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震央,出現在長照養護機構,而且他們幾乎成為被遺棄的一群。根據紐約時報估計,在全美與養護機構相關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至少有七千人,約佔全美死亡病例五分之一。紐約州的死亡病例有25%來自養護機構,麻州逼近45%,費城更達到50%,但情況不只這樣,專家認為,這些數字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許多養老院的死亡病例都沒有檢驗而未被列入,或者根本沒有回報。而在加拿大,養老院的死亡人數,佔了全國死亡病例高達50%,更發生慘無人道,養老院員工全體逃離,老人被遺棄的事件,結果有31人死亡,還活著的老人則沒有食物飲水,躺在自己的穢物裡形同等死。歐洲的養護機構疫情更加嚴重,英國倫敦政經學院14日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義大利 西班牙 愛爾牙 法國和比利時 五國西歐國家,42%-57% 的死亡患者,都是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們,而英國則根本沒有把養老院的死亡病例列入統計,義大利和西班牙在醫療系統崩潰的情況,更選擇優先救治青壯年,老年重症患者等於被放棄。】
{內文}
這也許是美國疫情 最驚悚的現場
(新聞旁白)
紐澤西95%的長照養護機構都出現了新冠肺炎病例,警方還發現一個驚悚的現場,17具遺體被堆放在一間小小的太平間裡,而這裡是最大的一間州立照護機構
(PHIL MURPHY\紐澤西州長)
我也感到非常憤怒,亡者遺體被堆置在一間臨時的太平間裡,養護機構的住民應該有尊嚴地獲得妥善照顧,我們可以且必需做得更好
這裡是紐澤西最大的養護機構(Andover Subacute and Rehabilitation I&II),可容納約700名住民,但它的醫療人員配置和專業性評價,是低於平均水準的一顆星,當新冠病毒來擊,幾乎沒有抵抗能力,一間僅能容納4人的臨時太平間,卻堆置了17具遺體,包括住民和照護人員,已經有68人死亡。住著高齡長者,原本應該要提供特別照護的養護機構,正淪為新冠病毒肆虐的戰場,許多家屬一直到親人已經病重臥床,甚至死亡才收到通知。
(新聞旁白)
Libra pushes84歲的母親三個禮前在那兒過世
(Libra pushes\養老院患者家屬)
他們告訴我沒有發生病例,之後我才發現新冠病毒已經在院內快速爆發
(新聞旁白)
你好我是否可以和一位護士說話
(Annette Janssen\養老院患者家屬)
(早上Annette Janssen再度打電話,到母親Leona Behrens所居住的養護機構,兩個星期前,她媽媽還可以從裡面對她揮手),我每天都會打電話,一直得到同樣的說法 “她很好 她很好”,(但是上週她走到窗前看到的畫面讓她感到震驚),我看到她躺在床上 插著氧氣鼻管 ,(那就是你知道她被感染的方式),是 沒錯,(Annette說一名護士告訴她 母親已經接受了檢測),最難的部分是,我無法在那陪伴她 觸摸她 抱包她,讓她知道我在那兒
全美3466個長照養護機構,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數估計超過七千人,但這個數字在專家眼中,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因為許多養老院可能未確實回報疫情,或者直至老人們過世,也沒能進行檢測而未列入統計,以新澤西這間養護機構為例 (Andover Subacute and Rehabilitation I&II),死亡的68人,當中有26人被檢測確診感染,剩下的僅被標註為「死因未知」。
(ANDREW CUOMO\紐約州長)
養老照護機構已經成為重要議題,許多脆弱的老年人生活在這些脆弱的機構中,紐約州死亡病例25%來自養護機構,麻州逼近45% 費城更將近50%,維吉尼亞州一間養護機構 Canterbury nursing home有45人病逝,包括在過去24小時內死亡的三人,全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Dr.James Wright)
我們幾乎沒有辦法對病人提供照護,從一開始就是這種情況,因為缺乏人力
另一個悲慘場景發生在加拿大魁北克。
(新聞旁白)
魁北克多瓦爾赫倫養老院,周六一具患者遺體被推出大門,這只是這間高級私人養老院,從3月13日起諸多死亡患者之一
(新聞旁白)
(赫倫養老院內部情況,根據前往處理的護士說法是完全失控)
(Loredana Mule\加拿大退休護士)
我們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巡察所看到的場景,是完全不人道 可怕的,整個情況非常噁心,每個房間裡充滿惡臭,這些臭味重到可以殺死一匹馬,臥床的老人身上沾著穢物,我可以告訴你,這種情況看來已經很久,他們身上的床單都被染成棕色和黑色,一直到脖子的部份,(另一位護士說,有病人呈現脫水現象,顯見連基本需求都未獲照顧,而養老院裡看不到任何一個員工的蹤影)
位於魁北克省的赫倫養老院,有150張床位,每個月住宿加照護費用高達數千美金,屬於私人高級養老院,根據調查,3月13日就已經出現人員死亡案例,卻未通知任何單位及家屬,3月26日,一名老人被送進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被確診感染,隨後過世,當地衛生單位才發現養老院已經發生疫情,二天後(3月28日)衛生當局派人前往,想不到院內的職員全部不見蹤影,老人們被棄置在院內,沒有吃的沒有飲水衛生狀況極其糟糕,總共31人不幸死亡,歸究原因,其一是看護人力的短缺。
(新聞旁白)
養護機構照護員薪水不好,經常是兼職工作,身兼好幾家機構看護,而這增加了傳播感染風險
原因之二,住進養老機構的高齡者,免疫力不佳而且大多數有其他疾病在身,本就是新冠病毒感染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很容易就成為重症患症,養護機構內共同的生活空間更是聚群感染危險區域。根據統計,截至4月15日,加拿大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千零6人,大多集中在魁北克及安大略兩個省份,將近一半死亡患者,都源自長期養護機構的感染事件,不只是高齡的老人,也包括在其中工作的職員。
(新聞旁白)
許多加拿大人躺在長期護理機構的床上邁向死亡,在這些機構裡新冠病毒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傳播,而且死亡人數預期還會再升高,通常這些人他們一個人孤獨死去,被隔離在房間內禁止探訪,而全國各地都有患者家屬,隔著遙遠的距離哀悼著自己的親人
(新聞旁白)
這是讓人心情起伏的一天,因為一位同事的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另外一名員工正在接受重症監護治療,(這是一位護理機構經理的視頻日記說出了很多人照護人員的心情),真的難以置信,(在英國這些年老脆弱的人和負責照顧他們的低薪看護員),(依一些慈善者的說法,在新冠病毒的攻擊下,他們被遺棄了),在住戶身上所發生的,過去三個禮拜我們所經歷的,真的很艱難 很難
在歐洲情況更為嚴重,在英國根據調查總共有5500家養老機構,大約41萬人住在養老院,英國政府曾經表示,英格蘭超過二千家養老機構已經發生疫情,但官方至今公佈的疫情統計,主要來自醫院死亡人數卻不包括養老院裡的病例。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14日(周二)發布研究報告指,義大利 西班牙 愛爾牙 法國和比利時 五國西歐國家,42%-57% 的死亡患者,都是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們,在德國 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齡大約是80歲,甚至疫情嚴重的重災區義大利及西班牙,在醫療體系崩潰的情況下,都選擇優先救治存活機率更高的青狀年「生不驗死不報」,讓身處醫療資源弱勢 養老機構中 脆弱的老人成為被放棄的一群。
(新聞旁白)
老太太喊想要老公回來
(Sheila Curran\養老院住民紐澤西)
她的丈夫過世了,我想要更多信息,我想疫情透明化,是的,我希望人們有所作為,我要他回來
(SUSAN HAILEY\養老院住戶西雅圖)
我想離開這兒
「加拿大護士薪水」的推薦目錄: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吳政勳 V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加拿大當RN的心得- 看板N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請問在美國及加拿大的大大...註冊護士(RN)的薪水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護理師薪水ptt 的評價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美國護理師薪水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護士薪水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護士薪水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美國rn經歷甘苦談- 贊同澳洲護士小編的話,自己的選擇 的評價
- 關於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有關於在加拿大念護理,但想回台灣工作的問題。 - Dcard 的評價
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owntown is for people── Jane Jacobs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作者Jane Jacobs生平
Jane Jacobs(1916-2006)(出生名Jane Butzner)是都市規劃領域非常重要的作者,徹底改寫了建築與都市計畫的理論與實作。無論是贊同或是有所批評,都無法排除她論述的影響。2016年5月4日百歲冥誕時,Google就是以她的頭像做為網站的Logo。
她父親是醫師,母親曾經擔任小學老師與護士。從小受到父親很深遠的影響,喜歡查閱百科全書。父親告訴小孩,不要輕易許下自己無法實現的承諾,尤其是「我這一輩子(the rest of my life)都….」。就讀小學時,有次老師要學生承諾從今以後每天都要刷牙,她就不舉手,也說服同學不要舉手,結果被趕出教室。她痛恨學校教育,所以高中畢業就急著去工作,想要寫作或當記者。父親則認為應該先學習一技之長再上班,於是她學了速記(當時還沒有錄音機)。第一份工作是某小報的婦女版編輯的無薪助理。18歲到紐約尋找工作機會,住在姐姐家(布魯克林皇冠高地)。有天在曼哈坦搭公車,受到站名Christopher Street吸引,下了車,就愛上格林威治村了。
這裡有吸引人的建築、蜿蜒的馬路,有市場、書店、咖啡館、劇院、修鞋店… 是很有創造力的鄰里,她覺得這裡才是應該定居的場所。她的速記能力,幫她找到一家公司秘書的職位,於是有能力搬到格林威治村居住。後來,紐約先鋒論壇報刊載了她的一首詩。這幾年她經常探索、觀察、描繪紐約的鄰里,就幾個主題報導。Vogue雜誌刊載一些她的文章,一篇文章的稿費就相當於她一個月的薪水。她接著從觀察人孔蓋(上面的文字)進而研究其下(紐約地下世界)管線的運作。
當時,哥倫比亞大學還沒有招收女生,她只能進入推廣課程,修了地質學、化學、動物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得到很高的成績。不過她並沒有大學的畢業文憑。25歲的時候,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就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比較美國的憲法以及草擬憲法當時不同的爭議。後來到The Iron Age雜誌工作,寫文。有鑑於家鄉Scranton礦產關門,二萬多人失業,數千家庭外移尋找其他工作機會,家鄉有可能成為鬼城,她撰文討論這個問題,引來注意,政府也因此將(服飾、背包)工廠設置在此,增加許多工作機會。但是雜誌社老闆卻認為她是麻煩製造者。當時性別歧視嚴重,她因為是女性所以薪水只有男人的一半。於是她又組工會,爭取工人的權益。1943年進入政府單位(戰爭資訊)工作,為鼓勵愛國心、說服美國人參與二次大戰。此辦公室於1945年收攤,她進入另一政府雜誌部門工作(Amerika Illustrated),宣揚美國的民主來對抗共產獨裁,文章翻譯成俄文,以對俄宣傳。
28歲與建築師Jacobs結婚,在格林威治村買房。這裡有各種族、不同背景的居民,有餐廳、小店、廠房、洗衣店、理髮廳、披薩店、酒吧,是個有趣的成長地點。有了兩個兒子後,母親的角色又讓她有了不同的觀看城市的觀點。這個城市會是一個有活力而安全的地方嗎?1952年政府雜誌部門關閉,她轉到Architectural Forum雜誌任職。她開始撰寫有關建築、都市計畫的文章。戰後,大量少數族裔搬遷進都市中心來找工作機會,居住在擁擠、條件很差的環境裡。政府開始大量都市更新,清除舊房,興建高級華夏、劇院、政府辦公大樓,也為貧窮者興建國民住宅(現代主義風格的高樓)。Architectural Forum雜誌就非常關心以下諸問題:什麼是都市更新/重建美國城市的好方法?人們應該住在高層還是低層的建物?都市空間要如何安排,讓小汽車得以通行?商業與住宅空間的關係為何?她後來到費城、波士頓參訪,看到了舊社區的活絡與多樣,新高層國宅的單調與危險。當時超大街廓的國宅,缺少轉角的報攤與雜貨店(可以聯絡社區感情),高層阻礙了家長關照遊戲的兒童,犯罪的危險讓人更不敢出門。
1956年Architectural Forum雜誌編輯臨時無法到哈佛大學演講,請她代打,她勉強答應,結果演講空前成功。她批評都市規劃師偏愛單調無聊的超大街廓高層國宅,卻不喜歡沿街的低矮建築。她認為如果沒有糖果店、小飯館、洗衣店這些居民可以碰面的地點,居民就更難有機會相遇。將傳統社區剷除的同時,也將社會社區一併剷除了。當時Fortune雜誌的編輯William F. Whyte就坐在台下,深受她原創的想法所吸引,邀請她為Fortune寫一篇專文。但是雜誌社其他工作人員卻抱持保留態度,認為一個騎腳踏車上班的女人,沒事的時候在鄰里搞社會運動,從沒寫過一篇偉大的文章,恐怕無法勝任此大任。她寫了名為Downtown is for people的文章,強調都市之所以有趣就在於豐富的街道生活。她宣稱都市規劃師所推動的開闊、公園式的、不擁擠的、對稱、有秩序的空間計畫,其實就跟墓園一樣。舊都市中心也許有些髒、有些醜,但是大規模的空間計畫會摧毀街道。洛克菲勒基金會希望她可以將此文擴大成為一本書,給她經費,可以暫時不用工作來寫書。Random House出版社的著名編輯也幫忙要幫她出書。
正在寫書當時,Robert Moses規劃了一條四線道快速道路將會穿過格林威治村,毀了華盛頓廣場。然而此廣場,是社區各族群非常重要的活動地點。Jacobs於是組織當地居民,起來反對此道路計畫。Moses擁有權力與傲慢,開闢快速道路、橋樑、公園、聯合國總部,讓汽車族可以住在郊區,到市中心上班。任何擋在他計畫前面的,都將遭他摧毀。他認為讓快速增加的汽車快速移動的重要性,值得付出摧毀舊有社區當作代價。Moses在會議上大吼:其實沒有人、沒有任何人反對這個計畫,除了一堆媽媽桑。然而Jacobs等人成功阻擋了快速道路的興建,她也成為著名的社區領導人與公眾人物。Moses認為應付汽車,就是拓寬馬路;但Jacobs認為道路愈寬汽車就愈多。後來她又成功阻擋了Hudson Street削減人行道寬度以拓寬車道的計畫(她就住在555號)。
書籍正要出版之際,又聽聞市政府從聯邦政府拿到經費,要研究West Village是否是貧民窟,是否應該拆除/更新。她們馬上組織起來,到市政府。市政府給一個月的時間,要她們證明它不是貧民窟。她們組織、辦活動、調查、示威、遊說、參加公聽會,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成功阻止這個清除計畫。(看中某塊地、指定為貧民窟、清除房屋、財團得力)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帶來巨大衝擊,無論贊成或批評,都會受到此書觀念的影響。批評者認為,她只是想要複製格林威治村、太過羅曼蒂克、工廠會帶來污染、不是每個人都住得起。城市史學者Lewis Mumford同意她對都市更新的批評,但是不贊同她批評花園城市。出版社收到讀者寄回此書,上面寫道:作者用不實證據,破壞他的名聲。揚言要告作者,署名Robert Moses。多數讀者則稱讚她的想法有原創、啟發、挑戰。紐約警察局喜歡她的人行道安全的論述,邀她演講,並將此書列為警察訓練課程的必讀書籍。此書,也很快受到國際矚目,翻譯成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荷蘭文、葡萄牙文、日文,目前已經銷售數百萬本。
接著Moses又提出連結荷蘭隧道與威廉斯堡橋額的東西向快速道路Lower Manhattan Expressway的計畫,他認為經過之地已經是衰敗之地,十線道的快速道路可以讓東西向汽車通行,經過重建之後,此地的房地產價格也會上升。教堂神父聯合Jacobs,組織社區民眾反對快速道路興建。(會摧毀小義大利、部分中國城、猶太區等)她們成功擋下快速道路。可是幾年後,此計畫又捲土重來。Jacobs笑稱,快速道路必須要殺三次才會死。在公聽會上,因主持人不公正,偏袒規劃方,民眾呼喊We want Jane。Jacobs發表意見後,提議來個和平遊行,經過講台。速記員緊張得把錄音帶掉到地上,遊行隊伍故意將錄音帶踩爛。大家喊:沒有記錄,公聽會不曾存在。主席叫警察把Jacobs逮捕。她在警局待了兩個小時後釋放。經過幾個月,判決她小額罰款。社區民眾籌款,幫她繳交罰鍰。經過漫長努力,最後終於才又將快速道路擋下。
Jacobs的書籍/言論,影響許多世界其他城市,阻擋大規模摧毀傳統鄰里的都市更新,阻擋撕裂鄰里的快速道路。成功說服政府停止大幅用推土機剷除窮人的家以及各式小店,鼓勵人們欣賞城市的各種機會與刺激。1965年,紐約市通過Landmarks Preservation Law(註:應該是受到Penn Station拆除的影響),次年聯邦政府通過Nation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t,1974年國會正式廢止都市更新計畫。建築與都市計畫,也開始教導學生要民眾參與,而非一味地從上而下規劃。
1968年參與反越戰示威而入獄。也為防止兒子遭徵兵到越南打仗,舉家搬到加拿大多倫多。到了多倫多又遇到快速道路計畫,聯合市民將其擋下。在加拿大,她一方面持續參與社區運動,一方面持續寫作,出版好幾本其他重要書籍。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是誠品書局推動的經典書籍之一。臺灣的城市究竟要設置哪種大眾運輸系統(台灣都市使用大眾運輸的人口比例在全世界中排名後段班)、推動怎樣的都市更新、房價過高導致城市變得單調無聊的問題如何解決、如何藉由土地規劃建物保存來增加自然的街道之眼(而不是無所不在的監視器),都值得來閱讀此書以為借鏡。出版社如果有再刷機會,也可以藉此修正幾個翻譯錯誤的地方(像是將「家父長制」的花園城市理念,翻成「合夥」)。
此文主要重點摘要自
Lang, G., & Wunsch, M. (2009). Genius of common sense: Jane Jacobs and the story of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Boston: Godine.
Kanigel, R. (2016). Eyes on the street: The life of Jane Jacobs. New York: Knopf.
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吳政勳 V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國公投脫離歐盟了,
必須了解為何以及接下來面臨的是什麼!
這個圖表實在太精采了必須分享。
以年紀來劃分這次英國人的脫歐決定,18-24歲的年輕人是最主要支持英國留在歐盟的族群。接著,支持度就隨著就年紀升高而遞減。
這樣的世代認知差異,有一派分析說是年輕族群更懂得多方去消化資訊、思考脫歐可能為英國、為全球未來帶來的各種後果;還有,他們基本上一出生就活在一個歐洲共同體的世界觀。
相反,老一代的邏輯思維、決策方式,則是希望''脫歐''帶回他們記憶中英國的''美好年代'';戰後嬰兒潮(51~71歲)對二戰的沒有太多真實的記憶,只有戰後經濟復甦、工業發展、到歐盟建立、全球化加劇與新移民衝擊...
這幾年的世界上發生的幾件大事,怎麼突然都覺得有好多的共通點。
#世代 #全球化 #資訊落差 #BREXIT
Updated number for 6/23 ( results are similar)
http://d25d2506sfb94s.cloudfront.net/…/On_the_Day_FINAL_pol…
Polling Data 6/17-6/19
https://d25d2506sfb94s.cloudfront.net/…/TimesResults_160620…
--
謝謝 Jia Ming 的提醒,
理解脫歐公投的結果,單用「世代」、「年齡」絕對過於簡化,僅能算是眾多變數之一。
節錄他的觀察分析:
''簡單用年紀分層無法解釋為何到青中壯年的24-49(勞動力的中堅)支持留歐的比率急降,15-24這個年齡段已經認同自己是歐盟公民,且享受留在歐盟的諸多好處,比如說移動自由,以及學歷互相承認。這次公投有很多科學家跳出來講話,很大原因是現在英國大學大筆的科研經費多半來自歐盟,若離開歐盟,這些大學(很多是知名的大學如牛津劍橋)會喪失這些經費,就不能開展一些重要的研究、搶好教授、好研究人員、好博士生。對教育影響深遠,對大學生來說(特別是自然科學類),這代表他們再往上念的可能性也變低,因為英國大學學費非常昂貴(本地生9000鎊,相當於45萬台幣的學費,這已經占掉大學畢業生"稅前"薪資的一半了,研究所也準備上調了,生活費另計),沒有獎學金,他們幾乎不會考慮深造。
到24-49這個年紀段,踏入職場後,教育帶來的優勢差很多,受過大學教育,特別是名校者,有很大的機率進到大公司,對他們來說,歐盟所應許的工作與自由移動很重要,這代表他們的工作地點不只英國,他們可以到歐陸的國際組織找工作(國際組織很多都很看重求職者的工作簽好不好處理)。
但對高中畢業或非常後段的大學畢業者來說,他們基本上只能在英國找工作,面臨歐洲移民和他們搶工作,例如波蘭,葡萄牙等這些來自經濟相對弱勢的中東南歐國民(白人居多)(這些國家不少經濟不比台灣差,只是比英國差:P,英國是一個三明治120元起跳的國家),這些人對薪水或工作條件的要求較英國本地人低,一方面是為求溫飽,另一方面是不若英國本地人懂得爭取權利,所以很多中低階工作(看起來)被這些國家的人搶走了。說中低階工作其實也有點過分,因為目前外籍人士最多的工作中就包括護士與中小學教師,這些都是英國本地人興趣缺缺的工作,但薪水都不算太糟。--看看離歐和留歐票倉就可以知道─牛津劍橋倫敦這種經濟與教育精英希望留歐,劍橋投留歐比例高達70%,一個劍橋經濟碩士畢業在即的英國學生就告訴我,這次公投決定他畢業後的工作,所有的大銀行都在選前停止(早該在年初就開始的)招聘工作,如果確定留歐,他很快就能拿到offer,畢竟是劍橋畢業生,但如果確定脫歐,那這些銀行今年就不會招新人了,因為可能會轉移陣地,以因應英國脫離歐洲市場的效應。但對教育不利者來說─沒差,或許他們因此獲利,因為沒人和他們搶工作,中小企業也有比較高的脫歐率,因為它們不用受限於歐盟對商業相關的規定,且國家可以透過關稅壁壘讓中小企業欣欣向榮(?)。
此外,這次公投中有投票權的不只是英國人,還有符合部分條件的永久居民、common wealth(含紐西蘭、加拿大、南非、新加坡、澳洲等英國前殖民地國家)國家可以投票,其中common wealth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他們是外國人,不像歐盟人民享有免工作簽的待遇,但是有權力決定英國是否要脫歐,而且就像我一個common wealth朋友說的,投脫歐很吸引人,因為這樣歐洲人就和它們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但common wealth很多人英文比歐洲人好很多,甚至母語就是英語,拉下歐洲人之後,他們確實有比較大的勝算找到好工作申請工作簽留下來。如果不了解這些,貿貿然套台灣思維模式,會誤讀整個歷史事件。''
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請問在美國及加拿大的大大...註冊護士(RN)的薪水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加拿大 RN 大約C$50K ~ $60K... 很多是Overtime pay. 不過米國待遇更好, 大學時念護士的同學好幾個現在都住在Florida ( 薪水大約 ... ... <看更多>
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護理師薪水ptt 的推薦與評價
加拿大 打工度假攻略-20201208 「診所護士薪水ptt」+1. 1、从事护理工作不满20年的护士,调离护士工作岗位后,10%护士津贴的部分不再 ... ... <看更多>
加拿大護士薪水 在 加拿大當RN的心得- 看板N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wandererlulu (溫馨的家)》之銘言:
因為有板友要求~
所以也來PO一下
其實W大發的文章已經把大略的差距講出來了
我只是補充一下加拿大的部分
首先加拿大"不是"美國XDD
請不要搞錯XDD
加拿大是全民健保~~只有藥跟牙醫不保~其他都保
不過藥的部分如果你是在醫院或者是在community care之下也不用錢
我們看病不用掛號費~~可是一般人也不能逛醫院
看專科一定要轉診~要先由家醫診斷之後才能轉到專科
很多人抱怨的wait time too long就是這部分
如果你沒有急症的話等個半年以上不是很奇怪的事
當然如果醫生覺得你有需要的話是還滿快的啦
所以基本上如果你自己想去醫院~你就只能去ER等著碰運氣嚕
加拿大同時也是個非常注重人權跟多種族的地方
人權的方面包括護士的人權~~所以我們打的針一定有safety
上班一定有午休跟早上下午各一個coffee break
加起來至少一小時
然後如果你不去還會被趕去XDD
因為對他們來說休息是專心上班很重要的一部分
另外就是我們遇到出事的時候比較會去探討原因跟修正
不會只去怪某個人~不管是護士還是醫生都好
所以我們點滴都用機器掉~醫院的藥很多都是pre fill 的小包裝
這樣可以防止出錯
話說我們這裡的比例大概是1:4-1:6~~到1:6的時候差不多就該罷工了XDD
有些醫院甚至有1:3~像是sickkid就是
說到罷工~並不是所有的護士都有公會
在ontario我們有叫做CNO的執照管理組織~跟RNAO護士協會
RNAO會提供法律諮詢~可是不太算工會
工會是看個大醫院的員工自己決定~ontario最大的工會是ONA
這裡的醫院好像大部分都是獨自營業的~或是幾個醫院一組
可是不見得是政府去營運
經費大部分是政府給~小部分是捐款或是樂透之類的XDD
加拿大跟美國比起來更加尊重各種族的自主性
我們很少去評斷人家對或是不對~
家屬也比較少會有過度的要求~可能也是因為移民的關係
通常要求多的往往是白人跟印度人XD
這裡的護士在醫院大概都是做total care
就是我們不只望家屬會去做任何事~~所以我們包辦所有的
從擦身體到給藥都是
這方面的觀念不太確定台灣是不是也是這樣
至於來這裡工作的問題
我知道的有限~我只知道沒有身分的人是很難過來的
通常是要有身分才能註冊
學校有很小一部分的國際學生名額
可是畢業後也不好找工作..
具我所知三年內能夠找到穩定的工作應該就可以待下來
不太確定這種情況要怎麼註冊就是了
話說現在剛畢業工作都不好找啦
醫院缺的都是隨傳隨到的part time
或是有多年經驗的專科RN
這兩年由於省錢的關係很多專科開始聘用RPN了
所以RN的工作名額更少
我有同學畢業之後找了一年才找到
其他人也往往只能找到老人院之類的工作
這裡的老人院RN往往只是做paper work
所以大多數人不太愛去嚕
我應該要講一下我做甚麼
這對你們來說應該滿有趣的XDD
我是做home care
基本上就是到每個人家裡去做特定的事情
好比說洗腎, IV, chemo, phototherapy, wound care, palliative care等等
我在每個人家裡的時間從10分鐘到一小時不等
我們的系統跟醫院是分開的~雖然都是健保局付錢不過是算在完全不同的種類下
然後所有的器材跟supplies都可以免費定
我平均一天看8-10個人吧
看的頻率跟病人on service的長短是我們自己決定
當然要延長之類的要能夠說服付錢的機關啦(CCAC)
不過我們其實自主性很高
很多時候我們打個電話給醫生就可以要到處方
我們也可以幫病人跟政府要更多的幫助~好比PSW跟OT等等
其實滿有趣的
每天碰到的case 不太一樣
然後因為我很多病人我每天探訪連續好幾個月
所以都會很熟~比在醫院裡面的要接近許多
所以我比較喜歡做這個
況且我是照case付錢的~看一個人多少錢
所以時間上也很彈性
比在醫院好很多
話說ontariou有ONA的醫院起薪是29塊多
最高可以升到40塊多
一年至少可以請兩周以上的假
有些是給你有薪假~像我的就是薪水給我多6%
所以差不多等於是三周的假
然後有另外算的sick days
生病的時候打個電話去請假就好了
他們不會怎麼樣~~只是我會有點罪惡感而以@@
因為通常那代表會讓其他人比較忙@@
另外這裡國定假日是1.5倍
加班不一定~因為很多時候是排班的
然後你想多賺點就多拿點班~所以那樣不算加班
那如果你不想上就不要答應多出來的班就好了
也不會有人會怎麼樣
然後進修上課之類的往往都會有錢拿
給你們參考一下
對了~我們也沒有學姊之類的東西
在學校你的同學從18歲到48歲都有
大家都是互相幫忙~~開始上班之後也是
老護士對於新護士通常都很照顧
也不會介意互相分享訊息之類的
因為我們都是四年畢業~~他們很多是三年畢業的
所以他們往往會很尊重我們的理論背景
當然也是要看人吧
不過至少我目前碰到的都很照顧嚕
只是分享一下心得
有問題在問我吧
: 看了美國註冊護士的文章後,忽然很想發表心得
: 以下勿轉
: 大家可以討論 但請不要酸葡萄心理
: 謝謝
: =============================================================
: 六年前,在台灣護理系畢業之後,
: 就直接到美國當護士
: 沒有親人的依靠
: 沒有任何臨床經驗下,
: 除了要重新學習護理,
: 還要克服語言障礙
: 一開始也是很波折,
: 現在總算熬過來了
: 我能夠熬過來的絕大原因是我身邊的護士
: 我遇到的臨床護士有95%是非常熱心樂意教我與我分享經驗的人
: 遇到的有菲律賓人 美國白人 印度人...etc 就是沒有台灣人
: 台灣人是我後來成熟了才遇到的
: 一開始我什麼都不懂
: 拿針手會抖
: 藥不會看
: 醫囑也不會接
: 比護生還差(護生還會說流利的英文)
: 連病人是什麼病都搞不清楚
: 但身邊的護士(不只是帶我的學姊)
: 非常耐心的教
: 常藉機跟我聊天 問我有沒有不懂得
: 我學習的很快樂也很快就進入狀況
: 我常看護理版
: 我不懂為什麼台灣的學姊喜歡罵人 喜歡電人
: 新人本來就有不知道的權利 教到會就是一起奮鬥的夥伴不是嗎?
: 互相關心 一起碎碎念 不是很開心嗎
: 幹嘛勾心鬥角
: 在美國當護士 對我來說 是天堂裡做事
: 可以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照顧人) 不用擔心經濟上的問題
: 也不用擔心放假會被叫去做什麼
: 上班專心照顧病人 下班專心照顧自己
: 我待過三個病房
: 都是一樣的工作內容
: 只是病人的嚴重度不一樣
: 護士 是醫生的眼睛 醫生的其中一個腦袋 同時病人的守護者
: 護士的工作就是醫生查房前完成從頭到尾的assessment
: 看檢查報告
: 如果做assessment 的過程中發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 巡房的時候一併告訴醫生
: 也要跟醫生說你的想法
: 病人的生理 心理 飲食 營養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護士要管
: 如果醫生走了 病人情況不對
: 護士要負責打電話給醫生
: 告訴醫生你的assessment
: 醫生會依據你提供的資料直接在電話中開醫囑
: 醫~院~裡~面~是~沒~有~醫~生~的
: 除非你在教學醫院才有住院醫師
: 非教學醫院 就只能靠護士的判斷
: 你扣醫生 他只會在電話中回你 給你醫囑
: 他是不會回來的
: 所以如果護士的資料給錯了或不完全
: 導致醫生診斷方向錯誤
: 事情就很大條了
: 就以我工作的南加州來說(各地方不同)
: 一天上12個小時班
: 如果超時工作
: 是一定有加班費的
: 第十三個小時以後 一個小時是兩倍薪水
: 這裡的護士是算時薪的
: 一個星期只上三天班,放四天假
: 放假時間不用擔心被醫院摳去上班
: 就算摳了不去 也沒有關係
: 我就很多次連放八天 回台灣再回來 不用用到年假
: 這裡執照更新規定兩年需要三十分的在職進修
: 醫院會付你錢去上課
: 我的醫院一年可以去上40小時的課
: 有付錢的
: 沒用到 就沒有 有用到 就賺到
: 如果病房需要你額外幫忙病房的事情
: 也是會付你錢
: 用時薪來算
: 薪水方面(各地方薪水不同)
: 南加州來說剛畢業就會有年薪六萬美金起跳的薪水
: 北加州差不多年薪七萬美金起跳
: 年年固定會至少加2-4%
: 很多菲律賓人都打兩份工
: 年薪可以到十萬
: 就算六萬塊扣掉稅後也是有四萬多塊錢
: 病人數方面
: 加州來說(各州不同)
: 內外科一個護士最多五個病人
: 專科病房一個人照顧3-4個病人
: 加護病房1-2個病人
: 以上都依照病人程度不同會調整
: 白班夜班都是這個人數比(有些醫院三班制 有些兩班制 都是這個比例)
: 我們醫院若要請病假
: 上班前四個小時打電話到病房就可以了
: 醫院都有外包護士可以隨時叫
: 不像台灣 吊著點滴也要上班
: ===============================================================
: 以上分享
: 在美國當護士
: 我當得很開心很快樂
: 真的有成就感 覺得病人在我的照顧下有變好
: 最後
: 我想要跟大家說
: 美國已經沒有開放給外國護士的名額了
: 雖然他們有缺護士
: 但是國內的護理學校越來越多
: 18個月就可以畢業拿執照了
: 剛畢業的也要三四個月才找到工作
: 所以 請大家不要亂聽坊間補習班仲介的話
: 被騙很多錢來美國 結果什麼都沒有
: 我是很樂意分享的人
: 若我知道的事情 有問必答
: 太私人的事情 就恕難回答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4.95.190.58
※ 編輯: Aladar 來自: 174.95.190.58 (09/04 14:08)
※ 編輯: Aladar 來自: 174.95.190.58 (09/04 16: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