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台灣最嚴重的疾病是什麼? #歡迎分享
2017年1月,梅琳達和比爾·蓋茲基金會向華盛頓大學的一個計畫捐贈2.79億美元,以追蹤世界各地的健康和死亡數據。捐贈的對象是一個叫做IHME的機構。IHME大約九成的力量,都投入GBD(全球疾病負擔)計畫。
這計畫不但可以告訴我們,全世界各地區造成死亡最多的疾病是什麼,做出排名,更可以反映全人類與各國的健康狀況,例如「失能」而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況如何等等。
本集邀請台大公衛學院的林先和教授,是台灣少數實際參與GBD計畫的學者,分享全球與台灣的生死大數據,由統計出發,知道破壞健康的殺手是什麼,進而防範!
全球疾病負擔gbd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大公衛學院與華盛頓大學IHME舉辦【全球疾病負擔工作坊】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與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於十月三十日共同邀請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健康數據評估中心(Institute Health Metric and Evaluation, IHME)的Mohsen Naghavi 教授以及Meghan Mooney國際合作總監來舉辦一天的全球疾病負擔工作坊。
IHME成立於2007年,自2012年開始,在Lancet期刊上發表一系列關於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GBD)的文章,估計1990年開始到目前各國的疾病負擔,共包含195個國家、三百多種疾病、八十多個危險因子。其所估計的全球疾病負擔結果,提供全球健康狀態的監測系統,可供各國政府在研擬降低疾病負擔策略時,能有實證依據可參考。
首先,Mooney總監從IHME估計的原則開始介紹一步步介紹,她提到,IHME主要目的是要整合全球健康數據,校正資料的問題,用一致性的方式做估計,提供全球疾病負擔的結果。並強調,當沒有可靠或可用的資料來源時,IHME仍舊會做估計,希望不讓全球任何地方因為沒有資料而留白,這主要的目的是:『當資料留白,很容易就會讓大家忽視這個疾病』。
Naghavi教授補充:「不同的GBD版本,結果並不能比較。」,他比喻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 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條河流,就像是”You can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 twice”,每年都有許多的新的流行病學研究成果,GBD設法將這些最新的研究證據加入目前的GBD研究當中,故每年的疾病負擔研究不僅是在資料上不斷更新,在方法學上更納入最新的知識。
第二堂課開始,Naghavi教授依據GBD四大分析主軸介紹,分別是全死因死亡率、死因別死亡率、非死亡的疾病負擔、危險因子。其中,他提到,台灣的死因資料中,對分析無效的死因(通常稱為:垃圾死因)高達四成,要如何改善死因資料的品質,是台灣目前需要正視的問題。
下午由Mooney總監介紹IHME的視覺化軟體,IHME發展許多種類的視覺化軟體(https://vizhub.healthdata.org/gbd-compare/)提供各位專家學者進行不同國家的疾病負擔查詢與比較,並且能快速下載這些比較的結果,是一個十分便利的工具。介紹的過程中,Naghavi教授與Mooney總監也透過分組完成練習題的方式,帶著與會者一同操作體會視覺化軟體的功能。
最後,Mooney總監提到,IHME進行著許多不同的研究,像是Local Burden of disease計畫、健康支出計畫、永續發展目標監測計畫、健康預測計畫等等。希望台灣的研究人員也可以透過加入IHME合作者來參與他們的研究。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 #NTU #IHME #DRMohsenNaghavi #GBD
全球疾病負擔gbd 在 甲狀腺醫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值得進一步省思的論文
健康促進的意義在於讓人民活得健康, 而不是以低廉的醫療人事成本或狂砍藥價或壓抑檢查服務費用讓就醫方便
今天看到台灣的醫療品質,被 Lancet 最新的研究打臉,世界排名第45,根本不是健保局說的世界頂尖品質。
引起我強烈的興趣,發現這篇論文是神書 <全球生死大數據> 的後續研究。
特地提取幾個重點和臉友分享
先說結論
這篇論文非常權威,比爾蓋茲也贊助了上億美金,是世界頂級醫學期刊中頂級論文的後續研究,改變許多國家的重大衛生政策。
他說台灣醫療品質排名世界45名,是要非常謹慎評估和回應的。這篇也可能是之後批評健保的學者,重要的理論依據。
【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各國公衛政策的 GPS 】
這本神書介紹了當代打趴全球公衛界的神人Chris Murray 的故事,Murray 一直追問一個問題『要怎麼做,才能讓全世界變得更健康?』
他畢生精華著作(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全球疾病負擔 ) ,就是在回答這個問題。
堪稱全世界人類健康最全面的評估,在醫界頂級期刊 Lancet 2012 刊登,拿了比爾蓋茲基金會贊助的上億美金,整合50個國家 303個機構的488名共同作者的大數據鉅作。
這篇在Lancet兩百年歷史上,也創下歷史,三倍厚的篇幅只刊登一篇科學研究。造成的影響也非同小可,有太多國家的健康政策因為這篇論文大轉向。
在介紹影響之前,先說一下, 理解 GBD 這個評估工具,最重要的概念 『失能』
【 死亡 vs 失能 】
過去評估這個國家健康不健康,最直觀的想法是,國民平均壽命越長的國家,當然就越健康。最有名就是日本女性,全球最長壽。
但Murray 20多年前就挑戰這個直覺。提出『失能』和『死亡』一樣重要。
舉例一個 25歲男性,車禍下半生癱瘓,雖然平均他可以活到60歲,比全國平均壽命80歲少20年而已。
但他『失能』了35年,這對國家的生產力造成巨大傷害
(當然你可以舉極端反例霍金,四肢不能動但根本沒失能反而成為神人,但我們這裡說的是國家等級的觀點)
所以Murray 就提出了DALY ( disablity-adjusted life year,失能調整生命年) 這個新的健康評估工具,
在這個尺度上,交通意外造成的全國健康總損失,可能比癌症還要多。因為年輕人比較容易車禍,車禍造成的短期或長期失能,加總起來,對社會的總損失,可能比老人得癌症還要嚴重。
【 假如你是行政院長,要怎麼把錢花在刀口上? 】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全球疾病負擔,則是評估每個疾病造成的( 失能 + 死亡 )有多嚴重
想像你是一個國家的行政院長,手上的錢很多,但是要處理的問題更多,要怎麼把錢真正花在刀口上呢?
你需要堅實的數據基礎,而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全球疾病負擔就是你最好的參考資料,讓數據自己說話,孰輕孰重,高下立判。
在政策評估上,這是重要的評估面向,因為這幫助你決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把錢真正花在刀口上。
在伊朗的資料,交通事故造成的傷害,是首要可預防的健康損失。因此,在GBD刊登出來之後,交通部長就被換掉,大修安全的道路,重新訓練警察。
越南也是類似情況,發現機車車禍造成的國家負擔,大於肺癌和結核病,也是立馬規定騎機車要戴安全帽。
在澳洲,也因為這份報告,把憂鬱症的短期治療變成免費,同時取消了全民前列腺癌的篩檢。( 預防自殺比預防前列腺癌有價值,自殺都是年輕人,前列腺癌都是老人,而且死亡率很低)
泰國的愛滋病在GBD的評估裡,死亡率遠超過官方的數據,也因此改變國家的政策,提供大量的雞尾酒療法。
【 小結:GBD研究是超重量級的評估,台灣需謹慎面對 】
GBD 全球疾病負擔,這是個非常有野心的評估方式,嘗試用大數據整合各國的健康指標,讓各國的政策單位可以據此提供更好的政策,把錢真正花在刀口上。
而GBD 這篇最新的研究,提出新的HAQ模型,嘗試想要回答一個更大的問題『你要怎麼評估一個國家的衛生系統是否合格?』,是不是真的打臉台灣的醫療品質,我不是專家,我不敢隨便回答。
但我看到鄭守夏的回應差點吐血(如果媒體沒有轉述錯誤的話) ,『因為我們本來就很強,而且我們很便宜,C/P值是全球前茅』。如果我們想進WHO,官員的回答應該要更有水準一點。
結論
這篇論文非常權威,是世界頂級醫學期刊中頂級論文的後續研究,改變許多國家的重大衛生政策。
他說台灣醫療品質排名世界45名,是要非常謹慎評估和回應的。這篇也可能是之後批評健保的學者,重要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