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我認為原作者對於資本運作的解釋,如果是運用在房地產和金融商品套利,那概念是ok的,跟我自己的觀察也差不多概念,全世界都差不多運作邏輯,不過原作者應該沒經營過實體產業,中小企業的實業擴張,那個無法快速繁殖,我看淨價值規模小於3000萬美元的實業,利潤不夠高的話,跟銀行借貸的轉換效率會很差,但是資產規模數十億以上,那開槓桿去運作,控制好擴張速度,理論上是相對低風險沒錯,人類史上極低資金使用成本的年代,真的要學會善用資本的運作,資本小往股市,資本大一點就可以分散一些往房地產,尤其是美國房地產,真的接觸過,就能發現那是一個很stable的金融工具。」
在資本主義世界裡面,實業的收入,是拿去支撐資金成本用的,但是你看到的一切繁榮偉大規模,砸進去的錢主要都是借貸產生的,而不是靠實業收入存出來的(以下用廣義使用錢這個字,延伸包含資源)
所以,越借越多錢,永遠不還錢,是所有資本主義成功者必然的現象,實質生產的錢(或是資源),遠遠不及他擴張時所花費的規模,也就是一間公司的工廠,一座要100塊,可以生產5塊淨利潤,擴張一座工廠如果所有錢都是借貸的話,資金+其他成本2%,
請問他擴張第二間工廠,是等乖乖5塊五塊的存,存20年,存到100塊後才去開第二間嗎?如果今天不是在資本主義世界?例如在「真」馬克思主義,或是金本位世界,可能是這樣,但是你今天在資本主義世界就不是這樣,因為他的成本是2%,生產額是5%,因此他會立刻去擴張第二間工廠,100塊用借的,然後用第一間工廠生產的5塊去支付成本,然後第二間工廠可能要蓋三年,等同可能會先產生6塊的虧損,才會上軌道,所以心臟小顆一點的老闆,可能會先緩一年,讓第一間工廠繼續盈餘5塊扣掉成本還有3塊,存下3塊做預備金
然後第二年,就在擴張第三間工廠,這時候第二間工廠還沒開始營運,而等到第三年,第一第二間工廠都營運了,當然同時他第二第三間工廠都是借貸來的,因此他營利10塊,借貸成本支出4塊,他會在第四年的時候直接蓋兩座工廠
因此你還在20年存款大計劃的時候,他大概20年後已經拓展了上百間工廠,然後你就可以回家吃自己,他成了國際大企業
因此發現甚麼沒有?
我今天擴張工廠,只要我確定他會有收益,我根本不是拿「實業」的生產去擴張,而是不斷用借貸去擴張,而我實際實業的收益,是拿去支付「投資成本」用的,這是資本主義一個最基礎最簡單的觀念,也是所謂用錢滾錢,用資產滾資產的概念,因此每次看到有人在講什麼薪資所得比,我就立刻知道,這是一個古代人...XD..他大腦還活在古代
那為啥很多公司營利那麼高,幹嘛不直接擴張到極致,那就是因為訂單的問題,他在這個世界就只能收到那麼多訂單,因此他在繼續擴廠,但是並沒辦法生出更多訂單,自然就不適用這種擴張操作,當然這時候,通常就會去轉投資,去另一個產業找「實際收益大於成本」的投資標的
因此,回到不動產,為啥我永遠都在強調那個基本面公式,出租投報率 vs 資金成本+持有成本,因為這就是資本主義最基礎的公式而已,一點深度都沒有的東西,在這個架構上面,租金收益只要大於成本,只要你現金流不要斷,你就是房子有多少買多少....
當然下一件事情是卡在銀行願意借多少錢給你,因此你可以看到一大堆投資客在問貸款問題借貸問題,因為這些都是明白人,銀行借多少,他們都要借光光,只有那些古代人才整天想什麼40年房貸要背貸款,40年好可怕...XD
唉,古代人...XD
當你租金投報高於成本,就會產生套利,有套利就可以瘋狂的擴張規模,瘋狂的擴張規模代表你套利也瘋狂的放大,在幾百萬的時候,套利都是幾萬塊,你擴張到幾百億,你的套利就是幾億,這個遊戲,甚麼光明會、13家族德國羅斯柴爾德家族、阿里巴巴,還是世界最大咖Trump,全都是這樣搞起來的,不然你還以為他們在那邊慢慢存錢存到今天這種財富地位
如果資產翻漲,幾百萬,你資產翻漲個10%就是幾十萬,幾百億,你只要遇到資產翻漲10%,就是幾十億,至於成本,全都是借來的啊,難道自己存的,因此,為啥要炒房來正興經濟
你以為對岸中共政府是白癡,放任不動產瘋狂炒作,他威權政體最好對房價炒做沒有皮條,他可以下令房價不准漲都不是問題,記不記得1x年前中國在錢荒,滿地要投資缺錢,就是那時候房價是不是在大炒作,是不是一邊炒房,一邊誕生了華為、阿里巴巴、全國高鐵、滿地的摩天樓,啥,不是炒房會害實業萎縮?不是會吃走資金?不是要實業收益才有辦法維持房價?
今天資本主義世界的遊戲不是這樣玩的,中共那邊經濟最大的弱點,其實是他的不動產,他只要不動產一垮,銀行就算了,他的滿地企業也會跟著垮,因為企業的借貸很多是根源於不動產抵押,也因此,你應該看不到我們投資客跑去對岸炒房,因為那個市場在資本主義世界裡面,完全都是應該要泡沫的狀態,所以沒事不要靠近,以保身體健康
覺青不知道為啥不動產是經濟的火車頭,不怪他,他上班一輩子,怎麼會知道資本主義在玩甚麼,學校教的東西,或是他們老師自己大腦的觀念,都是古人的觀念,所以他們都是活在古代思維裡
怎樣會產生泡沫,那就是生產低於成本,也就是你的工廠生產只有3元,但建一間工廠成本要4元,那你就有潛在泡沫風險,但因為通膨有2%也許你可以硬撐,但如果生產4元以上,那你應該活不了多久就要泡沫了,最接近今天的網路泡沫就是這樣來的,因為市場飽和,所以訂單有限,而過度擴張造成大家壓價搶單,造成利潤下降,下降到低於成本,因此引發的網路泡沫
所以我也一再強調,不動產基本公式不可以破,破了我就把房子賣一賣出國炒房,因為那就是是否會泡沫的依據,至於生產大於成本的情況,這是要怎樣泡沫?覺青買房子才會錢被鎖在房子裡面,手上房子多的投資客,都是從房子領錢出來做其他的事情,這就是古代人和現代人的不同所在,古代人一直把錢丟入房子裡,投資客一直從房子把錢提領出來,不動產有兩個生產,居住價值和錢,不動產是經濟的火車頭,是因為他可以生產鈔票
為啥很多人要開公司做實業,大家都要錢,他幹嘛不一直炒房,因為你要跟銀行借錢,銀行能借給你的錢有限,然後你拿自己的錢慢慢滾,1000萬給你,你要滾到哪一年?
自然最好就是到處去跟人家募資,拿人家的錢來套利,例如銀行的成本2,淨利5,但你只能借1000萬,募資的錢成本3,淨利5,但你可以弄到1億,那當然找一堆金主支持自己會比跟銀行借錢擴張得更快,但是為啥不是去跟人家募資來炒房,那是因為你去跟人家集資來炒房,你會被金管會抓去喝茶,運氣不好會變經濟犯被關起來,因此你要拿人家的錢來套利,投審會和金管會會逼你做實業,所以一大堆大老闆,他私人的錢都丟在不動產當中,(炒股的另當別論),包含一堆電子業老闆,用其他的人的錢做實業,自己的錢拿去炒房,這個我相信銀行業的應該都很清楚我在說甚麼,他們看最多,公司用別人的錢來擴張還有一個好處是,因為產業有循環,所以你可能可以旺五年十年誰知道,當年紡織多旺,塑膠業多旺,但當循環下去後,就會泡沫,因此,一堆老闆,自己的錢去屯不動產,然後募資,發股,用其他人的錢去搞實業,實業掛了,他拍拍屁股回去當包租公就好,當然實業繼續興盛,他就繼續擴張實業,投審會和金管會是逼資金去實業投資的把關者,像什麼金八條也限制金融業者炒房炒地皮,因此,其實有比你們想像中更龐大的人和資金想要炒房,但政府干涉他們只能往實業走,所以,單純論賺錢,為啥不全台的人一起炒房,因為有政府干涉
因此你房貸出來的錢,不可以直接買房子,小筆資金還好,如果是幾千萬,你就可能要先去股市債市裡面轉一圈放個一年,才可以在進不動產,這也是政府干涉的手段之一,政府當然知道你們全都只想炒作錢滾錢,所以在實業上面有非常多的威脅利誘,讓你把不動產上漲而增加出來的錢,多挪一些到其他實業甚至股市債市去
你看工業園區是不是很怕你圈地,都要求先設廠營運,滿兩年或是三年土地才會賣你,就是怕妳們這些假蓋工廠實炒地皮的老闆又跑去炒地皮,你要炒地皮可以,但你上面必須蓋工廠營運,提供生產和工作機會,這就成了政府的交換條件,其實,麥當勞都說他是炒房的,他就是經典,實業為幌子,炒房維本質的範例,因此相關的甚麼肯德基、誠品、燦坤、迪士尼樂園(遊樂園是超有名的炒地皮產業),全都是本質在炒地皮炒房,實業是拿來募資吸收資金以及取得政府的加持,讓他可以更擴張的去炒房炒地皮,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
我知道很多人第一天看到,都會覺得很痛苦很生氣,但恭喜你清醒過來了,而不是繼續一輩子活在夢中
另外補一下台商發財方程式,那個叫做造鎮,台商當年去中國,後來去東南亞,他們怎麼玩,就是集合起來跟政府批地要開工廠,批一大塊土地,中間蓋工廠,旁邊打造住宅區商業區(土地全都是台商批下來),然後工廠造就就業人口,這些人在旁邊買房子住,商店就做便當賣給他們,之後這邊就成了一個據點,之後變成城鎮,因此十年後,台商就把工廠全都拆除撤離去更落後的地方,然後工廠拆掉的土地,全都變成住宅區,商業區,打造金融區之類的,直到可能20年後變成一個很有規模的都市,這時候,台商就把所有的不動產全都出脫,然後最後你總結的結果是,台商一路走來實業收益如果是100的話,他不動產收益通常有5000~10000,沒跟你豪姣,還有人工廠算下來還虧損,也就是搞了20年他工廠不但沒賺錢,還虧錢,可是老闆還是發大財
有自己習慣的投資就做自己習慣的投資,股票發大財的人比較多,只是股票玩法絕對跟不動產不一樣,所以你是股票腦,你跑來硬玩不動產其實會很痛苦,同樣的你也不可以複製不動產的操作去股票,應該沒幾天就畢業了,只是,當你的資本額更多後,不動產幾乎是你很難避開一定會接觸的投資產品,因此你可以先慢慢看慢慢研究,等到哪天你錢多到你不得不碰不動產的時候,才不會傻菜鳥跑到叢林裏面亂闖,到時候摸到大白鯊
文章內容來源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02001750.A.C3C.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30107 TVBS 每坪240萬查嘸? 實價網 北市PK內政部 影片網址→http://youtu.be/ii15wf_jis8 感謝記者侯慶莉的採訪,為什麼「台北市實價網」與「內政部實價登錄」資訊會不同步呢?同樣查詢「仁愛路三段」,台北市的版本可以查詢到單價240萬的成交紀錄,但如果是內政...
全國不動產後台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我認為原作者對於資本運作的解釋,如果是運用在房地產和金融商品套利,那概念是ok的,跟我自己的觀察也差不多概念,全世界都差不多運作邏輯,不過原作者應該沒經營過實體產業,中小企業的實業擴張,那個無法快速繁殖,我看淨價值規模小於3000萬美元的實業,利潤不夠高的話,跟銀行借貸的轉換效率會很差,但是資產規模數十億以上,那開槓桿去運作,控制好擴張速度,理論上是相對低風險沒錯,人類史上極低資金使用成本的年代,真的要學會善用資本的運作,資本小往股市,資本大一點就可以分散一些往房地產,尤其是美國房地產,真的接觸過,就能發現那是一個很stable的金融工具。」
在資本主義世界裡面,實業的收入,是拿去支撐資金成本用的,但是你看到的一切繁榮偉大規模,砸進去的錢主要都是借貸產生的,而不是靠實業收入存出來的(以下用廣義使用錢這個字,延伸包含資源)
所以,越借越多錢,永遠不還錢,是所有資本主義成功者必然的現象,實質生產的錢(或是資源),遠遠不及他擴張時所花費的規模,也就是一間公司的工廠,一座要100塊,可以生產5塊淨利潤,擴張一座工廠如果所有錢都是借貸的話,資金+其他成本2%,
請問他擴張第二間工廠,是等乖乖5塊五塊的存,存20年,存到100塊後才去開第二間嗎?如果今天不是在資本主義世界?例如在「真」馬克思主義,或是金本位世界,可能是這樣,但是你今天在資本主義世界就不是這樣,因為他的成本是2%,生產額是5%,因此他會立刻去擴張第二間工廠,100塊用借的,然後用第一間工廠生產的5塊去支付成本,然後第二間工廠可能要蓋三年,等同可能會先產生6塊的虧損,才會上軌道,所以心臟小顆一點的老闆,可能會先緩一年,讓第一間工廠繼續盈餘5塊扣掉成本還有3塊,存下3塊做預備金
然後第二年,就在擴張第三間工廠,這時候第二間工廠還沒開始營運,而等到第三年,第一第二間工廠都營運了,當然同時他第二第三間工廠都是借貸來的,因此他營利10塊,借貸成本支出4塊,他會在第四年的時候直接蓋兩座工廠
因此你還在20年存款大計劃的時候,他大概20年後已經拓展了上百間工廠,然後你就可以回家吃自己,他成了國際大企業
因此發現甚麼沒有?
我今天擴張工廠,只要我確定他會有收益,我根本不是拿「實業」的生產去擴張,而是不斷用借貸去擴張,而我實際實業的收益,是拿去支付「投資成本」用的,這是資本主義一個最基礎最簡單的觀念,也是所謂用錢滾錢,用資產滾資產的概念,因此每次看到有人在講什麼薪資所得比,我就立刻知道,這是一個古代人...XD..他大腦還活在古代
那為啥很多公司營利那麼高,幹嘛不直接擴張到極致,那就是因為訂單的問題,他在這個世界就只能收到那麼多訂單,因此他在繼續擴廠,但是並沒辦法生出更多訂單,自然就不適用這種擴張操作,當然這時候,通常就會去轉投資,去另一個產業找「實際收益大於成本」的投資標的
因此,回到不動產,為啥我永遠都在強調那個基本面公式,出租投報率 vs 資金成本+持有成本,因為這就是資本主義最基礎的公式而已,一點深度都沒有的東西,在這個架構上面,租金收益只要大於成本,只要你現金流不要斷,你就是房子有多少買多少....
當然下一件事情是卡在銀行願意借多少錢給你,因此你可以看到一大堆投資客在問貸款問題借貸問題,因為這些都是明白人,銀行借多少,他們都要借光光,只有那些古代人才整天想什麼40年房貸要背貸款,40年好可怕...XD
唉,古代人...XD
當你租金投報高於成本,就會產生套利,有套利就可以瘋狂的擴張規模,瘋狂的擴張規模代表你套利也瘋狂的放大,在幾百萬的時候,套利都是幾萬塊,你擴張到幾百億,你的套利就是幾億,這個遊戲,甚麼光明會、13家族德國羅斯柴爾德家族、阿里巴巴,還是世界最大咖Trump,全都是這樣搞起來的,不然你還以為他們在那邊慢慢存錢存到今天這種財富地位
如果資產翻漲,幾百萬,你資產翻漲個10%就是幾十萬,幾百億,你只要遇到資產翻漲10%,就是幾十億,至於成本,全都是借來的啊,難道自己存的,因此,為啥要炒房來正興經濟
你以為對岸中共政府是白癡,放任不動產瘋狂炒作,他威權政體最好對房價炒做沒有皮條,他可以下令房價不准漲都不是問題,記不記得1x年前中國在錢荒,滿地要投資缺錢,就是那時候房價是不是在大炒作,是不是一邊炒房,一邊誕生了華為、阿里巴巴、全國高鐵、滿地的摩天樓,啥,不是炒房會害實業萎縮?不是會吃走資金?不是要實業收益才有辦法維持房價?
今天資本主義世界的遊戲不是這樣玩的,中共那邊經濟最大的弱點,其實是他的不動產,他只要不動產一垮,銀行就算了,他的滿地企業也會跟著垮,因為企業的借貸很多是根源於不動產抵押,也因此,你應該看不到我們投資客跑去對岸炒房,因為那個市場在資本主義世界裡面,完全都是應該要泡沫的狀態,所以沒事不要靠近,以保身體健康
覺青不知道為啥不動產是經濟的火車頭,不怪他,他上班一輩子,怎麼會知道資本主義在玩甚麼,學校教的東西,或是他們老師自己大腦的觀念,都是古人的觀念,所以他們都是活在古代思維裡
怎樣會產生泡沫,那就是生產低於成本,也就是你的工廠生產只有3元,但建一間工廠成本要4元,那你就有潛在泡沫風險,但因為通膨有2%也許你可以硬撐,但如果生產4元以上,那你應該活不了多久就要泡沫了,最接近今天的網路泡沫就是這樣來的,因為市場飽和,所以訂單有限,而過度擴張造成大家壓價搶單,造成利潤下降,下降到低於成本,因此引發的網路泡沫
所以我也一再強調,不動產基本公式不可以破,破了我就把房子賣一賣出國炒房,因為那就是是否會泡沫的依據,至於生產大於成本的情況,這是要怎樣泡沫?覺青買房子才會錢被鎖在房子裡面,手上房子多的投資客,都是從房子領錢出來做其他的事情,這就是古代人和現代人的不同所在,古代人一直把錢丟入房子裡,投資客一直從房子把錢提領出來,不動產有兩個生產,居住價值和錢,不動產是經濟的火車頭,是因為他可以生產鈔票
為啥很多人要開公司做實業,大家都要錢,他幹嘛不一直炒房,因為你要跟銀行借錢,銀行能借給你的錢有限,然後你拿自己的錢慢慢滾,1000萬給你,你要滾到哪一年?
自然最好就是到處去跟人家募資,拿人家的錢來套利,例如銀行的成本2,淨利5,但你只能借1000萬,募資的錢成本3,淨利5,但你可以弄到1億,那當然找一堆金主支持自己會比跟銀行借錢擴張得更快,但是為啥不是去跟人家募資來炒房,那是因為你去跟人家集資來炒房,你會被金管會抓去喝茶,運氣不好會變經濟犯被關起來,因此你要拿人家的錢來套利,投審會和金管會會逼你做實業,所以一大堆大老闆,他私人的錢都丟在不動產當中,(炒股的另當別論),包含一堆電子業老闆,用其他的人的錢做實業,自己的錢拿去炒房,這個我相信銀行業的應該都很清楚我在說甚麼,他們看最多,公司用別人的錢來擴張還有一個好處是,因為產業有循環,所以你可能可以旺五年十年誰知道,當年紡織多旺,塑膠業多旺,但當循環下去後,就會泡沫,因此,一堆老闆,自己的錢去屯不動產,然後募資,發股,用其他人的錢去搞實業,實業掛了,他拍拍屁股回去當包租公就好,當然實業繼續興盛,他就繼續擴張實業,投審會和金管會是逼資金去實業投資的把關者,像什麼金八條也限制金融業者炒房炒地皮,因此,其實有比你們想像中更龐大的人和資金想要炒房,但政府干涉他們只能往實業走,所以,單純論賺錢,為啥不全台的人一起炒房,因為有政府干涉
因此你房貸出來的錢,不可以直接買房子,小筆資金還好,如果是幾千萬,你就可能要先去股市債市裡面轉一圈放個一年,才可以在進不動產,這也是政府干涉的手段之一,政府當然知道你們全都只想炒作錢滾錢,所以在實業上面有非常多的威脅利誘,讓你把不動產上漲而增加出來的錢,多挪一些到其他實業甚至股市債市去
你看工業園區是不是很怕你圈地,都要求先設廠營運,滿兩年或是三年土地才會賣你,就是怕妳們這些假蓋工廠實炒地皮的老闆又跑去炒地皮,你要炒地皮可以,但你上面必須蓋工廠營運,提供生產和工作機會,這就成了政府的交換條件,其實,麥當勞都說他是炒房的,他就是經典,實業為幌子,炒房維本質的範例,因此相關的甚麼肯德基、誠品、燦坤、迪士尼樂園(遊樂園是超有名的炒地皮產業),全都是本質在炒地皮炒房,實業是拿來募資吸收資金以及取得政府的加持,讓他可以更擴張的去炒房炒地皮,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
我知道很多人第一天看到,都會覺得很痛苦很生氣,但恭喜你清醒過來了,而不是繼續一輩子活在夢中
另外補一下台商發財方程式,那個叫做造鎮,台商當年去中國,後來去東南亞,他們怎麼玩,就是集合起來跟政府批地要開工廠,批一大塊土地,中間蓋工廠,旁邊打造住宅區商業區(土地全都是台商批下來),然後工廠造就就業人口,這些人在旁邊買房子住,商店就做便當賣給他們,之後這邊就成了一個據點,之後變成城鎮,因此十年後,台商就把工廠全都拆除撤離去更落後的地方,然後工廠拆掉的土地,全都變成住宅區,商業區,打造金融區之類的,直到可能20年後變成一個很有規模的都市,這時候,台商就把所有的不動產全都出脫,然後最後你總結的結果是,台商一路走來實業收益如果是100的話,他不動產收益通常有5000~10000,沒跟你豪姣,還有人工廠算下來還虧損,也就是搞了20年他工廠不但沒賺錢,還虧錢,可是老闆還是發大財
有自己習慣的投資就做自己習慣的投資,股票發大財的人比較多,只是股票玩法絕對跟不動產不一樣,所以你是股票腦,你跑來硬玩不動產其實會很痛苦,同樣的你也不可以複製不動產的操作去股票,應該沒幾天就畢業了,只是,當你的資本額更多後,不動產幾乎是你很難避開一定會接觸的投資產品,因此你可以先慢慢看慢慢研究,等到哪天你錢多到你不得不碰不動產的時候,才不會傻菜鳥跑到叢林裏面亂闖,到時候摸到大白鯊
文章內容來源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02001750.A.C3C.html
全國不動產後台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黑金與地方派系?去殖民化過程中的陣痛】
文:就是要寫超長文的小編
李登輝前總統於前日逝世,正當國殤期間,不少中國人卻幸災樂禍,其中對李總統恨得牙癢癢的中國國民黨人,除了大嘆李總統破壞一黨專政、統一大業外,更以「黑金教父」、「引進地方派系」等言詞抨擊。長久以來,這樣的看法似乎成為定見,立場較中立者,也認為引進地方派系是李制衡中國黨非主流派的方式。
然而歷史是否如此簡化?其實,所謂「黑金」,乃對應中國黨壟斷的「白金」,所謂「地方派系」,乃對應中國黨的「無地方性」,中國黨老人們的憤恨,乃在於殖民體系中「外省權貴階級共治系統」的崩壞。
而在這個過程中,李登輝與中國黨的鬥爭,雖最後以中國黨鬥走李告終,但中國黨本土化的失敗,也敲響了中國黨的喪鐘。本次中國黨高雄市長補選,派出荒腔走板的韓草包2.0「影印機」參選,其原因之一,就在於後李登輝時代中國黨地方經營的敗壞。
就讓我們把歷史拉長到戰後的半世紀,來看看李登輝如何透過高超的政治手腕,實現了台灣政經權力分配的乾坤大挪移。
1. 背景:#殖民者打造雙重治理體系
中國國民黨來台之後,建立的不僅是殖民政權,更是「極權主義殖民政權」。
為何要強調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
所謂極權主義,指得是服膺獨裁權威,全面性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箝制思想,消弭一切反抗的體制,以蘇聯、中國等共產國家,和納粹德國、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為代表。然而,這樣的極權國家,統治的對象通常是「自己國民」,而鮮少出現在殖民地。
原因很簡單,思想的改造與全面監視,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在殖民地做這樣的投資不一定合算,而要思想控制外族人,甚至根本難以成功。
以1956年的人口統計資料統計,二戰後來台者約121萬人,其中約一半為軍人,而原本台灣籍人口增加至801萬,合計922萬。以13%人口統治87%原本住民,固然比起二戰結束時6%日本人統治94%台灣人來得多,但又和美、紐、澳之類殖民地殖民者人數多於原住民不同,其統治基礎仍然不穩。
在被殖民者占多數,且已有一套社會基礎的地方,人數不多的殖民者要不將原住民殺害殆盡,要不就得釋放部分權力,讓被殖民者在基層部分自治,例如大英帝國的印度一般。
因此,中國黨在地方政府、基層公務員,則必須廣納台人,以擴充其治理力量,並證明「我把你們當國民看」的「同化政策」與「有限民主」成功。因此,中國黨必須與原有之地方派系合作並將其納編,而保留其核心力量,用於軍警、特務組織和中央行政機關,在被殖民者的協助下,進行全面的極權控制。
然而,在中國黨的黨國體制下,地方派系出身者,就算忠黨愛國,最頂端只能爬到省轄縣市長,和「核心」無緣。這對於民主世代從地方到中央依序選起的體系有很大差異。以高雄為例,在高雄升格院轄市前,市長多由地方派系輪流出任,戰後有台南、澎湖、本地三大派系,後者就包含陳家等橫跨政商的政治家族。至於高雄縣則也有紅、白、黑三派。中國黨的策略就在於將大部分派系一一收編入黨或成為「黨友」,分配利益,任其有限度的競爭或輪替。
因此,中國黨與地方派系的合作,自然遠早於李登輝上台之前,而自然為了統治方便,中國黨也會容許這些地方派系在地方壟斷某些利益,所謂地方金權,早已開始!
至於所謂的「黑」,在戰後台灣黑道分為外省掛與本省掛,外省掛中的四海幫成立於1954年,竹聯幫成立於1957年,都是在那黨國藍腦印象中「治安安定的時代」,甚至情治機關還吸收幫派份子,成為政府的打手來對付、甚至謀殺異議份子(江南案),如同香港黑警與黑道兩面並用策略一樣。
「地方派系」、「黑金」在早期中國黨殖民政權中就已存在,但未成龐大勢力,原因在於,上層的嫡系殖民結構,仍將這些不入流的下層結構牢牢壓制。就算到了1980年,純以血統論,僅佔13%的外省族群,仍佔中國黨中常委70%,地方派系的頭人或許可以成為中常委,但絕無可能成為領導核心。
2. 鬥爭:#擊破極權政府的上層殖民架構
我們要了解中國國民黨,不能從今天一般民主政黨的脈絡去了解,而是要從同為極權主義國家的政黨來比較,正好,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還有中國共產黨這個歷久彌新的獨裁極權政黨,可以讓我們觀察。
在這兩個中國黨中,實施的是「三權合一」制度,也就是掌權者,需要控制「黨、軍、政」三個體系才代表順利掌權。
以黨而言,領導人為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或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
以政而言,領導人為中華民國總統,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軍權上,中華民國採納了普魯士與日本的法系,採統帥權理論,由國家元首行使統帥權,直接經參謀總長指揮軍隊,依循軍政軍令二元化體系,不須經行政權(行政院)。而以中共而言,就是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但實際上,控制「黨政軍」有時不需正式職務,以中共而言,拿到「黨、軍」掌控權,就算沒有獲得頭銜(如鄧小平晚年),通常就是有效掌權,反而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不一定有實權。同樣的,以中國黨政權而言,在蔣介石晚年到過世之後,蔣經國雖未擔任總統,但實質控制「黨、軍」,也自然控制政府,而能有效掌權。這就是「以黨領政」、「槍桿子出政權」,因而「國家機器」的政府,反而排名在黨、軍之後。
問題就在於,在強人死後,當政權處於相對真空階段,這種「三權合一」制度,就會在領導小圈圈中,引發爭奪。當李登輝上台時,他必須和代表黨的李煥、蔣宋美齡一派,代表軍的郝伯村,以及血統純正,代表政的俞國華這些高級官僚拼個你死我活。
要注意的是,「政」是表面上地位最高,但實際上在極權國家中權力卻最弱的,因此李登輝先借勢拉下俞國華,把李煥調離黨職去當行政院長,後來又把郝伯村調離軍職也接任行政院長,顯見他對此體系的熟稔。然而,李煥與郝伯村並非坐以待斃,例如李煥肯接行政院長,因為他認為自己仍可主導「黨、政」,而郝伯村也嘗試在行政院長任內召開軍事會議,意圖跨足「軍、政」,但都一一被李擺平。
在二月政爭中,李登輝仍成功爭取到黨大老的支持,以穩定黨內為訴求壓制「非主流派」反撲,然而,這樣的權力結構有如走鋼索,仍然不安穩。所以李登輝才會感嘆:「我沒有槍,拳頭母也小粒」。
因而,在李登輝真正當選總統後,即屢次利用「學運」、反對黨運動所代表的台灣人民民意,衝擊上層結構,並透過「漸進式修憲」,成功處理掉萬年國會、引入直轄市與省長直選、再壓制非主流派聲音(包含馬英九),成功推動總統直選,完全變更國體,使台灣人有機會取得政權。
1990年至1996年,是李登輝展現現實主義政治家手腕的高峰,在他的全盛期,透過自己的偽裝控制黨機器,透過推動「軍隊國家化」消除政變風險,透過憲改與民主化創造兩黨政治。成功的化解了三股力量團結反撲的可能,將其一一擊破。
若按照非主流派中國人的民主化劇本,則雖解嚴但仍保留特務組織與刑法100條,軍警特務為中國黨服務,雖民主但採委任直選,再加上一個保守持中國統一立場的領導人(林郝=>馬)與大老團體,則台灣就算不被併吞,中國黨也至少可執政至2016年、甚至至今(以國會2016年才第一次輪替來看)。也難怪中國黨會這麼恨李登輝,因為讓他們少撈了十幾二十年呀!
3. 扎根:#失根政權地方化
我們前面說中國黨雖廣納「地方派系」,也與「黑金」合作,但本質上仍是權貴血統取向政黨。
基本上,中國黨是個毫不「地方」(local)的政黨,因為他們的家在中國,根本看不起這塊土地,也不會認同這塊土地而深耕。雖然早期中國黨與地方仕紳、土豪、角頭等各方勢力合作,但地方與中央並不流通。要進入領導階層,主要來源包含黨系(藍血貴族)、軍系(黃埔軍官團)、政系(技術官僚),後者機會已經算相對開放。
蔣經國時代,雖實行「吹台青」政策,拔擢台籍菁英進入內閣,但這些菁英多是未經地方民主洗禮的行政官僚。相對來說,在禁絕台語等「文化滅絕」政策上,蔣經國時代比蔣介石變本加厲,也就是「我們給你機會,好好讀中國書就有機會出頭,但也要讓你忘了你是台灣人」的「中國版皇民化策略」。
而雖然與中國黨合作,但不論是台籍地方勢力,或由角頭衍伸而出的本省掛黑幫,頂多能分配地方利益,但在「上層」流動性極低,國會萬年不改選,政務官不是藍血(黨軍後代)也至少要藍腦(忠誠考核),因此存在著「殖民者的隱形天花板」,而李登輝的堅韌之處,即在於他「騙過了」殖民者的重重審核機制,打入了核心階層,但從未忘記自己與殖民統治者不同的身份。
在「金權」方面,地方的派系,不論是黑是白,都和「黨庫通國庫」的中國黨中央金庫無法相比。例如,在1993年,中國黨中投公司對黨產的說法,是戰後至今營運累積「9639億元」,而在兩蔣期間,中國黨的投資橫跨金融、石化、水泥、能源、交通、電子、文化、營建......等產業,「富可敵國」根本不是形容,而是現實! 替中國黨操盤海外黨產的張嘉元則表示,中國黨海外轉投資超過5000億,更在中國也投資百億以上。就算到了2015年左右,財政部、《今周刊》、《財訊》等來源,推估中國黨黨產(含不動產)都還有千億以上。
試問,一個黨國不分,資產近兆的「政黨」,哪還需要什麼黑金,各位國民每天出門上班,努力工作,乃至煮飯洗澡,都等於在幫中國黨賺合法的「白金」!而又有哪些地方黑金能打的過?
因此就可看出,李登輝引進「地方派系」、「黑金」的講法,根本是要「故意掩蓋」中國黨本質比這些勢力更可怕十倍百倍的事實!
事實上,在李登輝上台後,實施民主改革、國會(國民大會與立法院)提供大量名額,如同瞬間開啟權力真空的大門,吸引眾家勢力入場爭奪,而在選區從「萬年不改選的中國淪陷區」,變成「三、四年改選的台灣在地選區」的狀況下,所謂地方派系,當然會在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不乏「黑道」背景者也是事實。有趣的是,外省幫黑道當時也紛紛嘗試參選洗白,但效果不如預期,就算是黑道,接地氣的程度果然也有落差。
李登輝是一位有高超手段的現實主義者,就在這樣「地方包圍中央」、「在野黨逼迫執政黨」的手段下,李登輝成功的收攏權力,把中國黨非主流派系收編或驅逐,而往政權本土化邁進。在他當政時期,各級選舉開放、傳媒解禁、建立政黨補助款的制度,都讓反對黨能穩定成長,所謂「寧靜革命」,就在於李總統約束了中國黨的反撲勢力,促成政權不流血轉移。
而這個過程,只花了不到半代人的時間。
4. 遺產:#公民政治意識的建立和中國國民黨的困境
在李登輝主政時期,他擊破了「雙重殖民體系」,讓「外省權貴階級共治系統」崩解,讓「去地方的政權」本土化,但在這個過程中,原本被中國黨上層殖民結構壓制的「地方下層結構」被釋放,加上經濟自由化,建立起影響政治的政商共同體,讓地方派系宰制了各層選舉(基層更嚴重)。
當然,李登輝在任期內,推動了教育與文化等多重層面的本土化,然而這樣的養成需要一代人的時間,而李登輝種下的種子,就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年輕世代大量投入參政後開花結果,這一批年輕人,如3Q 陳柏惟所言,就是有記憶以來,就處在李登輝主政時代(約1982-85年以後)的年輕人。
李登輝的任內,僅推翻了上層殖民結構,而讓未經篩選的各路勢力入主政壇,這樣的亂象,就有待具有公民意識的「民主子女」們成熟,進行「二次改革」,但我們不能忘記,這是「第一次解殖」的延伸,連帶的也必須把李留下未完全解決的去殖民化完成(脫中入世、追回黨產、轉型正義....)。
另一方面,李登輝在2000年政黨輪替後,遭中國黨清算驅逐,其實斬斷了中國黨完成本土化轉型的過程。中國黨並未建立起如民進黨從地方到中央培訓人才的過程,反倒淪為「殖民權貴與地方派系」共治的混亂場面,地方仍舊由眾多諸侯把持,但大位仍由殖民者後代獨佔(如王金平被馬、韓排擠)。在高雄、台南這些區域,中國黨在後李登輝時代僅能由地方土豪維持,完全培養不出一個具全國視野的政治人物。
這就造成,在高雄中國黨從黃昭順(地方派系)、楊秋興(叛將)、韓國瑜(舊軍系聯合多重地方派系,空降)、李眉蓁(地方派系的二軍),每況愈下的悲慘場面。但因為中國黨過去實在吸納太多地方派系,加上仍有大量財源以及中國加持,中國黨便安於現狀,不思改革,於是離台灣年輕世代越來越遠。
反倒是李登輝任內培養的一批國安、政治人才(包含蔡英文),許多為民進黨政府所用,民進黨繼承了相對穩定的李登輝路線,加上能夠自己培養政治人才,逐漸搶占都會票源,在2016年完成了台灣第一次的完全政黨輪替。
1988(特別1990後)-1996,李登輝以高超的手腕,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國體改變的「寧靜革命」;而在1996-2020年這段相對更長的時間內,經過七次總統選舉與三次政黨輪替,李登輝看著繼承他遺產的下一代台灣人,逐漸成長而改變這個國家。撐到最後的獲勝,老先生不論在哪個意義上,都做到了這一點。在他離開的時候,應該足以含笑九泉了。
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事了。
全國不動產後台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30107 TVBS 每坪240萬查嘸? 實價網 北市PK內政部
影片網址→http://youtu.be/ii15wf_jis8
感謝記者侯慶莉的採訪,為什麼「台北市實價網」與「內政部實價登錄」資訊會不同步呢?同樣查詢「仁愛路三段」,台北市的版本可以查詢到單價240萬的成交紀錄,但如果是內政部的,只找到一間單價120萬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台北市實價網可以說是每2個禮拜就更新一次,甚至每個禮拜就更新一次,但內政部的版本,則是每個月16號公佈前2個月前的成交行情,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差別嚕!嗯......以後我都要改去台北市的實價網查房價了。
以下是新聞報導......↓
記者:侯慶莉 攝影:王偉帆 台北報導
民眾上內政部的網頁,就能查到房屋實際交易價格,台北市政府去年11月底也跟進,推行「台北市房價查詢網」, 相當受到歡迎;根據台北市的網頁,仁愛路出現每坪要價240萬的豪宅,由於這是實價登錄後首見的高價,因此有人上內政部網頁想要確認,想不到同樣的資訊,內政部實價登錄網站卻怎麼也找不到,讓人很納悶,到底誰的資料才對?搞了半天才知道,原來是台北市每個禮拜都會更新資料,內政部卻是每個月才更新一次,所以房價資訊不同步。
房仲業者陳泰源:「(仁愛路)最高單價120萬,你在台北市實價網找的到,但是內政部網站找不到。」
房仲業者一臉困惑,因為根據台北市政府推出的「房屋實價查詢網」,仁愛路上出現每坪單價240萬的房價行情,儘管是拆算停車位後的換算價,但奇怪的是,同樣的資訊上內政部實價登錄網,卻怎麼也找不到。
TVBS記者侯慶莉:「照著台北市實價查詢網的資料實際來看看,每坪超過200萬的建案長怎樣。」
這幢大廈位處黃金地段,不是知名的頂級豪宅,竟然創下實價登錄後最高價,資料到底有沒有問題。陳泰源:「並不是台北市十大豪宅、十大名宅之一,(高價可能是)裡面的裝潢材質可能非常高檔、非常精緻。」
原來去年11月底,台北市跟進辦理房價實價查詢網路服務,每週更新一次,但內政部每個月才更新資料,資訊整整落後台北市半個月。民眾:「台北市更新比較快,那我一定選台北市(網站)。」記者:「為什麼?」民眾:「因為才可以掌握最新訊息,如果我要看的話,(台北市)時間很短嘛,很長(才更新的)沒什麼意思。」
房價資訊出現時間差,內政部強調不是自己動作慢,實在是全國的資料量太多太大,需要時間整理,新北市政府月底也會加入戰局,政府帶頭防止炒房,就要比效率。
新聞網址→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nunumt198720130107131339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59077876

全國不動產後台 在 全國不動產-專欄文章-「再不買房將更難翻身」! 網友上PTT 的推薦與評價
相關結果:全國不動產加盟全國不動產屏東全國不動產後台全國不動產據點全國不動產 ... 全國不動產經紀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總公司)_全國不動產-1111 . ... <看更多>
全國不動產後台 在 全國不動產National realty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全國不動產 以熱忱服務,誠信效率獲得大眾的肯定,期盼藉全國連鎖加盟店的深耕社區來服務更多全國的消費大眾,以「全國的團隊」成就「在地的行家」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