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訂今年8月舉辦的四大公投,因疫情嚴峻,中選會宣布公投延至12月18日舉行。時代力量在7月時即透過記者會與臉書貼文多次呼籲中選會,為降低因群聚可能造成的染疫風險,應延緩辦理公投,此外,更提出應修正《公民投票法》部份條文,將不在籍投票相關規定納入,其中有關 #不在籍投票 部分,是僅限於 #移轉投票,讓「因公無法到戶籍地投票」的選民也能順利投到票,進一步保障國人參政權。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開放民眾事先申請境內異地跨縣市「移轉投票」,但通訊投票與境外投票仍不開放。中選會隨後表示,考量投票權人可能因工作、就學等因素,於投票日不克返回戶籍地投票,或因返回戶籍地投票須花費時間、金錢,影響其投票意願情形,因此將採行不在籍投票。
時代力量肯定政府願意納入在野政黨的倡議,我們於2019 年即已提出「#移轉投票」設計的不在籍投票專章,亦即讓戶籍地設於A地的人,可在工作地或生活所在地的B地進行投票。考量目前不在籍投票的相關法規及配套措施都尚未完備,因此時代力量主張採「國內移轉投票」,這是一種變動相對較小,卻可以增加民眾投票便利性的實體投票方式。遺憾的是,時代力量當年提案遭到擱置,直到本次公投因受疫情影響延期舉辦,才讓各界正視推動不在籍投票方式確有其必要與急迫性。
行政院既已完成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請盡速將草案送至立法院排審,同時,時代力量也要呼籲朝野各黨共同加速修法,讓不在籍投票的移轉投票可以及早上路施行。
最後,時代力量想再次說明,先前在野各政黨皆針對《公投法》修正草案各自提出不同的版本,網路上卻有謠言,蓄意將時代力量所主張 #移轉投票的不在籍投票方式,與他黨所主張的通訊投票混為一談。時代力量在立法院堅守崗位,善盡職權來監督政府,力求實質質詢、實質監督,對於網路長期以來,惡意攻擊的言論,我們無法一一澄清,但時代力量仍要強調,我們所信仰的良善民主是建立在就事論事、理性討論之上,同時透過在野理性倡議、政府理性跟進,才能邁向更多元健康的公共討論環境、才能為國人帶來更好的政策。
同時也有3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行政院昨天通過《國賠法》修正草案,放寬民眾對司法官聲請國賠的門檻,要防止司法侵害人權和自由。不過這項修法卻引發爭議,有檢察官質疑,不理解修法目的。而且此次修法有過多空泛的法律概念,將讓司法官無所適從,更導致民眾有濫訴情形發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
公 視 法修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公 視 法修正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涉己新聞
【#P新聞 x #有話好說】公視董座難產,《公視法》修法會是解方?
攤開歷史紀錄,第五屆公視董事延宕 968 天、第六屆董事延宕 58 天,而第七屆董事迄今已延宕超過 700 天。面對外界紛擾與質疑,曾任第五屆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的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指出,若要為這段歷程下註解,便是「我擋你,你卡我,冤冤相報」。
延任近 2 年的現任董事、卓新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在同一天的節目中則坦言,現行董事選任體制早已「走不下去」,邱家宜表示,本次《公視法》修法,雖在「董事長產生機制」部分備受批評,但她認為這並非最重要的。
#pSharp #新聞實驗室
#公共電視 #看見更好的未來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766
公 視 法修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行政院昨天通過《國賠法》修正草案,放寬民眾對司法官聲請國賠的門檻,要防止司法侵害人權和自由。不過這項修法卻引發爭議,有檢察官質疑,不理解修法目的。而且此次修法有過多空泛的法律概念,將讓司法官無所適從,更導致民眾有濫訴情形發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0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公 視 法修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行政院昨天通過《國賠法》修正草案,放寬民眾對司法官聲請國賠的門檻,要防止司法侵害人權和自由。不過這項修法卻引發爭議,有檢察官質疑,不理解修法目的。而且此次修法有過多空泛的法律概念,將讓司法官無所適從,更導致民眾有濫訴情形發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0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公 視 法修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行政院日前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修正草案,法案終於進入立院逐條審查。有立委認為這次修法,分秒必爭相當緊急,因為全球都在搶人才,如果能早一步通過法案,就能在這一波搶人大戰中勝出,為提高誘因,有委員提出,永久居留鬆綁條件,從五年降為三年還不夠,建議應該縮短為兩年。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34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