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新聞竟責怪陳時中部長前天(8/16)上我節目時涉嫌「放空」聯亞,下午又聽聞有一位記者引述藍營某立委說法,提問懷疑部長上節目受訪中有美化聯亞之嫌,因此,我特別整理8/16周一專訪陳部長時的逐字稿,部長面對我追問聯亞是否有好消息時,多次都沒有回答,在影片第6分30秒開始,請評論者或提問的朋友們,根據真實的情況,不要添油加醋。
20210816《寶島強強滾》專訪陳時中部長節目上半段逐字稿(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mAWLZSh9A……
簡余晏:請問部長,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再降一級呢?還有柯文哲市長之前提到萬華是不是能解封?八大行業什麼時候可能解封?
陳時中:警戒的降級,當然是大家非常希望,但無論怎麼樣,在個案的數目現在減到相當低。但是警戒心不能降低,所以戴口罩勤洗手是必要的。第二對於就是說日常的生活,盡量能稍微正常一點,不要大家的壓力那麼大。但是對於「特殊的生活」可能要稍微忍耐一下。
簡余晏: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日子不可能回來了嗎?
陳時中:可以啊,大口還是要相隔啊,還是要有距離啊。但非必要的生活還要稍微忍耐一下。目標是希望整體防疫上,如果強度夠強防疫的疲乏容易產生,在體育、音樂、文化。這些有益身心的工作能夠盡量恢復正常、可能跟病毒長期抗戰維持得比較久。
簡余晏:如果有一天清零假設一週以上,可不可能再降一級?
陳時中:當然,如果能夠連續清零一週之後,觀察一周恐怕還不夠,至少兩周到四周吧。
簡余晏:是,這樣。所以大家努力,打拚一下兩周到四周,我們就要可能再降一級台灣再創一個歷史性的國家奇蹟喔。
簡余晏:這兩天聯亞證實送EUA,我們訪問黃高彬醫師,他是說只要EUA一過,他有信心當天或第二天兩百萬劑就立刻提供出來,可以立刻注射。那就是部長覺得醫師這個說法有沒有over呢?還是稍嫌保守呢?聯亞的EUA的進度如何?
陳時中:聯亞昨天開過審查會今天中午會公布,公布他審查的一個結果。那不過呢在裡面,聯亞是有檢驗封緘的一部分,但我記得就是那個量還沒到那麼大,不過聯亞的生產力是非常的好他們的反應槽很大,生產的量能很高。
簡余晏:所以是好消息吧?因為我們節目播出的時間就是中午了。
陳時中:中午就一起一併的公告。
簡余晏:是下午兩點公布?
陳時中:是下午兩點
簡余晏:是好消息嗎?部長有一點搖頭!但是無論如何,國內的國產疫苗。這段時間,高端現在在網路上登記的人數也是節節攀升了。對於高端跟聯亞這段時間的表現是否如部長預期的呢?
陳時中:第一個當然我們講說是疫苗,大家都是很清楚,它必然是一個戰略物資,而這戰略物資我們當然對外來購買,充足的準備也很重要。但是讓國內有一個自給自足的能力也很重要,畢竟我一再強調對Covid19是長期抗戰。不管在生活面也好,在疫苗面也好。所以疫苗一定要能夠自給自足,這是一個戰略面的問題。從去年年中起就鼓勵國內廠商投入研發跟製造。疫苗的研發跟製造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事。怎麼樣在一開始適當選擇我們有足夠能力的疫苗。因為時間也沒有辦法等很久去研發新的,所以那時就選擇長期比較有經驗的次單位疫苗予以鼓勵。
我們鼓勵方向很多,在行政上盡量做相關協助,查廠各方面速度增快、可是畢竟核心到底有沒有效果就不是我們幫得上忙。我們只是訂定一個標準,讓廠商知道有這樣一個標準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如果達得到或更好當然最好。達不到當然就等於是效果不彰,或安全性不足當然不行。大家記得在從六七月開始發展國產疫苗的時候各方意見不一。有人主張速度不夠快,補助不夠多。有人覺得說我們做的出來嗎?投資那個大家都做不出來,有一些希望鼓勵的,也有妄自菲薄的。但國家的政策理念認為這是一個戰略物資,所以必須要投資必須要做,不論成敗。成當然最好,敗還能吸取一些經驗,可以持續往前走。如果什麼都不做什麼都沒有。所以那時候秉持這樣戰略去思考國產疫苗怎樣能夠真的站起來!
簡余晏:所以我就整理那個時候。部長你看這是東森新聞罵你的,那個時候他說你:國產疫苗當然都希望他成功,但我無法保證。他一定成功。東森新聞就罵你說權力一把抓,為了推國產疫苗,居然拿全國的性命賭上去,這樣罵你。所以我留下來,因為我看了非常激動。另外一位是吳子嘉名嘴他罵你說,政務人員介入國產疫苗恐涉內線交易,政務人員這當然是影射是你。接著他直接點名陳時中嗆部長說,你買不到疫苗,只會擋。他罵你的話是這樣,不要臉到極點了,他說你只會擋。接著這一句話,你一定告的贏。他說,陳時中部長海削完你東西給我。他說,你疫苗要給他,結果意思是說,你海削完,你有海削什麼東西嗎?吳子嘉又說:二十億的高端炒股到八百億了,在寶傑的節目裡這樣罵,然後就要再接著罵你,說陳時中還在凹,何時才能鬆綁BNT?當然吳子嘉的立場大概清楚,很多人都建議你直接告。應該告的贏,說你只會海削,說你只有擋,說你根本沒有買疫苗,這個部分您要怎麼回應?大家覺得你也委屈了?這段時間晚上都睡不好,半夜又因為疫苗還會驚醒,然後睡到了部長室的沙發裡面已經是一個頭形了,但他卻這樣罵你說還在凹只會擋疫苗。
陳時中:沒有啦,買疫苗在我講,這是我們一個戰略非常重要,國產重要,購買也重要。事實上大家可以回想。九月三十號其實就在第一時間跟Covax就簽約了。
簡余晏:幾月三十號?
陳時中:去年的九月三十號。去年的十月三十號,我們就跟AZ也簽約了。然後十一月就跟BNT的總公司在談,那時候是已經正式開始談。大家都知道在那個時間點,只要是簽約後開始談,前端都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一個大家現在都會講說這個疫苗怎樣,這個多好多好。去年九月前、或八月十月前那誰又跟我們講說,哪一個疫苗一定會成功?那個時候全部的疫苗都在做二期中或二期剛過三期開始,沒有人知道哪一項會好。所以必然也是一樣。等於是要多方的投資嘛!我們不可能全部只去買一樣。萬一失敗,我們的疫苗就都沒有,所以也經過不斷的一些討論,選擇一些可能性比較高的,那相關的一些都是一直這樣子的一個作業。那我必須要很沉痛講說,這裡面再購買所謂的利益,你連邊都沾不到啦,談什麼利益?這裡面是國際上現在漸漸很清楚、國際上有很多的掮客。就是大家有看到一些國家的例子。我們也是經過很多掮客來跟我們講啊。我們也知道說,疫苗都是國家的東西他(指一般掮客)拿不到。我們經過多方的查證,半年來來跟我講的有多少人
簡余晏:去年十二月前?
陳時中:十二月前稍微比較少,十二月之後就變得很多,獻其當疫苗在缺乏的時候,那時候就很多很多(掮客)來講,那要多方查證。那時候我對來談的人都是一句話而已,先提供原廠的授權,或起碼原廠給我一封信,表示說你確實有東西,否則講得天花亂墜什麼東西都沒有,那怎麼往下談?大部分都在要求要拿出一個原廠的信,我也conform的letter跟原廠去詢問,大部分都打退堂鼓啦。
簡余晏:幾分之幾打掉退堂鼓?
陳時中:全部。
簡余晏:百分之百?
陳時中:都百分之百,這中間因為它這個金額很大,所以這個掮客就很多,
講得也天花亂墜。因為在國際上很多你不見得都認識。這個是我什麼,什麼在哪裡,北歐的投資公司很大啦,他們要怎麼樣怎麼樣。第一個就是沒有授權我們不要。第二個是要付錢的我們不要。那個大概是這樣弄,所以我們在這個金錢上面也非常的注意,價格上跟原廠其實很難跟談。因為畢竟都是賣方的市場。
簡余晏:而且你的對口是直接原廠公司。
陳時中:當然當然我們一直都跟原廠,我們去年大概五、六月起就跟幾個比較可能成功的管道都建立這樣的一個窗口。那時候不管是BNT也好,或是莫德納也好,嬌生也好。還有那個我們現在買的AZ也好,其實都很早。我們大概五六月就建立管道。那這個五六月的時候,其實國際上還瀰漫著這個問題,就是說,那疫苗會不會成功?但我們知道,這非要趕快把管道先建立好不行,要預先準備。如果都不成功那也沒辦法,但我們不能放棄有機會可能成功的廠商。
簡余晏:他(指名嘴吳子嘉)說還有一個說你錢都付了,貨什麼時候給?給錢卻不知道什麼時候交貨,好奇怪。
陳時中:我們來看看就是說,去韓國嘛。韓國現在不是大家就是沸沸揚揚說,韓國很積極,派了副部長到美國,去要求這些貨。可以去問問韓國,他們有沒有先付錢?大家都先付錢啊,你沒有先付錢,連談都不用談,這是一個國際的通例,為什麼大家都先付錢?為什麼要先付錢?因為他們投資非常的大,而且你要進來有一點像是一起投資,所以在以前那時候他們也不保證成功。他們不保證三期成功,你要不要買?他們也不保證供貨一定會,盡量。我有一個schedule給你,我盡量。到這一年來,這半年來,全部的廠商沒有一家照時間供貨,也不是台灣這樣子,全世界都這樣子。我就講一個就是韓國。他說他號稱莫德納買了四千萬劑,量顯然是大很多。他們都還要到美國親自到美國去談這些事情。你就知道大家在供貨的延遲上面,其實每一個國家都曾受到很大的壓力,不是只有臺灣這樣子。
簡余晏:了解喔,所以部長剛剛講的很清楚、但是這些的罵的在政論節目裡面講的沸沸揚揚。我記得有另外一位名嘴,他就公開說陳時中那時候為什麼BNT不給他買個三千萬劑呢?為什麼買一個五百多萬劑呢?對不對。像這樣的說法
我的一群律師朋友說,願意為你義務來打這個誹謗官司,你要不要接受呢?你就要簽個名,他們就開始告了。
陳時中:對啦,我覺得其實就是說以我們的政務體系或官方的這樣的體系,我們是不太喜歡。為了這種事情去告。但是若以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覺得這些話語都已經沒有證據下,這樣在講已經過分啦,其實是已經過分了。去年九月多台灣哪一個人有這麼大的一個膽量去買三千萬的BNT。就更不要講說就是說
,進行到一半後來就停下來。三千萬的數目從來沒有在我們腦筋閃過。
確實那時大家都在講東洋。東洋他們是來提說,他們要買三千萬劑。他們要買。那希望政府要來買,我們就跟他講,三千萬不可能。那時候情況第一個你這個EUA都沒有的也不保證成功的。第二個台灣的冷鏈那時候還沒有準備完成。那第三個我們那時候認為說以這樣子施打的速度,冷鏈是要七十度以下,那時候的冷鏈跟現在不一樣。那時候BNT那時候是,他的冷鏈在負七十度以下
解凍後只能用五到七天。你三千萬要怎麼進來?要怎麼去安排相關的冷鏈。所以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大概就跟東洋講說。三千萬我們大概台灣沒有辦法。而且第二個很重要,我不可能把全部的疫苗投資都放在一家公司裡面。還要有其他的公司,其他的不同的製程
簡余晏:這是為了分散風險、
陳時中:當然要把風險升分散掉,他已經EUA過了, 也許我們可以考慮全部就放在一家,可是問題是那時候都沒有人過。那是你在未知的風險,我們不能把國家的錢也是錢,不能把這個全部的風險押在一家嘛,所以我們要分散幾家去押。然後能夠讓他到時候如果有通過,或者是沒有通過的話,有通過有一部分可以用。
簡余晏:所以買到目前為止,有沒有覺得哪一個疫苗?你覺得最放心安全覺得划算?
陳時中:你說哪一個疫苗?我們還是覺得就是說,每一個疫苗他的一個作用機轉都不一樣。其實各有優劣點、也沒有人敢講說哪一樣就比哪一樣更好。現在大家都在講確效。那其實,每一家公司在做的確效的時間點跟他所選的國家。然後這裡面所產生的不同的變異數,就影響到他的一個確效,所以那個東西其實常常就在講說。有時候專家常常在跟我們講的就是說,不能拿這個確效的數目來互相比較。除非你是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間,發展的變異株是一樣的。這樣的一個背景下那個確效的比較才有意義。我今天現在美國做的一個確效,跟日本做的一個確效,跟在印度做了一個確效,那個就是不一樣,所以你沒有辦法拿那個來比拿那個比。但是這裡面為什麼會,大部分發展的越早的,其實那個確效的數目是看起來是越漂亮。我是說越早上市的,因為他們實驗做的早。實驗做的早,那時候病毒株相對的單純。然後大家那個時候所設計的,也是針對那個時候有的病毒株,所以效果看起來好。所以到後來比較慢出來,因為他設計針對也是前面的基本病毒株。可那時候變異開始出來了,所以你在不同的國家,疾病的情況發展發展不同的得到的確效不一樣。所以用那個來做就是說,互相的比較,基本上意義是不大,但是有一個參考的價值。有一個參考的價值,因為它的一個平臺不一樣,所以其實長期它的副作用到底是怎麼樣?其實現在也沒有人真的很清楚。當然這都是在一個大規模的疫情裡面,公共衛生上面那面必然做的一些選擇。那沒有辦法的。你要疫苗要能夠說短時間的安全、長時間的安全,那需要很長的時間的觀察。
第二個,我記得裡面有一句話,我必須要嚴正的否認:說國產疫苗裡面是拿生命開玩笑,這個話是絕對錯的。因為國產以安全性而言,我們現在做三千個的二期。三千個二期已經在國際上都認可,如果安全性在這個實驗上沒有問題,就代表是沒有問題。當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這是國際所認可的一個安全。
然後第二個就是說,我們讓全民都去打,我們強迫全民都去打高端嗎?沒有。我們只是跟他講說,經過一定的方法。被驗證了之後,我們認為這是可以用的疫苗,然後讓他用。那到底他的確效怎麼樣?大家問我說你確效的數目是都沒有,那本來就沒有,確效的數目是去做三期後所得到的。那為什麼台灣不強迫大家來做三期呢?台灣就完全沒有那樣的一個條件來做三期。因為你找不到那些病人,三期裡面大家看看,他最基本的期中報告,所有國家的期中報告,大概都要累積的就是說打這個疫苗,整個實驗的組裡面,能夠有確定的病人。裡面至少要有一百萬。那要開解盲,有些國家會訂兩百,如果疫情比較嚴重的,因為數目越大,那個比較起來就是那個越準確。
那一百個病例,台灣在那個時候怎麼去找一百個病例來做?那你要做到多少一百個病例?台灣我們講最嚴重的時候最嚴重的時候,我們總共一萬五千個病例,這一萬五千個病例在這兩個月裡面,那我們要找到一百個病人,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一萬五除以一百,一百五。你把兩千三百萬人除下去。你要找多少人做?你要找十五萬到二十萬人來做這個實驗,而且在一個非常剛好在那個時間裡面,錯過那個時間也沒有,晚一點再開始做,你病例永遠收不到這樣。所以你台灣沒有辦法做這樣的一個實驗,但是台灣又在戰略上需要。那當然我們就選了一個免疫橋接,以中和抗體來做一個不劣性的比較。國際上現在已經漸漸大家也都這樣做(免疫橋接)。近來有很多的文章表示說,中和抗體那個東西可以代表一個有效性、那我們希望說,這種參考的東西能夠越多越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禮拜美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敲鑼打鼓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川貴人終於「公開」戴口罩啦! 有在關心美國疫情的朋友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美國總統川普有多「反骨」,衛生官員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乖乖戴口罩,不過就在他11日出訪馬里蘭「華特里德軍醫院」(Walter Reed hospital)的時...
公告金額一百萬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電對IPP民營電廠購電換約潮將來臨,綠能發電採購量已超越汽電共生,台塑麥寮承諾將燃煤轉成燃氣,預計電力排碳係數將可持續降低..... (07/11/2021 自由時報)
目前台灣能源轉型的階段性目標,就是在維持供電穩定的前提下,有秩序地讓核電退場,同時在短中期的過渡期以最大的可行性下用燃氣發電汰換燃煤發電,以有效減少空污以及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並爭取時間最大限度地提升再生能源綠電的發電量佔比,再以再生能源綠電陸續替換燃氣發電,以達成最終的零碳排、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電力供應目標。
購電PK》 綠能發電超越汽電共生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台灣在一九九○年代起階段性開放民間蓋電廠,總計九家火力電廠的裝置容量約七七五萬瓩(7750MW = 7.75GW )、占系統十五%;根據台電資料,每年對民營電廠採購金額約上千億元,其次為再生能源與汽電共生。
台電採購民營電廠電力 每年千億元
台電年報揭露前兩年外購電力主要供應商資料,因民營電廠數量多,各家機組數量、燃料別都會影響採購順序。年報公布麥寮電廠買最多,去年採購金額約二七○億元;排名第二為和平電廠約二三五億元;長生電廠前年金額約一五三億元,但去年購電比重未達十%、未公布金額。
另外,汽電共生看似占比不多,但也是供電小尖兵,能接受台電調度有沼氣、垃圾發電,約六十一.八萬瓩 (618MW),其他煤、油類別的汽電共生廠則約四三九萬瓩(4390MW),通常是有餘電才會躉售台電;不過汽電共生廠的尖峰保證容量卻有一九五萬瓩(1950MW),也就是在用電尖峰時,台電給予較優惠費率收購,所有汽電共生廠保證可以供應的容量,換算約是兩部核電機組。
台電也公布去年總外購電力金額約一五二九億元,比前年多十三億元,其中民營電廠一○三七億元最多,占六十七%;而再生能源購電費用也隨大量發展提升,已在二○一八年超越汽電共生,再生能源去年採購金額約三五三億元、占二十三%,汽電共生一三八億元、占九%。
至於去年的購電度數,民營電廠約四○三億度、再生能源七十六億度、汽電共生約六十八億度。平均購價則是再生能源每度電約四.六五元,民營電廠二.五七元,汽電共生為二.○四元;我國目前的平均電價為二.六二五三元。
購電換約潮到 和平電廠成唯一燃煤IPP
購電百億元換約潮到!國內兩家燃煤、七家燃氣民營電廠(IPP)與台電簽訂長達二十五年合約將陸續到期,台電表示,燃氣續約較無爭議,但燃煤要看未來社會氛圍,不過台塑麥寮已將由煤轉氣;另一座燃煤為台泥的和平電廠將在二○二七年到期,因官方公布的除役表上並未排入,加上北部已無核四、深澳,核一、核二又除役,和平在分區供電上會更重要,預料將是我國僅剩的燃煤IPP。
一九九○年代初期電廠開發因環保意識抬頭受阻,一年內曾發生十多次限電,衝擊民生、經濟,因此九○年代後期政府開放民間興建電廠,由台電收購,讓台灣遠離限電之苦。
麥寮電廠機組2024年起到期 已簽MOU轉燃氣
因IPP約可使用四十年,台電表示,與IPP簽約期限為二十五年,約滿後可重新議約,每次延長合約期限最多為五年,會在合約到期前兩年左右,開始重談新合約內容。
首個是麥寮電廠機組自二○二四年起到期,不過,台塑過去與雲林縣政府簽訂MOU,將從燃煤轉燃氣,且在長期電源開發表上也列出除役時間,台電二○二四年的IPP標案一百萬瓩也已由森霸電廠 (以天然氣為燃料之燃氣複循環發電廠, 具有高效率、低污染、穩定供電、彈性運轉等優勢) 得標。
燃煤和平電廠 續約可能性高
我國燃煤IPP預料將僅剩位於花蓮的和平電廠,與台電合約在二○二七年期滿,而長期電源開發表中的除役欄未見和平電廠,意味續約可能性高,台電最快在二○二五年開始議約。
和平電廠特殊性還有地理位置,雖是蓋在花蓮,但和平的電力是送往宜蘭冬山超高壓變電所,且北部核電都除役,也沒有深澳電廠,和平電廠有助分區穩定供電。
最新一波IPP採購,二○二五、二○二六年合計約二七○萬瓩(2700MW = 2.7GW)將在本月中正式對外公告,台電指出,一年的總採購量大,以二○二五年為例,預計會拆成大、小機組,例如一百萬瓩 (1000MW)、搭配五十萬瓩 (500MW) 等模式進行。
PS. 相較於燃煤發電,燃氣發電的確可大幅減少很多空汙物排放,如硫氧化物(SOx)、重金屬、PM2.5等,這是相當確定的。
而如果從區域性的化學物質,如硫氧化物(SOx,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如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來看,燃氣所排放的硫氧化物低,二氧化硫也較燃煤少很多(約20%-40%,參考) 。
根據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的整理,顯示(如下圖),即便是排硫量最低的「超超臨界」燃煤電廠,實際的表現(燃煤的林口新火力發電廠vs.燃氣的大潭火力發電廠),仍然差距100多倍。
莊秉潔說,更重要的,是一般認為,燃氣機組並不會排放如鉛、鎘、汞、砷這些重金屬、致癌物質,而台灣的重金屬,差不多有一半,是從這些燃煤電廠、汽電共生設備排放出來的。
目前台灣能源轉型的階段性目標,就是在維持供電穩定的前提下,有秩序地讓核電退場,同時在短中期的過渡期以最大的可行性下用燃氣發電汰換燃煤發電,以有效減少空污以及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並爭取時間最大限度地提升再生能源綠電的發電量佔比,再以再生能源綠電陸續替換燃氣發電,以達成最終的零碳排、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電力供應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59997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59996
https://eventsinfocus.org/issues/1881
♡
公告金額一百萬 在 陳美濤 Tomat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百萬富翁殺機版(上)
2101年,一條繁華嘅街道上,突然間,有個人停下腳步,瞓咗喺地下。
人羣圍上嚟,只見佢睜大眼睛,胡言亂語:「答案係33......呢題我唔識、唔記得......唔好!」
佢嘅聲音同呼吸愈嚟愈微弱,面都青埋。
無人幫佢叫救護車,因為救護車已經嚟緊。
喺呢個年代,每人體內都植入咗晶片,唔止可以定位、驗證身份、付款,當身體出現突發情況,都會即刻通知醫院。
可惜,科技救唔到每一條生命,喺救護車嚟到之前,佢已經窒息死亡。
同一日,同樣嘅事件,喺世界各地不斷發生。
死者身份無任何共通點,有男有女,上至九十老翁,下至三歲細路,有人喺眾目睽睽下死去,有人喺屋企死咗。
只有一點,所有人都係窒息,甚至有時救護車趕得切幫佢戴呼吸機,都依然救唔番。
呢件事引起全球恐慌,每個人都好驚,彷彿下一秒死嘅就係自己。
兩日後,真相揭露。
一個戴住粗框眼鏡,個樣好似書呆子嘅男學生,成為窒息事件嘅第一個倖存者。
喺全球嘅關注下,佢講出佢嘅體驗。
佢溫緊書,突然覺得自己抖氣有啲辛苦,然後腦裡響起一把聲:「歡迎參與『百萬富翁殺機版』,你有五分鐘時間,回答50條問題,只要答啱35條,就可以獲得保險線金額:生存!」
據男學生所講,把聲問嘅問題唔算太深,大部份都係佢學過嘅嘢,只係偶爾有幾條陌生嘅題目。
「最大嘅問題,唔係『問題』本身,而係一路答,窒息嘅感覺愈嚟愈嚴重,個腦開始郁唔到......」
男學生繼續講:「好彩我呢排準備考公開試,啲嘢溫到好熟。」
記者面面相覷,答問題?答啱就唔駛死?
好快,第二、第三個倖存者出現,印證咗男學生講嘅說話。
同樣係要答啱35題,只係問題有啲唔同,例如係地盤工人,就有地盤相關嘅問題。
各國政府聯手,搵晒啲倖存者,統計佢哋收到嘅問題,大約得出結論:
50題內,有20題係讀書時學嘅嘢,20題同工作有關,仲有10題係隨機,天文地理歷史咩都有。
如果係學生,就會40題都係讀書題。
換句話講,當中有40題係我哋學過、應該識嘅嘢,要答啱35題係可以做到,甚至連幼稚園學生都有機會成功。
真正嘅難度,在於窒息嘅恐懼,抖唔到氣,好想快啲答完,愈心急就愈諗唔到答案。
目前為止,仲未搵到「百萬富翁殺機版」係點樣嚟、點樣令人窒息、點樣揀到適合每個人嘅題目。
唯一值得慶幸嘅係,倖存者似乎唔會再被考多一次,即係每人只會面臨一次危機。
全球掀起溫書熱潮,為咗保命,早就還番畀老師嘅數學公式,都要搵番出嚟反覆背誦,各種「求生補習班」紛紛湧現。
各國政府都出晒公告,叫大家冷靜應對。
但係,無論做咗幾多準備,真正死到臨頭,有幾多人可以靜心答題?
「百萬富翁殺機版」死亡率,依然高達九成。
順住敵人嘅思路行落去,只會邁向滅亡。
要贏,就要諗方法破局。
我係一個特工,上頭落咗命令,要我哋儘快解決呢件事。
每個特工都各展神通,有人反覆研究失敗者嘅屍體,有人不斷搵倖存者收集更多細節。
呢段時間裡面,都有啲特工遇上「百萬富翁殺機版」,佢哋訓練有素,槍林彈雨中仍可保持冷靜,通通都順利過關。
而我,仲未經歷呢場考驗。
有一日,我上司搵我,提出一個諗法。
根據資料,「百萬富翁」係一個一百年前嘅節目,答錯咗,會得到保險線嘅獎金;答啱晒,會得到一百萬嘅終極獎金。
「百萬富翁殺機版」嘅保險線,係生存,咁終極獎金係乜嘢?
我一臉迷茫:「我唔知啊,未有人可以答啱晒50題,咁有10題係隨機題,都無學過,點會識?」
「而且,抖唔到氣嗰陣,見到陌生嘅隨機題,大家都會『飛咗佢』,唔會花時間諗答案。」
上司話鋒一轉:「既然無人試過,咁你嘅任務就係:答啱50題。」
靠住各國收集番嚟嘅問題庫,我了解咗隨機題嘅模式,然後收集資料,努力溫書,仲要練習自己喺瀕臨窒息狀態下嘅反應。
呢段時間,死亡人數一直上升。
我焦急,但係我咩都未做到。
終於有一日,我喺街食緊飯,突然間透唔到氣,腦海裡響起一把聲:「歡迎參與『百萬富翁殺機版』......」
身邊嘅食客見到我嘅神情,都知道我面臨挑戰,紛紛叫我「加油」。
下集:https://bit.ly/33sVull
將專頁設定為「搶先看」/ "See first",最新故仔馬上睇!
女友原來無失蹤:https://goo.gl/nqQQXn
我嘅職業係:地府法官:https://bit.ly/3c7mGIC
#短故 #短篇 #小說 #陳美濤 #廣東話 #粵語 #tomatochan #百萬富翁殺機版
公告金額一百萬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禮拜美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敲鑼打鼓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川貴人終於「公開」戴口罩啦!
有在關心美國疫情的朋友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美國總統川普有多「反骨」,衛生官員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乖乖戴口罩,不過就在他11日出訪馬里蘭「華特里德軍醫院」(Walter Reed hospital)的時候,竟然破天荒戴著口罩公開亮相,是疫情爆發以來的頭一遭!
不過大家看畫面,雖然大半張臉被口罩遮住,露出來的只有一點點,你都看得出來他臉很臭,擺明了心不甘情不願。現場媒體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這可是比日環食還要千載難逢,瘋狂拍照外加快訊報導,結果各大國際新聞版面幾乎都登了川普的臭臉。這是不是表示川普終於看到美國最近每天的新增確診人數都在六萬左右的嚴重性,他終於同意大多數醫學專家們的看法,要將美國的抗疫措施再升級,重新思考他重開經濟的決定了嗎?錯!你是今天第一次認識川普啊?川普戴上口罩的同時,他其實正在跟許多學校吵架,因為他要求所有的學校要在暑假結束後,在秋天全面重開。這下就炸了,全美許許多多家長跟老師都在問,你要違反美國CDC的指示,把幾十個學生放在一個室內空間內,你想好配套措施了嗎?
有選票的家長跟老師們還有得爭,但沒得投票國際學生就先被拿來開刀了。
受到疫情影響,美國許多大學都改成網路授課,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之前也宣布,今年秋季所有課程都將繼續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但卻被川普批評「荒謬」,他指控有些學校會關閉,是出於「政治原因」,就是說這些學校是為了反川才不重開,不是為了抗疫!川普堅持美國所有的學校,都必須在今年秋季恢復「正常形式」授課,然後,這紙公告就出爐了!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ICE)6日公布了最新規定,幫大家劃個重點:凡是持有F-1學術課程、M-1職業課程這兩種非移民簽證的在美國際學生,如果你秋季這學期修的課,全部都是網路授課的話,那不管你有沒有完成註冊,美國國務院都不會發簽證給你,所以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趕快選修面授課程或轉學到有面授課程的學校,二是行李「款款」打包回家鄉!而人還在美國境外的國際學生,就會被拒絕入境。
新規定發布後,川普立刻上推特,用大寫英文字母嗆聲說:「學校秋季必須全面開放!」;隔天又說:「你們看德國、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學校都全面開學了啊!」還加碼威脅說,如果美國學校不開放,政府可能會切斷資金!
歐洲各國重新復學沒問題,是因為人家有好好防疫好嗎?根據美國學術界主要的新聞報刊《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今年4月所做的統計,先前有至少9%的美國高等院校,打算在今年秋季全面線上授課,如今計畫勢必被迫轉彎,但現在距離開學只剩下不到兩個月,校方來不來得及改變授課計畫、學生趕不趕得上換課甚至轉學,都是大問題。
根據統計,2019財政年度,美國國務院一共簽發將近40萬張F-1和M-1簽證(388,839個F-1/9,518個M-1)但根據CNN的計算,受影響的學生可能高達一百萬。
於是學生忙著搶課救簽證,大專院校也急得跳腳。先前也被確診的哈佛大學校長巴科(Larry Bacow)批評這項新規定殘酷又亂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8日已經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美國有十七個州政府,加上華盛頓特區,也對川普政府提出了告訴,說這些留學生,對州政府的收入非常重要,要求法院要對川普政府的禁令發表禁令.....就是要法院出面,不淮川普這麼做啦!
可能真的是來自各界的壓力過大,這個禁令來得快也去得快,在7月15日,也就是禁令發布一個多星期之後,川普政府又宣布撤回這個命令,也就是visa要照常發了。
很多留學生被川普搞得雞飛狗跳,都把房子退租打包行李了,現在又要把所有的行李打開,還要去求房東說,對不起噢我又要住了。
可是你不要小看川普這彈簧手,這政策在美國可是有不少人支持的喔。這項規定獲得反移民團體的青睞,巴不得把所有外國人能來的管道也都堵起來。但對於留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噩耗,相信也有不少台灣學子受到波及,因為在赴美留學的國際生中,有八成都是希望畢業後先留在美國找工作,累積一些經驗後,再考慮要不要回國發展或長期留在美國,他們往往會在畢業後申請12個月的臨時工作許可OPT,或是專業技術工作簽證H1B,如果現在因為疫情而不發簽證,或逼迫國際生離境,等於直接扼殺應屆畢業生留在當地找工作的機會,也令外界懷疑,此舉根本是打算藉機收緊移民政策,不讓國際生佔走美國工作崗位!
不過向來是「移民強硬派」的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庫奇內力」(Ken Cuccinelli)在接受CNN訪問時解釋說,「其實政府已經提供比過去更大的靈活性了,過去國際學生想拿簽證只能修一門網路課程,但現在他們可以修更多網課,只要其中部分教學是面授的就行了。」還補充說,如果他們想要完全靠網路上課,那根本就不需要待在美國啊,本來就應該回家,等學校開學後再回來。
是這樣講沒錯啦!美國留學簽證本來就不允許國際生只修網路課程,目的是防範假留學真打工。但是現在不是正常的狀況嘛!一方面是疫情那麼嚴重,修線上課程並不是學生自己想選擇的,另外此時要學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搭機返國,說實在也是滿危險的。而且這項政策,對美國真的利大於弊嗎?
第一是財政破口;這些留學生可以說是美國高等院校的重要金雞母。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美國在2018到19年度,有超過100萬名正在就讀大學和碩士的國際學生,佔了全美學生總數的5.5%。除了支付高額學雜費,這些學生的食衣住行、吃喝玩樂,也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這些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50億美元(1.35兆台幣)。這個金額已經超過美國聯邦政府為大學提供的研究經費,也緩解幾十年來當局在基礎科學和數學教育,投資不足的問題。
第二是腦力流失。能夠去美國留學的人,不是口袋特別深,就是腦袋特別聰明,像我就絕對不是靠我的口袋,我是靠我媽的口袋。總之美國的創意之所以領先全球,就是因為美國能讓全世界最好的腦袋集中起來,併肩一起工作。這些國際學生裡面,有將近四分之三來自亞洲,他們已經成為美國很重要的企業人才庫,尤其是攻讀科學相關科系的留學生,畢業後多半留下來為美國科技公司工作,留得越久,這個人才越成熟貢獻越多。「就地取材」也有助於降低高科技公司的勞動力成本。所以拿留學生開刀,不但會重挫美國學術殿堂的威望,也等於把訓練好的高階技術人才給推了出去。
所以川普彈簧手把禁令收回是因為想通了嗎?並不是,根據cnn報導,是因為這次實在太趕,各界應付不了,所以有可能明年三月再執行。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開鍘留學生
#美人財兩失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公告金額一百萬 在 未規定者 的推薦與評價
依照政府採購法,未達公告金額(一百萬)之案件,若為以下狀況: 未達公告金額十分之一者屬小額採購:得不經公告程序,逕洽廠商採購,免提供報價或企劃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