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Adorn耳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Adorn耳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心得]《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好奇是理解的開始-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八耐舜子- 國情不同網路笑話手抄/吳志輝提供#我也是按讚的 ... 的評價
- 關於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張紫豪- 可不可以『不希望我的未來不是你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labuladong 的算法小抄 的評價
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Adorn耳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別害怕結果不如預期,因而永遠不開始行動❌」—ADORN耳洞💙
留言💬一起交流你的見解吧
請分享給需要正能量的朋友💙😉
﹊﹊﹊﹊﹊﹊﹊﹊﹊﹊﹊﹊﹊﹊﹊﹊﹊﹊
「真正開始行動前,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
-
人類是一種很愛拖延的生物
我自己最近天天在家工作也不例外😂
雖然能相對自律工作,但也難免想小小放鬆或是怠惰,這都很正常!!
因為我們太期待每一次付出的努力能夠立即得到滿意成果🥺
然而,大部分我們想要的成果都是要堅持很久才有機會取得一點成績💎
﹊﹊﹊﹊﹊﹊﹊﹊﹊﹊﹊﹊﹊﹊﹊﹊﹊﹊
🔹具體例子🔹
🏃♀️運動是為了健康或好身材,但運動一兩天不可能就獲得你要的結果
💡學習任何技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沒有什麼技能可以三兩天掌握,而是要不斷精進熟練
📖讀書也是為了充實內在跟知識,但沒有累積足夠的數量也無法內化成自己所用
……還有太多太多例子(也歡迎舉一反三跟我分享你的見解~
疫情爆發以來我反而比以前更能深入思考很多事,也更多去嘗試不一樣的事;雖然也很討厭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但我想這正是老天給我們這代人的一個挑戰吧💯
大家一起加油💪💪
﹊﹊﹊﹊﹊﹊﹊﹊﹊﹊﹊﹊﹊﹊﹊﹊﹊﹊
-
喜歡這篇請儘管點讚留言、分享出去並收藏✨
讓我更有動力創作之後的每一篇實用內容😘💙
也別忘記順手➡️追蹤耳洞💙 👉 @bebraveadorn
獲得更多正能量、品牌經營、創業分享內容💙
﹊﹊﹊﹊﹊﹊﹊﹊﹊﹊
Follow this hashtag to see more my life experience
更多我的人生實踐體悟點此追蹤💙👉 #耳洞文字控
.
.
.
.
.
.
.
.
.
.
.
.
.
.
#女人迷 #女人迷寫字 #女人迷手寫 #womany
#肯定自己 #手寫文字 #手寫 #手抄 #手寫語錄#手寫字#手寫分享#手寫句子#手寫的溫度 #練字 #文字 #正能量 #個人成長 #勵志 #文字控#文字語錄 #正能量語錄 #張愛玲 #張愛玲語錄 #個人成長 #勵志 #勵志語錄#正能量語錄 #正面能量 #成長語錄#自我提升 #正面思考 #自我成長 @ 家
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Adorn耳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耳洞文字控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Mrs.Selena
Selena原影片放在留言處☑️
留言跟我說你是怎麼投資自己的💬
分享給不夠捨得愛自己的朋友吧👭💙
上一篇提到過在創業中捨得投資的重要性
但對一般女孩來說,最需要投資的地方究竟是?...... 🤔
﹊﹊﹊﹊﹊﹊﹊﹊﹊﹊﹊﹊﹊﹊﹊﹊﹊﹊
這次來分享我超愛的理財Youtuber-Selena
她分享了她媽媽給女性們的觀念,也是我十分認同的觀點~😌
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會花錢(有人說敗家)的女生💰🤣
喜歡逛街買好看的穿搭給自己,也重視各方面的保養💍👜👒👠👗
對生活品質及美感都有一定的追求(甚至龜毛)
小小接觸理財跟投資以後,我也會對這部分有困惑......
是否我都該把錢放入ETF或是高殖利率的股票?🥺
但我也投資了讓我自己外表更有質感的服飾👗研發獨特有質感的首飾💎
ADORN & FANCY(才能有更多厲害美照啊XD
也投資一些書籍及需要的課程📖(才能不斷成長寫更好的文章給大家看~✍️
還有也投資了相機跟其他設備(才能讓照片更精緻~📷
﹊﹊﹊﹊﹊﹊﹊﹊﹊﹊﹊﹊﹊﹊﹊﹊﹊﹊
🔹具體例子🔹
➡️金錢上的投資
-穿一件能讓妳與眾不同的服裝
-戴一些獨特而有質感的首飾
-捨得花錢保養及做頭髮
➡️時間上的投資
-看一些妳欣賞的人的文章及影片
-投入精力做那些長遠看來有價值的事
(還有很多例子本文先不一一列舉)
﹊﹊﹊﹊﹊﹊﹊﹊﹊﹊﹊﹊﹊﹊﹊﹊﹊﹊
Selena在影片中提到的投資自己
包含以下幾點:
☑️捨得花錢打扮自己
☑️捨得出國看看這世界
☑️捨得讓自己學習不同東西
她還有很重要的忠告:
⚠️千萬不要因為知道投資理財重要性
就讓自己身體不健康,或是省錢不打扮
讓自己邋遢導致沒自信,過著沒有品質的生活.......😱
這樣存再多錢也沒意義,本末倒置
投資理財是為了讓女性更有自信!!💃🏻
我真的很喜歡這位youtuber,她是我的榜樣跟學習對象☺️💯
也很推薦大家去追蹤她的IG成為更好的女人➡️ Ms.Selena💙
﹊﹊﹊﹊﹊﹊﹊﹊﹊﹊﹊﹊﹊﹊﹊﹊﹊﹊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或是你覺得還蠻不錯
請記得順手➡️追蹤耳洞💙👉
獲得更多實用的正能量、時尚、藍色💙相關資訊😎
.
.
.
.
.
.
#女人迷 #女人迷寫字 #女人迷手寫 #womany
#肯定自己 #手寫文字 #手寫 #手抄
#小資族 #小資理財 #理財 #財商 #理財新手 #理財小白 #正能量 #吸引力法則 #投資自己 #投資理財 #投資
#個人成長 #正面能量 #正面思考 #自我成長
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八耐舜子- 國情不同網路笑話手抄/吳志輝提供#我也是按讚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一個香港人在公廁忘了帶衛生紙~~透過手機FB求救!10多分鐘,收到200多個笑及2000多個分享,以及20多位花生友站在廁所門外叫囂,威逼利誘騙事主直接 ... ... <看更多>
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張紫豪- 可不可以『不希望我的未來不是你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14M views 4 years ago 抖音/TikTok專區♪. Show less.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 / 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 ... ... <看更多>
分享給你還在用手抄的朋友吧 在 [心得]《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好奇是理解的開始-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maxjamesread.com/why-migrant-workers-are-all-live-streaming/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6lNtgy
相信大家現在對「移工」應該都不陌生,不管在家庭照護或工廠生產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
影。不過除了這些勞動的面向,你有好好觀察過他們嗎?這本《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將會
帶你走入移工的生活,探看他們異地打拼的表裡。
會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前些日子聽《轉角國際・重磅廣播》的編輯牧宜訪問了此書的作者
江婉琦。那時覺得這書名也太有趣就一直放在心上。後來在三餘看到就很興奮地帶回家。
江婉琦她從 2015 年開始接觸移工、移民等議題。書中她走訪各地,帶讀者認識台灣各個
角落的移工故事。相當真實鮮活的第一手觀察,完全打開我視角。以下分享些有感的地方
。
【移工找連結】
因為移工都是飄洋過海來台灣這異鄉工作,所以一有機會放假就會希望去找「同鄉」的連
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據點便是臺北車站。江婉琦提到:
由於臺北車站是交通聚集地,所以每到假日,聚集了原本分散在各地,渴求一個公共空間
可以放假待著的移工。
印尼人有一個很有趣的「圈圈」文化。他們到臺北車站後習慣坐下來圍圈圈,要是朋友太
多,還得一直趕場繞圈。有時一個圈圈的人也會跟旁邊圈圈的人聊天,然後就變成更大的
圈圈,相當彈性自在。
除了圍圈,印尼人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握手。不管是與人見面、要加入一個圈圈,又或
要與人道別,他們都會相互握手。而且握手還分很多種:
移工們的花式握手(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結束握手後,他們還會用右手碰觸自己胸前心臟的位置,代表「我見到了這個人,我把它
放在心中」。有點像是《進擊的巨人》那樣獻出心臟的味道(笑)。
不過台灣並沒有這樣「坐下來」的習慣。許多台灣人甚至對移工坐在車站大廳的行為很不
滿。還曾發生以紅龍圍住大廳,不讓人坐地板的「紅龍事件」。當然車站能不能坐可能需
要更多的討論。但書中江婉琦的這段話我覺得很值得思索:
可不可以坐下來、能不能躺下來,其實是一種社會要我們怎麼做的規訓,是不是我們都忘
了,身體是自由的。
關於他者不同的習慣與文化,我們是不是能多一些點想像與理解呢?
【移工混台灣】
移工並不只有單純帶來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有時也會與台灣的本土文化交集,甚至碰撞
出新的火花。比如「廟會裡的漁工」。
如果你去搜尋「東港外勞鼓隊」就可以看到移工們參加東港迎王身影。看著他們在發財貨
車上打著大鼓,然後一直搖啊搖,真的超級 high。此外他們還會唱爪哇民歌、印尼皮影
戲曲和庶民流行音樂噹嘟,為傳統廟化注入濃濃異國風。
江婉琦說,其實不單在東港,其他如澎湖、小琉球等地的大小廟會都有外籍移工的身影。
這是因為鄉里間的年輕人多半都離家,廟會為了補足人手便會找在工廠、漁港的男性移工
來幫忙,才促成這樣有趣的風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2kWpHc0TjA
還有一位唱「臺語」歌的移工吳咪的故事也相當有意思。來自爪哇的她,一開始學臺語歌
,是因為她照護的阿嬤聽了會很開心。後來她發現鄰近的蓮池潭居然有卡拉OK,在老闆
允許下,她便開始在阿公阿嬤午休時騎腳踏車到池邊唱歌。
唱歌的吳咪(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在蓮池潭唱歌的多是六十歲以上的退休阿伯,吳咪是第一位戴頭巾唱臺語歌的外勞,相當
顯眼。而阿伯阿姨們不但很常投錢點歌給吳咪唱,還會不時給些紅包小費,對她相當寶貝
。
書中還展示的吳咪的兩個手作歌本,一大一小:小的用來點歌,標註著每首歌要升多少
key 和各廠牌伴唱機的點歌碼;大的則是拿來背歌詞,除了手抄中文歌詞,還會用紅筆標
註印尼文拼音,超級用心專業。
吳咪的手抄歌本(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移工秀自己】
最後來聊聊書名: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因為這本書才知道移工們很愛直播,而甚至可說無
處不直播。有看護會直播在雇主家煮飯;也有漁工會直播在漁船上睡午覺;甚至住工廠的
移工們連深夜睡覺時都還開著直播螢幕。
移工直播相當普遍(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但是為什麼移工們那麼喜歡直播呢?
江婉琦說她最常聽到的答案是「希望別人看見自己在臺灣很好」。藉由直播,他們可以展
現自己過得好的一面給別人看。書中的一名移工妮妮就說:「辛苦的時候不可以直播。」
也有人把直播當成是跟同鄉朋友傳播資訊的管道。書中就有訪問一位移工小翠,她每星期
一、三晚上九點都會直播,告訴大家最新的勞資訊息。協助同鄉們處裡工作上的糾紛。因
此對很多移工來說,直播也是一個彼此支持的網路。
而移工們愛直播,或許還有更深層的理由。書中訪談移工伊達的段落,讓人看得很是心疼
:
工作的那個家裡,有十二顆監視鏡頭。對伊達來說,只有手機的那顆直播照相鏡頭,對於
身為移工的她,最自由。
喜歡江婉琦在書中說的:
但其實移工直播,是因為那是連結,在直播裡舒服地說自己的語言,表現快樂、展現自由
,和同鄉在網路上互助支持。移工是孤鳥,孤鳥在飛行的時候,直播可以讓他們脫離現實
,在網路的世界裡回巢、透氣呼吸。
或許,直播是移工展現自己的一種方式吧。只有手機鏡頭前,他們才能找回自己。
當移工直播的時候,他可以說話,表達自己。那一刻才終於不是一枚勞動力,而是完整的
人。因為在直播的世界裡,還有聲音。
【後記:理解始於好奇】
這本書打破許多過往對移工的想像。像過去總覺得移工都是因為經濟問題才會來台賺錢。
但移工英格利就說,很多人來臺灣是為了「逃脫」。可能是逃脫一段失敗的感情、不愉快
的婚姻或生意失敗的羞恥。她的這句「家裡幸福快樂的人,是不可能來臺灣的,相信我。
」在我心中迴盪許久。
當然書中不只有沉重的部分,其實讀這本書時最常出現的感受是:「好有趣啊!」林楷倫
在推薦序中的這段話說的精彩:
這是一本看了不會令人憤慨的移工書,卻讓人進入移工的日常,那些好的、不壞的、普普
通通的生命裡,一同晃遊轉移與生活著。
江婉琦說,很多關於移工的報導文學都著重在光譜的兩端,不是談論他們「勞動辛苦」就
是「勵志動人」,對光譜的中央,也就是移工的生活,反而少有人去著墨。但很多時候移
工們真正的生活,距離這些「標籤」都很遙遠。
書中有個很有趣的小篇章是關於江婉琦向神民千歲爺爺「問事」。千歲爺爺隨興卻智慧的
言語常讓我有被「震到」的感覺。比如下面這段對話:
我:我想問千歲爺爺,為什麼人會在另一個人身上貼標籤?
千:那個就是觀察不徹底。
江婉琦在後記中提到她對移工理解也經歷過很多轉變,從小時候覺得移工「危險」,後來
覺得「可憐」,但後來才發現「可憐」其實也是一種標籤,因為身而為人,本來就有很多
種樣子。想來好像真的是這樣子,就如同過去總以為移工就是缺錢才會來臺灣一樣,我從
未真正觀察理解過這些來臺的「異鄉人」們。
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大家都可以說他有同理心,可是人們生活還是兩條平行線,但是如果擁有好奇心,平行線
就會有交會的可能。
江婉琦在這本書中的確就是打開好奇之眼,不下標籤、不帶偏見,誠懇地帶讀者認識移工
的生活百貌。有趣的是,這樣的向外觀看,也幫助她看見「自己」。
我發現,幾乎在每場訪談裡,每一位看護、漁工、廠工的生命情境,或多或少,我都在裡
面發現了一些自己的影子。
也因此,書的最後一章她從移工轉回聊自己在工廠的媽媽,相當的點睛動人。覺得方念萱
在推薦序的這段話為本書下了很好的註解:
在不知道何謂「徹底」而仍樂在觀察的路上,婉琦看外勞看移工看眾人,從而認識自己,
這就是她知己知彼的紀錄。
想來這樣藉由向外探再回看自我的過程與我閱讀的經驗也很貼合呢。總之,很真誠深刻的
作品,是今年到目前讀到最喜歡的一本書,強力推薦給大家!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96.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87500589.A.D5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