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收賄「職務上行為」之判斷標準/吳巡龍(最高檢察署訴訟組調辦事檢察官)#裁判時報第110期
本文討論收賄罪的「職務上行為」判斷標準,並聚焦於民意代表關說、遊說、施壓等行為之認定。全文詳盡分析歷來學說見解,就貪汙治罪條例上收賄罪「職務上行為」的不同理論,說明「法定職務說」與「實質影響說」之內容與差異,並指出實務雖採實質影響說,卻仍在民代遊說行為有所游移,惟新近最高法院似有穩固認定民代可實質影響而構成職務上行為之趨勢,與美、日法例及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精神相符,值得肯定。
✏關鍵詞:職務行為、收賄、實質影響說
✏摘要:
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5款違背職務收賄罪及第5條第1項第3款不違背職務收賄罪之「職務上之行為」如何判斷,長期困擾臺灣司法實務。例如臺北地方法院101年度金訴字第47號判決立法委員林○世案,就「職務上之行為」之判斷採相當限縮之見解,造成輿論譁然。
✏試讀
🟧「職務上之行為」判斷標準之見解歧異
臺灣司法實務對公務員收賄罪「職務上之行為」之認定,從具體職務權限擴張及於一般職務權限,並不以實際上所具體擔負之事務為限;並從「法定職權說」進入「實質影響說」。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078號判決(龍潭購地案)認為:「所謂職務上之行為,係指公務員在其職務範圍內所應為或得為之行為而言,祇要該行為與其職務具有關聯性,實質上為該職務影響力所及者,即屬相當。」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078號判決似乎認為需同時符合兩要件:一、與其職務具有關聯性,二、實質上為該收賄公務員職務影響力所及,才該當「職務上之行為」。其後,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656號判決、100年度台上字第7001號、100年度台上字第2049號、4150號、6482號、102年度台上字第2967號、3799號判決均同此旨,「實質影響說」已成為實務穩定見解。
臺灣公務員收賄罪「職務上之行為」,實務雖採「實質影響說」,但其判斷標準仍然紛歧。對於民意代表若收賄而替特定廠商向受其監督之公務機關關說、施壓,是否屬民意代表之「職務上之行為」?最高法院最近103年度台上字第1327號判決(立法委員高○鵬案)即認為:「且由人民選舉之立法委員基於代議民主制度,受託對政府遊說或接受人民遊說,應以立法委員因遊說所從事之特定行為是否屬其職權之行使而判斷立法委員是否行使其職務上之行為,要難率認立法委員之職權包括『遊說』在內。」
然而,晚近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052號判決認為:「而其職務範圍,除公務員之具體職務權限、一般職務權限外,即或雖非法律所明定,但與其職務權限具有密切關聯之行為,亦應認屬職務行為之範疇。至所謂與其職務權限有密切關聯之行為,包括由行政慣例所形成,為習慣上所公認為其擁有之職權或事實上所掌管之職務,以及因自己之法定職務關係或因之所生之必要輔助性權力,經由指揮、監督、干預、或請託之方式,足以形成一定之影響,使特定之公務機關或公務員為職務上積極之行為或消極不為行為之情形。」亦即,有下列兩種情形之一應認屬於「職務影響力所及」,判斷該當「職務上之行為」:一、習慣上所公認為其擁有之職權或事實上所掌管之職務,二、因自己之法定職務關係或必要輔助性權力,足以形成一定之影響。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563號判決(立法委員洪○榮與其子洪○元案)同此見解。
🟧「職務上之行為」之學說
公務員「職務上之行為」界限為何?臺灣學者之見解紛歧,其中主要者有「法定職權說」、「實質影響說」二說。主張「法定職權說」者認為:「職務」一詞,無法透過文義、論理解釋乃至歷史解釋,以求其具體的概念形象,必須從法規範目的作目的解釋。而依罪刑主義之要求,目的解釋不能逾越文義解釋與論理解釋範圍,且對於犯罪成罪條件,應採取嚴格的目的限縮解釋。所謂「職務關聯性」、「職務實質影響力」均屬於擴張解釋的產物,故僅限於公務員之法定職務權限才屬於其職務行為。
臺灣學界大多贊成「實質影響說」,例如吳耀宗教授認為:公務員職權範圍,法令很難全部包含在內,仍須與國家機關組織之相關法令連結,否則必然產生重大法律漏洞。賄賂罪法益包括「公務員職務行為之公正性」、「公務員之廉潔性」,只要二者之一受到侵害,即可能成立犯罪,不以影響國家公務行為之公正性為必要。罪刑法定主義係指無論採取何種解釋方法,均禁止超出法條之可能文義範圍,亦即禁止類推適用,並非禁止合理的擴張解釋。公務人員任用法第3條第1項第3款規定:「職務,係分配同一職稱人員所擔任之工作及責任」,應指公務員本其職位而實際上所從事的各種相關事務之行為,是否法定並非關鍵所在,如此解釋不僅較符合一般國民常識,公務員也瞭解其收賄與職務關聯行為間有對價關係,並無難以預期的問題……
🗒全文請見:民代收賄「職務上行為」之判斷標準,吳巡龍(最高檢察署訴訟組調辦事檢察官),裁判時報第110期
📕本期目錄: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3816
📢訂閱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
公務員職稱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得新北金山區公所去年八月因公猝死,年僅28歲的小編陳嘉緯嗎?
他過世前六個月,每個月的平均加班時數,是80小時。
這樣沒有違反《勞基法》嗎?沒有,因為陳嘉緯的職稱是職務代理人,屬於機關約僱人員,不適用勞基法;那他有加班費嗎?有,但只有20小時的加班費,其他送給國家。
【公部門規定:一般加班超過20小時,不予核發加班費,惟得以補休假;如果有專案加班最多可以領到45小時】
監察委員葉大華、王美玉、紀惠容經過調查,認定陳嘉緯遭公所主管濫用淪為血汗小編,長期處於超時工作、權小責大與業務負荷過重之狀態,終致因公過勞猝死。監察院於18日通過糾正新北市金山區公所,並要求新北市政府議處相關失職人員。
調查報告指出:陳是以職務代理人聘僱,卻從事公共關係、新聞發布等主管人員執掌業務,且因約僱人員不適用《勞基法》,也沒有公務人員保障,成為法律跟制度中遺漏的血汗勞工!
對於這樣的遺憾,只希望各機關引以為鑑,不要因為公家機關不適用勞基法,就讓所屬員工長期過勞,特別是對於小編或是需要下班利用簡訊或社群軟體處理公務的公務員,機關首長們應特別留意,切莫因為求好心切導致悲劇。
公務員職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情治人員線民仍隱身在白色方塊後
#呼籲情治機關全面公開檔案
#有真相才可能和解
今天早上我出席了 台灣教授協會 主辦的「呼籲蔡總統下令全面公開戒嚴時期監控檔案」記者會。
#情治人員線民仍隱身在白色方塊後
因為上週促轉會公布「#校園安定系統之佈建運用情形」線民清冊,或者更早曝光的林義雄宅血案、陳文成案政治檔案,都仍用 #一個個白色方塊 遮蔽情治人員、線民的姓名,或直接移除。
線民名冊,也經過去識別化處理,移除校名、年代等資訊。
據我一年多來持續質詢追蹤,主要都是因 #長年綜理情報工作的國安局、 #當年負責在社會全面佈建線民的調查局,反對情治人員與線民身分曝光。
他們主張,國家安全情報來源管道,依照 #國家機密保護法、 #國家情報工作法,應該保密、不得洩漏交付。
所以援引政治檔案條例 #有嚴重影響國家安全或對外關係之虞 規定,要求限制檔案應用,將相關身分遮蔽處理。
但政治檔案條例第11條也明定:「政治檔案中所載公務員、證人、檢舉人及消息來源之姓名、化名、代號及職稱,應提供閱覽、抄錄或複製。」
相關情治機關的作法,明顯規避政治檔案條例要求揭露的要求。
依照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等法規適用原則,都不應用舊有的法律來限縮政治檔案條例的實施,阻礙轉型正義的推動。
#有真相才可能邁向和解
2019年訪台的德國史塔西檔案局Schwiderski主任說:「打開傷口才是清創、癒合的開始」。
他分享,德國的檔案公開以來,超過兩百萬人申請調閱檔案,固然過程一定有笑有淚,但沒有一個人表示後悔,至今也沒有報復案例。
檔案的開放,反而能重建人與人的互信、諒解,乃至促成和解。
如今情治機關的做法,讓台灣的線民身分隱身檔案中,帶來的只有受害者對親友的不信任與猜忌。
不知道誰才是加害者,也就意味著人人可能都是加害者、抓耙仔。
#監控類檔案需要進一步法律配套
目前政治檔案的開放,進入 #監控類檔案 的大量出土,需要思考如何兼顧被監控者的個人隱私,與開放檔案的公共利益、社會對威權時期的知情權。
參考🇩🇪德國、🇨🇿捷克、🇵🇱波蘭,相關法律至少允許被監控當事人閱覽自身檔案,甚至也包含監控自己的線民真實身分。
德國並保障當事人隱私權,可對他人閱覽自身被監控檔案握有一定的同意權。
法律也應賦予檔案中的受害者、加害者甚至第三人,在檔案註記說明、澄清的「附卷權」,說明自己為何會出現在檔案中,供公眾檢視並留有歷史評價空間。
#邁向威權後的人事清查處置
當加害者的身分公諸於世,民主國家才能完成威權後的人事清查處置。
有國家如捷克採取強硬措施,禁止加害者在一定年限內擔任重要政府公職。
也有國家如波蘭採取溫和措施,課予候選人揭露義務,讓選民用投票做選擇,加害者只有在違反揭露義務時會被免職。
我認為,尤其擔任民選官員或重要政府公職的人,更有義務要揭露當年與威權政府、情治機關的合作關係。
這勢必會成為下一階段轉型正義修法的重要課題。
#要求情治機關持續徵集並開放相關檔案
不論如何,情治機關完整清查移轉政治檔案、去除身分遮蔽,是後續政策研擬乃至完成轉型正義工程的必要條件。
蔡總統去年二二八時下令國安局「一個月內解密檔案」,並宣示政治檔案應「最大開放、最小限制」後,政治檔案的徵集數、移轉數、限制應用情形都已有大幅改善。
但檢討現在檔案的情形,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各情治機關應落實蔡總統推動轉型正義的目標,不應再抗拒、阻撓尋求真相的轉型正義工作。
我也會在立法院持續監督,希望我們可以更快完成轉型正義工程。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公務員職稱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當一份薪水已經無法溫飽,供不起卑微的夢想時,斜槓成為一個新的出口,彷彿多會一個能力或職稱,就能翻轉人生。
但同樣是斜槓,為何有人樣樣出色,卻也有人沒有特色?
想要成為真正賺得到錢的斜槓人,有幾件事情,需要你先弄懂:
第一,不是在幾個不同產業待過,就等於是「跨界人才」;
第二,並非上過幾門不同領域課程,就具備「跨界學習」;
第三,找幾位不同專長的朋友聚會,並不叫「跨界討論」。
想要被看見,你得先懂得「放大鏡原理」,先有一個著力點,讓人記得你的特色與專長,之後開始巔峰轉移,才不會讓人覺得你樣樣通,樣樣鬆。
隨著科技的發展,沒有人能預期在Uber、Airbnb之後,下一個獨角獸會是什麼公司?你的工作可能會消失,可是產業不會消失,交通、旅遊業的需求仍然在,只是用你不習慣的方式前進。
就像恐龍會絕種,但爬蟲類不會,一個動物滅絕了,會有新的生物取代。
就像汽車的發明,消滅了馬車夫,可也創造更多工程師和生產者,
也就是說工作不會消失,問題是你跟得上改變嗎?
如果你執著於自己只能做某一種工作,那麼你很難適應快速變化的網路世代,唯有你懂得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態圈」,巧妙融合自己的專長與優勢,你才可能過好人生,活得精彩又踏實。
生態圈的建立,需要的不是充足的銀彈或人脈,而是你願意彎下腰從基本功學習,走過學徒階段,好好認識規則,才有可能打破規則;接著,進入創造階段,做得出來,才會知道自己真的懂了什麼;最後進入達人階段,鋪設自己的道路。
不管時代的發展再多元,需要的核心能力始終不變,具備有創造結果的能力,才是達成斜槓的先決條件。而不是一個坑換過一個坑,過水不成,反成落湯雞。
【過好人生學】集合我具體的創業轉型與專業歷練,還有和上千人次的職涯諮詢,我將具體點破你對生涯的迷思、幫助你繞過心智的陷阱。
我會用最淺顯易懂的話,幫助你移除20世紀的思考遺毒,發展出最適合21世紀的生存策略,陪著你一步步建立在新時代裡必備的四大能力:
「創造結果」的能力、「建立生態圈」的能力、「做決定」的能力和「創造意義」的能力。
【過好人生學】是你這輩子一定要擁有的思維與能力,覺得人生過不好,你絕對需要過好人生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BVNhU0e644/hqdefault.jpg)
公務員職稱 在 黃國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 科技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分別在中科、南科委託專業團隊建立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中科、南科各有上億元巨額委託經營標案。
➡️根據《投標廠商資格與特殊或巨額採購認定標準》第5條規定,「得標廠商實收資本額」必須大於「標案預算金額十分之一」。
➡️然而,中科卻特別大幅降低標準,從「1/10」一口氣放寬至「1/120」。在中科標案標準大幅降低後,實收資本額只有100萬元的「睿綸生技」,剛好低空飛過該標準,最後得標。
南科辦理相同標案並未特別降低標準,依舊順利標出。為何中科卻突然大幅降低?誰決定的、理由為何?對此,中科園區管理局陳銘煌局長完全無言以對,最後推給基層公務員。
2. 事實上,中科園區這個高達1億876萬元標案,在特別降低標準後,由2017年底才成立、實收資本額僅100萬元,迄今亦無任何實績、也未涉足智慧機器人產業的「睿綸生技公司」得標。
我實際調查發現,該公司為鴻海集團佳綸生技公司100%持有的子公司。請問中科管理局為何替特定廠商「量身打造」?
3. 政府以限制性招標辦理採購案,應維持基本的公正、公平、公開。然而,檢視該標案評選委員名單,竟然出現「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助理教授」這種莫名其妙的職稱?尤有甚者,評選委員葛之剛,過去明明擔任經濟部高官、現在也擔任一堆具有利害關係公司的董事,評選名單卻以「已退休」試圖遮掩。
此案非常離譜,已在中部產業圈引發一片嘩然,質疑中科高層根本早已內定得標廠商。我要求科技部長必須徹查到底,儘速給社會一個交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P7DqzoBP4w/hqdefault.jpg)
公務員職稱 在 [請問] 公務員職稱表? - publicservan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本文轉錄自ask 看板] 作者: BlueMonk (希望我還沒錯過太多) 站內: ask 標題: [請問] 公務員職稱表? 時間: Wed Oct 21 14:19:30 2009 常常可以看到參議、視察、專員、 ... ... <看更多>
公務員職稱 在 會看到「技佐」、「技士」跟「辦事員」、「助理員」、「科員」 的推薦與評價
(一)類科、職等跟職稱的意義. ... 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 ... 說,通過普通考試的人,他選到一個「辦事員」的缺,他會依照公務人員的任用規定以委任第3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