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兼職幫谷歌做案子或到矽谷實習+累積管理經驗當導師或收實習生+ 我的第一個 #駭客松
填問卷👉 https://bit.ly/3i9HaFt
報名👉 https://internly.xyz/
我雖然當過不少科技類比賽的評審,但其實還真沒參加過那種48小時從零到一做出軟體產品的駭客松,只有去幫參加的屬下加油,還有在韓劇Startup裡面看過(歪樓~我其實比較喜歡男配角治平,不過創業家的影集,創業家追妹還是要贏創投的啦,合理!😝)
剛剛直播大家有看到嗎?我有認真講外商科技公司的履歷面試喔。直播後有個粉絲問我說要怎麼不斷進步,其實就是遇到不會就學習!
像我最近得到了 #亞洲矽谷 的獎學金,到矽谷有名的創業學校 Draper University 參加兩週的創業課程,課程的一部分是要做駭客松,所以我就開始了我的第一個駭客松!
你是不是想找某工作,但就缺某些經驗的?硬體產品經理想轉軟體、但軟體經驗不足,專案經理想轉產品經理、但像樣的產品經理經驗不多,或是行銷想轉數據科學家、但沒有分析經驗,想帶大團隊,但過去管理經驗不夠多?
我們的概念就是,如果你想去谷歌當數據科學家,最快的方法就是幫你在谷歌或類似公司的數據科學團隊,找個兼職或正職「實習」,以微薄的薪水當個約聘僱數據科學家,因為你一旦進去,你就有「谷歌約聘僱數據科學家」的職稱了,履歷就漂亮了、人脈就廣了,不管你幾歲,都可以做。
另一方面,收你的導師可藉此有實習生幫忙做事,還可以累積自己的管理經驗,順便幫助學弟妹或類似背景的人。像是電影 #實習大叔 和 #高年級實習生 一樣。
有興趣的人報名吧!雖然是駭客松,但不要擔心,活動後我們會把你的資料轉給一個類似的新創Pedestal,他可以幫忙你找到適合的導師或導生。
不管你有沒有興趣,都幫我填個問卷吧~剛剛直播有人問我怎麼累積人脈,人脈就是能幫忙的時候幫忙,像存錢一樣,需要的時候領出來囉!謝謝你!❤️
填問卷👉 https://bit.ly/3i9HaFt
報名👉 https://internly.xyz/
#駭客松好累但很有成就感 #倒數12小時 #終生學習 #還是看韓劇比較輕鬆
創投面試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北美領航計畫: 職場上的導師及超強夥伴, 一年心得及推薦 (& 新一期報名啦)
過去一年多, 我除了忙碌的上班及家庭生活, 也參與了北加州清華校友會和北京/新竹兩岸清華企業家協會聯合創辦的領航計畫。 我一年多前從公司參與過的同事介紹推薦,研究了領航計畫的細節後, 我也迫不及待的申請, 並很榮幸的被選中參與第六期的領航計畫。
去年的我大概有 7 年工作經驗, 工作上有一定的積累, 但在工作的方向上,有時候也有迷失或是希望有更資深導師指導的時候。 我在公司會和我的 manager、 skip manager 討論我的職業規劃, 然而在比較大的職業方向或是個人選擇上,我希望有更多第三方角度的導師或是同才可以和我激盪想法並且給我建議, 讓我職業可以更上層樓,領航計畫希望培育北美華人社區的領袖, 深度溝通、拓展人脈, 並協助職業發展, 我想應該是我們可以得到公司外最好的輔導資源了。
領航的宗旨、介紹大家可以從領航頁面來了解。 我這裡就具體用我的經驗來分享, 讓大家了解如果你被錄取後大概可能的經歷。 我領航被分配的小組導師有 Facebook, Google 的 director, 也有熱門上司公司的 C-level 的管理層。 小組成員則是遍佈灣區各知名科技公司的資深工程師,並也有幾位工程經理。 因為疫情的關係, 我們從開/閉幕典禮、課程、活動都是在在線上進行。
領航的課程是由各個小組自己規劃, 小組成員自己討論,並和導師提課程 proposal, 導師在課程時間再依據內容給予指導建議。 舉例來說, 我們的小組在過往的幾個月, 從開幕式到最後閉幕典禮之間,我們每週都會線上討論 (風雨無阻, 我們一共有 26+ 週週間晚上有在線上聚會討論, 只有 Christmas 那週讓大家休息, 當然如果真的有事的話還是可以請假, 只是我們組上一般都會有一半以上的人參加週會)。 我們一開始會先 brainstorm 討論大家有興趣的方向, 再投票來決定我們幾次課程方向。
決定的方向之後, 我們會自願/選出 2 位夥伴來先設計第一版的課程提案, 並且尋找組內 1-2 位有相關主題的問題的夥伴來當 case study 。因為每次都是不同的夥伴規劃及他們親身困擾的問題,大家在課程參與上有更深刻的體驗。 在課程提案出來後, 我們小組會先模擬上課, 除了給予大綱內容建議外, 也會就 case study 學員給予我們反饋。 我們自我模擬後, 負責規劃的學員會再修改, 到每次和導師上課前, 我們至少會經歷過 2 次的模擬及潤飾, 確保我們的問題在給導師看的時候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及迭代後的。
領航的導師陣容超級堅強, 從各大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 到創業家、創投, 可以從導師頁面這裡查看所有參與的導師 (其實應該還有一些導師沒有列出, 我們組的其中個一位導師就還沒有被更新放到名單上)。我們的組除了 6 次的討論課程, 在去年底的時候還得到導師們的特別加開 1:1 時間,更深入和導師討論我們自己的情況。 導師們每次在課程上, 都給出對我們主題相關問題的深刻的看法、還有許多實用的心法技巧, 我自己每次課程完都寫下滿滿的好幾頁的筆記!
總結來說, 將近一年的領航活動, 讓我結識同組優秀的成員, 大家每週閒聊、討論許多工作、生活上的難題,幫忙彼此。從導師的課程, 我學習到職業上做事的道理及技巧, 除此之外,導師們都能感同身受我們的困惱, 也常會用他們過去的經驗例子來告訴我們他們自己面對類似問題的情況及他們如何發現、整理、及克服的。 有些困難並不是知道後幾天幾週就能立刻解決的, 常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努力耕耘, 但克服後就海闊天空地進到下一個階段。 時常自我反思,深入了解自我、及不要 run away from a problem 是我從導師們學到最重要的幾個觀念。
寫了這麼多, 最後來做一個簡單的 Q&A 吧:
Q: 請問只有灣區的人可以參加嗎?
A; 計畫有分美西及美東的組, 每個地區的導師組成不太一樣, 可以參考領航計畫的導師頁面查看, 但基本上是面向北美華人社群, 所以如果你在北美工作的話都可以報名。
Q: 我只有一點經驗、 不是 tech lead 或 manager 等級以上 , 或是我對創業比較有興趣,請問還可以報名嗎?
A: 可以的, 職業組有分稍微資淺的 1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組及資深組,資深組的光譜很廣,有超級資深的 senior manager /director 的組及一般資深組 XD。 此外也有創業組, 希望培養全職創業者。
Q: 我不是 Software Engineer, 我是 PM/ designer/ data scientist/ hardware engineer/ finance / or 任何你可以想到的職業, 請問可以報名嗎?
A: 可以的, 計畫沒有特別說只招工程師, 我看到也有許多不同職業別的夥伴加入。 從活動頁面上說: “如果你想成為未來的科技領袖職業,如果你想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如果你想在創業路上得到幫助,那你就可能領航計劃的標準 ”, 所以只要你想要成為未來的科技領袖, 就都可以報名的!
A: 我不是清華的畢業生, 可以報名嗎?
Q: 可以的, 我自己也不是清華的畢業生,錄取的夥伴畢業學校其實蠻多元的!
Q: 除了組上的活動, 還有什麼活動嗎?
A: 有的, 開幕式及閉幕式都有 keynote speech, 一年中也有一些全部大組的活動。 一些組的活動也有開放其他組旁聽, 所以活動還挺多采多姿的。
Q: 你們組上的成員這一年有什麼成長呢?
A: 這是個好問題, 過去一年, 我們組上的成員, 有一位升職成 engineer manager, 兩位面試到更心儀的公司, 此外,每一位都藉由學習到的心法, 有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的 manager / peer 有 career conversation , 更好的溝通自我的期待及目標, 及得到更符合自己的 scope 的機會。
在海外工作有許多酸甜苦辣, 如果你想要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相互切磋的同伴、或是帶領你的導師, 提升你的視野、給你更好的方向、指引,領航計畫可以提供你一個平台及資源, 幫助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心動的話,從現在到 2021 年 7 月 25 日, 趕緊到領航頁面報名第七期領航計畫吧!
部落格原文: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21/06/linghangmentorship.html
創投面試 在 北美智權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工智慧AI人才何處覓?Google、Microsoft搜括最多
最近幾年,不管是媒體報導、市場調研、產業報告、創投焦點,都不約而同的指向了AI人工智慧產業,看來AI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滲透百工百業,就像是半導體一樣,在未來幾乎每個產業都少不了AI。但與半導體不一樣的是,除了最高階的先進製程外,半導體的技術可以說是相對的成熟,所以基本上人才的獲得難度不算太高,只要薪酬符合市場行情,員工的招募應該不難,但能否留住人才,特別是頂尖的人才,則是另外一個議題。相對於半導體及資通訊技術,AI人工智慧仍是發展中的技術,就算是目前應用比較普及的語音辨識、電腦視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等,仍然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改善,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跟隨。另一方面,雖然AI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達特矛斯(Dartmouth)會議,迄今已有超過60年歷史,但事實上,AI應用的起飛及大量企業投入也不過是這10年左右的事,相關的人才培育亦然。因此,人才嚴重缺乏的現象是可以理解的。AI的人才究竟有多缺?一家國外專利事務所負責人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雖然有點誇張,但卻可貼切描繪現況:「假如你是一個半導體、5G、物聯網人才,你還是要飛到我們公司來面試,不會享有什麼特別待遇;但如果你是一個AI領域的人才,就算你身處月球,我們也會想盡辦法飛過去跟你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