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Facebook 首播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
#颶風吹襲大西洋史上最多
颶風伊塔(Eta)在加勒比海增強威力後,先是在中美洲地區肆虐,並且在瓜地馬拉造成150人死亡,11月8日災難性的強風及洪水隨後狂掃美國佛羅里達,並且危害北卡羅萊納及維吉尼亞。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生成颶風過多,早在9月18日,第21個熱帶風暴「弗雷德」(Wilfred)生成後,就用光了颶風的名字,必須要再次使用希臘字母為颶風命名。除了第28號熱帶風暴Eta,還有29號颶風「塞塔」(Theta)也已形成,後面還有個第三十號的熱帶風暴IOTA也正在南加勒比地區形成當中。這已經破了2005年28個颶風的紀錄。
11月10日,希臘第一大島克里特島則是因為連續三天降下豪雨,造成洪水氾濫,車輛、房屋及道路受損。
而在太平洋上,已11月了,還是有颱風生成,颱風梵高12日夜間登陸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遭逢數年來最嚴重的水患。繼10月25日莫拉菲(Molave),與11月1日的天鵝(Goni),接二連三的颱風已讓菲律賓滿目瘡痍,再加上當地新冠疫情也相當嚴峻,菲律賓面臨有史以來,最複雜的災情。
{內文}
美國政壇風雲變色之際,大西洋今年第29個颶風"ETA",當地時間8日晚11點左右,也正侵襲著佛羅里達群島,每小時65英里的風速及大雨,在邁阿密和勞德代爾堡等大城市引發洪澇。
(居民)
如果知道像這樣,我會待在家
(居民)
我在上班的路上。我在布里克爾灣大道工作。我沒有意識到它有那麼深,當我意識到我有麻煩時,我試著轉過身來。不幸的是,這只是一個很深的區域,所以我的車就無法通過
街道變成了水道,隨處可見被大水困住動彈不得的車子,路樹橫跨在人行道上,商店也被迫關閉。毀滅性的風暴一路沿著東岸緩步向上,在週四侵襲北卡羅萊納州和維吉尼亞,狂風暴雨之中,險象環生。
(記者)
這是 哇
一名記者正在橋上報導時,她所站地方突然開始坍塌,驚險一瞬間,今人捏了把冷汗。救援人員分秒必爭,搜尋被洪走的民眾,其中還包括一個一歲大的嬰兒。由於水來的又快又猛,原本在這兒露營的遊客有3人死亡,至少31名受困。
(失蹤者家屬)
她被水沖走了 目前還沒找到
滾滾而下的土石流和處理不完的交通事故,讓救援人員疲於奔命,這所小學情況慘重,在一片汪洋中,只見車頂露出水面,143人緊急撤離。
(DOUG GILLESPIE\州政府官員)
全縣約有50條公路被沖毀,其中4座橋樑被沖毀。
ETA早先已重創瓜地馬拉,造成至少150人死亡,隨後又狂掃佛羅里達,都還沒來得及修復,災難又再降臨北卡。
(災民)
這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她很愛水的
2020是屢創記錄的一年,由於大西洋颶風季生成颶風過多,早在9月18日,第21個熱帶風暴「弗雷德」(Wilfred)生成後,就用光了颶風的名字,必須要再次使用希臘字母為颶風命名。除了第28號熱帶風暴Eta,還有29號颶風「塞塔」(Theta)也已形成。
(氣象主播)
Theta將創造2020年的新記錄,這也是自2005年以來,有29個颶風來襲的記錄,而第30號熱帶風暴IOTA也正在南加勒比地區形成當中
令人感到悲傷的是,我們所居住的地球,這樣的情況已成了新常態,在希臘第一大島克里特島北部,10號遭遇暴雨襲擊,多條河流水位暴漲,島上城市街道被淹沒,民眾被困在車裡無法脫身。
(居民)
一場很大的災難,我們打電話給消防隊,他們叫我們等一下,我們正在等著救援,看可以做些什麼
(居民)
多來年我一直居住在這裡,從沒遇過這樣的情況,現在遇到的事情,還是令人難以置信
洪水淹沒了數百棟房屋,道路受損嚴重,沿海地區的車輛被沖入海中,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在首府伊拉克里歐(Heraklion)以東的小城鎮和鄉村,大雨持續下了三天,水退去之後,街上滿是泥濘和殘骸,居民忙著清理,損失難以估計。
(居民)
真是不想相信 難以想像
而這已是克里特島三周內,第二次遭遇極端惡劣天氣。而在太平洋上,已11月了,還是有颱風生成,颱風梵高12日夜間登陸菲律賓。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遭逢數年來最嚴重的水患,數十萬人迫撤離家園。
(居民)
我想穿越這裡到另一頭,但水越來越深根本過不去,
(居民)
洪水已經淹到了腰部,甚至再過去一點,水都到達胸部的位置
繼10月25日莫拉菲(Molave),與1日的天鵝(Goni),接二連三的颱風已讓菲律賓滿目瘡痍,再加上當地新冠疫情也相當嚴峻,面臨有史以來,最複雜的災情,這已經氣候變遷下,無法迴避的窘境。
「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的推薦目錄:
- 關於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網路上關於北卡羅萊納州氣候-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網路上關於北卡羅萊納州氣候-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網路上關於北卡羅萊納州氣候-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北卡天氣地理優勢經濟民風等全方面信息|墨鏡姊一粒沙|絕對干貨 的評價
- 關於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北半球大風雪| 《文茜的世界周報》極端氣候系列 ... - Facebook 的評價
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第二階段COVID地球反擊戰:美國大選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美國大選尚未塵埃落定,一如所料,可能需要等到今天才有「較正式」結果。執筆時,民主黨拜登已接近勝利,但始終還有數個關鍵搖擺州份,包括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喬治亞(Georgia)、 北卡羅萊納(North Carolina)、內華達(Nevada)和亞利桑那(Arizona)等仍未完成點票,所以不可正式宣布下一任美國總統勝利者。拜登暫時在內華達和亞利桑那兩州領先,只要勝出,已剛足夠全國勝出所需的270選舉人票,其他州份就不重要。但如贏不到亞利桑那,就必須贏得賓夕法尼亞或喬治亞其中一個州,暫時拜登稍為落後,但傾向民主黨的郵寄票點得較慢,所以拜登仍有機會。
題外話,為何美國人數學真的那麼差,選舉人票總數竟是個雙數 (538),即是可能出現269對269的打和局面,決定權落入眾議院手中的奇怪現象,又製造多一個憲法「漏洞」。在這次選舉中,只要拜登拿不到內布拉斯加(Nebraska)的一票──只有內布拉斯加和緬因(Maine)按地區和普選票來分割選舉人票,就有機會出現此情况!
選舉過程和初步結果與我預期相距不遠,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郵寄選票和提早投票佔比過半,且郵寄選票傾向拜登,等到選舉當日才親自投票的較多為特朗普支持者。其中,點票較快的必然是親身投票,所以初時顯示特朗普領先,應為意料中事。隨着也開始點算郵寄選票,多個州份如威斯康星(Wisconsin)和密歇根(Michigan)就開始逆轉,最後拜登反敗為勝。
美國不穩定 對全世界都沒好處
我的兩個最主要預測也正確。雖然選舉人票可能非常接近,但特朗普仍大輸普選票差距應超過400萬票,遠比2016年的近300萬票;投票率是百年來最高,可能高達65%。
我真心希望拜登能勝出,不是因為我支持他,而是因為如特朗普在輸400多萬普選票的反民主情况下仍能勝出,將令美國分裂情况變得更嚴重,亦為《美國憲法》和選舉制度造成更大傷害。我不會幸災樂禍,一個危險、不穩定和憤怒的美國,對自己、中國和全世界都沒有好處。
我也早料到特朗普必嘗試搶閘宣布勝利,周二深夜他在Twitter和白宮發布會上說他認為自己已經勝出,並指民主黨企圖以訛騙手段「steal the election」,這是極嚴重指控。他更講明必將到最高法院進行訴訟,阻止他認為是違法的遲來郵寄票。其實每州有不同規定,賓夕法尼亞和喬治亞都容許郵戳顯示在大選日前寄出的票,如在大選日後3日內收到,仍將被接受;北卡羅萊納更容許9日的寬限,但威斯康星和密歇根則遲到1日都不接受。
不過,選舉仍出現點意外。最替美國高興的是選舉過程順利,到現時為止,暴力事件不算多。看到的只有「驕傲男孩」(Proud Boys)的一名領袖和三名「同志」,在華盛頓被一批據報為BLM支持者用刀襲擊;另外還有持械特朗普支持者,在亞利桑那包圍一些點票站,企圖干擾點票過程。只希望特朗普不再發tweet和發聲,煽動暴亂!
除此,整體選舉結果仍比事前民調顯示的接近(但對比上次,已有些少進步)。特朗普仍在佛羅里達(Florida)勝出,且距離比2016年更大,證明仍有不少躲在衣櫃裏,不好意思承認支持特朗普──支持一個充滿種族主義、性別和性取向歧視的人。
較突出的是特朗普得到不少拉丁裔選民支持,尤其來自古巴的移民,他們都痛恨卡斯特羅(Fidel Castro)建立的政權。我去年去過邁亞密(Miami),跟當地古巴移民聊天,也發現他們極反對非法移民,因為他們認為美國是「天堂」,他們自己千辛萬苦才去到(不敢問他們用什麼方法去的),所以必須阻止其他人湧入美國。我可以理解這種思維,但其實非常自私,可謂過橋抽板。
至於國會兩院選情亦比民調接近,絕對沒有「Blue Sweep」(藍掃)的出現。最重要是民主黨未能重奪參議院控制權,雖仍將在眾議院佔多數,卻減少數席。
倘拜登成總統 冀可修補兩黨以至全國分裂
如拜登成為下任總統,我認為對美國和全球利大於弊。他年紀固然有點大,精力或有限,也非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只可寄望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和未來內閣幫他分擔工作。拜登最大的優點是他性格隨和,以及30多年當參議員的經驗,希望有助修補兩黨以至全國的極度分裂情况。
前年我在華盛頓一次峰會上見過他,當時他仍未宣布參選,但已發聲呼籲兩黨慎防各走極端,應攜手合作,以人民福祉為依歸。他懷緬昔日,雖和已故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政見不盡相同,但私底下仍是要好的朋友,且多次共同推動法案。他感慨現今環境,很多議員連跟敵對黨派議員共進午餐都不願意。
即使拜登勝出,他首要面對的最大難題仍是COVID疫情。昨天美國確診人數破紀錄升穿10萬,死亡人數1200。人類已疲勞透,對COVID疫情亦非常厭倦甚至麻木,但其實疫情一點都沒有慢下來,昨天全球確診已升至60萬,死亡人數首次過萬。拜登必定較認真應付疫情,但COVID在美國已散播到如此地步,覆水怎可重收?他或將嘗試推行全國口罩令,但以美國人的所謂崇尚個人自由性格,既無知更自私,執行上將極度困難。美國人亦漸漸明白研發有效疫苗需時,不應被總統過度催促,即使今年底前推出,亦不可能馬上大量生產;再加上最少過半人將拒絕接受疫苗注射,所以COVID疫情必繼續擾攘一段長時間。
特朗普任內經濟不俗 沒疫情可連任
想清楚,其實COVID就是影響今次美國大選的無形之手。如非COVID的出現,特朗普的連任,幾無懸念。他雖是個頗討厭的bully,但明顯有不少愚蠢的鐵粉,即使不喜歡他的人,也絕不介意他的減稅,雖無聊甚至加劇貧富懸殊,以及擴大財赤,但亦推高股市。特朗普當政的這4年,美國經濟增長不算突出,只約2%,但也已不錯,疫情出現前,失業率更曾跌至50年來最低的3.5%。正常來說,在這經濟環境下,總統的連任,幾乎應該是易如反掌。原來如果拜登成功打敗特朗普,將是美國歷史上僅有的第4次挑戰者擊敗現任總統!
疫情逼各國正視問題 改變政策取向
不過,我早已說過,COVID可說是地球反擊戰派出來的最新改良抗體,比過去的SARS和MERS都更有效,取得傳染性和死亡率的最佳平衡。死亡率既不會太高而減低傳染性,亦不會太低而容許人類和各國政府袖手旁觀,坐視不理。第一階段結果就是非常成功地逼全人類的旅遊步伐慢下來,航空業幾近癱瘓,相關旅遊業亦當然瀕臨崩潰。今年全球GDP將萎縮約3%,是前所未有的真正全球經濟衰退。更重要的是今年全球碳排放也大幅下降,第二季度曾跌12%,但隨着各國經濟逐漸重開,最新全年估計是下降約6.5%,已頗接近《巴黎氣候協定》訂下的每年下降7%目標,但如要達到防止全球暖化攝氏1.5度的長期目標,需要持續此下降步伐10年!
我本無意把地球反擊戰這譬喻過度形象化,但實在愈來愈覺得非常適合。今次美國選舉的結果,COVID當然是一個重要元素,某程度上可否算是地球反擊戰的第二階段,開始影響人類的政治和政策取向?在疫情威脅下,美國人被迫放棄他們認為對經濟更好的特朗普(雖然是個錯誤的假象),寧願選擇將較認真應付疫情,和可能企圖推動「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拜登。
白宮國會陷僵局 短期對投資者非常有利
我想再加一個溫馨提示。美國政府將再次出現僵局(Gridlock),白宮和參議院由不同黨派控制。華爾街表現興奮,傳統智慧是僵局等如維持現狀,既不能加稅,亦不能打擊Big Tech的壟斷行為,短期內應對投資者非常有利。但美國單是在政制層面上,已可能有開展大手術的需要。如民主黨能重奪參議院,還有點機會擴大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甚至取消終身制。其他更重要的修憲,如第二修正案(2nd Amendment)的槍管,和改善選舉人票制度更加無望。
我認為拜登已算是位頗有原則的政客,在上次辯論會上,不止說氣候變化是人類面對的最大挑戰。雖不承認將馬上禁止開採頁岩油氣常用的「水力壓裂法」(fracking)技術,但夠膽說將計劃逐步取締化石能源。不過,在政府的僵局下,「綠色新政」或將更難實現。小心如人類太過冥頑不靈,地球將發動下一階段反擊戰!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04602470169&issue=20201106
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大選最新狀況【拜登當選機會大,川普發起法律攻勢阻止拜登勝出】
第59屆美國總統大選在美國時間11月4日凌晨3點(台北時間4日下午4點),代表共和黨尋求連任的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發表即將勝選演說後,票數統計的狀況讓川普的選情急轉直下。
鐵鏽區威斯康辛(10張選舉人票)、密西根(16張選舉人票)2個搖擺州原本由川普領先,郵寄投票陸續開出,被代表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翻盤,使拜登所累積的選舉人票數來到253張。但川普對這2州的選舉結果有質疑,一方面透過法律訴訟要求在威州重新計票,並要求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喬治亞州停止計算郵寄選票。
美國總統選舉是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總共538張的選舉人票中,候選人必須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才得以勝選。根據《美聯社》(AP)與《紐約時報》的最新數據,目前50州裡有44州開票結果抵定。尚未正式開出票數的6州是:內華達州(6張)、賓州(20張)、北卡羅萊納州(15張)、喬治亞州(16張)、阿拉斯加州(3張)與亞利桑那州(11票);其中亞利桑那州是否確定被拜登拿下,美國各家媒體仍有歧異,《美聯社》認為拜登拿下亞利桑那州,但《紐時》則持保守態度,尚未確定誰勝出此州。在台北時間5日下午1點為止,拜登與川普分別拿下253張、214張選舉人票。拜登的票數距離270過半數的當選門檻,只差17張。
雖然拜登沒有直接宣告勝選,但人在德拉瓦州威明頓的他在台北時間5日早上表示很清楚自己會達到270張選舉人票,「我在此不是要宣告我們已經贏了,而是向各位報告當計票完成之時,我相信我們會是贏家。」
■史無前例的大量郵寄選票,讓選情不確定性延長
台北時間昨晚原本不少人預測川普很有機會連任,但此次大選的不確定性像延長賽,由於史無前例的高比例郵寄選票,以及1908年以來最高的投票率(預計將破67%),使得計票時間拉長,特別不少州的郵寄投票開得晚,以至於兩黨選情持續焦著。尤其在威斯康辛州和密西根州,川普原本領先後被翻盤,使得他的陣營祭出進一步的行動。
由於威斯康辛州的法令規定,兩位候選人的得票差距若小於1個百分點(目前拜登以0.6個百分點領先,差距票數是2萬多張),可要求重新計票。川普陣營表示,他們要求重新計票。此外,川普更在推特上批評郵寄投票的混亂(Absentee ballot counting chaos),他宣稱,密西根州在計算郵寄投票時,選務人員遮住窗戶,不允許他們的觀察員進駐;川普要求最高法院讓他們派駐觀察員,在那之前選務人員必須先停止計票。
根據《紐時》報導,川普陣營特別重視的是位在密西根州的底特律TCF計票中心所發生的現場情況。目前有170萬張的郵寄選票還在此計票中,川普的支持者在外頭高喊著:「停止計票。」現場有些對峙,但沒有暴力發生。支持者抗議底特律官方阻止了他們成為觀察員。在TCF裡頭有900位政府的計票工作者,85位觀察員,但場外仍有數十個觀察員想進去。
川普競選總幹事史泰平(Bill Stepien)指出,他們未被提供計票地點的有意義資訊,無法透明觀察開票程序。
此外,在有20位選舉人票的賓州,原本川普一路贏了高達8個百分點,但賓州州務卿在開票夜表示,還有140萬的郵寄選票尚未計算。由於郵寄選票的主力是民主黨支持者,拜登在選舉開票至凌晨後,就耐心等待開票結果。目前川普的律師要求聯邦最高法院介入賓州最高法院裁定延長計票時間的裁決。
■搖擺州北卡、喬治亞今天應有結果,賓州也將會明朗化
在尚未計票完成的州裡,親自投票(in-person)的數目大致開完,主要是郵寄投票(mail-in)還在開票中。目前尚未正式宣布結果、仍在計算的普選票數如下:賓州有78萬張、北卡州29萬張、喬治亞26萬、內華達州19萬、阿拉斯加州12萬張、亞歷桑那州46萬張。
目前開票至86%的內華達州被部分媒體視為選戰關鍵,拜登得票率(49.3%)暫時領先川普(48.7%)0.6個百分點,但內華達州宣布下次更新計票數字是當地時間5日上午9時(台灣時間6日凌晨1時),將拉長計票時間。
■發起法律攻勢的延長戰,2000年小布希與高爾困局可能再度上演
根據U.S. election project的統計,此次合格選民將近2.4億人,全國的投票率接近67%,超過了1908年的65.7%。而拜登的普選票票數,也超過了歐巴馬在2008年的6,949萬的美國歷史上最高得票紀錄。截至台灣時間5日中午12時30分,拜登拿下的普選票數為7,190萬,川普為6,830萬票,兩人票數也相當接近。
兩黨候選人得票數接近的狀況,在美國的歷史上並非頭一遭。
2000年第43屆美國總統選舉中,代表共和黨的小布希(George W. Bush)與民主黨的高爾(Al Gore)都沒有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的當選門檻。當時握有25張關鍵選舉人票的搖擺州佛羅里達州的票數相當接近,雙方多次要求重新計票,並訴諸司法。當時佛州最高法院做出有利高爾的判決之後,小布希不服告上聯邦最高法院。
因為佛州當時出現人工點票與機器點票混合的狀況,聯邦法院最後以5比4的票數裁決人工點票無效,讓小布希最後以不到2,000票的差距拿下佛州的25張選舉人票。兩方的法律攻防戰也在選舉日後的36天才定案,最後高爾承認小布希勝選。
2000年的高爾、2016年的希拉蕊都在普選票佔多數,但因輸了選舉人票而敗選。2020年的情況目前看來,普選票上拜登取得的數量仍多於川普。
目前川普的戰術是選後的延長戰,針對民主黨在搖擺州發起大規模法律攻勢,來阻止拜登當選。
■拜登陣營的後冷戰思維 vs. 川普陣營的新冷戰思維
若是拜登當選,台灣最關心的是拜登的對台關係,以及他是否會延續或改變川普所塑立的美中新冷戰局勢?
川普上任來,以攻勢進逼中國,視中國為美國主要競爭對手,所以在產業、經濟上與中國持續脫勾;川普也打破過去30多年來美國總統低調處理台美關係的態度,透過單邊主義的惠台法案、軍售案等政策,壓制中國,甚至進一步發展出各以美、中為核心擴散出去的全球式兩集團的對抗。川普的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7月23日曾在加州公開演講強調:「身為世界上自由國家的一員,必須以更加有創意和自信的方式,促使中國共產黨改變其行為,因為北京的作為威脅了我們的人民與繁榮⋯⋯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主義中國,共產主義中國就會改變我們。」
蓬佩奧在8月12日拜訪捷克時曾公開表示:「此刻發生的並非冷戰的2.0版。在抵禦中國共產黨的威脅上,某些方面上,其挑戰甚至更嚴峻。」(What’s happening now isn’t Cold War 2.0. The challenge of resisting the CCP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reat is in some ways worse.)
川普的說法可以理解為新冷戰思維對待崛起的中國強權,全力施壓中國,同步把台灣當做籌碼,但也使台灣也在美中博弈過程,於世界上獲得相當高的能見度。
但在政壇將50年,擔任歐巴馬兩屆8年的副總統,目前77歲的拜登,其想法較像是延續後冷戰的思惟。雖然拜登所屬民主黨近來也強調走抗中策略,他甚至在選前曾投書在美發行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表示,在當選美國總統後,會深化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我們是一個太平洋強國,將與盟友並肩,增進我們在亞太地區共享的繁榮、安全與價值。這其中就包括深化與台灣這個居領先地位的民主政體、主要經濟體,以及科技重鎮的關係。台灣也是開放社會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閃亮典範。」
只是在國家利益上的優先排序,拜登更重視的是對俄羅斯的防堵。10月25日,拜登在美國電視台《CBS》節目《60分鐘》裡曾被主持人問到:「哪一個國家是美國最大的威脅?」,拜登的回覆是:「俄國是最有可能摧毀美國國家安全與離間盟邦的國家;其次,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I think the biggest threat to America right now in terms of breaking up our security and our alliances is Russia. Secondly, I think that the biggest competitor is China.)
■若拜登當選,台灣的能見度是否被稀釋?
長期研究美國政治、台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分析,,過去因為川普是單邊主義,單獨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德國、日本等等,在對中國單邊處理下,台灣的能見度就會提高,也會有實質的成果,如軍售、友台法案等。但之後若拜登當選總統,應該會回到多邊主義;基本上美國仍會持續經營亞太,但會以多邊、找同盟的模式進行,亞太地區應會首要重建與澳洲、日本、韓國的關係,而台灣能見度的確可能被稀釋。
卞中佩指出,美國對於俄、中的比重則是另一個大的國際戰略議題,拜登政府可能會放心力在俄國上面,對中國則會是以多邊體制進行互動,策略會傾向有拉有打,風格會不同於川普的重拳出擊,台灣必須在民主黨可能在乎的國際議題上找空間,如人權、氣候變遷等。(文/李雪莉、楊智強 ;資料整理/柯皓翔;設計/黃禹禛)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美國大選 #美國總統大選 #川普 #拜登 #開票 #共和黨 #民主黨
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網路上關於北卡羅萊納州氣候-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北卡羅來納州 是美國東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個州。 ... 州之一,位於美國東岸中部,地理位置適中,擁有500公里長的海岸線,氣候宜人(冬季氣溫1°左右) 。 ... <看更多>
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網路上關於北卡羅萊納州氣候-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北卡羅來納州 是美國東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個州。 ... 州之一,位於美國東岸中部,地理位置適中,擁有500公里長的海岸線,氣候宜人(冬季氣溫1&deg;左右) 。 ... <看更多>
北卡 羅萊 納 州 氣候 在 網路上關於北卡羅萊納州氣候-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北卡羅來納州 是美國東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個州。 ... 州之一,位於美國東岸中部,地理位置適中,擁有500公里長的海岸線,氣候宜人(冬季氣溫1°左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