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那個,害怕變成自己父母的孩子嗎?】
清明掃墓,是很容易跟家人聊到家族歷史的時機。剛好,我在遙遠的他鄉也在跟這個主題周旋。
你知道什麼是「家族的鬼魂」嗎?
所謂的鬼魂,其實是未經處理的強烈情緒,也就是創傷。有些創傷是一個人單獨經歷,但是有些創傷是一個家族共同經歷的。一個存在於家族內部的創傷,如果沒有經過處理和消化,會不斷傳遞下去,一代一代重複經歷相同的創傷,直到有機會被療癒為止。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家族的故事。小時候的理解能力有限,時常也就當作八卦聽聽就算。如果找一個機會靜下心,把目前為止聽過的片段整合起來,用成人的角度重新思考那些故事的含義,甚至向一些知情的人詢問一些缺漏的部分,也許你會像我一樣,發現很驚人的事實。
我家有一個關於母親懷胎生我的「傳奇故事」。當時到醫院照超音波並不普及,母親的年代依然盛行用各種傳統「偏方」幫忙斷定肚子裡的孩子性別。奇妙的是,無論是用算命卜卦、肚皮外圍的形狀、胎兒的活動力、食慾和口味改變的程度和方向、膚質狀態、氣色好壞、摘花瓣等等有根據沒根據有說服力無說服力的所有已知判別法,都得到相同的結論——是個男孩。
了不起啊長男的第一胎就是個男孩!親朋好友興高采烈,祝賀的祝賀,送禮的送禮,連一個正氣凜然的男孩名都已經備妥,就等嬰兒大駕光臨!
臨盆當天,一向負責來家裡送掛號信的女郵差居然臨時請假,換了一個男性員工來代班。全家人把這件事當做天公伯捎來的強烈訊息,歡天喜地到醫院待產去了。
結果,生出來的嬰兒沒有帶把。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這個故事,覺得自己光是「出生」這件事情就可以擺所有的人一道,像是我有什麼與生俱來的超能力一樣,真是超級過癮!加上我天生的個性確實不怎麼沈靜不怎麼害羞不怎麼嬌柔不怎麼怕打,總是席地亂坐仰天大笑四處狂奔,只要有人看著我說「你是男的喔」,我就會神秘兮兮地回應「其實我本來真的是男生唷」,然後一臉得意地把這個「傳奇故事」告訴對方。
上學期的某堂課,主題是嬰幼兒時期和人格發展的相互關係,老師邀請我們每個人帶一張嬰幼兒時期的照片跟大家分享。我從身邊僅有的童年紀錄中,找到一張一歲左右的獨照。照片裡的我一身男裝,髮量稀疏,姿態豪邁。我立刻想起我的「傳奇故事」,也立刻決定要分享。
依照以往的經驗,我總是會一口氣流暢地把故事講完以後,看著聽眾的表情哈哈大笑。但是這一回,說完「結果生出來的時候發現是我」這句話時,我沈默了。隔了一會兒,我深深吸一口氣,對著螢幕上一張張疑惑的臉說:「不好意思,我只是突然意識到,母親一直覆述這個故事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有些事情就是這麼的神奇。多年來,我反覆聽過這個故事多次,也把這個故事四處傳頌多次,但是一直到去年的那個時刻,我才意識到「這個故事背後,還有更深一層的故事」。一切只因為我在課前的指定閱讀裡讀到一句話:「在印度,兒子能夠給予一個女人在社會階層上的位置,而女兒做不到。」
這句話如入無人之境,筆直穿進我的心底。
這是我第一次轉換視角,從另一個當事人——那個新婚第一年就懷孕,而且從各方面都證明他一定懷著家族長孫的女人——的角度理解這個故事。
生在一個傳統家庭,努力往上爬,拿到一個很好的學歷,有一份優渥的工作,又跟一個旗鼓相當門當戶對的男性結婚,而且第一胎就懷上男孩。這個女人在家族裡一定是一個傳奇人物吧!在懷著頭胎的那十個月裡,他應該享盡所有的稱羨,是周遭所有女性的偶像,擁有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不管是從傳統或現代的角度來看,他都是女性的模範。等孩子出生之後,他更是能夠走路有風,成為所有後輩的楷模。
但是,他沒能飛上枝頭成為鳳凰,因為上天答應要給他的寶玉,拿到手後發現只是一顆路邊的石頭,每個看熱鬧在等他拿出寶玉炫耀的人,都竊笑著離開了。對我來說的精彩傳奇,對母親來說是一個惡劣的玩笑。
所以母親才一再重複這個故事吧。他忘不了那個曾經應許給他的光明未來,美滿幸福,每想到一次,他就必須把這個故事再說一次,再哀悼一次他的失去。所以他無法去愛那個「代替」他夢想中的兒子出生的嬰兒,每看到嬰兒一眼,就是在提醒他當初從多高的地方跌落下來。
這些隱藏在背後的細節一被掀開,突然一切都變得明朗。我開始能夠理解母親為何對我出生頭幾年的大小事件都充滿憤恨;也能夠理解母親看著我的眼神,為何總是像是穿過我的身體,直接看著我身後的某種幻象;甚至可以想像為何母親之後過度埋首工作,導致夫妻關係陷入重大危機。不過,還是有件事我弄不明白,第一胎是女生,為什麼會是這麼大的悲劇?母親還年輕,也還打算繼續生孩子,事實也證明他第二胎就生到一個男孩。為什麼他的反應,像是生下女孩就「完蛋了」?
我想起「家族的鬼魂」的概念,像是得到什麼提示一般,決定往上摸索,尋找各個世代的共通點。我是長女,我的母親也是長女,我的外婆也是長女;我有弟弟,我的母親也有弟弟,但是外婆沒有,他是獨生女。
我想起在弟弟出生前,爸爸有過一段不倫的關係。緊接著我又想起一個回憶,在很小的時候曾經去外婆家,發現外婆在跟一個不認識的女性說話。我問外婆那是誰,外婆說是他的妹妹。我立刻轉頭問母親你不是說外婆是獨生女嗎,為什麼他會有妹妹?當下的空氣瞬間凝結,我也因為意識到自己誤闖禁區而不敢再繼續開口。
之後摸索的細節就不贅述,總之我內心懷疑的事情得到證實:三代的女人,三代的婚姻,三代的背叛。當中的差別在於,第一代的曾祖母膝下只有一女,所以曾祖父和其他的對象又產下一女,之後的外婆和母親,丈夫的出軌都恰巧結束在兒子出生之前。
我想我看見那個鬼魂了。這個詛咒的主旋律,似乎圍繞著「沒有兒子就留不住丈夫」的恐懼。
一個先生出軌的家庭,一定至少有一段時間是不和睦的吧。外婆是否把父親的背叛歸咎在「媽媽沒有生出兒子」上呢?他是否懷著這份信念走入家庭,在第一胎之後遲遲無法受孕(母親和舅舅年齡差距很大),被「我會步上媽媽後塵」的恐懼纏繞,反而使得恐懼成真?而我的母親,是否承接了那份「沒有兒子就會失去丈夫和幸福家庭」的信念,在發現孩子的性別和預期相反的那一刻,就被「鬼魂」附身,導致最後也得到一樣的結果?
我突然覺得,自己開始接近母親的生命故事。
他的母親一直都不快樂,一直都充滿著恐懼。父母的感情開始出問題,但是他無能為力,他就是無法讓母親快樂起來,讓父母不再爭吵。直到有一天,弟弟出生了,他才知道他的母親一直在等待著的是什麼。他很不服氣,覺得不公平,想證明給他的母親看他跟弟弟一樣好,甚至更好,但是他的母親始終沒有改變想法。
我從小看著母親跟外婆的互動,我知道母親對於外婆懷有很強烈的憤怒。他非常恐懼變成跟外婆一樣的人,也一直在想盡辦法證明他跟外婆是不一樣的人。我想,當他選擇不當老師,選擇婚後不辭職,選擇自由戀愛的時候,母親充分相信他已經活出跟外婆不一樣的人生了。儘管他不是外婆的最愛,他還是可以建立自己的家,尋找自己的幸福,甚至,連第一胎的性別都不會一樣,我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吧!
不,並沒有,看清楚吧,你的第一胎依然是女孩。如果這時外婆補上一句:「就跟你說別太驕傲。看好你的老公,別怪我沒警告過你。」對母親來說,這一個天大的「玩笑」,是否在嘲笑他,告訴他「你永遠逃不出命運的掌心」呢?
如果當時能夠有人告訴他,詛咒不必然成真,一個家庭無論有沒有生下兒子都有機會幸福,是否,母親就能夠跟我一樣,把那個「傳奇故事」當作一個可以哈哈大笑的人生插曲?是否,看著我的時候,就不必然會認為他的人生是一個笑話,一場悲劇?
往事已矣,為何還要追究?也許,就像底下這一段話所說的:
「如果想要理解你為什麼痛苦,有時你必須要跳脫自己的舒適圈,跳脫原本的關係,甚至是拉開距離從一個更全面的角度來看清楚你所處的環境。」
母親終其一生,都在告訴我男人不可信,告訴我各種挑選「性格乾淨」的男人的方法,還有各種「掌控」家庭的技巧。當我理解他像壞掉的唱機不停重複這些想法,不停洗腦我的理由是恐懼,也清楚看見這個恐懼的源頭時,我發現我的視線變得非常清晰。
三代的婚姻,三代的背叛,但是其實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確實我和我的母親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我的伴侶跟我的父親也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我看見更多我們完全不相像的地方。只要我不被恐懼所掌控,我就不會被鬼魂附身,我可以自由。
我確實是這個家族的孩子,但是,我可以做出改變。這次真的可以,因為,我把鬼魂好好看清楚了,你已經嚇不倒我了。
———
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家族的鬼魂](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jbzhcu9cvk5zue5x)
創傷知情技巧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兒虐-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保護每個孩子健康安全長大,即是保障國家的繁榮前景,沒有人會否定這樣的理念。但無法享有充分保護的孩子,童年經歷對日後有何影響?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的研究,始於 30 年前,美國醫院在診治肥胖症病人的意外發現。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CDC)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這個議題,不只分析極端個案,而是廣泛討論兒童期不良經驗,包括遭遇:被忽視、貧困、身心虐待、家庭變故等情況,日後帶給成年人的影響,從17,337名長期追蹤案例以及相關研究,所勾勒的事實,令人不由得心生警惕,也帶動美國醫療、教育、社工等領域的實務調整。【註1】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
包括兒虐(情感、語言、肢體)、疏忽(生理、心理)、性侵、雙親具有精神疾病、雙親具有藥酒癮問題、主要照顧者入獄、家暴目睹兒童。
由於兒童時期大腦正處於發展階段,當超出負荷的壓力來臨時,兒童的腦內壓力中樞(杏仁核、下視丘、腦下垂體)被迫要面對這個年齡無法因應的壓力調節,就會產生病理性的改變,有的改變甚至是永久性的。
以目前的研究,這類的經驗會造成腦神經發展的問題(腦容量降低、神經連結減少、出錯或與壓力系統的鏈接過度敏感化)、基因表現的異常(包括免疫機轉的基因調控)與腦及腎上腺素的系統過度活化,進而衍生出許多嚴重的後果。
除了憂鬱、焦慮、強迫、成癮等精神問題外,過度敏感的壓力與免疫系統甚至會導致氣喘、肥胖、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癌症等生理疾病的產生。
這幾年,關於兒童負面經驗的醫學研究實證,明顯的指出,這是整個社會需要慎重面對的問題,從行為到健康,都會產生相當鉅額的社會成本。【註2】
■兒童期負面經驗越多,健康狀況越糟;受虐兒罹患癌症機率高,平均壽命少19年:1998 年的後續研究,交叉比對了1萬3,494名成年人的「兒童期不良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問卷得分以及個人健康狀況,所得結果顯示:兒童期經歷的負面經驗越多(ACEs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糟糕,罹患身心疾病、上癮問題的比例越高。
而研究也指出,經歷7種以上ACEs的人,罹患癌症、狹心症機率更高出一般人3倍,平均壽命僅僅60.6歲,比其他人短少19年以上。
兒童期創傷對健康的影響,最突顯的例子,莫過於美國聯邦女法官布勒克(Judge Mary Elizabeth Bullock)的故事。她曾出書公開童年的不幸遭遇,布勒克長達10年遭父親性侵、凌虐、奴役、甚至被迫賣淫,雖然她沒有放棄自己,靠著堅毅與努力取得高學歷與成功事業,但健康上卻災厄不斷,罹患了4種癌症、紅斑性狼瘡、以及多發性硬化症。
初步調查發表後,吸引更多專家投入研究;童年的負面經驗對成年後的健康影響,逐漸清晰。【註1】
■家暴,影響比我們想像得更深、更遠
甚至到改變基因表現的程度。這樣的改變,甚至可能透過遺傳影響到下一代的下一代。家暴,遠遠不僅是身體的傷害跟心靈的創傷。下次出手前,請想一想,你正在改變孩子的基因。【註2】
■受傷的孩子可以復原嗎?答案是肯定的!
四十來歲的茜生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爸爸從小在子女面前揍媽媽,生來不太聰明的茜,也成為爸爸家暴的對象。茜的童年就在「媽媽被打、哭泣、害怕、尖叫、自己被揍、被抓去掄牆、兄弟時而求情時而躲起來自保」的回憶中長大。長大後,茜被趕出家庭、弟弟多年前自殺、媽媽罹患癌症,一家人形同陌路。
答案是肯定的!但孩子不會自動痊癒,需要用心陪伴,若您是教育工作者,請從「創傷知情照護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當孩子下次又闖禍時,試著想想:「這孩子發生了什麼事?」而不只是問:「這孩子有什麼問題?」若孩子能感到環境安全、被理解接納,他們便能靜下心學習。(關於創傷知情照護請參考註三連結)
若您是孩子的照顧者,「提供絕對足夠的安全感與陪伴」是最重要的,孩子能擁有令他們安心、熟悉與有能力的照顧者,就會比較容易復原,通常也較不會受到創傷事件長期的影響。
■在此提供三個照護創傷兒童的技巧:
1. 「情緒安撫」
當孩子有激烈情緒時,除了語言的回應外,若孩子願意,可以試著輕柔的擁抱搖晃孩子,許多遭到虐待與疏忽照顧的兒童需要身體的刺激,這麼做可以有效調節孩子的壓力反應系統。
2. 「事先告知」
環境中的任何變動都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安焦慮,變動前,請事先告知孩子提高他對環境的可預測、可控制性。
3. 「耐心等待」
關於創傷事件,切勿急著與孩子討論,在孩子未準備好前恐再次傷害他。尊重孩子想說的時間與方式,孩子若得到足夠的理解與回應,就比較能以具彈性(flexibility)的方式重新看待過往創傷。
提供友善的成長環境與正向人際經驗,是每個人的責任!關懷互動愈多,哪怕只是點個頭或眼神接觸,都能夠提高創傷孩子的復原力(resilience),幫助他們讓從傷痛中成長。我們一起,用愛守護下一代。【註3】
【Re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
- 兒童虐待之現今困境與解決之道: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6-2/
- 兒虐議題之資訊整合與政策建言: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6/
- 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8-1/
1.來源
➤➤資料
∎【註1】
(報導者 The Reporter)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https://www.twreporter.org/a/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
∎【註2】
李俊宏 (Chun Hung Lee)(嘉南療養院醫師)「兒童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3141168934257&id=1133119129
∎【註3】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有一種毒,比塑化劑更毒,它叫做童年創傷(ACEs)」: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0816
➤➤照片
∎ 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Nurse Practitioners「ACEs Aware - Using Science to Break the Serious Long-Term Health Implications of Childhood Trauma」:https://canpweb.org/resources/connections-newsletter/2020-editions/connections-march-2020/aces-aware/
∎【註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兒童期負面經驗 #ACE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創傷知情技巧 在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夏天剛過,冬日臨近,夾在縫隙間的這暖秋時節最舒服,我的學習也即將展開新的一學期!檢視這一季替自己設計的課表,內容更加的多采多姿;因為我深深了解自己,多樣化的學習才會讓自己保持活力。
有許多學派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沉浸回味,一年又一年的沉澱累積;所以,學過的,不代表就很精通,也不代表就不用繼續再學。
九月才剛結束的一系列的情緒取向(EFIT&EFCT)主題繼續進修(外遇、憂鬱、分手)和線上沙龍課程,而一路展開的這學期的課目包括:
# 榮格專訓:
11/16起【一年制·榮格理論體系】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前主席Murray Stein親授 | 視頻48講:從入門到精通
# 員工諮商:員工協助(EAP)專家實戰技能課程 From A to A+系列
109/10/18(日)管理諮詢的關鍵原則與倫理、管理諮詢的思維與準備
109/10/25(日)管理諮詢個案概念化、工作績效面談準備與晤談技巧
109/11/08(日)團隊管理議題的諮詢工作模式與技巧、管理議題的辨識與個案轉介
# 後疫時代的諮商因應
10/30「愛在疫情蔓延時,EFT治療師的協助策略」劉婷老師線上視訊
11/7 執行通訊諮商相關經驗分享&創傷知情(台中諮商心理師公會)
# 藝術治療:
10/24(六)心與心的對話—藝術治療師資訓練課程(進階)
# 電影與文學:
9/8(二)起一年期讀書會/劉森堯老師帶領
# 解密圖像故事力⎪打造深入人心的創作
11/25起線上課程24堂/義大利繪本大師英諾桑提授課 & 郝廣才課後講解說明
看著自己排出的菜單,似乎在自己的專業進修(夫妻諮商/企業諮商)之外,又加入了更多表達性藝術等各面向的擴展,深刻浸潤於文學、藝術、神話、靈性等人類歷史所累積的資產,藉由向文明的共同遺產學習,才能對心靈有更深刻的認識,超越個人的侷限吧!
還好我家暫時沒有小小孩,這學期這些進修的花費恐怕也抵過讀私立雙語幼稚園一學期的學費了吧!
因為得替社福系統來的一位案主讀書後消化給她(她真無法僅靠自己),我購買了鄧惠文老師的親職線上課程,重新複習發展心理學;為了正督導的學生熱愛阿德勒,最近重讀楊瑞珠老師的「勇氣心理學」,真的覺得收穫滿滿,不同時期的我讀這些書有不同的體會。一切努力彷彿是為了我服務的人,但其實萬事互相效力,最後的甜美回饋卻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或許我下一學期將會給自己排更多放鬆與反芻的時間,生活上更加整頓,而非一直加添知識。非常可能,練習慢下來,也將會是給案主的一個甜美回饋。
創傷知情技巧 在 經驗事件- 10歲的瑪莉1至3歲時,跟著媽媽經歷了兩段婚姻生活,以 的推薦與評價
兒童與青少年創傷知情實務工作 ... 她的精細動作與粗大的動作技巧,像個 ... 創傷知情實務(trauma-informed practices)使用符合美國國家創傷知. ... <看更多>
創傷知情技巧 在 華人創傷知情推廣團隊's pos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創傷知情 與創傷復原工作坊(初階) 一、課程相關資訊1.課程時間台北場:2020/07/11-12(週六、週日) 2.課程地點詳細地點將於開課前一個月通知,於台北市中心捷運站附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