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得很好👍
1.財報是一種立體的觀念,不能只單看一張報表就決定投資,否則容易產生錯誤判斷,而一般人普遍的盲點,都只注意「損益表」。三張表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現金流量表」,因為現金流量表上的數字,才是代表真正有該筆金額流入或流出公司,而「資產負債表」是當天餘額(存量、定量)的觀念,「損益表」則是推估(流量、一段期間)的概念。
「財務報表」是一家企業營運的成績單,經營優劣就像是人體健康狀況,不太可能一夕之間由好變不好,或由不好轉好。所以,財務報表需要查看至少五年以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景氣循環,才能推斷出公司的真實現況。
2.會計師出具年報的五種查核意見:
◎無保留意見→毫無保留,可信任。
◎修正式無保留意見→修正後,可信任。
◎保留意見→有難言之隱。
◎無法表示意見→看不懂。
◎否定意見→完全唬爛。
只有獲得「無保留意見」與「修正式無保留意見」的財報,才值得花時間研究下去,如是其他三種,就需特別小心,基本上可以直接跳過這種大有問題的公司,不用拿自己辛苦錢跟它博感情。
3.量大不一定是最好,最主要得看後續費用支出多少。譬如以個人收入來舉例,當你每個月收入10萬,而一個月開銷卻是15萬,表示10萬的收入對你來說就不好,若你的月支出只有5萬,那10萬的收入就很好。
像營收一年380億,大不大?380億剛好是茂德公司一年營收,它倒了!
像營收一年500億,大不大?500億剛好是力晶公司一年營收,它下市了!
像營收一年1000億,大不大?1000億剛好是勝華公司一年營收,它倒了!
所以,千萬別只聽媒體說某公司營收創新高時,就貿然進場投資,因為數據尚未扣除成本及費用,還不知道這家公司是否有賺錢能力,無法立刻分辨好壞。
4.「營業收入」三種常用分類:
◎依客戶別區分→如果收入大部分是來自單一客戶,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壞消息,當大客戶快速成長時,將有利公司業績長紅,但當大客戶突然轉單,就會產生獲利下滑的風險。
◎依產品線區分→哪些產品幫公司賺錢,哪些產品是虧錢,分析公司將研發資源如何有效配置,以利業績貢獻。
◎依區域區分→最好情況是五大洲都有包含,如果大部分都集中在某一區域,一旦有突發事件,將造成經營虧損的可能。
企業經營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不是只看某一期營收金額變多,就覺得很好,應將其分類,歸納分析出真正原因,查清楚哪種收入品質是比較穩定成長的,尤其別陷入「一次性收入」的迷思。
【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遠比短期的營業數字更加重要。】
5.從損益表可得知:收入-成本-費用=淨利,而企業為了提高淨利有兩種方法,增加收入,以及降低成本或費用。
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要選擇開源,還是節流好呢?
其實兩者都很重要,但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不管公司再怎麼省、摳門到極限,成本與費用也一定會大於零,且過度的控管,終究會損壞公司對外的品牌形象及降低內部員工士氣。
而提高營收,並不是一直低價搶單,競爭有限市場,應找出公司優勢,投入適切比例資源,創造更多獲利,如此才是長期經營的較佳方針。
6.公司有賺錢,為什麼卻倒閉?主要是損益表,是讓股東知曉它是賺錢或賠錢的報表,是一種「預估」觀念,因為目前大部分上市櫃公司都不是現金交易,多數公司是採用應計基礎(產品交付給客戶,不管有沒有收到貨款,這筆交易就會記錄下來),很少有公司會採用現金基礎(只有在現金交付後,才會將此筆交易列入營收),所以「淨利不等同現金」,淨利只代表「在帳面上」,並不是公司營收很賺錢,就表示手上有很多現金。因此,才有所謂的「黑字倒閉」,明明損益表上有獲利,但公司卻因沒現金週轉而申請破產。【公司沒有獲利,還可以照常營運一段時間,可是只要幾天沒有現金,公司就可能馬上無法堅持下去。所以,現金才是公司持續生存的必要條件。】
7.「資產負債表」,主要在說明一間公司在經營事業的某一天,其擁有多少資產,積欠供應商與銀行多少負債,以及向股東拿了多少錢來投資。
【左邊】是「公司真正擁有的資產」,【右邊】則是「公司如何取得資產的方式」,也就是說資金是來自於負債或股東資本,而各項目是以流動性為邏輯擺放,愈容易變成現金的擺愈上面,由上到下是短期到長期,有形至無形的資產,其負債擺放方式也一樣。用個人角度來思考,例如:
◎現金與約當現金→自己總得留點現金在手上。
◎應收帳款→借錢給朋友。
◎流動資產→買車、換車。
◎長期投資→跟會、投資股票或基金。
◎固定資產→買地、買房。
◎無形資產→持續進修、出國讀書。
◎應付帳款→欠錢總是要還。
◎長期負債→車貸、房貸。
8.公司「存貨」過多,是好事或壞事?很多人都認為存貨太多不好。如果是以手機為銷售主力的企業,存貨太多就非常不好,可能隔半年沒賣出去,存貨就變得不值錢了。像食品公司存貨也不宜過多,其產品有保鮮期、生命週期短。但假設是一家金礦公司的存貨是金礦砂,鑽石公司的存貨是裸鑽,石油公司的存貨是原油,這時就不能說存貨多就是不好。所以,存貨多寡,其實得看「行業」而定。
9.「商譽」,並不是品牌價值,也不是市占率或市場口碑。舉個例子,A公司有總資產1000萬、負債400億、股東權益600億,此時準備併購B公司總資產100億、負債85億、股東權益15億。而B公司身價值多少錢呢?實際為100億(總資產)-85億(負債)=15億(股東權益=淨值),基本上A公司如用15億併購B公司,此時A公司商譽是零,但如果A公司認為B公司有潛力,願意花費20億元來併購B公司,則A公司商譽就會多了5億「20億(A公司收購價)→15億(B公司淨值)=5億(買貴了)」。
所以,投資人可以用常識判斷,當一家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很高時,就如一件東西買得太貴了,是好是壞,相信大家就能評斷的出來了。
10.「資本公積」,依公司法規定,有五種情況:
◎股本溢價→公司現金增資40元=面額10元+溢價30元,其中面額要加到普通股股本,表示股東依面額的出資部分,而溢價屬於多收到的錢,要加到資本公積的科目內集中管理,才能使資產負債表的左邊等於右邊。
◎資產重估價值→假設有棟大樓當時公司購入的價格是10億,現在重新估算後增值為19億,故左邊固定資產部分就要多9億,而右邊股東權益中的資本公積就需多9億,才能使資產負債表的左邊等於右邊。
◎處分固定資產所得的收益→例如賣掉一塊當初取得成本為2億的土地,得到現金6億,因左邊現金多了4億,故右邊資本公積也需多加4億。
◎受領捐贈→某善心人士捐給公司1億,左邊現金多1億,右邊同時需加1億到資本公積。
◎企業合併所獲利益→與「商譽」相反,併購B公司時,花費的錢比B公司淨值還便宜,所以省下來的部分須加回資本公積。
【只要記住資產負債表是平衡報表,左邊等於右邊的概念,就可輕鬆推導各別科目的真實意義。】
11.導致企業破產原因,除了找不到客戶無法增加營收之外,有大部分是因為錯誤的財務觀念,也就是用短期借貸資金,去支付長期的機械廠房設備等投資。錢的來源是短期負債,但取得卻是長期資產,如此錯誤做法是「以短支長」或「短債長投」,最終將造成企業破產。就如同之前臺灣曾發生現金卡與信用卡的雙卡風暴,國人以短期借款去支付長期生活所需,後來使很多人債臺高築,至今都還無法完全脫身。【公司需學習如何妥當運用「以長支長」,才是處理債務的上策。】
12.公司有大量盈餘,該怎麼分配或處理比較好呢?其實盈餘分配並沒有標準答案,大致上分為五種:
◎以現金留著。
◎投資。
◎併購。
◎還款。
◎分紅。
實際上,不管選擇後面哪四種方式之前,建議先維持適當的現金才保險,就如同個人理財一樣,身邊至少需準備3~6個月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而手握現金,不論何時都能買到大部分公司想要的資產,但手握大量資產時,卻不一定能即時換成足夠的現金,解決公司當下燃眉之急。
13.一間公司經營能力好不好,該如何判斷?最主要是看「翻桌率」,也就是資產一年內能幫公司做幾趟生意。
◎總資產週轉率:小於1通常代表屬資本密集(燒錢)或奢侈品行業,大於1代表整體經營能力相當不錯,大於2代表是流通業或經營效率特別強。
【有句話就說:低價要能存活,除非轉得快,就是指總資產週轉率。不能只看營收多大,而是要看週轉率,只要總資產報酬率大於資金成本率,公司就有獲利機會。】
◎存貨週轉率:看存貨一年可幫公司做幾趟生意,愈多趟愈好,代表商品或服務在市場上接受度高。
◎應收帳款週轉率:看業務團隊的收款能力,愈多趟表示該公司在市場上較強勢。
【假如公司做假交易亂塞貨,雖然營收與應收帳款會愈來愈好,但因為是造假,所以永遠收不到現金,會導致應收帳款天數愈變愈長,週轉率愈來愈低,時間一拉長總會留下蛛絲馬跡,此時需小心注意這些警訊,只要懂得如此觀念,就能使投資人提早避開可能做假帳的地雷股。】
14.企業經營四大關鍵:
◎融資策略→想辦法籌錢,也就是透過金融市場(銀行)或是資本市場(股東集資),此兩個來源去找錢。
◎資本支出→融資進來的錢,交由公司投資,購買企業經營所需的資產。
◎企業經營→買進來的設備與資產,交給研發及生產單位,從事研發製造,最後交由銷售團隊賣給客戶。
◎現金流量→實際上,產品與原物料採買,大多不是現金交易,所以會有應收帳款與應付帳款產生,公司就需把賺到的錢(淨利),轉變成現金。
15.總資產報酬率RoA=淨利率×總資產週轉率,當兩家公司RoA很接近時,該選哪間公司呢?以商業觀點來看,假如某一行業毛利夠高,被其它同業得知後,競爭者將會源源不絕的出現,所以即使當下擁有高毛利,仍然很難有效抵抗外來競爭。
而經營能力是屬於公司內部的一種才能,強調公司如何有效運用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總資產,來進行最有效的配置利用,這種特殊邏輯,一般競爭者是不易得其門而入,也偷不走的。
【當兩家公司RoA很接近時,建議選擇經營能力,也就是週轉率高的公司。】
16.「現金流量表」的任何現金流入叫「+」代表正值,現金流出叫「-」代表負值,分三個部分:
◎營運活動的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損益表。
【最好大於零,大於流動負債,趨勢走向應與淨利同步,且正值愈多,表示本業愈賺錢。】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資產負債表左邊科目。
【一般情況下,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多為負值,因為公司為了永續經營,必需不斷投入更多機械廠房設備等資產,替公司創造更多收入,也表示公司看好未來景氣發展。】
◎理財(融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資產負債表右邊科目。
【借款、發行公司債、或向股東增資,表示有現金流入,所以是正值。還款、股東分紅,表示有現金流出,所以是負值。】
「力晶下市收購」的推薦目錄: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木容世家——李紹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黃崇仁的鱷魚眼淚今天,各報都刊登醒目新聞:黃祟仁公開收購 ...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請益] 黃崇仁力晶收0.3賣80這樣賺幾倍?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股價從0.3到84 力晶是如何變成力積電? | TODAY大投家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力晶股票還有用嗎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力晶股票還有用嗎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力晶2020股價、力晶下市、力晶上市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力晶2020股價、力晶下市、力晶上市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力晶改組以小吃大,更名力積電拚2020年重返資本市場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新聞] 力積電上興櫃!黃崇仁戰晶圓代工市場,嗆 - PTT情感 ...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請益] 黃崇仁力晶收0.3賣80這樣賺幾倍?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新聞] 黃崇仁帶領力晶寫傳奇旗下力積電9日登- stock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請益] 黃崇仁力晶收0.3賣80這樣賺幾倍?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標的] 當初要怎麼判斷力晶下市後股票可以買? - 看板Stoc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Re: [標的] 如何賣掉未上市的力晶- Stoc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力晶下市收購 在 [新聞] 力積暴量跌三日股民歎真心換絕情- 看板Stock 的評價
力晶下市收購 在 木容世家——李紹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真的是慣老闆!
千線萬線不如一條內線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以及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四個身價加起來超過八百億的大老闆一起出來擊鼓喊冤,這幾天國內幾個財經媒體都大篇幅的談論了創投教父柯文昌內線交易案。
大老闆說,冤枉啊,柯是幫創投基金賺錢,不是為了個人賺錢,而且法令不清不楚,其情可憫,判太重了!是台灣的內線交易法令太嚴了,充滿灰色地帶,這樣的內線交易法會影響台灣之後的購併商業活動⋯⋯。
內線交易法令太嚴、不清楚、到處都是紅缐?在這個連總統說的話大家都可以大聲「吐草」的時代,身價高的大老闆,説的話就是比較有道理嗎?我們內心充滿疑惑!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讓產業界四大天王跳出來的「綠點內線交易事件」。
時間回到2006年7、8月左右,那時候我的路線是手機相關產業,綠點是我負責的公司。
當時手機零組件個股的股價表現不佳,但綠點股價表現就是異常的強勁,市場上在傳,綠點可能會被EMS大廠合併,每股合併價格可能比市價還要高出許多(那時綠點股價我記得是七、八十元)。
雖然我一再跟公司求證:「到底有沒有要合併」,公司的回答都是:「沒有沒有絕對沒有」,但是它的股價就是一直緩步推升上去。
果然沒有多久,美商捷普公司併購綠點的重大消息就公布了,還記得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那一天,我在風很大的101樓下碰到前來台北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的綠點董事長特助林欽棟,我問他:「為何之前一直否認。」
我只記得特助有些抱歉的跟我説:「這個不能講啦,會犯法的,每一次我們內部跟捷普開完會,併購的價格有變動,第二天的股價就會有上去,這個我看了都很害怕」。
我對路線上少了一家公司有點惆悵,一年之後的2007年10月,發生了更令人震驚的消息:綠點合併案爆發內線交易疑雲,包括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總經理何正卿以及我熟悉的林欽棟特助因為涉及在合併公布前買進綠點股票,所以都被羈押。
一椿合併案變成內線交易案,原來代表普訊創投出任綠點董事的普訊創投總經理何正卿在合併消息公布前,事先洩漏消息給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柯再指示市場交易部經理王榮哲在七到十一月間買進綠點股票,待收購消息公開、股價上漲後再陸續拋售,讓普訊旗下八家公司獲利四‧七億元。
這個案子,一審柯文昌被判九年,二審逆轉判無罪,三審在上週五宣判,柯被判九年確定。
對這宗案件有初步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台灣的內線交易法是不是太嚴的問題。
沒錯,2005年年初修法之前,台灣的內線交易法很輕,最多只判二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就算抓到也幾乎都是無罪。
當時只要在股市打滾過的人都知道「內線交易跟本抓不到,就算抓到也是輕判」,大家根本沒在怕,市場上流行一句順口溜「千線萬線不如一絛內線」。
由於法令鬆、執法又不嚴,2004年左右,爆發了博達、勁永等一連串的內線交易、掏空公司案件,上市櫃公司多家下市,投資人股票變成壁紙,血本無歸,在輿論大聲疾呼,應該加強公司治理下,立法院在2005年初,大幅翻修了內線交易法,將內線交易的範圍定得更嚴謹,當然刑責、罰則都加重了許多。
如果大家不見忘,促使檢方開始嚴辦內線交易案件,其實還有一個觸媒,那就是在2006年轟動一時的附馬爺趙建民的「台開內線交易案」。
當時社會大力撻伐,趙被檢方求處重刑,偵辦內線交易案件成為檢方新興的顯學,包括綠點、明基、力晶等一連串內線交易案就是在台開案之後陸續爆發出來的。
這些年來,投資人的權益抬頭,是內線交易法令修法的背景,當然,台灣的資本市場要向國際接軌,也是修法的來由。因為洛桑公布的報告中,過去台灣資本市場內缐交易一向嚴重,影響競爭力排名。
如果大家對內線交易的問題稍有關心,應該很清楚,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對於內線交易判例解釋是:兩個董事長坐下來喝咖啡開始談合併起算,如果其中有人去買自家公司股票,就犯了內線交易罪。
之前兩個外資金童金文衡、張凱偉也因為觸犯美國內線交易法令丟了工作,震驚外資圈,大家應該也是記憶猶新。
以最資本主義、最自由、重視人權的美國來說,內線交易規範都比台灣還要嚴格,美國資本市場購併的案件從來沒有因為嚴格的內線交易法而減少過,說台灣的法令太嚴格,影響到企業間的併購,其實是言過其實了。
柯案還有一個爭議之處就是,柯從頭到尾都認為,他是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做投資。因此有創投同業說,創投本來就是要幫股東賺錢,柯是用創投的基金買進綠點股票,是幫創投基金獲利,錢又不是進自己口袋,這樣怎能算內線交易?
但我們換個方式想,如果有人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利用資訊不對稱的優勢在資本市場獲利那就可以行得通,那同時間不知道合併訊息而賣掉綠點股票權益受損的小股東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個人是満同情柯文昌的,這宗內線交易案他自己並没有獲利,而是幫普訊的股東賺錢,那普訊的股東又是誰呢?
當時的普訊是台灣最大創投基金集團,旗下幾筆基金的股東都大有來頭,董、監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達電、廣達、英業達、堤維西等企業。
換句話說,出面開記者會的幾個大老,就有好幾個是普訊的大股東,那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柯是因為幫大股東賺錢觸犯內線交易法,這幾個大股東為何不是在過去八年,整個案子還有轉寰空間時為其大力奔走,而是在三審定讞沒辦法翻䅁時才出來開記者會抨擊司法?如果我是柯,現在想必是點滴在心頭!
今天工商、經濟的社論都談了這宗內線交易案件,但兩者的立論剛好相反,我個人是比較認同經濟日報的論點,畢竟資本市場的透明度要更健全,台灣要往更進步的方向去走,不是嗎?
經濟日報/內部人為何要在關鍵時候交易股票?http://udn.com/news/story/7338/1395351
工商社論-恐懼,成為企業界最大的夢魘-我們看柯文昌案歷經九年的判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23000029-260202
力晶下市收購 在 [請益] 黃崇仁力晶收0.3賣80這樣賺幾倍? 的推薦與評價
買0.3賣80這樣隨便都賺200-300倍假如回收一張3000元,力晶有超過500萬 ... 59 F 推chuny: 初入股市第一張股票,從下市抱到現在,本來想說給 12/04 22:34. ... <看更多>
力晶下市收購 在 黃崇仁的鱷魚眼淚今天,各報都刊登醒目新聞:黃祟仁公開收購 ...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各報都刊登醒目新聞:黃祟仁公開收購力晶股權,每股0.3元,最高要買20%, ... 看到這則報導,恐怕力晶的小股東心裏會滴血! ... 我寧可等他下市也不差這點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