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的世代,你有想過我們能在地球上存活下來嗎?
有一次吃飯遇到一位研究生學長,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碳排放的議題」,他開心的與我談半小時他成功畢業完成的內容,裡面也包括談論核能風險、協定協議、規定、時間規劃、減少車輛、報廢汽車、廢核減碳...等等
他花很長的時間去完成這個研究,因為全球暖化正是我們能不能繼續存活的很大關鍵。
而目前世界政治局勢是最不穩定的階段,地球的氣候也受到威脅,疫情、災難、環境變遷、空氣污染、戰爭...都在上演中。
我上個月在一個事工有連續兩三個月的時間他們每一天線上,小組的分配,專為國際事項來瞭解與關心,而最常看見的都是氣候變化引發的乾旱、森林大火、飢荒...等等。
然而現在的氣候變遷正式加速災難性的趨勢,持續升高的溫度,兩極冰帽面積大量減小、濫伐森林、引發大火,人口過剩、疾病、飢荒、水資源短缺,與會瀕臨絕種的動物...
全球暖化是由人類引起的,因著人的自私、驕傲與貪婪造成世界的動盪與死亡,南北極大冰帽融解降低了對太陽光的反射進一步升高地球溫度,氣候變遷對亞馬遜地區及其他雨淋的破壞,讓我們少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
而海洋深溫,釋放出二氧化碳這兩個現象加起來將近一步加劇室溫效應,是全球暖化更為嚴重,這很可能地球會變成和金星一樣高溫,非常炎熱高溫可達250度,會下起硫酸雨,人類絕對沒辦法再這樣的環境存活。
我們應該要了解這些危險,以及核武帶來的毀滅性,它可以永久改變地球上所有生命和命運。
而那些科學家、研究員,都在努力的想辦法解決,雖然手上握有相關技術,但需要的是政治上意願。
作為社會公民的一份子,大家有責任把所做所學,分享給公眾,讓大家有所警覺,讓社會與政府採取行動。
#歡迎分享
#我也是有在關心這類的議題
#我們人總是只顧著自己的吃喝玩樂
#想擁有好的汽車與生活而傷害這世界
#或是覺得那些不關自己的事情因為很遙遠
#海冰的融化已經對極地野生動物造成影響
#即使是位居食物鏈頂端的北極熊也無法倖免
#想到就覺得悲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覺得,極端氣候不過是北極熊的事嗎? 當地球面臨氣候危機,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其實聯合國指出,光是在2018年,就有超過6200萬人,受到極端氣候影響,不過隨著全球暖化速度加快,極端氣候頻率也跟著升高,有如像災難片般的劇情,不斷在全球各地真實上演。 而且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台灣是全世界極端氣候脆...
全球 暖 化 對 北極熊 的 傷害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磅回應,值得大家參考。.....
via 戴興盛教授:“很感謝Tony Yen的發文,更深度闡述了我1月4日貼文《臺灣看待太陽光電議題的思考框架亟待提升》試圖向臺灣社會提出的呼籲。Tony Yen文中這句話,是特別值得臺灣社會反思的:「當有人號稱想養綠、減碳,卻將綠能和既有土地利用形式的競合過程、變動型再生能源的電力輸出波動、充放能的損失等等特性,誇大成綠能尚不成熟、綠能為主的能源系統不可行的理由時,他的行為和所宣稱欲達成的目標,便出現了嚴重斷裂。遺憾的是,這樣的斷裂主導著台灣關於氣候與能源政策討論過久,使得社會整體從來不把一個以綠能為能源系統主體的未來當成必須達成的前提來行事。」
在一個更廣泛的永續議題層面上,「行為和所宣稱欲達成的目標,便出現了嚴重斷裂」,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問自己還有問整個社會的事情,這種現象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例如,很多大企業都會強調自己CSR做得多好,年減碳等同10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它們卻刻意不提自己原來的碳排放量是千百個的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還有,就在宣揚自己的減量表現之時,它的總排放量還是增加的,只是增加的沒有business as usual時那麼多而已!!
但這種思考斷裂不僅發生在排碳大戶上,也會發生在各種排碳相對小戶上、還有我們每個人身上。即使是深懷環境關懷的人們,也經常發生這種斷裂。典型的情形是,見到農民、弱勢族群、氣候難民、北極熊艱困處境的報導時,便疾呼要趕快行動控制全球暖化,在另外一天,當看到太陽光電場出現在某處時,又說這是生態浩劫。所以,假如我們真心的關切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與弱勢人類社群的全面性傷害的話,為什麼當自己、以及我們所處的社會該作些什麼來對抗全球暖化時,又在說這些措施這裡不好那裡不對?人類社會若有什麼神奇的子彈可以零排碳而且沒有任何缺點,為何大家不趕快提出來呢?
對於再生能源,我們當然應該討論它們的衝擊、以及如何減緩這些衝擊。但臺灣社會對這議題的討論缺乏系統性思考,而這來自於臺灣社會在討論這些議題時嚴重缺乏知識基礎,經常僅是出於價值理念以及感情。例如,在關於平地人造林到底應不應該(部分)轉做太陽光電用途時,很多人提出平地造林也會固碳。這當然沒錯,但臺灣社會有多少人理解,在臺灣的當前脈絡下,到底是是平地造林還是太陽光電減碳的效率高?差距有多大?若不立基於知識證據的基礎,有些人說造林好,有些人說光電好,這要如何進行公共政策討論?
有些人說,平地造林還有其他生態功能,所以不能僅考量減碳的角度。這當然是,但所有的論點都應該要跟系統裡其他重要的考慮面向互相權衡才可以做決定,否則若以臺灣社會慣常灑狗血、滑波式的討論方式,我們更可以主張,既然平地造林具備這麼多的生態功能,臺灣為何不把每一吋土地都變成平地造林?
有臉友善意的提醒,在倡議再生能源時,更要先節能。我很同意這建議的一半(我不同意的另外一半是,沒有誰先做後做的問題了,兩者都要趕快做,否則完全來不及)。臺灣社會的確應節約能源,關於這一點,理論與實務上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是透過碳稅提高能源價格,要讓排碳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事實上臺灣早有眾多個人與團體在倡議這件事多年,但之所以遲遲未有進展,原因也很清楚,在臺灣艱困的公共政策與決策環境中,那個政府要是勇敢提出實際的方案,它注定就要陷入政治風暴中。舉例而言,只要電視記者訪問幾位路人,路人說「中華民國就是萬萬稅啦」或「小老百姓日子都那麼難過了政府還要來搶錢」,再加上反對者動員推波助瀾,有那個有意義的政策不會胎死腹中?不管那個政策的確是有理論根據、實務上多國實施有效、只是很可惜的不是完美無缺的。
這個手法之有效與普遍,大家都學會用了。在今天的環境下,只要一張農地(或一個地景)中出現光電場的照片,加上毀農毀生態的標題,太陽光電的社會形象就毀了。有人會論證,太陽光電本來就不應出現在農地上,同理可證,那更萬惡的燃煤、燃汽、以及一切燃燒化石燃料或耗能的物品、會造成負面衝擊的人類活動(如汽車、工廠、交通、電腦、住家、公共設施、從雲林運到台北的蔬菜與豬肉、醫院的備用柴油發電機…),為何該出現在臺灣這片土地上?我們這些很明顯沒有零碳排的廠商與國民,還明顯侵佔了原有自然生態的用地,為何不馬上跳海?
我理解很多人使用上述手法,僅是希望用吸引社會的作法來彰顯議題,並非不理解系統思考。但我還是要提醒,在論述內涵上若不能同時把系統裡該關照的重要因子同時探討,那麼灑狗血的方式會誤導民眾過度聚焦於某一點上,讓整個社會更無法以系統的方式思考。
臺灣缺乏系統思考,缺乏以知識為基礎的思考,習慣用理念交鋒而不願瞭解這世界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在面對抉擇時總是希望能追求完美而不願意做決定(因為做決定的人一定要背負決定有缺失的罵名),這樣的思考與論事習慣,使得臺灣在很多重大永續議題上身陷泥淖,動彈不得。是該改變了,再不改變這種僵固的思考模式,我們捍衛不了心愛的地球與臺灣,我們甚至保護不了我們心愛的親人的生命。請容我提醒一個很直接的情境,那天臺灣若很不幸的因為全球暖化、天災、戰爭、疫情或其他重大環境變動,而三個月無法進口糧食與能源時,臺灣兩千三百萬人會不會馬上決定把平地造林、次生林或自然森林變成農田或太陽光電場?我保證會的。”
東華大學戴興盛教授臉書回應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hsingsheng.tai/posts/2851916931792731
♡
全球 暖 化 對 北極熊 的 傷害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
<單則精選>
彭博社報導稱,總統川普正在促成一項北極鑽探租賃模式,趕在總統當選人拜登接任前,拍賣美國北極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的鑽探權,而這與新總統拜登政策背道而馳,被視為川普卸任前的焦土策略。
北極石油探勘是川普上任以來心心念念的計劃,2017年就包裹在稅制改革中提出,共和黨從中央到地方將之視為拚經濟的重大機遇,美能源情報署粗估,一旦成功開採,將可讓美國穩坐全球第一大產油國地位,但對民主黨及環保人士來說,這裡向來是不容侵犯的聖地,自80年代開始數度攻防,民主黨總統柯林頓甚至為此不惜動用否決權。
卸任前的川普突然下令加速拍賣,顯然是欲造成一種既成事實,但礙於技術上的高難度與成本,目前尚未可知會有多少公司參與競標,且拜登上任後,可用水資源的取得及道路通行證加以阻擋,後續未必沒有轉圜空間。
但若未能擋下,包括川普政府現在在保護區內進行的3D地震調查,都可能會傷害稀有物種、危害北極熊的家,拜登就任後必須逆轉,否則就會是全人類一起付出代價。
{內文}
(彭博新聞主播)
彭博社報導稱,川普總統正在促成一項北極鑽探租賃模式,趕在總統當選人拜登接任前,川普政府態度積極,欲在總統當選人拜登宣誓就職之前,拍賣美國北極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的鑽探權,而拜登已經誓言要阻止該地區所有石油探勘
總統卸任前拚政績,這是川普離開白宮前60天心心念念的事,而加速拍賣「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ANWR鑽探權的計畫,更是他打上任以來,2017年就包裹在稅制改革中的一項授權提案,要在生態保護區裡出租石油開採權。
(川普/美國總統)
有一天有個油業的朋友打給我,"是真的嗎?你手上有ANWR的法案",我說,我不知道耶,誰知道啊,那是什麼,他說,雷根也試過(通過ANWR法案),每位總統幾乎都試過,我說,你沒開玩笑吧,我喜歡這主意,之後我們很拚得要把ANWR弄過關,是他(油業朋友)說服我的
當時的共和黨在參眾兩院都是多數,商人總統意外得知的內線消息,不只獲得共和黨政府全力支持,地方官員也高調附和。
(Michael Dunleavy/阿拉斯加州長)
對於這個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對於阿拉斯加來說,它將創造就業,它將創造機會,且將為我們的國家創造財富和安全,而且沒有人能比阿拉斯加更好地完成像石油開發這樣的項目,我們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更注意環境保護
全球石油開發者長期覬覦這片,廣達8萬平方公里,杳無人煙的化外之地,那是1867年俄國沙皇,以每英畝2美分的價格,賤賣給美國的「荒涼凍土」,昔日以孕育全球最原始的高山冰原,和極地動物著稱。
(CNN記者)
眼前從麝牛到熊類 灰熊和北極熊都有,最輕鬆可見的當屬馴鹿,而且不是幾隻
是成千上萬的壯觀馴鹿
它位在美阿拉斯加州的東北角,1960年總統艾森豪首度將該區域指定為保護區,1980年卡特總統將保護區域擴大,並命名為ANWR「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多數地區開發受到法律禁止,但最貼近北極海域的1002區,始終被排除在外,因為當地據信蘊藏超過百億桶原油,美國能源情報署粗估,一旦成功開採,將使美國單日1千萬桶的原油產量,增加至少20%,最快2030年,美單日原油產量可望藉此飆破1200萬桶,穩居全球第一大產油國地位,但石油開發可能對生態造成的破壞,也讓環保主張者認定,這裡是不能退讓的「聖地」,民主共和兩黨自80年代開始,就在此進行過多次激烈的政治攻防,民主黨總統甚至不惜動用否決權,阻擋對該地的生態破壞。
(Fortune Magazine影片旁白)
1995年共和黨挾參眾兩院多數黨的優勢,將ANWR採油法案挾帶在預算案內,預算案在參眾兩院都成功闖關,最後遭柯林頓總統否決,這項預算案讓石油業者能鑽挖破壞未受染的阿拉斯加極地,今天我予以否決。時至近日,歐巴馬總統任內立法,將ANWR範圍內的1002區域等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我的內政部門正著手一項全面性的法案,禁止對北極保護區的任何開採
如今卸任前的總統川普突然下令加速鑽探權的拍賣計畫,外界質疑這根本是一種焦土政策,川普試圖在執政最後階段造成若干既定事實,《紐約時報》說,雖然礙於北極鑽油的高難度與成本,目前尚不清楚會有多少石油公司展現競標企圖,但內政部長伯恩哈特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年底前絕對會銷售完成,這對環保人士來說,無疑正迎來一場巨大的生態浩劫。
(Lena Moffitt/美環保團體Sierra Club資深總監)
漏油絕對是我們擔心的衝擊之一,如果該地區真如川普政府所說,那樣進行全面性的探勘,必定會破壞該地區生態,而且事實是它如此遙遠,你知道這根本是一個沒有道路的地方,你必須搭超小超小型的飛機,花好幾個小時才能到達,所以任何規模的石油外洩,都可能在這裡造成毀滅性的破壞,而這僅僅是對該區域開放進行實際鑽探時,再次威脅到該地區的環境影響之一,鑽井平台還會導致空氣污染,甚至僅僅是修路都會造成污染,進行探勘所必經的道路和人工營地,都可能會對當地,甚至看不到人類的野生動植物,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環保人士樂觀看待可能存在的轉圜空間,因為租賃權就算加速在明年1月20號,拜登就任前全數售出,石油公司要進行鑽探開採,還是得先取得水資源及道路通行證,新政府大可以藉此拖延或拒絕授權,且數家美國大型銀行均已明確表態,不會贊助北極地區的鑽探計畫,這也迫使川普政府隨後改提另一方案,也就是在拜登上任前,
進行保護區內的3D地震調查,這項調查能具體查明,當地潛在的地下石油蘊藏量,但環保團體也警告,此類大型工業活動恐將危害北極熊的家。
(Lena Moffitt/美環保團體Sierra Club資深總監)
博福特海域是北極熊生小寶寶的一個重要的地方,就像他們的窩一樣,如果受到干擾,他們就很可能會離開他們的窩,此舉將會威脅到它們的寶寶
川普做為一個始終拒絕承認暖化,並高舉經濟大旗忽視環保的美國總統,當然不會在意那些北極熊的滅絕,當他呼喊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時候,著眼的是美國不但要能源自主,還要成為全球能源的出口大國,卸任前的最後一擊,彰顯的固然是他過去一貫,把美國當企業經營的信念,但新總統拜登必須逆轉,因為這攸關的,不只是保護區內的稀有物種,還有整個地球生態與環保的未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DCtjGEpVYQ
【完整版】2020.11.22《文茜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xZxLkVXtY
全球 暖 化 對 北極熊 的 傷害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覺得,極端氣候不過是北極熊的事嗎?
當地球面臨氣候危機,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其實聯合國指出,光是在2018年,就有超過6200萬人,受到極端氣候影響,不過隨著全球暖化速度加快,極端氣候頻率也跟著升高,有如像災難片般的劇情,不斷在全球各地真實上演。
而且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台灣是全世界極端氣候脆弱度最高的國家,極端氣候將對台灣造成巨大的傷害!
如果我們再不做出改變,這些像世界末日般的場景,將不再只隨著災難片下檔消失,而是可能在未來的每一天,真實上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qAM_L0Wy40/hqdefault.jpg)
全球 暖 化 對 北極熊 的 傷害 在 思杰髮舖- 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的沿海陸地 的推薦與評價
... 活動與生命安全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很多人覺得全球暖化離自己很遙遠,但對生活在北極圈的北極熊來說,越來越溫暖的氣候,已經成了阻礙牠們的生存的無形殺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