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怕生的孩子加入團體活動呢】
在孩子願意嘗試進入群體或同儕之前,#不要讓孩子更討厭,就是最重要的技巧!
每個孩子暖身時間不同,常見到因為太急著要求孩子參與,導致孩子因緊張焦慮且無法被理解的挫折,情緒崩潰哭鬧。幾次之後,家長會發現,孩子連門口都還沒到就開始抗拒!
許多家長很用心引導孩子參與,但因為不得其門而入,因此只能利用強迫、威脅、利誘等方式,讓家長和小孩都備感挫折,因此,以下一些大方向,希望能提供給家長們一些不同的想法。
1. 挑選孩子有興趣的課程
若課程本身對於孩子的吸引力不大,要讓孩子加入團體活動則更加困難;例如孩子除了怕生以外,本身就排斥大動作遊戲,若家長選擇大動作的課程,雖然好像一石二鳥可以達到兩個目標,但更有可能兩敗俱傷。#增加課程活動對於孩子的吸引力,是提升孩子參與的好方法。
2. 環境的可預期性
#暖身時間讓孩子先認識環境、#固定的同儕與老師、#事前預告課程內容,#事前討論孩子會緊張的情境,都有可能降低孩子當下的 #焦慮當機,增加大腦有餘力回應或表達的機會。舉例來說,孩子可能在老師問問題時,會一直緊張的盯著老師看,這時就可以在課前和孩子討論,「等下老師會問你需不需要幫你唷! 你需要老師幫忙嗎? 」、「不要老師幫忙啊! 還可以怎麼辦呢?」,類似情境的討論,或許有機會增加孩子參與或表達的意願,但更重要的是藉由事前的情境演練,降低孩子當下的緊張害怕,讓孩子有機會開口說「不要!」(當然希望能說要,但能先回答不要或是 #利用肢體表達等方式,而非緊張到無法回答就是一個大進步)。
3. 拿捏「 #被注意」的程度
為什麼在公園玩可以自在,但相同遊戲帶到教室就不願意玩?
開始願意排隊,但卻不能和大家圍個圈圈說再見?
對於較敏感怕生的孩子來說,#被注意是需要慢慢練習的,漸進式的由少到多,慢慢增加孩子「被注意」的耐受度,才有機會讓孩子學習調節對於社交的壓力。
(1) 初期入團體時,縮短自我介紹類型的活動時間,#避免太高強度的被注意。
(2) 縮短孩子感覺「被等待」的時間,例如常見的是要求孩子打招呼時,會一直注視著孩子、期待孩子趕快開口。當孩子表情顯得過於焦慮時,由家長示範打招呼、說再見等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3)讓玩具不經意的掉落在孩子周圍,而非由老師或同儕給予,較容易讓孩子願意動手嘗試。#孩子願意動手玩玩具是降低緊張與焦慮的好方法!
4. 找到讓孩子有安全感的位置
每個孩子所需要的安全距離不一樣,團體外圍、教室角落、門口、以及最常見的家長的懷抱,都可能是孩子的 #安全堡壘。在安全堡壘內,家長可以感受到孩子表情放鬆、表現較自在、甚至有可能從遠方默默地觀察並跟著做動作。強硬地把孩子從安全堡壘內拉出來,可能只會讓孩子更拼命地往堡壘內鑽。
5. 給予足夠的觀察時間
每個孩子緊張與焦慮的行為表現不同,有時候是摳指甲、搓手、吸咬嘴唇,但有些小孩也可能是更容易崩潰暴躁和易怒,尊重孩子的觀察時間,會發現孩子許多緊張與焦慮的行為明顯下降,更會發現 #隱藏在抗拒與焦慮的行為下是對於課程或同儕的好奇和興趣。
6. 邀請但不強迫要求
在做了以上那麼多準備後,當然還是希望孩子能慢慢地加入活動!不期不待的邀請孩子參與,可避免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失望與壓力。切勿以強迫方式要求孩子一定要參與,畢竟對於怕生的孩子來說,越是被強迫的情境,更是讓孩子備感威脅,也就是 #刺激杏仁核現在威脅來了!進而 #更容易誘發孩子逃跑或戰鬥的反應。
以上小技巧,希望可以增加家長們在上坊間親子課程時,多一些引導孩子的想法;,普遍來說,若適切的引導,約三個月左右可以看到孩子明顯的成長。
關於社交能力的發展,當然,也常被家長問到,不喜歡和同儕一起玩有什麼關係,他自己也玩得很開心啊!但這個問題換個角度思考,可以自己玩得很開心,並不代表和別人玩就不開心!
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每個人需求量當然不同,我們所提供的方向 #並不是要改變孩子的社交需求量,而是讓孩子有機會認識自己對於社交的需求,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方法!常常社交退縮但又聰明的孩子, #防禦機轉 就是告訴自己「我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玩得很開心」,這其實已經是孩子遇到無法參與的挫折後所發展出的策略。我們不需要改變孩子對於社交的需求量,但我們需要給予的環境機會是讓孩子不要在長長的人生中就此否定與忽略自己對於社交的需求。 有能力和不同的人建立親近的關係,同時也大大的增加孩子的支持力量,讓孩子在未來進入青少年時期後,除了家庭,還有朋友能陪伴度過生活的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件。
當然,若以上的技巧還是有點難理解,甚至家長感到挫折無比,或許也可就近尋找附近的醫療資源。臨床上,社交退縮的孩子是最可以在短期內看到進步的族群之一, #藉由不斷不斷的提供孩子正向社交經驗,會發現,孩子並不是只是喜歡自己一個人玩,而只是缺乏參與的技巧。隱藏在退縮、安靜的行為之下,#會發現孩子閃耀著對於同儕的興趣。
最後想要聊聊自己成為阿母的心得!
以前在工作場合看到社交退縮的孩子每跨出一步後就好開心,但成為阿母以後,看到孩子跨出去的那一步則是瞬間紅了眼眶。照片是我們坐了快四個月左右的樓梯間,記得那一天當阿母我都預備要在樓梯口坐下來時(沒錯,這已經是我的SOP,還都請老師配合我們轉方向讓我們在樓梯口也可以看到課程內容),哇貴竟然頭也不回的繼續往教室走,自然而然的脫下鞋子好像沒事一樣的坐在老師前面時,我整個受寵若驚,第一次好像真的來上課,和老師距離好近(原來老師長這樣XD?)! 慢慢的,每次一點點地在團體能參與、願意去排隊拿貼紙、願意收玩具、開始慢慢想要去玩、跟著做動作...每一步好像都沒什麼,但看著哇貴越來越能走入團體時,真的好感動,好似看著自信慢慢的在她身上萌芽成長,讓她能有安全感的去探索有興趣的事情。那種因為投入活動開心的玩,進而帶給她的滿足感,這就是 #自我實現啊!!!! 意即 #孩子因為自己潛在的能力可以展現出來後所帶來的滿足。也是我最希望能給予她成長的環境,#一個充滿自信與快樂且滿足的童年。這種感覺,希望怕生孩子的家長們,也能有機會深深體驗到孩子充滿自信參與和投入活動時的感動。真的不浮誇,孩子每多一點點的嘗試都覺得痛哭流涕啊!.
#幼兒園預備備
#理解後更能接受孩子的各種樣子
#過程磨合好辛苦也好幸福
#大家有看到第二張的哇貴在哪嗎
#我們走了快半年才來到第三張照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6YingWei快樂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今日影片介紹 ☆ 容易情緒失控,其實與你的大腦有關。 當我們受到外在刺激的時候, 在主導理智、邏輯思考的前額葉發揮功用之前, 掌控情緒的杏仁核,就已經搶先一步發出警訊, 將訊號傳送到掌管記憶的海馬迴, 接著,就會勾起你以前不愉快的回憶與經驗, 開始血壓升高、心跳加快。 進入「戰鬥或逃跑」狀態...
刺激杏仁核現在威脅來了 在 6YingWei快樂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今日影片介紹 ☆
容易情緒失控,其實與你的大腦有關。
當我們受到外在刺激的時候,
在主導理智、邏輯思考的前額葉發揮功用之前,
掌控情緒的杏仁核,就已經搶先一步發出警訊,
將訊號傳送到掌管記憶的海馬迴,
接著,就會勾起你以前不愉快的回憶與經驗,
開始血壓升高、心跳加快。
進入「戰鬥或逃跑」狀態。
這是大腦中原始的自我保護機制。
可以在威脅發生時,救我們一命。
例如:面對朝你衝過來的長毛象。
問題來了,
當杏仁核過度活躍的時候,
就會對人際關係帶來傷害和負面影響。
例如:
今天有一位「看起來」不好相處的客戶朝你走過來,
杏仁核會馬上想起過去不愉快的回憶與經驗。
雖然,過去的事情,你有點忘記了,
但是,大腦早已經編碼成一串敏感的神經元。
客戶的幾樣特質,讓這串神經元又活躍起來,
杏仁核會快速發出危險訊號,讓你產生莫名的暴怒、敵意。
杏仁核是很原始的區域,
他是一觸即發、不經思考的。
他不知道你是在面對長毛象,
還是,你的手機故障
還是,你的老闆要找你
還是,你的另一半約會遲到
還是,你的公婆站在你家門口
還是,你的小孩在大哭
還是,你正要進行高空跳傘
在不斷惡性循環下,
會讓人陷入容易情緒失控、長期焦慮不安當中。
科學證據指出,
我們能透過鍛鍊大腦,調節像杏仁核如此原始、又重要的區域。
麻州綜合醫院與哈佛大學,針對不同領域的人進行研究,
邀請研究對象進行鍛鍊大腦訓練,
最後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對腦部進行掃描,
研究發現,參與者們的杏仁核活躍程度降低了。
神經科學家,邀請接受過鍛鍊大腦訓練的人,進行科學實驗。
過程中,向研究對象進行各種情緒刺激,例如:怒吼、聽負面的聲音。
結果發現,參與者在接受到外界刺激時,他們的杏仁核比一般人來得較不活躍。
同時研究指出,當人們鍛鍊大腦的時數越來越多時,杏仁核的活動量就會越低。
想要改變容易情緒失控的自己
就去調節大腦中的杏仁核吧!
☆ 今日名人 ☆
尼采(知名哲學家):
「壞脾氣的消失,可以準確地反映智慧的增長。」
= = = = = = = = = = = = = = =
☆ 關於 6YingWei ☆
噹啷!Hi!我是 6YingWei。
很開心,有機會認識你。=D
小時候沒有什麼優秀表現的我,對比大我兩歲,會跳芭蕾舞、彈鋼琴、牆上掛滿各種獎狀、在學校擁有好人緣的表姊,我常常覺得很自卑。
我總是渴望著:「好想和表姊一樣,擁有良好人際關係。」
過去的我,不懂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的技巧。
因此,在人際關係上,經常碰壁、與別人發生爭吵。
面對家人,經常和爸媽說不到幾句話,就發生衝突。
在愛情中,常和對方因情緒發生爭吵、傷害了彼此。
在職場中,錯誤的溝通技巧,使我被誤解不好相處。
面對自己,情緒常用否定的方式,使我失去自信心。
處在痛苦、難過中的我,決定脫離充滿人際衝突的生活。
開始到處尋找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
我閱讀了幾十本關於人際關係、溝通和社交技巧的書、花了許多錢參加講座與課程,也還是沒有辦法改善人際關係。
當我覺得,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是需要天分、
當我正準備放棄改善人際關係時。
我遇見了腦科學。
我開始了解到,原來:
【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和大腦密不可分。】
在腦科學幫助下,成功改變了我的人生。
掌握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後,
我成為快樂、有自信的人。
找回快樂人生的同時,我也找到了人生目標:「傳遞快樂」
現在,正在撒下快樂種子,努力讓快樂在世界各地發芽。=D
拍影片,正是為了實踐「傳遞快樂」的方式之一。
分享和腦科學、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有關的知識影片:
希望透過這些知識分享,能幫助大家對人際互動、情緒、大腦有更多了解。
哈佛大學曾針對「快樂」進行了75年的大型研究。
最後報告指出:
「感到孤獨的人們,大腦功能退化較快,壽命也較短。
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活得更快樂也更健康。」
換句話說,人際關係不好,會容易讓人感到不快樂,並且為大腦與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證實:不良的人際關係會增加罹患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風險,為健康帶來傷害。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只能改善和家人、愛人、朋友、同事的互動關係,更能直接為健康帶來良好的影響。
祝福你,也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起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D
☆ 關於腦科學 ☆
人類每天都在依靠頭顱中重約 1.4 公斤,
充滿許多皺褶、凹溝的大腦在生活。
我們知道大腦的重要性,卻很少了解大腦。
拜先進的科技之賜,
近幾年,腦科學終於能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
一窺看起來不起眼,
卻影響你的人際關係、生活、喜怒哀樂的大腦。
多明白大腦的運作機制和特質,是沒有壞處的。
當我們更理解大腦,就越能清楚知道:
「我們如何與人產生連結、如何做決定、如何成為「你」。
並且,幫助我們更了解他人。」
如果你對大腦感興趣,
歡迎和我一起透過腦科學,
走進人體最複雜的地區【大腦】。
看看大腦,是怎麼一步步塑造我們的個性,以及人生。
☆ 寫信給 6YingWei ☆
謝謝你的閱讀。
如果有任何想發問或想分享的故事,歡迎隨時來信。=D
6yingweitv@gmail.com
(不過睡覺的時候,我可能無法夢遊起來閱讀你的信,哈哈。)
對了!
都還沒向你解釋,
為什麼,在影片中我要稱呼你為【跳躍高手】。
其實以前我無法想像,自己能成為樂觀充滿快樂的人。
正因為曾走過低潮的人生,加上現在找到嶄新的自己。
所以我深深地相信著:
【我的人生充滿無限可能,你也是一樣。】
我和你,都有著能突破困境、向前跳躍到快樂人生的潛能。
所以,我喜歡稱呼你為【跳躍高手】。=D
祝你有歡樂的每一天。Yeah!
☆ 聯絡 6YingWei ☆
・facebook :@6yingwei
・Instagram:@6yingwei
・e-mail:6yingweitv@gmail.com

刺激杏仁核現在威脅來了 在 杏仁核海馬迴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催產素有抑制杏仁核活躍的效果, 並可以預測威脅, 調節恐懼. ... 然後, 利用可行的方法逐步打造新的習慣, 並且妥善利用刺激控制的技巧樂觀: 鼓勵客戶 ... ... <看更多>
刺激杏仁核現在威脅來了 在 杏仁核海馬迴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催產素有抑制杏仁核活躍的效果, 並可以預測威脅, 調節恐懼. ... 然後, 利用可行的方法逐步打造新的習慣, 並且妥善利用刺激控制的技巧樂觀: 鼓勵客戶 ... ... <看更多>
刺激杏仁核現在威脅來了 在 蘇春霖診所- 今天,簡伯武教授在每週四上午固定進行的實驗室研究 ... 的推薦與評價
實驗動物在遭遇環境中的生命威脅刺激時可以反射性採取的防禦之攻擊性行為。 ... 我們現在計劃擴大我們對防禦性攻擊的研究,我們將探索恐懼情緒記憶中心「杏仁核」如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