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鄉村長大,雖然不是住在寮屋,但寮屋也包圍了我的家,而且也曾多次幫助寮屋戶,可算是我生活中的一部份。但事實上,我爺爺約在中國內戰時從大陸來港組織家庭,就親手在上禾輋村西林寺搭建寮屋,真‧村長,即我爸爸才是寮屋長大的人。直到西林寺被政府收地打算發展房屋(結果今天還是一片草地,最近準備發展丁屋),他們才遷去禾輋邨,再輾轉定居在今天我長大的地方。
寮屋簡陋,但規矩很嚴格,不能任意加建修改。有不少寮屋戶因為當年寮屋搭建得太矮,現在夏天太熱又漏水,因此就改建加高隔熱,甚至改用永久性物料(例如由鐵皮屋改為磚屋),希望可以改善居住環境,結果一遇投訴,地政處寮仔部就會發通知,輕則要求戶主還原,重則收回寮屋號碼,要求戶主遷出,不作任何賠償。在我手上,就有幾宗類似的案件,幸好經過一輪協商後,都只是還原了事。至於遭遇火災的寮屋戶最可憐,他們較難重建家園,會被要求永久遷離(只有小部份可獲酌情重建,真‧村長有過協助火災居民重建的經驗),因為政府一直以來都想取締寮屋,嚴打「僭建」背後其實就是想盡量將寮屋取消。但把人扔去公屋或其他地方,遠離原有社區網絡,這其實就是一種暴力,一種不見血,殺人無形的暴力。這種暴力,不少香港人是默默接受又不會譴責的。
然而,相對於我們眼見的暴力,我更樂於見到香港人發聲反對這些隱形暴力。貧窮本身不是罪惡,縱然是罪惡,也是政府所犯下的惡行。甘地曾說:「貧窮是最惡劣的暴力。」(Poverty is the worst form of violence)。若果這麼多香港人的居住環境參差,政府又坐擁過萬億儲備,就責無旁貸要為港人興建大量可負擔及舒適的公營房屋,而不是興建我們根本買不起,又會令讓我們成為地產商或銀行家奴僕30年的私家樓!
#收回私人土地
#大量增建公營房屋
#反逼遷
#土地屬於人民房屋不是商品
【香港故事系列|《浮城碎語》第二集:有瓦遮頭】
2018年的香港,房屋供求嚴重短缺,私樓價格高昂,民無立錐之地,房屋問題矛頭直指政府,大部份輿論走向建公屋是唯一解決之道。不過如果我們檢視50至60年代的香港,南來逃難的人沒有棲身之所,遂自行搭建寮屋,形成一種我們今天難以想像的另類土地使用方式。
石硤尾寮屋大火後,殖民政府興建大量公屋,無數人受惠,被視之為政府的「德政」。吊詭的是,一向支持自由市場的殖民政府,何以慷概解囊,積極干預當時房屋問題?如從中深究,追索當時國共內戰的歷史背景,房屋,會否是一個政治勢力拉鋸、政府用以管理及控制市民的場域?
今集,我們從寮屋講起,重新審視今時今日的靈丹妙藥——公屋,其內部的政治性與蹊蹺之處。
第一集:中文大學的前世今生
https://www.facebook.com/theowlhk/videos/731475490395709/
___________
在喧囂中捕捉世情,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Be a day dreamer, be a night thinker.
Telegram:https://t.me/theowlhk/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heowlhk/
Website:http://theowl.hk/
公屋遷出還原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二二八事件重要場景"辰馬商會本町店鋪-專賣局台北分局",將被拆除
1947年2月28日上午,重慶南路上的專賣局台北分局,民眾得不到回應,開始搗毀分局,並於建築物前焚燒。照片:http://bit.ly/1PgrKN6
2012年10月29日,經凌宗魁老師提報,台北市文化局公告為歷史建築:http://bit.ly/1RSHWVG
2016年1月15日,彰化銀行對外公開招標,改建為13層樓,雖文資審議保留立面與騎樓,但建築物本體將不復見,新聞:http://bit.ly/1lvHHB8
請將這個訊息給更多人知道。
由於昨晚天馬茶房外的緝菸殺人事件一直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市民的憤怒沸騰了一整晚,到了2月28日早上正式引爆。積怨爆發的市民沿街敲打吶喊,呼籲大家作夥起身抗爭。上午先是重重包圍專賣局臺北分局要求懲兇,又進一步焚毀局內的貨品,頓時濃煙四起,然後…
停!這個畫面先定格一下,我們把焦點對到後面那棟被包圍的建築,對就是它,三層樓的矮磚屋。
(現場照片支援:http://bit.ly/1PgrKN6
(現場照片再支援:http://bit.ly/1PgrIVK
騎樓上方那個橫面被煙遮住不太清楚,上面一塊一塊深色的字寫的是「專賣局臺北支局(由右至左)」。
這棟建築建於日本時代的1928年(再不久就100歲囉),是株式會社辰馬商會蓋的本町店鋪,拿來租人。它本來的設計是兩間相鄰的店面,在後方還有倉庫。後來臺灣總督府相中這間房子,便一次將兩間都租下來打通,給專賣局使用。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日本移民被引揚回日本,房東與房客都走了。這些土地與建物於是被新來的中華民國政府收佔,原本的「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支局」變成「臺灣省專賣局臺北支局」,物是人非的繼續運作。
然後不幾個月,二二八事件就在這裡點燃了。
全臺北上上下下罷工的罷工、罷市的罷市。這些日子以來,食物與民生物資不斷被新政府徵收、外運到中國,臺灣的通貨膨脹一天比一天嚴重,民不聊生。專賣局還壟斷了菸酒火柴的專賣權,並以緝私名義強行沒入菸販的香菸及貨款,不但菸販頭部被重擊出血、過程中還有路人被拔槍擊斃。
抗議群眾眼看包圍專賣局無效、焚毀也無效,政府依然擺爛沒有人要出來負責,所以市民們便轉往行政長官公署擴大抗爭。中午,行政長官公署樓上傳出槍響,對下掃射,槍林彈雨中大批群眾倒下,重傷身亡。在眾怒越燃越烈的狀況下,中華民國對臺的三月屠殺正式展開。
--
這棟見證了二二八引爆時刻的專賣局歷史建築,最近好像要被拆掉了。
二二八事件後不久,專賣局改制變成公賣局,也遷出了這棟辰馬商會店鋪,原建築就賣給了彰化銀行。前幾天,彰化銀行對外公告招標(http://bit.ly/1lvHHB8 ),規畫改建成13層樓高的大樓,希望「積極活化不動產,對外招租挹注獲利」。
雖然目前這棟磚造樓房已經被登錄為歷史建築(http://bit.ly/1RSHWVG ),擁有文資身份,它對臺灣建築設計的重要意義被肯定,同時也提到了這座建物對於臺灣重大歷史場景的記憶保存效果。
然而現實是,這個響噹噹的、文化局給的「歷史建築」頭銜在法律上只是虛張聲勢,並沒有辦法對產權單位有具體的約束效力。無論所有權人要怎麼處置它,大家依然都只能勸導、建議、拜託、麻煩、求求你不要這麼做,就像口頭打屁屁一次這麼虛。
--
去年二二八的時候也po過一次文(http://on.fb.me/1RSJdvO ),說這間彰化銀行是我們每天上班都必經的一段路、每天複習的一段歷史。
很多時候無意間走過,都會被那個具體的歷史場景印象冷不防的撞得滿臉。好像那個幾十年前的事件突然從冷凍庫中化出來,給我們一記當頭棒喝,隨時要我們認真看看、想想我們遺落了什麼。
很多時候走著走著是會哭出來的。
看著臺北街頭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然後與腦中那幕怒吼「阿山無講理!」「豬仔官陪人命!」的激憤市民景象無預警的重疊起來。每天每天上班下班,都在一直提醒我們,不要忘記、不要忘記。
然而二二八這段黑歷史至今都還沒有正式打開,殺了多少人?誰遇害了?誰殺的?為什麼殺?真相沒有還原、調查還沒落實,我們也尚未走到究責、解決這一步,遑論反省、原諒與共生。
然後這幾天居然又聽到,啊,專賣局要拆了!這是在摧毀誰的記憶呢?除了天馬茶行早在十年前被拆掉,現在好像又有一名新的「目擊證人」要被剷除了。關於在專賣局前發生的一切,那些歷史面貌好像也將隨著它的灰飛煙滅而越來越模糊。
我們的財團時代已經來臨,它們正掠抓著我們的文化與記憶向前衝,往失控的那一端奔去。只是這次這麼剛好,它們要摧毀的那顆、包裹具體場景的時空膠囊,正是執政當局處心積慮想要抹滅的歷史呢。
--
怎樣可以救它?
如果你不期待彰化銀行良心發現,就只能看臺北市文化局有沒有guts將它指定為古蹟,這樣誰都不准動它一塊磚。
請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用快速的資訊擴散給他們壓力、用人數與憤怒值讓文化局了解我們都在乎。
(只可惜中華民國的古蹟認定標準很奇怪,這個快一百歲的辰馬商會店舖在他們眼中只能達到「歷史建築」的標準,而那座所謂的「中正紀念堂」在被指定成古蹟時才落成20幾年呢,柯柯。)
--
延伸閱讀:
文化恐怖份子凌宗魁FB(http://on.fb.me/1RSHXZB(他很帥
臺博特展相簿(http://on.fb.me/1RSIVoP
反對北市府所有權人獨大的文資審議(http://on.fb.me/1lxktKV
公屋遷出還原 在 新假期JetSo - 還原公屋動輒過萬?有網民就分享慳錢秘訣 的推薦與評價
莫講話公屋,租舖位即使個場棟樓要拆被逼遷出,租戶都係要還原舖位. 1 yr. 2. Wah Chau. Wing Wai Chark 呢個類型有得傾傾. 1 yr. 鄭元. 住3O年豪裝公屋就算還原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