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代表不應出席阿拉斯加峰會
上周在美國阿拉斯加,開了拜登上台後的第一次中美高層會議。今次峰會被形容為針鋒相對,高潮來得很早,就在傳媒面前講的開場白。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先發言,客氣說話不多,已開始批評中國的所謂人權狀况問題。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回答亦不假以顏色,直接指出美國不守外交禮節,本以為農曆新年前,美國總統拜登主動打電語給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中國人民拜年,是個友善的好開始,所以才答應這次峰會。但竟然在開會前數天,再次以新疆為藉口,宣布對24名中國官員的所謂制裁,明顯是故意侮辱中國。發言中被認為最精彩的一句可能是「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
峰會前制裁中方官員 故意侮辱中國
中國人民反應非常熱烈,覺得中國人終於站起來了,不再像120年前簽署《辛丑條約》時,可被西方隨意侮辱!中國對美國全球霸凌的指摘,對美國本身人權問題的提點都是事實,對新疆和香港人權問題無理指控的解釋,更充滿理據。但西方傳媒完全不感興趣,只會扭曲為討好本國人民的宣傳!為何傳媒有權妄下如此荒謬定論!
會議本身是閉門的,內容沒有公開,亦沒有會後共同宣言或記招。中方只禮貌地說會議坦誠和有建設性,美方說法也差不多,但不忘故意多踩一腳,說當美方提到新疆和香港人權問題時,形容中方反應為意料之內的「defensive」(意指心虛充滿戒心)!
會議的唯一重要結論是美中願意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合作,當然是好事。但我已多次指出,解決氣候問題需要維持數十年的長期穩定政策,今天拜登支持,但他連走樓梯都不穩,能否完成任期都是個疑問,莫說下屆總統的政策如何,根本無法預測,特朗普捲土重來都有可能。雙方似乎亦同意繼續對話,亦算好事。
近月中國通、現任亞洲協會會長、前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不斷警告美中角力,如毫無遊戲規則,隨時擦槍走火,導致世界大戰,所以建議必須把這場龍爭虎鬥放在一個「有管控的戰略競爭」(Managed Strategic Competition)的框架之下。他想理想化地(仍稍偏幫美國)企圖把鬥爭分為3種:
(1)可合作解決的問題。理論上可以和應該合作的地方很多,除氣候變化外,另一迫切危機是處理揮之不去的疫情,已出現多種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全球大部分地區確診再次上升,發達國家自私無比,囤積遠超人口需要的疫苗,大部分貧窮落後國家,只得到中國援助,但仍然遠不足夠,是一場人道災難,嚴重性遠超甚至超過個別種族滅絕!早前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的所謂「四方安全對話」(QUAD),舉行領袖視像峰會,同意為亞洲提供10億劑疫苗,是好事,但不害羞地承認此舉出發點只為抗衡中國!
陸克文亦指出,其實值得亦需要中美合作的另一議題是對貧困國家的「債務寬恕」(debt relief)。疫情下,全球經濟衰退,不少國家確無力償還國際貸款,極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組織的援助。IMF和World Bank同為二戰後美歐帶領成立,至今仍維持充滿種族歧視的規矩,World Bank總裁永遠是美國人,IMF總裁必須是歐洲人。
既然中國已成為超級強國,怎可繼續接受此無理規限,所以自立門戶,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BRICS Development Bank)等組織。按照大部分對國際援助有經驗的銀行家所說,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和金磚銀行,行政上比IMF、World Bank、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等傳統組織更有效率,更專業和更清廉。
世銀IMF滿是官僚與歧視
我念的是Public and Private Management,相信「noblesse oblige」(貴族義務)這句法文格言,所以20年前當我離開投行時,曾考慮轉而投身於這些國際發展銀行,但當我向一些有經驗的朋友請教時,他們異口同聲勸我千萬不可,因為這些機構不止極度官僚,毫無效率,一切政治掛帥,完全按照西方老闆的利益為依歸,貪腐情况更非常嚴重!多謝朋友的提點,後來就放棄了這天真念頭。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IMF對受到外資急撤嚴重衝擊的亞洲各國的建議是,你們過度揮霍,咎由自取,所以必須勒緊褲頭,極力削減開支。即使導致無數人破產,政府倒台,不少地方如印尼,甚至出現恐怖血腥暴亂,也冷血不理!到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主角換為美國和歐洲,IMF和其他國際組織的腔調就完全不一樣,異口同聲贊同和鼓吹極度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去年疫情中,哪一個西方國家的財赤低於GDP的10%?勒緊褲頭?大概這只是肚滿腸肥的西方人,跟營養不良腰圍只有20吋的貧困有色人種,開的玩笑吧!
西方人喜愛無理指控中國的一帶一路發展計劃為經濟侵略,甚至形容為「債務陷阱」(debt trap)外交。之前我已提過希臘前財政部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在一次演說中敘述的一個故事,希臘出售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 Port)給中遠,本來條件在他上任前都已談好,但他認為不公平,所以向中方提出修改條款的要求,中方竟大方接受,把部分股權捐給了希臘的退休基金。他問觀眾,如果換轉買方為美國或歐洲機構,會答應嗎?在「寬恕」國際貸款這議題上,我願意打賭,中國必比美國更願意接受,更樂意伸出援手。
國家發展科技 勿扼殺民企發展空間
(2)中美也有很多競爭範疇,包括科技、貿易、投資、貨幣、經濟、外交和軍備等等。重要科技尤其半導體,兩方都有不足之處。中國仍然落後於美國,但美國在製造半導體的技術上,亦已遠遠落後於台灣和韓國,這亦是近年東北亞局勢變得如此緊張的最主要原因。不少美國朋友,包括前國防和外交高官,以及主要投行科技分析師,都記得我是最先提出此重要觀點的。
數年前在中美貿易科技戰尚未正式開始前,我也寫過文章,提到曾在深圳,跟一些華為工程師和管理層交換對中國發展半導體計劃的一些觀察和意見。當時大家都同意全球最重要企業就是台積電,而中國面對的技術瓶頸很多,最主要的包括生產器材和EDA設計軟件等等。更麻煩的是欲速則不達,如清華紫光般大量砸錢投資,也不一定成功,反而招來西方的不安,反而更落力打壓,結果反陷入嚴重財困。
中國仍必須努力自力更生,發展自己的科技,但要提醒一點,國家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支持大學裏的基本科研,但小心過度扼殺民企的發展空間,應用科技發展上,他們更具創意,效率更高。不止中國,美國的最重要技術發展動力,亦來自企業家,近年最成功例子當然是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不止Tesla帶來全球電動車革命,SpaceX發射火箭的技術,亦遠比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甚至比中國更先進,Starlink(星鏈)的潛力亦不容忽視。FAAMNG等科技企業,固然有一定壟斷性,但美國幸有這批後浪,才可繼續保住全球經濟、金融、科技和控制傳媒的霸權,的確需要小心考慮如何監管,但美國絕不會不顧後果地把他們打死。中國也必須小心處理龍頭科技公司的監管問題,大不一定就是有罪!
美國續在軍事上耗國力未必是壞事
美國對華政策,採取過時的冷戰思維,重新進行軍備競賽。中國在這方面較冷靜,但仍不斷發展更先進軍備,提升戰鬥力。美國恐嚇世人,中國野心勃勃,國防開支急速增加,但其實中國國防支出非常克制,去年約1800億美元,不到GDP的1.5%,比美國經常投訴支出過低的北約(NATO)盟友如德國的1.57%還要低!美國自己的國防支出接近瘋狂,每年超過7500億美元,近乎無王管,多年漠視國會的核數要求。美國的國防支出是後面10個國家的總和,比十九世紀英國遵行的「兩強標準」(Two-Power Standard)更誇張;美國擁有7000枚核彈,為中國20倍;美國的海外基地800個,中國只有3個。美國塗炭生靈,在阿富汗和中東各地打了20年的forever wars,連繼續打下去的原因都不知道了!
中國千萬不要墮入此冷戰陷阱,讓美國繼續在軍事上消耗國力,也未必是壞事。重要的是中國繼續發展和平的外交政策,只需保護國家安全,拒絕稱霸,更不會無理攻圢其他國家,最終必能贏得道德高地。
(3)陸克文建議美中雙方講清楚自己的核心利益,劃下不可碰犯的紅線,然後要求互相尊重。這建議最不切實際和最危險。中國似乎有點太天真,真的說出紅線,包括中國領土完整,美國不可干預內政和不可質疑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確有廣大人民的支持。美國聰明得多,布林肯把這第三類範疇形容為adversarial(對抗)關係,在所謂新疆、西藏和香港人權,以及台灣問題上,必定會繼續發言和增加壓力,這些不就是中國定性為不可碰犯的紅線!
中方也有提到BLM問題,批評美國人權狀况,但布林肯狡猾地自辯美國從沒有自稱完美,且引用《美國憲法》的前言,永遠在追求「more perfect union」(更完美聯邦)。多漂亮的高調,但只是完美BS,完全解決不了美國面對的實際危機,無日無之的恐怖槍殺案,和日益嚴重的歧視和襲擊亞裔人士問題等等。美國聰明地不願說出美國的真正紅線──過時反民主體制,令到美國在過去30年,不管民主黨或共和黨掌政,已淪為一個充滿不公、仇恨、怨氣,貧富懸殊加劇,人均壽命下跌,由一小撮權貴操控的「金權政治」(plutocracy)社會!
近年未邀中國領導人訪美 於禮不合
有人問我,怎樣評價中國在阿拉斯加峰會的表現。我也同意表現不錯,有點火藥味,但說出了一些重點,亦達到某些效果。但我的建議是不應答應去阿拉斯加參加峰會,應堅決要求美國來中國開會。
首先從外交禮儀上,上次是去年6月跟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峰會,已在夏威夷舉行,禮尚往來,即使拜登是新上任總統,今次峰會實應在中國舉行;加上在整個特朗普4年任期內,從未邀請中國領導人去美國作國事訪問,但特朗普上任不久,習主席和夫人給足面子,去了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Mar-a-Lago)作友善家訪。後來亦邀請了特朗普到中國作正式國事訪問,規格上非常隆重。
之後美國發動貿易戰,中國領導人回訪美國一事就被擱置了,後來特朗普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想當和事佬──他老婆伊萬卡(Ivanka Trump)跟鄧文迪為閨密,企圖安排習主席再度訪問佛州。在一次2018年華盛頓峰會上,偶然碰到他,私下交談中,我直言此舉於禮不合,必須邀請習主席到華盛頓作正式國事訪問。但隨着關係惡化和疫情爆發,此事也不了了之。
中國應制裁美國涉中東政策官員
中國不應出席阿拉斯加峰會的更重要原因是主客發言次序的問題。如今次峰會在中國舉行,作為主人家,必然是先發言的一方,亦即是有寶貴的主動權。我建議提出的第一點應是為中東伊斯蘭教徒發聲,質詢為何美國20年來不停濫殺和打壓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和北非等無辜人民,死傷人數過百萬,因此而失去家園的難民數百萬!中國甚至應宣布對掌管中東政策的美國外交和軍方官員,作出一些制裁。
即使西方傳媒偏頗,總要報道主人家的第一句開場白,亦不可以形容為defensive吧!
(中環資產持有台積電、Tesla、Apple、Amazon、Microsoft、Netflix及Google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全球難民大部分來自哪三個國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1.年年發生的加州野火,今年在規模及蔓延速度上都更甚以往,紐時形容,是跨越百年紀錄的高溫、乾燥加上強風,讓整個加州宛若一個滾燙的大熔爐,一個小小火苗都會創造新的火場。
2.破紀錄的燃燒面積,導致多地展開史上最大規模撤離,且數百棟民宅慘遭野火吞噬,奧勒岡州死亡人數恐將創下州史之最。劇烈的火勢還讓大量的灰燼及濃煙在一夜之間上升四萬英呎,集結成面積龐大的遮蔽物,整個北加州紅通通一片,彷彿身處火星。
3.不同於往年大部分火源來自人為疏忽或是電線走火等意外,今年這一波接一波的森林大火,肇因於夏季格外頻繁的乾雷爆(dry lightning storm),遇上破紀錄的熱浪與強風助長才會讓野火席捲整個西海岸。且源自1932年的加州野火正進入一段猛火期(mega-fire),未來森林野火的規模,將遠遠超出我們的記憶與想像。
4.但在最需要團結抗暖化的時刻,美總統川普自上任以來,先後帶領著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放鬆限制有毒空氣污染等一系列政策都與科學界的努力背道而馳,近期還公然宣稱自己是「偉大的環保主義者」、「美國史上第一位環保總統」,佛州、喬治亞和南卡沿海將暫停開採石油及天然氣十年,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政治創舉。
5.一份最新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研究稱,格陵蘭與南極冰蓋正因全球暖化而快速消融,西元2100年前,海平面將升高至少40公分,足足是IPCC先前預估值的三倍,本世紀中葉,全球極有可能就會出現5千萬人每年深陷沿海洪患,「氣候難民」將成為我們這個世代就會成真的噩夢,加州野火只是序曲。
{內文}
(新聞片段)
今晚加州至少發生25場野火,許多野火繼續大範圍擴張,燒毀數百萬英畝土地,威脅數千人,佛雷斯諾附近的小溪野火,僅四天時間就燒毀了超過14.3萬英畝土地,消防人員無法控制它
明明是年年上演的固定戲碼,2020加州野火卻更甚以往,在規模及蔓延速度上,殺得人們措手不及。
(加州居民)
我們完全被困住了,我們四面八方都有火,所有道路都被燒毀了
(加州居民)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地獄,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可以形容
(Lt. BrandonPursell/佛雷斯諾縣警長)
這是佛雷斯諾縣史上最大最危險的火災之一,我們正處在一個未知領域,大規模的疏散對上火勢的快速擴散
火勢最初是從南加州的牧場公園冒出,然後伴隨著狂風一路向北延燒。
(氣象主播)
這場森林野火發生在佛雷斯諾縣,從星期五晚間開始燒起,而且因為整個加州天氣太熱,而且乾燥,所以大火一發不可收拾
(CNN主播/潘蜜拉布朗/聲音來源)
全(加)州燒毀了超過200萬英畝面積,那(範圍)已經超越紐約的10倍,足足是紐約市大小的10倍
《紐約時報》形容,高溫 乾燥加上野火,讓整個加州宛若一個滾燙的大熔爐,全美人口最多的郡,洛杉磯伍德蘭山地區,9月6號出現攝氏49.44度高溫,創當地史上最高溫紀錄,更為野火的蔓延提供了最佳環境。
(CNN氣象記者/毛爾丁)
我們可以看到(加州)氣溫已經高到跨越百年紀錄,沒有雨水,如此乾燥的情況,就像添加燃油般容易引起更多火災
艾多雷多的那場森林大火,甚至源自一場寶寶性別揭曉派對上,所使用的煙火裝置,光是這個小小的火苗,自上周六就燒光了附近9千英畝林地。
(加州居民)
真的毫無預警,野火延燒之快,讓我們完全無力招架
(新聞旁白)
加州消防人員稱,這是史上最艱難的直升機救援行動,因為要在毫無能見度的情況下,駕馭強風飛越山谷,儘管火光照亮了整條山脊線,但最終能成功救出這兩百名受困者,對這些退伍軍人來說,仍是超越任何一場戰役的巨大挑戰
(Jason Sanchez/加州國民兵公共事務官員)
煙霧太濃了,以致於飛行員根本看不到地形,無法著陸安全或確定撤離人員的位置
且不只是加州,這場山林野火一路蔓延至鄰近的亞利桑那 奧勒岡,然後向北燒到華盛頓州,周二突然竄出的熊火(Bear Fire),甚至瞬間燒出超過100個火場
(傑克森縣警消人員/聲音來源)
我們需要其他單位的支援,這場火很快就會擊中其他建築物
破紀錄的燃燒面積,已經導致多地展開史上最大規模撤離,且由於數百棟民宅慘遭野火吞噬,奧勒岡州州長悲痛地說,該地死亡人數恐將創下州史之最,全州必須立刻進入緊急狀態,因為此刻的直升機就算投放再多的阻燃劑,也難以抵抗持續擴大的烈焰。
最可怕的是,劇烈的火勢讓大量的灰燼及濃煙,在一夜之間上升四萬英呎,集結成面積龐大的遮蔽物,橫跨近乎整個北加州,原該艷陽高掛的大白天,室內卻漆黑一片,舊金山民眾大呼彷彿身處火星,紅通通場景宛若末日,讓人怵目驚心。
(舊金山居民)
我原本只是想知道現在幾點鐘,然後我看向窗外,看起來就像世界末日,我的意思是,你可以說感覺就像哪裡出了嚴重問題,而就工作和呼吸而言,所有這些污染對我們住在灣區的人來說,絕對都是不健康的
紐時報導稱,今年這場加州野火正給美國西部帶來嚴重的破壞,不只250萬英畝的燒毀面積,足足是去年同期的20倍,且不同於往年大部分火源來自人為疏忽,或是電線走火等意外,今年這一波接一波的森林大火,肇因於夏季格外頻繁的乾雷爆(dry lightning storm),又遇上破紀錄的熱浪與強風助長,才會讓野火席捲整個西海岸,且現在還只是開始,最糟的時刻還沒到來。
(Leah Stokes/加州大學UCSB環境政策助理教授)
我們知道,根據科學家研究,在這個氣候變遷的世界中,我們比以往擁有五倍的野火風險,那是因為氣候真的很熱又乾燥,因為我們陷入了乾旱,而且當然,因氣候變遷所引發的乾旱,已導致大量植被死亡,這意味著周圍有很多林木很容易被點燃,諸如性別揭露派對或其任何形式產生的一點火花,很快就會變成巨大的地獄
根據U.C Santa Barbara環境政策助理教授Leah Stokes的說法,加州野火最早可以溯源自1932年,但史上最大的十場森林大火,全發生在2千年之後,因為我們正進入一段猛烈的野火期(mega-fire),換言之,未來森林野火的規模,將遠遠超出我們的記憶與想像,只是正當美國最需要為對抗暖化團結一致之際,總統川普自上任以來,先後帶領著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放鬆限制有毒空氣污染,一系列政策都與科學界的努力背道而馳,如今卻為了連任,在佛州支持者面前公然宣稱,自己是「偉大的環保主義者」,「美國史上第一位環保總統」,在他的領導之下,佛州 喬治亞和南卡沿海將暫停開採石油及天然氣十年,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政治創舉。
(川普/美國總統)
我的政府每天都在證明我們可以改善環境,同時創造數百萬個高薪工作,拜登的計劃將摧毀美國的中產階級,同時免費向世界上最嚴重的外國污染者授予通行證,如中國 俄羅斯 印度和許多其他國家,他們不必清理土地,但我們必須清理土地 左派的議程不是關於保護環境,是在懲罰美國,這是真的,我的團隊不是專注於激進的意識形態,而是專注於提供實際成果,這就是我們擁有的,現在我們擁有這個國家有史以來最乾淨的空氣,至少是過去40年來(最乾淨)
我們已經沒有時間,浪費在這些無謂的爭執上,一份最新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研究稱,格陵蘭與南極冰蓋正因全球暖化而快速消融,預測顯示,若照這個速度持續下去,西元2100年前,海平面將升高至少40公分,足足是IPCC先前預估值的三倍,專家大聲疾呼,如果我們再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冰蓋在最大程度的流失情況下,極有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全球就有5千萬人每年將面臨沿海洪患,「氣候難民」將成為我們這個世代就會成真的噩夢,而加州野火,絕對只是這一連串氣候危機的序曲。
全球難民大部分來自哪三個國家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Glocal Food x Glocal Chatroom] 訪問咖啡師:理想興趣兼顧 擁抱國際咖啡夢
咖啡源自埃塞俄比亞。十三世紀時,埃塞俄比亞人入侵也門時,將咖啡帶到阿拉伯世界,咖啡在開始廣受阿拉伯人歡迎。十七世紀時,歐洲殖民者將咖啡樹帶到印尼,及後,更將咖啡種植技術帶到美洲。其後,在十八世紀末,咖啡出口便成為了巴西的主要收入來源。時至今天,咖啡已經緊隨石油成為世界第二大商品,其交易更超過米、麥和粟米等主要糧食。因此,若指咖啡具有國際戰略價值亦不為過。
香港人無論是為提神或是品味生活都喜歡喝幾口咖啡,因此,咖啡在香港人的生活中也佔了重要一席,由茶餐廳到連鎖咖啡店,再到精品咖啡店,當中各式各樣的咖啡都一應俱全;同時,也不乏有心人積極推動咖啡文化在香港的發展,其中一位就是Patrick。他具有歐洲和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證書,歷任國際咖啡評判團體成員,由咖啡豆種植、烘焙,直到沖製,他都有獨到見解。除此之外,他希望憑藉在咖啡方面的知識,推動非洲和中美洲的咖啡業發展,同時,亦積極在東亞地區推廣咖啡文化。所以,他能以咖啡專業角度剖析咖啡如何連繫香港和世界。
答:Patrick Tam (P) ,美國CQI認可杯測師,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評審問:沈旭暉
S: 其實,咖啡事業並非你的正業,為何你願意投放這麼多心力到當中呢?
P: 起初,我是為滿足自己對咖啡的求知欲。慢慢地,我發現咖啡已成為我和其他國家人士溝通的共同語言,亦讓我更容易和其他人打開話匣子。同時,通過這些交流,我也知道不少啡農背後的辛酸。大部分人只關心咖啡產業下游的咖啡師和沖製過程,但上游的啡農,中游炒豆的烘焙師往往被忽略。於是,我希望成為啡農和消費者間的橋樑,將咖啡業中不為人知的辛酸呈現公眾面前。而且,我在擔任國際裁判期間曾走訪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地,也遊歷過不少地方。當經驗和見識豐富之後,這讓我更有使命感去擔當這橋樑的角色。
推動產地來源證明
S: 近年公平貿易可謂是業界的熱門詞,你認為這概念能幫助種植咖啡的農民嗎?
P: 公平貿易是一個好概念,原意是為啡農提供一個安全網或是一個最低收購價。因為公平貿易成立的背景就是為應對因天氣因素或投資者數量而產生的價格波動,而一般人都認為這就像做善事一般,亦樂意購買相關產品。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因此,我們積極推動咖啡產地來源證明,而非集體收購。我們能根據產地來源,知道咖啡是源自哪個莊園和農夫,若咖啡品質上乘,我們可以添購,若品質有問題,我們可以向相關的啡農提供意見,這長遠能提升咖啡的質素,從而提高啡農在國際咖啡市場的競爭力和收入。
S: 推動新的理念是不容易的事,過程中,你有遇到同路人嗎?
P: 在過程之中,我認識不少來自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位是南斯拉夫裔的澳洲人Sasa Sestic,他本是九十年代南斯拉夫的難民,但憑藉手球國家隊成員身份移民澳洲。他在退役後成為咖啡師,並推動成立Project Origin,計劃目標是提倡實驗改造,讓啡農的產品能接通全球。他在今年4月更成為世界咖啡師冠軍。雖然他現在已成為業界的明星,但仍積極推廣其咖啡理念。除此之外,亦有不少朋友致力協助啡農提升咖啡豆質素,我們之間亦有不少合作和互動。
S: 將理念化為實際計劃時,你希望以什麼方法推動業界的進步?
P: 首先,我希望能就各地的咖啡產業提供意見。2011至2013年間我到過哥斯達黎加、盧旺達和哥倫比亞擔當評判團,期間只是走馬看花,但也觀察到一些問題。於是,2014年我向哥倫比亞當局提交計劃書,希望以獨立記者身份到當地了解咖啡業,並將觀察結果結集成書。哥倫比亞政府對計劃很感興趣,因此,資助了我的行程,並提供翻譯,協助我穿梭各個莊園之間。在3星期的旅程中,我訪問了大概30位啡農,就咖啡種植的問題詢問了他們的意見。這次機會讓我真正能觀察咖啡業的上游產業,以及與啡農互動,讓我了解當中的真實面貌。行程對我的衝擊很大,我希望以第三者的身份和對咖啡的知識協助當地咖啡業的發展。另外,我和Sasa等合作在中美洲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接壤地區投資咖啡莊園,希望以我們各自的專長和技術讓它能成為世界級莊園,並成為其他啡農參考的對象。我們希望能讓啡農知道,只要方法正確,就能種植出好咖啡豆。
S: 遠在他方的非洲人和中美洲人對香港有什麼印象?
P: 非洲和拉丁美洲基本上對香港幾乎沒有概念,始終兩地相距甚遠。每10個人之中大概只有6個人認識亞洲,能知道香港與中國和英國關係的大概只有一人,這正如我們對中美洲內戰沒甚認識一樣。香港特區護照在很多中南美洲國家都享有免簽證待遇。另外,我到訪過非洲,特別是埃塞俄比亞,感受到中國在當地的地位相當高,在其他地方,當地人一般先與歐美人握手,然後,才與我握手,但在埃塞俄比亞卻相反。當地的工程地盤圍板都有寫上中文,上面寫上「創建優秀」和「施工安全,人人有責」等職安標語。中國人一般以投資者和管理人員的身份進入當地。因此,中國人的地位也較高。
S: 除了使命感外,還有什麼原因推動你去推廣咖啡理念?
P: 首先,是滿足我的旅遊願望。一般香港人去旅行大多都考慮東亞和歐美等國家,很少考慮中南美洲和非洲。而咖啡作為興趣的其中一個「Bonus」就是可以以公務之名到處遊歷。我相信,埃塞俄比亞、盧旺達、洪都拉斯和哥倫比亞都是比較冷門的旅遊點,加上我喜歡深度遊歷,這能令我同時滿足旅遊方面的興趣。另外,我喜歡咖啡方面的交流。其中,哥倫比亞咖啡豆雖然是該國重要經濟作物,但即使首都波哥大的咖啡文化也不濃厚。我的遊歷和對咖啡的知識更能回應當地的問題。可是,各地咖啡業在缺乏交流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跌入一個固定的生產模式之中,因而難以取得進步。他們製作咖啡的方法能刺激我去思考咖啡的製作過程,而我作為觀察者又能看到他們所忽略的細節,因此,親身的經歷和交流往往能產生這些火花。
北上深圳辦咖啡學校
S: 你在香港推動咖啡文化時面臨什麼困難?
P: 香港人經常面對壓力和改變,因而形成了「香港仔」靈活多變的性格。因此,香港人對於追趕潮流的能力很強,能走到潮流的前沿,但往往局限於追趕,卻無法創造屬於自己的新標準和潮流。其中原因是香港的租金太貴,對咖啡店造成很大的壓力,必須維持一定的營業額,才能確保生存空間。在這樣的低氣壓下,咖啡店難於創造新標準,也不會冒險製作成本較高的精品咖啡。除此之外,香港人常混淆咖啡文化和咖啡店文化,很容易就被咖啡店的裝潢、音樂、氣氛和擺設所吸引,而忽視咖啡背後的一切,致未能對咖啡有更深的認識。
S: 香港能以咖啡文化去加強與鄰近地方的合作嗎?
P: 除了中美洲和非洲外,我們亦嘗試在東亞推廣精品咖啡文化,我們會參與培訓香港、中國大陸、南韓和台灣的咖啡師。同時,我們會在深圳開設咖啡學校和開辦認證課程,希望能培訓有志於在咖啡業發展的年輕人,而這亦是最基本的方法去推廣咖啡文化。相對內地,我們仍有較多經驗和空間去推動咖啡業的發展。
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9月26日 李志鵬整理
延伸閱讀:http://xn--on-lz4ct7d4ycs6b9zue6ey4aj22h8nn.fb.me/22amGQE
#咖啡 #咖啡師 #CupofExcellence #公平貿易 #精品咖啡 #咖啡文化
全球難民大部分來自哪三個國家 在 在這一天,聯合國難民署... - From Syria|來自敘利亞的手作禮物 的推薦與評價
#2020年全球難民密度前5名國家 排名因#委內瑞拉危機 而改變:靠近委內瑞拉的兩島國荷蘭王國阿魯巴(Aruba)、荷蘭王國古拉索(Curaçao) 進入排名,其他三國黎巴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