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傑從小便很少獲得一個幼兒應有的關注。
他總是哭到吐了才會被抱起,但不是被安撫而是帶到浴室把身體沖乾淨,因為媽媽認為太常擁抱會寵壞小孩,而小傑似乎也感受到媽媽的心思,變得越來越少哭,總是一個人在角落玩。
弟弟出生後同樣得不到媽媽的關注,反而是小傑可能因為多了個伴,時常去拍拍抱抱弟弟,隨著弟弟長大,小傑帶著弟弟吃飯玩玩具洗澡睡覺,大人們好像也就理所當然的忽略小傑的心理需求,一直到爸爸媽媽離婚,小傑更不得不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
上了國小,小傑在課堂中老是恍神看著窗外,老師試著提醒他協助他跟上課程,但小傑的情況時好時壞,有時他會努力爭取老師的讚美和獎勵卡,但沒多久就故態復萌退回更差的狀態,處罰他抄課文、剝奪下課時間、愛校服務都無效,老師完全拿他沒轍。
到了中年級,小傑不僅無法專注上課,發出聲響、跟旁邊的同學丟橡皮擦、坐兩腳椅、把鉛筆盒裡所有文具拿出來拋接、把課本頂在頭上……導師除了祭出班規,下課時間也刻意把小傑叫過去一對一指導來確認他的理解能力。
好一段時間過後小傑才跟老師說,他放學回家後要帶弟弟去上課,還要幫弟弟洗澡帶弟弟上床睡覺,所以沒有時間也沒有人陪他寫功課…導師心疼這孩子的處境,還特地向學校爭取助理員給他多些陪伴和關懷。
慢慢地,小傑的在上課時的干擾行為變少,眼神比較能聚焦在老師身上,雖然還是沒辦法像其他同學乖乖坐著上課,但老師持續鼓勵他的進步之處讓小傑逐漸找回一些自信~~~
期待每位大人在面對孩子的各種行為問題時,能像這位導師一樣,企圖往下找出可能的原因,因為孩子的壞是源自於他遭遇問題卻無法處理,唯一會的方法就是最原始的哭鬧破壞等行為來宣洩自己的無助。
我們都可以是孩子的重要他人,耐心同理才能溫暖孩子的心!❤
#我們都期待孩子要有同理心
#但我們從不曾示範過同理心
#身教大於言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覺得孩子總是過動、沒耐性、不專心嗎?為了讓孩子專注學習,大人們會剝奪孩子活動時間,但許多發展專家已指出,這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足夠且有效率的動,孩子才能發展出靜的能力。 【影片企劃:邱千蕙、吳佩芳|影片製作:韓舒容|平面攝影:劉潔萱、楊煥世|攝影:蔡佩伶】 ..................
剝奪下課時間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聞:教育部在今年8月份頒布新規定,在《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其中的條文指出「除有特殊情形外,教師不得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管教措施」,引發教育界一片嘩然,連不少家長都站出來反對。教育部表示此條文是不以限制下課作為管教手段,但學生於下課時間有違反常規之情形,像是抽菸、打架、霸凌、危害校園安全等,教師仍應一般管教,次長蔡清華表示,有收到老師們的意見,坦承條文內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將盡快修正後再頒布。
想法:
其實下課時候有脫序行為(比如:打架),
老師當然可以管,
教育部的意思應該是
不能用「禁止下課」做為處罰學生上課不乖的手段。
在現在不能體罰的時代,
老師可以採取的處罰手段有限,
頂多就是罰寫,
罰寫,可以回家再寫,不一定要在學校實施,
下課時間其實是學生休息的時間,
如果不讓他休息一下,
下一堂課,精神只會更差而已,那對學習也沒好處,
另外下課時間也是跟同學互動的時間,
剝奪下課時間,對學生的人際關係,也沒有幫助⋯⋯
我們家小孩之前也曾被處罰到
才上半天,卻沒有一節下課有休息到,
都在座位上罰寫,
小孩回來很沮喪,幾乎要哭了,
我們只能安慰他,
說就是沒守規矩才被處罰,下次注意一下就好了,
不過我們也不覺得應該去學校要求老師調整,
畢竟每個老師都有他一套管教理念,
我們還是尊重老師專業⋯⋯
現在這個學期開始,
再也沒有下課被取消的情況,
小孩很開心,下課都衝到操場跟同學玩來玩去,
回來都是滿頭大汗,要換衣服,
不過該罰寫的還是要寫呢!
剝奪下課時間 在 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再思「學校以剝奪下課時間為處罰」】
今年7月我貼了一篇【你知道國小會以「剝奪下課時間」來處罰孩子嗎?】(https://goo.gl/U9ZDe5) 獲得許多迴響;這篇就是我對迴響的整理與回應,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產生更有意義、深入的討論:
#1. 老師可以剝奪學生下課時間作為處罰,沒什麼不對,世界各國也這樣做。
有位網友提出世界各國 (美國、澳洲、新加坡) 也這樣做,甚至還不准放學、周末來學校等的處罰,這是常見、合理的。
首先,他國的做法不表示他們也非常同意那些作法,也許那正是他們試圖要改變的政策。
以我過去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公立學校服務的經驗為例,大部分的學生、家長、老師、校長、督學並不喜歡所謂的留校查看 (detention),因為留下的幾乎都是家庭失能的孩子們。他們認為,detention只是持續貼標籤失功能的孩子、更加重老師們的負擔,但實在沒有更有效、更系統化的作法,只好持續使用,至少能做到消極性的警告。
就我的實務經驗,沒有一個我認識的美國老師認為取消下課時間、或留校查看是個有效的方法: 那的確會刺激到「一時不小心犯錯的學生」,但真正被影響的,卻是那些需要更多關注、輔導、陪伴的孩子。把他們留在學校、留在教室,究竟得到什麼呢?
#2. 也有網友提到,孩子做錯事受罰天經地義,沒什麼不對。
是啊! 但我們講得是「處罰的方式」,不是「處罰的對錯」。
除非可以證明「這是一個有效、而且比其他方式更有效」的處罰,不然幹麻一直用? 而且現在愈來愈多研究證明 (至少美國的研究),那樣的處罰還有副作用,而那個副作用 (上課不專心) 正是施加處罰者 (老師) 最不想看見的,那為什麼還要繼續使用?
#3. 剝奪下課時間的道理就像在家不讓小孩完喜歡的玩具一樣….老師們太忙了,沒有時間針對不同孩子使用不同的方法。另外孩子回家不寫,就讓他們在學校寫。
非常感謝這位網友的分享 (感覺是教學現場人員)! 我也相信對很多老師而言這是不是辦法的辦法,而這也體現出: A. 老師如何看待學生犯錯的哲學;B. 作業的意義;及 C.如果家裡都不能寫,那在學校寫的意義是什麼? 三個問題。
先不論答案,但如果老師相信「剝奪下課反而讓孩子一天精神不集中、上課浮躁」,那他們還會這樣做嗎? 會的話是因為這樣孩子會害怕,就會聽話? 還是替代方案都太麻煩? 還是許多老師根本不知道類似的研究報告?
#4. 剝奪下課沒什麼,就像家長取消孩子的獎勵一樣。
「下課」是老師給學生的獎賞? 還是孩子的基本權利? 孩子究竟做了什麼,老師需要剝奪他們放鬆、休息的基本權利? 不是不能剝奪,但這當中的輕重與對應的權利義務是什麼,可以清楚指陳出學生犯得錯實在應被剝奪基本權利?
當然,如果你看不慣現代父母給了孩子太多權利,或者相信下課就是老師跟校方給孩子的獎賞,就當我在blabla囉。
#5. 不能下課是為了保護孩子和其他孩子。
簡單說有些孩子在下課時間經常會「出事」,甚至造成其他家長集體投訴學校……關於這一點只能說老師難為了,如果下課時間需要全神貫注盯著某個孩子,這真是極大的壓力啊~~當然可以打高空說出很多還可以怎麼做,但在教學現場真的不容易。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需要整個體制的支持啊!
最後,和大家分享留佩萱美國諮商師的文章 (https://goo.gl/4SU4Se),清楚地講述了美國目前掀起的一波「讓孩子下課」的運動。當然我們也可以堅持「剝奪下課是種有效處罰」,但是否也處罰到老師、和其他孩子? 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
我們可以有更多想一想。
剝奪下課時間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覺得孩子總是過動、沒耐性、不專心嗎?為了讓孩子專注學習,大人們會剝奪孩子活動時間,但許多發展專家已指出,這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足夠且有效率的動,孩子才能發展出靜的能力。
【影片企劃:邱千蕙、吳佩芳|影片製作:韓舒容|平面攝影:劉潔萱、楊煥世|攝影:蔡佩伶】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剝奪下課時間 在 Re: [新聞]下課管學生有但書! 教部二度修法教團憂- 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從這裡可以知道教育部是想朝向取消「不准下課」這項處罰而做的修訂, ... 得視情況,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前項管教措施, 並應給予學生合理休息時間。 ... <看更多>
剝奪下課時間 在 [新聞]下課不得管教學生教部新規讓老師集體崩潰 的推薦與評價
這次引起最大爭議的「學生異議應立即調整或停止」、「不得於下課時間 ... 但新的規定完全剝奪老師管教權,遇到特殊個案學生或家長,老師將會完全無法 ... ... <看更多>
剝奪下課時間 在 教育部- ‼鄭重澄清‼ 尊重兒童的休憩權利,下課如違反常規仍可 ... 的推薦與評價
學生於下課時間有違反常規之情形,像是抽菸、打架、霸凌、危害校園安全等, ... 上課管教會剝奪受教權,下課也不能管教,那要我們什麼時候管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