極權統治只維持了十六年,最終被兩名中尉推翻;西漢恢復儒家治國,尊重教育,最終維持了五百年。
盡管如此,習近平卻掌握了歷任極權者都望塵莫及的技術工具,“學習強國”App取代了人手一本的《紅寶書》。社會信用系統、大數據、遍及各處的傳感器……,斯大林和毛澤東不曾享有這些監控民眾日常行動、語言和交易的利器。有鑒於此,福山認為,中國的變革很難起源於基層群眾運動,仍然要依靠黨的上游、內部民主化。
章立凡認為,現在的情況其實不能完全責怪現任領導者本人,在毛時代他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一位紅二代曾經這麼表述,他是“不幸的這一代人”的標本,具備三個特點:知識結構不行;膽子大;還有自卑感,擔心別人的評斷。
2015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中南海接見了福山。王岐山當時明確宣稱,“司法一定要在黨的領導之下進行,這就是中國的特色。”
談話結束後,車子經過北京的景山公園。福山指著景山說道,“那我來過,是明朝最後皇帝崇禎自縊身亡的地方。”
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日前接受本台采訪時提出,中國目前諸事不順,更換中國領導人是給國家一個機會。蔡霞也認為,換人,中國才有希望。
一名因安全原因不願透露姓名的退休學者周先生則告訴本台,無論換人與否,無論李克強、王岐山還是其他人掌權,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中共最後難免走上蘇聯的老路,面臨嘎然“脆斷”的結局。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薛小山華盛頓報道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北商歷任校長 在 1967 臺灣省立臺北商業職業學校55學年度畢業紀念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創立於1917年,時值臺灣之日本時代,名為「臺灣總督府立商業學校」,首任校長為松村傳先生。 ... 1947年,兩校合併定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商業學校」,簡稱「北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