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
<單則精選>
擁有全球最大線上支付系統「支付寶」的螞蟻科技集團,是中國的金融科技的「超級獨角獸」,如果沒有意外,本該在11月4日於上海A股和港股同步上市,350億美金的募資金額將是全球金融史上最大的IPO,但上交所一紙聲明 在72小時前擋下350億美金的IPO,大家都在問,北京為何挖坑自己跳,在最後一刻親手摧毀 足以展現領先全球的中國金融科技IPO,而答案或許得回到10月底,在上海的這一場金融論壇。
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這場外灘金融峰會上發表視訊演說,除了金融創新,更強調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而隨後上台講話的馬雲吐槽對嗆,說中國的問題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中國根本沒有金融系統,他更挑戰中國的監管體系,批評是用昨天的辦法在管理未來。馬雲這番言論 在11月2日遭中國證監會 銀保監會 人行和外管局四部委聯合「監管約談」,同一天 中國官方公布一項網路貸款新規 直接限制了螞蟻金服當前的業務,當然,也讓螞蟻在招股書中的營收能力有所變化,這才讓上交所叫停了IPO。
事實上,除了支付寶,螞蟻最大的營收來源是「花唄」與「借唄」,一個是類似信用卡功能,一個是網路小額貸款,兩個都強調低門檻 零審批 廣受時下中國年輕人的喜愛,但這兩項業務是官方監管空白,且資金來源則是向傳統銀行借貸 再以較高的利息借出,然後把債權證券化(ABS) 又向市場融資補充資本金,馬雲雖橋調網路創新,玩的卻是華爾街的那套空手套白狼,如今又叫板中國監管層,下場就是遭到整頓。
{內文}
如果沒有意外,中國的金融科技「超級獨角獸」螞蟻科技集團,11月4日於上海A股和港股同步上市。如果沒有意外,350億美金的募資金額,將是全球金融史上最大的IPO。如果沒有意外,持有8.8%股權的馬雲,可一躍成為亞洲首富挺進全球十大富豪,但這都只是如果。
(東方衛視主播)
有望成為本年度全球最大IPO,原本是計畫明天(5日),在A股和H股同步上市的螞蟻金服,昨天(3日)晚上被宣布 暫緩上市
上交所一紙聲明,在72小時前擋下350億美金的IPO,螞蟻金服的風光上市,瞬間成為泡影,也震撼全球資本市場,大家都在問,北京為何挖坑自己跳,在最後一刻親手摧毀,足以展現領先全球的中國金融科技IPO,而答案或許得回到10月底,在上海的這一場金融論壇。
(王岐山/中國國家副主席)
各位嘉賓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要堅持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金融脫離實體經濟,就是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中國金融不能走投機賭博的歪路,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迴圈的歧路,不能走龐氏騙局的邪路
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這場外灘金融峰會上發表視訊演說,除了金融創新,更強調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而這樣的官方主旋律,卻被隨後上台講話的馬雲吐槽對嗆。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
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因為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系統,而是缺乏 中國是缺乏金融系統風,「缺乏金融系統」的風險
王岐山說,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馬雲卻說,中國的問題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中國根本沒有金融系統,他說,現在中國的銀行還是「當鋪思想」,害了很多企業家,且不能因為網路借貸P2P出事,就一棍子打死一票金融創新,他更挑戰中國的監管體系,批評是用昨天的辦法在管理未來。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
還有一個習慣 銀行喜歡給好企業,不需要錢的企業貸款 拼命的貸款,結果讓很多好企業變成了壞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形成了甚至把這個錢轉出去,做這些完全不符合自己,錢太多也惹很多事,抵押的當鋪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來30年
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的,我們必須用借助今天的技術能力,用大資料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
馬雲通篇演說,其實是為自己的螞蟻金服造勢,並向傳統金融體系與監管層發起挑戰,馬雲習慣帶著風趣又諷刺的談話風格,卻被認為是與同場的王岐山叫板,而這回捅了個馬蜂窩
(央視財經頻道主播/10.22)
證監會公告顯示,螞蟻集團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註冊,獲得證監會的同意,港交所官網也顯示,螞蟻集團通過港交所聆訊
(央視財經頻道主播/10.27)
螞蟻集團深耕數字化業務,這將為公司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央視財經頻道主播/10.29)
螞蟻集團今日網上和網下申購,發行價是68.8元(人民幣),預計11月5日A+H兩地同步上市
儘管馬雲槓上王岐山鬧得沸沸揚揚,但一開始外界仍把這視為八卦閒話,螞蟻的IPO仍持續推進,直到11月2日本週一,中國證監會 銀保監會 人行和外管局,四部委聯合約談馬雲和螞蟻金服高層,官方更刻意釋放這場「監管約談」的消息,市場也已經開始耳語,
(央視財經頻道主播)
為促進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規範健康發展,11月2日 銀保監會 中國人民銀行,就《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同一天公布的這項網路貸款新規,更直接限制了螞蟻金服當前的業務。
(聲音來源:支付寶「花唄」廣告)
吃了這麼多嗎?嘿嘿嘿 買單發現錢沒帶夠,不要慌 上支付寶用「花唄」,隨時都有小錢花,還好有「花唄」,也是要還的
中國媒體有個流行語,現在90後幾乎都欠「馬爸爸」(馬雲)的錢,原因是支付寶的消金業務「花唄」,像是信用卡的功能,為無法申請信用卡的人提供信用支付,低門檻 零審批 廣受時下中國年輕人的喜愛,此外,另一個「借唄」,類似於網路小額信用貸款,這兩項功能僅在今年上半年,就為螞蟻金服注入112億人民幣的淨利潤,利潤貢獻占比是過半的51%,但這兩項業務是官方監管空白,螞蟻金服是打差邊球,且靠的是兩家在重慶註冊的小貸公司,資金來源則是向傳統銀行借貸,再以較高的利息借出,然後把債權證券化(ABS),又向市場融資補充資本金,玩起華爾街的那套空手套白狼。
(黃奇帆/重慶市前市長)
所以馬雲現在說的花唄 借唄,他在重慶的資本金,從30多億放大到100多億,再放大到200億,有200億的話銀行貸款一下就形成五六百億,五六百億再放個四五遍(ABS),就可以形成幾千億
重慶前市長現為官方金融智庫的黃奇帆,就一直抨擊馬雲玩的資本套利,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也因此,本週公布的網路貸款新規,補充了監管空白,更規定業務不得跨省經營,且小貸公司出資比率不得低於30%,這直接衝擊花螞蟻集團的盈利能力。
(東方衛視主播)
上交所當晚發布公告稱,近日發生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 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這一重大事項可能導致螞蟻集團,不符合發行上市的條件,或者信息披露的要求
(張剛 /中國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新的《網路小額貸款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於網路小額貸款的業務,做出了非常嚴格的限制性規定,當然螞蟻集團他的業務來源,利潤來源也相當的廣泛,做為網絡小額貸款的發放,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但是這也影響到他未來的業績,和機構對他的估值的預估,特別是他的發行市盈率高達百倍,機構投資者恐怕要重新來審視,他的這個未來的營利前景,以及參與他的這個較長時間鎖定期的,這個戰略投資 是否妥當或者是否安全,也就是說給這個機構投資者,包括個人投資者一個重新考慮的機會,所以說暫緩上市是非常比要的
螞蟻暫緩IPO,中國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師張剛從市場的角度分析,這是監管層保護投資人之舉,但回顧整起事件的轉折,從馬雲在外灘「放炮」,再到四部委的「監管約談」,都讓人不得不從另一個角度解讀。
(張剛/中國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在外灘金融論壇上的講話,似乎有這個挑戰,這個監管導向的這種意向,當然這個是被監管約談了,咱們做一個假設,如果沒有外灘論壇上的講話,咱們做一下時空穿越做一下調整,那麼就不會有監管約談,那不會有監管約談呢,那麼做為螞蟻集團呢,很可能在11月5日就順利的首發上市了
螞蟻集團港股IPO有近155萬人認購凍結資金超過1.3兆港元,將分批退回申請股款,投資人只能認賠損失這期間的利息,而中國股民還好,因中籤後才繳股款,因此沒什麼太大損失,只是一些以螞蟻為標的的基金已經掀起一波贖回潮,網貸新規導致監管環境的改變,煞停了這個全球最大IPO,螞蟻要再上市恐怕還要再等半年,
屆時的估值肯定非今日規模。而馬雲雖以網路創新包裝,但中國官方向來不樂見資本套利,叫板監管的結果,正如彭博發表評論所說,共產黨告訴你「習近平才是老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4dLtNilqoM&list=PLvHT0yeWYIuC_suwFVuNmr7yD2xwK9q-H
以下是完整版【美國大選特報】2020.11.08《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42fjlNc7Os
「北京衛視線上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印度神尤遊印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频道BRTV Official Channel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檔案(北京衛視)線上看 - PttPlay 的評價
- 關於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2021大陸春晚】6大衛視YouTube直播!湖南衛視、浙江衛視 的評價
- 關於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北京衛視- 【2021春晚】大陸春節晚會YouTube直播 - KiKiNote 的評價
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印度神尤遊印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1月7號,來和我玩遊戲吧:)
這次很榮幸
邀請到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總編輯 李雪莉 (Sherry Lee)
我們要一起談邊界、移動與消失的聲音
一直以來因為新聞題目
和雪莉姐合作、學習
現在已經不當記者了,還用記者之名邀請她
其實有點不好意思(羞)
但~對話一定很精彩
特別是雪莉姐處理的議題多元又深入
然後,講座開始前
我們會先來一場遊戲:)
這場講座需要預先報名唷!
報名👉 https://reurl.cc/q8a9gg
對了!
展覽的實習生一直在櫃檯收集被廢除的舊鈔
求大家贊助
講座那天想拿來玩遊戲:)
邊界、移動與消失的聲音—兩名記者的對話
🙋♀ https://fb.me/e/4NOvNyHVj
報名👉 https://reurl.cc/q8a9gg
▍活動名稱
邊界、移動與消失的聲音 - 兩名記者的對話
▍活動時間
2020.11.7 14:30-16:30
▍活動地點
福利社(台北市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講者
李雪莉、尤芷薇
▍講座簡介
本講座由一小時桌遊時間,與一小時的講座組成,上半場桌遊採預先報名制,講座無需報名。印度尤將從預先報名的名單中抽出三名參與者,與李雪莉共五人現場玩「莫迪廢鈔,計時開始」桌遊。
身為一個台灣人,怎麼進入印度場域,如何理解印度文化?前鳳凰衛視駐印度記者尤芷薇在印度生活八年,她從生活、從工作、從日常經驗認識印度。2016年莫迪廢鈔這件事,她看見了什麼?為什麼直至今日,她都認為這件事持續地影響著印度,影響著世界?
用文字與影像紀錄故事的《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近年來深入地報導關於移工、跨界運毒的青年、香港反送中、香港移民者,以及不同時代下的難民。這個時代,我們如何理解不同的主體,又如何看見正在土地上默默移動的無聲者群像?
▍講者介紹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在蒙特婁、北京、香港等城市生活過。加拿大Sauve’ Scholar、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台灣卓新調查首獎/深度報導首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卓越新聞(SOPA)人權首獎/調查首獎、香港人權新聞獎等奬項得主。《血淚漁場》、《廢墟少年》作者、《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主編。
一輩子學習用文字和影像把故事說好。期許有人類學的細膩、社會學的宏觀、能回到本質思索。目前關注的是,如何在混沌的台灣現狀與未知的媒體世界裡,找尋媒體公共性的可能;並透過跨界/跨國的串連、結合文字和影像,賦予調查報導更深刻的意義。以記者為志業。
尤芷薇
在虛擬世界,大家都叫她印度尤,是一個搞笑又瘋狂的人,喜歡分享在不可思議的印度的生活點滴。在真實世界,她叫做尤芷薇,是一個從2012年開始,派駐在新德里的駐外記者,主跑政治、外交、區域與國際議題,報導過許多重大事件,包括2012年新德里強暴案、專訪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薩蒂亞爾蒂、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2016年莫迪總理廢鈔與2019年斯里蘭卡復活節連環爆炸案等等。除此之外,她還有很多不同的角色隨時變化,游移在不同的階層與族群之間,就和印度一樣無法捉摸。
經營粉絲專頁《印度神尤遊印度》,著有《去印度打拚,走進另一個世界的中心》一書。共同創辦印度資訊網站《YaoIndia就是要印度》與線上購物網站《印度好物購》,在《端傳媒》、《報導者》、《聯合報》、《關鍵評論網》發表不定期專欄與文章。
▲ 想參加桌遊活動者須線上報名,參與名單將在講座當天公佈,講座開放現場參與,無需報名。
▲ 活動將同時線上直播。
▲ 敬請配合防疫措施。
報名👉 https://reurl.cc/q8a9gg
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去北京藍色港灣的西西弗、「字裡行間」等書店逛,會有和傳統書店完全不同的體驗,它們不再像傳統印象中的「書店」。這些新書店不止賣書,還賣雜貨、咖啡,甚至簡餐。整個「書店」中,書的陳列面積最多占到六七成,但咖啡區幾乎成了標配:「書店」面積再小,經營者也一定會空出一角,裝上咖啡機,擺上幾張桌椅,然後就像星巴克那樣開始營業了。
書店究竟如何賺到錢 詳全文⋯⋯
書店究竟要如何賺錢?
本文約4100字,預計8分鐘閱讀完畢
如果去北京藍色港灣的西西弗、「字裡行間」等書店逛,會有和傳統書店完全不同的體驗,它們不再像傳統印象中的「書店」。這些新書店不止賣書,還賣雜貨、咖啡,甚至簡餐。整個「書店」中,書的陳列面積最多占到六七成,但咖啡區幾乎成了標配:「書店」面積再小,經營者也一定會空出一角,裝上咖啡機,擺上幾張桌椅,然後就像星巴克那樣開始營業了。
> 西西弗書店和字裡行間書店 <
這些並不是最「誇張」的,倘若再逛到方所書店或中信書店,那種顛覆感可能會更強。前者成都太古里店4000平方米的空間裡只有30%至40%的區域在賣書,後者的門店則會售賣無人機和其他一些例如網際網路音頻、基因測序服務等虛擬商品。
這些「不像書店」的書店的開店速度也是許多傳統書店望塵莫及的。經營了20多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總共只有3家店,而西西弗在過去兩年間不斷擴大連鎖規模。至於中信書店,它對外宣稱的擴張計劃是1000家。
一夜之間,城市的購物中心、寫字樓、機場甚至郊區的奧特萊斯, 到處都是這種新書店。它們通常裝修別致, 有的建在海邊,有的配置了挑高10多米的閱讀廳,有的還提供小書房……重點是,除了賣書,它們還賣很多別的東西。
> 多業態經營成為主流 <
書店重新成為了可以賺錢的生意
這派繁榮景象很難讓人相信,僅僅兩三年前,因為電商競爭和房租上漲,市場上還到處是書店關門的消息。當時,北京最大的書店第三極書局和深圳第二大單體書店深圳購書中心相繼停業。之後,上海的嚴搏飛賣掉了季風書園,它曾是上海的文化地標,在上海曾擁有8家門店。
眼前的繁榮里,有一股特殊的推動力量,那就是商業地產公司。就在實體書店被電商碾壓的四五年間,購物中心這一實體店形態開始擴張。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每年都有幾十家新的購物中心開業。為了吸引人流,這些購物中心在招商時一度最愛餐飲業態,飽和之後,書店又成為它們招商名單上的貴賓。只要書店願意進駐,購物中心愿意減租金,給裝修補貼,甚至「什麼條件都可以談」。而在那些被書店品牌嫌棄的地方,比如不成熟商圈的新開商場或者寫字樓,商場甚至願意加盟一家書店親自運營,只要對方同意掛上書店的招牌。
「多種業態互相配合能產生積極的化學反應。」香港太古地產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說。他所在公司旗下的太古匯開到哪裡,就會把方所或者PageOne書店帶到哪裡。
在大悅城,這種追求業態多元性的做法被稱為「管理消費者的時間表」——人停留在商場裡的時間越長,意味著他們在商場裡消費的可能性越大。2015年,上海大悅城二期建成後,就把6樓步梯口的位置留給了西西弗書店。
更重要的開店動力,當然還是來自「書店」 自身。
在 2017年因租約到期關店之前,每個周末, 位於上海市福州路579號的大眾書局都座無虛席。890平方米的書店裡,書架和文具都靠邊排列,中間200平方米的地方是一片咖啡區。花30元買一杯咖啡,你就能坐在書店提供的沙發里,隨意翻看店裡的書。如有必要,店員甚至還會拆新書給你。
從每天早上的第一撥客人算起,這片咖啡區能連續接待三四撥人,每日平均賣出200 杯咖啡,銷售額超過圖書。
這種景象從2012年就開始了。那一年,大眾書局開始拉長經營時間,由只在白天經營改為24小時營業,並增加了咖啡區,後者直接拯救了這家飽受電商威脅的書店。「 圖書的毛利率平均只有30%,但咖啡至少翻一番。」上海大眾書局總經理助理朱兵說。
沒錯,多元經營之後,書店重新成了能賺錢的生意。
差不多時間,西西弗和今日閱讀分別在貴州和成都開始了自己的轉型——在原先經營的商品結構中加入咖啡、文創等多元業態。今日閱讀因此還改了個更有設計感的名字,把繁體的「設」字拆開,叫作「言幾又」, 以示自己在設計而非閱讀領域的志向。轉型之前,它們和三聯韜奮書店一樣是圖書零售的專營者。
> 誠品模式:把實體書店帶向複合生活空間 <
這種多元化在最初多是聯營模式,即把場地出租給在咖啡、文具領域有經驗的經營者。以大眾書局為例,它找來百新文具和晨光文具在店內開「 店中店」。試水成功之後,它們就向自營的方向發展了。2014年, 大眾書局從原先的合作方手中接過咖啡區的經營權,從Costa挖來咖啡師和店長,推出自有咖啡品牌「紙品咖啡」。
除了咖啡和文創產品,簽售會、名人講座或者讀書會等線下活動也是多元型書店的常見策略。西西弗稱自己每年舉辦的活動達到上千場。
當傳統書店忙著轉型的時候,很多業外人也看上了這門生意。比如服裝品牌「例外」 和投資公司北京建投,它們分別推出了方所(2011年)和建投書局(2014年)。前者是一家把圖書、服裝、咖啡和雜貨組織在一起的「複合型書店」, 後者挑出的業態是圖書、咖啡和文創。
很難說是誰最先把其中一隻腳邁出圖書領域的,但所有這些新書店都承認受到過台灣誠品書店的啟發。
幾乎每一個到台灣旅行的大陸遊客都會去逛誠品書店,拍照片在社交網絡上分享,並帶一些小禮品回來送人。在尚未進入大陸開店之前,誠品一直是大陸書店從業者的主要研究對象。
以賣書起家的誠品,一步步在書店裡開起了服裝店、餐飲店、雜貨店——都是以出租鋪位的形式。另外,它也自己設計和生產文具、創意禮品,並把它們和圖書交叉陳列,而不是像傳統書店那樣文具和圖書單獨陳列在各自的銷售區域。
「零售服務業從專賣走向複合式,大概是最近一二十年的演變。而所有零售業中,只有一個行業一直在堅持專業經營,那就是圖書業,不止中國,全世界都這樣。我就想, 這到底是專業的必要,還是自我的限制。」 誠品書店總經理李介修在蘇州誠品開業時說。他1998 年加入誠品,參與了誠品從一家書店向多元生意跨界的全過程。
毛繼鴻顯然認同專營是一種自我限制。作為「例外服飾」的創始人,他於2011年推出書店品牌方所時,就賦予後者多種業態的兼營角色:既賣書,又賣例外的服裝,還有從其他獨立設計師那裡採購來的文創產品,曾在誠品書店任店長的廖美立也被找來當顧問。
除了經營模式,誠品書店的陳列方式也是被模仿對象。「就像編輯寫文章一樣,把合適的書放在合適的位置,放在起承轉合的地方很重要。」方所文化處總監徐淑卿說。
廖美立給出的陳列目標是「每本書之間沒有一句廢話」。以木心的作品為例,它既可以被放入中國當代作家的書架,也可以用一整個書架陳列,包括他的作品、他讀過的書、他喜歡的藝術家的書……一本書因此可能有多個適合擺放的地方,這與傳統書店刻板地把「魯迅作品集」固定陳列在一起的效果完全不同。
建投書局也在學習誠品的陳列精髓。比如, 誠品書店所說的「書與非書之間」,建投書局也在研究「把什麼和什麼放在一起不衝突」,且能「相互促進」。
在建投書局的上海門店裡,和茶器放在一起的不是花瓶,而是與茶相關的書。建投書局認為,對茶感興趣的人很可能會對茶相關的知識感興趣,看到好的器物也可能購買。這樣的聯通性就可以形成一個產品組合。
在編輯思維的基礎上,建投書局進一步提出「產品思維」。在建投書店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權眼裡,除了靠牆的書架,每個平攤開的展台都是一個產品,當下正熱的人工智慧就在其中占據一個展台,除了擺放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書,展台上還有可出售的小機器人,並隨附一頁關於人工智慧的簡單介紹。
這些「產品」會定期更換,下個月可能就是其他主題的「產品」。負責採購的選書人、文創開發者、陳列師以及門店直接面對顧客的店員,各職能部門因此要打通合作, 為同一個產品的組合和銷售結果負責。
「陳列是給客人推薦產品的方式,如果你有好的推薦方式,客人的接受度會更高。不斷更換陳列,也能讓讀者感覺常來常新。」 張權說。他們最近準備嘗試的陳列方式, 是把所有的書以傳記人物串起,比如把張愛玲的傳記、她的作品、研究她的作品、和她相關的作品陳列在一起,其他每個傳記主角則是另一個王國,這樣可以幫每個讀者因對一個人感興趣而發現一大片關聯圖書。
不過,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副總經理王玉認為,書品與內容選擇仍然是書店非常重要的事。和傳統書店相比,那些既賣書又賣百貨的「書店」可能很難再稱之為書店,它們更像是小型購物中心。王玉傾向於書店80%以上由圖書構成。目前三聯韜奮書店 95%的商品都是書,剩下的5%是文創產品。這個數字與西西弗、方所、建投書局在內的「新書店」完全不同—西西弗書店裡的圖書銷售面積有六七成,方所則把三成面積給了圖書。
三聯韜奮書店的書品仍然以人文社科為主, 「韜奮書店有自己的選品堅持,不會迎合採進類似流行暢銷書。」王玉說,三聯也有新書、暢銷書展台,那是由書店經過篩選符合書店選聘要求的圖書品種,書籍陳列遵循三聯的傳統,王玉更願意把三聯韜奮書店看作一家「有著厚重、樸素、溫度、純粹情感的書店」。
> 做書店也要懂得新市場的變化 <
西西弗董事長金偉竹則認為,在這個時代做書店,除了要懂書、懂內容之外,也要懂新市場的變化。
1993 年創立時,西西弗是一家人文社科類書店,但隨著實體經營店的租賃成本上升和電商興起,經歷過「差點死掉」的境況之後,它就決定不再糾結「書店應該是文化的還是商業的」問題。2007年轉型時,西西弗的目標變成了「追逐坪效」:只開500至800平方米的小店,書架與書架之間的擺放儘量緊湊,書的選擇不根據個人偏好, 而依照數據。
改變定位之後,西西弗董事長金偉竹開始把圖書當成一般商品經營。他因此引入了其他零售領域的數字化管理,從多個維度給每本書都打上10多個屬性標籤,把客群和產品做數據化匹配,然後,根據門店所在的商圈客群、消費能力等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被採購,適合放進哪家書店,需要跟什麼書擺放在一起……書的「進、銷、存、退」 都變得標準化。
「行業內沒有可供效仿的對象,我們一早就把參照目光投向了泛零售領域和例如優衣庫、星巴克這樣的一流連鎖零售企業。」西西弗書店總經理助理曹晉銳說。
現在,代替人運作書店的數控模型在西西弗多達19個,這套數字化管理方法「讓員工可以從繁複、不穩定的個人判斷中解脫出來」,使開店更高效。西西弗測算,按它的標準化模式操作,只要一家書店日均進店人數超過1000人,就能保證賺錢。
這套數控模型導致的另一個結果,是深度偏專業的小眾圖書再也沒有出現在西西弗書店裡,而大眾暢銷圖書的品種慢慢占據主流。金偉竹把這種生意稱作「轉換」的生意—把基本不讀書的人轉換成讀書人, 所以它的店全部都選在大眾型購物中心裡, 那裡有大量人流,潛在消費者可能在附帶逛一下書店時買走一本書。因此西西弗還在書店的地板上設置了「傻瓜」線路圖,哪怕是第一次逛書店,也能迅速找著書。
朝類似方向發展的還有大眾書局。「圖書業也有『二八原則』。」朱兵說。那些真正看書但不看暢銷書的人一定有,但畢竟是少數。與西西弗靠數據說話不同,他篩選「暢銷書」的方法更媒體化:看社交媒體的推薦。
朱兵最近操作的一單暢銷書生意來自《未來簡史》。2016年春節之前,看到社交媒體上對這本書的討論熱度,大眾書局向中信出版社下單訂了800多本,每本68元, 不打折,春節期間全部賣光。有一些書店備貨不足,則只能等著出版社加印,二次銷售因此要等上至少一個月,但那時暢銷期早就過了。據大眾書局估算,一本暢銷書的最佳銷售周期只有一個月左右,然後是下一本暢銷書。比如《未來簡史》火了之後,緊接著就是因詩詞大會火起來的詩詞類圖書。
這家書店裡最好的位置是為暢銷書保留的,門店廣播和海報還會循環播放有關這些暢銷書的信息。而那些進店就被塞到書架, 只露出書脊而非封面的書,如果一周沒有產生銷售,則只有一次放到展台上以封面示人的機會,若再不出單就會被退掉。總之,把有限的位置讓給暢銷書。
在盈利的同時書店如何保留、提升品質和特色?
從收益結構上看,包括大眾書局、西西弗、方所和建投書局在內的書店的確都在靠書之外的東西賺錢。即使在誠品模式里也是如此,圖書銷售只是這家公司收入的一部分。2010年時,為了更好地管理書和書以外的生意,誠品成立了獨立於誠品書店的「誠品生活」公司,專門管理文創、百貨、地產等圖書之外的業務。很長一段時間裡,誠品都靠誠品生活的生意獲得收入,彌補誠品書店帶來的虧損。
但不同之處在於,誠品書店並沒有變成一家以賣暢銷書為主的書店。若按照每年每本書銷售1000本以上算暢銷來定義,這樣的書在台灣的誠品書店不到1%。在總量達25萬種的圖書里,超過90% 的書是其他書店定義中的滯銷書:每年銷售99 本以下,平均每家店一年賣兩本多,銷售額只占總量的30%。但這個圖書結構還是讓誠品書店在台灣實現了盈利。「把書種比較完整地呈現,長時間經營下來會有好的結果。當你的目的只有一個(賣暢銷書)的時候,就會面對電商的挑戰。」李介修說。
另外,去一些「新書店」的體驗可能也沒那麼好。倘若坐進它們的咖啡區而沒點一杯咖啡,很可能會被店員以「我們這裡是消費區」而趕走。或者剛坐下來還沒坐穩,店員就站到面前催著點單了。停留的時間足夠久,還可能聽到他們相互抱怨那些坐在地上的「只看書不消費」的人,因為他們要因此整理更多被放亂的書。
跨界後的書店生意,如何在盈利的同時,保留甚至提升書店的品質和特色?誠品值得借鑑的不止是多品類的收益模式,還有對空間氛圍的探索。
「誠品的經營要點是空間。」李介修說。誠品書店一開始就表現出的跨界經營,並非因為前述「專業的必要還是自我的限制」的問題,它一開始想的其實是書與人的互動方式,是一種空間意識。
1989 年在台灣開第一家店時,誠品就引入英國的瓷器、法國的畫作等商品,將它們跟圖書交叉擺放, 稱之為 「 生活風格」 (life style)類別。對於那些屋子裡塞滿書, 只有圖書、貨架和狹窄過道的傳統書店, 誠品認為它們「缺少活力和互動性」,而這兩點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空間需要具備的。
再放大一點看,這種空間意識的起點與當時台灣社會中產階級的生活背景也有關。誠品創立的20世紀80年代末,台灣社會剛剛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中產階級出現並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他們開始注重閒暇時間的處理方式。原先,這些年輕人大多宅在家裡,這時候他們對注入精神層面感受的公共空間有了需求。
重視空間經營的誠品一誕生,年輕人就一擁而入,就像稍晚時他們集體湧入星巴克一樣。如果說這兩個品牌有什麼共同點, 那就是它們其實都在售賣空間或生活方式。
「圖書有個特別的特質,就是它是有『多元內容』的商品,可以延伸出很多與生活相關的議題。」李介修說。在誠品塑造的空間中,所有延伸出來的生意都起自於書:誠品開的餐廳來自對飲食圖書的延伸,電影院和畫廊則延伸自戲劇、電影、繪畫等藝術書籍。而且不止向外延伸書里提到的商品,還延伸與書相關的活動—不管是簽書會還是表演活動—目的都是讓人不一定因為「要買書」才走進書店。
如果書的內容不夠吸引人,就吸引不到對相應延伸商品感興趣的人—這個邏輯決定了誠品書店不會只陳列和銷售內容淺顯的暢銷書。進入蘇州開店前,李介修帶隊拜訪了大陸許多家出版社,把很多積壓在出版社倉庫里的書挖出來,放到誠品書店的書架上。到最終開業時,近1.5萬平方米的書店容納了15萬種圖書,與國內最大的書店西單圖書大廈相當—刨除後者的教輔類圖書的話。
為了到不同的地方販賣「生活方式」,誠品奉行「連鎖不複製」原則,每開新店都以當地周邊社區和文化為出發點,開發適合當地的業態和商品結構,避免過於標準化經營帶來的雷同空間和無趣體驗。
從書開始,誠品不斷延伸出新業務。它先後開了百貨公司、畫廊、酒窖,還有酒店。2015年年底在進入大陸市場後,它又進化了。位於蘇州的誠品除了近1.5萬平方米的書店和3萬平方米的百貨商場,還自帶兩棟可售住宅—誠品的意思是,倘若你是誠品的粉絲,或者想住在書店附近,還可以考慮一下它的房子。這時候,誠品已經完全變成一個品牌商而非零售商了。
至於同樣被國內書店從業者當成「新書店」 並競相學習的日本蔦屋書店,更多時候,它是將複合店鋪打包在一起的「T-SITE」商業街區中的一個主體,或者在某個大型商業中心裡占據一席之地。蔦屋書店店內一般都有一間星巴克—現在看來,這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它本身更看重的,是為顧客提供生活提案的能力。不同的蔦屋書店根據街區性質有不同的主題,東京銀座的店鋪與代官山店鋪的氣質就有明顯差別—前者顯然更願意滿足觀光客們對日本與東京的各種好奇心。
在張權看來,正是這些「 新書店」的大膽嘗試,給書店業帶來了新的思維和經營管理方式。他舉例黑龍江衛視熱播的一檔名為《見字如面》的節目,節目通過名人閱讀和演繹一封信,還原當時的場景,以一封信來打開一段歷史。他認為,圍繞人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因為社會的主題就是人。而為好的內容付費正在成為現實,不止線上內容,各方面的內容都是。如有必要,建投書局也可能推出一檔線上節目,拍攝地點就是它的書店。
至於靠什麼賺錢,「如果我們已經清楚知道答案是什麼,那隻要有好的團隊和執行力把它變成現實就好了。但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大家都在探索。不一定是誠品模式, 也不一定是蔦屋模式。」他說。
大眾書局打算將來如果紙品咖啡有一定名氣了,就讓它獨立開店,附帶賣書。三聯韜奮書店也決定轉型,翻新它的書店, 在門店中增加文創產品,並把6 年前出租給雕刻時光的店面收回來。
已經把跨界模式標準化了的西西弗當然不會放慢它的擴張腳步。「星巴克每十八小時開一家店,優衣庫那麼大店面一年大概開上百家新店。西西弗的速度根本不叫速度。」 曹晉銳說。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商業地產對書店持續青睞的基礎上——畢竟,餐廳曾經也是它們的新寵。
*本文節選自《下一代書店》
文 / 吳洋洋、張瑩、葉雨晨 來源:每日頭條
原題:實體書店復興了,但它們也許已經不能再稱之為書店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n9al9b8.html
圖片:言几又廈門萬象城旗艦店
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檔案(北京衛視)線上看 - PttPlay 的推薦與評價
檔案(北京衛視)劇情:|更新至20200727期|《檔案》是北京電視臺推出的紀實欄目,於2009年2月4日開播。節目定位為演播室節目,由一個特定的, ... ... <看更多>
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2021大陸春晚】6大衛視YouTube直播!湖南衛視、浙江衛視 的推薦與評價
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央視、轉播、線上看、演唱會、電視台、手機、中國. 春晚中國跨年中國電視台大陸跨年晚會中央衛視央視 ... ... <看更多>
北京衛視線上看 在 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频道BRTV Official Channel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北京卫视 官方频道每周必看综艺!!订阅我们观看更多节目:http://bit.ly/30629h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