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報告:為何電動車革命會走得比你想像中艱困】
#了解電動車價格的可能走勢 #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MIT能源倡議(MIT Energy Initiative)的新報告指出,只要電動車依賴的能源是多數電子產品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價格就很難比汽油車便宜。事實上,很可能要再花十年,才能消除兩者之間生命週期成本的差異。這個發現與其他團隊的研究結果正好相反,一般認為電動車會在未來五年內實現與汽油車等價。
報告的結論出人意料,但如果MIT的預測正確,長期的價格差異會阻礙低碳交通工具的轉型,而交通運輸部門的碳排放,是全美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也是全球第4大溫氣來源,若無法有效以電動車或乾淨的大眾運輸工具減少碳排,便無望成功抑制氣候變遷,而對電池發展的趨勢也可呼應前些日子來自MIT的另一個關於強調核能重要性的研究(https://reurl.cc/L1y1p7)。
根據MIT的分析,有幾個原因會使電動車的降價會在未來幾年內趨於停滯:
1⃣價格已接近原料成本設定的極限值。
鋰離子電池佔了電動車成本的1/3,其價雖然穩定下降,但再降價下去會使電池的成本低於電池所需成分的成本,MIT的研究認為這會是個問題。目前鋰離子電池組的預估成本為每度電175-300美元左右,很多評估都認為在2025年前,電池成本會降至每度100美元的「魔術數字」,即在沒有補貼下,電動車與汽油車的售價打平,之後會黃金交叉,電動車價格持續下探。可是MIT的研究指出,若要在2030年達到100美元的門檻,在未來十年內的材料成本必須保持不變,不然,MIT評估2030年的電池成本只會降到124美元/度左右,屆時,考量汽油車的額外燃料和維護成本,兩者之間的使用總成本將大致相同(確切的時間點會由於不同地區的油價或不同車輛類型等因素而有落差)。
但續航距離200英哩的EV售價,在很多地區仍然比擁有相同續航力的汽油車高出數千美元,雖然成本可能會繼續下降,比如電動車製造商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改進製程,便可減少電池中昂貴的鈷含量而使成本降低,不過MIT的報告發現,金屬開採已是一個成熟的過程,隨著材料成本佔電動車總成本愈來愈大,降價幅度可能會在2025年之後急速趨緩。
2⃣鋰離子電池的技術瓶頸
負極材料製造商Sila Nanotechnologies的執行長Gene Berdichevsky認為,EV的電池若採用當前技術,很難突破每度100美元的地板。若想在2030年以後使製造成本繼續下探,需要將研發重心從占主導地位的鋰離子化學技術移師到一些新生領域,如鋰金屬(lithium-metal)電池、固態電池(solid-state)和鋰硫(lithium-sulfur)電池等,但這些技術都還在發展初期,想使用任何一種技術在2030年之前取代鋰離子,恐怕不大容易。但Gene也認為,就算不投入全新領域,以鋰離子電池本身技術的改進,到2030年還是可儲存更多電力、行駛更遠、提高性能,而增加電動車的整體吸引力。
▉電力結構與公共政策
好消息是全球有越來越多的製造商開始投入生產EV,且以不同單價推出不同車型,例如近日福特就推出一款名為野馬MachE的電動SUV;奧迪、積架、賓士、特斯拉也都相繼推出電動SUV。但MIT的研究指出,若要落實交通運輸層面的深度減碳,電力系統也必須轉型。目前美國電動車每英哩的平均碳排量,比同規格的汽油車低45%左右,這個數字還有成長的空間,因為在大多數市場仍以化石燃料為供電主力;電動車製程產生的碳排則高於汽油車的製程,主要是來自電池的生產過程。有些地區像West Virginia這樣的煤炭州,電動車的生命週期碳排量幾乎與汽油車一樣,從事這類研究的科學家Emre Gencer表示,在印度和中國某些地區,電動車甚至可能產生更多碳排放。
如果電動車無法在市場上直接仰賴價格競爭,公共政策就必須在推動EV上發揮更大作用。根據MIT的預測,在任何情境下,EV和油電混合車的比例都將上升,隨著價格緩慢下降,即使沒有外加的氣候政策,它們的比例也會在2050年達到33%;但倘若有一系列法規加持,例如制定防止升溫超過2度的全球碳稅,將有助於提升EV的需求,使比例在本世紀中上修到50%,減少約15億噸CO2排入大氣中。
結尾提一下台灣,除了碳排放與氣候變遷,空汙問題也是我們需要電動汽機車的原因,以汙染源的比重來說,移動式汙染源甚至比燃煤發電更為重要,況且,如果因為現階段的發電結構就不推廣EV,其價格就不會因需求而有競爭力。電力系統和交通運輸的轉型可以同步進行,沒有誰先誰後的問題,然後目前政府原本電動車政策縮了。
▉參考資料:https://reurl.cc/Vad9ZA
▉MIT報告摘要:https://reurl.cc/vnZMNj
▉MIT報告全文:https://reurl.cc/yy3q3a(220頁)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
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IT報告:為何電動車革命會走得比你想像中艱困】
#了解電動車價格的可能走勢 #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MIT能源倡議(MIT Energy Initiative)的新報告指出,只要電動車依賴的能源是多數電子產品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價格就很難比汽油車便宜。事實上,很可能要再花十年,才能消除兩者之間生命週期成本的差異。這個發現與其他團隊的研究結果正好相反,一般認為電動車會在未來五年內實現與汽油車等價。
報告的結論出人意料,但如果MIT的預測正確,長期的價格差異會阻礙低碳交通工具的轉型,而交通運輸部門的碳排放,是全美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也是全球第4大溫氣來源,若無法有效以電動車或乾淨的大眾運輸工具減少碳排,便無望成功抑制氣候變遷,而對電池發展的趨勢也可呼應前些日子來自MIT的另一個關於強調核能重要性的研究(https://reurl.cc/L1y1p7)。
根據MIT的分析,有幾個原因會使電動車的降價會在未來幾年內趨於停滯:
1⃣價格已接近原料成本設定的極限值。
鋰離子電池佔了電動車成本的1/3,其價雖然穩定下降,但再降價下去會使電池的成本低於電池所需成分的成本,MIT的研究認為這會是個問題。目前鋰離子電池組的預估成本為每度電175-300美元左右,很多評估都認為在2025年前,電池成本會降至每度100美元的「魔術數字」,即在沒有補貼下,電動車與汽油車的售價打平,之後會黃金交叉,電動車價格持續下探。可是MIT的研究指出,若要在2030年達到100美元的門檻,在未來十年內的材料成本必須保持不變,不然,MIT評估2030年的電池成本只會降到124美元/度左右,屆時,考量汽油車的額外燃料和維護成本,兩者之間的使用總成本將大致相同(確切的時間點會由於不同地區的油價或不同車輛類型等因素而有落差)。
但續航距離200英哩的EV售價,在很多地區仍然比擁有相同續航力的汽油車高出數千美元,雖然成本可能會繼續下降,比如電動車製造商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改進製程,便可減少電池中昂貴的鈷含量而使成本降低,不過MIT的報告發現,金屬開採已是一個成熟的過程,隨著材料成本佔電動車總成本愈來愈大,降價幅度可能會在2025年之後急速趨緩。
2⃣鋰離子電池的技術瓶頸
負極材料製造商Sila Nanotechnologies的執行長Gene Berdichevsky認為,EV的電池若採用當前技術,很難突破每度100美元的地板。若想在2030年以後使製造成本繼續下探,需要將研發重心從占主導地位的鋰離子化學技術移師到一些新生領域,如鋰金屬(lithium-metal)電池、固態電池(solid-state)和鋰硫(lithium-sulfur)電池等,但這些技術都還在發展初期,想使用任何一種技術在2030年之前取代鋰離子,恐怕不大容易。但Gene也認為,就算不投入全新領域,以鋰離子電池本身技術的改進,到2030年還是可儲存更多電力、行駛更遠、提高性能,而增加電動車的整體吸引力。
▉電力結構與公共政策
好消息是全球有越來越多的製造商開始投入生產EV,且以不同單價推出不同車型,例如近日福特就推出一款名為野馬MachE的電動SUV;奧迪、積架、賓士、特斯拉也都相繼推出電動SUV。但MIT的研究指出,若要落實交通運輸層面的深度減碳,電力系統也必須轉型。目前美國電動車每英哩的平均碳排量,比同規格的汽油車低45%左右,這個數字還有成長的空間,因為在大多數市場仍以化石燃料為供電主力;電動車製程產生的碳排則高於汽油車的製程,主要是來自電池的生產過程。有些地區像West Virginia這樣的煤炭州,電動車的生命週期碳排量幾乎與汽油車一樣,從事這類研究的科學家Emre Gencer表示,在印度和中國某些地區,電動車甚至可能產生更多碳排放。
如果電動車無法在市場上直接仰賴價格競爭,公共政策就必須在推動EV上發揮更大作用。根據MIT的預測,在任何情境下,EV和油電混合車的比例都將上升,隨著價格緩慢下降,即使沒有外加的氣候政策,它們的比例也會在2050年達到33%;但倘若有一系列法規加持,例如制定防止升溫超過2度的全球碳稅,將有助於提升EV的需求,使比例在本世紀中上修到50%,減少約15億噸CO2排入大氣中。
結尾提一下台灣,除了碳排放與氣候變遷,空汙問題也是我們需要電動汽機車的原因,以汙染源的比重來說,移動式汙染源甚至比燃煤發電更為重要,況且,如果因為現階段的發電結構就不推廣EV,其價格就不會因需求而有競爭力。電力系統和交通運輸的轉型可以同步進行,沒有誰先誰後的問題,然後目前政府原本電動車政策縮了。
▉參考資料:https://reurl.cc/Vad9ZA
▉MIT報告摘要:https://reurl.cc/vnZMNj
▉MIT報告全文:https://reurl.cc/yy3q3a(220頁)
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統神端火鍋 #RickRoll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2:06「志祺七七徵企劃夥伴」廣告段落
03:08 統神端火鍋?
05:05 Rick Roll
07:10 志棋七七X端火鍋跌倒
09:09 我們的觀點:怎樣做比較好?
12:13 我們的觀點:我們怎麼看「端火鍋跌倒」迷因?
13:32 提問
13:47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如果你有任何需求想要引用志祺七七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下列的注意事項。
原則上我們允許:
*為了保障言論自由、促進公共利益,如果是基於評論、解說、研究、教學、新聞報導等目的,並具備足夠的使用必要性、且有註明來源的情況時,可直接「部分引用」志祺七七頻道的影片內容(例如:截圖志祺七七的影片畫面,藉此去討論其中提到的論述或觀點等等),並不需要特別經由志祺七七團隊同意。
*為了維護二創或其他言論自由,在獲得志祺七七團隊同意情況下,可以針對志祺七七頻道的 Logo、品牌商標或相關識別物(例如頻道Banner、片頭等)、志祺個人肖像進行「改作」或「創作」。
*基本上只要同時符合以下幾種條件,志祺七七可同意使用上述授權內容進行改作:
。可以表達出言論、藝術自由等公共利益
。不會損害到志祺七七團隊的信譽或權益
。能讓人非常清楚的意識到此為仿作,而不會誤以為是團隊發布的原創作品或訊息
。模仿的商標雖然會使人聯想到是志祺七七的商標,但仍具詼諧、諷刺或批判等娛樂性
*獲得同意改作者,引用志祺七七頻道相關識別物時,需標註此引用已經過志祺七七團隊授權。
原則上我們不允許:
*非以評論、解說、研究、教學、新聞報導等目的,且未獲得志祺七七團隊同意,而任意使用志祺七七頻道影片內容、Logo、品牌相關識別物或素材(例如頻道Banner、片頭等)、志祺個人肖像等等。
*未獲得志祺七七團隊同意,任意將志祺七七頻道影片上傳至其它頻道或平台。
*任意改作志祺七七頻道影片內容,並造成不實言論、損害志祺七七品牌商譽或志祺個人名譽,或是造成「假借志祺七七名義而損害他人名譽或權益」之效果。
若違反上述規範,志祺七七團隊將可能依循 YouTube 平台相關政策規範(或你所引用至其它平台的相關政策規範)予以處理。針對造成嚴重不當影響者,亦不排除透過法律途徑進行必要處置。
——
【 本集參考資料 】
→統神 面臨財務危機 被迫兼差打工 辛酸畫面流出:https://bit.ly/3px6d6s
→Rick Astley - Never Gonna Give You Up (Video):https://bit.ly/3beyqd2
→亞洲統神-端火鍋事件整理:https://bit.ly/3unyLTA
→冒牌七七1號::https://bit.ly/2ZrGgKO
→冒牌七七2號::https://bit.ly/2ORU1k1
→HowFun / 與張家兄弟的雙聲道之間:https://bit.ly/2NneYmv
→統神被釣魚看自己端火鍋的影片:https://bit.ly/3pzhJ14
→Rick Astley 被 Rick Rolled:https://bit.ly/3bjnx9U
→New Internet Legend Manages to Rick Roll Rick Astley:https://yhoo.it/3aAsFr8
→Duckrolling:https://bit.ly/3dogmjr
→連假40萬人上當!點開見「端火鍋滑倒」崩潰 網哀號:好可憐:https://bit.ly/37vDicy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樹木花草保護權責單位、標準不一,傷腦筋】
高雄市樹木花草的管理分不同單位,依107年施行的「高雄市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第二條,權責單位依行道樹之植栽地點,劃分為:
一、主管機關:非屬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範圍。
二、各區公所:路寬六公尺以下道路範圍。
三、觀光局:觀光及風景特定區公告範圍。
四、海洋局:漁港區域養殖漁業生產區及魚塭集中區內農路。
五、農業局:農地重劃區外農路。
六、地政局:農地重劃區內農路。
七、水利局:水防道路。
權責單位多,對花草樹木的保護就容易各自為證,沒有統一標準就會形成各修各的,各剪各的。養工處現在有標準、有認證,但其他單位有嗎?
【全市統一標準,才能真正保護樹木花草】
在公民團體大力鼓吹、民代響應下,公部門終於認真檢討樹木管理的優化問題,催生了樹木植栽修剪認證機制,但離良善管理維護還有一段遠遠的路。高雄應有更積極、全面、具體、有效的公共樹木管理策略,並應引進民力,讓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共同參與政策的擬定,以及訂定更符合時下需求的自治條例予以規範。
這幾年因樹穴空間不足、改建工程造成樹木死亡、斷頭式不當修剪、種植養護缺乏專業規範……等問題,使得樹木腐朽、倒伏、折斷、死亡等時常發生,嚴重損害本市景觀、樹木健康。目前市府各局處樹木管理單位紛亂,缺乏樹木專業照顧人員,除急需專業的委員會審核樹木花草業務外,也應訂定「高雄市樹木花草保護管理自治條例」立專業的作業規範與對應罰則,讓公部門第一線執行同仁執法有所依據,減少不當維護公共樹木情事發生。
【請設立樹木管理委員會】
市府各局處移植、砍除樹木時常缺乏專業委員會審核,導致教育局、工務局、區公所、觀光局、水利局等局所管理樹木非常容易被砍除、移植,民怨四起,城市植樹綠化成果衰退。
其他縣市面臨同樣問題採取積極作法,台中市已成立樹木管理委員會,統合審查全市所有樹木移植、砍除必要性,並邀請公民團體、學者、業者共同參與,資訊公開,成功減少不當砍樹、移植案。高雄如引進類似委員會,以全市砍樹、移樹審查為該會主要任務,另納入樹種選擇清單與整體規劃、作業規範制定、重大綠化方針制定、重大綠化案件討論…等業務,如此作法對樹木管理政策必然有所助益。
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一次質詢,質詢市長,從比較城市的發展,探討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沒有科學園區,37年後,不同的城市發展差異(997)
延續王美惠議員的質詢,雖然嘉義市有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也有三百年文化傳承的觀光產業,為什麼嘉義市還是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窘境,比較嘉義市和新竹市的城市發展,分析出可能的原因 ,和市長分享,如圖示 。
第一,新竹市有653 公頃的科學園區,台灣西部走廊,只有嘉義市縣、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北邊的雲林,有96公頃,南邊的台南,有1043公頃 。
第二,嘉義市,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就已經完成,以26萬人口,作為都市計劃在上位的概念 ,不像嘉義縣,因為沒有都市計劃,只要縣政府需要,就可以在公益和必要性兩個原則下,辦理區段徵收,將農業區變成工業區,嘉義市卻徒有1500公頃的農地,受限都市計劃法,徒呼無奈,動彈不得。
依據都市計劃法,除非中央政策改變,行政院科技部,願意在嘉義縣市牛稠溪兩岸,成立科學園區,嘉義縣市,各自提供350公頃沿岸的農地,作為科學園區規劃用地。
中央負責土地徵收、道路規劃、污水下水道、水資源處理中心等公共設施建立,同時規劃國際大廠進駐,形成聚落,讓嘉義縣市,也可以擁有像新竹市一樣大小的科學園區。
讓嘉義縣市,除了傳統和觀光產業之外,有更健全的城市發展基礎 。
第三,面對全國少子化的危機,嘉義市出生人口率,從民國71年的4722人,降到現在的1886人 。
新竹市從6100人,降到現在的4019人。
嘉義市的降幅高達六成,新竹市的降幅,只有三成四 。
直接衝擊到的是15年後,嘉義市六所公立高中職校,招生人口嚴重不足,出生率過低的結果,就會反映在人口老化的問題上。
第四,嘉義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從民國71年的11,385人,增加到現在39,737 人,佔總人口的15% ,還差5%,就達到老年化社會標準,人口老化嚴重 。
新竹市的老年人口,從民國71年的13,775人,到現在53,428人,佔總人口數的12% 。
從比較城市的發展,沒有科學園區的結果,無論在出生率,和人口老化的比率上,都呈現了溫水煮青蛙的事實與困境,這也是嘉義市長照成本快速增加的遠因。
第五,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嘉義市和新竹市,傳統產業和觀光產業,從商業登記家數,並沒有巨大的差距。
但是,從公司登記的家數,和公司登記現有資本額的比較來看,就呈現出天差地遠別的巨大差距,嘉義市現有的公司登記是4799間新竹市是11,811間,沒有科學園區的嘉義市公司登記的資本額是五千八百萬元左右,新竹市則高達十億八千三百萬元以上,差距將近20倍 ,如果換算成實際的營業額,差距將會更為巨大,讓人怵目驚心,不忍卒睹 ,這也是嘉義市,累積37年,面臨青年外移的主因。
從比較城市的發展,沒有產業沒有就業,是今天嘉義市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結構性因素,唯有爭取中央補助的科學園區,才能改變這樣的困境,讓青年可以返鄉工作,讓三代同堂,成為嘉義人,可以實現的夢想 。
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在 梅高文(趙杰)的公共行星- 主題:公共政策--前瞻基礎建設計 ...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瞭解全國各縣市的需求及必要性,共歸納出可在4年(106-109年)內完成的十大工程,共涵蓋交通、福祉、產業、文資、休憩等部門。包括改善停車問題、提升道路品質、城鎮之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