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私、遠見 李國鼎資政讓臺灣脫離B肝詛咒。
謊言、獨裁、冷血 民進黨如何終結新冠疫情?
新冠病毒至今,已經造成臺灣超過1.5萬人確診,超過700人不幸過世,以及700個家庭永遠的遺憾。
撫今憶往,張忠謀董事長說,「最感謝的人就是李國鼎,因為他看得很遠。」郭台銘董事長也感嘆「臺灣下一個李國鼎在哪?」
提到李國鼎資政,民眾想到的是「台經濟奇蹟重要推手」、「臺灣科技教父」。卻鮮少有人知道,臺灣能脫離B型肝炎「國病」之恥,全仰賴李國鼎當年「諾貝爾獎級的遠見」。
1934年李國鼎獲中英庚款公費留學考試,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物理博士,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滿懷報國救國理想的李國鼎,毅然放棄學業返國。
許多人認為,若當年李國鼎繼續學術研究,極有可能是另一位諾貝爾獎的得主;但也由於李國鼎諾貝爾獎級的遠見,才催生了舉世矚目的臺灣奇蹟,更造福今天的臺灣,遠離B型肝炎的魔咒深淵。
五、六年級以上的臺灣人,對B型肝炎印象已經逐漸模糊,七年級後的年輕人甚至沒聽過B型肝炎,但在1990年以前,它卻是臺灣人共同的夢魘。
B型肝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發之疾病。潛伏期非常長,平均達到75天,最長可長達半年。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肝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肝帶原者,更有機會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上個世紀,B肝在臺灣猖狂肆虐,198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90%民眾曾受到B肝病毒感染,約20%民眾終身帶有病毒。而且臺灣B肝傳染有家族群聚性,父母極易傳染給子女,一代傳給一代;B型肝炎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再進一步發展成肝癌,而陷入無止境的詛咒。
1980年,國際藥廠研發出B肝疫苗,進行臨床實驗。但當年臺灣醫藥法規不成熟,沒有臨床試驗法規,因而處處碰壁,甚至受到輿論的批評。時任政務委員的李國鼎在聽取科學數據分析後,認為B肝疫苗對於臺灣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特別是對臺灣下一代影響深遠。
在獲得孫運璿院長的支持下,李國鼎帶領中研院與醫療團隊,在科普雜誌上撰寫文章,正反並陳說明B肝疫苗的利弊與國際標準;更利用媒體告訴民眾,為什麼要幫孩子施打B肝疫苗。
1986年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1990年,國小一年級以前兒童,都可以免費施打B型肝炎疫苗。徹底執行疫苗政策、幾近完美的覆蓋率,讓1984年後出生的臺灣孩子,永遠不用再擔心「國病殺手」。
務實的李國鼎資政,一生留下的名言並不多,讓啟臣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流的人都不到政府裡來,未來國家是由二、三流的人制訂政策,領導一流的人,到時你們就知道痛苦了!」跟隨過李國鼎資政的人更是印象深刻,「(李國鼎)今天交代你什麼事,總希望你昨天就已經做好。」
「科學、無私、遠見」是李國鼎資政一生信奉的圭臬。我相信,李國鼎資政在天之靈,看到今天臺灣孩子能永遠脫離B肝的詛咒,一定也能會心的微笑。
李資政,謝謝您。
#政府有責任給青年疫苗
#Covid19年輕族群傳給年長族群16.7%
#Covid19年長族群傳給年輕族群2.9%
-
感謝黨史館提供珍貴的照片。
圖為1975年 蔣經國故總統 與 李國鼎資政合影
「兒童發展名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兒童發展名言 在 江啟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兒童發展名言 在 Kate H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兒童發展名言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兒童發展名言 在 愛的小語孩子、教育名言、教育理念名言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兒童發展名言 在 愛的小語孩子、教育名言、教育理念名言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兒童發展名言 在 福祿貝爾認為,遊戲和手工作業應是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 的評價
- 關於兒童發展名言 在 教育名言佳句語錄110句-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兒童發展名言 在 幼教學者統整學習單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兒童發展名言 在 Kate H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ome people are worth melting for🤍 #有些人值得你為他融化
我喜歡☃️ #小白 他中文名叫 #雪寶 英文名 #OLAF
一個善良純真、風趣幽默、正面樂觀、懂得犧牲、惹人喜愛的一個角色🥰
而且也有很多至理名言🧐讓大家深深體會和感動
Thanks @rach717 nominated me and I would like to tag people with sweet heart to continues this charity sharing @carleecheung @maggieeeecheng @mellissalam @amanda_leeda
只要上載一張跟電影《魔雪奇緣》Frozen角色相關嘅相片至個人社交平台(記得要公開),加上 #撐起孩子夢 FWD Hong Kong & Macau ,FWD 富衛保險就會捐贈 $50 予「香港兒童慈善基金會」,為基層小朋友提供更多機會發展所長,追尋更多可能。
你都一齊參與支持啦!
#FWD #富衛 #FWDFrozen #撐起孩子夢 #香港兒童慈善基金會
兒童發展名言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活動】這陣子收到好多書,忙壞了讀好慢,趕緊來分享最近讀完的好書~來自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教會孩子照顧自己,是他一生最好的禮物! #0到3歲的蒙特梭利實作書籍
🔸蒙特梭利有一句名言:「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上,不做什麼時常比做了什麼更困難,「觀察」孩子絕對是教養的第一步。
本書不光有理論與實作,還結合了媽媽與爸爸視角(爸爸視角特別難得啊)
更細分0-5個月、5-12個月、12-36個月在家蒙特梭利的操作說明(含蒙式工作)
準備在家實行蒙特梭利理念的家長很值得讀喔,收穫滿滿❤️
🎁跟出版社爭取了兩本贈書給大家,留下最近的育兒難題或是歡迎吿白就能試手氣囉。
附上之前的文章新舊朋友回顧:【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除了標題提到的~還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簡單來說在蒙特梭利裡👉成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孩子的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遇_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以下漏漏長~都是你們常問的QA⬇️
蒙特梭利有幾個重點:
📌預備好的環境
⚠️家裡不是蒙特梭利教室,不需要跟教室一樣提供「正統教具/傢俱」盡可能在家裡的限度內配合孩子即可。
我們將危險物品收起來,將環境佈置的更適合孩子,像是在沙發下提供凳子孩子就能自由上下沙發(也是一個很好消耗體力的運動😆)
提供適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沒用到的插座加裝安全鎖,容易碰撞的傢俱直角防撞條等等等..
噢,就算這樣也不可能做到100%完美,剩下的部分就是要讓孩子拿捏分寸的地方。
💡舉個例子~孩子拿到剪刀把玩是誰問題👉成人;孩子吃收不起來的電器電線是誰的問題👉孩子
將危險物品收好是成人的責任,而沒辦法收起來的地方就是不屬於孩子的,只要每一個人每一次都一樣的堅持孩子很快會懂某些事不可以做。
💡來個我家的例子👉
1⃣我家沒有柵欄亮亮可以自由探索,唯獨貓房他不能進去,只要一爬進貓房門就會馬上被抱到落地窗前,不記得執行多久後有成效,後來亮亮只會坐在門口喊貓貓了。
2⃣幼幼亮很愛咬空氣清淨機的電線,每次咬就把他抱到椅凳上坐五分鐘,之後就不會再咬了。
🌟附上我家常見狀況的應對方式給你參考✨
1⃣不吃飯👉可以不吃飯但不能影響家人用餐,收餐到下餐前只有水喝
2⃣不睡覺👉可以不睡覺但不能影響照顧者得趁這段時間整理家事沒辦法陪他,在時間到達前半個小時待嬰兒床上
3⃣打翻水👉一起整理,小小孩不整理也不額外處罰
4⃣亂丟食👉收餐,在遊戲時間提供適合丟的物品給他
5⃣不合意就哭哭👉坐在他看的到的地方試著說出孩子的感覺,跟他說如果想抱抱可以過來媽咪這,或是你也可以自己發洩情緒。哭完再給個抱抱
6⃣不收玩具👉小小孩是活在當下的不收很正常,平常跟他說一起收吧,如果孩子不收成人也能幫忙收
7⃣坐汽座哭👉那就哭吧,我沒有習慣再汽座上給零食的習慣,不然台北高雄往返要餵多久啊,餐跟餐之間不吃零食是我的規定。玩具我只給三個丟光就沒了!
8⃣不想刷牙或吃藥👉沒辦法一定得做~十字固定奉上😆
9⃣吃東西得在餐椅上👉一旦決定下餐桌就沒得吃
———
📌跟隨孩子
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一模一樣的成長規律,作為大人,我們必須承認規律的存在,尊重這些規律。
但是~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不同的速度,我們需要觀察他們正處於怎樣的階段、內在有怎樣的需求進而去協助他。
———
📌觀察
蒙特梭利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教,而是在於「觀察」許多時候不做什麼比做了什麼更難。
失誤控制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不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每次事情開始前由大人示範,孩子操作時盡可能「觀察不提醒」
🔸孩子會發現,原來用力敲蛋會破在外面,蛋殼掉入成品會吃到硬硬的,用力攪拌會打翻沒有蒸蛋吃,太多鹽巴會好鹹,剛出爐的時候好燙!經由多次且重複的練習,方能達成目標。
孩子天生勇於挑戰,對於有興趣的事一試再試就算有可能被大人處罰也阻擋不了他的心(ex玩插頭、爬高高)
試著允許孩子有限度的犯錯,保有樂於嘗試不放棄的精神吧!
🌟放手練他的身,用愛練他的心。
———
📌有限制的自由
在蒙特梭利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而「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
🔸現在許多人號稱「尊重」孩子,實際上可能誤會了尊重的定義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我們成人的責任之一就是教會孩子「責任」在哪裡。
紀律簡單來講就是「規範」,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約束。
🌟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已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孩子的吶喊更需要被大人聽到:「我不希望別人伺候我,因為我並非無能。」只有真正具有這種思想並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
蒙特梭利裡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大人囉嗦、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是稱不上有紀律的。
對小小孩而言規範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因為這時候是他們「透過外在秩序,來建立內在秩序」的時期。
🔸環境的規範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有所依循、並做出預測,孩子都喜歡固定的作息重複的行為,在有變更的時候要提早告訴孩子(秩序敏感期)幫助他們瞭解環境、適應環境。
教養孩子時如果可以掌握自由與紀律的原則溫柔且堅定的執行,會發現孩子的情緒相對穩定,大大減少孩子跟父母摩擦的機會。
舉個先前V友問我的例子👉外出快來不及孩子堅持要自行更衣。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
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就是不肯由大人更衣但自己又穿不好,我們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
如果想減少早上著衣的時間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他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超過則有父母接手~
有時很奇妙的,當孩子擁有自主權時,他的配合度就會忽然提高了。
———
📌吸收性心靈
蒙特梭利認為0-6歲兒童獨有的心智特徵「孩子對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影響跟刺激都不會加以分辨的全盤吸收」將其轉換成人格特質一部分經驗。
蒙特梭利曾用海綿跟照相機來描述兒童這種心智全盤吸收與不加以區分的特質,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告訴孩子正確及對的事情噢!
舉個例,當看到美麗的環境時,他們會吸收這個環境,將其作為自己心智的一部分。
所以,你給他美麗,他以後就會創造美麗,因為那是他構建心智時的一部分原材料。
而如果你給他看到醜惡,他也會吸收醜惡,醜惡也會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他們吸收的原材料,我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那樣的人。
#好亮育兒日誌
兒童發展名言 在 愛的小語孩子、教育名言、教育理念名言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篇一:幼儿教育名言格言. 1、儿童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和发展的。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 ,4、將幼教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去經營,孩子就是我事業的基礎,用心去 . ... <看更多>
兒童發展名言 在 福祿貝爾認為,遊戲和手工作業應是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 的推薦與評價
【名家名言】♩.♪ 教育之道無他,愛與榜樣而已。 --- 德國幼教之父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bel) 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 <看更多>
兒童發展名言 在 愛的小語孩子、教育名言、教育理念名言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篇一:幼儿教育名言格言. 1、儿童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和发展的。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 ,4、將幼教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去經營,孩子就是我事業的基礎,用心去 . ... <看更多>